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淑华英模推荐事迹材料
七台河巾帼英模事迹材料---陈淑华
她是七台河矿区成立50年以来,唯一一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女性。
成为工会干部后,她用一颗充满爱的新,帮孤儿、助贫困,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弱势群体,被人们成为“共产党的好干部”,她工作起来就忘了自我,全身心的投入,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一步步的成长为处级干部,被东煤公司经理李云峰称为“女中豪杰”。
她就是原矿区工会副主席陈淑华。由于工作的需要,陈淑华被调到新建矿工会,任七工委员。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她与工会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新建矿工会后,陈淑华碰到的第一个贫困户是工伤职工王成芳,那天陈淑华到他家家访时,正赶上他们家吃饭,一个木板子订的桌子,5个孩子有的坐砖头、有的坐土台子,每人面前一碗稀溜溜的玉米粥,桌子中间放着一碗咸盐水。陈淑华说,解放后就没看过这儿穷的人家,炕上没有炕席,没有褥子,铺着一层草垫子。陈淑华回矿向领导汇报了王长芳家的情况,从单位领了一领炕席,两床被子和几块肥皂送到了王成芳的家。
陈淑华心里一直惦记着王成芳一家。过了不久,又去他家家访。陈淑华清楚的记得那天是5月20日,可是王成芳
一家还穿着棉袄棉裤。王成芳的媳妇说,等过几天再暖和暖和,把衣服里面的棉花取出来就行了。陈淑华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立即回家翻箱倒柜地找,大人的、孩子的,一共找了好几件衣服,把一件别人送给她,自己一直没舍得穿的衣服也拿了出来,还有几双鞋子,装了一大包送到了王成芳家,给一家人里里外外地都换上了。她的举动让王成芳感动不已。这件事情被当时矿上党委书记王峰知道后。在这年的“七一”表彰会上,王峰书记特别表扬了陈淑华。
陈淑华一下子出了名,街道主任找上门来,说他们街道有一家三个孤儿,大的14岁,小的才9岁,是新建矿工亡职工的子女,让陈淑华帮忙管一管。陈淑华去了这三个孤儿的家,揭开锅被刮得一道道的,再看看三个孩子毛衣袖子短的快刀胳膊肘子,一翻开里面全是虱子,屋里脏得看不出模样。陈淑华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开始打扫卫生,烧水给三个孩子洗衣服、洗澡。忙活了一整天总算把这小哥三个和他们的家收拾的差不多。从此,陈淑华每周去一次哥三的家,给他们洗衣服,收拾屋子,自己家孩子的衣服也都带去给他们。
这以后,陈淑华陆续帮助了八个孤儿和不少困难职工。逐渐地在新建矿流传起一句话“有困难找陈淑华”。
从此以后,陈淑华更忙了,学校没人管的孤儿来找她,水暖科女工上夜班不安全来找她,大龄矿工娶不上媳妇也来找她…..,把陈淑华忙的“脚打后脑勺”,值得欣慰的是,在她的忙碌下,没有吃的,吃上饭了;没有穿的,穿上暖和的衣服。1986年陈淑华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1987年,她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1991年,矿务局庆祝“千万吨”局时,矿区文工团要排一台节目,向煤炭部和东煤公司的领导汇报演出。当时的局长季德江想起了陈淑华,把她调到矿区工会任副主席,主抓文工团演出活动。为排演一台精彩的节目,陈淑华带着文工团员们日夜排练。同时她对整个演出进行策划,礼仪小姐什么时候出场,出场时穿什么衣服等等。演出如期进行,按照陈淑华的设计,礼仪小姐穿着象征喜庆的红旗袍,让各地来宾们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演出开始了,由一群煤矿工人历尽辛苦从井下捧出滚滚乌金的舞蹈,演到职工群众欢歌笑语的欢欣,节目安排的连贯紧凑。当歌唱演员张德喜唱起《庆功酒》时,舞蹈演员手捧托盘,上面放着一杯杯美酒走下台来,让前来的领导和来宾与七台河矿区人民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全场的气氛一下子就被烘托的热烈起来了。
前来祝贺的煤炭部部长于洪恩也非常兴奋,说走了几个局,数七台河的节目最好。当得知整个演出的创意来自一位女性时,夸奖她是个女中豪杰。
这就是陈淑华,一个时刻想着别人的人。这就是陈淑华,一个从来不以善小而不为的人。这就是陈淑华,一个从来没想成为女中豪杰,却真正成为了女中豪杰的人。
她用浓重的笔墨书写了自己靓丽的人生。
第二篇:陈淑妮事迹材料
陈淑妮事迹材料
--广东省妇联推荐
陈淑妮,1954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0年随父母回国定居。现任深圳大学研究生部党委副书记,副教授。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时任印尼华侨商会副会长的父亲便满怀一腔爱国热情,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带领一千多名华侨回到祖国的怀抱,支援新中国的建设。陈淑妮秉承了父母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优秀品质,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位母亲,陈淑妮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出了一位令其骄傲的女儿——杜旻书。
1993年3月,杜旻书倡议发起创建全国“手拉手”希望小学, 被称为“播种希望的孩子”,在深圳市全体少先队员的支持下,当年就在革命老区西柏坡建立起了第一所希望小学。1997年,年仅 13岁的杜旻书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评选活动中,当选为第五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成为广东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少先队员。1998年,她荣获第三届宋庆龄奖学金,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李岚清同志的接见。1999年她荣获“全国读书奖”。2000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重点高中——深圳中学就读,随后通过演讲、竞选她担任了班长、校学生会副主席,高三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连续12年当选“三好学生”,多次荣获南山区、深圳市“优秀少先队员”、“深圳市优秀学生干部”,“深圳市优秀学生记者”,“广东省优秀三好学生” 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3年被推荐为清华大学免试保送生。今天在精英如林的清华大学就读三年级的杜旻书依然成绩优秀,综合排名第五;兴趣爱好广泛的她,在清华大学积极参加各种学生活动,并担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AIESEC(全球最大学生组织)清华分会副主席,同时她还以一名非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了清华艺术团键盘队,担任钢琴伴奏;被选拔为学院篮球队和排球队主力成员。从一年级开始,杜旻书利用寒暑假到延安、甘肃、北京、香港等地参加社会实践,写出实习心得和调查报告近十万字,2005年7月在甘肃农村参加农村经济问题调查时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并在中央二台经济频道播出,反响强烈。2005年8月她前往香港华润公司实习,她的踏实作风和良好的工作能力得到公司老总和员工的一致赞扬,并形成了“内地学生能干”的印象; 2006年2月她又通过笔试、面试被学校选派,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参加商业论坛,与众多的知名专家、学者交流,获益非浅,在美期间还访问了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应麻省理工大学教授的邀请,杜旻书参与了该校关于亚洲经济研究的科研课题。
杜旻书的成功,得益于学校的精心培育,更归功于她有一个好母亲——陈淑妮。正是在陈淑妮的悉心教育下,杜旻书逐步成长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子女教育上取得成就的陈淑妮也于1998年被市妇联、市教育局、深圳特区报联合评选为“深圳市十大„好妈妈‟”,成为众多母亲学习的典范。
“母亲”这个词拥有世间最伟大的内涵。而她的意义则被陈淑妮演绎的淋漓尽致。身为人母的她,把对子女的教育融于亲子之情的母爱当中。一个好母亲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对子女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熟的。正如她所说,她所做的正是每位母亲都熟知却又未必都做得到的“ABC”系统教育,“好母亲其实是与好女儿一起成长的”。
陈淑妮认为,在孩子成长的第一阶段,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陶冶孩子的情操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陈淑妮从小就在生活中培养女儿独立自强的精神,并为女儿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从更高的境界引导她养成美好的品德。1999年,杜旻书作为年龄最小的成员,参加广东省优秀青少年赴西欧六国交流考察团,在欧洲期间,她所表现出来的英语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让同行的大学生,中学生同龄人刮目相看。
陈淑妮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才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生活的强者。她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女儿德育的培养,要求女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陈淑妮夫妇经常精心设计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帮助女儿培养良好的品德,塑造女儿独立的人格。陈淑妮经常带女儿参加或观看赈灾义演,带头参加各种募捐活动,以此教育女儿要有爱心,要学会关心别人。同时,陈淑妮还运用身旁的、历史的、社会的故事帮助女儿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追求。相对于IQ来说,她更注重女儿EQ的培养,更注重女儿人格塑造的完整性。也许女儿的成绩有不理想的时候,但是陈淑妮更注重的是教会女儿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并通过努力来改变这些问题,从实际出发锻炼她各方面的才能。杜旻书五岁开始学弹钢琴,不管刮风下雨,陈淑妮每周都用自行车送女儿到老师家里学习,从不缺课。除此之外,杜旻书还在不同阶段参加了舞蹈班、书法班、美术班、游泳班和奥林匹克数学兴趣班的学习,全面发展。在陈淑妮的培养教育下,杜旻书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一种消闲,一种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兴致很高,也达到了极佳的效果。即使在中考、高考期间,仍然不放弃这种兴趣的学习。
陈淑妮按照女儿成长阶段的特点,锻炼她坚忍不拔的毅力。小学一年级时,学校要求的体育达标项目,杜旻书均不合格。陈淑妮为此和女儿一起制定训练计划。每天早上六点,母女俩一起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请教体育老师掌握要领,直到全部达标。从那之后,杜旻书的体育成绩全部都是优秀,而且从小学到大学获得了一系列体育竞技奖项。陈淑妮通过这样的锻炼,告诉杜旻书“有志者事竟成”,以此来磨练她坚强的意志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决心,成为一个永不言败的强者。正是由于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培养,今天在精英如林的清华读书的女儿依然出色。
陈淑妮认为,一位真正的好母亲,一定是一个聪明的母亲,一定是一个讲究教育方式的母亲。平时陈淑妮注意与女儿的沟通和言传身教。她经常以自身的师德影响和教育女儿。杜旻书每天半夜醒来,总能看到妈妈在灯下认真备课,批改作业。每当看到妈妈获得的一张张证书时,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妈妈。陈淑妮还将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紧密联系起来,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与老师沟通。她不像一般家长一样去要求学校做什么,批评学校哪里做的不好。而是思考该如何配合学校对女儿进行培养。她认为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学校和家庭的桥梁,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更多的时候,陈淑妮更像是一个与女儿无话不谈的“姐儿们”。她可以成为女儿苦恼时唯一的倾诉对象,可以成为女儿快乐时最好的玩伴,可以成为女儿有心事时最值得信赖的交流者。在杜旻书成长的每个阶段,陈淑妮都试图与她达到心灵的默契,努力适应她,换位思考,究竟女儿想要什么,该给她什么。陈淑妮通过各种方式强化与女儿的沟通渠道,了解女儿的心理发展,以此为依据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使用动态的标准使教育的有效性贯穿始终。刚上初中一年级,担任副班长的杜旻书突然有了苦恼,陈淑妮一问原因,方知“班主任偏心,经常表扬班长,其实班上好多活都是我干的”。陈淑妮为此和她促膝长谈,讲周总理的故事,讲作为一名副职干部对正职干部的辅助、协调、补台功能,分析班长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长处和优点,讲今后作为副班长还需努力的方面。杜旻书心服口服,而且在后来长达三年的通力配合中,杜旻书一直和班长是最好的搭档、最知心的朋友,该班也一直是“先进班级”。作为一位母亲,陈淑妮是在用自己的心血催发一朵鲜花的绽放。
母亲的涵义不单单是培养子女,她还承担了一个家庭的重要角色。家庭是人生的港湾,陈淑妮老师对于家庭更是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三口之家被她营造得健康、幸福、和谐、融洽。由于职业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她的家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2005年陈淑妮的家被评选为深圳市“书香家庭”。陈淑妮还把她的爱心一直展现到邻里之间,展现到整个社区。她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以自己身上的对家庭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在群众中树立起一个新型的母亲形象,把社会主义的良好风尚吹进每一个人心中。她曾多次应邀到深圳罗湖、福田、南山、龙岗区中小学、街道办、企业女工部等有关单位举行家庭教育讲座,参加座谈会,与家长交流,深受好评。
陈淑妮不仅有一位好女儿,作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她,更是众多莘莘学子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好妈妈。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讲台上兢兢业业二十多年,为社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她讲课生动,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积极拓宽学生思路,教学手段新颖,深受学生的欢迎。每年学生网上测评,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学生们都把上她的课当成了一种享受,甚至在每学期选课时出现了抢上她的课的现象。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陈淑妮老师更是给了同学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她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每天她的信箱里都塞了满满的学生发来的邮件。陈淑妮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宽广胸怀的众多孩子的亲爱的母亲。
作为一个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新时期的母亲,陈淑妮不仅具有传统中**亲的美德,而且具有与时俱进、自主创新能力和新时代母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高校工作20多年中,她先后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六次,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她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科研成果显著,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近五年来主编和参编著作五部,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承担社会研究项目10多项。她曾荣获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大学“双十佳”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陈老师还荣获深圳大学“青年之友”称号,受到学校的表彰。陈淑妮老师这种家庭、事业双肩挑、双丰收的新时期母亲,为社会树立了崭新的母亲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篇:英模事迹
战争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十二岁的放牛娃王二小,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和爸爸、妈妈,哥哥生活在一起,虽然清贫,但他们相亲相爱,生活充满了温馨。
一九四二年的一天,一声巨响,日本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和哥哥眼睁睁的看着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灰飞烟灭,惊恐得不知所措。二小亲眼目睹日本鬼子残酷杀害村民,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二小的哥哥石头和乡亲们被鬼子抓去修炮楼,二小把乡亲们凑的几个黑菜饼送给工地上的哥哥吃,可恶的鬼子却一脚把菜饼踩进土里。愤怒的二小看到地上有一只蝎子,他用弹弓偷偷把蝎子甩进了鬼子的脖子里。不一会,鬼子被蜇得跳了起来。
恼羞成怒的鬼子端着刺刀刺向二小,一个乡亲举起铁镐砸死了鬼子。工地上一片混乱,乡亲们纷纷逃走,二小躲开了鬼子的追赶,却和哥哥石头跑散了。
又累又饿的王二小走了三天三夜,沿着公路,昏昏沉沉地走进了八路军伏击鬼子的埋伏圈。八路军吴连长担心会误伤二小,放弃了这次伏击行动。但一个掉队的鬼子却抓住了二小,吴连长策马追上鬼子,救出了二小。
二小被带到根据地,和边区的女干部柳老师住在一起。柳老师是大学生,她教村里的儿童团员们学习文化。她对二小既像妈妈又像姐姐,让二小感受到了温暖。
王二小一心想着要报仇,儿童团长铁柱却瞧不起二小。二小为了让大家瞧瞧自己的本事,从村里偷了两个地雷,要去炸鬼子,却在雨夜中迷了路。
吴连长冒着大雨找回了二小,他很欣赏二小的勇敢。柳老师却生气了,她认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不能做无畏的牺牲。鬼子向山里扫荡,二小因为淋雨而生病了。柳老师背着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迷迷糊糊的二小躺在柳老师怀里,听柳老师流着眼泪讲要孩子们好好活下去的道理。他恍惚看到了自己的娘,也明白了柳老师一片苦心。
二小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了许多知识。他懂得了,鬼子欠下的不仅是他一家,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血债。他还懂得了,等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大扫荡又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设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柳老师带着二小和孩子们又转移到了长城边上。太阳高高地照着,柳老师要教孩子们识字。一转身,她看见悄悄逼近的鬼子钢盔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柳老师一把将孩子拉到自己身后,枪声响了,柳老师倒下了。鬼子来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心里着急,他不能让鬼子追上了乡亲们。二小急中生智,唱着放牛歌从山坡上走了出来,他要把鬼子引到另一条道上去。鬼子果然抓住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领着鬼子走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大叫着要吴连长快开枪。此时才知道中计的鬼子气急败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了起来。二小像一片树叶飘落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纷纷飘落下来。每一片树叶都像被二小的鲜血染红,满山遍野都是红叶。
乡亲们得救了,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把鬼子全部消灭在山沟里。
伟大的母爱。
8、山里娃的妈妈
刘霞42岁,汉族,大专,甘肃省华亭县马峡学区代课教师。为了山里娃能有学上,她放弃了自己上大学的希望,留在山区当了民办教师,默默奉献22年。她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心血倾注于山里孩子的教育事业,就地取材,制做了大量的直观教具,其中“扑克牌的方式识字组词”教学方法赢得广泛好评。在母亲病重期间,她忙于学生教育未能及时照料,承受了失母之痛;面对与她的付出极不对称的微薄工资,她说:“够得很了,我基本不花钱。”她是山里孩子们心中最******母亲,用执着谱写着一位母亲博大宽广的情怀。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化作春泥更护花》获“农村复式教育教学国际研讨会”一等奖,她还被中国教育学会复式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评为“优秀复式教师”。
9、大爱无声
费国琴48岁,汉族,小学。福建长乐市文岭镇郑朱村村民,“中国杰出青年卫士”郑忠华烈士的母亲。
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主妇,她相夫教子、孝敬父母、帮助邻里,始终以自己的良好言行影响教育孩子们,使他们养成爱国爱家、乐于助人的好品格。她深明大义,在儿子牺牲后,又把女儿送到部队服役。为完成儿子未尽心愿,她走进儿子生前资助过的一个又一个家庭,先后为贫困孩子和孤寡、残疾人捐款六千多元,并赠送价值数千元的物品。她定期回到儿子生前所在中队看望慰问战士们,叮嘱他们安心服役。她多次参加由省委宣传部、政法委、妇联、公安厅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展示了一名英雄母亲特有的博大胸怀与无私大爱,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十大英模母亲”。
10、两种责任一肩挑
马一民43岁,汉族,研究生,副教授,******党员,武警工程学院基础部制图教研室主任。她以德育人,科学施爱,女儿在她的教育下,绘画和书法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初二时就通过了全国英语等级三级考试。她立足本职努力工作,自强不息,热心妇女工作,大力宣扬新时代母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学院举办了“创建新岗位,再创新辉煌”活动,参与完成了陕西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863项目两项,先后在全国性刊物及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50篇,主编、参编、专着10部,被武警部队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并当选第九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在她的带领下,学院涌现出大批妇女先进单位和优秀妇女代表。„„„„„„„„
第四篇:程淑华同志对照检查材料
程淑华同志对照检查材料
(2014年9月10日)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等精神方面的情况
我有参加工作25年、党龄12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对党的培养和关心始终充满着感激感恩之情。但通过学习教育和深查细照,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问题。
1.党内政治生活不能从严落实。在思想认识上,很大程度停留在政治学习层面,对总书记强调的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这“四大法宝”没有系统思考过,落实上也不力。
2.中央八项规定等精神贯彻落实不坚决。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的一段时间,有观望、从众心理,跟进不及时不积极。
3政治敏锐性不强。在工作中,对政治理论、党中央的政策学习不深、不透,特别是涉及改革的重大政策理解不透彻,贯彻不及时、不到位。
按照要求,现将个人情况作一说明:
(一)家庭现有1套房产,房产基本情况如下:单位集资建房面积52平方,部分产权。
(二)家属子女情况
本人没有经商行为,也没有家属子女经商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委要求,通过上级点、群众提、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对照总书记列举的“四风”问题25种表现,对照中央活动办梳理的37条问题,自查如下。
(一)形式主义方面。1.敷衍应付,不求实效。2.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3工作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二)官僚主义方面
1.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群众没有做到用真心、下真功。遇到问题与家长沟通往往怕麻烦,不够细致全面。
2.作决定凭经验。认为自己经历多、工作熟、底气足,能驾轻就熟基层工作,对处理基层问题的能力过于自信,习惯凭经验主义办事。
3.没有开拓进取精神,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
(三)享乐主义方面
1自我工作要求标准不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懒政”思想。
2.开拓进取精神不强。,眼界不开阔,进取心弱化,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激情。
3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足。
(四)奢靡之风方面
1.勤俭节约意识不足。滋长了小进即满的思想,“过紧日子”观念树立的不牢固。
2.自我约束要求不严。执行有关规定不严格,满足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认识高度和政治敏锐性。
3面对现实,对自己收入有不满情绪,不甘愿如此清苦。
(五)、“小四风”问题的查摆及个人承诺 吃喝风在工作中确实存在,本人没有收受红包、参与赌博、工作走读的现象,本人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也不会出现“小四风”的现象。我从不出入私人会所,也没有接受和持有任何私人会所的会员卡,并郑重承诺:今后本人也绝不出入私人会所,更不会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不够,对学习内容钻研不深、认识不透,理论结合实际,在工作上践行理论思想还有差距。业务水平急需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人不强,“庸懒慢散”不良习气存在。有时做事情、大局意识不强,缺乏责任
心。遇事强调局部利益,强调客观原因和困难重权力、轻职责、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时而存在。
四、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我将坚持从严律己,认真执行《廉政准则》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条规定,把握大节,注重小节,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下大力整改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锤炼,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和党的高级干部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坚持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做到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困难时刻能够勇挑重担,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持真理。
第五篇:李淑华的事迹材料
农村致富带头人李淑华的事迹材料
平泉县松树台乡庙沟村距离村级公路6公里,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偏远山区,整个行政村分为7个自然村,农户都居住在山脚下,全村有妇女人口489人,妇女劳动力291人。今年46岁的李淑华既是广大妇女的带头人,又是本村发展农业产业的先导者。
李淑华自1991年就担任庙沟村的妇代会主任,1997年通过村级两委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她的娘家居住在平泉镇,由于交通条件和地理位置都比较优越,娘家的亲属都先后富裕起来了。她嫁到婆家后每年都是春种秋收,十几年如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农活,耕种着人均不到一亩的贫瘠土地,每年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自从她当上村妇代会主任后,如何使本村广大群众富裕起来,成为了她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种植结构和养殖规模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从1991年她就组织本村妇女到外地参观学习养殖技术,自己带头发展起了养殖业,到了1996年,庙沟村已经成了松树台乡小有名气的养殖专业村,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观,就养殖业一项就人均增收100多元。
到了1998年,食用菌种植业在我乡部分村发展起来了,一
开始都是小规模的试种植,李淑华觉得种植食用菌适合本村的实际,本村的农户自己都有大面积的刺槐林,能就地解决种植食用菌的原料,这个致富项目又适合农村妇女从事,关键问题是缺乏技术,她就组织本村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轻妇女30多人到柳溪乡、卧龙镇进行参观学习,使本村妇女学到了种植技术。
干每个行业都有一定的风险,由于食用菌种植业在松树台乡刚刚兴起,广大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风险意识差,群众都看干部、看党员,1999年作为党员和村干部的李淑华决定自己先走一步,给群众带个头。她在丈夫极力反对的情况下,自己率先在自家自留地上建起了大棚,种植滑子菇1500盘,由于技术管理到位,当年就盈利了3000多元,在她的带动下,到2000年,她们居民组的农户有50%种植了食用菌,由于她及时为新菇农解决技术问题和市场信息,到2004年,全村50多户农户种植了食用菌,种植量达到了10万多盘,食用菌种植户都收到了良好效益,全村食用菌项目增收
2005年,由于市场价格下滑,食用菌种植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当年种植的新菇农,有的连本钱都没挣回,还赔了很多钱。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妇女带头人的李淑华觉得首先自己要挺住,自己虽然也赔了2000多元,但是要给群众带好头,使食用菌种植业在庙沟村扎根。到了入冬她就备齐料,准备扩大规模,同时做广大菇农的工作,并组织技术培训,使广大菇农了解市场,进一步掌握抵御自然灾害地技术知识和管理方法。协调金融部门
对缺少资金的农户提供小额免抵押贷款10万余元。2006年她种植滑子菇4000盘,盈利了3万元。在李淑华的带动下,全村的种植户由1999年的12户发展到85户,种植量达到35万盘,到2007年她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种植滑子菇6000盘,当年纯收入5万多元。2008年,她准备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种植量达到
1.5万盘。由于技术培训到位,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2007年全村食用菌种植户达到了100户,种植量达到了45万盘,并建起了两个占地30亩以上的种植小区,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庙沟村致富的支柱产业。
虽然广大农户都富裕起来了,但单一产业发展并不适合现代农业的需要,充分利用本村资源,多项产业共同发展,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2007年11月2日,她又组织本村妇女10人到黄土梁子镇参观柴鸡山林放养技术,利用本村的山场资源发展规模养鸡,既发展了本村的产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2008年末,她和村书记主任一起,带领本村5户农户,在本村建起了肉鸡养殖小区一处。该小区占地50亩,鸡舍6个,仅一个棚年出栏肉鸡就达到25000只,纯收入达10余万元,通过他们细心学习技术,认真经营,到现在每个棚已经出栏肉鸡10000余只,纯收入已达40000余元,前景非常可观。
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区,有了像李淑华这样的带头人,群众不敢搞的产业,她就带头干,需要资金,她就和村里一块想办法,使全村近三分之一的有劳动能力的妇女都成了致富能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今,村里闲事少了,忙碌的人多了,人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全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好评。自从她担任该村的妇代会主任以来,她一直被县妇联评为优秀妇联干部,在2008年被评为市级双学双比致富女能手,优秀共产党员、致富能手荣誉称号。相信庙沟村在有像李淑华这样致富带头人的带领下明天会更美好。
二00九年九月十三日
技术骨干事迹材料
——松树台乡中心村崔桂红
崔桂红,今年36岁,是松树台乡中心村第五居民组的一名普通妇女,自从嫁到这个村,每年是春种秋收,十几年如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农活,每年的收入只能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生活的其他支出都尽量压缩,从来就没想过奢侈品的消费,尽管这样,生活还是捉襟见肘。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村的种植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食用菌产业在松树台乡逐渐发展起来。
2003年中心村是我乡食用菌产业的白点村,群众还是以种植大田玉米为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还没调动起来,从思想上还没有足够的认识。2004年崔桂红利用自己掌握的种植技术,种植了5000袋香菇,由于自己的技术知识有限,种植香菇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管理没到位,当年赔了3000多元,面对挫折,崔桂红没有灰心,她一边看科技书,掌握书本上的种植技术知识,一边倒其他乡镇实地学习种植经验。2005年他又种植了5000盘滑子菇,由于懂技术,管理到位,坏盘率降到了最低,出菇量提高,可是这一年由于食用菌价格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一年刚刚争回了本钱,白白忙活了一年。2006年初,崔桂红一家拿不定主意了,是继续种植食用菌,还是把棚转租给别人,经过和丈夫商量,通过对多年市场行情的分析,决定继续种植食用菌,还要扩大种植规模,这一年她建了6个2000盘的滑子菇种植棚,种植滑子菇12000盘,由于懂技术、会管理,又赶上市场价格回升,还完借款,扣除本钱,当年盈利6万元。2007年,崔桂红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带动周围的妇女共同发展食用菌,她种植了15000盘滑子菇,当年盈利10万元,她不但自己富了,还无偿为本村和周围村的妇女提供技术,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中心村村由两年前的食用菌种植白点村发展到种植量达到30万盘,成为食用菌种植重点村。
2008年,她根据对市场的分析,决定转产种植香菇,今年她种植了2万袋香菇,并带动建百亩食用菌园区一个,全村种植量达到40万盘袋,今年她又盈利了20万元,中心村也成了松树台乡的食用菌种植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