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

时间:2019-05-14 21: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

第一篇: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

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

一、决心自已有一台电脑。

面对全校埋头工作的老师们,目睹他们除正常授课,批改外,每逢检测练习,还要刻题,又在油印机上有力地推上一阵,紧后发到学生手中的试卷,学生还要满手油墨的答题,看试卷,问老师,看不清的老师还要在黑板上写一遍,如此一翻才能进行一次检测,其中一些因为试卷不清还给学生带来答题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还不能保存底稿循环使用,如此重复,费时费力还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老师们苦恼,做为校长的我也更着急。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当时(1999年),接到乡镇府的通知要开会,我发现我手中的不再是油印的,而是打印的(后来才知是打印机打的),我感到很新鲜,如果我们学校的材料,试卷也可能这样出来的话,是非常清晰的,当时凭借我们女教师的爱人在镇政府办当秘书,也就时常把期中试卷拿到乡政府托打字员打印,学生能做到乡镇府用电脑打印的试卷,感谢到特别的高兴,也很有兴趣,时间久了,镇书记知道了,老师们苦恼,校长更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校长知道政府有电脑,就每逢检测,就麻烦政府打字员,也因政府当时有一名学校家属做“内奸”,为学校提供了很长时间的方便,但毕竟检测太多每检测一次需要打的卷子太多,所用的时间和物力太多,政府有一天不能提供此方便了。

于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校长决定,我们自己也要有一台电脑。

二带领老师们认识电脑

一台电脑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方便,许多工作可以省时省力的完成,还解决了一些日常工作中的困难,我们就增加曾为班任的书写苦恼过,当利用电脑成功打出时,我们全体老师曾为之欣喜兴奋。

如何与西城区研修网联网,解决教师校本研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

没有网络前,教师校本研修面临怎样的困难,与西城区联网后,校长如何带领教师克服种种困难,有效使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建立教师个人工作室,参与协作组活动等。尤其可以突出进行“网络校本教研”的情节(初次尝试的失败,后来在校长带领下克服和改进所取得的成效)。

依托西城网,搞好校本教研西城网为我们打开校本教研的天窗

一、新课改逼我们走校本教研之路

2004年秋,阿荣旗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利用2004年暑期组织校领导班子和几名骨干教师接受了北京人教社专家的培训学习,带着对新课改的朦胧认识,我们开展了新课改的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任课教师迫切的需要理论指导,方向引领,为了使新课改工作能稳步、稳妥地开展,学校组织校领导、业务骨干经常深入课改班级的课堂听课、评课、研讨,于是我们的校本教研工作随着课改潮流萌生发芽了。

在经过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后,校长看到了任课老师的困难,深切体会到任课老师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专业的业务引领,成功的经验借鉴。。。,从老师们的目光中,校长知道他们要学习要充电!

“我要为老师们创造最有效,最充分的学习机会”。这是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校长的话。

说到做到,每次课改班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最大范围地参加,大量地征订关于课改的书籍、报刊。尽可能把握老师们多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

二、课改深入,教研火热 随着课改的深入,加大了校本教研工作的力度,新任课改教师有了可借鉴的经验,减少了教学工作的盲目性,首先在新学年初组织新任和前任课改教师开展教研工作,意在请前任教师介绍经验,以减少新任教师教学工作的盲目性,调动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互相研究、讨论的机会。继而又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让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教研、教学谁重

教研工作进行火热时,教师的积极性很高。可工作中却产生了矛盾,村校老师每个班只有一个人兼任语数课,集中的教研活动只能耽误教学,可闷下头来只顾教学,教师怎样知道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否恰当可行,如何改进工作,又如何取长补短,教研与教学孰轻孰重教师们为难了,更让校长为难了。

四、西城网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正当教师与领导们为了处理好教研与教学平衡关系,使之相互促进而不相互制约而烦恼时,2008年北京西城区教师研修网支援阿荣旗教育为全旗老师免费注册使用网络资源。校长兴奋极了,他们终于可以给教师创造一个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了,那不但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还有机会和全国范围内的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这里该会有多少教学资源可以使用,有多少先进的经中以借鉴,更会让我们可能有机会和专家对话呢。。。

于是行动立刻有组织地开展了,首先组织学校年轻教师利用学校仅有5台可上网的电脑,为全区60名专任教师在西城网进行了注册,又用了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对全体老师如何使用西城网进行了培训。

五、网络校本教研开始了

因为村校不能上网,学习受到了限制,为了让每一位村校教师都可以享受到网络资源,校长组织业务领导把相关资源刻成硬盘,发放到村校,使全体老师能最大限度地享受使用西城网络资源。

六、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促进西城资源的享用 为了促进老师们对西城网资源的使用,学校组织了教研活动,一系列的讲课、听课、评课活动有序地开展,对老师的教学促进很大,同时校长也看到集中地讲课、听课、评课活动也给教学带来了障碍,尤其是集体评课。评一节课要用几节课的时间,甚至是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几位老师同时不能上课,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于是校长日思夜想,如何使用网络促进教学,如何改变校本教研活动,给教学带来的制约,如何能让校本教研也能象网络资源一样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进行,而且能够得到准确记录,对呀,终于思维迸发出火花,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协作组,于是——孤山小学协作组诞生了。

在这个协作组里,校本教研在继续,集听课在继续,评课在继续,可再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看关于一节课的一个细节问题的讨论可以经过几次交流讨论,一直继续到老师们认为完美达到共识。

第二篇:校长该如何引领教师成长?

校长该如何引领教师成长?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加速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支撑,教师成长则是决定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成长多以教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和成果的丰富为主要标志,实际上,教师成长是一个具体的、动态的、由内而外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自身的全面进步,亦体现为对学生、学校乃至社会积极而持久的影响。

教师是学校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学校是教师发展的主阵地,校长作为教师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在办学治校中应全面关注其精神成长、引领其专业成长、促进其自主成长和保障其持续成长,从而实现教师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以职业认同引领教师精神成长

职业认同是“生命个体在对于职业价值的发现和体认中产生的心理归属感,也是帮助教师去践行教育思想的理念支撑,是教师走向卓越的重要路径”。当教师个体职业认同感较高时,就会把人生价值与教育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并化为日常的自觉行动,因而校长要尊重和关爱教师,点燃其教育信念、唤醒其教育责任、激发其教育智慧。

(一)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教师素养的核心内容,它既决定教师的价值判断,更决定其发展方向,对教育理想和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能够外化为教师尊重生命和人格、直面困难与挑战、乐观协作并奉献的意识和

行为。在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小学教师往往面临日常工作时间长、强度大、琐事多、考核细以及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等状况,特别是在乡村或贫困地区缺乏物质支撑和社会认可的情况下,教师可能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待遇和尊重,以致社会地位边缘化。

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期待、要求和质疑,很多教师会一度无法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相当一部分教师会感到教育事业艰难或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进而产生倦怠、退缩甚至放弃。作为校长,要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认同其坚守教育事业的崇高,正视其成长过程的曲折,以主题教育点燃教师内心深处的梦想和情怀,以日常细节激发他们敬业和乐业的情操,帮助教师化解矛盾和困难,使其热爱并能够轻松面对工作,与学生“在跨越重重困难及挫折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信念”。

(二)教育责任

伴随师德师风教育的开展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的落实,爱岗敬业和责任意识成为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校长应把强化教育责任目标聚焦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以角色定位强化其责任意识。如在常规备课环节中,可在同一教研组安排老、中、青各年龄段有机组合。要求青年教师注重教学规范性,中青年教师主导思路并力求创新;老教师负责整体把握结构框架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即从榜样的角度调动老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积极而和谐的氛围促进

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可适当安排教师承担相应的任务并进一步赋予其自主权和主导权,在具体工作中落实个人对分管事务负责到底的岗位责任制,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有效的管理方式和举措,激发其作为学校“局内人”的创造活力和变革能力。通过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每位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牢记对学生、学校、社会和国家的基本责任,从而激发使命意识。

(三)教育智慧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与影响,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对于学生、课堂、教学及学校的认识贯穿于其整个成长过程中,逐步积累为教育理念和处事方式并作用于日常具体的教育生活。在“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学生在应对各类挑战的准备中要逐渐形成创新精神、包容意识和共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便是引领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而积蓄相应的品质力量,因而教师不仅要有一般意义上的师德和修养,更要具有尊重生命、引领生命的教育智慧。

教师的智慧可以“点化”智慧,有智慧的教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带动着同伴,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这正是教育发生的根本途径,也是生命影响的本质追求。教育智慧的本质即对真、善、美的丰富与坚守,校长应为师生创造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环境,以情感投入,以文化浸润,努力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专业成长之路,获得职业幸福感;坚信每一名学生都是未来社会的栋梁,让他们在发现

自我、悦纳自我、挑战自我的进步中成材。

在生命影响和智慧感召的场域中,不仅要注重外在环境的优雅,更应体现人的内在之美,聚焦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温情故事、共同创造和用心经营。只有共同参与打造与维护的美好家园才是有情感和有温度的,才会在每个人心中刻下烙印,深感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学校也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使个体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和谐相融。

二、以多元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专业成长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具有相应的职业掌控力,才可能幸福而有尊严地站在讲台上。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服从于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有效的引导和真诚的帮助。校长不仅要为教师搭建有益的平台,更要以专业的视角带领其高效成长,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专业阅读

专业阅读的根本任务是构造一个合宜的“大脑”,从而获得重新面对根本问题并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专业阅读不该盲目跟风或“人云亦云”地追随一些所谓畅销的“必读书目”,而是要回归到对书籍本身的研读中来。

校长可指导教师阅读教育报刊,了解业内当下研究的方向;阅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进行辩证思考和创新;阅读专业书籍,用理

论引导课本和补充教参;阅读人文书籍,拓宽视野并丰富精神世界;阅读学生喜欢的图书,了解并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阅读丰富的课程资源,积累并内化为教学感悟。专业阅读要强调“静”与“动”的结合,一方面整合碎片化的时间,使教师能够安心、静心地阅读,真正地有所收获;另一方面要建立相互交流和促进的平台,使教师在共进的学习氛围中愉快地分享、提问和交流,进而拓展专业阅读的宽度和深度。

(二)专业研究

在课程改革中要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落实,教师就必须积极学习新型教育理念,及时更新专业文化知识,研究课堂、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研究教师本身。校长可组织教师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为内容、以实用为宗旨,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开展多角度的研究,如针对课程标准、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典型课例等从理念、知识、方法、技能等维度进行反思和探究,使教师拓展知识的宽度、思维的广度、方法的深度,从而形成教中学、习中思、研中行的常态化提升路径。

在研究形式上,可尝试并探索专题讲座、主题教研、学术沙龙、成果交流等集中培训以及教学后记、小组阅读、心得分享、多媒体记录等分散研修。总之,从提升素养和完善修养的角度去研究教育对象、开发教学资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的教育目标。

(三)专业交往

教师成长离不开具有共进氛围的发展共同体,通过相互对话与交流突破视野的局限性、思维的狭隘性和理解的片面性,从而思考和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应用于教育实践。校长应为教师拓宽专业交往的路径,除与同事、同行之间的研讨外,还要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及社会之间搭建有益的桥梁,与学生座谈,倾听学生的心声以促进自己在教学上的改进;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的需求以促进家校之间和谐而有效的合作;走近社区、走向社会,对当前的教育环境形成具体而理性的认识,进而明确自身差距和努力方向。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还可借助网络平台为教师建构成长共同体,在校际间开展资源共享和研讨交流或与业内专家进行网上的“零距离”沟通,使教师在传道授业中首先为自己解惑,并且感受到“天涯若比邻”的相互鼓励和支持。

三、以内驱动力激励教师自主成长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发展也面临新的困境,如社会竞争激烈导致职业稳定性下降,考核标准增高引发来自学生、家长的干预和质疑,这些变化和挑战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契机,而自觉、高效、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恰是教师应对各种挑战的主要手段和根本保障。据此,校长应根据校情、师情、学情探寻具有本土特色的实用方法,促进修养的内化和动力的内驱。

(一)自我规划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曲折、由内而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规划尤为重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校长应把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掌握专业发展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近期、中期及长期的自我发展规划,以目标诱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并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教师生活背景和个性发展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也是千差万别的,校长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人而异,量体裁衣,使不同的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具有差异性和切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另外,尤其要关注教师成长中的小进步和小问题并及时予以鼓励和指正,使教师真切感受到进步的喜悦和成长的自信,从而不断奋发向上,形成自我重视与外界尊重的双向合力。

(二)自我激励

自我提升意识是教师成长的核心与精髓。针对教师职业阶段性分化的高原期倦怠问题,以正向教师观为引导是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有效策略。校长应注重师德修养的文化浸润,引导教师学习前辈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经验,以身正为根、学高为本并内化为行动的力量,从而实现阶梯式提升;在师生间架设起情感互通的桥梁,不仅引导教师真挚地爱工作、爱学生,同时也教导学生尊师重教,以心灵沟通和情感互动激励师生同频共振、平等友爱,并激发教师的使命感和积极性,特别是在不确定或不稳定的境遇中有所坚持,积聚力量。

(三)自我评价

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视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向成熟。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往往是“自上而下”的,存在内容片面化、形式单一化、指标笼统化、结果终极化等问题,制约了教师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在评价中,尤其要关注和考核师德师风,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的自我评价可根据教师教学及综合素质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运用调查问卷、自查量表、自我剖析表、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工作总结等形式获取教师专业发展的数据,同时发挥民主评价的作用,让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通过调查、访谈、听评课、开放日等形式对教师的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客观公正。

在评价中,要注重内容上显性与隐形并重,方式上量化与质性互补,指标上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并存,过程上立足当下与着眼未来共通。

四、以人文关怀保障教师持续成长

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变化,当各方面趋于成熟时,本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但客观上却可能存在高原期的阶段分化。这类教师的自我发展动力往往不足,在学校教师研修培训等学术活动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师资培养收效甚微,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缓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校师资培养的预期成效。激发终身学习意识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不仅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促

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一)保持初心

教师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多数教师在入职之初都怀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和奉献精神以及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美好理想。校长要善于凝练教师的职业价值,引导教师感悟到这份职业不仅美好而且崇高,但也有很多艰难和不易,所以在敬业的同时也要乐业,在提升能力与修养之中探究教育本质亦享受教育成果。

当教师在某个阶段遭遇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不平衡时,要避免宣扬自我牺牲或以师德的名义对教师施加精神压力,而应该以“初心”的角度,唤醒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向往、热忱和动力,带领他们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自我审视,以大智慧促进生命成长,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保持活力

在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碰撞心灵的事业中,教师不仅要有奉献的职业精神,更要有正向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人格魅力,于无声无形中引导学生习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需要教师在自我认知和沟通协作方面拥有活力:乐观,自信,坚毅,善于进行情绪的管理和心态的调节,以良好的亲和力和沟通力与学生、同事和家长进行交往。学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合理的制度不仅让教师乐于接受,而且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和奋进精神,因而在制定相关制度时,校长应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共同确立学校发展

目标。

具体规划形成之后,应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向教师进行解读,意在使大家理解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使制度和规划起到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更要尊重教师的看法和意见,维护教师的民主权益,扎实而和谐的民主氛围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持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另外,校长要引领教师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将学习型组织作为教师成长的家园,使教师队伍稳定而持久地发展。

(三)保持创造

教师如果具备创造的愿望和品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但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还能够助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日常工作的琐碎和按部就班是多数教师缺乏创造灵感和进步动力进而陷入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影响专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教师“自我更新”的意识、行动和经验的提升决定着自身发展水平的高度。

创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可能充满困难和阻力甚至失败,校长应为教师的自我更新营造相应的环境和氛围,如以常态化、专题化、系统化的活动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利用多元化的监测工具和评价方式使教师了解并掌握自身成长的起点、重点和难点,记录并思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事件、问题和感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所总结和计划。同时,在工作上注重创设尊重、赏识、互

助的和谐关系,促进教师个体生成强烈的创新意识、获得前沿的创新理念、形成坚强的创新意志。教师的成长有赖于校长的领路和护航。

在搭建有效平台的前提下,校长要以身作则,有情怀、专业化、高素质、重创新,更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奠基和影响作用,以价值唤醒、专业引领、制度激励和情感关怀促进“培养—成长”与“坚守—奉献”融为一体,激发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调动教师成长的能动性,使他们不断走向更高的平台,拥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情怀、更高的格局、更美的境界。同时,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亦有赖于整个社会精神环境和舆论力量的共同促进,而作为教师本身来说,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成长首先是自身的目标、动力和行为,其次才是外界力量的支持和推动,因而呼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我”做起,在自我成长中亦创造和维护一个积极有益的大环境,使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体会

《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体会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既应当强调“生本”,更要重视“师本”。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的发展往往被视为已经完成的时态,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保证。

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正确认识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特别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丰富和完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

、环境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近几年中中小学教育失衡,城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是学校设施,在校舍和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方面城里中小学优于农村中中小学这是不争的实事,从我们参观考察城区中小学可窥一斑,我们农村中小学是望而兴叹。二是学校师资,城里中小学教师的质量比农村中小学高,编制数也比农村中小学多。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快。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性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也需要好的教育,但现实是政府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中小学都建设成“实验中小学”。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养的目标规划,也没有教师培养的明确要求,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极少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支撑。

3、群体因素群体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制,直接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农村中小学,正如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要建立优质的学校教育,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校长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逐步变成“长板”,从而使整个学校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更大值。

4、个体因素教师自己缺乏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应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态度不积极,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与动力不足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长需求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之所在,也是他的学习内驱力之发源地。唤醒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转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行走方式,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机制,用机制促进教师自身转变。

二、引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点评,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教育报刊上发表。叙事研究让教师在讲与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校长带动,制度强化,让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近几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策略跟进。我们相信,给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第四篇: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业)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宜兴市万石小学 张国君

教师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了,也就是学校发展了,教师强大了,学校必然强大。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说过:“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个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校长如何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学校任职多年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目标引领,规划自主发展目标

需要,是人的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近、中、远期自我发展目标,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现状和自身特点,给每位教师量身定做,提出明确的、通过努力预期可以实现的建议发展目标,并建立《万石小学教师发展手册》,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学校要我发展”变为“我自己要发展”。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业务竞赛、课题研究、培训进修等,大家都能踊跃参加,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

二、加强师德引领、树立高尚人格魅力

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

1、抓师德学习,提高素养。进行《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中国师德手册》、《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等师德专题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反思、讨论,调节心理,陶冶情操,让全体教师坚定了职业信念,形成了“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的良好风气。

2、抓师德活动,提升形象。举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师德论坛,举办“我的师德故事”征文演讲比赛、“爱与与责任同行”学习心得交流会、“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专题报告会;进行“抵制有偿家教”承诺签名等,组织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事迹和本校先进教师事迹,开展“爱生三走进”、“抵制有偿家教,争做文明女性”女教工系列活动„„一系列生动的师德活动,展示了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大大提升了师德形象。

3、抓评价考核,铸造师魂。我们通过学生座谈问卷、家长问卷、教师座谈问卷、个人总结自评、科组交流、学校考核等环节,对教师师德实行多元化评价,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优挂钩,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师德不断升华。全体教师师德考核优良率达100%,关心学生、廉洁从教、认真教学的形象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我工作、我快乐”、“我辛苦并快乐着”成为万小教师共同的内心体验。

三、校本研修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倡导学习,让读书积淀思想。我们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要求教师“与书为伴”、“与大师对话”,每年研读1本教学专著,学素质教育思想、学新课程理论,鼓励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教育随笔或读书心得,不断积淀教学思想,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二是结对带培,重视新教师培养。实施新教师“一二三”工程,制定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开展新教师与骨干教师、新班主任与班主任骨干师徒结对活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使新教师一年常规入门,两年课堂教学合格,三年教学能力达标,引领新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三是同伴互助,抓好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三级备课”加“课后反思”的方法,“三级备课”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性化备课”,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体现了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成为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之一。美国着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着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中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不得少于课时数的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每月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习惯。

四是聚焦课堂,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培训与教科研结合是最重要的校本培训方法,我们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人一课”评议活动,以课堂为中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围绕切实提高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完课后,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说课),大家开展评议。通过参与式的实例讨论、比较式的反思交流、沙龙式的主题研讨,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不断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

四、名师工程引领,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积极实施《万石小学教师发展规划》,积极实施《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分类指导。一是让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观摩取经。二是为骨干教师搭台子,每年举办一到二次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三是抓校级骨干教师评比,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评比。近三年来有3位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8位教师获宜兴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称号。

五、教育科研引领,着力提高科研水平

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策略,并把课题研究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先后有无锡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地域石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等四个课题通过结题验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教师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48篇,280篇论文在宜兴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江苏省一等奖5篇、无锡市一等奖14篇,获奖人数、获奖层次屡创历史新高。3位教师被评为宜兴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第五篇:引领教师走进参与式教研活动

引领教师走进参与式教研活动

1什么是参与式教研活动?

参与式教研活动使用的是“参与式方法”。“参与”是指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既包括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个体受群体影响以及个体影响群体的方式和程度。

“参与式方法”是指那些能够使个体参与到群体活动中,与其他个体合作学习的方法。参与式教师活动是在参与式的氛围中,使教师亲身体会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并能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工作的活动活动。

参与式方法最早在国外一些扶贫项目中运用。研究者发现,在一些扶贫项目中,由于没有调动当地人的积极性,当地人没有“卷入”其中,项目实施往往只是一种“输血”而不能产生“造血”功能,在项目实施者离开或项目结束后,当地的情况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或得不到预期的改善。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研究者提出并开展参与式行动研究。他们认为,外来的“专家”应该通过与当地人合作,提高当地人的意识和自信,使他们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专家”只作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或“协助者”,当地人(特别是当地的穷人)自己具有足够的创造性和行动能力。在教师活动中使用参与式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已有经验和发展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在国外,参与式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活动中。在国内,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师活动方法,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通识活动中也采用了参与式方法。2参与式教研活动的基本理念

参与式教研活动将教师作为发展中的人,希望通过参与活动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其职业的提高和个人的成长。因此,参与者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教研组长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传递上级行政命令的“二传手”转变成为教师的“协作者”、“促进者”,而参与教师则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创造者”。

任何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活动的内容,也取决于活动的形式。参加传统的教师活动,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叹:听组织者讲新的教育观念都很赞同,可是回到实际中却不知从何做起,只好嘴里喊着新观念,继续沿袭老做法,时间久了,对新观念也淡忘了。在新课程实验中就发现过这种情况:有些教师把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归因于对新课程的理念认识不到位、观念没转变,因此,一次又一次地听“专家”给教师做报告,试图通过“专家”的报告来转变教师的观念,进而改变教师的行为。又如,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讲起来头头是道,可是在具体操作时却感到不知所措,这种状况与教师活动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一种理念只靠专家灌输或机械接受是难以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观念的。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与亲身体验,理念往往停留在口头上,难以落实到行动中。其实,教师观念的改变还需要行动的转变作支撑,而教师的行为不转变并非不愿转变,而是不知该如何转变所致。好的活动不仅要让教师心动,更应该指导教师如何行动。

参与式活动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转变,强调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课程的理念、知识于参与式活动之中,强调教师主动、平等参与活动活动,以及参训教师与活动者、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充分关注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因此,参与式活动可以缩短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

参与式教师活动方法可以使教师亲身体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参与式教师活动中,学习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不再盲目地相信权威,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与同伴的合作交流选择并形成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

参与式教师活动把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看作重要的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他们之所以采取某些行为而不采取另外一些行为有自己的理由。如果活动内容和方式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和已有经验没有联系,就不可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式活动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提供了机会和空间。参与式活动过程中,教师们会感到

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经验是有价值的,他们不仅会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评价,而且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知识和经验。与传统活动方式相比,参与式活动更加关注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使具有不同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在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得适合于自己的提高与发展。同时,参与式活动更加注重活动过程,即教师的学习过程。

3活动过程和方式的特点 3.1以小组研讨式为主

研讨,是参与式活动的主要方式。要避免一开始就讲理论。要从研讨教师们关注的问题开始,在思想和观点不断交锋的过程中共同研讨,澄清观点和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使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地并有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人数必须受到控制,分组时,可以将共性较多的人分为一组,也可以将差异突出的人分为一组,这应依据活动内容和活动不同阶段的需要灵活安排。共性较多的人在一起便于概括和达成共识,而差异较大的人在一起则便于在观点上相互碰撞,以使研讨更加深入。

3.2以经验为基础

使用参与式活动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个人原有经验的价值。看看她们已有的实践经验是什么,已经蕴涵着哪些我们追求的理论和观点,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她们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

3.3以问题为“切入点”

老师们常常会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可以成为我们活动研讨的起点和“切入点”。在自我反思、同事间和与活动者间的交流中积极思考,不断积极建构自己的新认识。教师正是在这种互动式的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认识,获得新的发展的。

3.4以实践为核心

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仅凭已有经验的概括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不断通过实践将已经获得的半信半疑的理论和观念内化。可以说,实践是参与式活动的核心。

教师的理论和观念是通过实践得以理解、内化并指导实践的。教师真正具有的内化的理论和观念是那些与实践融为一体的理论和观念。会说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内化。要想真正地了解和活动教师,不仅要听教师说,更要看教师做;不仅要给教师讲道理,更要给教师支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招”。

3.5以思考贯穿始终

以往的活动方式使我们的教师不习惯于动脑筋。参与式的活动通过“促进者”的引导,使每一个参与者的头脑不断思考问题,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研讨自然要思考,并要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更是带着问题的尝试性实践;就连听指导者讲授,也应伴有思考和讨论。

4如何组织参与式教师活动

4.1参与式活动需要参训者大量的参与,因此活动人数不能太多,一般一个班不要超过30人。如果超过,活动者需要考虑更经常地组织分组活动,使大家都有参与的机会。

4.2活动者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活动开始时(甚至每半天活动开始时)可以开展一些热身活动,如小组成员相互自我介绍,做名片,给小组取名字、自我欣赏、组员相互表扬等,使大家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在精神上得到放松。

4.3讲座时可以使用诸如“头脑风暴”之类的活动,让大家无所顾忌地发表看法。4.4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活动者应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提升,帮助参与者从感性的经验中生成理性的认识。

教师参与式活动在参与式活动中,活动者应为参与者分享一些经验和理由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如果参与者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经验是价值的,那么他们在分享这些经验时会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他们不仅会对自己过去的经验重新进行评价,整合自己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从众多人那里获得启示和灵感,在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和体验。

4.5注重活动过程。参与式活动的倡导者认为,学习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一项伴随着“忙碌与艰难选择”的活动,是由人、活动和世界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学习不只是为了增加学习者知识资本,而且是学习者自身加入变革的过程。无论是“陈述性知识”还是“程序性知识”都能够中学习中被产生,被学习,知识和技能的

获得与实践可以是同步的,即时发生的。因此,参与式方法活动特别重视活动的过程,因为过程本身能够引起参与者思变,思变能够改变他们的知觉以及为采取行动所作的准备。活动者活动中鼓励参与者积极参与,这本身就有助于他们提高自尊和自信,树立改革的信心,进而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

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之所以会思变,还因为平等参与的方式本身能够为他们起到示范作用。参与者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对参与式方法获得一些要领上的理解,而是亲身有所体验。体验学习的重要性不在于学会种操作技术,获得各种技能,而在于获得对于现实的真实感受,而这种内心体验是参与者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原动力。通过对这种活动方式本身的体悟,参与能够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理念和原则,有利于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迁移。

4.6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参与式方法活动与以往的大班讲座活动是不一样的,特别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下组织活动活动,激发参与者针对实际总是进行思考。活动的目的不是为参与者提供一些事实性知识,而是促使他们进行具有总是意识的、高层次的学习,因此,活动中提出的应该肯有思考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

5参与式教师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原则

1、平等参与、共同使用。

2、尊重多元、形式多样。

3、利用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

4、重视过程,促成改变。

5、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目标

参与式教师培训追求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触及情感,引发思考,生成问题,达成共识,推动实践。

6案例

【案例】寻找理想的课堂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教研室 李玉平

“诸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大家先建立自己的组织,明确各自的职责,并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本次活动是由校长亲自主持)会议室里热闹起来,不到两分钟任务就完成了,每个小组都有组织、记录、发言、噪音控制员,有的小组还有挑战员,小组的名字也各有千秋:五朵金花组、百科组、同心小组、探索组、创新组、向日葵组、希望组,后勤组的名字最有意思:为您服务。

在欢快的气氛中,活动活动开始了: “诸位老师,自实施新课程以来,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们一直想寻求一个标准。今天,我们共同尝试建设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标准。”说完,校长拿出一叠纸发给大家,要求大家回忆上一学期的课堂教学,找出最成功或最失败的一节课,然后写出这些课的基本特征。

教师们一边回忆一边写。

大约过了十分钟,会议室里渐渐热闹起来,小组讨论开始了,气氛越来越热烈,有的组甚至“争吵”了起来。

过了20多分钟,校长终止了争论:“现在,我们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每一个小组发言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

第一个小组上台了,发言的是精干的女老师李美霞:“我们首先总结了一下成功的课堂,说不上标准,只是一些基本的特征吧。首先,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喜欢的,其次是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与学生能平等相处,能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不歧视差生。就教学内容来说,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还有,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上能随机应变,能应付出现的各种局面,同时,教师及时总结整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李老师清了清嗓子,“不成功的课堂首先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生字没有掌握,学生写字水平不高,阅读能力培养不到,小组合作实用性不强,两极分化严重。”说完了,她笑着说:“我接受大家的挑战”。

“我们就请同心小组来挑战吧”。校长提议道。同心小组的一位教师站起来:“你说学生喜欢是对的,可是有的课学生喜欢,但

有时又乱得无法进行,请问这是好课吗?”

“这个问题我们也遇到过,这要看教师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学生喜欢和乱不是一回事,有时安安静静也是学习,学生也特别喜欢,我们的意思主要是学生不讨厌上课。”

“我觉得‘学生喜欢’应该这样理解,应是针对过去学生厌学而言的。过去,学生来学校没过两个月,就不想上学了。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课堂,有人对‘喜欢’的理解可能就是‘玩’,但事实上‘玩’的课堂学生也不一定喜欢,严肃的课堂学生不一定不喜欢,要看你怎么组织学生学习,怎么样让学生投入,让学生学起来不累,特别愉快„„”

接下来,又一小组发言了。

这位教师年纪比较大,声音不高,语速平缓:“我们年纪大了,也不一定跟得上年轻人的思维。我们讨论后,觉得这样的课就是好课:一是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想出高质量的问题,有时连教师也想不到。比如,有一次,学生问我:‘为什么54门大炮齐发’?(《开国大典》)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了解到的课外知识多、口头表达能力强,这些就是好课。反过来,学生思维活跃了,课堂有时会产生混乱现象,教师控制不好,这就不行。还有,有时对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怕耽误时间,不让他说话,这也不是好课。”

“学生提出你不会的问题,你怎么办?你给不给学生解释?还有,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也不是不让讨论,可是时间不够,一讨论,教学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

台下传来了嗡嗡的声音,看来这个问题也问到点子上了。同心组里站起了一位教师说:“我们所说的提出问题主要是说明教师的教学环境宽松,学生敢说话,敢想问题,也能想出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说明我们的改革确实见效了。第二个问题我们也有困惑,当学生讨论处于高潮的时候,我们却打断了,确实于心不忍。但怎么办,我们也有些困惑。”

“我来补充,”又一位教师站了起来,“现在改革了,什么是教学任务也要重新思考,过去好像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才是任务,实际上,学生讨论也是在完成教学任务,只不过不是我们事先设计好的。实际上,我们认为,这种环境下学生学得不但不会少,反而会更多。再说了,我们不是都说好课是学生喜欢的课,这不就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吗?”

说得好!会议室响起了一阵掌声。

发言一个接一个,会议气氛热烈,教师情绪高涨。

“现在快放学了,我们不得不终止大家的讨论。诸位老师,大家也可能感觉到了,活动本身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标准,而是让大家在标准的建立过程中,深入了解标准,学习标准,使用标准,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最后,校长作了总结发言。

点评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这种研究,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以一个个实际的教学为例,围绕教师所关心的问题展开研讨,集思广益,每一个人都将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困惑拿出来,在相互追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在教师集体中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教学研究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例教研,即以一个个实际的课堂教学为例的教学研究。课例教研活动是围绕一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提供教研的课例不是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罗列或展示,不是优质课观摩,也不是应付评比、评估的“作秀”课。而是课前,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引发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进行深度思考的教学例子。

课例教研一般按“提炼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对话反思”的程式进行,其主要特点:1.提炼问题,关注教师真实的需要与困惑。课例教研的生命力所在就是直面教室里真实的困惑与需要。从某个层面讲,一次课例教研活动是从一个或几个问

题开始到生成新的问题结束。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问题,关键是教师是否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关注课堂上学生的需要。问题即课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成为课例教研的课题,只有当教师持续地关注课堂上的教学问题,并提炼出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时,才能成为课例教研的问题。

2.合作设计,促进教师间的互动、沟通、分享。合作设计是基于教师个体自主思考的同伴互助备课。教师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需要与同伴,特别是有经验的同行的沟通,需要与教学研究人员的对话,同时还需要在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集体讨论中迸发教学灵感。在课题组集体备课中,执教者说设计思路,教研员和其他教师以平等的伙伴关系设身处地谈如何创造性驾驭教材,分析学生学习时可能有什么需要,怎样点拨等。合作,并不是简单地几个人凑在一起,而是合作者用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谦让、彼此接纳。

3.教学行动,立足自然状态的真实体验与感悟。引导教师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执教,不追逐所谓的“热点”而放弃实用,不迎合听课者的口味而放弃个性;依托教学设计上课,但并不是演“教案剧”,也不允许“友情出演”,而要根据课堂教学这一真实情境中学生、教师发展的需要来创造性地实施“教学设计”,注重“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

在课例教研中,有时为了切实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满足研究的需要,同一教学课题,应该多层面多次上课。为了研究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会有多人上同一课堂的课,进行比较研讨。

4.对话反思,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教学理念。在对话反思过程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可支持性的参与氛围,让教师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思考。

参与式教研,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旧观念的碰撞中,老师们常常为所学到的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新思路兴奋不已,迸发出投身课程改革的极大的创新热情,引发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以往孤军奋战的备课和教学方式,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下载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业务型校长引领教师走进教学新天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引领教师走反思型成长之路

    引领教师走反思型成长之路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

    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学反思

    在我半年的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

    教师教学业务工作总结

    教师教学业务工作总结政治思想 任现职以来,本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以......

    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制度

    南阳小学教师教学业务考核制度 为了体现“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使全体教师明确在教学中进行“常规考核”是对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督促和......

    教师教学业务总结 文档

    教师教学业务工作总结 庆云县庆云镇中学:张银华 本人自任职以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以党的各项路线为准绳,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并忠于党的教育......

    “任务引领型”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任务引领型”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一、对传统专业课堂教学的批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堂教学一般被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类,教师也有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之分。......

    跨越式教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

    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研究 学习制度 为了学习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新理念,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特制定本制度。 1.要正确认识学习跨越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