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五型”党员干部促进于都房地产业科学和谐发展
于都县房地产管理局党总支先进事迹材料
于都县房地产管理局内设13个职能股室,154名干部职工,负责全县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拆迁、房地产中介、白蚁防治、房地产测绘、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局党总支下设机关、产权交易、开发管理3个支部,共有64名党员。近年来,该局党总支紧紧围绕“党组织如何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三大主题,以开展“五型”标兵评选、“五星”股室评选、“四看四比”、“三送”和“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明显加强,房地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房地产行业管理和住房保障工作水平显著提高。截止目前,该局已制作创先争优活动宣传专栏16期,收集创先争优活动掠影6册,编印创先争优活动简报18期、《于都县房地产信息》36期,印发创先争优活动学习资料5000余份,在县房产局网站上开辟创先争优活动宣传栏目1个,举办创先争优活动图片展20次,张贴宣传标语32条,召开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承诺专题会议12次,专题组织学xxx省、市、县创先争优活动有关文件26次,向上级新闻媒体及信息刊物报送创先争优活动专题信息162篇,发表68篇。在“三送”中,共抽调了12名干部组专门负责禾丰镇黄泥、禾丰、坪山等5个村的村民“结对帮扶”工作,共走访群众300余户,900余人,结对帮扶260人,参加义务劳动6次,帮助帮扶村组修理水渠2000余米,清理水 沟500米,拆除危房、空心房210间和破旧栏80间,面积13800㎡,改造檐阶水沟493米,改水、改厕45户,粉墙3600㎡,新建垃圾池1个,推广沼气池建设200立方米,新开发脐橙100余亩,保护古树2棵,为禾丰敬老院义务捐款4800余元。2003~2010年期间,多次被省厅授予“全省白蚁防治工作先进县”;2007~2008年,连续2年被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2010年,连续4年被市政府授予“全市住房保障工作先进县”;2008年被市委评为“全市学教活动先进基层单位”、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市委评为“全市学习实践活动示范点”,被市政府评为“全市政务公开示范点”;2010年被市委评为“全市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2007~2010年,连续4年获“全市房地产系统综合目标管理考评第一名”等荣誉称号;局党总支多次被县委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建机制,重考核,班子建设显活力
该局坚持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房产队伍为目标,全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局班子自身建设上,以思想、能力、纪律、作风建设为重点,先后完善了局议事决策规则、股室绩效考核机制和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办法,在全局形成了领导班子团结,民主氛围浓厚,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威信高的良好氛围。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在于都县直单位率先推行正副股级职位竞争上岗,按照笔试、考核、面试的总成绩择优录取,并实行正副股级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根据测评结果,对得分排后二名的 正副股级干部实行诫勉谈话,得分连续两年排后3名的干部,实行免职处理,此举进一步激发了正副股级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业干劲,有效地推动了房地产各项工作落实。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要求干部职工努力做到带头精通业务,争当落实责任的表率;带头执行纪律,争当遵纪守法的表率;带头信守承诺,争当创优服务的表率;带头严于律己,争当廉洁自律的表率;带头维护大局,争当团结协作的表率,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实干型和廉洁型房产团队,以务实理念凝聚人心,用既定目标激励人心,用发展成就鼓舞人心,用良好氛围感染人心,有效地激发了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较好地发挥了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搭平台,建载体,先锋工程强推进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总体要求,于都县房产局始终把“五星”股室、“四看四比”和“五型”标兵评选活动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在股室创先上搭平台。以“强素质、树榜样,优服务、提效能”为主题,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争一流业绩”为目标,围绕各股室的工作业绩、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廉洁自律、群众评价等内容,由局党总支每季度对各股室进行公开民主评议,并对各股室评星情况每季度进行通报,年终根据各股室季度评星情况,评选出若干个年度“五星”股室,对获得年度“五星”股室的,予以重奖。对在“五星”股室评选活动季度、年度考核得分最后一名的股室,对股室负责人实 行效能告诫、书面检讨、诫免谈话、换岗等处理,并取消该股室年度评先评优资格。通过发挥“五星”股室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全局干部职工在推动我县房地产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房地产企业、服务办事群众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加快经济强县步伐,推进“四型于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在党员干部争优上建载体。每季在局“每周一法、每日一题”学习活动中培养发掘“学习型”干部,在四楼办证大厅和其它窗口中培养发掘“服务型”干部,在房地产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力度、破解房屋拆迁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做好全县房屋现状普查和拟定城市住房发展规划工作中培养发掘“创新型”干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招投标以及房地产职能管理工作中培养发掘“廉洁型”干部,在全局各项工作中培养发掘“实干型”干部,并根据成熟度每季评选出“五型”标兵10名,年终评选年度“五型”标兵10名,予以重奖。同时,号召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在思想道德上看诚信、比修养,在业务能力上看工作、比成绩,在办事效率上看水平、比服务,在工作氛围上看态度、比作风,进一步引导全局党员干部锐意创新、奋力创优。目前,已有20余名“五型”标兵被局选送到上海、成都、深圳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由于创先平台搭建的好,争优载体创意新,有效地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局上下掀起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先锋工程得到强力推进。
三、抓党建,促工作,助推发展见实效
加强党组织建设,重点在打基础,关键在抓环节、树特色、求实效。该局党总支始终把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推动房地产管理和住房保障各项工作上,坚持做到开展各项活动与推动房地产各项工作相结合、与服务中心大局相结合。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以开展活动的措施推动各项中心工作,以服务中心工作的成果检验活动成效,局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明显发挥。主要表现为:
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快、市场火。主要表现为房地产投资规模增长快,2010年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03亿元,同比增长97%;完成施工面积76.52万㎡,同比增长22%,其中新开工面积35.16万㎡,竣工面积46.76万㎡,同比增长 124%;批准商品房预售面积35.82万㎡;实现房地产税收1.85亿元, 同比增长85%。商品房销售市场火,2010年年共销售商品房4873套,面积40.77万㎡,同比增长25%;商品房销售额达9.57亿元,同比增长119%;二手房交易达590宗,成交面积7.45万㎡,同比增长84%,成交金额7228万元,同比增长76%。商品房销售均价为2446元/㎡,同比增长23%,其中住宅的销售均价为2246元/㎡,同比增长25%,非住宅的销售均价为7802元/㎡,同比增长56%。房屋产权登记日趋活跃,2010年年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7149宗,面积90.29万㎡,其中初始登记3852宗,面积50.44万㎡,转移登记3277宗,面积37.66万㎡,其它登记86宗,面积2.19万㎡;房地产抵押登记(含预告抵押登记)4538宗,面积81.15万㎡。二是住房保障工作投入大、亮点多。主要表现为廉租住房建设投入大,2010年共开工建设廉租住房712套,面积3.5413万㎡,其中 ;建设新市民公寓88套,面积8400㎡;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3个,面积2.7万㎡;发放租赁补贴185.2万元,惠及低收入家庭1225户、共3882人,“十一五”期间共惠及4600户家庭,提前2年实现了城市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以下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目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目标。亮点多,表现为建设模式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统一管理、分标段实施的原则,采取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拆迁安置周转房和商品房“四房合一”捆绑打包的模式建设保障性住房,让低收入家庭共享城市发展成果,让不同层次群体交汇融洽,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和谐拆迁,得到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受理方式新,由集中化改为常态化,较好地解决了部分群众因错过申报时间而不能及时享受政府住房保障政策的弊端。租金收缴理念新,实行公房和廉租住房租金银行代办制度,既方便群众又提高工作效率,赢得了广大承租户的一致好评。
三是拆迁项目推进速度快、效果好。主要表现为拆迁速 度快,完善理事会机制,充分发挥理事会成员的作用,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2010年开工建设贡江新区、西出入口、上欧工业小区等县重点拆迁项目均在一个月全部完成房屋拆除的喜人成绩。拆迁效果好,创新工作思路,变工作队为服务队,通过耐心细致地疏导劝让、主动帮助拆迁户搬家、寻找工作等,取得了动迁大会前抢着腾空房屋,动迁 大会上抢着缴钥匙,动迁大会后抢着签订拆迁安置协议,被拆迁户主动拆除房屋的喜人局面,实现了“零冲突、零事故、零上访”目标。
四是数字房产服务理念新、评价高。表现为数字房产服务理念新,以开展创业服务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提出了“你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的服务理念,自筹资金62余万元,安装了电梯,引进了先进数字房产软件,新购置50余台电脑、10余台打印机、5台扫描仪、11台高拍仪和1套投影教学设备,完善《于都县房地产管理局信息网》,建立健全网上房地产信息发布、受理审批和电子监察等网络平台,及时在网上公布房地产各项业务审批、行政处罚、公示公告、开发楼盘、房地产行业发展数据等信息,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群众评价高,2010年涉及我局的房屋产权登记、抵押登记、产权交易、房地产测绘、商品房合同备案、档案查询等业务均已实现网上受理审批,全局所有业务的办结时限在去年的基础上均缩短了30%以上。如办理产权登记由原来的30天缩短为20天,抵押登记、商品房预售登记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7天,预告登记由原来的10天缩短为5天, 由于审批环节少、速度快,赢得了广大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
2011年4月11日
第二篇:打造五型公路推进转型发展
打造五型公路推进转型发展
努力开创湖州公路科学发展新局面
徐伟国
2011年1月18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公路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全市公路工作情况,科学谋划“十二五”公路发展思路,认真安排2011年工作任务,深入动员全市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按照“打造五型公路、推进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2011年及“十二五”公路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市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市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改革加速、服务提高,着力突破观念束缚和体制障碍,团结奋斗、克难求进,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公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对外开放、对内循环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十一五”期间,我们认真落实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要求、高速度推进的方针,加大路网改造力度,稳步提升路况质量,全市公路建设得到了强势推进。
1.公路里程明显增加。五年来,全市公路共完成建设投资26.9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了13.3亿元。2005年底公路总里程为3093.76公里(不含村道),2010年末为7890.12公里(含村道4060.994公里),公路总里程净增加735.36公里(除村道外);公路密度达到135.62公里/百平方公里和30.44公里/万人,两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二。
2.公路等级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通过对国省道的改造,全面提升了公路技术等级。五年共投入7.67亿元,完成国省道公路大中修400.8公里;投入3.7亿元,改造病危桥梁461座、隧道2座,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了14.5%和80.9%。截至2010年底,全市等级公路里程达7143.51公里,比“十五”末新增4213.45公里,占全市总里程的90.5%。其中,高速公路264.11公里、一级公路347.04公里、二级公路462.5公里,全市二级以上公路从2006年的782.696公里增长到2010年的1073.649公里。2010年,全市有铺装路5598.913公里,简易铺装路面1028.93公里,有铺装路面与简易铺装路面里程占全市总里程的比例从2006年的76%上升到2010年的84%。湖州中心城区通往省城及周边省市城市均以高速公路连接,与各县区均以一级公路相连,各县区通达所属主要乡镇的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全市所有通村公路均达到了四级以上标准。
3.路网结构明显优化。经过五年的建设和改造,全市公路网络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底,全市以长深高速(G25)、沪渝高速(G50)、申嘉湖高速(S12)、杭长高速(S14)、练杭高速(S13)为主骨架,104国道、318国道和6条省道为干线,农村公路为支线,外接相邻省、市,内连县(区)、乡、村,对外开放、对内循环、与铁路航道有效对接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已基本形成,路网整体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与时俱进、运转高效的养护管理模式广泛推行 “十一五”期间,我们积极转变养护观念、创新养护模式、优化养护方式,全面推行精细化、预防性养护,大力推广应用公路“四新技术”,着力构建“政府主体、交通主力、部门参与、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尽责、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切实提高养护质量,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公路交通服务。
1.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模式顺利转变。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和精心试点的基础上,制订出台了《湖州市干线公路精细化养护管理实施办法》、《湖州市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手册》等,全面推行精细化、预防性养护模式,促进了养护观念的转变和养护质量的提高。通过努力,全市国省道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基本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被动养护”向“预防养护”、由“传统模式”向“创新模式”、由“单一养护”向“全面养护”的转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2.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我们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政策法规为抓手,以建立资金保障机制为中心,以经常性养护为重点,制定并落实了《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湖州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深入推进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截至2010年底,参照南浔区“一站多组”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全市60个乡镇全部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并配备了专兼职养护管理人员,农村公路管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科技研发及四新技术应用成效显著。五年来,我们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先后研发了10项科研成果。2009年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共同建立了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实习基地。同时本着“环保、节能、经济、创新”的养护理念,积极推广应用纤维碎石封层、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泡沫沥青半柔性基层、快速沥青裂缝填封等“四新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换,五年累计节约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上千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认真总结“四新技术”应用成果,制订了《湖州市公路养护“四新技术”应用研究总报告》和《湖州市公路危桥加固维修技术手册》、《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施工技术应用指南》等,为湖州公路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4.桥隧养护管理考评机制逐步健全。几年来,我们除了加大公路日常巡查力度之外,还不断强化桥隧检测监管工作,积极开展桥梁定期检查和国省道干线公路桥梁伸缩缝装臵使用状况调查,建立了桥梁健康档案和CBMS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出台了《湖州市桥梁养护管理办法》,完善了《湖州市公路桥梁检查工作制度》,并逐步健全了桥隧养护管理考评和问责制度,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桥隧技术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2010年我们还在镇西大桥试点安装了桥梁安全预警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长大桥梁及特殊结构桥梁的动态监控。
(三)文明有序、规范高效的路政执法体系日趋完善 “十一五”期间,我们围绕“浙江路政”品牌建设,以治理超限超载和保护路产路权为重点,积极推动路政管理规范化、治超工作法制化、信息管理现代化,促进我市公路向着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更高效的目标迈进。
1.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首次违章告诫制》、《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源头管理办法》、《路政执法规范化示范中队标准(试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办法》、《文明路政队员评选标准》、《治超站点规范化管理标准》等,建立了路政许可统一受理和送达制度、听证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路政执法社会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决定公布和查阅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路政管理。2.教育培训力度全面加强。我们始终把路政执法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的重中之重,每年组织一次路政管理论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封闭军训,强化准军事化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严谨、高效的路政执法队伍。
3.执法评议活动日趋规范。在继续推行执法公示、实施“阳光执法”、完善“限时办结”服务等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在办公窗口公开设立执法评议箱,邀请当事人对路政人员在办理路政案件许可、查处路政违法行为、收取路产赔补(偿)款等执法行为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建议,从严监督检束路政执法行为,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4.治超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一方面,我们十分重视“正面引导”和“预防管理”,实行治超站点驳运企业(进驻)公开招标制度,并加大了对驳运企业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了横向合作,与公安交警、高速业主以及相邻省市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完善了多部门联合治超责任机制,联合开展了省界劝返、源头监管、盲区治理等专项活动,有效减少了跨省超限、冲卡逃逸等事件的发生。五年来,我市境内恶意超限超载现象大幅减少,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治超形势保持平稳,治超工作由“集中治理”逐步转向“常态管理”。
5.路政协管网络基本建成。近年来,我们积极履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职能,尤其自2007年底修改后的《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将村道纳入路政行业管理以来,我们相继出台了《乡镇路政协管网络组建办法》、《路政专职管理员岗位职责》、《路政协管员岗位职责》等制度,明确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网络的组建要求和岗位职责,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路政协管网络建设。目前,由公路路政大队、路政中队、乡镇路政协管员和行政村路政信息员组成的全市农村公路路政协管网络已基本建成,覆盖了全市所有路政大队、路政中队、乡镇及行政村,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
(四)关注民生、助推经济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强化 “十一五”期间,我们进一步拓宽服务理念,通过完善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等举措,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企业发展、经济提速提供优质服务。
1.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积极实施交通安全保障工程,每年分批加固和完善防护栏、挡墙、隔离带等安全设施,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五年来,分别投入5366万元和8034万元,完成了246公里国省道和533公里农村公路的安保工程。“十一五”期间,全市公路管理部门共投入资金5700余万元,增添了养护设备260台套、应急抢险设备25台套,全面提升了机械化水平。
2.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我们主动与气象、交警、消防、医疗等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建立了公路交通系统应急保障信息网络,完善了《公路桥梁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雨雪冰冻灾害公路应急保障方案》等多项预案。同时,加大信息化硬件投入,初步建成了集路网监控、预测预警、应急指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中心。将来随着中心的全面建成,全系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处臵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此外,我们还高度重视公路应急抢险队伍建设,每年开展钢桥架设、机械操作等实战演练,队伍的抗灾保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五年中,全市先后多次经历台风、暴雪等恶劣天气袭击,每次我们都圆满完成了应急抢险任务。特别是2008年初,湖州遭遇50年一遇的大雪,全系统上下众志成城、连续奋战,力保境内8条国省道始终处于基本畅通状态,在华东受灾地区仅有我市做到这一点,对此所有抗雪灾检查指导组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指路体系服务卓有成效。五年中,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对全市国省道指路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全面规范了全市国省道指路体系,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农村公路指路体系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指路体系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这一体系建成后,将实现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国省道的无缝对接,更好地服务百姓出行和经济发展。此外,2010年我们还顺利完成了我市境内杭宁G25、申苏浙皖G50、申嘉湖S12、杭长S14四条高速公路的编号调整和标志更换工作。
4.路政服务企业广受好评。大力推行“行政许可上门服务制”,持续深入开展“百名路政队员结对服务企业,助推企业发展”专项活动,定期邀请有关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发动路政队员深入企业,简化、优化许可程序,畅通办事渠道,并竭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市路政人员共走访企业367家,为企业办理实事152件、排解难题25件,受到了企业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五)主题鲜明、载体新颖的行业文明建设有序开展 “十一五”期间,我们以“一学一树四建一创”为主题,以抓队伍、夯基础、强素质、树形象为重点,大力推进行业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公路建设,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文明创建再创佳绩。五年中,我们积极开展以“构建公路文化、共享公路文明”为主题的各类文明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市处已创建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行业内省级文明单位达到3家,市级文明单位达到5家;有省厅级“文明示范窗口”1个,省厅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4个、省厅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服务窗口)示范单位”1家、省厅级“十佳示范窗口”1家;有全国青年文明号1家,市级青年文明号2家;共有9条共524.719公里的公路创建成省级文明公路,其中普通国省道7条494.148公里、县道(农村公路)2条30.571公里;公路管理基层站所100%创建成市局级文明站点,其中市局级文明站点18家,市局级文明示范站点6家。
2.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我们坚持“突出重点岗位,使用现有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专业人才”的人才开发战略,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壮大人才队伍规模。2006年以来,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8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名、大学本科生16名。同时,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着力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五年来,全处共培训干部职工2500余人次,学历提升113人次,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94人次;已有1人进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283”拔尖人才第二层次,1人进入市交通系统“535”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人,另有14人入选二、三层次。
二、201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是迎接五年一次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之年,是燃油税改革后公路投融资新体制全面运作的第一年,同时还是“十二五”规划奠基之年。回顾全年工作,全系统的工作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一)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实施
2010年公路重点工程:全年完成投资15949.99万元,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完工工程3项,分别是双林至新市公路改建工程、墙千里至莫蓉公路改建工程、湖薛公路大钱桥改建工程,共完成投资10939.04万元;在建工程1项,即三济桥至新市公路改建工程,完成投资5010.95万元。
(二)养护管理工作全面推进
1.干线公路养护专项工程全面完成。以迎“国检”为契机,按照“早安排、早准备、早落实”的原则,以减少路面损坏和提高路面平整度为重点,强化养护与管理各项工作,及时组织实施路面大中修、国道桥头跳车专项整治等养护专项工程,全面提升公路整体品质。2010年,共投资1.97亿元,完成14个项目65.08公里路面大中修工程、5个项目18.67公里国省道应急养护工程、国道32座桥梁的桥头跳车专项整治工程、3条线路4处危险路段处治工程、危病桥梁加固改造工程9座、国省道荒地边坡绿化工程83382平方米。
2.农村公路养护专项工程进展顺利。2010年,全市农村公路大中修计划为99条,共261.35公里,到年底全部完工,共完成投资1.41亿元;农村公路危病桥梁维修改造工程计划86座,投资8779万元,现已完工67座,完成投资5635.3万元(另外完成2009年跨工程15座)。临水临崖安保工程,计划实施109条125.58公里,完成133.08公里,超额完成计划的6%,完成投资2917.5万元。危险路段整治工程,计划对7处危险路段进行整治,全部完工,完成投资467.5万元。此外,全面推进了文明公路创建工作,318国道长兴段和安吉县王孔线文明公路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得到了省局领导的一致肯定。
3.路政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省界劝返、源头监管、盲区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加快了超限运输检测站建设,目前申苏浙皖高速长兴治超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相关配套设施安装等工作;申苏浙皖高速南浔治超站正启动招投标;318国道长兴治超站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年底前可完成土建;104国道湖州、11省道鹿山、湖盐公路(练市)、10省道长兴等四个收费站改建固定治超站也在按计划有序推进,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此外,还认真开展了以净化、优化公路交通环境为主题的“百日路政专项整治行动”,对穿镇路段、建筑控制区等重点区域及马路市场、非公路标志、涉路施工许可等重点事项集中进行整治,净化了公路通行环境。
(三)“五型公路”建设深入推进
1.公路管养新压力应对有力。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和高速公路实施计重收费后,普通公路交通流量急剧上升,超负荷的交通流量给公路养护管理带来了新的压力。为此,我们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实施路面应急养护,强化桥梁动态管理,开展桥梁安全预警系统试点,制定公路预防性养护应急规划,充分发挥治超威力,确保了全市道路路况稳定、安全畅通。
2.“五型公路”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以“路基稳定、路面平稳、设施齐全、绿化亮丽、标线清晰、标牌醒目、路容整洁、路貌美观”为原则,在104国道、318国道和省道彭安线开展了“五型公路”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并以此为典型,全面加快全市“五型公路”建设进程。坚持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规范公路管理工作、提升公路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今年将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升级到2008版,修订调整了62工作规范,新增加了5个工作规范,形成了五大篇76个工作规范,用于指导和规范公路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安全管理工作全力推进
1.全力保障“世博”平安有序。成立了“世博”安保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职责与任务,层层签订了“世博”安保责任书。通过强化道路桥梁管理、规范标志标线设臵、加强公路巡查检查、严格施工路段管理、打好治超攻坚战、开展应急演练等六项举措,全力保障了“世博”期间公路的安全畅通。
2.合力打造应急保障体系。落实“三防”抢险人员、设备、机械、物资和经费,坚持实行月度检查、季度例会制度,各公路段和高速路政大队相继开展了公路“三防”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实战能力。
(五)文明建设活动扎实开展
1.党风廉政建设富有特色。出台了《湖州市公路小额零星工程管理办法(试行)》,把30万元以下的小额零星工程(包括路基路面小修保养、安全设施、绿化、站房维修工程等)也纳入了招投标范围,规范了工程管理,防止了以往小额零星工程随意发包的现象,堵塞了管理漏洞。开展了路政管理人员岗位交流,促进了路政管理队伍人才资源的合理配臵,强化了路政管理人员的勤政廉政意识。全面启动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试点建设,通过排查重点岗位、重要部门廉政风险,形成规范化、易操作的防范模式,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贯彻于各个方面。目前,试点单位高速路政大队排查出一级、二级、三级风险点共101个,并制订出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
2.“五型单位”建设载体丰富。2010年,我们重点开展了“打造五型公路、建设五型单位、争做五型职工”的主题活动。围绕创建“学习型”单位,建立每月集中学习日制度,由各科科长轮流上讲台讲授专业知识;每月定期推出《手机学习报》,普及政治理论、时政要点、名言警句等。围绕创建“创新型”单位,设立“创新奖”,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围绕创建“实干型”单位,全面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做到“写我所说,做我所写,记我所做”。围绕创建“服务型”单位,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百姓、方便大众的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围绕创建“廉洁型”单位,开展了“作风建设加强年”、“创先争优”等活动,落实了“比服务、优环境”措施。
三、“十二五”公路发展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科学养护、强化应急保障、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全面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公路交通“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更高效”。
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提升能力、优化网络,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加强执法、保障安全,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基本形成安全畅通、和谐高效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建立以人为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出行服务体系,建立有法可依、运行高效、文明执法的公路路政管理体系,建立统一指挥、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体系。
“十二五”期间,全市公路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以加快发展为出发点,着力优化公路路网结构。“十二五”期间,结合湖州公路网建设和养护现状,继续加强干线公路改造与整治,全面提升养护技术水平,争创养护工程示范项目,全面提高路网通行能力。一是实施“普通干线公路的提升及稳定路况工程”,完善干线公路省际接口处的公路改造,改善公路运行环境;平均每年安排里程不少于56公里,全面改善普通干线公路的通行条件;实施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工程至少210公里/年,保持全市农村公路路况稳中有升;二是实施“危桥改造工程”,每年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保持在95%以上,及时消除四、五类桥梁;加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力度,至“十二五”期末,力争消除乡道及以上公路四、五类桥梁。三是实施“灾害防治工程”,重点整治干线公路地质灾害及水毁路段,提高干线公路的抗灾能力,“十二五”期间,同一路段灾害损毁重复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四是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完善干线公路的安保工程、处治存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完成乡道以上的农村公路安保工程。五是制定公路养护工程创建示范项目工作方案,依托104国道、318国道及201省道文明公路示范路段工程,进一步规范养护工程管理,以建设“两型低碳”公路为目标,全力创建养护工程示范项目。
(二)以服务民生为出发点,着力提升科技养护水平。“十二五”期间,实现干线公路科学养护决策体系的建立,路况主要检测指标基本实现自动化,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实现信息化和科学化,着力提高我市公路养护整体技术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使我市公路养护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加大桥梁管理系统应用力度,实行数据实时更新;建立特殊结构桥梁实时在线健康监测系统,对大桥及以上桥梁每三年进行一次定期检查。“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做到“有路必养”,着力解决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不足、抗灾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完成乡道及以上安保设施设臵工程,促使农村优良路比例进一步提升。
(三)以健全机制为出发点,着力完善路政管理体系。“十二五”期间,制定符合湖州路政管理工作需要的地方公路保护相关规定,加强部门联动和区域联动,坚持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并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治超长效机制。完善全市治超路面监控网络,建设一批标识统一、设备完备、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检测站,推广不停车检测系统和治超信息管理系统。在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十二五”末将超载超限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路政队伍建设和管理,逐步优化文化层次、年龄结构,逐步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规范执法行为。
(四)以预警保畅为出发点,着力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十二五”期间,完善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以公路养护管理部门、路政管理部门及养护企业为主体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加快建设全市公路网管理与应急处臵平台,实现对管辖区域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收费站、服务区、治超检测站等重要节点的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数据和现场图像接入、交通阻断信息采集与发布、路网协调和辅助调度等功能,为路网协调、公众出行服务和应急处臵提供支撑。进一步完善国、省道指路体系,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指路体系建设,实现不同公路网间指路体系的无缝衔接。
(五)以提升形象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公路文化建设。“十二五”期间,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公路行业集体认同和共同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和公路精神,形成《湖州公路文化建设手册》、《湖州公路管理制度手册》和《湖州公路职工行为手册》等公路文化建设指导性文件,积极构建公路精神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和物质文化体系,推出一批公路文化研究成果、建设成果、活动成果。
四、2011年的形势与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扎实推进全年的工作,对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具有开局奠基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着眼全局,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公路发展形势,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克难攻坚抢抓机遇,适时促进公路转型发展,不断推动全市公路事业向更高层次跃进。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李盛霖部长指出,这些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公路科学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第一,公路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中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加强公路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创造了条件;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服务性的战略地位,各级政府对发展公路的重视支持和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公路出行需求,为拓宽公路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发展生态型公路提供了空间。
第二,公路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时期公路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复杂,解决公路发展中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如公路发展不平衡,地区、城乡还存在差距;基础设施总量还不能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等等问题。此外,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建设大路网、打造五型路”适应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统筹城乡交通发展、生态交通建设、“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等新任务和新要求,还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
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用好有利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和切实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科学应对,化挑战为动力,不断开创公路工作新局面。
2011年全市公路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五型公路、推进转型发展为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设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公路交通新平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行业,建设完善的公路信息服务与应急指挥体系,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公路管理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2011年全市公路管理工作的具体目标是:
——公路重点工程建设:三济桥至双林段改建工程基本完成路基、桥梁工程,路面工程完成30%,完成投资1.2亿。
——公路大中修工程:完成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32.236公里,投资510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260公里,投资14000万元。——危桥修复改造工程:完成国省道危桥修复改造2座,投资16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危桥修复改造50座,投资3000万元;完成国省道隧道维修及照明设施增设2项,投资80万元。
——公路安保工程:完成1条国道安保工程,投资250万元;完成农村公路36条线路安保工程,投资1219.6万元。
——公路绿化工程:完成国省道边坡荒地绿化40000平方、绿化更新补植36公里,投资323万元。
——文明公路创建:完成204省道孝泗线28.03公里的干线文明公路创建;完成县道白缸线9.46公里农村文明公路创建。
——公路站房建设:完成公路管理站房新迁建、改扩建4处,投资3200万元;完成站房维修28处,投资975万元;318国道长兴治超站、申苏浙皖高速公路长兴超站完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南浔治超站开工建设;104国道湖州、11省道鹿山、湖盐公路(练市)、10省道长兴等四个收费站改建固定治超站完工。
——超限运输治理:全市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在4.2%以下,可卸载货物卸载率100%。
2011年全市公路管理主要工作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迎接国检,创新机制,全面打造品质型公路 1.扎实推进迎“国检”工作。针对工程进度情况,按照迎检剩余时间,调整进度计划,加强滞后薄弱环节,充实现场施工力量,注重辅助配套工程;对照“国检”方案要求,对照《2010年全国干线公路养护与管理规范化检查评分细则》逐条逐项进行自查,加大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整改完善力度;加大对迎检工作的巡查和督办力度,加大建设项目交竣工验收监管力度,从源头上促进养护管理的良性循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办整改,确保迎“国检”工作取得实效。
2.提高干线公路养护。继续推进公路养护精细化进程,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加强全方位养护,及时处治各类路面病害,切实提高干线公路养护整体质量。加大养护巡查力度,完善公路桥梁检查制度,健全公路桥梁工程师制度,规范检查与验收程序,充分依靠科技手段加强对公路桥梁的监控,保障桥梁的安全运行。推行安全养护和文明养护模式,建立健全公路养护新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3.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依托各县区公路管理段,根据各县区行政区域内乡镇大小及公路里程多少,基本上以2-3个乡镇为一单元,将辖区内乡镇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格,形成一个单元网格。公路段在每个单元格内设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分中心,落实相关责任人员,负责对单元格中乡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情况进行巡查、监督、指导,建立主动发现、有效沟通、及时处臵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的一种模式,以达到提高乡镇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公路技术始终处于良好的状况。
(二)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全面打造平安型公路 1.强化公路预防机制。加大基本投入和技术改造,集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等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建立公路病害灾害预防分析制度,加强干线公路网总体运行分析,提高公路日常保障通行能力、突发情况下抗击能力、灾后快速抢通和恢复重建等“三大能力”,强化公路预测、预警、预防机制,确保全市路网运行安全。
2.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市县(区)两级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及预警、应急处臵与保障和应急抢险监督管理机制。全面启动农村公路应急抢险体系建设,以自然灾害引发公路损毁时的抢通抢修为重点,以反应速度快、公共服务水平好、专业技术力量强为目标,逐步建立健全适应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应急保障机制。重点培养专业化、实战能力强的应急抢险队伍,确保拉得出、打得赢。
(三)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全面打造生态型公路 1.加大公路科技化力度。抓好“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破解公路管养难题,如继续加大对桥梁伸缩缝处理、路面早期病害处理、公路抗车辙处理等课题的重点攻关,加大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推广应用和纤维碎石封层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力度,全力打造“两型低碳”公路。进一步发挥公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逐步完善公路统计管理系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公路桥梁管理系统、公路绿化管理系统、钢桥设备管理系统、公路大道班管理系统、公路交通量统计数据库、路政数据库的数据采集与编辑,及时更新相关数据,加快实现市县(区)两级共享,为养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提升公路生态化层次。一是建设,依托生态市建设和生态交通五项行动,加大公路绿化基础性投入;二是完善,积极实施荒地边坡绿化、弃方场地复绿,对适宜绿化的路段进行补植和完善;三是发展,以重点旅游区、生态建设区为重点,着力打造精品生态公路,实现公路绿化型向公路生态型转型。
(四)改进作风,服务民生,全面打造服务型公路 1.推进公路文明养护。完善《湖州市公路文明养护工作方案》,以104、318国道、省道彭泗线等“五型公路”示范路段和精细化养护为标准,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努力实施公路文明养护工作。完善养护告示牌,组织咨询活动,聘请文明监督员,开展争创文明养护工活动。
2.增强执法服务水平。推行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考核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大执法装备投入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现代化水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百姓。
(五)文明和谐,廉洁奉公,全面打造阳光型公路 1.积极落实廉政建设。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及监督电话,虚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公路执法水平和服务水平。继续开展路政执法评议活动,认真汇总梳理群众意见,对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落实整改。逐步推广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强化源头治理,评比廉政阳光先进示范工程,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2.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根据公路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综合管理人才。开展调查摸底,认真制订《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好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教育培训不流于形式,真正取得实效。
3.深入开展文明创建。锁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这一创建目标,不断丰富创建载体,大力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年内完成创建目标任务。将环境优美、文明服务、公路文化、行业形象等要素融入到“文明公路”创建活动中,不断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水准,建设文明公路精品工程。
同志们,新的目标已经确定,新的征程又将开启。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路局、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勇敢肩负起公路管理事业发展的重任,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努力推进科学发展,为打造“五型公路”和实现我市公路管理事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打造环境优美乡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打造环境优美乡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xx镇环境保护工作汇报材料(000年00月0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xx镇位于xx县城处,下辖村,00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00人,其中少数民族00人,占总人口的00%以上。镇域经济发展以农、林、牧三大产业为主,00年全镇共种植棉花00万亩,总产达00万担;小麦00万亩,总产00万公斤;牲畜存栏00万头(只)。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0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00元。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自00年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以来,通过近几年努力,获得了地区级环境优美乡镇荣誉称号。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党政一把手做到了创建初期定目标,创建过程定思路,关键问题定决策,疑难问题亲自抓。二是健全机构,狠抓落实。成立了镇环保站,站长由分管环保的科技副镇长兼任,落实环保干事00人,在全镇00个村设立了环保义务监督员,为环保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及时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并签订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
书,确保了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四是结合实际制定制度,从机制上确保环保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五是把城镇建设同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委托自治区相关部门编制完成了《xx县xx镇城区建设规划》和《xx镇环境规划》,并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环保意识。一是利用阵地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板报、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二是组织专题活动。利用巴扎天、世界环境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倡导全镇人民“人人关心环保,个个参与环保”的理念。三是开展环保知识培训。在抓好干部培训的同时,结合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以学校为辐射点,加强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培训,重点培养青少年的环保价值观和环保道德观。
3、结合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大环保工作力度。一是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镇政府先后累计投入资金00余万元,在主要街道路口安装了监控设备,安装太阳能路灯00余盏。集中规范了街道两旁摆摊设点商贩经营活动;摆放垃圾桶00个;定期不定期对餐饮、医院、居民取暖及污染物排放等进行检查,坚决做到查源堵漏;购置了铲车、垃圾处理车和洒水车,成立了环卫站,保证集镇周围的环境整洁卫生。二是因地制宜,加大村级环境治理。以“五清、五改、五通”为重点,大力推广沼气等清洁能源,建成沼气服务站00个,农村沼气入户数达到00户;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完成农村改厕00座;发展生态农业,推广节水滴灌技术和测土配肥试点农膜回收工作:开展生物防虫、物理防虫技术,发动组织农民群众修建座地式和悬挂式鸟巢近00个:结合庭院改造和“三区分离”,扎实开展以“五清”为主要内客的村容村貌、生产生活环境治理工作,着力解决“脏、乱、差”等问题。
二、00年工作打算我镇在环保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等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我镇环境工作的长足发展。00年我镇将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环保项目的编制和申报,一是争取项目资金00万元,在镇区建设000亩防护林。二是年内争取项目资金00万元,主要用于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及宣传活动、镇村两级环保工作硬件建设。三是征用土地00亩,申请项目资金00万元,建设垃圾处理场、组建环卫队、修建卫生公厕和垃圾池。四是抓好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项目,确保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五是积极申报太阳能路灯、交通指挥灯和监控系统建设项目,提高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覆盖面。
相关课程
第四篇:官田村打造生态官田 促进和谐发展
重拳打造生态 吹响和谐号角
——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
一个拳头五根指,拳要重来指要粗。官田村近年频出重拳,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法制五根手指靠紧团结,齐心协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重拳之下的官田,美不胜收。申请省级生态村以来,村两委为了更好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搞好结合”这一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制管村”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生态村创建工作,不断实现创建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发展。目前,官田村已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新农村,各项指标达到了省级生态村的条件。现将我村近年来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村情简介
我村位于黄潭河畔,距集镇中心不到1公里,是稔田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大宗祠所在地,上杭县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典型和红土先锋党支部建设示范村之一。全村辖29个村民小组,921户,3564人。村两委班子9人,党员86人,其中52%的党员有自己的经济实体。全村耕地面积2900亩,库湾面积1000亩,山林面积18006亩。2010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479元,村财收入19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从村情特点来看,我村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比较优势,适合走“生态立村、和谐发展”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主要表现在:
(1)地理位置优越。我村位于稔田镇集镇边缘,省道杭永线以 及稔下(稔田——下都)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境内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季风气候。黄潭河绕村而过,土地肥沃,植被丰富,非常适宜各种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生长。
(2)特色产业集聚。我村现已种植红肉蜜柚1450亩,是县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建立了1000亩烤烟种植基地,是优质烤烟种植示范村;库湾养殖特色鱼500箱,建有茶叶加工厂1座,建立了30亩大棚蔬菜种植和示范基地和千亩油茶基地。众多的种植特色产业形成了极为优越的生态小环境,造就了一个巨大的“造氧基地”。
(3)基础设施完善。一是各自然村主干道全部实现路面硬化;长150.5 m、宽12 m的飞蛾嘴大桥竣工后,将李氏大宗祠景区与稔田集镇连成一个整体,将为我村的发展带来机遇。二是我村已改厕900多座,建沼气池88口,安装路灯268盏,建有垃圾填埋场1座,聘请了3名环卫工人,确保了垃圾日产日清的长效机制。三是村里有一所完小、2家幼儿园和3家卫生诊所,有设施齐全的老年活动室,建有篮球场、健身器材和文艺演出场地。四是安装了日处理300吨的水净化处理设备,全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五是村级组织机构完善,办公设施齐全,村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民主。
(4)人文底蕴浓厚。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氏大宗祠是著名的客家祖地,周边有刘氏宗祠和刘氏、游氏、黄氏等入闽始祖陵园景区,以及关帝寨、祖师庙、扬家寨、迪吉楼、福星楼、状元楼等多个人文、自然景观,每年前来旅游观光、寻根谒祖的游客近十万人。现在李氏大宗祠周边景区已经做好详规,正在有序开发。同时该村客家民俗风情浓厚,有山歌手、民俗乐队和船灯、马灯等传统客家艺术,民俗底蕴深厚。还流传有“官田村的由来”、“祖师寨的传说”、“关帝寨的传说”等美丽的民间故事等等。
二、主要做法
(一)抓住机遇,广泛动员,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村两委充分认识到,建设省级文明生态村是我村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遇,必须借势用足用活上级的惠农政策,村庄的面貌才能迅速改观。为了使村两委的思路在全体村民中形成共识,我们放手发动群众,做大宣传,并登门入户征求群众的意见,共同商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方法。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形式,向村民宣传建设文明生态村的目的意义;宣传创建内容、途径、方法;宣传村民在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宣传上级的帮扶政策,使创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家喻户晓,深入民心,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群众的创建热情。
为将创建省级生态村的工作落到实处,我村两委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稔田镇官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其它村两委干部为成员,形成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村委会主任具体抓,其它村两委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并把创建经费纳入村财优先重点保证支出的项目,确保创建工作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同时建立三项工作制度:一是汇报制度。结合红土先锋党支部建设、新农村整村推进建设等事宜召开专题会,听取创建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二是考评制度。下发了《稔田镇官田村创建省级生态村实施方案》,量化各项考核指标,落实责任人,制定时间表,把业绩作为村主干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检查制度。邀请各级领 导到我村,深入到各村民小组检查环境卫生、森林保护、流域治理、生态农业等工作,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二)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确保创建工作科学规范。创建省级文明生态村是一项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工作,它体现了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的统一,做好前期的规划事关重要。村两委干部首先认真学习了关于省级文明生态村的标准,结合本村实际条件,多方调查、潜心研究。我们请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村里考察论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围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文化阵地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等内容,形成创建的整体规划,并参照红土先锋党支部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制定的科学合理、前瞻性强的村庄规划,明确了各个项目的内容、标准要求、完成时限、主攻方向和实施步骤,为文明生态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我村于2010年9月完成了客家姓氏文化、农业示范基地、自然人文景观等独具特色景区的系统规划编制和完善。编制、修编《福建上杭稔田镇官田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种养业总体规划》、《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新村总体规划》、《上杭稔田镇李氏大宗祠周边景区规划》、《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上杭县稔田镇官田村乌石头生态农庄旅游发展规划》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区域性控制详规,委托有资质、有实力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形成集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文化创意、民俗风情、特色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型规划。把空间规划、环境规划等几规合一,推进官田村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持续落实“先规划、后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按既定规划有序建设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对不符合规划的各项产业,不支持,对防碍整体规划的各建筑、各企业给予坚决制止或关闭。
(三)突出重点,贴近民生,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推进。积极营造“省级环境优美乡村”氛围,深入开展“爱我家园、美化环境”主题实践活动,把绿化、美化、净化家园作为官田村环境整治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着力推进沼气池、改厕等新农村建设工程,计划3年内,全村实现新植以香樟树、桂花树、罗汉松树等5000株以上,新建沼气池150口,完成改厕率达到100%,全面拆除或关停、整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猪养殖场,不断美化官田村旅游环境。
(四)着眼长远,建立机制,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
三分建设七分管,花费大量人力、财力、精力创建的工程,如果疏于管理,创建成果必将付之东流,挫伤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确保文明生态村建设能够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村两委坚持创建与巩固并重,把文明生态村的管理纳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组织村民代表研究制定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户内达标等制度,成立了卫生清洁队,党员负责岗。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积极开展文明户评选活动,形成了一套有道德规范、有制度约束、有专人管理的良性机制,巩固和扩大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成果。
三、主要成效
通过省级生态村创建,我村主要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1、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以“五四三二一”(“五”指五化,即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四”指四改,即改水、改厕、改厨、改栏圈;“三”指三通,即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二”指二室,即卫生室和图书阅览室,“一”指一所,即建设文化体育场所)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农村脏乱差状况得到彻底改变,村道通畅、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已成为文明生态村的重要标志。通过一系列的整治,我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绿化覆盖率达70%。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100%。
2、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生态村建设,全村涌现了一批种植、养殖或加工的专业户,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收入也明显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
3、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思想觉悟。全村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现象,即农民读书学习的多了,赌博、游手好闲的少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多了,邻里纠纷、打架斗殴的少了;学科学、用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勤俭持家、注意节约的多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少了。
4、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基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出发,通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进一步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威信,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
5、节约了村居土地,生态意识明显提高。创建中,村两委班子带头,全体群众参与,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全体村民的自我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创建生态村的热情普遍高涨,通过拆除危房、取直道路、开发荒山等措施,使得村居土地大大节约;同时,乱倒垃圾等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现象大大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止。
四、创建的心得体会
1、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建议实施科技人才联系文明生态村工程,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支持,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应有贡献。
2、坚持以人为本,把农民群众作为创建工作的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把群众力量凝聚起来,参与创建的热 情调动起来,鼓励群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踊跃献计献策,捐款捐物,投劳投资,文明生态村创建才能真正扎根基层,具有旺盛生命力。要从实际出发,有效地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维护村民的利益,调动了广大村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根据村里实际,因地制宜、梯次推进,不搞一刀切,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不增加农民负担,群众创建,群众受益。
4、建立管理保障的长效机制。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边整治边建设边管理,落实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经费,并制定了长效管理监督制度,通过长效管理,有利于及时查漏补缺,加以完善;有利于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生活新风尚;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使生态村建设走上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
五、进一步打算
为全面提升我村的环保工作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接下来,我村将继续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狠下功夫,不断完善、巩固、提高创建成果。
1、全面实施环境保护规划。将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目标进一步细化为环境建设目标、指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环境保护规划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
2、加大环保宣传。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全村的环保国策宣传,加强对干部群众的环保宣传教育,真正形成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3、加强污染源控制。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按照建设生态官田的发展导向,坚持引进无污染企业,不断改善我村的环境质量。
4、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对 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创建工作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第五篇:——科学利用自然环境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科学利用自然环境 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引 言
自然生态环境是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利用开发的对象,对于幼儿教育,尤其是对幼儿生理、心理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徐菲:《对仪化幼儿教育宏观生态环境的分析》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时期所形成的环境态度、情感等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穿着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终身学习思想,贯穿着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与幼教密切结合起来的开放教育思想,不仅给幼儿园的全面教育设定了总纲,也与我们正在实践的环境教育不谋而合。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自然环境教育为切入点,在《纲要》的指导下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幼儿自然环境教育实践,经历从茫然到了然、从盲目到规范、从过程,现与各位同行交流、分享。
第三阶段
深入学习《纲要》,开展行动研究,形成解决策略
第二阶段的尝试曾让我们一度陷入迷茫与困惑:我们虽然明确了自然环境对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但到底应该怎样科学地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如何在实施过程实现教育观念与行为的转变?究竟应从哪里入手开展研究„„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再度开展了新《纲要》学习,但这一次我们缩小了关注范围,围绕“环境教育”这一点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学习,并以新《纲要》为核心指导思百度文库
想,广泛收集了有关自然环境教育的大量资料。终于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学前教育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而这些领域均可成为有效实施幼儿环境教育的载体。
一、明确新课程领域与幼儿环境教育相关性
首先,健康与社会领域:《纲要》要求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如果从小就能初步了解整洁、绿地、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学前教育就能为幼儿未来环境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健康与社会领域涵盖了许许多多生活中经常遇到而往往容易被忽视的行为习惯都与环境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迫切需要通过环境教育来提高幼儿的公共道德并萌发环保意识。
其次,语言与艺术领域:《纲要》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并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讲述有关大自然的故事形成环境意识;艺术要求幼儿广泛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自然环境中,孩子更容易放松心情,呈现自由状态,有助于幼儿自主地感受美、发现美,并用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美。
第三,在科学领域,《纲要》要求在幼儿生活经验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这一领域里,显然更多的是倡导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关爱。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百度文库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二、把握《纲要》精神,确立自然环境教育目标
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认识到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而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我们应“以情感目标为环境教育的核心,对幼儿知识技能的培养渗透其中”。因此,我们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明确了现阶段的研究总目标,即“引导幼儿关注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形成欣赏、尊重环境及生命万物的品质,养成爱护公共环境的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的确定是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为依据的,主要是发展幼儿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树立幼儿对待环境的正确的价值观与态度,了解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环境教育,使幼儿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准则,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并且能初步识别和抵制那些不自觉甚至侵害他人环境的不道德行为。
三、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实施策略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过程,老师们积累了丰富的自然环境教育经验。通过在教研活动中的交流与提升,初步形成了以下四种实施策略:
1、根据季节变化特征,制定教育计划
自然环境是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但平时孩子们接触自然界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而老师在根据季节特征精心设计教学计划之后,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孩子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从而避免了环境教育的单一性和盲目性。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我们带领孩子们百度文库
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描绘桃红柳绿的自然美景,感受春天的盎然生机;夏天,乍雨初晴,孩子们在水帘洞中嬉水玩耍,“放小船“、“照镜子”,观赏天边变化的彩虹;秋天,丰收时节,我们带领孩子们到花果山采摘收获,体验劳动的快乐;冬天,在按摩足道上活动活动,在攀爬岩上一显身手,既锻炼的身体又磨练了意志„„各生态景区在不同的季节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教育优势,老师们则根据这些变化着的环境,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计划,让孩子们在每一次的环境教育中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收获,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2、结合自然环境资源,生成园本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只有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才可能真实自由地展现自己,自然地发展他的内部潜能,我们也才可能了解到儿童发展的真实情况。”教育者只有真正了解了幼儿的发展需要和现状,才能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我们正是在前两阶段的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失败和提炼的过程,才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这些原始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新《纲要》开展了“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幼儿英语运用能力”和“绿色生态教育”等行动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园特色的园本课程。
例如,我们结合幼儿园各人文景观对小朋友进行英语口语教育,让他们扮演“英语小导游”,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自然习得各景点的英语名称,同时还运用了日常交际口语,活学活用,形成了我园环境教育的一大特色;我们还充分利用花果山种植园的地理优势,对幼儿进行生态教育,不仅让孩子们进行观察、记录,还让他们亲身参与到蔬果的种植和收获中来,进行劳动教育;此外,我们还通过教研学习、园本培训、赛课活动等形式,百度文库
促使老师们不断开发和提升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通过交流、观摩等形式,最终将经验形成文字,形成了我园园本课程的雏形。
3、开发自然环境功能,优化一日活动
在前两个研究阶段,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观赏性方面,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在意识到这一薄弱点之后,我们尝试将自然环境教育与一日活动的各环节结合起来,即“能使用户外自然环境的生活环节,尽量在户外开展”。例如:以往的晨间活动,多是教师在室内组织开展的,象“结构游戏”、“区域活动”等等,现在我们将晨间活动移到了户外,带领孩子们跑跑步、走走按摩足道,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享受温暖的阳光;我们进行了“绿色教育”的专题研究,明确了哪些集中教育活动适合在户外进行,最能体现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科学活动、体育活动、种植活动等);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更是保证了孩子们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午餐后带孩子到花果山上散散步,既帮助了睡前消化,又观察了种植的生长情况„„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不仅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让孩子对幼儿园流连忘返,还减轻了老师们在活动准备方面的负担,一举多得,受到了教师、孩子、家长三方的肯定!
4、合理运用自然环境,保障幼儿活动机会
开发和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必须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而使之破坏。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自然资源才会成为我们受用不尽的财富。但随着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增多,不可避免地会给自然植被带来一定伤害,而且在户外开展活动,百度文库
老师的组织教学难度很大,不能及时地关注每个幼儿的需求,因人施教。为了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也缓解教育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在本学期,我们又及时调整了教学模式,将分组教学引入环境教育之中,即“两名教师各带领一半的幼儿,在不同的区域同时开展环境教育活动”,这样就提供了更多师幼互动的机会,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减少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消极等待,对已有的自然环境也予以了保护和优化。
收获与展望
1、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与孩子一起收获了成长的惊喜。 孩子的发展: 自然环境教育有效促进了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和谐的发展:我们收集了全园幼儿的体检结果,发现本(2004.9——2005.6)的体弱儿童较去年减少了40%,幼儿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明显增强,动作发展协调;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和自然智能发展较快;孩子的交往能力增强,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爱护环境)和意志品质(自信、勇敢、有毅力);同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喜欢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并从中获得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教师的发展: 在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上,我们实现了五个突破和五个树立:
百度文库
一是突破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树立了终身教育、开放教育、发展适宜性教育、生活教育等先进教育观念。
二是突破传统的儿童观,树立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先进儿童观。
三是突破传统的教师观,树立了“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的教师观。
四是突破传统的发展观,树立了“让儿童适宜、主动、均衡、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五是突破传统的教育过程观,树立了“师幼双主体,互动学习、共同发展”的教育过程观。
2、自然环境教育只是我们开展“幼儿园教育资源统整利用策略”行动研究的一个切入点,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探索家、园、社区一体化的幼儿环境教育实践,例如“如何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怎样充分利用社区的环境教育资源,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等等。
幼儿园实施《新纲要》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每一次的小结与回顾都意味着我们向更高起点的迈进。我们将继续投身到新《纲要》引领的教育改革之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谱写出具有园本特色的幼教篇章。我们期待着与同行的交流学习,更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专业化引领。有了你们,我们将走得更加脚踏实地!谢谢!
百度文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教育》.2001年9期 2.张俊.“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研究”.《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优秀论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