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思考 (发言稿) 枣阳市教研室 王凯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思考
(发言稿)
枣阳市教研室 王凯
勿庸置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逐渐被认可、推广。
勿需否定: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正困绕着不少教师。
看一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忽如一夜春风来”,语文课上“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们似乎真的解放了手脚,张扬了个性,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么升为“导演”、“策划”;要么“沦为”“配角”、“看客”。于是乎,小组合作“好、好、好”,合作探究“妙、妙、妙”,每节课堂真热闹。
想一想:在“老师提一个问题----没人回答----分组讨论----热闹几分钟----指名回答”这种模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背后,在这种沸沸扬扬的课堂教学“繁华现象”的背后,我们是否从中看到隐藏的诸多问题?我们是否问过自已: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疑难问题的万能钥匙吗?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思索过:怎样的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呢?
事实上,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有关“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引发的诸多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今天,我把自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摆出来,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研究,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一、实践中的困惑
自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以来,我先后参加了2001年鄂州、2003年咸宁、2005年襄樊的湖北省优质课听评,及2006年在武汉的国家优质课一等奖展示等多次听评、观摩活动。在听过的这些国家、省及市级的近百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观摩课、研讨课中,见过不少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疑难,学生议论热烈,回答精彩纷呈,令人欣赏、叹服。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已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也按耐不住,在教学中每每遇到学生解答不出的问题,就让他们合作合作、讨论讨论。虽然没有研讨课上的精彩,但因为有我期待的结果,也就没放在心上。
直到2005年为参加襄樊市优质课竞赛,在试讲《三峡》一课后,合作学习的问题才真正引起我的重视。当时在疏通文意后,我说:“下面就让我们过把导游瘾,人人都是小导游,四人小组合作,写一段情文并茂的三峡导游词”。我的目的是通过写导游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发挥创造潜能,容写作、表达于一体。
刚开始两分种,学生热情高涨,讨论热烈。我也暗自得意。可几分钟过后,讨论的声音由高到低、由大到小,最终“满座寂然”、鸦雀无声。我以为大家的导游词都写好了,于是让同学们把合作探究的结果交流一下,没想到没有几个同学举手,在我目光的暗示下,终于起来两位优生回来,但答的也是结结巴巴、三言两语,更多的同学面露难色,一言不发。
我生气了:“你们热热闹闹地讨论了那么久,都谈了些什么?你们是怎么合作的?”于是这次小组合作学习以希望开始,以失望告终。我是一肚子的气:就这样的课还能上成襄樊级优质课?
课后找部分同学询问情况—— 有的说:“你给我们准备的时间太短了,还没有写好你就让我们回答,我们怎么说?”
有的说:“我们组没人愿意发表意见。大家都坐着等,老师来了,随便聊几句——总是有人要发言的。”
有的说:“我们组只有刘洋梓和张经纬喜欢发言,每次讨论他俩说我们听。时间一长,没意思。”
有的说:“我们组的同学都爱说,大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讨论来讨论去还是自己的想法,也觉得这种合作没意思。”
甚至有的说:“全班都在讨论,吵得厉害,头都痛了,也根本听不清别的同学说的是什么!”
还有同学向我“告密”:“墙角的那两组同学中有好几个借讨论机会说笑、闲聊,他们根本不合作!”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讨论合作不好,搞形式,误时间。”
真的吗?专家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班就不灵了?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后来,在我校公开课竞赛中,我特别注意了老师们对合作学习的处理,希望能得到些启示。
几节课下来,我深感其中隐患重重:所谓的合作学习,大多采用这样的模式:老师提一个问题----没人回答----分组讨论----热闹几分钟----指名回答,至于这个答案是讨论前的个人答案,还是讨论后的集体答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总的感觉是:分组合作似乎只是成为新课改的一种标签,用了它,我们就改变了学习方式,就是新课改了;没用它,我们就没改变学习方式,还是老一套了。这么说来,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存在误区不是个别现象。那么误区在哪里?
二、对合作学习误区的思考
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观摩的一些公开课、优质课、研讨课,我认为合作学习的误区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教师预设不足: ①合作时机不当
新课改以来,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遇到问题,不管是不是时机,不管是易还是难,不管是不是教学重难点,一声令下,全体行动,非要合作不可,一定讨论才行。
[案例一]
一位教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同学们说说在三味书屋‚我们‛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 生: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生:还有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画画。
生:不对!做戏、画画不是有趣的事,因为做这些事时提心吊胆总是担心老师发现,只能说紧张、刺激,不是有趣。
生:就是有趣!
看到学生为此争执起来,老师一看机会来了,就说:那么,做戏和画画是不是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议一议。
于是乎,学生分成两派为此争执不休。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这时根本没有必要为“做戏、画画”是不是有趣的事而做无谓的小组合作。教师只需指导学生认真读书,抓住“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这句话,就可回答是“刺激”、“紧张”还是“有趣”。这时教学的重点应是“读书”而不是“小组合作”。②合作内容不当
在语文课堂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但在某些课堂上,小组合作贯穿所有的教学环节,如听一位教师讲《山中访友》,动辄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一节课就有七八次合作,甚至连“作者山中访友,访的是谁?”之类问题也让学生去合作讨论。事实上这样的合作有必要吗?太简单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用来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用来伪装新课程的道具。
2、教师调控不力
①没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和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给学生留下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如听一位教师讲《星星变奏曲》,教师在展示问题“这首诗氛围浓郁,寓意深邃,你能品出一点儿独特的诗味吗?”后马上布置小组合作,这时,有的小组成员还摸不着头脑,对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一头雾水,(因为这时他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自已的观点和看法,而教师命令他们马上转身,分组合作,这时又能谈些什么呢?)有的合作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并没有得出结论就被“叫停”。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②教师没有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只是等待、观望,或者只做自己的事情,这就使自己和学生的学习处于割裂状态,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准备。有些课堂的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手足无措,出现了尴尬的“沉默”。
[案例二]
在一次教学《陋室铭》小组合作理解文意时,我在教室里踱来踱去,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这时一位学生突然问我:‚‘往来无白丁’是说来来往往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既然先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又为何不与平民来往呢?‛
他这一问让我一楞,一下子窘住了,是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怎么解释才合适呢?这一次尴尬给我极大刺激,后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多方阅读文本、资料,最终共同得出这样的解释:作者并不是有意疏远老百姓,‘往来无白丁’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描写,更是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同时表明自已虽身处陋室,但志向不衰。这一次教学中的“尴尬事件”给我感慨多多,此后每当学生合作时,我总是成为他们中的一员。③忽视合作学习中的生成材料
在不少的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个幌子,学生在交流合作学习的结果时,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拉到自己预定的框框中去。本来学生热热闹闹认认真真地合作了好久,生成了很多新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内容,在呈现小组合作的“结晶”时,教师没有满足学生这“预设外”的需求,而是不痛不痒地打了“哈哈”,以“预设”的内容来“集中”学生的交流。许多优质课上合作都是如此,因为是优质课,所以怕出错,一定要按预设的程序来,这样才显得节奏连贯,那些“节外生出来的枝”本来有些是很好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却被“剪掉”了。
3.教师评价不科学
许多老师一般都注重了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却忽视了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只管答案对不对,而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合作参与的程度,合作意识等缺乏应有的关注;注重了表扬激励评价,却忽视了明确问题所在的警示评价:教师评价时最多的是“好极了”“你真棒”之类的媚俗之语。新课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对学生的评价或一味地肯定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对教师来讲,这其实是放弃了对学生正确人生观、是非观的教育,而对学生来讲,过多的表扬会令其上瘾,令其习以为常,令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事实上,现在很少有对学生说“不”的。究竟回答对不对,对,为何对?错,错在哪里?没有明确。
(二)学生方面
1、分组不均衡
许多老师像我一样在合作前不大注意分组人员的确定,往往图简便,按座位次序前后排组合。实际上,老师避免了麻烦,却给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小组成员之间知识要能互补,个性要能互融,才能保证组员之间的合作有效性。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有些小组成员如果成绩都较差,个性比较内向,不喜欢和同组的同学合作,小组合作的效益几乎为零;在组间进行交流时,其他组的同学侃侃而谈,博得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和表扬,而这个组永远找不到亮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这个小组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这个小组的学习进步。如我班里,以前南北靠墙的两个大组六个小组全是中下等生,他们的成绩差、表现欲不强,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时,若没有教师的另外提醒,几乎都不开展合作学习,在他们看来:讨不讨论、合不合作不关他们的事。
2、合作不落实
很多时候,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地参加到合作学习中来: 有的小组里“优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包揽“演讲”与“答题”的大权;有的学生反应较慢,又羞于开口,时间一长,就成了“听众”和“看客”,没有了自己的主见;有的学生自视过高,不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小组养成了懒汉思想,依赖心理较重,合作时不思考,不倾听,不交流——反正别的组会呈现交流结果的。个别学生还趁机说说笑笑,讲些与学习无关的话。
3、规则不明确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分工不明确,规则不确定,谁组织?谁记录?谁发言?这些不到位就难免不出现“一锅粥”现象。
4、被动去合作
合作学习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倡导的。但由于在操作过程中的种种缺失,反而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学生被动合作的多,主动合作的少。回忆一下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往往是这样的:老师吩咐“同学们,这个问题我们分组讨论一下,请„„”,接着同学们依照老师的指派去议论一阵,然后是指名汇报。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想自己思考不想合作,老师却打断他们的思路,硬让他们去讨论、去合作等等。
以上这些问题都曾在我的课堂上发生过,我苦恼,我无奈,但我也在反思,也在尝试。在随后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些优化合作学习的策略:
三.优化合作学习的策略
-----教师方面
1、精心预设合作内容
教师要认识到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然而一旦预设小组合作学习,就要对合作的内容精心准备,对文本、学情有清楚了解,知道学生可能在哪些地方有疑问,需要合作解决问题的整合和呈现的时机亦要精心选择,多设几套预案。
[案例三]
在《最后一课》的备课中,我感觉到文章高潮部分值得挖掘,小组合作会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于是,在学生读到高潮段落:‚韩麦尔先生站起来,‘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这时我为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于是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是一种怎样难以言状的痛苦?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潮水在他的心头汹涌澎湃?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小组合作,然后展示探究的结果。
合作后,有学生说:我----我----我的朋友们我的孩子们,你们要永远记住法语,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我们民族的根,记住它就有了根,谁也不能使我们屈服!‛
这时的小组合作因为学生的情感表达已找到了依托,老师又给他们创设了倾吐的渠道,其生动的语言自然喷薄而出。
2、准确把握合作时机
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不需要合作,是一个重要但又难以把握的问题,这就如炒菜的火候把握一样。我认为,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没必要浪费大家的时间在那儿“一本正经”的讨论;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基于他们知识层面的狭窄,阅历的肤浅,即使“挖地三尺”也不可能探讨出个“丁与卯”来,让大家在那儿作“深思状”也毫无意义。其次,除前面说到的预设外,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要敏锐地把握合作契机。(这时我特别想强调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及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思维火花,抓住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进行生发);第三,要在学生思维停滞时,用启发、激励的话语去引导他们去合作探究,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案例四]
如听山东名师史建筑老师讲《石壕史》一课时有这样一问:为什么说‚有史夜捉人‛?强调时间是‚夜晚‛?
学生回答:因为白天捉不到。史老师又问:还有别的原因吗?
这时学生一时答不出来,史老师面带微笑又说:大家先想一想,然后再议一议。过了一会儿,学生议了起来,越议越热烈,最后的答案也精彩纷呈:
①夜晚捉人是官差们屡试不爽的捉人时机与方式; ②夜幕好掩护他们罪恶的行径; ③虽是晚上,‚夜‛也有黑暗之意,他们做的是‚见不得人的事‛; ④夜晚去捉,可见无可愿打仗之人,无可捉之人。从这里就可见史老师对合作时机的把握的十分准确,他没有在学生简单回答“白天捉不到人”的肤浅层面上,而是及时抓住大家都可能忽视的细节去深究。通过这次合作不仅得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还对文本内容、主题等有新的挖掘,合作效果显著。
3、放心还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使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或知道其要求,或明确其方法,或了解其自我思考过程,或疑处又见疑。只有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了,接下来的合作才有效果。只有先个人思考后,才有小组合作的实效。老师不要怕“冷场”,特别是优质课,总担心一思考,氛围没有了。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有多少人能在嘈杂的环境中气定神闲思考问题呢?所以,当出现合作的时机后,一定要放心的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4、亲自参与,关注学习过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同时,老师决不是“观众”,应融于讨论之中,巡视指导,有针对性的作一些辅助工作,还应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融合„„。
[案例五]
在教学《石壕吏》时,初步感知之后,我要求小组合作,准备用短剧的形式把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同时要做好给别的小组打分和点评。表演时,每一组对诗歌的理解的程度都不一样。看着别组的表演,尽量对照课本给对手找‚漏洞‛,在观看时也要吸收别的小组的优点。
第一轮表演完毕,学生点评时都非常活跃,把对文本的理解当作点评的依据。如大部分学生一下了找到了某组表演的失误:老翁没有翻过墙逃走,因为‚逾‛就是‚越‛的意思;有学生找到某组老妇哭诉的失误:我三个儿子都死光了,因为‚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学生找到表演者的感情失误:官差不够凶狠,老妇不够悲戚……所有的小组对自己第一轮的表演不满意,极力要求重新表演。第二轮下来,表演较第一轮进步了很多,无论是情节的编排还是情感的投入,对诗歌本身已有了较全面深入地理解。通过两轮的表演和点评,学生对诗歌的内涵,诗人的情感的理解基本到位,并且第二节课的《石壕吏》改写相当成功。
由此看来,教师只有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中,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体察他们认识上的不足,思想上的偏差。进而找出他们身上存在的共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促其改正。我们不“干涉”学生的合作学习,但一定要“关注”学生,适时“调控”。譬如,合作前,帮助有困难的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案,查找资料,指点方法等。合作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两个小组与学生共同探讨,能起到激活思维、调整方向的作用,合作后的评价也能有依据有凭证。
5、科学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合作学习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同小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在评价时应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合作精神、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比如我在评价小组合作成果时常说:“这个小组真不错”,“这是一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等等。再者,把评价的权利下放到学生中去,小组可以互评,扬长避短,小组内还可以自评,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反思、总结、完善和超越自已。第三,对学生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要有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又要有对合作过程的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的评价虽说以尊重个体的解读为主,但在大的是非面前却决不嘴软,既要有肯定,更要敢于说“NO”。
------学生方面
1、合理分组
从前面的事例分析中,不难看出,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组内人员进行科学分配,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科学分配”要体现三个原则:优势互补原则、学生自愿原则、便于合作原则。
“优势互补原则”,就是要考虑学生个性特长、思想状态、家庭背景、个人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
“学生自愿”的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有时学生不愿在某组中学习,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或与学生商量,在情感上与之沟通,让每个学生建立“我以小组为荣,小组以我为荣”的荣誉感。这样学生快乐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
“便于合作”的原则,就是说合作对象应根据学习内容来确定。学习内容不太复杂的,人数可以少些,学习内容复杂的人数可以多些;由于学习内容的需要,小组成员也可“借调”而用,班级的座位在上语文课时可不固定。
2、明确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确定共同的学习目标。目标一旦确定,每个成员必须遵从,小组成员必须分工明确,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承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做好自己在组内的分工任务,二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协助他人。每个合作小组有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内容的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组织好纪律。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等。评分员: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汇报员:集合组内研究成果,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当然,组内的成员的分工也并不是一陈不变的,有时也灵活变岗。
3、核心组织
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核心人物来组织学习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由教师指定组内的优等生,或是由学生自发认定。这个核心人物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组织组内的成员有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个组员都有表达的机会,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要善于引导组员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要善于总结组内成员的各种不同意见,在全班交流中担任“代言人”,全面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
4、学习技能
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这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习得的,要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古人云:“风弄林叶,态无一同;月当流波,影有万变。”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解决的办法也不尽相同。只要我们牢牢把握新课标的脉搏,与之一起“脉动”,亲近学生、走近文本、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那我们就能傲立潮头,与时俱进。
以上是我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就其问题及其对策的一点思考,水平有限,观点偏颇;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点滴谈
小组合作学习点滴谈
南靖实验小学刘惠敏
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产,与人分享。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自已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如果此时在增进学生间的合作,就能使学生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对新知识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中有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一、选拔并培养好小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会盲目行动、会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况目有些学生自制力很差,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乱,教学只能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好小组长就显得互、至关重要。首先,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组织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的组织合作交流,使组长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人先说,不会说的听后再说,力求每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协调,如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该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导组长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做出的不同见解,并及时准确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因此要做到:(1)多给时空。没有一定的时空,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在小组时,每下位学生都必须,而且一定要拥有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颇为宽裕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智慧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2)多给帮助。全班十多个小组中,免不了有些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对症施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很自然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让学生觉察不出因组长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忙。其次,教师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点滴体会
2003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校全面铺开,我有幸地成为课改实验组的一员。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课堂上一种全新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被广大教师积极采用。在几乎所有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实质的合作,有些小组合作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则过于简单,没有合作探究、交流的价值;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被忽视,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充分的准备,合作时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如何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查阅资料,认真学习,我明白了要想在大班额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我对全班85位同学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将每组4—6人按照好、中、差进行搭配组合;然后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并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如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为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还经常改变小组的形式,采取组长轮流制,让学生总有一种新鲜感。在实验过程中,因为我的合理分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其次,要教会讨论方法,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
分组以后,学生并不会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1)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2)要求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后,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是自己说完就完了。(3)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能把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意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基本能掌握讨论的方法,能在小组内愉快地合作学习。
三、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要想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来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培养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我校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七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七年中,我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师生间、生生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将神、交往艺术等合作品质都得到了提升。但是,新课改的路程还很长,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出最佳的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而不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 发言稿
数学课上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重要性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然而,现实课堂中,也确实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形式主意者大有人在,讲究场面热闹,不求实效的大有人在,数学课上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数学课中何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必千篇一律由始而终地贯穿到每节课,而是要掌握契机,适时进行。
1、问题涉及面大,比如探索性问题,学生回答不全面时
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较为完整的答案,并能综合其他同学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2、解决难点时
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对于时刻分两种书写形式,学生感到有困难,于是出示各自带的电子表,互相说一说、看一看,化难为易,解决难点。
3、意见不统一时进行
合作学习。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出现意见不统一,各抒已见。这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解决开放性习题时
要合作学习。现在有许多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
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
二、小组学习的引导
教给学生合作的技能。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教给学生合作技能,调动学生合作意识。如二年级教学“测量物体的长度”,在测量黑板教室等物体的长度时,需要有人拿米尺测量,需要有人在旁边帮助扶平米尺,做好记号。也需要有人记录测量结果。这时就需要大家先分工、决定谁来量、谁来记,然后才能合作。这样就能起到相互合作的学习精神,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合作的学习技能。
1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由于个体的差异,有些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力解决问题,也有学生不愿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还是一个苹果,而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人得到两种思想。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让学生体会到“我离不开与别人合作”,“别人也离不开与我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成功”,通过合作掌握不同的数学解题方法或思路,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2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如果缺乏交流和交流不畅,合作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问题。小组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交流能增进理解数学知识点,联 3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从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合作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这是一个做人的美德,同时在倾听的时候,要及时作好记录,记住别 4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想法,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小组学习中,有些小组表面上很活跃,但实际上讨论质量很差,有人互相抱怨,有人互相指责,有人互相
争吵,这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应如何解决。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和学习。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调控好生生关系。
每节数学课,老师要深入到一个学习小组中去,作为小组中的一个成员参与其中。课堂上定会遇到生生之间不是合作学习的现象,如组员之间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意见不能统一;有的格格不入;静静地坐在那当旁听者,有的一个人的发言代替整个小组等,遇到这种情况老师要进行指导,这样长期坚持深入到小组中指导、点拨,架设铺路,促进合作的有效进行,当学生取得合作成绩时,教师与学生“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如下:
1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要合理安排。
小组的组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人数一般为4人左右,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学生有更宽广的交往空间。而且应该合理地分配好每一组的队员,优差渗透到每一组,这样能起到互相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合作的学习精神
2、其次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开始课改时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我选择的组长一般具有学习习惯好,责任心强,成绩优秀,人员好等特征,否则组员将不服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组长也有评价,会选出优秀组长,因此,组长之间有竞争,而组长的评价不只是个人评价得来的,还跟小组的整体学习结果挂钩,小组整体进步了,评价高了,组长会相应的更高,这对于提高组长的学习积极性和组织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
3、课堂纪律难以操作,更难的是,我发现有的学生学习非常困难,而有的学生有相对简单,逐渐 的,我学会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我的引导作用。并不是要全盘交给学生,比如,可以先给予学生学法指导,之后,再由学生合作学习,而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还要在组间进行调控,指导薄弱的小组或组长,组员,以达
4、做好评价。没有评价,学生就会对小组合作失去积极性,又恢复到原来己学习的状态,而只不过是在座位上变化了一下而已,置了最佳组长,最佳组员,最佳小组等奖励来激励学生,通过上课的回答问题,课前小监测以及作业等内容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百倍的积极性,关键是又把这百倍的积极性发挥到学习中去。这一年以来,我感觉这是在学生身上最成功的一点。
5、老师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次数。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不用让学习合作学习,如果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会形式主义。相反很难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还没有结果,这样白白地做无用功,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问题到小组之间基本平衡。
6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数学课上,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不要受我们自己预设的时间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有的小组合作学习三五分钟还没有成功就草草收场。那么,这种合作学习,只是按照教师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试想一下,长此以往,不是培养了学生一种半途而废的不良学习习惯吗?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他不仅仅是几个人表述一下就行了,还要通过猜想、验证等途径来解决。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由易到难,让学生互相帮助,形成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表象。这些,不是几分钟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哪怕是这节课内容没上完,也不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缩短。
课改并不代表全权交给学生,我仍然会用到多媒体,学案等方法,而且教学效果良好。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也会影响课
第五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王钢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是有效教学新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初中政治教学中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激发小组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功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政治教学 实施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提倡合作学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课程提倡和强调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合作学习凸显学习的交往性互助性和分享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使之成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首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独立学习)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合作的意识、激发每个人都学习动力,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 2积极互助。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 3分工合作 4资源共乡享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要素
1积极互赖: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2个体责任: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做贡献 3面对面的积极互助:小组成员交流 沟通 配合 4社交技能:合作的技能 5小组加工:总结 改进 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 1先学环节
先学放在课堂,时间为10---15分钟,让学生充分地独立地先学,并完成必要的练习2后教环节
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提出学习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和困惑,然后进行交流展示,时间为15---20分钟 3练习环节
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业在课堂上完成,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课业负担的灵丹妙药。时间为10---15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之上,小组合作学习是个人独立学习的深化 延伸表现 展示 提高
五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按照“ABBC”或者“AABBCC”的原则进行分组。成员之间定期调整,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组长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在4人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明确各成员之间的责任,“分工不分家”,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更新教师观念,注重教师在合作中的角色转变 要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教师必须承担好学习促进者这一角色 1 要培养和激发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愿,营造学习氛围,提出或生成合作学习的问题和任务
2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引导,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注重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的要领,有针对性地提供具体的帮助:要制止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话语霸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努力使合作成员的表达机会均等。
3要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学生集体的智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交往技能的培养,就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 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4 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政治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充裕的时空环境、热情的帮助环境和真诚的激励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产生自觉参与的愿望,激发他们合作的兴趣,让他们毫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必须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大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师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3、精心设计问题,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相应的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当学生在组内讨论时,教师一定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活动。这样做有利于他们成为教学时空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发挥。
(六)、正确进行评价
强化小组团体激励,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教师须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另外,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六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1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班集体之中,各成员间互相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到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
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4、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七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树立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的理念。该放手时,就放手。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这样,学生才会学到有用的知识,才会学到学习的方法。这也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参考文献
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P262---264,P88,P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