第一篇:校长知识引领之九12.06
校长专业知识引领之九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从哪抓起?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表现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我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就是明确学校要培育什么样的人。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来看看各个名师的观点。
一、育真人,让文明礼仪之花绽放
育才实验的优秀辅导员梁媛媛说:我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仪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小学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这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育才实验学校本着‚育真人‛的办学目标,围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深化落实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
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和常识是第一步。育才实验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熟背《三字经》、《弟子规》,并讲述孔子等名人的文明礼仪故事,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提高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
读’课程促进学生养成习惯,通过读前指导、读中交流、读后汇报、好书欣赏四种课堂模式,三个学段,三个层次,让学生从内心需要读书,渴望读书,进而养成终身不弃的读书习惯。‛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积淀下来的都堪称经典,包含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理,是新时代学生应当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国学经典是育才小学西区校‚畅读‛课程的重点项目,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解读,光靠考试或死记硬背必然扼杀学生对读书的喜爱。不求甚解读经典是可行的,但不是一味追求不求甚解,也不是唯一正道。比如《百家姓》,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串故事,可以用来增加读书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陈老师说:‚在指导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们引导学生将自己成长的烦恼和海伦•凯勒的遭遇进行对比,海伦的精神如阳光一样一下子照亮了学生的心灵,驱散了心中愁云。同样是读书,我们渴望为学生凝集核心素养的基础,渴望让学生形成适应世界,适应未来,适应不同社会角色的人生智慧,为学生积蓄一生远航的力量。‛ ‚畅读‛课程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更多地组织学生整本整本地读书。以强大的读书磁场效应影响家庭、社会对读书的认识。提倡‚畅读‛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
教育,让教师教学自主,学生生长自由,用时间的沉淀催绽孩子的幸福童年。
第二篇:校长引领名师成长
【名师成长】我的成长历程:校长是我成长的引路人
原创2016-04-01名师名校名校长开学前,一位教师不无担心地说:“不知道今年来的是什么校长。”我说:“你管他是谁,做自己的工作得了。”他说:“不一样的,校长直接影响教师的情绪。好校长,工作再累也轻松愉快;孬校长,工作再轻松心里也累。”仔细玩味,这话对极了!回顾我的教学之路,如果有点成绩的话,那就是遇到了不少好校长。
一、长征路上引一引
我1982年中师毕业,寿宁县清源中学的胡校长“走后门”把我要了去,人生的“万里长征”将从那里起步。在那里,他让我教初中三个年段的政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青少年修养》。这和我所学完全不粘边,能否胜任完全陌生的政治学科教学,我心中没底。胡校长鼓励我要向陌生学科挑战,尽最大的努力教好它。为了让我尽快熟悉教学工作,他要我先听他的课,也许从中能得到点启示。于是我就隔三差五地去听他的课。听他的课我受益匪浅。他教数学,对教材的理解十分透彻。例题中包含哪些知识点,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这个例题和下个例题构成怎样的关系,吃得很透。教学中哪道题目在哪里,例题学完布置哪几道课堂作业,课堂作业做完布置哪些巩固练习,他都了然胸中,从来不需要查看教材翻阅教案。他的教学令我羡慕,我准备学他,我不计较政治和数学教学的不同。我从备课开始,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点都精心筛选,考虑要点和要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且背诵下来。政治学科要记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又比较抽象,记忆有一定的难度。怎样通过形象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呢?我查找很多资料,收集诸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理解“犯罪”这个概念,先用非“犯罪”的故事引入,再用“犯罪”的故事与之对比,从中揭示“犯罪”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犯罪”知识分析案例,最后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学生学着有趣,记得牢固,运用概念也正确而灵活。每上一节课,我尽量做到形象生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而不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当年中考,毕业班政治学科成绩优异,我担任班主任的初二(2)班也被评为县先进班级。胡校长的极力推荐,1983年8月我调往清源学区担任教导主任。
二、双重担子压一压
信任与关心是教师成长的肥沃土壤。我调往凤阳学区当教导主任,是1986年。虽然说不上背井离乡,却也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遇到了刘经纪校长。我和他素不相识,他听说我是清源学区的“大将”,觉得我去他那里不能受委屈。他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工作上不遗余力地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我决心兢兢业业工作。他给我两项任务:一是毕业班语文教学,二是带领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士为知己者死”,我义无返顾!权衡轻重,我把教好语文定为重点。我教语文注重三点。
教学前的预习。预习注重三点:会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会写字,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能正确书写;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预习是学生自己该做的事,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中低年级的课内预习也好,中高年级的课外预习也罢,就学生方面说,是通过教师指导前的自学,确定哪里理解不了,哪里揣摩不出,到需要教师指导时求教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教师方面说,了解学生哪里理解不了,哪里揣摩不出,指导就具有针对性。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有自己主动练习的机会。练习久了,习惯成自然,是终身受用的好事。
教学中的指导。教学具体的一篇课文,寻找教材中蕴涵最丰富的部分重点教,抓住教材中学生最不好理解的地方详细教,选用学生最喜欢的方法教,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教。比如《黄河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用中心突破法和质疑法教学,《今天我喂鸡》用读写结合法教学。讲读课文相当于数学中的例题,详细教,重在感悟方法;阅读课文相当于数学中的课堂练习,精要教,重在巩固所学方法;独立阅读课文相当于课外练习,提纲挈领教,重在运用方法。
教学后的延伸。注重“每课一练”,每节课的学习有练笔,每篇课文的学习有书面延伸训练,如引导课外阅读和习作练习。当时没有配套的阅读训练,我就买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学生不可能每人一本,我就用蜡纸蜡笔一笔一画刻着手工印刷发给学生。学生的阅读量增多了,作文练习的次数增加了,语文能力也就大大地提高了。每年初考,学生的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40分的作文平均分在35分左右。
我以自己任教的班级为基地通过研讨课、观摩课,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并以研讨课、观摩课为素材,组织教师围绕教研专题展开讨论,哪是可取的,形成共识加以学习推广;哪是不足的,认真思考加以纠正。老师们各抒己见,教学研究氛围十分浓厚。教研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变教师的精神面貌,产生了教学凝聚力。我整理自己所上的公开课,经过理性思考写成的教学论文先后获寿宁县小学教学研究会1987、1988和1989年年会论文评选一等奖。1990年8月,我调入县教师进修学校。
三、学术殿堂登一登
到了教师进修学校,我才知道是陈元度校长为首的进修校领导们亲自打报告点名要我来的。我受宠若惊又心存感激。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导主任,居然得到这么多专家的首肯,居然挤身于这个神圣的学术殿堂,实属有幸!要知道,过去的教师进修学校每位教师都是业务尖子,都学有专精。陈元度校长更是文化界、教育界的泰山北斗,1959年厦门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当进修校长,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前无古人。他博闻强记,知识丰富,才思敏捷,口若悬河,我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请教他。他处事有度,领导有方,什么人做了哪些工作,适合做哪些工作,他了然于胸。他平易近人,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不断给我创造学习锻炼的机会,要我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我想,我不能辜负领导的厚爱,我要有所建树。
为了寻找切合本县实际的语文教改专题,我深入调查研究。全县15个学区基本走了一遍后,发现教学普遍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①没有深入解读教材,无法捕捉生成信息向纵深发展。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一定要教的内容着力教,应该着力教的内容又蜻蜓点水似的教。③教学过程没有优化组合,每篇课文千篇一律不知变通。④教学思想不端正,只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很少着眼于学生的学。⑤教学的效率意识不强。⑥方法机械呆板。根据这些问题,结合当时语文教改的方向,我确定了“以整体思想控制与优化课堂教学”的教研课题。该课题包括端正教学思想,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转变教学方式,研究感悟方法,讲究教学效率等等。
根据教研专题,我确定了当时被称为寿宁的“西伯利亚”的一个学区作为重点,通过听课、评课、座谈交流,举办教学讲座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听课,从中心校到完小校,再到初小校。每到一所学校,来不及喝杯茶就进教室,听完课没有课间休息马上交流点评。第二节课铃声响起再进教室继续,听完课马上接着交谈评点,就这样连续不断听课评课。由这所小学到那所小学,由这个村庄转到那个村庄。没有公路没有车,就徒步走上十几里崎岖山路;没有电灯没有蜡烛,就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评课交流。
到了星期六,集中教师座谈,交流探讨本周教研活动的得失。哪些是好的,为什么好,具体案例摆出来认真分析,让大家分享。哪些是不足的,为什么说是不足,把现象列出来让大家分析。好的怎样总结经验形成理性认识并加以推广,不足的怎样克服,不让它们继续滋生蔓延,都进行了具体的研讨,让老师们有足够的反思空间。因为素材来自听课,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课堂,所以交流的问题很具体,指向很明确。大家畅所欲言,觉得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意义,有收获,因而积极性很高。最后,围绕教研专题给教师们开讲座,总结一周教研活动的基本情况,形成一定的理论导向,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教研活动使这个学区的教师提高了业务素质,端正了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效率。短短两年时间,该学区的教学质量从原来的全县下游水平提高到全县中上水平。
这个学区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他们尝到了站在县教育质量授奖台上领奖的甜头。其他学区也不甘落后,纷纷行动起来要求指点他们确定适合自己的教研专题,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学。这样教研活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在《以整体思想控制与优化课堂教学》这个总课题之下,他们也都确定了自己的子课题,如:《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优化的基本轨迹》、《把握目标分层递送,了解教材编排意图》、《三环多思教学法实验课题》、《用一点突破法教语文》、《语文多思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小学生习作的求实与创新》、《作文教学如何从内容入手》、《从阅读的基本特点出发建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毕业班语文复习的系统性》、《树立素质教育的语文教学目标观》等等。他们围绕自己的专题开展活动,全县教研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网络结构,我就是这个网络中快乐的一员。
经历告诉我,教学上成为教师榜样的校长,他的教师能在学习中成长。行动上让教师带着感激之心工作的校长,他的教师会在勤奋中成长。学识为人上让教师佩服尊敬的校长,他的教师能在追求中成长。
第三篇:述职报告12.06
述 职 报 告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叫**,现就任**人力资源部经理一职,今天很开心站在这里向诸位领导汇报本人、本部门的述职报告。作为酒店人力资源部的经理,个人认为本部门务必要为酒店做好五件事情,分别是:为**“选人”、为**“管人”、为**“留人”、为**“育人”,最后就是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
首先,选人。海尔集团管理制度中曾提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企业若想做好,只需要管四样东西,管人、管物、管财、管信息,而后三样的管理又都需要人来掌控。”由此可见,人员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人力资源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网络、报纸、媒体、现场等各种渠道为酒店选拔人才、储备人才。
其次,管人。中国有句俗语叫“无规不成方圆”,同样对于未来即将拥有五六百号员工的**而言更不例外,所以人力资源部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要为酒店量身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每位在职员分工明确、各持其职,进而使酒店的运转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再次,留人。本人从事酒店行业十多年,通过十多年的认真观察和接触,本人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做酒店行业的人都具备两个特点-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所以才一直坚持着,因为具备服务精神所以才一直不愿懈怠。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公务员都享受双休假期,普通行政人员至少可以享受单休假期,而服务行业的行政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只能调休;另外,逢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本应该在家和家人团聚分享天伦之乐,而服务行业的人员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客户服务、为酒店做贡献,所以做酒店行业的人都是有奉献精神的人。一个既有服务精神,又有奉献精神的团队,是最值得享受一份更加丰厚的福利待遇的。所以,人力资源部一定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为酒店制定一份好的、合适的、优厚的福利
待遇,以此达到为酒店留人的目的,最终将**人员的流动率降低到最小化。
第四,育人。选拔人才、管理人才、留住人才都只能解决眼前问题,酒店要想长远发展,最主要还是培育人才。人力资源部需要通过严谨的绩效考核激励员工、进而发掘人才,再通过在职人员不同时期的不间断培训为酒店培育人才,最终使得酒店的人才层永不停断。
最后,人力资源部作为酒店的核心行政部门,做好各级员工的考勤工作、人事档案、劳资谈判等都是必须的,但除此之外,人力资源部更需要与各部门做好协调工作,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并随时做好为各部门提供后勤服务的准备。
作为人力资源部经理,以上事项都需要在本人的监督和指导下,携同人力资源部全体成员共同执行和完成。一直以来人力资源部都在努力为酒店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修订和健全员工手册、严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的运作流程、制定合适的员工福利待遇、安排员工的在职培训课件,以及处理其他上级领导安排下来的临时事项。
步步高的歌词写的好“说到不如做到”,人力资源部会以实际行动为**做出贡献,本人及人力资源部每一位在职人员都愿意携手与**一起同进步、共成长!
谢谢大家,我的述职报告到此结束!
2011年12月7日
第四篇:12.06农经站党支部工作总结
农经站党支部工作报告
农经站党支部在站党组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重点,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在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围绕发展大局,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农经站党支部基本情况
农经站党支部成立于1983年5月,本届党支部为第9届,共有委员3人,其中宋刚同志为党支部书记,魏秀芝同志为组织委员,王静莹同志为宣传委员。目前,农经站党支部共有党员35人,其中在职党员34名,退休党员1名,在职党员占单位总人数由2006年的76.7%发展到目前的87.2%,共发展了党员12名,调入党员6名,调出党员5名,为党组织积极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牢固根基,思想政治工作坚定扎实
我支部始终坚持理论先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头脑,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1
宣传方式,采取了集中学习、小组讨论、科室沟通、个人自学、外出参观、专题讲座、相互谈心、拓展训练、书记讲党课等方式方法在引领思想、化解矛盾、理顺情绪、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素质,增强了党性。更加注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采取了看警示展、听廉政课、签责任书等方式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使党员干部切实做到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在做好党员的管理教育的同时,认真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对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同志,支部指定一名老党员作为培养联络人与其经常联系,及时帮助,把好发展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不放松对预备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受到党内生活的实际教育和锻炼,进一步端正了入党的动机,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二)团结民主,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对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我站党支部在站党组的带领下,为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展了“领航工程”,抓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聚力工程”,抓基层组织规范建设;开展了“先锋工程”,抓农经队伍能力提升。“三项工程”的开展,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全体党员真正成为了战斗的堡垒,在各项工作中大家都积极出点子、想办法,发扬“大家共享集体智慧”的作风,使我县的农经管理基础工作有创新,重点工作有突破,创新工作有亮点:农经体系建设得到了市、县、乡三级农经部门的认可,被称为“延庆经验”;产权制度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化解工作引来了山东等地农经部门前来学习;以及“221”信息工程快速、“共同致富行动计划”扎实、“平原造林工程”稳妥,等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归结于党组织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建立起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能干事、愿奉献的农经队伍,形成了“勤政廉洁、务实高效、创新发展、人际和谐”的农经特色,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连续7年被延庆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被市经管站评为2007农经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08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先进单位,2009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创新先进单位;2010年农经体系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农经统计与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以及自2006年以来获得了4次结对帮扶先进单位,和市、县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凝聚人心,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我支部在进行组织建设过程中以“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奥运会、世博会等特殊日子为契机,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地效果。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西柏坡、辽沈纪念馆、井冈山、大寨等地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到大庄科乡红色第一村重温入党誓词;组织迎奥运竞技比赛和“文明延庆、迎接奥运”知识竞赛;全体党员干部游世博园,开展“游世博、谈感想”;特别是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我站开展了党的知识宣传、“一路走来,党在身边”主题征文、“唱响红歌献给党”等“红色文化”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我们党员干部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以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给我们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新老同志进一步的进行了沟通,有效地凝聚了团队战斗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提升了领导的向心力、号召力,为各科室的工作配合协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支部建设的加强,党性教育的提升,使农经队伍整体素质迈上了新台阶,孙志元、秦东锁被评为延庆县“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袁清友、李爱国被农工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7月,我支部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总之,支部的各项工作是在大家支持和帮助下共同完成的,当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深感觉到还有许多不足:学习方式和形式不够多样,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广泛,活动次数不够多、时间不够长等情况和问题,阻碍了我支部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几位支部委员如果有幸能够继续为大家服务,一定在站党组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服好务,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抓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抓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抓落实、促进工作向前,实现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如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请全体党员同志们多提宝贵意见,特别是在举办各项活动中,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多出谋划策让我们共同努力,再创佳绩!
谢谢!
农经站党支部
2012年6月29日
第五篇:校长该如何引领教师成长?
校长该如何引领教师成长?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加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教师成长则是决定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成长多以教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和成果的丰富为主要标志,实际上,教师成长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的、由内而外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自身的全面进步,亦体现为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校长作为教师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在办学治校中应全面关注其精神成长、引领其专业成长、促进其自主成长和保障其持续成长,从而实现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以职业认同引领教师精神成长
职业认同是“生命个体在对于职业价值的发现和体认中产生的心理归属感,也是帮助教师去践行教育思想的理念支撑,是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当教师个体职业认同感较高时,就会把人生价值与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因而校长要尊重和关爱教师,点燃其教育信念、唤醒其教育责任、激发其教育智慧。
(一)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内容,它既决定教师的价值判断,更决定其发展方向,对教育理想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能够外化为教师尊重生命和人格、直面困难与挑战、乐观协作并奉献的意识和
行为。在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小学教师往往面临日常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琐事多、考核细以及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状况,特别是在乡村或贫困地区缺乏物质支撑和社会认可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待遇和尊重,以致社会地位边缘化。
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期待、要求和质疑,很多教师会一度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相当一部分教师会感到教育事业艰难或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进而产生倦怠、退缩甚至放弃。作为校长,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认同其坚守教育事业的崇高,正视其成长过程的曲折,以主题教育点燃教师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情怀,以日常细节激发他们敬业和乐业的情操,帮助教师化解矛盾和困难,使其热爱并能够轻松面对工作,与学生“在跨越重重困难及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信念”。
(二)教育责任
伴随师德师风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落实,爱岗敬业和责任意识成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校长应把强化教育责任目标聚焦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以角色定位强化其责任意识。如在常规备课环节中,可在同一教研组安排老、中、青各年龄段有机组合。要求青年教师注重教学规范性,中青年教师主导思路并力求创新;老教师负责整体把握结构框架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即从榜样的角度调动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积极而和谐的氛围促进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适当安排教师承担相应的任务并进一步赋予其自主权和主导权,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个人对分管事务负责到底的岗位责任制,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和举措,激发其作为学校“局内人”的创造活力和变革能力。通过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每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牢记对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基本责任,从而激发使命意识。
(三)教育智慧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与影响,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课堂、教学及学校的认识贯穿于其整个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为教育理念和处事方式并作用于日常具体的教育生活。在“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学生在应对各类挑战的准备中要逐渐形成创新精神、包容意识和共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便是引领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而积蓄相应的品质力量,因而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意义上的师德和修养,更要具有尊重生命、引领生命的教育智慧。
教师的智慧可以“点化”智慧,有智慧的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同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这正是教育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生命影响的本质追求。教育智慧的本质即对真、善、美的丰富与坚守,校长应为师生创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环境,以情感投入,以文化浸润,努力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获得职业幸福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让他们在发现
自我、悦纳自我、挑战自我的进步中成材。
在生命影响和智慧感召的场域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环境的优雅,更应体现人的内在之美,聚焦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温情故事、共同创造和用心经营。只有共同参与打造与维护的美好家园才是有情感和有温度的,才会在每个人心中刻下烙印,深感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学校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使个体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和谐相融。
二、以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具有相应的职业掌控力,才可能幸福而有尊严地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服从于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有效的引导和真诚的帮助。校长不仅要为教师搭建有益的平台,更要以专业的视角带领其高效成长,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专业阅读
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从而获得重新面对根本问题并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专业阅读不该盲目跟风或“人云亦云”地追随一些所谓畅销的“必读书目”,而是要回归到对书籍本身的研读中来。
校长可指导教师阅读教育报刊,了解业内当下研究的方向;阅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进行辩证思考和创新;阅读专业书籍,用理
论引导课本和补充教参;阅读人文书籍,拓宽视野并丰富精神世界;阅读学生喜欢的图书,了解并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丰富的课程资源,积累并内化为教学感悟。专业阅读要强调“静”与“动”的结合,一方面整合碎片化的时间,使教师能够安心、静心地阅读,真正地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要建立相互交流和促进的平台,使教师在共进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分享、提问和交流,进而拓展专业阅读的宽度和深度。
(二)专业研究
在课程改革中要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落实,教师就必须积极学习新型教育理念,及时更新专业文化知识,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师本身。校长可组织教师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为内容、以实用为宗旨,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如针对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典型课例等从理念、知识、方法、技能等维度进行反思和探究,使教师拓展知识的宽度、思维的广度、方法的深度,从而形成教中学、习中思、研中行的常态化提升路径。
在研究形式上,可尝试并探索专题讲座、主题教研、学术沙龙、成果交流等集中培训以及教学后记、小组阅读、心得分享、多媒体记录等分散研修。总之,从提升素养和完善修养的角度去研究教育对象、开发教学资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专业交往
教师成长离不开具有共进氛围的发展共同体,通过相互对话与交流突破视野的局限性、思维的狭隘性和理解的片面性,从而思考和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校长应为教师拓宽专业交往的路径,除与同事、同行之间的研讨外,还要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及社会之间搭建有益的桥梁,与学生座谈,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改进;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的需求以促进家校之间和谐而有效的合作;走近社区、走向社会,对当前的教育环境形成具体而理性的认识,进而明确自身差距和努力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还可借助网络平台为教师建构成长共同体,在校际间开展资源共享和研讨交流或与业内专家进行网上的“零距离”沟通,使教师在传道授业中首先为自己解惑,并且感受到“天涯若比邻”的相互鼓励和支持。
三、以内驱动力激励教师自主成长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发展也面临新的困境,如社会竞争激烈导致职业稳定性下降,考核标准增高引发来自学生、家长的干预和质疑,这些变化和挑战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契机,而自觉、高效、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恰是教师应对各种挑战的主要手段和根本保障。据此,校长应根据校情、师情、学情探寻具有本土特色的实用方法,促进修养的内化和动力的内驱。
(一)自我规划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曲折、由内而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尤为重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校长应把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掌握专业发展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近期、中期及长期的自我发展规划,以目标诱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并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教师生活背景和个性发展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也是千差万别的,校长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使不同的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具有差异性和切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另外,尤其要关注教师成长中的小进步和小问题并及时予以鼓励和指正,使教师真切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和成长的自信,从而不断奋发向上,形成自我重视与外界尊重的双向合力。
(二)自我激励
自我提升意识是教师成长的核心与精髓。针对教师职业阶段性分化的高原期倦怠问题,以正向教师观为引导是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有效策略。校长应注重师德修养的文化浸润,引导教师学习前辈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经验,以身正为根、学高为本并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从而实现阶梯式提升;在师生间架设起情感互通的桥梁,不仅引导教师真挚地爱工作、爱学生,同时也教导学生尊师重教,以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激励师生同频共振、平等友爱,并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特别是在不确定或不稳定的境遇中有所坚持,积聚力量。
(三)自我评价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视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存在内容片面化、形式单一化、指标笼统化、结果终极化等问题,制约了教师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评价中,尤其要关注和考核师德师风,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自我评价可根据教师教学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运用调查问卷、自查量表、自我剖析表、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工作总结等形式获取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据,同时发挥民主评价的作用,让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调查、访谈、听评课、开放日等形式对教师的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客观公正。
在评价中,要注重内容上显性与隐形并重,方式上量化与质性互补,指标上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并存,过程上立足当下与着眼未来共通。
四、以人文关怀保障教师持续成长
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当各方面趋于成熟时,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但客观上却可能存在高原期的阶段分化。这类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往往不足,在学校教师研修培训等学术活动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师资培养收效甚微,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缓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师资培养的预期成效。激发终身学习意识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促
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保持初心
教师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初都怀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奉献精神以及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美好理想。校长要善于凝练教师的职业价值,引导教师感悟到这份职业不仅美好而且崇高,但也有很多艰难和不易,所以在敬业的同时也要乐业,在提升能力与修养之中探究教育本质亦享受教育成果。
当教师在某个阶段遭遇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不平衡时,要避免宣扬自我牺牲或以师德的名义对教师施加精神压力,而应该以“初心”的角度,唤醒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向往、热忱和动力,带领他们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以大智慧促进生命成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保持活力
在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碰撞心灵的事业中,教师不仅要有奉献的职业精神,更要有正向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人格魅力,于无声无形中引导学生习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教师在自我认知和沟通协作方面拥有活力:乐观,自信,坚毅,善于进行情绪的管理和心态的调节,以良好的亲和力和沟通力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交往。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合理的制度不仅让教师乐于接受,而且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和奋进精神,因而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校长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共同确立学校发展
目标。
具体规划形成之后,应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向教师进行解读,意在使大家理解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使制度和规划起到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更要尊重教师的看法和意见,维护教师的民主权益,扎实而和谐的民主氛围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另外,校长要引领教师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将学习型组织作为教师成长的家园,使教师队伍稳定而持久地发展。
(三)保持创造
教师如果具备创造的愿望和品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但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还能够助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日常工作的琐碎和按部就班是多数教师缺乏创造灵感和进步动力进而陷入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影响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教师“自我更新”的意识、行动和经验的提升决定着自身发展水平的高度。
创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可能充满困难和阻力甚至失败,校长应为教师的自我更新营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如以常态化、专题化、系统化的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利用多元化的监测工具和评价方式使教师了解并掌握自身成长的起点、重点和难点,记录并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事件、问题和感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所总结和计划。同时,在工作上注重创设尊重、赏识、互
助的和谐关系,促进教师个体生成强烈的创新意识、获得前沿的创新理念、形成坚强的创新意志。教师的成长有赖于校长的领路和护航。
在搭建有效平台的前提下,校长要以身作则,有情怀、专业化、高素质、重创新,更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奠基和影响作用,以价值唤醒、专业引领、制度激励和情感关怀促进“培养—成长”与“坚守—奉献”融为一体,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调动教师成长的能动性,使他们不断走向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情怀、更高的格局、更美的境界。同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亦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环境和舆论力量的共同促进,而作为教师本身来说,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成长首先是自身的目标、动力和行为,其次才是外界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因而呼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我”做起,在自我成长中亦创造和维护一个积极有益的大环境,使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