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和谐社区报告会上的发言(定)
举服务大旗 走特色之路 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水平
――在樊城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在这冬日高照的美好时刻,樊城区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我们红光社区也迎来了大喜的日子。前不久国家民政部在苏州召开的全国和谐社区颁奖大会上,我们红光社区被授予了“全国和谐社区”光荣称号。喜讯传来,我们社区上下一片欢腾,居民群众载歌载舞。我们沉浸在欢歌笑语中,我们流出了喜悦的泪水。这项殊荣来之不易,也更是无比珍贵。它既是我们红光社区的荣耀,也是樊城区乃至襄樊市的骄傲。此项荣誉的取得,也是市、区相关部门、辖区单位、屏襄门办事处及兄弟社区大力支持、配合的结果,更是市民政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亲切指导、悉心关怀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红光社区居委会党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们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市、区领导以及兄弟社区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全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我们感慨万千,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千言万语也无以言表。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追溯过去,我们在做好社区服务的道路上走得并不顺利。服务滞后一度让我们红光不“红”,红光 “失色”。居民群众感觉有“五难”:
一是行路难。我们社区位于樊城区市中心,辖区有单位27个、居民小区5个,面积1.5平方公里,居民一万多人。辖区内人流量大,流动人口多,加之属老城区,基础设施差,社区道路狭窄,一遇雨雪天就泥泞难行。
二是排水难。由于社区排水设施老化,原先社区内的垃圾堆长时间无人清运,“晴天苍蝇飞,雨天污水流”。许多巷子的下水道堵塞,晴天异味熏人,雨天积水不能排走。
三是平安难。社区原来黑灯瞎火的巷子里时常发生抢夺、抢劫案件,社区居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四是办事难。我们社区2004年以前一直在大庆东路原元件厂内办公,因招商引资房屋扩建,原办公楼拆除,后来居委会办公又搬入红光饭店五楼,因楼层过高,居民到社区办事不方便,特别是年老体弱的老人更是叫苦不迭。居民群众反映来社区办事,“看不到牌,摸不到地,找不到门”。
五是沟通难。社区工作者和居民之间不能正常沟通,当时居民中流行的话是:“你说你的,我搞我的”,“干部事情大如天,百姓办事等半年”。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关系错位,日常服务不能很好开展,居民也不愿配合社区居委会的工作,老百姓心中的怨气越积越多,居委会工作越来越难做„„改变红光社区落后面貌成了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和强烈的要求。
痛定思痛,我们新一届党委一班人坐下来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和分析了社区的现状及原因,拿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并到武汉、宜昌等地学习考察,到我们身边的典型去观摩取经,然后根据我们社区实际,在社区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通过2--3年的努力,社区面貌有了根本改观,服务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和新的飞跃。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突出“三化”,实现由“五难”到“三亮”的新跨越。一是路灯“亮化”让小巷亮堂起来。我们社区小街小巷有30多个,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安装路灯,晚上居民群众不敢行走,有些路段被附近的群众称为“鬼路”。2008年以来,我们多次找市路灯管理处汇报和协调,在路灯管理处的支持下,分批为回收道子等背街小巷安装了67盏路灯,“黑路”变成了“亮巷”。同时在各居民小区关键部位、复杂路段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8个。
二是管网“粗化”让小巷干净整洁起来。旭东巷等老居民区,排水系统老化,管网狭窄,一遇下雨天道路、居民家到处是污水,好几户老房子被水浸泡倒塌。从2007年开始,我们自筹资金40多万元,陆续对旭东巷等老居民区的下水管道进行了加粗和改造,彻底解决了排水不畅问题。为了省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节假日不休息,义务奋战在排水改造现场,和施工人员一样开挖地沟、搬抬管件,手磨破了,脸晒黑了,人累病了,但没人叫苦,更没人退缩。
三是路面“硬化”扩建让道路畅通起来。几年来我们社区先后投资70多万元,对社区小街小巷道路进行了硬化美化,原来泥泞小路变成了水泥大道,路两边也栽上了树木和花草。我们社区的唐家台巷,因为投资大,社区一直没能力改建,是社区的一块心病。该巷有700米长,路面坑洼不平,加之临街单位和居民乱搭乱建,居民群众出行困难,车辆更是无法进出,群众反映强烈。为解决唐家台巷的改造问题,我们多次找市、区建设部门反映和呼吁,因该路段未纳入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问题一直未能落实。今年初,我独闯市领导办公室,直言社区行路难的困难,请求领导解决。市领导对我工作的执着和对居民群众的爱心、热心所感动,特批示市建设部门给予照顾解决。接着我和社区其他人员一起,又数次向建设部门领导汇报,终于征得了市、区建设部门的支持。今年“十一”前夕,建设部门对唐家台巷进行的改造正式启动。
近几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社区共为居民群众办实事30多件,社区路平了,灯亮了,气顺了,居民关系也变得和谐了。居民们都说:“孟书记带着一班娘子军干了一件件大事情,给咱老百姓解决了大问题。”
二、在阵地建设上,突出 “两高”(高标准、高起点),实现了由“找不到门,摸不到地”到“一门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新跨越”。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硬件建设是社区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社区服务常态化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手段。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优美便利的办事环境,我们科学谋划社区发展,高起点定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社区自筹、建筑方垫资等渠道,投资300多万元,新建了一栋2400多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设立了高效便捷的“一校”(市民学校)、“两厅”(一站式服务大厅、民情维权及议事厅)、“三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好姐妹家政服务站)、“五室”(社区电教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警务室),并建造了设施一流的多功能大会议室,有效地解决了社区阵地建设薄弱的问题。目前社区阵地建设走在市、区前列。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的一站式服务让居民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享受到了便捷优质服务的无限温馨。
2008年底,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处刘勇处长来社区视察时感慨的说:“一个小小的基层社区做的这么好,了不起,真是了不起!”
三、在为民服务上突出居民的所想、所需、所求,实现了由“门难进、事难办”到“打造24小时不下班社区居委会”的新跨越。一是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便捷服务,打造“15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着力建设不下班社区居委会。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效率,拓宽社区服务渠道,我带领社区一班人,建立了居民服务中心,开设了社区党建、志愿服务、妇联计生、城管卫生、慈善募捐、民政优抚、劳动保障、信访接待、权益保护、治安调解、社区警务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公开服务,全程式跟踪督办解决。同时,编印了4000多份便民手册,将社区概况、服务指南、服务代理工作流程、志愿服务信息、服务联系单位等情况发放每个居民手中,便于居民随时了解咨询,在第一时间找到要找的人,办成能办的事。居民原来办事要爬5层楼,现在在一楼的大厅里就能全部办好。真正达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把事办成”。
为进一步方便居民有事及时反映,及时答疑,我们社区筹资3万多元,设立了“红光社区服务网站”,把服务项目、服务程序等在网上公开,固定专门人员,24小时接受网上咨询、答疑和投诉,随时在网上办理有关服务事项。自网站开通以来,网站点击率持续上升,共网上办理事项90余人次,咨询、答疑260余人次,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特别是外出务工的人员。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服务范围广,涉及事项多,仅靠“专业化”干部队伍已不能满足居民各方需求。为此,我们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居于社区、奉献社区”的积极性,建立了14支社区自愿者服务队伍,义务宣传员、巡逻员、信息员、陪护员、值勤员、卫生员、维修员、咨询员等“八大员”参与人数达160多人,居民有需求随时可以就地就近找志愿者帮助,基本做到了随时有事随时反映,15分钟解决到位。近几年来,社区先后为居民提供咨询870人(次),办实事470多件。特别是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文艺宣传队,经常在社区大街小巷为居民群众义务演出,深受群众欢迎,并多次代表屏襄门办事处和樊城区参加全市的庆典和演出活动。
三是推行个性化社区服务,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做居民群众贴心人。“拥有一方热土,奉献一片爱心”,这是我们全体社区工作者共同的心愿。社区服务对象涵盖广泛,为了提高社区服务的满意度,我们着眼于不同群体不同的生活需求,强化工作创新,有针对性地推行个性化、特色化服务,社区居民享受满意服务的过程中,对社区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明显增强。
关爱困难弱势群体,构建社区保障服务体系。“青山无言水无声,危难之处见精神”。为了更好的解决困难弱势群体的各种困难,社区成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通过低保救助、就业培训、社会帮扶等多种方式开展服务。对暂住人口子女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及时与辖区单位联系,方便其子女就近就地入学,解决其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让其享受到社区居民的同等待遇,做社区的主人。对下岗妇女就业难问题,在市、区妇联的支持下,成立了好姐妹家政服务站,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咨询、岗位中介、劳务输出等服务,主动搭建下岗失业妇女培训转移平台,促进妇女再就业。家政服务站开业来,已培训襄樊市、区下岗失业妇女850人次,推荐上岗520人次,其中有150人次被成功推荐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对居民生活困难问题,开办了慈善爱心超市,免费为困难群众发放了价值2.3万余元的粮油等生活必需品。
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子女健康成长是社区每个居民家庭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营造良好成长环境,社区针对辖区青少年玩无场所,学无地方的情况,专门建立了80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每个星期接待青少年30余人次;请专家对3名心理不健康的儿童进行了心理矫正。同时,投资40万元新建了一栋15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设立社区“绿色网吧”,购置电脑70余台,对上网软件进行改造,杜绝黄色和恐怖暴力内容,由社区退休老党员管理,方便青少年上网学习,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好评。
关心老年人生活,营造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随着老龄社会的来临,关心老年人生活、帮助老年人解决困难,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已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目标,社区将18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改造为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园艺等课程,满足老年人不同的生活情趣。目前已有60多名老年人参加了学习。社区老年大学现以成为市级示范学校。同时,为进一步帮助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我们建立了社区三老义务服务队,对空巢老人、丧偶老人和离异老人上门聊天,交心谈心,帮助其解决日常困难,让其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行了以“进千家门、认千家人、想千家事、解千家难”为内容的“社区服务千家行”活动。社区采取干部上门入户,了解每个家庭情况,并对每户居民、弱势群体、困难居民及困难党员建档立卡,做到情况清,底子明。同时发动社区党员和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目前社区17名党员分别与社区内32名残疾人、7名困难党员、15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了多项扶贫帮困活动。
几年来,因我们工作扎实细致,我们社区未发生一起越级和集体上访事件,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
四是热爱公益事业,奉献无私爱心,和困难群众结亲交友,做居民群众的“娘家人”和“知心人”。“一滴水虽小,但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关心、关怀他人,是我们长期坚持的信条。我们社区女性工作者作为母亲,在把自己的爱献给家人的同时,更是把自己的爱心和温暖献给了社会、献给了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在2007年初,我了解到太平店镇中心小学12岁的李哲,在一场大火中父母双亡,小李哲浑身大面积烧伤造成残疾,现无人照顾,我立即自愿当上了李哲的“妈妈“,用自己博大的母爱去关心、呵护、帮助他,工作再忙也经常过去看看他,为他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不定期贴补生活费。每个节假日把李哲接到自己家里改善伙食,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去年的8月26日,还买了蛋糕和小李哲一起庆祝他的12岁生日。为此,2008年我荣获了湖北省“爱心妈妈”光荣称号。
去年9月,社区的初中生齐庆因交不起学费,己辍学在外流浪。齐庆爸爸去世,妈妈改嫁,齐庆和爷爷相依为命,经济上十分困难。社区得知这些情况后,几个社区“阿姨”,一边联系学校,一边为齐庆筹集了学费。往日只有在网吧和游戏机室才能看见的齐庆,现在已经改邪归正,过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齐庆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的一切都是社区阿姨给我的,我感激她们,尊重她们,将来也一定会报答她们。”
四、在服务理念上突出“服务就是文化”理念,实现了由“服务是需求”到“服务是文化,服务是品牌”的新跨越。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留下的千古佳句,它真实反映了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纯洁感情和完美品格,显示出了很高的语言技巧和文化品位。现代社会服务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感动人、感染人的方式。作家靠作品感动人感染人,教师靠教育来培养人引导人,社区居委会就是要靠服务来满足人的需求,规范人的行为,感化人的人格,提升人的品位。原来那种办证收费、走访开会这些社区服务中的常规动作已经越来越显得单薄生硬,程式化的办公室、职业性的笑脸越来越不受欢迎。我们倡导“社区服务是文化”理念,将社区建设和服务融入文化元素,体现以人为本,对社区环境建设和工作人员服务要求进行了全面改进。从居民进门第一眼感受开始细致考虑,设计出清晰明亮的指示牌和社区服务内容公示牌;入眼的地方悬挂充满人情味的宣传标语牌;服务大厅的背景墙上不再是严肃的办公制度,而是红光社区居委会给居民的温情承诺;服务人员规范文明用语,倡导轻声服务;宣传橱窗不再是零乱堆砌,而是主题鲜明,一目了然。现在居民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明显融洽亲近了许多,他们在认同居委会工作之后,又积极投身到社区公共服务中来,开展邻里互助、门栋关照等活动,主动为社区分忧,社区服务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过去居民因为办事才不得不来,如今居民没事也来唠唠嗑、串串门,发表一些意见、看法,社区成了居民真正的“家”。
在2008年“樊城和谐社区论坛”会上,红旗出版社总编高度评价了我们“社区服务文化”理念,并殷切希望我们社区能够把“服务文化”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工作,逐步得到了全体居民和辖区单位的认可。盲人看不见,但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就知道是谁,老远就喊我们到家里去坐坐;居民碰见我们,亲切地把我们年龄大的称为“阿姨”,年轻的称为“丫头”;在我们治安巡逻、改建道路、整治环境时,居民群众自发端来了茶水,送来了慰问品,这里面有居民对我们的疼爱,有对我们的信任,有对我们的鼓舞,但更多的是对我们的期望。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我们得到丰硕的回报,我们无怨无悔。近年来,红光社区先后被授予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社区”、全省民调先进基层组织、湖北省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襄樊市十大和谐社区等荣誉称号。《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湖北电视台、襄樊日报、襄樊电视台等媒体对社区工作做了多次报道,中央、省、市领导也多次到社区视察指导工作,社区先后接待了一百多批次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人员。
成绩已成过去,追求永无止境,奉献永无终点。获得“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光荣称号,是我们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我们社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既是鼓励,更是鞭策。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高举服务大旗,走服务特色之路,让“服务做成文化”的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建设成果。我们将以更高目标定位社区建设,扎实推进“三化”(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全力打造“五园”(学习家园、健康家园、平安家园、温馨家园、宜居家园),把红光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生活健康向上的和谐新家园,努力把红光和谐示范社区建设推向更高水平。最后,我再次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红光社区的关心和厚爱,也希望领导和同志们一如既往的继续关心、关注红光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我相信有大家的支持和关心,有我们的继续努力,我们红光的一定会光芒更红,品牌更响,我们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灿烂。
谢谢大家!
第二篇:全国和谐社区申报材料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建设
——包头市昆区阿尔丁街道乌兰社区居委会
包头市昆区阿尔丁街道乌兰社区,占地面积255.6亩,建筑面积182706平方米,硬化覆盖率100%,人均绿地面积2平米。社区内居民楼61栋,居民2766户,居住蒙、汉、回、满、锡伯、达斡尔等八个民族常住人口6248人。乌兰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83名党员。一个居民委员会,5名社区工作者。多年来紧紧围绕和谐社区建设,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不断拓展民主自治内涵,创新管理与服务载体,为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基础。
一、抓组织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强基固本
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队伍建设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在市区两级党政府及阿尔丁街道党工委的关怀下,从社区的班子建设、教育培训、生活补贴、工作待遇等多方面为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每年对居委会干部进行一次政治、业务培训,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特别是昆区区委实施“三带三区”发展战略和“三个1000万”民心工程,已连续两年,每月给社区居委会干部增加200元补贴,现在的生活补贴达到每月1100元,还给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解除了居委会干部的后顾之忧。
二是根据组织法定期对社区“两委”进行换届改选。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将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年轻人员充实班子队伍。社区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社区两委班子成 员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形成了以民主和谐带领人、以先锋模范作用激励人、以组织关怀温暖团结人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
三是近年来我们重点加强了社区居委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情、民意听证等制度,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功能。在社区供热管网改造、低保申报、困难救助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上,召开居民代表会议确定并进行公示。保证了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抓长效机制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为充分发挥党员在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从开辟阵地规范制度,抓好党员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入手。
一是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有效整合社区党建资源,形成党建合力,围绕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通报情况、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研究决策,实现社区党建工作向辖区单位党组织拓展、延伸。同时开展了“资源共享、结对共建、促进和谐”活动,先后与市扶贫办、教育局、区委组织部、工会等6家单位结成对子,增强了创建和谐社区的整体合力。
二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党总支在社区覆盖面和凝聚力。根据党员数量建立了以楼栋或单元为单位的党小组,初步实现了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服务,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组织。社区党总支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性,以“居住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奉献社区”为切入点,明确党员责任区,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奉献在社区”为主题的党旗行动,组建了党员志愿者巡逻队伍、党员环境护卫队伍、党员楼栋长队伍、党员服务队伍、党员帮扶队伍、党员调解队伍。形成了社区创和谐,党员做垂范的和谐共建良好局面。用服务代管理加强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对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采取服务与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管理,积极开拓社区就业岗位,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寓党员教育管理于送温暖、送岗位的关爱之中。春节前为2名困难流动党员送去慰问金1000元,为1名下岗失业党员送去慰问金500元。大大增强了对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流动党员张俊英眼含热泪激动地说:没想到身处他乡,还能享受党组织的关怀,共产党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
三是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由传统的“三会一课”向多途径、多样式转变,实行分类管理。对长期生活在社区的党员每月20日集中学习,从学习方法上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读书看报与听广播相结合;收看党员远程教育学习与看电视相结合;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与座谈讨论相结合。把老干部“四就近”服务与党员教育相结合,并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上门送学习资料、上门传达会议精神、上门读书、读报、上门辅导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他们,确保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不离不退”。
四是把“爱我家园建和谐社区”与在职党员教育相结合。实行在职党员社区报到制度,并作为考核依据。社区在职党员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政治资源”,我们聘请他们担任社区党建指导员、党员联络组长、联络员等职务,发放《一名党员一面旗,一片真情献社区》的公开信,提高了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如在职党员廉素、张云翼、刘前进、孙淑旭等同志,经常到社区进行调研,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社区党员讲党课、讲党史,树立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抓服务功能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搭建平台 以“一个服务平台、两个服务站”为阵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开展走进百家门,了解百家情,解难百家事,温暖百姓心,树立党心连民心形象工程。
一是率先开展老干部“四就近”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为了方便沟通和服务制作发放了心连心联系卡,为61户高龄、空巢、体弱多病的老人安装了呼叫服务器,配备了专职服务人员。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先后为36户家庭的老年人进行53次各类服务。2008年11月7日乌兰社区居委会为空巢老干部免费包了一顿香喷喷的饺子,引领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11月29日与包头义工联手为社区百名空巢老人,举办了百人饺子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包头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直播。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根据老年人的家庭收入状况以有偿服务、低偿服务、无偿服务来满足居家养老的需求。每月为社区4户70岁以上的低保、低收入的孤寡老人免费服务一次。
二是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载体,开展了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和落实优惠政策的“五送一落实”活动。先后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计算机、美容美发、烹饪、面点等各类培训80余人次,自主创业讲座15场。社区下岗职工朱渝珍从自己创业,开办小饭桌到春辉托管班,历经10年致富不忘下岗姐妹,先后聘用了下岗职工12人,并有2人在她的带动下自立门户再创业,她的先进事迹曾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目前社区98名下岗失业人员全部实现了再就业。
三是围绕民生服务为重点,架起党心连民心的桥梁。开展人口计生优质服务,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关爱女孩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社区28名育龄妇女及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三查”服务深受欢迎;为社区居民55人办理了全民医保;为残疾人家庭、伤残军人、无收入居民解凯等32户家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850元,资助特困家庭大学生学费3500 元;慰问建国前老党员张和元1000元;为下岗困难职工发放米面油530斤,羊肉20斤;社区信访调解室共受理居民各类法律咨询、政策咨询、信息反馈、求助服务、调解纠纷的问题60余件,对相关民生的重点问题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协调解决了水电暖等9件民生问题,由其是三区6栋四单元的供暖管道腐蚀破漏,造成邻里之间、居民和供热之间的三角矛盾,经过社区调委会的反复工作,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升级,维护了三方的权益。几年来共调解邻里纠纷16件、家庭矛盾2件,调解率100%。
四是以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为载体,不断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以“讲文明,树新风,筑和谐”为主题,举办了以道德、科教、文化、法律、卫生、绿色、劳动保障、消防安全 “八进社区”暨和谐社区启动仪式,发放倡议书3000余份,宣传资料2000余份,挂横幅8条,宣传展板15块,秧歌、威风锣鼓、合唱、舞蹈、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轻音乐把活动推向高潮。
社区文化站有书画协会、文体协会、乒乓球队、健身操队、太极拳队、太极剑队、秧歌队、歌咏队、舞蹈队、老年民乐演奏乐队、民歌合唱团等丰富多彩的文体组织。每年的鹿城消夏文化节,社区之光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乒乓球联谊赛等文体活动接连不断,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增进了关爱与和谐共存的邻里关系。每周三的老年英语大学,满足了居民文化需求,丰富了社区文化内涵,提高了社区文化品味。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开展以“八荣八耻”从身边做起的教育活动。评选出学习型家庭、平安型家庭、科学教子型家庭、环境友好型家庭4户,道德模范先进个人4人,以点带面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时,老党员懂礼夫妇向灾区捐款2000元,在他的带动下,社区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等方式向地震灾区捐款18483.5元。以图书阅览室和科普画廊为阵地,开展读一本科普书籍、阅一份科普报刊、看一次科普画廊、听一 次科普知识讲座、参加一次科普宣传的“五个一”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科学精神,向居民发放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手册500余册,提高了居民群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能力。乌兰社区内无邪教组织、无邪教参与者、无邪教活动。
五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普及健康知识、增强身心健康为宗旨,经常开展健康知识、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讲座。免费为居民测血压、血糖,服叶酸,为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办家庭病床,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就能医治,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就医。
四、抓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区创造条件
多年来包头市、昆区两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一是社区居委会的两室用房和办公条件极大的改善。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基础设施条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乌兰社区居委会的两室用房就是由建立最初的不足6平米,扩大到1997年的70平米,由其是2004年从70平米增加到310平米,比居委会成立之初扩大了51.6倍。不但拥有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还设有健身娱乐室、图书阅览室、教育活动室、接访调解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过去党员学习无教室,居民娱乐无场地,现在社区活动中心,每周一、四老年合唱团都有活动;每周三老年英语大学成为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周五老年书画比艺切磋欢歌笑语;10000平方米的社区休闲娱乐广场,设有体育健康路径、儿童游乐场,清晨居民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交际舞等表演展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居委会办公条件也从一套办公桌椅、一个公章、一把扫帚、一把铁锹,发展到现在不但办公桌椅舒适了,还配置了跑步机、举重健身器、乒乓球 台、彩色电视机、DVD、电脑、打字复印机、数码相机等先进设备。政府自动化办公网络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延伸到居委会。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各项服务。
五、抓工作成效化建设,为创建和谐社区增添活力
不断创新是社区党建的工作动力,不断发展是社区党建的工作魅力。乌兰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区党建为龙头,科学地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实现了社区设施现代化;社区教育科学化;社区服务网络化;社区文化系列化;社区治安保障化;社区环境整洁化,“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温馨使乌兰社区居委会成为包头市的精品社区。
社区积极开展了道德、科教、文体、法律、卫生、治安、消防、绿色“八进社区”活动,社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乌兰社区先后被包头市命名为无毒害小区、安全文明小区、绿色社区、“结队共建”先进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谐社区建设先进社区;被内蒙古自治区命名为文明示范小区、科普示范社区、首批绿色社区;被团中央命为名青年文明社区,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全国学习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特别值得骄傲和自豪是2006年6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乌兰社区视察,了解社区建设情况,走访看望社区居民,成为乌兰社区永载史册的荣耀。
乌兰社区居委会 2009年5月12日
8
第三篇:2011年创和谐社区工作总结(定)
凝聚各方力量 共创和谐社区
——2011年瓶山社区创建和谐社区工作总结
瓶山社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老城区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比较广,是一个集商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繁华闹市中心。范围东至建国路、西至禾兴路、南至中山路、北至环城河,区域面积共0.5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共建单位19家,居民小组24个,有住宅112幢,居民住户2885户,居住人口7670人。在册党员216名,下设四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在职党员32名,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2250家。近年来,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社区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南湖区安全社区和无毒社区”、“区级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安全示范社区”、“市巾帼文明示范社区”、“ 市五有团支部”、“市文明社区”、“市绿色社区”、“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等多项荣誉。今年,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凝聚各方力量,创建和谐社区”的总体要求,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突出重点,发动辖区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努力创建市级和谐社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
创建和谐社区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它离不开严密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的运行机制,更离不开社区单位、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1、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瓶山社区党总支在继续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实好党内关爱机制,做好离退休干部的“四就近”服务工作的同时,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的基础上,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社区党员
社区服务工作是我们社区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认为居民的事情无小事,始终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作为我们工作的宗旨,坚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办实事、多做好事”。
1、壮大服务队伍。我们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主题,建立良好的社会互助机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帮互助活动。目前有545人参加了社区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志愿者活动10多次。今年,按照街道党工委“一区一品”特色工作的要求,根据本社区老年人多、残疾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特点,努力创建“关爱型”社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让广大党员群众以“情系社区,关爱弱者”为主题,大力开展“结对助学”、“结对助残”、“结对帮困”、“结对助老”等活动,共同创建关爱型社区。在社区设立关爱基金募捐活动中,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纷纷献出爱心,共筹得捐款9350元,并已上门慰问了三户因生大病而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所有这些让社区的居民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全面提升了社区为民服务的宗旨。
2、拓宽沟通渠道。为了加强居民与社区的联系与沟通,我们通过社区民情联系卡、民情联系日记簿、民情接待室、民情恳谈会、党员议事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及时了解居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各方力量,逐一对提出的问题加以解决。
3、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各种人群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一是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由于我们社区是个老社区,老年人比较多,所以我们十分注重对老年人的服务,今年,在街道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社区的办公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腾出来的原办公室的地方建立了集为老年人、残疾人康复、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小康家园。让老年人、残疾人在社区有了很好的活动场所,充分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成立“高血压之家”、“健康俱乐部”,联系卫生院医生为社区居民免费
区稳定,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
一是卫生环境。今年,我们以创建省级绿色社区为契机,发动多方力量,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清理,清除卫生死角,清理乱张贴、开展卫生保健、除害灭病等知识的宣传,社区全年共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12期,出黑板报13期。并制定社区卫生督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为社区居民营造了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是治安环境。按照创建“平安社区”的总体思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加强治安防范。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健全群防群治队伍。二是开展普法宣传。全年举办各种讲座4期。三是做好民事调解。及时调处居民矛盾纠纷和来信来访工作。建立社区谈心室,经常和居民谈话交心,让居民及时排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恨,平和居民的心态,使许多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基本上做到矛盾不出社区。四是突出综治重点。流动人员、两劳归正和“法轮功”人员、涉毒人员管理是社区综治的重点工作。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不断降低重新犯罪率。社区把“创建无毒社区”工作列入平时的工作日程中,制定创建计划,建立了社区禁毒组织。
四、创新社区教育,营造文明氛围。
和谐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人,提高居民的创建意识和创建积极性是创建活动成功的首要条件,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发展特色文艺团队。创建并发展了社区腰鼓队、舞蹈队、民族器乐队、太极拳队等4支文艺团队,各团队成员现已发展到20余人。充分发挥社区舞蹈队、腰鼓队、老年大学艺术团等社区文艺组织的作用,经常为社区居民表演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节目,如春节与老年大学学员联合举办的迎春联欢会,“八一”前夕的军警民联欢晚会,假期举办的老少同乐书画笔会等等。使社区居民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学到各种知识。
作,使信息资源相互共享。实现了电脑网络化,信息系统化,文件无纸化。平时,我们还非常注重相关的信息资料的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信息资料尽可能地达到准确,便于查询。
在创建和谐社区的活动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还刚刚起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必须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开拓进取,为建设一个“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关系融洽”的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瓶山社区
2011年11月
第四篇:在教育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定)
在学区教育工作会上的表态发言
星火中心小学校长 郭振国
(2018年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星火中心小学向大会作表态发言。
一、质量现状
一年以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呈下滑趋势,尤其是上期末教学质量处于全县同类校后进位次,未达到年初学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在上期末县局组织的质量检测中,我校质量得分为1496.16分,排在全县同类校第5位,其中一年级(得分187.32分,同类校最高199.58)、五年级(得分255.15分,同类校最高291.29)、六年级(得分300.57分,同类校最高334.76)的成绩下滑最为严重,分别排在倒数第四、第二和第四位。学校质量现状极不乐观,整改提升迫在眉睫。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是作为学校质量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自己对提升教学质量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老师抓建质量的意识不强,全校质量建设氛围不浓。
二是班子建设不到位,常规管理不精细。班子成员日常工作抓而不实,深入教学一线检查、指导不勤、不细、不实,工作中存在的棘手问题常常人浮于事,表率、引领作用不强。
—1—
三是学校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到位,“奖罚激励”机制未能很好地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没有完全形成。
四是优秀教师的培养步伐滞后,老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适应新的教育需求,青年教师争先创优,积极进取的劲头严重不足,推进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严重断层。
五是教研教改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的一般性听评课上,致使老师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效益低下,死教书、教死书成为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
三、整改措施
一是提升认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牢记提升质量这一使命,努力克服消极思维、模糊认识,迎难而上,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团结学校全体班子成员,脚踏实地的投身到抓管理、促质量这一核心工作中去,以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带领全校教师努力工作。
二是靠实责任,切实增强提升质量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本次教育质量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开好质量分析会,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讨论,定目标、定责任、定考核,让全体老师真正认识到提升质量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切实增强我校全体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
三是细化管理措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我本人要坚决走出怕惹人,怕担责的阴影,严格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坚决克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懒散思想。班子成员坚持做到经常性深入教学一线,检查督导教师转变
—2—
教法,打造高效课堂,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激发教师的工作斗志和热情,克服教师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错误思想,打造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四是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适时地组织教师赴县内先进学校观摩学习,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机制、教学方法,真心邀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到我校示范指导。持续深入开展“青蓝工程”,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开展多层面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努力创建教师发展平台,引导教师更新理念,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尽快升全体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养。学校班子成员要深入课堂,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及时发现、处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是加强质量检测,做好定期测试评价分析工作。学校将坚持夯实阶段性的质量检测工作,班子成员结合不同层面的学业水平测试,与任课教师一起寻找差距,分析原因,研究补救措施,及时补救工作中的漏洞。加大对学困生的帮扶力度,创设一切有利条件激发每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为薄弱学科找寻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让师生自我加压,主动进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深刻反思,按照既定的举措,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尽快提升星火中心小学的教学质量,切实摆脱质量后进的被动局面。
谢谢大家!
—3—
第五篇:和谐社区建设交流发言材料
夯实基础发挥作用
在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中加快和谐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交流发言提纲
***党委书记***
2011年8月20日
尊敬的李书记、李县长,各位领导: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为进一步发挥我镇社区基层党组织作用,***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镇社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拓展社区服务,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新型和谐社区,为促进砚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稳定的环境保障。下面,我就***认真贯彻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情况报告如下:(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落实“三有一化”,社区阵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镇社区党的建设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落实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和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三有一化”为重点,以强化社区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四大功能”为目标,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选好配强社区班子,为“有人管事”提供保障。在社区班子配备中,镇党委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创新社区干部选拔用人机制,大胆将一些党性强、作风正、懂经济、会管理的同志选配到社区“两委”班子中来,先后选拔了12名的优秀人才进入到社区班子中,切实增强了社区班子政治引领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
二是发展社区集体经济,为“有钱办事”提供来源。我镇各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努力克服发展瓶颈,积极采取措施,通过盘活现有闲置房地产、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吸引外来老板投资和发挥社区综合资源优势等措施,不断改善社区市场投资环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走上了正规化进程。由于规划到位,工作落实,社区依托集体经济每年仅管理费一项,就可为社区增收27.68万元。经济收入的宽裕,不但优化了社区办公条件,同时也为下设支部和居民小组解决了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社区场所建设,为“有场所议事”提供条件。为保障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凝聚力,通过社区自筹资金,号召党员群众投工投劳,于2009年底全部建成了秀源社区等四个4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使社区党员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议事场所。同时,围绕各套组织作用的发挥,我镇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社区“一站式”服务窗口、党支部活动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工青妇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室等的社区综合活动场所的规划工作。
二、抓队伍建设,社区自治工作实现新突破。
社区在忙,班子都坚持理论学习,把学习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党在社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放在重要位置上,切实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
一是开展“双培双带”建设工作,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培训机制。社区党委定期组织各支部党员干部,深入到社区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组织外出考察和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等方式认真开展社区干部教育工作,在全社区党员干部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努力把我们的党员干部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共同带动社区居民和群众发家致富。由于组织到位,我镇各社区每年均能组织社区36名干部到外地学习。2011年累计培训党员干部58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
二是构建和谐社区,建立健全共驻共建机制。社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镇党委积极带领社区,与驻社区单位进行联系,制定驻区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办法,明确驻区单位与社区共驻共建的责任和义务,从人力、物力、资金、场所等方面支持社区开展工作,促进共驻共建。通过共驻共建,***四个社区分别与驻区13家单位成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结对共建、联建、帮建,实现了社区资源共享,为和谐社区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三是坚持党群共建,发挥群团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江那各社区通过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年协会等群团组织在社区的机构,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适当放宽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并在活动场地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积极探索各套组织建设与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认真研究群团组织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切实维护社区居民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抓日常事务管理创新,在发挥作用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农事“e”网通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站服务机制。在学习胡总书记“七.一”中,我镇充分发挥社区服务职能,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切实做好为民服务工作,进一步明确服务项目,规范办理,提供优质服务,对群众申请办理的事项,实行“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社区,为居民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办事“绿色通道”,深受社区广大民群众的好评。到目前为止,我镇四个社区已完善了农事“e”网通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设施配备建设,5月9日以来,累计为群众在线办理业务144件,办结32件,正在办理的112件。
二是及时排查调处,强化社区综治维稳功能。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在维护社区稳定工作中,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矛盾排查、调解活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堆积、激化。同时,社区通过完善治安联防机制,加强与政法、公安等部门的配合联系,采取社区干部分片包保、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办法,组织和动员群众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加强治安复杂地段的防范工作,及时掌握重点人员、重点群体的动向,确保社区平安。截至目前,社区党委结合工作实际,设置了财务监督岗、市容市貌岗、思想教育岗、治安维护岗等4个岗位,56名无职党员结合工作要求进行了设岗定责,每年年初进行承诺,年底以支部为单位进行履职考核。
三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社区按照分类建档、科学管理的原则,初步制定完善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通过整合公安、计生、卫生、民政、社会保障等各类数据资源,不断完善数字乡村、网上党支部、农事“e”网通等咨询平台便捷渠道,信息覆盖率达100%,实现了信息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无障碍共享,为砚山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是全面落实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继续加强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加快我镇新型和谐社区建设。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