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08:3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防汛已进入最关键时期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水利部部长陈雷]当前全国正值主汛期,大江大河大湖随时可能发生大洪水,强台风随时可能登陆。从历史上看,我国大江大河的大洪水多发生在7月下半月至8月上半月,即所谓的“七下八上”。如淮河“75.8”大洪水,黄河“58.7”、“82.8”大洪水,海河“63.8”、“96.8”大洪水,辽河“85.8”、“95.7”大洪水,松花江“32.8”、“98.8”大洪水都发生在这个阶段。目前,全国防汛已进入最关键的时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国家防总、水利部将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当前防汛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在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抓好落实。

一是切实做好当前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目前,淮河第三次洪峰已过王家坝,正在向中游推进,中下游干流全线在警戒水位以上运行。由于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堤防长期浸泡,管涌、渗水等险情增多,防守压力加大。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淮河流域仍有强降水过程,淮河防汛形势非常严峻。沿淮地区要充分考虑大堤高水位浸泡时间长、水库高水位运行、干支流堤防险情增多、部分行蓄洪区分洪运用等情况,发挥连续作战的作风,进一步加强预测预报,做好水库、行蓄洪区和湖泊的调度,加强巡堤查险,加大抢险力度,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的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二是切实做好其它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据预报,近期长江上游和部分支流仍有强降雨,有关地区要做好迎战大洪水的准备。黄河、海河等北方河流也随时有发生大洪水的可能。各地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强化预测预报,科学调度洪水,加强防洪工程的抢护,确保江河安澜。

三是切实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我国8万多座水库有3万多座是病险库,水库安全度汛是防汛抗洪的难点和重点。迄今,全国已有6座中小型水库垮坝,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应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小型水库的安全度汛工作,落实管护责任和预警措施,科学调度,加强值守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险情,提前转移下游群众,避免因水库垮坝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切实做好山洪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近几年来,山洪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特别是今年极端天气事件引发的山洪灾害频繁,各地要强化山洪灾害监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和防御措施,提前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沿海地区要完善防台风预案,密切监视台风动向,加强预测预报,提前做好防御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是切实抓好应急排涝和水毁工程修复。目前,全国受涝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淮各省和湖北等地,其中河南、安徽和江苏三省受涝面积2000多万亩。受涝地区要坚持防汛排涝两手抓,及早制定排涝计划,在洪水回落具备条件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机械,抢排涝水,为灾后重建、恢复家园、水毁修复和保苗补种创造条件。目前,全国水利工程水毁损失已达52亿元,大量水库、堤防、水闸等防洪工程损毁严重,亟需修复。有关地区要高度重视水毁工程的修复,制定修复计划,落实修复资金。中央和地方下达的特大防汛经费要重点用于水毁水利工程的修复,以尽快恢复工程的防洪能力。

各地防汛和水利部门采取系列措施防汛救灾

[水利部部长陈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对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温家宝总理在淮河防汛抗洪的关键时刻亲赴淮河抗洪第一线视察灾情,慰问群众,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回良玉副总理及时对重大汛情和灾情作出指示,在洪峰到来前亲临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异地视频紧急会商会议,作出运用蒙洼蓄洪区的关键性决策,亲赴安徽、湖北等地视察汛情灾情,安排部署淮河流域防汛救灾工作。

国家防总、水利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汛救灾工作的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一是强化预报,及时会商决策。面对复杂多变的气象、雨情、水情,各级气象、水文部门密切监视天气和汛情的变化,淮河汛情出现后,加强监测力量,加密测次,及时准确地作出淮河洪水的滚动预报。针对严重的汛情和灾情,各级防汛和水利部门及时研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会商,还通过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多次与重点地区举行联合会商,分析汛情的发展变化,提出防汛抗洪的决策意见,为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依法防洪,科学调控洪水。根据《防洪法》《防汛条例》和国务院批准的《淮河防御洪水方案》,国家防总和有关省防汛指挥部宣布启动应急响应,进入紧急防汛期,并紧急调度石漫滩、宿鸭湖、板桥、薄山、南湾等上游水库,拦洪错峰,有效减轻中下游防守压力;及时启用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河泄洪,降低洪泽湖水位,以利上中游洪水下泄;及时运用行蓄洪区,降低中下游河道水位。先后运用蒙洼、南润段、邱家湖、姜唐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洛河洼、老王坡等9个行蓄洪区,累计分洪约10亿立方米。特别是在淮河防汛的紧要关头,及时启用蒙洼蓄洪区分洪,有效缓解了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

三是以人为本,及时转移群众。由于汛情来得猛、洪水量级大,群众转移任务重、难度大。为确保低洼地带、水库下游受威胁地区以及行蓄洪区内群众的生命安全,沿淮各省以及四川、湖北等地克服困难,紧急动员,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转移群众320多万人。由于转移及时、措施得当,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大大少于多年同期。淮河大水紧急转移50多万人,行蓄洪区运用紧急转移9000多人,无一伤亡。全国共有2座中型和4座小型水库垮坝,也未造成人员伤亡。

四是加大力度,做好巡查和抢险。为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努力把险情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地普遍加强了水库、堤防等工程的巡查和抢险工作。由于查险及时、措施得力,湖北等地发生的水库漫溢等重大险情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淮河干支流共出现险情564处,其中淮河干流险情238处,均得到有效控制。高峰时期,沿淮三省共组织51.18万人上堤防守,其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1万余人。

五是防范未然,及时派组指导。针对各地汛情、险情、工情和灾情,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和水利部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及时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赶赴抗洪现场,协助地方做好抗洪抢险工作。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带工作组在洪峰到来之前赶赴淮河一线,与地方同志一起抗洪抢险。目前,国家防总、水利部累计派出25个工作组指导地方抗洪抢险。

六是全力支持,安排资金和物资。根据各地汛情和灾情的发展,国家防总及时商财政部门拨付特大防汛补助费8.05亿元,全力支持地方防汛抗洪工作。其中7月9日拨付沿淮三省和淮委1.08亿元,并紧急调拨280艘橡皮舟、100万条编织袋、80万平米编织布、24万平米无纺布、12000件救生衣等中央防汛物资,支援有关省抗洪抢险

入汛以来的汛情和灾情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水利部部长陈雷]今年入汛以来,江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湖北西部等地区和淮河流域先后发生持续性强降雨过程。除淮河外,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韩江,长江流域的渠江、綦江、沮漳河、府澴水、滁河等河流发生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的洪水。总的看,汛情、灾情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6月份以来,全国降雨主要集中在淮河、嘉陵江、汉江流域和黄河上中游地区,降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成到1倍。特别是6月29日以来,淮河流域除有2天间歇外,持续强降雨,流域面平均雨量290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3~5倍,折合降雨总量785亿立方米。其中3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为14.76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54%;200毫米以上降雨面积19.77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73%。最大点雨量安徽临泉852毫米。

二是洪水涨势猛,量级大。四川嘉陵江支流渠江罗渡溪站7月3日由204.80米起涨,7月7日出现225.37米的洪峰水位,4天内涨幅达20.57米,超过实测历史最高水位0.33米。淮河干流王家坝站自6月30日的20.52米起涨,7月4日就超过28米,随后又超过29米,淮河干流上中游和洪汝河等支流全线超过保证水位。在蒙洼等行蓄洪区分洪运用后,干流王家坝、润河集两站最高水位和最大流量仍超过2003年,其中润河集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07米。洪水涨势之猛、量级之大为多年所罕见。

三是山洪灾害频发,损失严重。我国西南、江南、华南和西北等地山洪灾害频发,共有276人因山洪灾害死亡,占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67%,其中发生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山洪灾害28起,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贵州、江西、重庆、广东等地。

四是旱涝急转,防汛难度大。6月份以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等南方地区受旱面积一度达到3720万亩,上百万人饮水十分困难。进入6月份以后,西南等地旱涝急转,洪涝频发,尤其是四川、重庆、湖北等地受强降雨影响,水库、堤防多次出现重大险情,饱受干旱之苦的旱区又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防汛难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

五是灾害频繁,洪涝损失重。截至7月16日,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洪涝灾害,一些地区反复受灾。全国农作物受灾9038万亩,成灾4016万亩,受灾人口8813万人,因灾死亡411人、失踪105人,倒塌房屋3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72.6亿元。其中淮河流域农作物受灾3370万亩,受灾人口2042万人,倒塌房屋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亿元。

第二篇: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0月23日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建设管理 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 雷(2008年9月9日)

同志们:

在水利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防汛抗洪取得显著成效,水利发展与改革深入推进的形势下,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分析研究问题,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在这次特大地震灾害中,水利工程遭受严重破坏,大量水库、水电站、堤防严重损毁,山体滑坡阻塞江河形成了大量堰塞湖,供水系统大面积瘫痪,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在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全部之力、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有效防范了次生灾害,震损水库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水利抗震救灾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水利抗震救灾斗争中,水利系统从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急国家之所急,帮灾区之所需,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支援灾区,为水利抗震救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历史罕见,入汛以来洪涝灾害偏重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防总和各级水利部门周密部署、统一指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汛指挥部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尽管今年的汛情重于往年,但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力度明显大于往年,工作成效明显好于往年。据统计,今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少八成,农作物受灾面积少五成,倒塌房屋少七成,将洪涝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参加水利抗震救灾、抗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防汛抗洪工作的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向常年辛勤奋战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利建设与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一大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管体制改革、重点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管、工程运行和河湖采砂管理等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有力地支撑了水利事业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特殊情况下,水利建设任务更加繁重,管理责任更加重大,各项工作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水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总体看,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东中西部区域水利发展不平衡,仍然是水利建设中的突出矛盾;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河湖管理薄弱、水利工程运行安全亟待加强,仍然是水利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统筹规划,调整优化布局,东中西协调推进,大中小微并举,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和水资源调控能力,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科学调度,进一步强化对河湖水域和岸线资源的社会管理,充分发挥水利管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水利建设的展开,水利建设管理形势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投资强度高。今年,中央安排水利建设投资455.92亿元,较2007年投资总规模增加105.4亿元,增长31%,其中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资金114亿元,达历史新高。同时,地方也增加了水利建设投资。二是建设任务重。中央要求3年内完成6240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平均每年要完成2000多座,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5年内要解决1.6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平均每年解决3200万人的饮水困难;今年要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完成20~30个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三是管理要求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等建设项目点多、面广、量大,管理主体分散,管理对象多样化,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四是工作责任大。水利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不能有丝毫麻痹和疏忽。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关系,创新思路,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水利建设与管理任务。

第三,水利改革不断深化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进程,我国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当前,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随着水利建设与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难题增多,任务加重。从项目管理看,水利项目大都以社会公益性为主,投入主要来自国家财政资金,必须适应国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完善水利项目的管理模式,提高公共财政投资的效益和效率。从建设管理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必须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行为规范的水利建筑市场,确立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市场信用体系,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模式。从水管体制改革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进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大,进度严重滞后,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力度,强化责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从河湖管理看,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河湖管理范围内无序开发、违规建设、挤占河道、围垦湖泊、私采滥挖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一系列安全和生态问题,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河道、湖泊、水域、岸线的资源意识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责任主体意识,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维护河湖健康的双赢。

第四,水利现代化不断推进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实现水利现代化是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目前,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病险严重,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一些单位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方式粗放,维修养护经费不足,运行困难;有的地方基础工作薄弱,基础资料陈旧,基础数据不清,监测手段落后,信息资源分割。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水利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传统水利就难以转变为现代水利。必须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城乡、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防洪保安、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标准适当、保障有力的现代水利工程体系;必须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流域、区域、骨干水利枢纽、调水工程、大型灌区等水利自动化调度系统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设施老化、技术落后的状况,不断提高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和调度管理水平,增强应对水旱灾害、调控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必须逐步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法制完备、标准完善的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第五,震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对水利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搞好水利灾后重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灾区震损水利设施数量多,分布广,损毁重,尽管前一阶段及时进行了应急处理,但震损水库、水电站、堤防、供水设施的功能普遍降低,有的甚至报废,还有部分震损水库、堤防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加之自然条件复杂,水利灾后重建困难很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加强对水库、水电站、堤防等水利工程的震损机理、出险特点和分布规律的系统研究,在现场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编制好灾后重建规划,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安全,全力完成好灾后恢复和重建任务。

二、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以确保质量、安全和效益为核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建管并重,坚持现代化方向,加快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全面做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在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创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思路、方法、手段,以改革促发展,向创新要效益,理顺管理关系,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政策支撑,建立符合国情、水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把水利建设与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健全建设与管理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监管和涉水涉河事务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益。

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尽快扭转我国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高度重视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加强河湖、水域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扭转“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是坚持现代化方向。以现代化的理念指导水利建设与管理实践,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武装和改造水利基础设施,以现代化的管理提高水利效益,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升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以信息化促进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进度、质量和安全。中央明确,2010年末完成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这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年初,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3月份,又批复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水利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责任;成立了水利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领导小组,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部领导分省联系制度,部内司局包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流域机构包片的对口指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了稽察督导;制定完善了前期工作、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责任追究等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8月16日,水利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总体上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前期工作进度滞后、方案设计不尽合理、项目投资概算偏高、工程建设开工率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建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目前,计划项目开工率仅为15%,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只有26%。各地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把行动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的部署上来,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这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逐库落实政府责任人、行政主管部门责任人和建设单位责任人,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前期工作,严把鉴定、设计、复核、审批等四个关口,确保设计方案安全、科学、合理;要将地方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到项目账户,严格资金监管;要加强建设管理,严格落实“四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及施工、监理招标,强化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要进一步强化稽察督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进行整改,切实加以纠正。

第二,着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强水利保障能力。一要加快已开工重点工程的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全面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实施石羊河、塔里木河等流域重点治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恢复和改善生态;加快黄河西霞院、湖南皂市、辽宁大伙房输水二期、甘肃引洮等在建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润滇”“泽渝”“兴蜀”“滋黔”等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二要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力争尽早启动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和改造、淮河下游主要行洪通道堤防达标及河道治理、重点平原洼地排涝等治淮新3项工程和其他治淮工程建设;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实施;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和前期工作,加大蓄滞洪区、重点堤防、控制性枢纽、河湖整治等建设力度。三要加快重点工程竣工验收进度。尽快完成黄河小浪底、长江干堤加固、新疆乌鲁瓦提等已完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及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

第三,着力抓好水管体制改革,促进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尽管水管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40多万水管单位职工的期待相比,与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的目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两费”和社保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现在距年底只有3个多月,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的时间非常紧迫,各地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抓水管体制改革,各级水利部门的一把手要亲自部署和协调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落实“两定”“两费”,确保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

第四,着力抓好震损水利设施加固修复,确保按期完成灾后重建工作。震损水利设施灾后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今后3年,我们要按照国务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部署和有关要求,重点做好水库大坝、堤防工程、乡村供水设施、水文设施、灌排设施、农村水电设施、水土保持设施等水利设施的应急修复及灾后重建。要统筹安排,科学组织,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制度,选择有资质、有能力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队伍参与震损水利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要加强指导和协调,抓好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资金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优良、资金使用规范,确保按期完成灾后重建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着力抓好河湖管理,努力规范涉河水事行为。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河湖管理,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对河湖管理认识不充分、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要结合流域综合规划的修编,确定流域和重要江河湖泊开发利用和纳污的控制性指标,尽快编制重要河流水域、岸线利用规划,制定相应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方案,为涉河涉水事务管理奠定科学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河道管理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切实履行法律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河湖水域监管职责,着力加强对重点河湖水域的监督和管理。要认真总结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的经验,针对当前采砂管理的一些难点问题,研究全国河道采砂管理的治本之策,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

第六,着力抓好质量与安全监管,防止重特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发生。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质量与安全监管职责。一要加强在建工程质量监督。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着力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工程经得起大自然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二要加强安全监管。牢固树立“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防止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对病险水库和震损水库要严格控制运用,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水库要降低水位或空库运行,确保大坝安全。三要加强项目稽察督导。深入开展重点水利工程、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水土保持等项目的稽察,特别是要加强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稽察,强化督促整改,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

三、强化措施,确保完成水利建设与管理各项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关键一年。当前距年终的时间不多了,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实现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治淮等重点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已进入冲刺阶段,形势逼人,任务艰巨。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做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水利部门的各级领导要把水利建设、管理与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要认真研究加强本地区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及时解决建设与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基层水管单位存在的突出困难,千方百计为基层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水利建设与管理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长年战斗在第一线,工作在最基层,各级水利部门的领导要多关心,多支持,多帮助,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二,切实落实责任。要建立健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库水电站大坝运行安全、水管体制改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河道采砂管理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形成工作有人管、任务有人抓、责任有人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出现重大问题、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工作进度严重滞后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切实健全法规。要着力从四个方面构建适应形势需要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法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河道采砂管理等涉及社会公共安全的法规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止拖欠工程款等涉及民生的法规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市场监管、市场主体诚信等涉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法规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河湖管理、水域岸线管理等涉及社会管理的法规制度。近期,要大力推进《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立法协调工作,争取尽快出台。

第四,切实强化基础。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水库大坝基础数据库、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在建重点工程管理信息数据库、水利施工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逐步建立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及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信息数据库。二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技术标准体系,尽快制订当前工作急需的技术标准,抓紧修订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规程规范。三要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学术团体的作用,对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重大基础性问题、体制机制性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切实抓好队伍。要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队伍建设,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加强干部交流和锻炼,努力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培育职业精神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从事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同志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策法规和综合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综合业务素质和驾驭本职工作的能力。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恪尽职守,勤勉工作。要加强廉政建设,规范权力运行,特别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河道采砂管理等领域要加强监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同志们,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建设管理,努力开创新时期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02-01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强化措施 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在2010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联席会议、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刚才,江西省吴新雄省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对2009年全国先进省级防办进行了表彰,向国家防总聘任的防汛抗旱专家颁发了聘书。国务院应急办严鹏程副主任、财政部曹广生副司长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端义宏主任对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张志彤同志代表国家防办做了2009年全国防汛抗旱工作报告,我完全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贯彻中央领导重要指示,切实强化各项防汛抗旱工作

中央领导对防汛抗旱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温家宝总理要求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推进防灾、减灾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提高抵御灾害性气候的能力。最近,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防总指挥中心主持召开国家防总、国家减灾委联席会议,研究分析当前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今年的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工作。回良玉副总理指出,刚刚过去的2009年,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虽是大旱之年,但粮食继续增产,总产创出历史新高;虽是自然灾害多发并发,但灾害损失降到历史最低,因灾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虽是灾害点多面广,但妥善安臵了受灾群众,灾区社会和谐稳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良玉副总理强调,要全面分析今年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形势,充分认识气候变化条件下极端天气形势的严峻性;充分认识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减灾能力薄弱、防汛抗旱和防灾救灾任务的艰巨性;充分认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和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下降、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完善、灾害救助工作的新特点、新挑战;充分认识面对农业连续6年丰收和防灾减灾取得的巨大成就、放松防汛抗旱和防灾减灾的倾向。

回良玉副总理明确要求,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生产发展,更加注重加强基础建设,更加注重完善体制机构,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和减灾救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要有序防御当前的寒潮冰雪,加强预警预报,搞好交通流通,保证市场供应。二要认真做好抗旱和调水工作,保障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三要抓住冬春农闲时机,抓紧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四要积极应对凌汛险情,科学调度水库,确保黄河防凌安全。五要继续扎实推进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六要大力开 展冬春生活救助,统筹做好受灾群众口粮、衣被、取暖、治病等救助保障工作。

中央领导的指示,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狠抓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国家防总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二、全面总结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充分肯定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水旱灾害频发多发,具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旱情影响十分突出。年初冬小麦主产区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和华北北部的夏伏旱、南方部分地区的夏秋旱,程度之重历史罕见。二是台风影响十分突出。去年共有9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比常年多2个,其中7个从南海登陆,路径怪异,影响集中,防御难度大。三是山洪灾害十分突出。去年全国多次发生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部分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局部暴雨山洪灾害造成430人死亡,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总人数的八成。四是饮水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由于持续高温少雨,江河水位偏低,水利工程蓄水不足,全年累计有1751万农村人口因旱发生饮水困难。五是水库保安压力十分突出。全国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等地3295座水库水电站严重损毁,还有6000多座水库在建或正在进行除险加固,水库保安任务艰巨。六是城市供水问题十分突出。天津、珠海、长沙、南昌等大城市和澳门等地受干旱或咸潮影响,一度出现供水困难,白洋淀、洞庭湖、鄱阳湖等出现生态供水危机,长江、西江等大江大河及其支流发生历史最低水位。

虽然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艰巨,由于各项工作扎实得力,防汛抗旱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大贡献。一是最大程度保障了防洪安全。全国没有一座水库因洪水垮坝,没有一处重要堤防决口。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常年减少八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二是全力保障了用水安全。国家防总组织实施的珠江压咸补淡、引黄济津济淀、三峡水库和长江上中游骨干工程应急调度,确保了珠海、澳门、天津、长江中下游及“两湖”地区的供水安全。各地通过抗旱应急措施,解决了1979万城乡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三是充分发挥了减灾效益。全年防洪减淹耕地4041万亩,减免城市进水214座,防洪减灾效益达627亿元;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5亿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499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405亿元,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四是有效缓解了生态用水紧张。通过实施水量应急调度,在确保供水安全的同时,改善了太湖、白洋淀、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黄河河口和珠江三角州地区生态环境,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枯水期提前带来的水环境问题。

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是在2008年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难、防灾减灾能力相对减弱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多发、防汛抗旱工程隐患较为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水利建设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取得的,实属不易。

第一,得益于领导重视、责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和紧要关头,多次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亲赴一线检查指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汛前国家防总会同监察部通报了全国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名单,会同中组部举办了第四届地市级行政首长培训班。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主要领导认真履 行职责,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全力组织抗洪抢险,为夺取防汛抗旱胜利提供了坚实保障。

第二,得益于超前部署、提前转移。汛前,国家防总召开了2009年全体成员会议和全国水库安全度汛视频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并组织10个组检查七大流域和重点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在防汛抗旱防台风的关键时刻,国家防总先后召开13次异地视频会商会。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超前部署、科学应对,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汛期提前转移并妥善安臵群众767万人次,在抗御第8号台风“莫拉克”过程中,紧急转移160多万人,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第三,得益于科学调度、有效管理。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根据水旱灾害特点,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对水旱灾害实施有效管理。针对太湖发生的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充分利用上游水库拦洪,提前调度下游排洪通道泄洪,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科学调度三峡水库,有效应对长江上游发生的2004年以来最大洪水。先后组织实施松花江、黄河应急调水以及引黄济津济淀、珠江水量统一调度、长江应急调水等工作,跨流域跨地区调配抗旱水量,确保了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第四,得益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去年我国旱涝交替、旱涝并重特征显著,多次遭遇防汛、抗旱、防台“三碰头”不利状况。各级党委、政府和防指根据汛情旱情灾情发展,统筹兼顾,科学调配,突出重点,及时安排部署防御工作,既注重大江大河的防洪安全,又强化中小河流安全度汛;既注重沿海台风防御,又强化受威胁地区次生灾害防范;既注重防汛抗洪保安,又强化抗旱保灌减灾;既注重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又强化农业、生态抗旱用水保障,将洪涝干旱灾害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

第五,得益于完善预案、强化应急。汛前,国家防总组织各地修订完善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和抗旱预案,组织制定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规程及实施意见,一些地区还组织防洪抗旱预案演练。国家防总根据汛情旱情灾情,先后启动应急响应22次,及时派出工作组161个,并在“七下八上”关键期派出常驻四川工作组,指导地方开展防汛抗灾工作。各地按照防汛抗旱预案及时组织开展水旱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第六,得益于密切配合、合力抗灾。国家防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密切监视汛情旱情灾情,及时组织会商,加强工程调度,妥善安臵群众,及时组织抢险,迅速调拨物资,尽力减少灾害损失。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有力协作,有效提高了水旱灾害管理处臵能力。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抢险救灾的关键时刻,承担大量急难险重任务。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制,广泛发动群众防灾抗灾减灾,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

在去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各级水利和防汛部门同志始终坚守在防汛抗旱工作一线,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感人诗篇,涌现出一大批防汛抗旱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常年奋战在防汛抗旱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参加防汛抗旱斗争的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防汛抗旱工作的国家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充分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切实做好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

2010年是实施水利“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新胜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

从经济发展看。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但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产量连创新高,农业发展基础脆弱、后劲不足的问题凸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每年洪涝灾害仍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干旱缺水造成数千万人饮水困难,水旱灾害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心腹之患。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减少洪涝干旱等灾害损失,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气象形势看。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南方地区也出现了区域性甚至流域性缺水现象;局部地区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事件呈突发、多发、并发的趋势。据气象部门预测,2010年春季我国北方和华南等地可能出现春旱,夏季全国大部气温可能偏高,一些流域和地区可能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目前,南方地区主要河流湖泊仍处于低水位,城市供水紧张形势还没有彻底缓解,山丘区仍有七百多万人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冬春抗旱形势严峻。同时,黄河宁蒙河段槽蓄水量偏大,偎水长度偏长,加之上游水库蓄水多,河道淤积严重、河床不断抬高、堤身矮小单薄,防凌形势不容乐观。

从工作基础看。近年来,虽然我国防汛抗旱能力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任务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防汛抗旱减灾工程体系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大江大河整体防洪标准还不高,流域防洪体系还不完善,蓄滞洪区安全设施还不健全,建设与管理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小河流防洪能力较弱,病险水库点多面广,抗旱基础设施不足,多数旱区灌排设施不配套,工程性缺水问题仍然突出。另一方面,防汛抗旱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地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防汛抗旱预案体系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防汛抗旱物资、装备、队伍等保障体系有待健全,防汛抗旱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等。

总之,对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任务之艰巨、形势之严峻务必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要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些,牢牢把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权。

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防汛抗旱除涝并重,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建设管理改革齐抓,大力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加快构建与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完善的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切实强化防汛抗旱应急管理,全面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努力减少洪涝和干旱损失,维护良好生态,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型、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要着力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做好大江大河防汛工作。各流域防总和地方各级防指要在加强气象水情监测预报、完善防洪预案和调度方案的基础上,科学调度防洪工程,落实“拦、调、分、疏、滞、泄、守”各项措施,实施有效的洪水管理,确保防洪安全。当前,黄河、松花江等北方有防凌汛任务的地区,要加强凌情监测预报,备足防凌物资,落实抢险队伍,及时启动预案,确保防凌安全。

第二,着力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当前我国病险水库多、震损水库多、在建水库多,水库安全度汛难度之大前所未有,确保这些水库的防洪安全,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各地要认真汲取近年来个别水库垮坝的深刻教训,处理好水库施工与安全度汛的关系,严格执行调度运用方案,不得随意超汛限水位蓄水,有重大险情的水库,要空库迎汛,千方百计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第三,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山洪灾害分布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重,是近年来洪涝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水利部各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要配合国家防办做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各地要按照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的部署,进一步推进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大力督促基层完善责任体系和预案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和基层的应急处臵能力。要继续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的能力。

第四,着力做好台风灾害防御工作。近几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台风偏多偏强,对防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台风防御能力总体偏弱,一些重要海堤尚未达到设计标准,许多病险水库存在重大隐患,避风港建设相对滞后,大量民房防御台风能力不强。各地要充分认识台风的危害性和做好防台风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台风预测预报水平,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完善防台风预案,健全统一指挥、部门分工协作的防台风工作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防台风能力和水平。

第五,着力做好城市防洪工作。近几年,城市暴雨洪灾呈多发频发趋势,有的严重影响城市运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教训十分深刻。各地要重视和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统筹考虑城市外洪内涝问题,科学确定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要依法加强城市防洪工作的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健全城市洪水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城市灾害性信息的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广泛开展城市防洪知识宣传教育,努力减少城市洪灾损失,确保城市正常运行。

第六,着力做好抗旱和调水工作。各地要以抗旱条例宣贯为契机,推进抗旱立法进程,加强抗旱规划和抗旱预案编制。要将确保群众生活用水放在首位,密切监视旱情发展,统筹各方用水需求,加强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大力推进节约用水。要千方百计增辟抗旱水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兴建小型蓄水、引水、提水等应急抗旱设施,抓好工程维修加固、清淤扩容,搞好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要认真做好向北京应急供水、引黄济津济淀、三峡水库和长江上中游骨干工程应急调水、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等工作,确保重点地区供水需求。

要狠抓六项措施的落实:

一是狠抓责任制落实。制订和落实责任制是防汛抗旱工作的核心,也是战胜洪涝、干旱、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重要保证。各地要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汛抗旱工作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提高防汛抗旱整体效能。要不断健全完善防汛抗旱监督机制,加强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建立考核评估制度。要加强对行政责任人的培训,提高行政首长防汛抗旱决策指挥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臵能力。

二是狠抓工程措施落实。要加大江河治理力度,完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重要城市和重要经济区堤防巩固达标建设及河道治理,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要加强水资源调控和配臵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能力,大力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高城乡抗旱保障能力。要按照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要求,加强重点蓄滞洪区建设,确保蓄滞洪区群众生命安全。

三是狠抓各类预案落实。近年来,在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指积极加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总体看,当前防汛抗旱预案体系还不完善,有的措施还不具体,可操作性还不强。下一步要继续完善预案,着力抓好基层单位防汛抗旱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搞好预案的演练评估,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是狠抓预报预警落实。预报、预警等工作措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各地要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对中短期天气、水雨情和台风暴潮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要大力加强预警系统和设施建设,特别是中小城市、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山洪灾害易发区和人口密集区的预警体系建设,为及时转移安臵群众提供支撑保障。同时,要加强旱情监测系统建设,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

五是狠抓抢险措施落实。长期防洪实践表明,防洪工程的隐患和险情只要早发现、早处臵,强化险情抢护措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因此,各地防指要高度重视工程巡查抢险工作,一旦发生险情,堤防、水库防汛责任人要及时上岗到位,组织抢险救灾,科学排除险情。同时,各级防指要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根据雨情汛情和险情灾情发展变化,及时转移台风影响区、山洪灾害易发区、受洪涝灾害威胁区的群众,落实转移避险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六是狠抓保障措施落实。防汛抗旱队伍、物资、资金等保障措施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基础。各地要从实战要求出发,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落实专业抢险队伍和民防队伍,明确任务,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确保抢险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要加强与部队的联系,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加强军民联防。要抓紧补充储备防汛抢险物资,按要求备足到位。要进一步完善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防汛抗旱投资体制,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四、切实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水利系统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防汛抗旱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不仅对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加快民生水利发展、提升水利系统应急处臵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级水利部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采取措施,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水利部党组始终将防汛抗旱作为中心工作,重点部署、全面安排。各级水利部门,特别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和各流域机构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担负的重要职责,在组织领导、工作部署、队伍建设、保障措施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一把 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在人员调配、资金安排、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切实强化管理。近几年,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水利部门的努力下,防办能力建设有了显著提高,但一些地区机构不健全、技术设备简陋、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仍很突出。目前,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国有12个省级防办已升格或高配,进一步增强了防汛抗旱组织协调能力,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各级防办在加强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强化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加强检查监督,确保防汛抗旱经费专款专用,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切实夯实基础。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基础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下大力气加强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特别要在山洪灾害防治、洪水风险图制作、防汛抗旱预案修订、防汛抗旱数据库建设、水情监测预报、旱情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取得实效。目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各地要在认真搞好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和及时总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实施,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旱现代化水平。

第四,切实加强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和流域机构有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在前期工作经费安排、工程建设与管理、汛前检查、汛期督导检查、灾后恢复重建等环节,积极支持、配合各级防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形成防汛抗旱工作的强大合力。各级防办要加强与防指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形成在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的部门各负其职、分工协作机制。

第五,切实搞好宣传。要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宣传工作,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及时准确发布重特大突发水旱灾害信息,大力宣传防汛抗旱工作成效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实现上下联动、部门协调、信息共享,确保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第六,切实抓好队伍。做好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工作,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严谨务实、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防汛抗旱队伍。要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高防汛抗旱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和交流,注重在防汛抗旱实践中锻炼、考验和培养干部,更多地关心他们的成长。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好地履行防汛抗旱工作职责。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防总、水利部向全体与会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防汛抗旱战线的同志们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安康,阖家幸福,事业顺达!

第四篇: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 坚决遏制住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势头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召开的。最近,德江副总理和马凯国务委员多次对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特别是公路、水路交通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通报近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部署和落实加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

刚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王德学副局长讲了很重要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宏峰同志通报了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自查和检查督查的情况;重庆市交委、渤海轮渡公司、中山市小榄汽车运输公司三家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很有针对性和借鉴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认真对待这次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查找原因,加强跟踪督办,切实整改到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实际行动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势头,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坚决承担起维护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政治责任,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和谐的交通运输环境。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新形势新特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做好今年的交通运输安全工作任务繁重,具有特殊意义。今年以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认真落实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要求,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维稳措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效施策,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切实关心,交通运输系统顽强拼搏、努力工作的结果。但从今年发生的几起重特大事故和刚才通报的情况,可以看出,今年交通运输安全形势仍然十分复杂和十分严峻,需要引起我们的深刻警醒和深刻反思。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势头尚未根本遏制,公路水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今年以来,一些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同一性质的重特大事故连续发生,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1—8月,道路客运行车重特大事故持续增加,重特大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增加22.2%和29.6%;水上交通重大事故比去年增加了4起,死亡失踪人数增加了55人;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施工领域发生了一起多年未发生的重大事故,导致20人死亡。“5.19”隧道爆炸事故、“8.16”汽渡沉船事故、“8.26”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此外,还发生了多起社会影响较大的事故及险情,如“南方6号”事故险情,城市地铁多次事故及险情等。重特大事故无论是发生的次数,还是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呈增长的态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既反映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也暴露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对此,我们要以对党的事业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举一反三,下决心整改,决不能重蹈覆辙。

第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高位运行,推进安全发展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今年1—8月,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客运行车事故77起,死亡471人;水上共发生运输船舶交通事故175件,死亡失踪195人,沉船107艘,虽然分别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仍在高位运行。从总体上来看,交通运输仍处于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员流动持续增加,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多,必然对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带来较大的压力。近年来,全国公路水路完成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今年1—8月比去年同期也有较大增长。二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但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设施、安全服务和安全管理没有跟上,交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安全方面也面临更大的考验。特别是随着公路建设向崇山峻岭、深山峡谷迈进,建设中的特长特大桥隧、超大型工程越来越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极为严重,确保复杂条件下运输安全、建设施工安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三是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规模持续增大,但一线员工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亟需提高。特别是一些车船驾驶人员对安全管理规定认识不到位,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范不严格,违章违规操作屡有发生,在突发情况下快速应变处置能力明显不足。综合分析,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面临的任务和压力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这更加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扎扎实实做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第三,安全生产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安全管理与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还不相适应。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进程加快,随着交通运输深化改革、发展转型,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特别是很多方面、很多时候仍然处于应急、应对、应付的状态,影响安全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亟需解决。一是安全管理理念不适应。一些部门和企业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没有把保安全促稳定作为求发展、谋效益的根本前提,在安全管理中重治标轻治本、重事后处置轻源头预防问题比较突出。二是基层基础工作依然薄弱。一些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不健全,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对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不落实或落实不力、落实不快,隐患排查不彻底、治理不及时、督导不到位,对已经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不整改、不解决,部分车船带病运行,工作无记录、检查无台账、记录不真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十分薄弱。三是安全监管存在缺位和不到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监管责任未能有效落实,现场安全监管执法不严、疏于监管或放任不管。特别是重点路段、重点水域和重点车船,安全监管还存在诸多漏洞,无证、证照不全、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车船,依然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初步统计,今年非法违规行为导致的事故占到了72%以上,充分反映了在安全监管执法上存在的问题。四是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亟需完善。安全管理关联性强,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从当前来看,安全管理还没有真正形成分工明确、运转协调、职责清晰的工作格局。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很多交通运输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特别是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安全管理重要性认识不深,甚至是麻木不仁,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对安全隐患排查不深入,甚至对已知的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和解决,往往导致事故发生。

第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不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安全保障和应急体系建设亟需加强。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各种传统的和非传统的、自然的和社会的风险、矛盾交织并存、不断显现,交通运输安全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维护安全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越来越高。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运输企业和施工企业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减少,安全设施不配套,机械设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压力相应增大。二是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赋予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新的职责和监管责任,港区危化品的安全监管职责交由港口管理机构负责,交通运输安全责任更重。据统计,近年来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呈现增长态势。目前,危货运输的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因地震、泥石流、台风、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交通运输安全事故突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交通运输预警机制建设、应急保障能力亟待加强。四是非传统安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影响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很多,恐怖袭击、人为破坏、公共安全等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交通运输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如何切实加强交通运输保障和应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突发事件和不利因素对交通运输安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是交通运输部门面临的重大考验。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呈现的新特点是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交通运输发展水平和行业管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概括为“六个不到位”: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二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四是部门监管不到位;五是督查检查不到位;六是整改落实不到位。为此,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切实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落实到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又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克服懈怠思想和厌战情绪,出重拳,下猛药,切实解决当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牢牢把握安全工作主动权。

二、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切实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

现在到年底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这个时间段的交通运输任务繁重,也是安全事故的多发期。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是交通运输部门的根本任务,便捷要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便捷没有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示要求,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扭住安全稳定不放松,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结合正在开展的“道路客运安全年”、“打非治违”、“平安工地建设”等活动,加大管控和治理力度,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第一,切实强化长途客运安全管理。这是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的重中之重。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按照全国交通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和部近期下发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下决心、下重手,严抓严管、死盯死守,坚决遏制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深入开展长途客运班线清理,对所有跨省及800公里以上长途客运班线,逐线逐车清理排查隐患。对新增长途客运班线,开展安全性评估,对达不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坚决不予批准。要严格落实长途客车中途休息制度,督促客运企业合理安排班次,不能够在凌晨2点前到达的要调整发班时间;对不能调整班次时间或运营里程较长的车辆强力推行凌晨2点到5点停止运行,或实行落地休息、接驳运输。严格落实山区三级公路夜间禁行客运车辆;严格实行高速公路客车乘客系带安全带;严禁超员、超速行驶。要严把驾驶员上岗关,加强对驾驶员行为的视频跟踪,坚决惩处驾驶员违规违章行为。要继续深入开展旅游包车客运安全整治行动,坚决杜绝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从事旅客运输。要敦促运输企业强化车辆出站、超速、中途停车等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第二,切实强化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要认真总结开展治超工作8年来的宝贵经验,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治超工作。严格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治超格局,加强与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实行多部门联合执法。要强化源头管理,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货运源头全方位实时管理,及时更新公示货运源头企业名单,对货运公司实施重点跟踪,并建立超载运输企业、运输车辆、驾驶员“黑名单”制度。要把好治超检测站点关口,坚决杜绝以罚代管,坚决制止严重超限超载车辆上路上桥。要从严执法,继续开展好“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改型车辆的治理,对违规车辆一律卸载并严厉处罚。要在加大执法、强化管理的同时,加快推进解决公路客货运市场恶性竞争、运价不合理等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从根本上、从源头上治理超限超载问题。要加大社会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治超的浓厚氛围,并设立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第三,切实强化危险品运输安全监管。要按照新出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确定的交通运输部门监管职责,尽快修订交通运输危险品运输安全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危险品运输和安全管理行为。要切实加强从事行业危险品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部级联席会议的要求,加强与公安、安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推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切实加大联合执法的工作力度。要进一步加快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进度,确保按要求及时安装到位,并要督促企业建立相应的监管平台,强化动态跟踪管理,落实监控主体责任。

第四,切实强化水上客货运输安全管理。要重点加强渡运安全管理。目前,渡运仍然是偏远山区、库区以及海岛等公路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出行的重要方式。总体看,我国渡口基础设施差、渡船普遍等级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安全隐患大量存在,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一直是交通运输安全监管的难点和重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督促县乡人民政府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加快渡船渡口的更新改造,强化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加快推进渡改桥工作。关于渡运安全监管,部将在近期召开专门现场会议进行部署。同时,要继续把“四客一危”运输船舶和“四区一线”水域作为重点,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治,特别是要针对客滚船、汽渡船、危化品船、旅游船等存在的隐患,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和责任,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弥补安全漏洞。

第五,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地铁系统运行环境封闭、人员密集,疏散通道狭窄,营运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困难。要加强与住建、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总结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经验,切实督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把好新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试运营基本条件关,防止条件不具备的上马运营,防止带“病”的上马运营。要定期组织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和安全认定工作,查找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六,切实强化重点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管理。要加大对桥隧施工、特别是夜间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管、运输、使用好民用爆炸品,继续大力开展防高空坠落和防坍塌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复杂气候条件下的施工作业安全措施,切实做好临海施工作业防台、山区施工防地质灾害等工作。要坚决禁止非法分包转包等违法行为,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切实加强外包工程的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劳务协作人员和农民工的岗前培训,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加快研究破解制约安全发展的难题。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基础依然薄弱,特别是安全生产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极易反复,迫切需要我们加快研究、积极破解。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影响交通运输安全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探索解决办法。要准确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规律和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紧研究解决制约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在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健全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推进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做到让中央放心、群众满意。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近期必须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一是要立即部署中秋节、“十一”黄金周以及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的安全工作。今年“中秋节”、“十一”黄金周假期重叠,预计会出现客流高峰。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就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安全工作作出批示,要求从近期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多发的原因中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我们要认真落实,特别要提前调查研判“十一”长假客流特点以及实行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可能对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黄金周期间道路客运安全畅通。二是要对本部门、本单位的稳定工作进行再研判、再分析,进一步加强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行业稳定。三是对近段时间查出的隐患要加强督办,保证各项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四是加强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充分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准备。五是要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按国务院的时限要求,完成好客运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达标。六是切实做好国务院对“打非治违”、国发〔2011〕40号和国发〔2012〕30号文件落实情况的检查准备工作。

同志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严格的管理、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第五篇:汪光焘部长在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汪光焘部长在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3年12月25日)同志们:今年9-12月份,住房公积金工作联席会议有关部门联合对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贯彻落实《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并于近日向国务

院报告了有关情况。这次会议是在执法检查基础上,由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通报各地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情况,交流经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下面,我代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讲两点意见。第一,关于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基本情况去年3月,国务院修订发布了《条例》,印发了《通知》;5月召开了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会议,温家宝同志到会做了重要讲话。根据《条例》和《通知》精神,建设部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严禁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工作中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关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决策制度的意见》、《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中国人民银行、铁道部和全国总工会召开专题会议或者下发文件对贯彻落实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年多来,各地紧紧围绕温家宝同志提出的“健全决策体制、调整管理机构、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发展业务”四个关键环节,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精神。各省(区)和设区城市政府重视并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地方各级建设、财政、人民银行、审计、监察、编制管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协调解决《条例》和《通知》贯彻执行中的有关问题。总体看,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建立住房公积金管理新体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保证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发挥了这项制度在促进职工住房消费、解决职工住房问题中的作用。

(一)“管委会决策”体制基本确立截止今年11月底,全国344个应设立管委会的设区城市(含地、州、盟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设区城市)中,已有327个城市成立了管委会,占总数的95%。其中,北京、天津、重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苏等16个省(区)的所有设区城市均设立了管委会,并开始履行决策职能。管委会委员组成基本体现了“三个三分之一”原则,反映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各方面的权益,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各地按照《条例》规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原则要求,拟订了管委会章程,健全了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了“管委会决策”体制,初步形成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自主决策的机制。目前,管委会主任委员一般由市政府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担任,管委会日常会议的筹办和决策事项的督办工作大多由房改办(房管局)承担。

(二)“管理机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各地按照“冻结、清理、审计、移交”程序,稳步进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全国原有2444个管理中心,这次计划调整为344个,设立分支机构169个,经办网点1781个。目前,已有324个设区城市机构调整方案已经实施;304个设区城市已按《条例》规定成立了新的管理中心;290个设区城市完成了资产清理和审计工作,住房公积金资产基本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对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提出的问题,有关管理机构都作出了相应处理;129个设区城市完成了资产移交工作,新的管理中心开始履行统一管理职责。福建、吉林、辽宁、黑龙江、云南、江苏、湖南、新疆等省(区)一半以上的城市,以及北京、天津等城市完成了资产移交工作,进展较快。总体看,新组建的管理机构体现了精简、效能原则,安徽、湖南、广西、江苏、山西等省(区)缩编或者人员分流比例超过25%,其中安徽、湖南达到41%。对未留用人员,县(区)政府、原挂靠部门(单位)进行了妥善的分流安置,反映平稳。在机构调整中,不少部门和单位表现出较强的大局意识,起到了示范作用。原北京市、国管局、中直管理局、北京铁路局分别管理的住房公积金资产,安全完整地移交到新设立的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编制和管理费用纳入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广东、山东、贵州省直机关以及上海铁路局、大庆石油管理局等单位,不设立分中心,资产全部移交当地管理中心管理。新疆区直管理中心原下属建设厅,这次将所属人员、资产全部移交乌鲁木齐管理中心管理,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集中精力加强监管职能。大连市行动迅速,去年9月已基本完成机构调整工作。

(三)资金清收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结合机构调整,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多种手段,加快回收挤占挪用资金和项目贷款,缓解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会议以来,全国共收回资金89亿元。全国有97个设区城市的项目贷款已全部收回。浙江、西藏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项目贷款全部收回。未回收的贷款中,1830笔共54.1亿元已签订还款协议,对332笔共9.3亿元提起了法

律诉讼,对167笔共4.9亿元申请法院扣押了资产。上海市管理中心专门成立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清收工作,目前资金回收率达到95%。江苏省共清理回收15.48亿元,占应回收总额的75%,余额5亿元办理了资产保全手续。南京市政府与区县政府负责人和财政局负责人分别签订《还款责任书》,落实还款渠道。吉林省政府与所有设区城市政府,部分设区城市政

府与区、县政府签订《还款责任书》。一些城市还积极采取拍卖房产等措施,归还政府项目贷款。

(四)“监督体系”逐步健全建立健全了省级监管机构,初步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监管体制。全国有20个省(区)在建设厅房地产处(房改办)加挂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处(办公室)牌子,新疆、江西、吉林3省(区)在建设厅新设立监管处,负责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的具体工作。完善了同级监督。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财政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了住房公积金财政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监督;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加强了对受委托银行承办公积金业务的监督;审计部门加强了审计工作,建立了审计报告制度。强化了社会监督。在发放缴存凭证、定期对账和建立公积金查询系统基础上,完善了社会公告制度、丰富了信息披露内容。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一定进展,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重庆、天津、河北、河南、吉林、云南、新疆、湖北等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管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与全国监管信息系统的联通。

(五)住房公积金业务稳步发展在建立决策新体制和调整管理机构的同时,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等项业务保持了不断、不乱。截止今年9月底,全国累计归集公积金5016亿元、归集余额3467亿元,分别比去年底增长21.4%和18.6%;职工因购建住房和退休等累计支取公积金1549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委托贷款2075亿元,个人住房委托贷款余额1375亿元,占归集余额的40%,支持了276.4万户职工家庭购建住房。其中,江苏、重庆今年1-9月个人贷款同比增长110%以上。上海、北京、浙江、天津个贷余额占归集余额的比例分别达到96%、75%、63%和58%。西部地区中,青海、内蒙古个贷发放率分别达到42%和39%,发展较快。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工作加快。南京市最快5个工作日可办结贷款,徐州市设立“贷款超市”。长春市通过处罚和申请法院强制划缴等途径,加强了执法工作,努力提高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杭州市实行逾期个人贷款金额、笔数指标双控制度,并建立了五类分级管理,保证了信贷资产质量。在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从这次执法检查情况看,各地进展不平衡,与国务院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管理机构调整工作没有完全到位。全国还有215个设区城市没有进行资产移交。个别省直机关还想单独管理,违反《条例》规定。部分省(直)和煤炭、铁路、石油、石化等行业管理机构还在等待观望,不落实资产移交工作。海南省以及浙江省相当部分的设区城市,机构调整工作迟缓。重庆市管理中心隶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且只负责城区范围内的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分城市管理中心没有与原主管或挂靠部门脱钩,少数分中心的设立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宁夏自治区建设厅的住房公积金直接管理职能与监管职能还未分开。此外,仍有17个设区城市还没有设立管委会,决策体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部分地方的管委会会议制度和决策制度需进一步规范。清收挤占挪用资金和项目贷款工作,任务仍很艰巨。尤其是原县(市)管理机构项目贷款清收情况不理想。目前,全国项目贷款余额约占住房公积金归集余额的2.3%。某市还有项目贷款15亿元。一些煤炭企业挪用住房公积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发放工资。某省(区)未收回的违规资金占归集余额的10.6%。部分地区购买国债不规范,用于违规融资。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仍然偏低。按照在岗职工计算,全国还有约40%、4430万职工没有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部分地方执法不力,不少应建能建公积金的单位没有履行缴存义务。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进展缓慢、工作力度不够。资金使用率低,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只有48%,还有约1800亿元资金沉淀在商业银行。宁夏、贵州、陕西、海南、河南、新疆、山西、重庆、甘肃、河北和西藏等11个省(区、市),个贷余额不到归集余额的15%。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贷款审批手续复杂、办理时间长、贷款费用高、服务不规范以及难以办理与商业贷款衔接的组合贷款等问题。个别地方个人住房委托贷款逾期率高。全国平均逾期率为0.26%,资产质量较高。但云南、湖南、贵州3省逾期率分别达到3.64%、3.59%和2.31%;山西运城、临汾分别达8.5%和5.8%。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联合执法检查组与有关省(区、市)主管领导交换了意见,建设部经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执法检查建议书。有关省(区、市)非常重视,抓紧整改工作。新疆、四川、福建、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区、市)积极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效果明显。比如,联合执法检查期间,广西自治区政府立即召开会议通报检查组初步意见,主管副主席对全面完成机构调整提出明确要求,北海、百色等市行动迅速,加快了工作进度。检查组离开长沙市当天,长沙市机构调整领导小组就下发通知,要求在10月15日前,全面完成资产清理、审计和核实工作。湖南省政府办公厅11月17日即发出通知,要求尽快完成管理机构设立,切实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我们也看到,各地整改工作还有差距,要认真研究解决执法检查意见书提出的问题。特别是整改工作尚未落实的地区,应当认真切实做好工作。明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还将组织对部分省(区、市)进行执法检查,各地贯彻落实工作要有新的突破。第二,关于今后一段时期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温家宝同志曾深刻指出,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是深化房改的基础。今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政策措施,把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设作为深化住房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实践看,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求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和个人贷款发放力度,是扩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快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住房支付能力,促进住房消费,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广大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利于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居住水平,实现向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新的跨越。搞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事关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的许多方面。各地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高度,树立大局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起来,与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结合起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继续做好管理机构调整工作切实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调整,是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基础。要坚决执行一个设区城市设立一个管理中心原则,按规定做好新机构的设立和资产移交,加快完成机构调整工作。当前,还没有设立新管理中心的设区城市,要按照《条例》规定抓紧设立,落实编制和职能;管委会要抓紧管理中心负责人的推荐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有关部门尽快任命,保证新管理中心正常运转;在完成审计和新管理中心设立的基础上,要抓紧进行资产移交工作,实现住房公积金的统一管理。分中心的设立要严格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不能设立分中心;符合条件设立分中心的,也要防止简单的“翻牌”,更不能成为独立法人,按规定实行内部核算。已经进行资产移交的新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要对照“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原则,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完善法人管理体制,规范内部授权,加快实行统一的政策措施和操作规程,执行统一的规章制度,确保机构调整工作全面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违规资金和项目贷款清收力度要从防范风险、保持稳定、维护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权益出发,高度重视违规资金和项目贷款清收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建立督办制度,坚决贯彻“谁决策贷款,谁负责回收”原则,切实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大资金清收力度,确保追收工作取得实效。加强经济合同约束。借款单位要制订还款计划,明确还款渠道;管理中心和有关责任人要加强督促落实。没有担保或者担保无效的,应当重新签订担保协议,提供担保单位或者担保财产,保证还款计划的执行。加强责任追究。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挪用或者批准挪用住房公积金和发放项目贷款的,有关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追收责任。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法律手段的运用。对恶意拖欠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债务人,要向法院依法起诉或申请强制执行。要及时申请法院冻结或者扣押债务人的财产,做好资产保全。

(三)强化归集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归集工作是搞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首要环节。各地要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没有办理缴存登记手续和不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要详细摸底,分析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加强协调配合。管理中心要积极与工商、税务、劳动保障、编制管理和社团管理等部门联系,及时掌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设立、登记、分立、重组和解散等情况,督促缴存住房公积金。要充分发挥工会监督作用,建立住房公积金缴存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制度,提高透明度。上级监督部门和管委会要加强对管理中心归集业务考核,强化其归集责任。加强执法。管理中心要依《条例》关于督促单位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规定,切实行使行政执法权。对拒不建立住房公积金和无故欠缴、少缴住房公积金的单位,要依照《条例》规定进行处罚,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要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工作,按照《通知》规定范围,做到应建尽建、应缴尽缴。妥善处理困难单位的缴存问题。对效益状况不佳、缴存住房公积金确有困难的单位,要按程序办理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者缓缴手续,经济效益好转后要补缴。

(四)大力发展个人住房委托贷款业务大力发放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切实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改善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条件,既是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根本宗旨,也是这个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分析个人住房委托贷款发放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抓紧清理影响职工贷款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要拓展贷款范围,积极发展职工购买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二手房”、“危改房”、“房改房”及职工建造住房贷款。要积极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建立有关部门(单位)联合办公制度,切实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办事时间,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职工提供便利。要清理贷款各环节的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按照市场化、社会化原则由借款人自主选择贷款代理、评估、担保、保险、公证、律师服务等收费性中介服务,不得强制或者以任何形式指定中介服务机构。要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与协调,建立良好的委托关系,积极推行组合贷款,满足职工的不同贷款需求。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商建设部等有关部门,研究更有利于发展个人住房委托贷款业务的措施。同时,要加强贷款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明确风险控制责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资金安全。要健全内部管理,加强贷前审查和还款情况跟踪制度,建立对逾期贷款的预警和催收机制,完善个人贷款档案管理。

(五)推进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要推进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要建立包括财务制度、统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档案制度、审计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等在内的内部规章,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业务政策。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新体制的确立,实现了设区城市住房公积金的统一管理。由于历史原因,设区城市内原有管理机构实行的具体管理办法不完全统一,单位和职工办理公积金缴存、支取和贷款等业务,存在诸多不便。从全国看,各地实施的具体办法和业务流程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统一规范管理。建设部已经将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纳入国家标准,正在组织力量编制,争取2005年下发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加强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化。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把公积金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轨道。当前的重点是,要逐步统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系统质量,保证安全运行,为全面实现统一管理和核算奠定基础。加强人员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管理,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人。要积极推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用人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六)加强调查研究,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创新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产物,是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制度创新的结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进程中,要继续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加强调查研究,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及时研究新的情况,努力解决新的问题,用创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是保持住房公积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涉及长远发展的问题,要积极研究予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取得新的发展。比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积极研究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针对其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探索将他们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其住房支付能力的具体对策。比如,目前全国有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资产1300多亿元,今后还将不断增加,如何加强管理、保证资产质量,如何增强资产的流动性,必须深入进行研究。再比如,“低存低贷”是公积金制度的政策优势,但目前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贷款发放总额远远高于公积金贷款总额,管理中心应当正视差距,积极拟订措施,力争凡是缴存职工购房首先使用公积金贷款,并带动商业贷款。要全面认识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形势,研究对策,创新制度,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此外,要加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宣传,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群众基础。一项好的制度,如果群众不了解或者不清楚,就不能发挥作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重大意义、住房公积金的作用和“低存低贷”的政策优势,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权利和义务,全面介绍个人住房委托贷款有关政策和办理程序,努力使住房公积金制度真正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培育职工维权意识,提高缴存积极性,引导居民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改善居住条件。同志们,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意义重大,任务繁重。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问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下载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雷部长在全国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长在全市防汛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市长在全市防汛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今天下午,我们召开全市防汛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这既是一次防汛工作推进会,更是一次防汛工作安排部署会、提醒警醒会、拉练锻炼......

    陈竺部长在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5篇

    陈竺部长在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 2011-04-19 来源:挂职干部办公室 发布部门:挂职干部办公室 陈竺部长在全国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电视电......

    陈雷部长在抗旱视频会上的讲话

    三、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 当前受旱地区是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旱情造成的影响不仅对于夏粮生产举足轻重,还关系到全年粮食的收成。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当前抗旱工作,保障春......

    在防汛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当前防汛抗洪的紧要关头,防汛总指挥部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进一步动员全省上下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斗争。 X委、X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当前的防汛工作。......

    陈竺部长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卫生部部长陈 竺 (2008年1月7日) 同志们: 2008年全......

    陈市长在全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森林防火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梓泽(2008年3月3日)同志们: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森林火情(火灾)频发,形势非常严峻。对此,省人民政府在昨天专题下发了《关......

    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电视电话会议上

    杨传堂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 有民生没有幸福 6月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在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交通运输......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02-01 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0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