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刷新理念 拓展路径
刷新理念 拓展路径
2011年8月
江西省残联就业创业工作本着“单项争一流、重点创特色、整体大推进”的理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中残联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省各级残联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不断推进残疾人就业,不仅增强残疾人的自信,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而且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政策引导,是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有力保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除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外,并分工一名常委、一名政府领导同志亲自抓这项工作,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良好局面。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我省将残疾人就业创业与培训工作,列入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从财政就业资金中安排5000万元,免费开展城乡残疾人培训,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2009年,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发[2009]7号)文件,明确了将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作为关心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0年,省政府制定颁发了《江西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令第182号),《办法》共设立二十九条,尤其是明确了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责任和义务;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保、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对残疾人创办的企业和集中安排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的产品实行保护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和使用;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要求工商、税务、卫生、城管、供电、供水等相关部门予以免除或减少收费,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营建宽松的环境。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省的组织网络,除市、县人员编制到位、办公用房独立、装备配备齐全外,乡、村(街办、居会委)两级专职委员人数也已达到1.8万余人,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平台延伸到城乡每个角落,使残疾人就业乃至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了组织保障。
二、扣紧实际,拓展渠道,是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不竭源泉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衍生一些新的行业、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岗位。我们注意以敏锐的目光,认真捕捉适合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信息,拓展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渠道,以实现残疾人“从求生存向求发展转变、从寻求救助向自强自立转变、从安于家庭向参与社会转变”强烈要求。
一是优选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吸纳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可以享受增值退税待遇,较好地调动了企业残疾人用工积极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汇同国税局进行不定期的联会办公,一方面,对虚假安置残疾人就业骗取退税的企业取消优惠待遇;另一方面,不断优选精心扶持、产品供销对路、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进入福利企业的行列。将退税方式与所安置残疾人数、残疾人工资、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险挂钩,充分调动了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省共有377家企业安置了近3万名残疾人就业。南昌市残联还成立了“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办公室”,取得了参与福利企业审批权。
二是购买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省政府将安置残疾人就业列入民生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8年开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购买3500个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各设区市、县(区)也安排了配套资金,用于安排残疾人公益岗位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购买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近两万个。
三是借助农家书屋安置残疾人就业。建设“农家书屋”,是我省惠民富民的一项重大举措,我们注重及时捕捉这一信息,2009年底,省残联与省新闻出版局密切合作,将农家书屋工程与农村残疾人就业两个民生工程一起做,既解决了农家书屋管理难问题,又开辟了一条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新渠道,真正实现了合作共赢,这一岗位已经成为“残疾人由衷喜爱的岗位”。2010年,选聘了2000名残疾人担任农家书屋管理员,2011年选聘5500名,计划到2015年实现农家书屋残疾人管理员全覆盖,即全省1.7万家农家书屋全部安排残疾人担任管理员,工资补贴由省财政承担,每年3600元/人。
四是扶持种养基地安置残疾人就业创业。我们利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扶持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十一五”期间,省本级投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450万元,扶持了198个农村种养植扶贫示范基地。
五是采取多种形式安置残疾人就业。争取政府开发更多的公益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通过资金扶持、小额贷款或贴息、经营场所扶持、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社区公益岗位、家庭服务、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社区就业和居家就业;依托扶贫开发政策,大力发展扶贫基地,扶持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家庭服务业,有效组织农村残疾人转移就业;依据有关政策,大力发展工疗、托养、盲人按摩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就业。开展劳务输出,推荐10余万残疾人到广东等沿途发达地区就业。
三、搭建平台,跟踪服务,是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连心桥梁 残疾人身体特殊性,决定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是一项行德的工程。我省各级残联的同志以勇于担当的政治责任、敢于攻坚的精神状态,善于理事的工作作风,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出谋划策、搭建平台、跟踪服务,在党与残疾人之间架起连心的桥梁。
一是广泛开展援助月活动。按照中残联的要求,贴紧我省的实际,每年一月,全省各级残联都要开展一次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残疾人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仅今年活动期间,全省各地共发放就业创业新政策宣传单10万余份,登记失业残疾人54399人,走访失业登记残疾人家庭23033户,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31场,帮助登记失业残疾人14668人实现就业。
二是认真组织就业培训。各级残联结合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化培训为重点,采取“残联买单,残疾人免费”的方式,开展了电脑、缝纫、盲人按摩、美容美发、家电维修、农村种养殖技术等多种培训。据不完全统计,残疾人参加一项技能培训的达60万余人,参加两项技能培训的达46万余人;参加三项以上技能培训的达32万余人,为残疾人就业创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各地还针对当地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培训。赣州市残联走进工业园区,依托企业开展残疾人培训;九江市残联与荣达制衣厂联合,利用现成岗位培训残疾人员工并安置就业;德兴市残联利用蔬菜大棚开展种植培训,培养种植专业户;景德镇珠山区残联与昌河机械厂合作,实行定岗培训。有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创业。
三是着力打造品牌服务。我们注意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典型,推广先进经验。先后两次在上饶市召开残疾人就业创业现场会,总结他们把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一票否决的成功经验,学习他们推出的一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先进事迹,并组织参观他们成功打造的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条街”、“一个园区”、“一个夜市”的三大品牌。两次现场会,震动大,推动大。真正把大家的思想揽动了,把大家的智慧涌动了,把大家的力量凝聚,全省各地出现比学赶超帮的热潮,一个个特色明显、成效突显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极大的提升了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的效能。
第二篇:《刷新》读后感
《刷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刷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刷新》读后感1《刷新》是纳德拉对微软正在经历的文化与业务转型的梳理。或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那就是:人和企业需要以成长型思维转型。不过,下面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来简单总结一下。因为书中描绘的技术愿景实在是激动人心。
个人与组织。领导力的刷新:不遗余力竞争,面对不确定性和威胁要充满激情;把团队放在优于个人地位和个人荣誉的位置;同理心,激发团队成员的信心,让每个人展现最优秀的一面。企业文化:成长型思维(突破个人的局限);包容、同理心(突破人与人的界限)。企业使命:为个人或组织赋能。
商业上的现在与未来。扎根于核心业务。开放的心态面对竞争对手,把产品推向竞争对手的平台,合作互利(微软和苹果的合作,微软爱 linux等)。利用云计算来转型,bing 是一个好的开始。云技术收集数据,提供计算,可以做很多超越云端的事情。
人与机器。利用机器来增强人的智能(突破人的智能),需要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混合现实(书中提到了关于这个技术的有趣例子)等技术的支持。智能的终极是感知和理解。智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计算能力的提升靠量子技术突破。在计算机科学中,不要追求那些容易做到的事情,而要致力克服那些最大的难题。
科技与经济。利用先进科技扎根本土,为经济赋能。技术的扩散和传播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始终令纳德拉痴迷。而这些有赖政策支持与知识教育。中国在这方面采取了具有前瞻性的产业政策。在制作业和消费互联网服务领域支持企业家和经济发展。另外,云计算能加快技术的扩散和传播。
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到了数字时代的价值观问题,隐私、安全等,这也是相当重要,不容忽视。
云计算是微软技术转型的关键点,它与公司的使命结合,赋能个人和企业,又与公司未来的技术愿景集合,赋能人工智能,同时又能促进技术的传播,赋能经济,把所有的点连成了一个立体。
从《刷新》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处处都透露了超越短视的成长型思维,还有描绘的技术愿景,这些都是相当让人着迷的,建议一看。
《刷新》读后感2之前在《得到》就看见李翔老师有推荐过,最近领导送了一本,正好拿到手里读了一遍。心得会比较零散,但是都能够跟自己理解的知识融合到一起,算是很有收获了。
纳德拉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成长型思维,他从不认为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他的答案就是重塑企业文化。这让我想起来印度同事SAI跟我讲的他在大学(印度)的第一课,老师告诉他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问题是常态,每天都有,不用敏感,习惯解决问题就好了。这就是印度教育非常实用的一面。所以印度人在面对变化时能坦然,也可以称为习以为常。
纳德拉上任后做了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管理团队聚到一起,放下手机进行一次深入心灵的背景沟通,这是我们互相信任的第一步。纳德拉也认识到角色体验对于他同理心培养的重要作用,正是因为他多元的角色体验让他能够更包容,更能聚合团队。
纳德拉的学习成长型思维帮助他认识到工作应该有更深刻的意义,因为我们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远大于其他事情,如果它仅仅是工作就不会有太大意义了。
纳德拉对同理心的强调可以看出他认为同理心建设对他所追求改变的这种文化的积极作用。同理心解决的其实是做事动机的问题,还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有了这个动机,我们就能在这个基础上加上帮助他人成功等等更深刻的文化符号。
可以从这本书中发现纳德拉对印度教育的自豪,也确实说明了印度精英教育的成功之处,是值得借鉴的。
小插曲:
纳德拉戒烟的故事,美国太冷,室内不让抽烟,就这么戒了。
关于自己喜爱的运动和管理的关系:
纳德拉从板球运动中体会的领导力心得。第一就是敢于竞争,尽力做好自己。其实这也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现实应用,做自己最擅长的,你就赢了。第二就是团队大于个人荣誉。第三就是他对领导力的理解,让团队不失去信心。
同时,他也强调同理心建立要走出去,到用户中去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反馈。在做工作时要强调第一性原理,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不要盲目开始做事。
纳德拉将眼光放在了增量市场,逐渐放弃了存量市场。这个对于我们的工作和个人发展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在拥有大量数据的公司,用户和公众的信任是公司生存的基石,在斯诺登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微软是怎么为了维护这个基石与政府对决的,这个对于我们个人和行政工作也是一样的,要维护我们的整体形象,不能失去员工的信任,那是挑战底线的事情。
不断学习才是克服焦虑和惰性的好办法,就跟李笑来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一样。问题是锁,解锁的钥匙一定在别处,不要一直盯着锁,那你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纳德拉通过从内部开放的方式进行了延伸,对以前的竞争对手也有了开放合作的态度,让微软的业务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读后感包括office支持IOS和Andriod系统。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是微软要攻克的高地,为什么要拿出来说?因为不说别人也知道,而且这三块高地也只有微软等少数公司可以突破,让微软的想象空间足够大。
willans说,你知道懂两门语言,才能真正理解一门语言。不懂外语的人也无法理解自己的母语。
通过介绍微软对信任的重视来表达公司不作恶的态度,这跟谷歌是异曲同工的',现在的互联网巨头拥有大量的数据,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极大的信任风险,表明自己不作恶的态度极其重要。同时也解答了大众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在微软的语言里,人工智能是辅助人的,而不是取代人的,即便是取代人的,也是一些危险工种。而被取代的人也会有其他更高级的工作产生。人和机器是合作关系。
经济增长=(教育+创新)×科技使用强度
告诉人们发明不是决定国家发展快慢的因素,而是使用的强度才会起到真正助推的作用。
《刷新》读后感3《墨子》中有言“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天下没有完美的人和事物,每一个人和事物都有缺陷,因此不断刷新自我就尤为重要。《刷新》一书由微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所著,全书主要阐述了20xx年其任CEO以来带领微软所进行的变革之路,并简要回顾了其青年时的求学历程以及家庭生活。
在20xx年萨提亚上任之前,由于微软执着于以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业务为主打业务的中心思想,错失了在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领域内的多重创新机会,因此迅速在相关领域落后于谷歌、苹果、亚马逊等竞争对手,再加上企业内部长期各自为政的形势,微软的未来令人担忧。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萨提亚推行一系列“新政”形成了以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和建立成长型思维为核心的新一代企业文化,完成了企业文化的软刷新。在业务上,刷新企业发展方向,不再以传统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业务为核心业务,并放弃已被竞争者远远甩在身后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转而去抢占云革命先机,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三大领域进行布局,完成了企业业务的硬刷新。
从目前看萨提亚的“刷新”使微软成功转型,并获得巨大成功。全书给人以很大启发尤其是在领导力及企业管理方面,但今天我更想去分享在书中领悟到的个体“刷新”的三个方面,即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
拥抱同理心,本书从始至终数次提到同理心的重要性,萨提亚的同理心最初源自他的儿子,一名先天的脑瘫儿。在照顾儿子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同理心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公司管理中。就如现在微软的使命“予力全球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为他人赋能就是最好同理心的体现。工作生活中与人交往、业务开展的诸多不顺,很多正是因为不够拥有同理心所造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拥抱同理心就要求我们要做到“推己及人”:一方面自己不喜欢或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千万不要强加给别人;另一方面懂得认同别人,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去思考问题。
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萨提亚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明确了公司三个增长层面上的投资策略,即发展今天的核心业务和技术,为未来孵化新创意和新产品,投资于长期的突破。“无所不学”的求知欲对领导企业而言直接决定了是否能够为企业“预见机遇,抢占先机”,对个人而言亦是相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个人在社会中发展,应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求知欲,这种品质是让自己保持竞争力,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我们拥有足够的求知欲,方能更加有效的应对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建立成长型思维,《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中,区分了两种心智模式,即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化型思维模式。萨提亚认为,一个人无法去准确地预测未来科技变化,但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使他更好地对不确定性做出反应,并且在技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去纠正自己所犯的错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等技术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应对新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建立成长型思维,将使我们能够不断“刷新”自我,以积极的方式去拥抱外部的不确定,并迅速做出调整。
阅读萨提亚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并为我了解当代卓越企业领导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提供了新的洞见。通过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不断“刷新”自我,使自己拥有更多的勇气去拥抱这个精彩多变的世界。刷新自我,不忘初心,不负使命,重新出发,遇见更好的未来。
第三篇:创新理念,拓展思路
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加强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为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事业发展,推进卫生监督工作“三项强化”“三项整治”“三项开展”工作中心,开展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要创新理念,拓展思路,发挥卫生监督教育知识完全适用于平时健康预防的优势,坚持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以及在校大、中、小学生为主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形成整套卫生监督宣传普法教育的有效机制,不断扩大卫生监督宣传教育的范围,从被监督单位逐步发展到“五进”,即卫生监督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党校、进机关、进网络,通过这些教育形式提高民众卫生监督的意识。
一、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
借助有效载体,在“五项建设、四个转变”上做文章,在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上取得新的突破。
一是要把广泛宣传和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相结合,在宣传方式创新上做文章。通过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不断挖掘新的资源,运用新的方式,力求做到电视里有形象、广播里有声音、报刊上有文章、社区里有专栏,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监督法规宣传活动,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社会影响。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报刊等传播媒介,播放卫生监督专题片、领导讲话、发表专题文章,对社会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利用世界无烟日、食品安全周、职业病防
治法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开展进行法规和卫生知识的专题宣传。
二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街道、社区常年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创建活动内容多,居民参与面广。要以社区创建活动为载体,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卫生监督知识教育纳入其中,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卫生监督宣传栏、卫生监督宣传手册、卫生监督宣传展板等形式,对社区市民进行以卫生预防为核心的健康观念教育和卫生监督知识教育,将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做到市民身边。在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机制创新上,做到“四到位”:领导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财力投入到位、检查落实到位。
三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六五”普法教育相结合,在内容创新上做文章。“六五”普法教育是我国开展的系统的规范性的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也是进行卫生监督法律法规教育的最有效载体。做到卫生监督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教育同时部署,同步实施,一起检查。
四是要把卫生监督法规教育与社区文化活动相结合,在载体创新上做文章。创新卫生监督宣传教育载体是做好卫生监督宣传教育的基础。文化娱乐活动是广大市民喜闻乐见、容易引发兴趣的有效方式。一方面要注重区、县卫生监督组织群众的载体,充分发挥区、县卫生监督的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教育网络,把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利用好群众文化的载体,把卫生监督教育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结合起来,寓教于娱乐中,营造浓厚的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氛围。
二、建立长效机制,营造卫生监督发展的良好环境
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建立卫生监督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卫生监督、支持卫生监督、参与卫生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建立在学校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二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全社会“六五”普法计划、建立在全社会开展人民防空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建立在社区中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四是把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纳入企业员工培训计划,建立在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等开展卫生监督法制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四篇:创新就业模式拓展创业路径
创新就业模式 拓展创业路径
为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提供重要引擎
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双重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始终坚持把创业型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制订创业规划,积极搭建创业平台,不断完善创业政策,全面优化创业服务,努力营造创业氛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搭建创业平台,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组织专家,从大连的实际出发,编制创业型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全民创业行动方案,为创业型城市建设提供蓝图和行动纲领。政府在推动创业过程中,搭建全方位的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业舞台,既是创业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一是创新发展载体,打造海外学子创业“天堂”。近年来,海外学子回国创业已成为时代潮流。我们充分发挥大连的环境、产业、开放、人才等优势和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大力打造海外学子回国创业的“天堂”。市政府每年设立6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
金,建立和完善了光电子、软件开发、生物制药、数控技术、海洋高技术等新兴产业项目支撑平台,支持专利项目市场化运作,培育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创业企业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长50%。为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我市创业,我们建立了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每年举办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大力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到大连创新创业。到2010年底,海外学子创业园累积孵化留学人员企业410家,成功创业的留学人员690人。中国海外学子辽宁(大连)创业周,累计吸引70多个国家和地区9400多人次海外学子回国考察,有3000多人携带技术或资金归国创业或开展合作,创办的1100余家企业已累计实现收入188亿元,成为拉动我市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
二是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拓宽市民创业“舞台”。按照全域谋划的思路,我市实施了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城市组团化发展的新格局,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全面升级,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优化、重组区域各种资源要素,全市形成了功能独特的产业园区83个,其中国家级产业园区5个,省级产业园区19个。通过实行取消引进人才落户限制、扩大公共租赁住房普惠范围、提高安家补贴标准等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及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22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产业聚集区入驻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各产业聚集区在场地使用、资
金补助、服务配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一大批初创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增强产业聚集效能的同时,强化了就业岗位的吸纳能力,形成了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互动。
三是加强孵化基地建设,扩展劳动者创业“温床”。我市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社团组织的职能和优势,广泛利用闲置的厂房、楼宇、仓库等场所,采取租赁、置换、购置、合作等方式,广泛建立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青年群体和中小企业等各类创业孵化基地。2009年以来,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近3000余万元支持50户市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2010年,市政府投资1800万元建设1.4万平方米的中国(大连)创业者公共实训(孵化)基地,设立创业素质评测、项目入驻孵化等六大功能区,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孵化开辟了多层次创业渠道。目前,我市采取政府引导和民办公助、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各类创业孵化基地76个,入驻企业2691户,带动就业7.8万人。
二、完善创业政策,努力激发劳动者创业的内在活力 完善的政策体系,优厚的资金支持,是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多管齐下,着力打造创业就业的政策高地。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创业门槛。近年来,大连市相继实施了鼓励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扶助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起全民创业 的政策体系。在市场准入方面,我们制订了降低注册资本金额、放宽经营场所和经营范围等10个方面39条政策措施,为各类人员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我们把促进创业就业列为每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把扶持创业带头人、发放小额货款等主要指标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督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创业就业工作。
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创业企业融资瓶颈。为破解创业企业融资难,我市不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扶持力度,将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军队退役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全部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着力在信用社区建立、贷款额度提高、贴息范围扩大等方面进行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创业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11.4亿元。近年来,市政府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全市121家担保机构提供担保贷款累计达到450多亿元;2010年市政府又出资3亿元与大连银行合作放大10倍,形成30亿元的风险贷款补偿专项资金。今年9月,人民银行大连中心支行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24家银行与180多家小微企业达成协议,签订协议7亿元,有力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扶持创业企业发展。市政府设立300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资金,对优秀自主创业毕业生实行奖励性补贴;区县建立无须偿还的创业扶持资金,对吸纳就业显
著、经营前景良好的创业企业提供5—20万元的资金扶持。加强对初创企业扶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首次自主创业的,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加大创业者经营场所扶持,对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给予不超过3000元的房租补贴。各项创业扶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有力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优化创业服务,大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是创业者成功的沃土。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环境。
一是简化服务流程,畅通创业渠道。在行政服务上,充分发挥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作用,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审批事项,为创业就业者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服务;在税费减免上,将减免税的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基层,在减免税申请的报批和备案审核工作中,简化程序和有关审批文书,开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2009年以来,全市2.3万名再就业人员享受减免税2564万元,近70万人享受各种减免税1.3亿元;在信息管理上,依托全市四级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和金保工程系统,建立了创业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创业者的实名制管理,对创业项目实施跟踪服务。完善市创业项目信息系统,按照政府支持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了社区街道收集、区市县审核、市认定发布的项目征集体系,通过建立创业项目信息库,连接项目与创业者的对接平台。
二是加强能力培训,提升创业者素质。我们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形式,组织政府有关部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具备资格的社会培训机构以及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团组织,广泛开展了面向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我市将创业培训领域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培训对象由城镇失业人员向城乡所有劳动者扩展,培训内容由知识培养型向能力塑造型转变。在连各高校利用场地、师资、设备等优势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培训。为提升劳动者创业实践能力,我市引进了创业模拟公司实训项目,工商联等社会团体依托企业分别建立百家创业实训基地。2009年以来,全市累计组织创业培训1.2万人,创业成功率达到87%,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社会机构、高等院校共同参与,理论培训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创业培训体系。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为激发创业潜力,增强创业效应,我市从2003年起,连续举办9届以创业促进就业为主题的公益性展会,9届创业项目洽谈会共推介创业项目2624个,累计38万人次参与各项活动。各级政府每年定期开展创业先进人物、创业明星评选活动,并作为政府就业工作表彰和奖励的重要项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建自主创业典型巡讲团,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巡讲活动;市总工会设立创业讲坛,采取定期讲座形式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团市委建立青年创业导师巡讲团,大力激发青年群体的创业意识;市妇
联评选表彰“十大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标兵”,积极发挥创业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以及举办创业计划冲浪大赛、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大力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和成功事迹,努力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关心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面对“十二五”时期创业就业的压力,大连市委、市政府将深入贯彻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工作新局面,为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员工素质提升工程拓展路径的探讨
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拓展路径的探讨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员工素质是枣矿集团实行大集团战略素质登高工程的重大举措。是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助推生产力发展的强心剂。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素质密不可分,休戚相关。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因此员工素质提升是当前企业必须做好的头等大事。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探索拓展培训路径,要不拘一格,纵深进行,使员工素质得到全方位综合性提高。
—是要深化思想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驱,思想支配行动,要对员工思想及时灌输爱企、强企、惠己的思想意识,培养职工健康向上的思想情趣,迸发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老牢固树立“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思想,养成以企为家的思想,把企业的命运和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作为员工,首先要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以安全为己任,不安全不生产,安全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干好工作的保证。在工作中要尽心尽责,对工作质量、工作标准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要做就做最好,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干劲,干好本职工作。
三是要强化业务技能。熟能生巧,熟能行天下,在业务技能方面要熟精巧,只有这样干起工作来才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业务技能安全培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学习。
(一).跟书本学.(二).集中培训学习。
(三).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不会的虚心请教,同时要学以致用,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达到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干起工作游刃有余。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独步天下,在现实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要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知识日新月异,学习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强学习,牢固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新理念,不学则滞后。骨子里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才能富有生机和活力,一个人如果不去自主学习,加强学习,仅凭原有的一点知识而止步不前,必将落伍,必备时代所摒弃,要脚踏实地的学习,要入脑入心。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使人进步,读一本好书就想和高尚的人谈话,能充实你的心灵,荡涤你的灵魂,增加你的兴趣与爱好,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增强自身理论素养。
五开展文体娱乐健身活动。身体是本钱,好的身体是工作的前提,没有好的身体,工作无从谈起,要自觉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制,组织职工开展丰富的娱乐活动,既强身健体,又陶冶情操,生命在于运动。
员工素质提升不是短暂的一时的举动,他是长期的方方面面的,我们不能只增朝夕,要始终坚持通过全面的学习进步提升达到素质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