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

时间:2019-05-13 09: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

第一篇: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

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普通教育改革的基础上,特殊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根据我多年从事特殊教育的经验,我认为特殊教育应从弱智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先进的课程理念为导向,建立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课程目标,确定符合弱智儿童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特点的教学内容,实施情景化的课堂教学,针对弱智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其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实用性的康复训练,应成为培智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校根据弱智儿童的实际需要出发,已于2007年开始了《培智儿童课堂情景教学与实践》课题的研究。课题要求将“适应生活”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学校的这一课题,结合我在多年从事弱智儿童教育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坚持以生活适应为核心,以培养弱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是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弱智儿童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掌握以衣、食、住、行为主的各相关领域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走向社会后尽可能独立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根据这一目标,我有意识的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学生需要迫切掌握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教学。

培养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是康复教育的重点。对弱智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自理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这方面往往容易被家长及社会所忽视。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正常儿童还是弱智儿童,很多人都看重智力水平的评价,而很少考虑弱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从而造成了教育上的误区:即对弱智儿童的要求,也是主要看课本知识的领会与掌握,忽视了对弱智儿童心理健康、非智力因素、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体质方面的培养。这种做法背离了开展弱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弱智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特殊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把弱智儿童培养成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不能因为他们是弱智儿童,就忽略了对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提高交往能力的教育。

弱智儿童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知道,人的交往能力是在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发展的。同理,离开了社会活动,便没有弱智儿童交往能力的提高。学校领导为了让弱智儿童多参加社会活动,专门组织弱智学生到阳泉市新世隆等商场门前表演节目,既宣传了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展现了弱智教育的成果,又使弱智儿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身心都得到了应有的锻炼。在此基础上,我根据弱智学生踏上社会的实际需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商场、街道、邮局等处,让他们熟悉商场街道的环境,教给他们如何向营业员正确地说明自己的需要,说明购买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训练他们保管好自己的钱物等,一点一滴地对他们进行康复训练。由于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有具体而新鲜的情景,内容丰富而生动,学生对此非

常感兴趣,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效果也比较好。通过参加这些社会活动,大大提高了弱智儿童教学的有效性,强化了弱智儿童的自理能力。

二、教室布置的情景化

教室是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弱智儿童认识事物主要靠形象思维,对于他们来说,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环境比较容易领会和接受。一般意义上来说,弱智儿童的生活知识构建需要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学需要有生活情景的提示。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在布置教室时,尽量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吻合,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比如,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摆放学生喜爱的鲜花,陈设学生喜欢的专栏,制作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工艺品(如用鸡蛋壳或饮料桶等制做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摆放在教室中)。教育训练应从最简单的动作做起,比如在训练学生整理书包过程中,首先要求中重度学生能辨清语文和数学教材,我让他们在语文书的左上角画上一条小鱼,在数学书上画上一只小老鼠,尽管这些图案画得不好,但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只要他能认识就达到了目的,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消除恐惧感,产生愉悦感。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鼓励每一个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为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始终在欢乐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并在自我反馈中检验到获得成功的内心愉快。如组织学生开展整理书包 3 的竞赛活动,使优胜者获得一朵小红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这样的康复训练,有效地补偿了弱智儿童的情理缺陷。

我要求多动症的学生把与父母的照片拿来贴在黑板上,把自己的照片和最喜欢的玩具拿来放到教室里,将教室营造成一个自己的家,让学生有一种在家里学习的感觉。同时,要引导学生看好自己的东西,不要让别的同学乱动。通过这样的尝试,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懂得保护、爱护自己物品的效果,同时对多动症的儿童也有一定的限制性作用。

三、教学方法的启示化

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力与增加学生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老师的崇高使命就是成为儿童幸福的创造者,成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和治愈者。”作为一个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更应该成为弱智儿童心灵的医治者。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课堂上有很多的弱智儿童因为胆小而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在课余时间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一同玩耍。为此,我坚持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不管答得对与错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胆量;在课后,让别的孩子主动去接近他们,和他们一起玩,让他们融入到儿童的大集体中,从而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我经常组织培智一班的学生开展演讲启智活动,学生和部分家长参加。2008年以来,我将范围扩大到三个培智班的学生和部分家长参加,我让每个学生自己举手,主动站起来作自我介绍。如介绍自己的姓名和年龄、家庭人口、在什么地方上学等情况。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主要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较大的自我表达空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爱学习、爱家庭、爱集体的观念,特别是对新招收的学生和有自闭症等行为的学生矫正作用更大一些。同时,组织这样的活动,对年轻教师如何采取多种形式对弱智儿童进行教育起到了引领作用。参加此活动的学生家长对此反映很好,说自己的孩子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比以前敢说话了,希望学校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四、教师言行的亲情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把学习当作乐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效果才能明显。正常儿童教育是这样,特殊教育也不例外。而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靠老师来创设和营造的。古语云:“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一点对弱智儿童来说就更为重要了。弱智儿童由于智力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学习能力不强,理解力差,情感建立困难。要想让他们学到一点知识,广靠启发不一定能奏效,必须进行手把手地反复训练才行。但弱智儿童一旦喜欢一个老师,他就会喜欢听他的课,愿意接受他的教育。根据弱智儿童的这一学习特点,教师应该像 5

母亲一样爱学生,讲课的语言要浅显易懂,绝对不能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行动上要主动“出击”,多方启发。我除注重在课堂上启发诱导外,利用课余时间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交谈、做游戏等,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从态度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质,除上课间操外,我坚持每天下午用20分钟时间带领弱智学生在操场跑步。学生肢体有毛病的,可以走步或慢跑,关键是要全体学生参加,每天都要坚持,而且老师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并随时给予指导。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质,又激发了他们的进取精神,促进了智力的发展,增强了学习知识的信心。一个跑步活动看似简单,其实是对弱智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有效的活动,只要每天坚持,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补偿缺陷经常化

弱智学生由于受家庭的宠爱,养成了任性、怕苦怕累等习惯,具有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等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加强学生的自理能力训练作为一项经常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是进行日常生活常识训练,养成自己动手、讲究卫生的习惯,如进行穿衣、洗脸等训练。二是进行家务劳动训练,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如进行打水、扫地、擦桌子、擦玻璃的训练。三是进行简单的劳动训练,教学生手工方面的技术,反复给他们讲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进行辅导。如在校园里给花池拔草时,我先给他们做示范动作,并结合实物给他们讲爱护花草

树木的常识,讲一年四季的区别,讲花与草的区别,讲如何将杂草拔除等,并强调在劳动中注意安全等常识,让学生既学会劳动,又不会受到伤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对大自然有进一步的了解。四是进行勤简节约教育,养成爱护粮食、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如不乱扔食物,不随便吃零食,人人爱护公物,不浪费铅笔、本子,爱护桌椅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训练,学生们基本上养成了爱劳动、讲卫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自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通过自己这几年从事特殊教育教学的实践,我充分感受到对弱智儿童特别是中重度智障儿童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化,可以提高弱智儿童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化,既加强了课堂与生活的沟通,又让教学贴近了生活,联系了实际,帮助弱智儿童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第二篇:弱智儿童教育特殊性研究

弱智儿童教育特殊性研究

安岳教师进修学校 杨中全

引言

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根据智力测验结果,人的智商(IQ)分布情况是这样:

IQ等级 分布情况 备注

70以下 1% 智力低下者

70~89 19% 智力偏低者

90~109 60% 智力中常者

110~129 19% 智力偏高者

130以上 1% 智力超常者

可见智力中常者占人口的60%,智力偏高和超常者占20%,智力偏低和低下者占20%,其中智力低下者占1%,这就是弱智者。根据《心理学》教材提供的数据,我国智力很差的儿童占3‟。

弱智儿童就是指智力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或智力发展存在障碍的儿童。弱智儿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①知觉速度慢,范围狭窄,内容笼统不准确;②对词和直观的识别都很差,再现中发现大量歪曲和错误,一般缺乏逻辑的意义的联系;③记忆保持很差,视觉表象贫乏,缺乏分化和不稳定;④言语出现迟,发展缓慢,意义含糊,词汇量少,缺少连贯性,他们的个性往往表现出沮丧,对人有敌意,情绪紧张,压抑,缺少自信心,思想方法绝对化等特征。

弱智儿童客观地存在着,就应有对弱智儿童的教育。如果没有特殊的教育,“这些儿童就会成为无依无靠,对社会无益的残废人,有时甚至是道德堕落的人(苏.鲁宾斯坦)。”如果给他们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矫正和补偿被损害的心理功能,激励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智力的水平,就能帮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平等成员。正是这样,弱智儿童具有特殊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决定了对弱智儿童的教育性质应当是特殊的教育。

下面从教师、教材、教法和环境四个方面来阐述弱智儿童教育的特殊性。

特殊的教师

特殊的受教育者要求教育者有特殊的知识和能力。弱智儿童的教师首先应当是受过特殊教育的人来充当,他们通过接受特殊教育,到少应当具有三种能力:①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应当具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能力;②具备了解儿童心理,弱智儿童心理的心理专家的能③具备了解儿童生理,弱智儿童生理的生理专家的能力。第一种能力保证弱智儿童能得到政党儿童一样的文化教育;第二、三种能力保证弱智儿童的教育目的通过特殊的手段来达到。

一般情况下,这种受过特殊教育的教师的作用,也可以由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简称教师群)来代替。这个特殊的教师群由不同专业的人共同构成,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教师,心理医生,生理医生等,教师群以传授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的教师为主,心理医生和生理医生为辅,为主者具体实施教师群的意志,为辅者保证实施手段及过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受过特殊教育的教师和特殊的教师群是弱智儿童教育师资所应具备的客观条件。弱智儿童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个最重要的主观条件,那就是对弱智儿童的同情心和爱心。魏巍说过:“教师„„并不仅仅依靠丰富的学识,也不仅仅依靠这样或那样的教学法,这只不过是一方面,也许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如果弱智儿童教师没有这颗爱心,那么改进方法,编制教案等就成为形式,那么特殊的教师群也就难以发挥独特的作用。自然,弱智儿童教育就难以达到目的。与爱心相关联的另一种态度是同情。爱心是一种广泛的同情。同情心是源于道德的力量。爱心和同情心共同构成了弱智儿童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弱智儿童有自身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他们往往在语言、行为、姿态诸方面的表现与正常儿童不同,因此一般的人——学校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家里的一些亲戚朋友,社会上的一些人,甚至自己的家长都觉得看不顺眼,就用歧视、鄙弃、羞辱等态度和行为对待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本能地采取保护措施进行自我封闭,表现为沉默、孤独。这样与正常儿童的自然交往受到阻碍,反过来又影响到他们智力的发展。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弱智儿童教师有责任消除这种恶性循环,更不能制造这种恶性循环。爱心和同情心就是弱智儿童教师消除恶性循环的有力武器。关心、爱护弱智儿童,理解、尊重弱智儿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把他们看着自己的朋友,这是弱智儿童教师的职业道德。

特殊的教材

弱智儿童自身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教材的特殊性。教材的特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教材的编者应当由特殊的人来担当。作为编者,他应当了解弱智儿童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应当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上的弱智儿童的生理特征;应当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上的弱智儿童的心理特征;应当了解弱智儿童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性;还应当了解弱智儿童教育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只有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的人才能充当弱智儿童教育教材的编写者这一角色。教师群无疑是最理想的人选。教师群有雄厚的专业实力,它拥有特殊的文化课教师和心理、生理专家,能满足前面的五个条件。教师群还有层次分明的组织结构形式,它以特殊文化课教师为主,以心理、生理专家为辅,施行特殊教育,能满足第六个条件。因此,弱智儿童教育教材应由特殊的教师群编写。

其二,教材的内容应有其特殊性。与普通教材相比,它们之间有着质上与量上的差异。弱智儿童的智力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接收量比不上政党儿童。比如,抽象的事物概念,比较复杂的关系表达对他们来说,接收是困难的。如果不在量上加以控制,势必让他们在源源不断地涌来的信息面前,感到手足无措,加深自卑感,达不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删除抽象、复杂的,保留直观、简单的,使他们的信息接收量适合或略低于他们的信息接收能力,教育才会有效果。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的确定上。一般来说,弱智儿童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特殊的教育,使他们基本适应生活,智力达到中常或偏低,成为家庭和社会的平等成员。我他不能要求弱智儿童通过教育必须去考一个大学,必须成为超常儿童。我他不能排除少数弱小智儿童通过教育成为超常儿童的可能,也不排除少数弱智儿童通过教育仍然属于北智儿童的可能,过高地要求北智儿童教育是没有意义的,也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从总体来看,弱智儿童教育的目标低于普通教育目标。其三,教材内容的不稳定性。教师、教师群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学规律、心理

发展和生理发展规律,随时都要高速教学内容,使教育更有效、更科学。这势必影响教材的稳定性。这种影响对于教材来说是消极的,但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则是积极的。

特殊的教学法

弱智儿童自身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决定了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方法应当是特殊的。这种特殊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教育管理方法上的特殊性。一是确立智力档案,二是确立个性特征档案。人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在不同时期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和特征。建立两类档案,目的在于为教师实施教学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心理、生理专家为文化课教师提供弱智儿童不同时期的情况,文化课教师依此确定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施行特殊的教育。另一个目的是把智力水平达到同龄人水平的“受过教育的弱智儿童”归还到普教系统中去,其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游戏法、直观法、谈话法、启发式„„诸多方法都可以拿来使用,或一人一法,或一人多法,或多人一法,不拘一格,唯“利”是图,只要能收到好的效果,就大可不必去拘泥某法的框框。归纳一句话:弱智儿童教育的方法就是综合诸法,灵活运用。当然,它并不是不讲程序,它讲的是符合弱智儿童自身特点和新程序,这个新程序不是照搬,而是教师群科学地设计出来的,它体现在教材和教案上。

其三,教学重点的转移。弱智儿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他们的教育首先不应当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是自信心的培养。这种自信心主要表现为对生活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和自我肯定。自信心的培养是弱小智儿童教育的重点。如果弱智儿童确立了自信心,克服了自我认知的障碍,那么对于知识及其它生活经验的接收过程将顺利得多,更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但是自信心的培养不能超前,这是由弱智儿童自身的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决定的。自信心的培养应当在教师群的教育过程中进行。弱智儿童所受的影响中,教师群的作用无身经百战是最大的,因而弱智儿童在受教育过程中培养的自信心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才能对其学习生活产生较持久的积极影响。教师群结合教材内容激发弱智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教育他们热爱生活,帮助他们获得想知道的知识,做对了事,说对了话,解决了某个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通过表扬,鼓励他们进步,给他们自我认知的勇气,促成他们最后的自我肯定,培养出稳定的自信心。普通教育是把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弱智儿童教育则应把重点放在对教育对象自信心的培养上。

特殊的环境

“昔孟母,择邻处。”古人早知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有巨大的影响。现代心理教育学也认为: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有巨大作用。普通教育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安静便于学生学习,安全便于学生运动。弱智儿童教育环境除了要具备安静、安全这个自然环境外,还应当具备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这也是由弱智儿童自身和特点决定的。

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具有半公开性和半隐蔽性。所谓半公开性就是弱智儿童与常

人(包括不同龄的常人)保持适当接触而不过火,即弱智儿童回归常人群体,交流生活信息,体味亲情温暖,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在氛围上给自己罩上常人的光环,表现 出自信心,这样有利于巩固特殊教育的效果。过火就是弱智儿童在与常人接触过程中,自我发现或他人发现其弱智特征,出现再次自我封闭,自信心丧失,心灵上受到伤害。弱智儿童与常人接触一定要把握“适当”。切忌“过火”。否则,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而这种弥补又未必能成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造成接触过火,也不能因为怕过火而不敢实施接触。这就是半公开性,它是弱智儿童教育中特殊的社会环境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半隐蔽性。所谓半隐蔽性就是弱智儿童话的基本情况为一部分人知道,对另一部分人应保密。领导、教师群、家长为应知道者,此外的人都是非知道者。弱智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智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就读学校及班级的名称,任课教师和使用的教材以及其它一些情况。知道者都应本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公正地对待特殊的教育对象,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重他们不受来自各方面的歧视,为他们创设一块特殊的“圣地”。目前,一些市、县开设特教育班,忽视了这种特殊环境的设立,使人很难相信这种教育班的效果。比如有的特殊教育班就命名为“弱智班”或“迟缓班”,让人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秘密。有的校内活动不把他们区别开,结果让全校师生观看他们“精彩”表演„„这些现象表明,弱智儿童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尚未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

结语

在我国实行普及初等教育的过程中,弱智儿童教育已提到了日程亲正在迅速发展。为了搞好弱智儿童教育,使他们的缺陷各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并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这就需要了解弱智儿童教育的特点。许多国家对弱智儿童早就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而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我国超常儿童的研究工作始于1978年,而弱智儿童的研究工作起步则更晚。本文是对刚起步的弱智儿童教育工作提出的不成熟的意见,请专家朋友批评指正。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生活化设计化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生活化设计化

韶关仁化县共青团闻韶希望小学

曹春英

英语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日趋全球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成为了一个受关注的焦点。它虽不是我国的母语,但已成为我国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作为粤北山区乡镇的一线英语教师就是要将难懂、难理解的英语用学生容易明白、容易接受的方式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把所学的英语知识运能用于生活。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贴近相符合,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兴趣就越浓。为此,我们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应该回归生活。让英语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在生活中使用英语。

一.接进生活,激发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有着非凡的魔力,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现在我校三、四年级采用的是PEP小学英语教材。它的教学内容及设计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作为老师更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兴奋点,进行生活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4的单词(cool cold warm hot)我把冰块,一壶开水和半杯冷水带入课堂,在讲解单词时,让学生用手感知下杯子的温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词意。再如,在三年级下册Unit4中,所学的都是水果类的词句。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最熟悉的。我把真实的水果带入课堂,引起一阵阵兴奋。This is apple.An apple.老师做闻闻味道的动作,表达句子(T: Em…It’s tast.I like apples.Do you like apples?S:Yes.I do.No.I don’t.)根据回答再把apple转到学生手上,让学生仿照老师表达句意。接着老师看到学生手中的苹果,做个想吃的动作再学习(Can I have an apple,please?Certainly.)对于说得好的学生,分点水果给他们品尝进而给予鼓励表扬。学生看到如此诱人的水果而且还可以吃到香甜的水果,都会垂涎欲滴,兴趣大增,学起来更带劲。生活本来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教材,把生活经验引入教学内容,定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易懂。在无形中增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领悟英语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学习语言就离不开语境。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让英语课堂回归于生活,就是要更好地创设生活的语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英语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据PEP教材的话题,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英语氛围。比如在教学颜色时,创设各种颜色气球(蜡笔)的情境;教学饮食类,创设在餐厅点食品的情境;教学衣服类时,创设时装秀或购买衣服的情境等等。例如在三年级下册Unit1教学Come in ,please.I’m sorry.It’s ok.的句型,我创设了迟到的情景。学生先敲门,经老师同意come in ,please.学生进来并道歉I’m sorry.老师的谅解It’s ok.这短短的情节正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学生就会感到很熟悉,很有趣,感到学英语很简单(以后迟到了就可以用英语说)。对于一些抽象的英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利用学生最喜欢最崇拜的卡通形象充当主角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上及心理上感知英语,学习英语。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给学生一个真实、自由、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并在真实的语境中触动他们心灵深处独特的心弦,促使他们用眼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感悟,理解英语。

三、运用英语,服务生活

英语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因此,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小学阶段的英语就是要求学生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教师把课堂生活化,学生就应把生活英语化。在课后,我们的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抄写单词,句子。我们可以根据当天所创设的情景,让孩子们和朋友们再模拟出另一情景、并记录下来,在家长、同学、朋友面前展示,或在下一节英语课前给老师,同学们欣赏。我们还利用些生日,节日(教师节、国庆节、妇女节等等)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庆祝,交流。此外,在课外可以开展些英语活动和游戏,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交流英语。我们还可以举行些英语比赛,朗诵、讲故事、唱歌、小品ect。如今,我们的生活处处都有英语的影子,如FKC taxi bus baby ect.我们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去寻找英语的足迹,才能用热忱的心去积累更多的英语,才能用流利的英语去描绘生活的蓝图。

可见,设计和构建颇具浓郁的生活气息英语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深层兴趣,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英语生活化;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准确地了解使用英语的语境。这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基础,更是提高学生用英语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四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

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

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

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

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

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

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研究,使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沉浸其中,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乐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并学会理解运用语言,从而逐步培养其独立运用语言进行生活交际的能力。下面是我在“小学英语生活化情境创设”实验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1、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图片、道具,创设生活化情境

小学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心理学实验证明:识别同一内容,用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识别速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是认识事物的前提,没有感知,就没有认识,而感知过程离不开客观事物本身存在。所以,在教授学习用品、交通工具、服装等类别的单词时,应尽量用实物或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而对于sun、moon、run、jump、hot、cold等单词,可借助彩色图片、简笔画、表情或动作进行教学。在教red、yellow、brown等表示颜色的单词时,则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运用“What color is the „?”这个句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学习书中人物名字的时候,我就把这些人物制作成头饰,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am Ann.”接着让学

生一起读这个人物的名字,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各种人物的头饰说:“Hello!Iam Ann.或My name is Ann.”其他同学也可以问:“Who is he/she?”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了其它人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比如说:“Hello!I am Ann.” “Hello!I am Ken.”并加上平时用的问候语“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等。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多说、多练。但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反复单调地操练,会变得枯燥乏味,学习效率降低。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2、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新大纲要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根据大纲编织出的教材不再是孤立的一本教科书,而是一套系列教材,为学生提供地道的语言材料和标准的语音语调,而且

提供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同时可以虚拟现实生活中不易找到的场景和事物。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正确模仿,直接理解所学英语,强化记忆,促进学生用英语的思维,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身体部位这一课时,学生学习了一些有关身体部位的名词,如:head,knee,toe,hand等,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动作表演,如:shake your hands, touch your knees.shake your head等,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单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发现了一个课件,跳舞的娃娃,课件中提供了十个有关于身体部位的动作,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其中的五个动作,然后娃娃会按照学生的选择进行跳舞,当然学生会跟随娃娃进行舞蹈。这个的课件还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标中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摆布。娃娃跳舞的动作完全由孩子自主地进行选择,留给孩子去体验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应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的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 游戏活动是外语教学中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的教学形式,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游戏活动有助于儿童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使英语教学活动充满活力。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刺激,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变被动为主动,变乏味为有趣。在一堂课40分钟里,若想让学生的神经区始终保持兴奋和积极的反应,教师就要在学生的脑神经最疲惫的时候,开展一些与该课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游戏来延续学生的

学习兴趣,以激发学习动机。它通常用于对所学材料的巩固,帮助教师将乏味的单词复习,句式练习等变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值得注意的是游戏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成绩,设计游戏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尽量安排集体游戏,这样才能使性格内向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让人人在教学活动中都充满活力。

在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教学的过程当中,我设计了涂色这个小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的卡通人物(每个孩子所得到的卡通人是不同的),并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着色,如:“color the face yellow, color the mouth red, color the toes green等”在句式中复习并应用所学的单词,将颜色与身体部位的词有机的结合在一个句式中。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明白语言不是今天学的一个词,几个词,也不是明天学的那几个词,是句子,是文章。

4、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才能,靠自己自然、形象的表演,靠体态语言,包括多变的手势,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去创造语言环境。真正地把学生放进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实现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的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实际上就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用我国教师们总结出来的话,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英语教学是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完美结合。在英语教学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真正体现其主体作用。学生表演不仅可使教师在轻松、自由、愉快的气氛中组织课堂教学,而且还能培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通过表演,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的交际活动。传统的教学情境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持续交互,呈动态发展。教师是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交际的环境,一个交际的平台,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身体部位一课,我设计学生戴着自制的面具,相互之间进行介绍,如:“Hello, my name is Ann.I have I have One little nose.I have One little face.I have One little head.I have One little mouth.I have Two little eyes.I have Two little ears.等”也可以介绍别的小朋友“This is Tommy.He has two little hands.He has two little legs.He has two little feet.等”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置身于英语的国度当中,让他们在感受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对于培养学生语言

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要在课外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语言,使学生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是用所学的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才会越来越强,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第五篇:情景教学——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生活化

情景教学——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生活化

胶州市北关育才小学

李云

【摘要】英语对话是一种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小学英语

对话教学 生活化

自《英语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对话教学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对话是一种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作为一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并将英语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中,让英语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说英语。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话题,实现导入生活化。

对话教学中导入话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即是语言情境的创设。学生只有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才能感受到所讨论的主题以及所使用语言的意义,才有可能在情境中进行话题的交流与讨论。如,在教学“trip”这一话题时(PEP小学英语六下 Recycle 1 Let’s take a trip “Read and Say”),要求通过教学学生能用一般将来时表述自己的假期旅游计划。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情境: T: Let’s start our trip in China.OK? Ss: OK.(然后教师播放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音乐曲调,紧跟着出现的还有石林、世博园、滇池风景区等图片。)

T: Which city? Ss: Kunming.T: Right,Who is going to Kunming with me? „„

(然后,教师引导着孩子们开始了昆明之旅,学习关于trip的对话。)随着石林、世博园、滇池风景区等亮丽的图片和独具云南民族特色的音乐曲调的逐一呈现,学生的注意力被多媒体资源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幅度提升,他们对昆明之旅充满着期待,迫切希望追随着文本享受昆明之旅,教师适时成功地导入了话题。

二、解读文本 展开话题,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导入话题为学生创设或模拟了情境,接下来,教师要重点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对话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展开话题。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畅所欲言

以PEP教材为例,选材于生活,如有关数字、颜色、时间、天气、仪器、服装、玩具、动植物、身体、个人情况、家庭、学校、朋友、文体活动、节日等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二)活化教材,融入于生活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语言运用的能力。真实的交际涉及到与另一个人说话,而不是在我们典型的教科书中所见到的那种纯粹的一问一答的对话。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关键是看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应对教材加以分析,进行适当补充和改编,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际上,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更有时间,更有意义去进行这样的尝试。

如在教学PEP7 Unit4 A Let’s talk?一课,运用What’s your hobby? 询问他人的兴趣爱好,并能用I like„做出正确回答。由于Let’s learn部分是diving, collecting stamps, playing the violin, making kites, riding a bike这五个词,而我们的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不是这些,而是一些reading books, playing computer games, watching TV, singing等。于是,笔者在复习阶段先复习这些动词原形,再顺势教学其动名词。学生在后面的对话问答时,会说I like reading books.It’s funny.等符合学生实际的话语。这样,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三、挖掘资源 整合话题,实现语言交际生活化。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选材广泛,话题多样,设计“任务型”活动,注意培养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注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学习的策略。但这套教材也有美中不足:跨度较大,有些单元的内容排列没有很好地体现“由易到难”的阶段递进特点;单元的内容非常丰富,但缺乏整体系统性,零零散散分布在多个板块中,前后板块间缺乏清晰的逻辑联系,没有构成意义完整的内容序列;单元间缺少衔接,一个单元结束以后,奔向下一单元时,时常有脱节之感。不仅句法上缺少过渡,主题内容上也相对迥异。因此,教师应对使用的教材进行适度整合与拓展,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一)同一单元中,Part A 与Part B 部分之间话题整合

如,PEP小学英语六上 Unit 2中,Part A 部分的话题是“locations”,Part B 部分的话题是“directions”,在Part B 部分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这两个话题,改编课文对话:

A:Excuse me.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B:Yes, there is.A:Where is it? B:It’s east of the cinema.A:And then? How can I get there? B:Turn left at the cinema, then go straight.It’s on the left.A:Is it far? B:No, it isn’t.A:Thank you very much.B:You are welcome.(二)单元与单元之间话题整合

如,PEP小学英语六上中,Unit 4单元的话题是“hobbies”,Unit 5单元的话题是“jobs”,在Unit 5单元的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整合这两个话题,改编课文对话:

A:Who’s she? B:She’s my mother.A:Wow, your mom is so beautiful.What’s her hobby? B:She likes math very much.(三)拓展内容,引伸至生活

有的老师在设计课时,一般到对话操练这一环节学生能表演书本对话时,便认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对话的拓展训练更是对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对话知识运用的一种反映,是对话知识运用的提炼和升华。《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英语课堂要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来设计真实教学活动。在优质、高效地完成好课本内容后,我们可以把书本内容引伸到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校外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体验,以便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和语言服务于生活的目的。

如在学完了PEP4A Unit 2 What's his job?后,可以回去问父母What is your job? 还可以和同学朋友之间讨论What do you want be in the feature? 谈谈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比如:I want to be a teacher.I want to be a driver.I want to be a nurse.等等。每个人都都有自己的理想特别是孩童时代更是会想入非非,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也是充满了幻想,给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必能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那么对于几个职业的词必会反复使用而牢记。这样,通过这些基于生活的话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模拟生活情景,实践语言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 在对话教学中,模拟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在逼真的生活情景中去运用语言学、实践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模拟生活情境:问路、打电话、逛公园、出游、购物、参加晚会、朋友等进行角色表演。在课堂上创设了一幅“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此时,教室已成了一个生活的大舞台。这些都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将教学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PEP5 Unit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单元时,我用一份餐厅菜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去餐厅就餐生活情景,并通过一系列任务,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Task1(展示餐厅的菜单):The Restaurant Menu.

Task2(看餐厅广告,复习单词):Wow,too many foods!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Task3(学生回答):I like fish/ pork/tofu/mutton/potato/cabbage/eggplant„ It’s/They’re„

(tasty/sweet/sour/healthy/fresh „)Task4(发表意见):Oh,I like„,too.或者 I don’t like„It’s/They’re„

What about„? Let’s have some„

OK? Task5(模拟去餐厅点菜,用上所学单词和句型)

这设计从讨论最喜欢吃的菜到模拟去餐厅点菜,整个一堂课都围绕着这份普通的餐厅菜单展开。学生热烈参与其中,甚至有人提出放学后一起带着“英语”哪家餐厅吃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四.让英语融入生活,作业设计生活化。

一般教师教完对话课后,会布置一些类似读读、背背的作业。然而,有些学生能把课文读得非常流利,甚至倒背如流,可是真正与人对话时,又不知道怎么说。机械的读读、背背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新课标》提出的“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英语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把对话教学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作业”,让英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进一步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日常探索和实践,谈谈生活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一)做采访或调查

以PEP小学英语教材为例,可设计成进行“采访”的课外作业很多,如在PEP2 Unit4有关食物的单词和句型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pears? 时,学校正好组织春游,于是笔者设计这么一份作业:班级下周要去春游了,想要了解下大家喜爱的食物、饮料的品种和数量,以便班级统一购买。请同学们做一个采访记录表,并用英语记录被采访对象的姓名及食物的名称。要求每人至少采访4位同学,并在小组交流,最后统计出结果在全班进行汇报。学生都非常兴奋,采访其他同学喜欢的食物饮料,有个学生还把全班同学都采访了,并很自豪地把表格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看。

由于老师设计的这类访问作业,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学生能用课堂知识进行课外真实交际,不仅调动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学习了人际交往,还学会了学生之间的相 互沟通。

(二)小组合作表演

比如,在学习了PEP4 Unit5 How much is it?讲的是衣服、裤子、鞋子的买卖。课后可以设计一个跳蚤市场(Flea Market)义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组成小组把买卖东西的场面编成小品,在上课时表演给同学们看。老师当裁判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口语奖等。买卖东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课本上的情况只是简单的一种,还可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生动的生活场景真实的表现,这样既巩固知识又学以致用。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我们在生活中能流利的交流必会激发我们学习的欲望,反之我们利用生活的场景辅助我们英语的学习,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对话教学生活化只是教学的一种方式,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对话式教学为师生在课堂上实际运用英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供了展示与操练的舞台。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对话”的课堂,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而对话教学的生活化的是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英语教学生活化,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英语学习同他们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认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2013、1

下载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弱智儿童教育的生活化与情景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马春云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

    课堂生活化 生活课堂化(推荐阅读)

    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 网络是当今社会人们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网络的认识不仅要从对电脑本身的特点去领悟,更重要地是要从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去体验,还要从网络与人们生......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与生活数学化课题研究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基础,数学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

    创设生活化情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生活化情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路桥区新桥中学陈良聪陈美琴摘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积极的......

    蒙氏教育情景化

    情景化考虑到环境对幼儿产生的重要影响,且幼儿又是心智性吸收者,尤其喜欢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在此借用了一个艺术词汇,即:情景化。孩子具有模仿的天性及表演天赋,如果将一些课程编......

    英语情景化教学之我见

    小学英语真实化情景教学 刘大青 刘荣鑫 山东省诸城市昌城小学 摘要:小学英语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可......

    生活化作文与作文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与作文生活化一 何谓“生活化作文”?所谓“生活化作文”指的是学生在深入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的具 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请看下面的一篇学生作文: 想当王海 黑龙......

    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浅谈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永城市市直第二幼儿园 洪桂汝 人类的一切知识和经验都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课程也同样来源于生活。现在,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