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宣传形式 提升宣传品位 公安分局2006年度公安宣传工作迈出新步伐
创新宣传形式 提升宣传品位 公安分局2006年度公安宣传工作迈出新步伐
发布时间:2006-12-29 访问次数: 943次 我要评论(0条)
2006年,全区公安宣传工作在分局党委和上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夯实基础,开拓创新,以服务基层、创人民满意为主线,以“三基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公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主旋律,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在新闻报道、典型宣传、文化育警、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等方面亮点不断,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巩固宣传阵地,坚持宣传工作贯穿公安工作始终。公安宣传阵地是公安工作走向社会的窗口,是公安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是展示公安队伍精神风貌的舞台。分局党委历来重视公安宣传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公安宣传阵地,加强对外宣传力度与深度,做到公安机关的重大决策、专项行动和重点部署,在实施前坚持宣传先行,让群众了解背景和意义,赢得理解;实施中坚持宣传同行,让群众感受成效和作用,争取支持;实施后坚持宣传续行,让群众看到公安民警的奉献和付出,进而密切警民关系。2006年,分局各级宣传部门以电视专栏《余杭警坛》、《头头是道》为公安宣传主阵地,充分利用《城乡导报》、余杭电视台以及各级新闻媒体,紧密配合公安中心工作,组织记者深入一线,将最新的公安工作动态,以及侦破的大要案件、公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以专题片、通讯、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向广大群众全方位展示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为各项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据统计,2006年全局共在全国各级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发表和播出各类稿件1307篇(条),其中全国级8篇,省级139篇,市地级211篇,区级949篇。
二、携手新闻媒体,营造良好警察公共关系。近年来,分局宣传部门运用和谐的理念指导推动公安新闻宣传工作,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目的,积极促进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警察公共关系,并有效借助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展示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促进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为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实现双赢目标,上半年,分局邀请新闻媒体,以座谈方式倾听媒体对公安宣传的看法与建议,共同探讨公安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安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形成对积极配合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并由公安宣传部门把关审稿的公安宣传模式的共识,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6年5月至9月开展的“反盗抢”大会战期间,分局宣传部门精心策划,在《城乡导报》开辟“反盗抢”大会战专栏,以领导专访、大要案纪实、安全防范知识等多种形式,向全区群众宣传大会战重要性和必要性,通报会战成果,以及传授正确应对盗抢犯罪、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方法,在获得群众普遍赞誉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反盗抢”大会战的深入开展,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大会战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宣传队伍战斗力。公安新闻宣传队伍是公安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军,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水平。分局高度重视公安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建设,注意培养选拔理论素养好、业务素质高、具有一定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同志从事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并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宣传队伍战斗力。2006年,广大宣传干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要求,刻苦钻研业务,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以高质量的宣传报道服务公安中心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宣传任务。9月份,分局专题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全区公安宣传工作细则(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公安宣传工作在服务现实斗争、促进公安工作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要求全体宣传干部紧密围绕公安中心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激励原则,不遗余力地扩大我区公安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迈出余杭公安宣传工作新步伐。11月份,分局成立以全局30多名宣传干部为班底的余杭区公安文学社,为进一步繁荣我区警营文化建设、活跃警营文化气氛、拓宽警民交流渠道、提升公安宣传档次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同时还多次邀请区作协资深作家为全体宣传干部辅导公文写作及文学创作,提高了整个公安宣传队伍的写作水平,也为提升宣传质量和档次打下了扎实基础。
四、着眼精耕细作,全力打造《余杭警坛》品牌栏目。《余杭警坛》是分局与余杭电视台合办的公安宣传电视栏目,是我局公安宣传工作的主阵地之一。2006年,《余杭警坛》从创新宣传形式入手,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安宣传活动,同时在出精品、上档次方面狠下苦功,不断提升宣传品位,成功打造了《余杭警坛》精品栏目形象。其中,《余杭警方抓获15只“油老鼠”》、《围歼“油耗子”》、《杀人埋尸案侦破记》、《错爱》、《口角引发的命案》等高质量的专题片、新闻报道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等中央、省、市级新闻媒体转播。11月份,在市局开展的“基层风采”电视短片评比活动中,《余杭警坛》栏目组以刑大科学技术室为宣传主体,精选近年来依靠技术手段破案的经典案例,潜心打造,制作完成电视专题《寻踪觅迹》。该片以真实的案例、感人的画面和精美的制作赢得了专家评委及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在进入决赛的13部优秀公安题材电视短片中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五、注重创新形式,积极探索公安宣传新路子。为更好地展示全局公安民警和广大群众在建设平安余杭中取得的成就,分局于2006年上半年开展了《警察话题》有奖征文活动。期间,分局宣传部门精心策划、深入发动,积极邀请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安文学创作,切实将宣传焦点对准那些长期在“苦、脏、累”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线基层民警,挖掘他们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此次活动共收到征文稿件近150篇,并从获奖作品及部分优秀来稿中选出80余篇作品,共计19万字,结集出版了《警徽如灯》一书。下半年,在由分局和《城乡导报》社主办,浙江移动通信余杭分公司协办的“走进警营,平安你我他”——公安基层摄影采风活动中,分局主动邀请各界摄影爱好者,多次深入基层单位开展采风活动,通过镜头展现全区广大公安民警积极投身平安余杭建设的崭新风采,体现警民情深、警民全力构谋平安余杭建设的感人场面。年底,分局适时在全区开展以“警民携手,共创平安”为主题的安全防范宣传系列活动。与此同时,和谐交通平安行宣传活动也得到成功实施。所有这一切,既为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公安、认识警察的生动平台,又为实施“文化育警”战略,加强公安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
第二篇:创新交通安全宣传形式的思考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衣、食、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广大居民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对“出行”是否便利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交通状况与居民的需求仍有一段距离:车辆争道抢行,行人随意横穿、斜穿马路,骑自行车带人等交通违法行为既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也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进一步改善城乡交通秩序,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满足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新要求,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变得愈发重要。安全教育不仅是预防交通事故和减少交通违章的有效途径,也是公民法制道德教育和文明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充分理解经济发展与交通宣传教育工作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给交通管理带来更高的要求,为创造一个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只有广泛而有效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营造交通安全氛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如何从源头抓起,使宣传工作深入千家万户、使交通安全深入人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积极取得政府的支持
大队积极取得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并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借助外力,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交通安全工作,加强对单位干部职工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积极发动和引导有关单位广泛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大队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重点,把握重心,提高认识。把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作为做好公安交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摆在各项业务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调动与发挥民警的主观能动性,确保人员到位、计划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自上而下形成合力。
(三)思想观念更新
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搞好交通管理工作单靠严格执法只能疲于应付,不能做到根本解决。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就是重点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思想意识问题,行为意识问题,是从根本上提高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因此要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关键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
(四)措施扎实有效
措施是保障,用扎实有效的制度来保证宣传教育活动的落实到位。一是领导责任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建立连带责任;二是调查访问制度。上门走访,听取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意见,提出下步交通安全宣传设想;三是定期回访制度。落实意见后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总结经验做法;四是安全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各校外辅导员作用,定期深入各中学、小学、幼儿园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基础知识,形成制度,长抓不懈。并落实谁挂钩谁负责,确保教育落实。
(五)活动形式多样
大队在宣传活动上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而是动员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互动。一是送法上门。由宣传民警到辖区的单位、社区、学校等分发《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教育读本》等宣传材料和宣传光碟,让行人,驾驶员都能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必须要遵守的法规知识;二是宣传图片巡展。宣传民警深入辖区的单位、社区、学校举办宣传图片巡回展览。在展览的同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并解答咨询,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宣传,使交通安全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把“关爱生命,遵章守法”植入脑中;三是设立宣传台。在辖区各主要场所设立宣传点,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开展交通法规宣传及交通安全常识咨询服务,并在一些重要路口悬挂宣传横幅、标语,扩大宣传声势;四是签订责任状。与各单位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状,取得单位的支持,并作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
(六)依托宣传载体
充分利用各类传媒的作用,扩大宣传面。一是广泛加强与新闻媒介的合作,通过电视、报纸把各类交通安全讯息、典型事故案例、交通安全常识等内容传送到每个家庭。联动媒体,增强效果;二是到各个社区、专业运输单位及公共场所播放宣传光碟,放映有关交通事故的录像,宣传图片,用触目惊心的事故资料片震撼每一位观众,从而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意识。
第三篇:创新宣传手段 提升宣传效能
创新宣传手段 提升宣传效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和“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这标志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未来五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五”普法把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宣传效果提升不是很明显,群众没有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法用法积极性仍然不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我们以往有些做法,并未真正把握干部群众的心理需求和学法用法的实际需要,而是就学法而学法,导致普法的实际效果不明显。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经过20多年的全民普法,该普及的就已经普及了,没什么新花样。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法制宣传教育职能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下,发展遇到瓶颈,宣传效能提升效果不明显。
二是宣传教育环节上还有薄弱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上,近年来制订了一些制度规定,但有的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抓落实力度不够;农村普法教育上,人员难集中、教材难落实、时间难保证依然是制约农村宣传教育发展的主要方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城镇下岗职工和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抓的还不紧,留有盲点和死角;宣传工作缺乏广度和深度,重部门法、轻公共法学习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法制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单一。在内容上,眼下更多的只是宣传法律法规的条文,回避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在形式上,目前多是停留在标语、咨询、宣传车等传统的模式上,缺乏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
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
理念、引导法治行为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目的就是要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因此,调动人民群众的学法用法积极性,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在法制宣传教育中服务人民,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把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人民群众自觉学法用法的内在动力。
二是进一步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法制宣传教育要活泼生动、寓教于乐、情理并重。以往的组织干部群众开会、空洞的念法律条文、千篇一律的说教等法制宣传形式已经落伍,而法制文艺演出、普法赶集、主题法制宣传、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调解纠纷现场说法等法制宣传形式则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效果也十分明显,今后需要在这一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和尝试。比如,每月选取一定数量的村、社区由法律专业人员与群众面对面开展法律对谈活动,组织普法小分队进村普法,法律资料袋进家,进行法制文艺创作演出,举办法制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等,使法制宣传教育尽量符合群众口味,让群众在学法中获得实惠。
三是不断创新法制宣传载体。对于在过去普法依法治理过程中创立的品牌和探索的载体,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必须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发挥特色优势上做文章,不断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在打造新亮点上下功夫,让品牌和载体站得住、叫得响、传得远,使其永远成为法制宣传的主导和主流。同时,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刊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增强法制宣传的开放性、多样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托基层法律服务所成立法制宣传服务中心或服务站,整合法律人才资源,搭建群众学法平台,随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
第四篇:创新形式 强化措施 不断提升法治宣传和人民调解水平2
创新形式 强化措施
不断提升法治宣传和人民调解水平
市局举办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业务培训班,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政法工作会议、全省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以及全市民政司法法制民宗和残疾人工作会议精神,专题研究2015年各项工作具体落实的思路、方法和路径,对我们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凝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之力,振奋精神,乘势而上,不断把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就如何进一步推动分管工作谈一些认识和思考,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
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法制宣传工作要“创新宣传形式,注重宣传实效”。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法制宣传推进创新与提高实效的因果关系,抓住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质和关键。去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上大胆实践,依托党报创办了《法治专刊》,集中宣传政法各部门法治动态、典型案例,全年发行量达6万余份;以全市公交车载电视、公交站牌为载体,循环播放普法公益视频,积极开展基
层法治创建活动,推荐上报了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138个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村镇(社区)公共设施建设“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公园”等等,这些做法都得到省厅的肯定,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今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省厅提出要全力推进法治甘肃建设。省委贯彻四中全会《意见》中确定的198项任务,涉及司法行政的有99项,可见司法行政工作承担的任务是越来越重,发挥的作用是越来越大,既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又充满机遇和希望,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局党组提出2015年的工作上要理清新思路、聚焦新工作,开创新局面。我理解,就是应该把分管工作放在推进法治金昌建设这个全局、这个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工作职能,不断推进创新和强化措施,特别是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工作谋划上下功夫。具体讲,新时期的法治宣传,不仅仅是法律知识普及这一层面,要向培育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这一更高层面迈进。而如何使普法宣传更有影响、有声势、有力度,就需要我们多思考、多谋划,比如除在全市开展一些传统的法律知识考试、法制讲座等活动外,还可以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文化作品巡展、普法大讲堂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要加强和各级媒体合作,开辟“律师说法”、“法官评案”等普法栏目,切实扩大法治宣传的影响力,提高法治宣传的渗透力。二是在细化落实上下功夫。
比如,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我们要及早谋划,制定方案,围绕各项普法指标逐条落实考核的重点环节,对各单位检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特色亮点的打造等工作,认真进行整改完善,切实在细化上下功夫,确保顺利通过中央、省上检查验收。另外,省上制定出台了“法律七进”指导标准,实践中,到底应该怎么进、进什么、成效怎么评估,都要以这个标准去开展、去落实、去衡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县、区)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把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中去,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加强平时的考核检查,切实解决一些部门之间“冷热不均”的普法现状。三是在推陈出新上下功夫。以前的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如何充分运用网络、电视、微信等新平台开展普法宣传需要我们去学习借鉴、积极探索,努力打造自己有特色、有亮点的普法载体和普法形式,跟进新时代、新常态的发展,满足群众对普法的新期待。
二、提高认识,不断强化基层工作水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始终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司法行政工作重点在基础,落实靠基层。而基层工作中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司法所建设等工作都与建设“法治政府”息息相关。
一、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
矛盾纠纷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推广落实人民调解协议“四联单”制度,进一步落实“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和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运用“三调联动”机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数达到调解纠纷总数的5%以上,办理司法确认案件数达到书面协议总数的5%以上。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要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有效的发挥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深化完善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按要求,2015年,全市200人以上正常运营的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要全面完成。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全市138家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22家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但仅有的122家调解组织,据了解还处于瘫痪状态,基本不履行调解职责。因此,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力争今年年底以前全面完成企业建立人民调解组织的任务。今年11-12月,市司法局将与有关单位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县(区)企业建立调解组织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另外,要全面推广在物业小区建立调解组织,积极探索建立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如今年可在步行街、广场、大厦等建立调解组织;县上可在大型集贸市场、消费者协会建立调解组织,在建立民调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调解员的法律、业务培训,提升调解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人民调解案卷质量评查工作,贯彻落实好《人民调解法》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规定,完善人民调解“一案一补”工作,提高并落实“一案
一补”资金发放标准,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二、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植根于乡镇、街道的司法所,是司法行政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的直接组织者、承担者和践行者,处于重要的地位。为此要大力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建设,全面理顺县(区)司法局对司法所的直接管理体制。二是要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力争我市司法所都能达到省级规范化司法所标准,在组织机构、工作业务、队伍建设、所务管理、基础设施规范化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完善建立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建立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要推广庆阳“5+1工作模式(强化一个调委会、办好一个法律服务窗口、创办一个法律图书角、单独创建一个司法行政工作室、创建一个法制教育培训基地及实行乡镇(街道)司法所每周一次派员进行业务指导)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工作,力争年内全市建立村(居)司法行政工作室建成率要达到辖区行政村(居委会)总数的40%以上。三是要充实司法所工作力量,落实司法所人员岗位津贴和司法所经费保障,确保司法所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去年以来,市县区认真贯彻《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在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辅助和最大限度控制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等方面
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全部建立了文书档案和电子档案,实施了GPS手机定位监管。矫正对象衔接率、矫正率100%。2015年要紧紧围绕“两个坚决防止”这一工作目标,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规范社区矫正交付接收、监督管理、教育矫正、社会适应性帮扶等各项执法环节,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执行。要切实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配合,增强社区矫正工作合力,严防脱管漏管,对于发生“两个坚决防止”方面问题的,进行属地问责,实行绩效考评“一票否决”。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推广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罪思想评估制度,定期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分析排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矫治,有效预防和减少再犯罪,确保再犯罪率控制在0.1%以内。我们将开展社区矫正执法检查和案件评查工作。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执法水平,以案卷评查为抓手,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抓好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安置帮教工作。今年特群工作要根据省综治委特殊人群专项组的相关要求,积极发挥特群办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特群专项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强化组织领导,细化任务措施,继续实施对特殊人群的教育改造、安置帮教、管理“一体化”工程,从排查、预防、稳控等各个环节入手,逐一健全管理措施,落实安置政策,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个人极端事件的发生。要进一步加强与监狱等部门的无缝衔接,落实必接必送,把重新违法犯罪率控
制在1.5%以下。完善安置帮教管理系统,加强人员培训,构建信息管理网络,继续做好刑释人员安置帮教补助经费《两个办法》的政策落实,把财政拨付的有限资金运用好、管理好。
第五篇: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
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
摘要:税收宣传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引发人们思想浪潮。税务机关应充分认识并把握新形势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做好税收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开拓创新税收宣传形式,不断增强税收宣传影响力、扩大税收宣传成效。
关键词:税收宣传;传统媒体;新媒体;创新
一.税收宣传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税收宣传是税收征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税收宣传总是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不能发挥其应起的作用。例如税务网站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布消息不是官方报道就是 理论知识,难以吸引纳税人驻足浏览;和税收相关的报刊大部分限于内部发行,隔绝了纳税人获取税收知识的又一渠道,传统媒体未尽到税收宣传的责任;税收征管人员轻视税收宣传的作用,税收宣传人员职责分散,不能有效调度、协调人员安排。凡此种种现象,无不体现当今税收宣传存在某些问题。一方面,税收宣传机构不健全,职责分散,征管人员素质略低,亟待加强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税收宣传应与时俱进。在经济迅猛发展,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今天,税收宣传不能依靠传统媒体固步自封,坐井观天,而要学会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二.传统媒体不适应税收宣传的表现和原因
传统媒体是指依靠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信息的媒体。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的持续进步,传统媒体日益呈现出不适应税收宣传的疲态。在内容上,传统媒体所借助的文字,声音形式呆板,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纳税人的目光;在形式上,传统媒体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等中发布消息,不能满足纳税人在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诉求;在时效上,传统媒体发布、更新消息缓慢,不能满足纳税人在任何时间获取信息的诉求。传统媒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适应的症状,原因有如下四点。
一是纳税人对传统媒体的依赖度降低。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来势汹汹的新媒体让纳税人为传统媒体预留的时间大大缩减,降低了对其的依赖。二是相关税收政策调整频繁,传统媒体不能高效简便地将消息传递给纳税人,造成消息的延迟。三是网络媒体的崛起暴露了传统媒体在信息处理、反馈方面的迟缓,令纳税人更加倾向新媒体。四是传统媒体重在对纳税人进行信息的灌输,忽略或轻视了与纳税人的平等沟通、交流。三.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正因为仅仅依靠传统媒体进行税收宣传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新媒体,重视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创新税收宣传。何谓新媒体?联合国的某组织对新媒体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简而言之,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外的媒体便可称为新媒体。新媒体有诸多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例如新媒体可以以超链接的方式汇集来自不同时空的信息,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丰富多彩地传播消息;新媒体可以让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并且注重群体的互动;新媒体大多依赖手机客户端,可以满足使用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信息的诉求;新媒体能够在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前提下为纳税人提供海量信息,共享资源。四.新媒体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由这些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税收宣传中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新媒体利用超链接的方式为纳税人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并且可以借助文字、音乐、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的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成本低廉,不仅能满足纳税人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更能推动纳税人之间、纳税人与税收机关之间的交流。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新媒体自然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信息的真实性
不足,权威性降低。便捷的发布渠道和较低的发布成本使任何人都有机会发布消息,而不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二是垃圾信息较多。信息的海量性使纳税人无法辨认并且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信息。更有可能因错信虚假信息给个人生活带来麻烦。三是信息缺乏原创。例如一条微博少则几,多则几十万的转发让重复的内容遍布网络,不同标题下相同的内容已成为网络媒体惯用招数。四是新媒体在年轻一代中的利用率较高,而中、老年阶层显然更偏向于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热情度不高。
五.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税收宣传
固然新媒体存在一些问题,但运用其进行宣传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新媒体来创新税收宣传呢? 1.思想方面。在思想上,首先要具备提高税收宣传在整个税收征管工作中地位的认识,其次在宣传过程中要摒弃陈旧思想,不一味地依赖传统媒体,而要重视新媒体的运用。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更好地结合,取长补短,共同建设税收宣传事业。在宣传过程中,要转变思路,广开思路,善于学习,敢于运用新形式、新方法。只有在思想上保持生机与活力,税收宣传工作才会充满生命力,永不停歇,一直向前。
2.组织机构方面。在人力资源上,一方面要加强组织领导,协调部门间的合作,健全宣传机构,提高宣传机构在整个税收机关中的地位,避免出现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等情况。另一方面,亟待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成员素质,有计划的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不仅要吸收懂得利用新媒体的新生力量,更要对原有队伍成员在新媒体方面进行系统的培训。鼓励成员们主动学习,勇于尝试,保持与时俱进不与时代脱节。
3.资金投入方面。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要加大经费的投入,整合资源,用于更新宣传设备、聘请专业人才、开发手机应用等。另一方面,不仅要做好经费的预算控制,更要加强支出过程中的监督,杜绝任何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的事情发生。
4.宣传手段方面。在宣传手段上,首先要提高宣传能力,使纳税人更加容易接受。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税收宣传。也可使用网络流行语让文字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吸引纳税人的兴趣。让纳税人由被动变成主动,主动了解和自身息息相关的税收信息。同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纳税人思想教育,提高素质,在更好的社会氛围下,推动宣传工作的开展。其次要改变宣传形式,税务机关与纳税人进行双向互动。传统媒体的宣传往往侧重于信息的发布,忽视了与纳税人的沟通。而新媒体则更看重与纳税人的平等交流。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宣传形式,从“灌输”到“沟通”,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技术手段上创新税收宣传。
5.宣传内容方面。在宣传内容上,税务机关要了解纳税人需求,内容宣传告别以往占据宣传大量比重的略显呆板的法律法规、政策条例、工作动态等,选取贴近纳税人生活、与纳税人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事,重点可考虑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典型案例,同时开辟不同模块以适应不同纳税人的需求,从而达到增强税收宣传生命力与影响力。在宣传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告别原先形式略显单薄、内容晦涩难懂的尴尬境地,增强内容的可读性,让纳税人有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欲望。在宣传内容更新的频率上,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项目,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以此达到多与纳税人接触互动,让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更加和 谐。
6.日常管理方面。在管理上,应加强税收宣传的日常管理,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把握涉税舆论环境,消除纳税人的不解或误会。做到事前规划,事中及时跟进,事后强化总结。并且在整体工 作中加强监督,弥补管理的不足,修正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在处理涉税舆情时,能做到分门别类、分析根源,通过微博,微信,腾讯QQ等新媒体手段加强税收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真正做到让新媒体推动管理的与时俱进,进而更好进行税收的宣传。7.制度方面。在制度上,建立新媒体税收宣传的常态机制。例如通过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或腾讯QQ群发布日常消息。在一定硬性指标的前提下,各税收机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新媒体真正运用在税收宣传上。建立税收宣传的绩效评价机制,能者多劳,多劳者多得,提高税收宣传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将税收宣传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宣传队伍的建设。建立税收宣传的监督机制,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建立QQ群等手段,加强纳税人对税收宣传的监督,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纳税人的层层监督为税收宣传工作保驾护航,避免工作方向的偏离。随着公民的税收意识日渐增强,税收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热点,于此同时,在税收新征管模式中,税收宣传成为税务机关优化服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用新媒体进行税收宣传已是大势所趋。因而税收宣传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税务机关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媒体,积极及时发现和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将新媒体与传统宣传方式相融合,加强税收宣传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良性互动,以构建双方和谐互信的关系。总而言之,税务机关在利用新媒体开展税收宣传时,应围绕纳税人的需求,坚持整合资源,坚持特色宣传,坚持良性互动,坚持长效机制,做出纳税人喜闻乐见的税收宣传。参考文献: [1]梁公民.对创新税收宣传工作的思考[N].永州日报,2009-06-12(003).[ 2 ] 崔 崇 伦.关 于 税 收 宣 传 工 作 的 思 考 [ J ].中 国 税 务,2012,10:56.[ 3 ] 马 建 军.借 助 新 媒 体 加 大 税 收 宣 传 力 度 [ N ].中 国 税 务 报,2012-11-14(011).[4]闫靖仁,王振风,闫玉琢.借助新媒体增强税收宣传针对性 [N].中国税务报,2013-02-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