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5篇

时间:2019-05-13 08: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发[1996]7号 【发布日期】1996-01-16 【生效日期】1996-01-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1996〕7号1996年1月16日)

蔬菜产销工作是“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统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蔬菜产销工作的计划指导和统筹规划,把蔬菜产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纳入年度计划、“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并切实组织实施。全省应遵循“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做好蔬菜产销工作,牢牢抓住生产这个首要环节和源头组织蔬菜产销,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全省蔬菜产销工作的目标:力争到本世纪末,全省蔬菜年产量由1995年的150亿公斤增加到200亿公斤;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9%提高到12%以上;常年菜地亩平收入由4000元提高到1万元以上,力争年外销和出口量占年生产总量的20%以上。

二、二、加强菜地管理,稳定菜地面积

各地,特别是各大城市要切实加强菜地管理,做好菜地保护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城市人口人均4厘菜地的标准,落实常年菜地面积,尚未达到标准的,应立即着手开辟新菜地,在二年内补齐。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应将集中成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菜地划为保护区,严格控制占用。征用菜地,必须严格依照有关土地法规办理征用手续。占用1亩菜地,必须补新菜地1.5亩以上。补建的新菜地一般应稳定20年,在此期间不得改作它用。

征用城市规划区内的菜地,必须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征收的标准:大城市,征用“长期保留区”菜地,每亩按6万元征收;征用“严格控制征用、占用区”菜地,每亩按5万元征收;征用“控制征用、占用区”菜地,每亩按3万元征收。中等城市,依照以上情况,分别按每亩4万、3万、2万元的标准征收。县(市)郊区,征用菜地,每亩按1至2万元的标准征收。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一律不得减免或缓交,必须足额征收后,再办理征地手续。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全部存入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专户储存管理,由蔬菜管理部门会同财政、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提出使用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后,专项用于菜地的开发建设及蔬菜科技事业,严禁挪用。

三、三、加快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设

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按“郊区为主,农区为辅,外埠调剂”的方针和“地区合作,互惠互利,联合开发”的原则,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凡有条件的城市,蔬菜产销总量平衡应主要立足于本地,城市本地蔬菜的生产供应量不得低于城市蔬菜供应总量的60%。同时,组织好地区间的协作,联合开发建设生产基地,保证市场的均衡、稳定供应。

大中城市要按百日无雨不旱、日降雨150mm不涝的标准,在郊区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蔬菜生产基地。到本世纪末,各城市旱涝保收的基本菜地面积应达到菜地总面积的70%以上。要加快农区商品菜生产基地建设,补充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积极在高山、二高山、河谷暖区利用小气候,建立渡淡菜生产基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对有一定基础,已形成蔬菜生产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名牌产品的地区,实行连片开发,发挥规模效益,力争在我省形成一至二个国家级蔬菜生产基地。

四、四、加强科技推广普及,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积极采取优良品种。开发引进一批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新品质,同时,努力培育出更高水平的新品种,扩大繁育,提高良种自给率,到本世纪末,力争培育出3至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良品种。要在省内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良种繁育基地,全省良种基地建设由省蔬菜生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管理。要发展蔬菜种子市场,以武汉为中心尽快建成我省蔬菜种子贸易中心。

大力推广新的蔬菜生产加工技术。近期围绕解决春、秋两淡季的蔬菜生产供应,重点发展保护地栽培新技术,大力推广地膜、塑料大中棚和遮阳网。力争到本世纪末,全省地膜、塑料大中棚和遮阳网的应用面积分别占常年菜地面积的50%、30%和20%。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模式和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加强蔬菜储藏、保鲜、加工、包装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

建立和完善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应把蔬菜科技推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大、中城市应建立专业蔬菜技术推广站,统一协调蔬菜技术推广和生产指导。专业蔬菜生产乡、镇的农技推广站应主要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蔬菜科技人员要努力为蔬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质服务。要大力加强菜农科技队伍建设,建立蔬菜科技示范户,培养科技种菜致富带头人。

五、五、深化产销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建设管理

大中城市应根据本地的需要,建立一批不同类型的区域性蔬菜批发市场。重点在蔬菜主产区和交通中心建设一批蔬菜专业市场,同时有计划地对现有蔬菜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扩建和完善,力争在我省建立1-2个全国性的蔬菜批发市场。要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面建设蔬菜市场的积极性。

多渠道搞活蔬菜经营。大力发展产销直接挂钩或产供销一体化经营,鼓励产区和销区签订产销合同,建立紧密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蔬菜生产者建立产销协会,直接进入蔬菜流通领域;鼓励蔬菜生产者和蔬菜经营者的联合,统一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鼓励农民进城建立蔬菜直供点;鼓励发展农村运销专业户。扶持和发展一批公司+农户+服务体系的生产、加工、贮运、销售一条龙经营的蔬菜企业集团,形成稳定的产供销渠道。

抓好蔬菜市场延伸和服务工作,增加净菜、套菜的上市量。大中城市应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科学的现代化的蔬菜配送中心,采用直供、配送的方式直接把蔬菜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和价格。

加强蔬菜市场管理,重点是规范市场行为、加强信息服务,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市场菜价监管力度,实行蔬菜市场批零差率管理,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大路菜、骨干菜的价格,应采取多种形式指导、调控,强化经营性检查,整顿价格秩序,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菜价、掺杂作假、坑蒙拐骗的不法分子和不法行为。加强蔬菜市场信息服务工作,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为蔬菜市场调控和蔬菜价格管理提供基础。

国合蔬菜经营单位要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

交通、铁路、公安、城管等有关部门要优先保证蔬菜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坚决制止道路上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对运输蔬菜的车辆,除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检查站、收费站以外,一律不准在公路上进行拦截、检查、收费和罚款,发现有违规的,应先放行,后处理。对专门从事蔬菜运输的车辆尽可能简化手续,减免征收有关费用。

六、六、继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投入

中央、省和各地制定的扶持蔬菜生产和流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继续执行、完善。各城市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市一级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农林特产税以及城市人口增容费、商业网点配套费、市场管理费等税费,都要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蔬菜生产或蔬菜市场建设。

大中城市都要建立蔬菜风险基金,主要用于蔬菜生产的风险投入、市场调控、科技推广和信息沟通。蔬菜价格放开后减下来的财政专项补贴应全额用于建立蔬菜风险基金,已收回或挪用的必须恢复。还要从其它方面筹集一些资金,充实风险基金,形成一定规模,滚动使用,不断增加。

蔬菜产销应列入农业发展规划,统一安排资金投入。信贷部门用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市场建设的贷款规模应逐年有所增加。

增加发展蔬菜生产的公益性投入。省财政和各地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一定资金由蔬菜生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具体确定后使用,主要用于蔬菜科技开发与推广、新品种选育、引进、繁育与推广、技术培训及信息网络建设的补助等。

七、七、切实加强对蔬菜产销工作的领导

蔬菜产销工作实行市长负责制。各市政府应把蔬菜产销作为抓好“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内容,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加强对蔬菜产销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协调。在省农业厅设立蔬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省蔬菜生产管理、规划布局、技术推广、基地建设、信息交流等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省直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角度,积极支持、配合蔬菜管理部门做好蔬菜产销工作,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

干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抓住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及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强全省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利用外来资金的质量和水平,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新要求

(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新一轮国际资本向中国内地转移、沿海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态势明显,为湖北引进外来资金和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先机,牢固树立“大招商促进大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努力营造大招商的社会氛围,形成大招商的工作格局。

(二)明确招商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全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提高我省经济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坚持引进外资和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扩大引资规模与提高引资质量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与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引导内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使外来资金成为发展和壮大这些产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坚决杜绝引进“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项目,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二、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和布局

(三)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在引进外资方面,“巩固港台、发展日韩、开拓欧美”;在引进内资方面,突出“长三角”、“珠三角”,重点抓住广东外资企业和浙江民营经济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各地要根据本地需要,瞄准招商引资重点目标区域,跟踪相关产业和项目,搞好项目对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好工作。

(四)重点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依据本地产业发展需要,选准目标客户,有效运用招商资源,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点是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境内外跨国公司以及省外大企业、大集团。要充分利用我省区位、人才、资源、交通等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其设立地区总部、在华分支机构及相关的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采购中心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园区开发条件和环境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设立制造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

(五)优化招商引资区域布局。要充分发挥武汉市的龙头作用。结合武汉市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进跨国公司及国际国内龙头企业,引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形成中西部地区的外资密集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省级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各地要支持开发区根据本地优势和各自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避免产业雷同,力争形成一批外资密集、内外资结合、带动力强的开放型经济增长板块;要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重要作用。各县(市、区)要按照内外资并举的原则,合理制订招商引资

战略规划,着重引进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借助产业转移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完善招商引资促进体系

(六)以大型经贸活动为依托,构筑招商引资平台。精心策划和组织招商引资重大活动,以大活动促大发展。省商务厅负责“香港·湖北周”等国(境)外举办的大型经贸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全国性、区域性大型综合商贸展会;武汉市政府和省文化厅负责“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省经协办负责 “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并隔交替在浙江省和广东省举办较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活动,由省政府驻沪办和驻深办配合;省外事侨务办公室负责“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省台办和武汉市政府共同负责“湖北·武汉台湾周”;省旅游局负责“华中旅游博览会”;省贸促会负责“湖北省日韩经贸推介会”;武汉市政府负责“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以上活动为全省重大招商活动,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鼓励各地各行业开展专业性、经常性、小规模的招商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招商引资活动中,必须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积极探索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率。

(七)建立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由省商务厅、经协办牵头,各地、省直各部门积极配合,建立我省统一的招商网站,宣传我省吸收外来资金的发展战略,介绍各行业的发展规划、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搞好“三库建设”,即全省外来投资客商信息库、招商项目库和外来投资企业库。逐步探索和运用招商项目撮合配对系统、远程视频在线洽谈系统等现代先进引资手段。

(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招商网络。加强与海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经贸合作服务机构、华侨华人团体、国内外商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广泛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上述机构访鄂,充分利用其渠道举办好在当地开展的综合性或专业性招商活动,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在京、沪、穗等大城市,以省政府驻当地的办事处为依托,设立招商引资联络处,结识客商,推介项目。

四、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

(九)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将招商引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总结成绩,推广经验,部署工作。从利用外来资金的技术水平、经济和社会关联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体系,试行绩效评估,完善和规范奖励办法。

(十)创新招商项目生成机制。各级商务和发改部门要密切配合,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参与,吸收中介组织、企业和各类专家参加,从我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筛选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带动面大、关联性强的项目进行招商。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及时更新和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近期要从我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注重策划一批处于技术高端的大项目以及与我省优势产业相关的延伸配套项目。

(十一)创新各种资金相互融通的机制。不断拓宽引资渠道,鼓励外来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国资、外资以及民资的融通。鼓励并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通过国(境)外上市融资,实现国内产业资本与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合。鼓励具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国(境)外投资基金,实现国内小资产与国际大资本的融合。鼓励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BOT(建设、运营、转让)、PPP(公共、民营、伙伴)、BT(建设、转让)等新型融资方式吸收外来资金。积极稳妥地使用国外优惠贷款。

(十二)创新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了解和掌握重大招商项目的洽谈、签约、审批、建设情况,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建立重大在谈项目汇报制度。各地每季度要将在谈外资项目汇总报省商务厅,在谈内资项目汇总报省经协办。建立重大项目协调会议制度。省政府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项目所在地政府及项目单位召开项目协调会,对利用外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内资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项目的有关服务、配套条件的落实,进行检查督促和协调推进。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协商会议制度。省政府每季度召集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商务厅、农业厅、经协办等相关部门,围绕重大项目用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严格用地程序的同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建立银企联席会议制度。省政府不定期召开由省直有关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参加的联席会议,搭建银企合作的平台。通过跟踪服务与督办,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到资率、开工投产率。

(十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将事业心强、有开拓和奉献精神、熟悉经济、了解政策、精通外语的干部,选配到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要高度重视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工作,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外省招商引资的先进地区挂职锻炼,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队伍的综合素质。鼓励有条件的开发区,运用专门的招商公司,进行招商引资工作。

五、营造招商引资良好环境

(十四)创造有利于招商引资的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的工作体系。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产业导向、政策支持、协调服务以及环境改善上。企业和项目单位是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政府的责任在于引导与服务,决不能越俎代庖。招商促进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要积极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为招商引资提供优质服务。

(十五)创造有吸引力的政策环境。围绕降低投资者创业成本和营运成本,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体系。凡是符合国家规定并已出台的政策,要切实落实到位;凡是外省行之有效的好做法,都可以学习借鉴。同时要积极探索,围绕项目前期工作以及项目技术开发和创新,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十六)营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强化依法行政和主动服务意识,规范行政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过错追究制等各项制度;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窗口行业”的形象建设。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透明度。要积极学习借鉴其他省份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作法和经验,其他省份已取消的审批项目要坚决取消,其他省份已下放的审批权限要坚决下放,不能下放的要尽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国家政策规定的审批项目,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推行后置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审批。

(十七)创造良好的快速通关环境。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通关”建设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06〕63号),加快电子快速通关建设,加快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实现水路运输48小时抵上海,公路、铁路运输24小时抵深圳;进出口集装箱一般贸易货物提发货水路运输24小时内完成,铁路运输15小时内完成,航空运输10小时内完成,公路运输8小时内完成。要加强快速通关的监管体制建设,创新模式,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强化合作。

(十八)塑造创新、诚信、开放、开明的招商引资新形象。各级政府要善于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本地发展优势及特点,鼓励海内外客商来鄂投资兴业。要善于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国(境)内外充分宣传湖北改革开放成果,介绍湖北良好的投资环境,推介湖北重大引资项目,对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认真对待外来投资者的投诉和意见建议,依法及时调处投诉案件和纠纷,维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并制订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报省政府备案。

第三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规范化管理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墓规范化管理的通知

2006-06-17

字体显示: 大 中 小

咸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近几年来,各地认真贯彻《湖北省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公墓建设发展较快,很多地方把公墓建设纳入当地社会发展规划,兴建经营性公墓,合理规划公益性公墓,这对于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解决乱埋乱葬问题,加强殡葬事业单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国家公墓管理的有关规定,非法乱建公墓、乱埋乱葬,浪费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诱发了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最近,有些地方还在引进资金,盲目建造所谓的高档次的公墓塔陵,发展下去,势必把本来已经过剩的公墓推向困境,加剧抢尸体、抢骨灰、炒卖墓穴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后果严重。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和《殡葬管理条例》,现结合我省实际,就加强公墓建设与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开展清理整顿公墓工作

各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民政、土地、工商等有关部门,集中一段时间,对本区域内经营性公墓(含塔陵)开展一次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的重点是非法兴建的、乱占土地和违法出售墓穴的公墓和乱埋乱葬的坟墓,具体范围是:

(一)未经省民政厅批准的经营性公墓,以及高层塔陵(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

(二)未经国家民政部或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中外合资公墓;

(三)虽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但未经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擅自扩大墓区、墓穴面积,乱占土地的公墓;或在墓区内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炒卖墓穴的公墓;

(四)对外出售墓穴、从事经营活动的公益性公墓;

(五)占用耕地、林地、堤旁、路旁的乱葬乱埋的坟墓,也是清理整顿的范围。

依据《殡葬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这次清理整顿的处理原则是:(一)对安葬数量不大(不超过规划埋葬量的20%)的非法公墓必须取缔,所葬骨灰(遗体)迁至合法公墓内;迁移费用由兴建公墓的单位承担。所占土地依法收回,由当地政府安排使 用。

(二)对埋葬数量较大(超过规划数量的20%),一时难以迁移的非法公墓,可先原地封存。确有必要兴建,可按有关规定补办手续,经当地县市政府同意后,报送省民政厅审批,并接受殡葬管理部门的管理。

(三)凡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和公墓建设规划,乱占土地的,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在墓区内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的,要限期整改或停业整顿。

(四)对外开展经营业务的乡村公益性公墓,要立即停止经营性活动,并由有关部门依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其予以处罚。

(五)清理整顿结束后,省民政厅向社会公布清理整顿结果。

二、进一步加强对现有公墓的管理

公墓的建设与管理,必须依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贯彻落实保护土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单人骨灰墓穴占地不得超过l平方米;遗体墓穴不得超过4平方米;公墓的使用年限不超过30年;要搞好公墓的绿化美化,营造符合墓区特点的环境。墓碑要小,艺术含量要高,定价要合理。严禁预售和炒买炒卖,保护群众的正当权益。为巩固清理整顿成果,今后每年都要以适当方式对公墓建设进行检查,即实行公墓年检 制度,各公墓必须使用由湖北省民政厅监制的《安放证书》。

兴建公墓。不是殡葬改革的目的,更不是发展方向,而是殡葬改革的过渡性措施。因此,要严格控制公墓的发展,每个县市原则上只兴建一处经营性公墓,已建有公墓的县(市)一般不再批准新建公墓。

三、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有关部门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加强公墓管理,特别是清理整顿公墓,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做好协调工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于乱埋乱葬现象,民政、土地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平坟还耕,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未经批准、非法经营公墓的,工商管理部门要依法查处;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公墓清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对阻碍和干扰清理整顿工作的,要坚决予以打击;构成犯罪的,司法部门要追究刑事责任;民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与有关部门联系,切实加强对公墓的规范化管理。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四日

第四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11〕8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省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我省是科教大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大,预计在“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继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科学发展、尊重人才、维护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促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稳定基石。

(二)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岗位,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服务,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力争每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努力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实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战略,带动生产性就业岗位增长,努力扩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产业,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在安排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探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更好地发挥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四)建立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各地要及时发布和宣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领域的人才规划,完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我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小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将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当年新增职工人数20%以上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企业新招收毕业内(毕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的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农技、农机等基层岗位工作。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到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定1至2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要按照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的原则,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要进一步落实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各专门项目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2年以上,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报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用)。各专门项目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的服务年限计算工龄。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就业服务。自2012年起,省直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市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录用计划应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切实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新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主要从免费师范生、特岗生和资教生中招聘录用。县市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岗位比例,聘用各专门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兵役工作。

(七)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各地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毕业生情况,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见习基地,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确认,为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对于接纳高校毕业生见习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补贴。根据物价和经济发展状况,见习补贴实行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见习基地应加强见习场所的安全管理,每月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标准给予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见习基地,支付给学生见习期间的报酬,不计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八)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各地要积极组织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九)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的单位应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在承担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加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限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十)强化就业援助。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将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体系,设专门窗口,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各高校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对属于就业援助对象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期间生活补贴。困难家庭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免收其报名费和体检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女性、残疾人和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专门的就业扶持措施。

三、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

(十一)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专门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以及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认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等工作,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有条件的市、州、县要设立相应的专项扶持资金,同时鼓励各类社会、民间和企业资金参与,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引领基金,多渠道加大创业资金投入,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帮助1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带动5万人就业,培育1000家创新型创业企业,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进一步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创业的作用。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开展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均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对从事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10万元内、总额度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进行“捆绑式”贷款,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扶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创业培训”的联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当地信用社区从事创业活动,申请小额贷款的,可以免除反担保手续。对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论证通过的,申请小额贷款可免除反担保手续。

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从事个体经营的,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其当年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含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前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期限内,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产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场所限制。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创业的大学生开放,除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筹建登记外,其他只要不涉及安全、环保、节能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可准予办理筹建登记。对大学生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可申请试营业,免费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换发正式营业执照。鼓励大学生创办公司。大学生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设立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内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允许实收资本“零首付”;在其他区域设立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允许实收资本“零首付”。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住所或经营场所。

(十三)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业类课程,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导师队伍,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竞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在政府投资兴建的创业基地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连续3年免收不超过100m2的场租费用。

(十四)稳定灵活就业。各地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要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申报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规定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

四、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十五)加强就业指导。各高校要把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要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就业专职指导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参加职称评审。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进高校”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不断提高就业成功率。鼓励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延伸。

(十六)强化就业服务。各地区、各部门及高校要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工作协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企业进高校”、校园专场招聘会、供需洽谈会和开展网络招聘、就业指导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真实、安全的就业信息服务。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其他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提供政策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逐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有效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完善职业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求职、用人单位积极招聘和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活动。

(十七)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按照规定,为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并按规定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建立就业登记与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费缴纳联动机制。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并纳入户籍所在地失业人员统一管理,全面落实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政策。对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建立健全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夯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

(十八)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全省各地应取消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创业地办理城镇落户手续。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户籍管理制度,妥善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户口迁移问题。要在审核确认并通过互联网公示集体户口单位或机构名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口管理工作,避免虚拟地址空挂户口。

(十九)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地要按照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对到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办理、工龄确定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高校毕业生从企业、社会团体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要加大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公安、工商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要规范网络求职行为,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要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有关规定,保障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要切实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有关规定,防止各类就业歧视,维护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权利。

五、强化责任,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十)强化目标责任,实现齐抓共管。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确定目标任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各相关单位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各项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财政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工作。

(二十一)落实保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树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省政府将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五年。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

作的意见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5月24日来源: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

鄂政发〔2010〕30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省住房保障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城乡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实现群众住有所居为目标,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的各项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一)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按照《湖北省2009—2011年廉租住房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通过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2010年筹集廉租住房房源38万套,2011年筹集廉租住房房源32万套。不断推进租赁补贴扩面提标工作,2010年新增租赁补贴109万户,2011年新增租赁补贴9万户。

(二)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改造各类棚户区2303万平方米,改善340472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其中2010年,改造城市棚户区550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320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425万平方米,国有农场危旧房40万平方米,改善143783万户居民居住条件;2011年,改造城市棚户区532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68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425万平方米,国有农场危旧房70万平方米,改善105902万户居民居住条件;2012年,改造城市棚户区486万平方米,国有工矿棚户区64万平方米,国有林场危旧房18万平方米,国有农场危旧房80万平方米,改善90787万户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

(三)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10年至2012年,完成全省农村特困家庭危房改造任务1971万户。其中,通过国家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每年改造农村危房3万户;通过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通过财政扶贫资金每年实施贫困地区搬迁扶贫建房1万户;市(州)自筹资金每年改造农村危房不少于157万户。

(四)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总结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严格建设质量、规范准入审核、强化使用监督、加强交易管理、完善监督机制。2010年至2012年,每年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60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解决3万户有一定购买能力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五)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要在努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的同时,着重加强需求管理,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和住房供应不足的城市,要限制购置多套房或大批量购置住房的炒房行为。对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公开曝光,严肃处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二、政策措施

(一)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计划,优先安排项目选址、土地审批、环评、初步设计、施工许可等审批工作,实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保证项目前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项目要合理布局,尽可能安排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基本标准,提高项目规划设计水平。进一步做好低收入家庭的认定和可供收购、改建、租赁房源的摸底工作,分别按户建立收入档案、按套建立房屋档案,为住房保障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使用中央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要加强资金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中央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首先要用于保证租赁补贴工作,在满足租赁补贴开支需要后仍有结余的,可用于弥补购买、改建、租赁廉租住房支出。加大省级财政对住房保障工作的支持。2010年、2011年,对12万套廉租住房房源中享受西部政策的37个县(市、区)新建廉租住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3000万元。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省级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资金支持。福利彩票公益金安排1万户农村危房改造资金4000万元。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廉租住房建设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安排,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余额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保障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10%。在棚户区改造中,市、县人民政府要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等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在国家代地方发行债券中,要最大限度地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资金。特别是要认真做好廉租住房建设资金需求测算工作,充分使用好中央代地方发行债券资金,努力解决好地方配套资金不足问题。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也要积极筹集资金,参与棚户区改造。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签订保障性住房金融合作协议。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

住房建设项目提供贷款利率、期限等方面的优惠贷款;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20%的比例,改建廉租住房项目资本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30%的比例;实行抵押、质押或保证等多种有效担保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土地使用权抵押、委托待建或回购协议项下的应收账款质押等方式。同时,要充分吸收城市投资等机构的投资和社会资金,运用市场机制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三)落实税费支持政策。涉及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住房税收优惠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24号)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等文件执行。

保障性住房建设一律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免征、缓征或减征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服务性收费。廉租住房建设服务性收费中,免征规划咨询费、建筑用地拨地定桩测绘收费、建筑物放线费、建设工程施工图纸审查咨询费;按现行标准的下限收取地籍测绘费、规划设计费、城市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整理综合服务费、房产测绘费(分户图)、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收费、新、扩、改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技术审查费、防雷装置施工跟踪检测服务费、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费、防震减灾技术服务费、建设施工安全技术服务费等。

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单位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给予支持。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优先供应建设用地。各地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住房建设规划和计划及棚户区改造规划,结合本地区已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和闲置土地处置情况,科学编制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确保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自住性中小套型商品房建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根据用地供应计划,优先确定保障性住房用地地块,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计划落实。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原则上实行原址改造、盘保存置土地、优化用地结构,完善服务功能,节约集约用地。落实保障性用地供应计划涉及占用农用地的,要优先安排农转用计划指标,按要求及时组织申报,加快审批征收。

各地对列入供地计划的保障性住房用地,要应保尽保、及时供地。保障性住房以及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中符合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安置用地,应以划拨方式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中配建的商服等经营性项目用地,应按市场价有偿使用。商品房建设项目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必须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筑总面积、分摊的土地面积、套数、套型建筑面积、建成后由政府收回或收购的条件、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同步建设等约束性条件。

要强化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后监管。保障性住房用地不得从事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因城市规划调整需要改变的,应由政府收回,另选地块供应。对没有按约定配建保障性住房的,要按照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约定处理。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要依法查处。

(五)稳步推进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是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套型面积和租赁价格、面向住房困难和购买能力不足家庭出租的、具有保障性质的非盈利性租赁住房。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鼓励政府和企业投资开发建设面向社会出租的中小户型商品住房,为暂时无力购买普通商品房的“夹心层”、“新生代”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提供房源。各地要采取政府投资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等多种形式,抓紧建设公共租赁住房,解决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探索开展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租售并举和共有产权试点。试点市县和试点办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探索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把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有相对稳定工作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鼓励引导企业和用工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共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实行共有产权管理,解决本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距离城区较远的独立工矿企业和住房困难户较多的企业,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经市、县人民政府的批准,可以利用单位自用土地进行集资合作建房,解决本企业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城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比照经济适用住房政策,集中建设符合农民工特点、满足农民工居住需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在武汉市试点探索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办法,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六)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精神,加强市场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快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已批未建、已建未售的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建设和上市销售,增加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鼓励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合理引导住房消费。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大房地产市场整治力度,督促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建商品房、存量房交易合同

网上备案制度,建立交易资金专款帐户,加大交易资金监管力度;扎实推进房地产市场信息化建设,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等系统,建立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发布制度;严厉查处捂盘惜售、囤积房源,散布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国土资源、价格、税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严格执行国家闲置用地处置规定,严厉查处不依法征缴土地出让价款、囤地炒地、哄抬房价、偷税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主体。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主体,市(州)长、县(市)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地要结合机构改革,建立健全住房保障管理机构,配备精干人员,并将住房保障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能,合力推进住房保障工作。

(二)加强目标管理。要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由省人民政府与各市(州)长签订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市(州)人民政府要层层落实住房保障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住房保障责任和考核机制,切实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各级住房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住房保障工作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住房保障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项目立项、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等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审批工作,负责做好编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申请国家资金工作,做好投资计划分解下达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住房保障资金筹措和补助资金下达、资金监管等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工作;民政部门负责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和除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外的县市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工作;扶贫部门负责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中贫困村里的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实施工作;林业、农垦部门负责做好本系统棚户区改造组织实施工作;监察机关要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加强对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进度缓慢的地区和单位,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其他有关部门根据职能职责要求做好相关工作。各有关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部署,对本单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工作切实负起责任。

(三)强化监督检查。省政府定期对全省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通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住房保障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重点为保障性住房计划执行情况;抓紧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工作统计和信息上报制度,会同统计部门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依法确保统计上报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有效。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住房保障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与审计,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和

高效使用。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和利用情况的检查。监察机关对在住房保障工作中疏于管理、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贪污挤占挪用住房保障专项资金等行为,要严肃查处,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二○一○年五月七日

下载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蔬菜产销工作的通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 意见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8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生产和流通有关政策措施的通知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0]52号 【发布日期】2000-08-25 【生效日期】2000-08-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北省人民......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0]5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章程

    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团体的名称:六安市蔬菜产销协会 第二条 本协会的性质:由全市从事蔬菜生产、流通、加工、科研、服务及相关工作的龙头企业、专业......

    蔬菜产销应急对接预案

    蔬菜产销应急对接预案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为确保我县农产品正常生产、销售和价格基本稳定,做好农产品产、销应急工作,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目标以服务人民群众需求为宗......

    湖北省蔬菜买卖合同

    合同编号: 湖北省蔬菜买卖合同甲乙(供方): 乙方(需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湖北省合同监督条例》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第一条 乙方向甲方订购蔬菜......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29号《湖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已经2009年2月2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8日起施行。省 长 李鸿忠湖北省女职......

    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的通知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增强全民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意识,切实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