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动物对变电站的危害和预防
浅谈小动物对变电站的危害和预防
摘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是保证工农业生产稳定,城乡人民生活安定的必要条件,而防止小动物入侵又是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防止小动物(指老鼠、黄鼠狼、猫、蛇、鸟之类)造成短路停电事故的发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动物对变电站的危害和从组织和技术上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危害;预防;故障;小动物
小动物进入变电站的电缆沟、配电室及开关柜内最多的频发季节是秋末冬初,这段时间由于天气逐渐转冷,室外食物减少,小动物往往钻入洞(室)内寻找食物、取暖过冬,它们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电缆沟、配电室及开关柜内,往往是这些地方在施工过程中就给小动物留下了可进入的通道、洞隙、门缝、窗缝等。再加上管理不严、运行、检修及施工人员的大意,它们就会轻易地从这些通道、洞隙、门缝、窗缝中进入电缆沟、配电室及开关柜内。进入电缆沟内,它们会咬坏电缆。进入配电室及开关柜内后,它们便会在高压母线、开关、刀闸、电缆端子排、变压器桩头等到处乱窜,造成弧光短路烧毁设备甚至引起大面积停电事故。
一、小动物造成短路原因分析:
1、对小动物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思想麻痹大意,每季度安排变电站翻沟堵洞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到实处,流于形式。
2、工作责任心不强,翻沟堵洞防小动物危害这一必要措施在执行中不踏实,有的只是将沟上面的盖板揭开,草率地在电缆沟上面看一下了事,并没有下到电缆沟内仔细检查每一条电缆沟及电缆孔洞的防鼠、蛇装置的实际间隙或着是堵而不实,隐患并未实际消除。
3、变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不深入现场,往往只听工作人员的汇报或仅查看记录,而没有到现场对翻沟堵洞人员进行监督,也没认真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4、不重视对室外配电装置电缆沟盖板缺损的及时修补,误认为开关场电缆沟内防火墙可以防止小动物通过,忽视了对电缆沟洞口及防火墙底部排水洞加装防护网。
5、施工单位施工麻痹大意,如开关柜底部不完全封堵,进入开关间的电缆沟防火包没有填实。再加上运行值班人员对设备的定期巡视制度不到位等原因,为鼠、蛇乘虚而入留下了方便之门。
6、变电运行、安监等管理人员监督工作不得力,忽视了这方面管理。
二、防小动物造成短路措施
1、变电站投放鼠、蛇药应执行不定期制度,只要检查鼠、蛇药有变质、发霉等情况就要随时添加或更换。
2、变电站应绘制室内外电缆沟及进出墙洞口防小动物隔离墙图,并对重要洞口编号,以便在今后翻沟堵洞时作检查、记录之用。
3、加强翻沟堵洞由每季度一次改为每月一次,并如实记录备查。
4、为防止小动物进入变电站的电缆沟、配电室及开关柜内,除要求运行值班人员加强责任心外,其他检修、施工人员进出值班室、开关间(配电室)应做到随手关门,或将门加装能自动关闭的弹簧装置。门和地面如有过大的间隙应设法减小至10毫米以下,所有进出通风口、开关场内电缆沟的防火墙或拐弯处要加装网眼不大于10*10毫米的铁丝网,腐蚀损坏要及时更换,使小动物不能自由进入。
5、进入高压室内的电缆沟、管道口在施工时就要封堵严密,不留间隙,室外电源操作箱的管孔也要用胶泥封堵严密,安装设备时在墙上打的孔洞都必须封死。
6、室外变压器以及开关场的杂草要铲除干净(春季的嫩芽、嫩草多,是老鼠活动频繁的场所),该浇注铺设水泥的都要到位,防止小动物躲藏。
7、应在变电站内安放捕鼠器,在门内安装捕鼠线。
8、禁止值班人员在开关间(配电室)内吃饭和吃零食、存放食品,也不要在卧室内堆放杂物等,随时保持室内清洁。当发现站内有老鼠活动或窜入时,切不可等闲视之,必须及时捕捉消灭。
9、在开关柜的设计、订货中首先要一并考虑,明确提出防小动物措施要求。
10、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五抓”,即抓好设计定货关,抓好土建施工关,抓好设备安装关,抓好验收检查关,抓好运行管理关。
四、供电公司加强用电安全工作对辖区内客户采取的措施和具体做法
a)加强对客户的春季、冬季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领导。每年春季都要召开一次大用户安全用电工作会议,通报安全情况交流开展安全用电工作经验,提出要求并将春检文件发送给客户。要求客户按照检查大纲认真、仔细地做好春季、冬季安全大检查工作,根据查出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决不搞形式主义走过场。同时用电检查人员深入重点客户变电站(所)进行督促与指导。b)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及时引导客户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加强管理。要求各用电单位,(一)已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严肃认真的处理。
(二)各用电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认真吸取事故单位事故教训,并引以为戒,将各自配电房门窗的破损部分、孔洞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封堵措施,防止小动物进入配电房造成电气事故。
(三)各用电单位必须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值班电工安全思想教育和考核,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c)开展防止小动物入侵的专项整治工作,使该项工作在客户中扎扎实实开展起来并持之以恒。为了防止事故再次发生,保证各用电单位的安全用电,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防止发生用户影响电力系统事故,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出专项检查通知,要求各用电单位,按照要求,下决心花气力扎扎实实地开展此次专项检查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将各自变配电所从里到外再认真仔细地检查:变配电所门、窗、百叶窗、防护网是否完好?通往室外的孔洞、粗缝隙堵实是否严密、牢固?是否采取有效可靠的防鼠、灭鼠措施?是否已经配置电子捕鼠器作为辅助防鼠措施?重申如个别单位再不重视防止小动物事故,或防止小动物采取的措施不力,一旦发生由于止小动物而引起的事故,将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及《电力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事故单位承担相关费用。
五、结果
防止小动物入侵这个问题,由于得到了公司和各企业领导、职能部门支持重视、在开展了供电和用电齐抓共管,电气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严肃对待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供电公司辖区内客户从2000年6月起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发生小动物事故,所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成绩是显著的。
第二篇:营养不良对健康的危害和预防
营养不良对健康的危害和预防
教学目标:
1、认识到营养是人们维持生命,进行体力和脑力活动,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的基础。
2.了解七大营养素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3、教育学生为了健康不偏食,不挑食。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营养素与人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教学难点:怎样长期坚持讲究营养搭配,做到不偏食,不挑食。教学准备:幻灯片、学生搜集营养素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学习与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有关系的内容,那就是营养不良害处多。(板书:营养不良害处多)
二、学习新知
老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营养素吗?
学生讨论回答:吃得多,吃得好,就是有营养;营养就是蛋白质;有糖、盐、油等
老师介绍营养素的概念:营养素是人们生命进行体力和脑力活动保证身体发育和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制造,但还有一些无法自身合成、制造;必须来自外界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物质约有40余种,这些自身不能形成的营养素可概括为七大营养素。
三、老师:不同年龄的人们对七大营养素的需要量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很大,如果这些营养素摄入不足,将会对我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
四、老师:下面,我们来了解七大营养素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当它不足时对人体的影响。
1、老师:首先来认识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体内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所需的酶、生长所需的激素、体内的抗体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同时蛋白质还提供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肉类、鱼类、鸡蛋都是优质蛋白质,另外,豆类及豆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
如果蛋白质不足,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
师:蛋白质缺乏:成年人:肌肉消瘦、肌体免疫力下降、贫血,严重者将产生水肿。未成年人:生长发育停滞、贫血、智力发育差,视觉差。蛋白质过量:蛋白质在体内不能贮存,多了肌体无法吸收,过量摄入蛋白质,将会因代谢障碍产生蛋白质中毒甚至于死亡。
2、老师:接着,我们来认识脂肪。
脂肪是能量的来源之一,它协助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胡萝卜素)的吸收,保护和固定内脏,防止热量消失,保持体温。油脂是提供脂肪的主要营养素。如日常生活中花生油、豆油、菜油、麻油、猪油含脂肪高。食物中奶类、肉类、鸡蛋、鸭蛋含脂肪也很多,还有花生、核桃、果仁、芝麻中也含有很多脂肪。
过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呢?
过多摄入脂肪可导致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及结肠癌等疾病。
3、老师:下面,我们认识维生素。如果它不足又会怎样呢?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需要量虽少,但由于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两类。他们对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蔬菜、水果是提供维生素的主要营养素。
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维生素C不足坏血病,维生素A缺乏导致手夜盲症,维生素D缺乏带来的佝偻病等。
维生素D不足:
骨质软化、儿童患软骨病。应多进鱼类及蛋类、多晒晒太阳。维生素B1不足:
对声音过敏,对音响有过敏性反应,小腿有间歇性的酸痛,患脚气病、神经性皮炎等。应多吃豆类、谷类、硬果类、水果、牛奶和绿叶菜。
维生素B2不足:
口角发炎,出现各种皮肤性疾病如皮肤炎、阴囊炎等,手肢有灼热感觉,对光有过度敏感的反应等。应多进食肝脏、牛奶、鸡蛋、豆类、绿色蔬菜。
维生素B3不足:
舌苔厚重,嘴唇浮肿,舌痛,唇痛,头皮特多,口腔黏膜露露干燥。应多进食酵母。
维生素B12:
行动易失平衡,身体会有间歇性不定位置痛楚,手指及有麻刺感,应多进食动物肝脏及酵母。
维生素C不足:
无过度劳累、环境急剧改变或其他器质性疾病等客观原因,但却常感疲劳,常易感冒、咳嗽,抵抗力下降,牙龈经常出血,伤口难愈,舌头有深痕等。应多进食柑、橙、柚子、红枣、酸枣等。
4、老师:下面继续了解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及缺乏时对人体的影响。矿物质是骨骼、牙齿和其他组织的重要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机能调节作用。蔬菜水果是提供矿物质的主要营养素。
人体必须的矿物质有钙、磷、钾、钠、氯等需要量较多的宏量元素,铁、锌、铜、锰、钴、钼、硒、碘、铬等需要量少的微量元素。但无论哪中元素,和人体所需蛋白质相比,都是非常少量的。缺乏钙、镁、磷、锰、铜,可能引起骨骼或牙齿不坚固。
矿物质如果摄取过多,容易引起过剩症及中毒。所以一定要注意矿物质的适量摄取。
5、认识糖类,如果缺乏了会怎样?
糖类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人体所需要能量的70%以上由糖类供给。它也是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五谷类是提供糖类的主要营养素。糖类在人体内所起的作用是提供我们活动时所需要的能量。我们所吃的米、面等主食变成葡萄糖,被吸收溶化在血液中循环。只有这样,体内的细胞才有活力,肌肉活动才有动力。
人体内如果缺少糖类,便会引起动脉硬化,严重缺糖还可引起心脏病和脑溢血等病。还会产生虚汗,甚至出现低糖休克。儿童缺少糖类食物中所含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表现为酸性的食物,使机体内环境平衡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幼儿的性格和心理发育。
6、认识水的作用
水是人体内体液的主要成分,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约占体重的60%,具有调节体温、运输物质、促进体内化学反应和润滑的作用。水的来源主要有我们每天所引用的水,以维持体内所需。当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体重的5%时,即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血容量不等症状,若体液丧失达体重的7%时,出现休克伴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新陈代谢的全过程,几乎每一环节都需要水。可见水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①水可调节体温。人体通过体内的水分进行吸热或放热,使人体的温度得到调节。②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体内一系列化学变化,废物的排泄等都需要水,如果没有水,这一切都无法进行。③水是体内的润滑剂。它能滋润皮肤、关节,避免器官间摩擦受损,如泪水可以润滑眼球。④水把肺泡表皮润湿后,才能引起气体的弥散作用,所以呼吸也要靠水。
7、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一词在1970年以前的营养学中尚不曾出现,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膳食纤维是健康饮食不可缺少的,纤维在保持消化系统健康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摄取足够的纤维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以及其它疾病。纤维可以清洁消化壁和增强消化功能,纤维同时可稀释和加速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和有毒物质的移除,保护脆弱的消化道和预防结肠癌。纤维可减缓消化速度和最快速排泄胆固醇,所以可让血液中的血糖和胆固醇控制在最理想的水平。
五、老师:现在,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七大营养素对人体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作用,缺乏了就会导致各种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出示中国营养学会给我们推荐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单介绍。小结:让我们科学饮食,合理饮食,保证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饮食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才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更聪明。
六、板书设计 营养不良害处多
蛋白质
脂肪
维生素
七大营养素: 糖类
矿物质
水
膳食纤维
第三篇:变电站防小动物短路管理办法
变电站防小动物短路管理办法
1范围
为了进一步规范变电站防小动物短路的管理,确保变电站安全文明生产,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规定了变电运行部所管辖变电站防小动物短路的管理内容与要求。2总则
2.1变电运行部主任、副主任、专责及所有变电运行人员须熟悉知本制度。
2.2本制度解释权属变电运行部,根据变电运行部的特点而制度。
3内容
3.1各变电站站长为本站防小动物短路的第一责任人。
3.2各变电值班人员在巡视设备时,同时检查防小动物措施的到未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或向上级汇报。
3.3各站应结合春、秋季及各专项安全大检查,对本站的防小动物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3.4巡检站(变电站)运行人员每月应进行以下的检查:
3.4.1检查是否有完整的围墙、围墙排水孔洞是否装设铁丝网或铁栅栏。
3.4.2室内外电缆沟盖板是否铺盖严密。
3.4.3进高压室、控制室和厂用电的电缆沟是否封堵严密,变电站控制室至高压室的电缆沟是否也封堵严密。
3.4.4室外合闸电源箱、端子箱孔洞是否封堵严密。
3.4.5检查出线穿墙孔洞以及其他设备在墙上的打孔是否封堵严密。
3.4.6检查高压室的通风格栅及通风机排气孔是否有铁丝网。
3.4.7检查热工仪表盘的孔洞是否封堵严密。
3.4.8站用变的引线和接线柱是否采取防短路的绝缘措施。
3.4.9开关室、控制室、母线室的门应能关闭严密;装有网状门时,应能关闭严密。
3.5检修、试验、施工人员等人员进入变电站时,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
3.6若在变电站进行电缆拆动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做好封堵工作。
3.7各设备室、继电保护室内不得存放粮食及其它食品,应放有鼠药或捕鼠器械。
3.8各开关柜、电气间隔、端子箱和机构箱应采取防止小动物进入的措施,高压开关室、低压配电室、电缆层室、蓄电池室出入门应有防鼠板或网门。
3.9值班人员因巡视检查不到位等本岗位职责范围原因而发生小动物短路事故的,按有关考核规定执行。
第四篇:煤矿职业危害及预防(范文)
第二节
煤矿职业危害及预防
一、我国煤矿职业危害的概况
职业危害是一个隐形杀手,自.2 O世纪5 0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我国迄今已累计发生6 O.7万例尘肺病,除去因此病去世的外,现有尘肺病人4 7万例,居世界之首,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
(一)我国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严重,尘肺病患病率高发
1.量大面广,个案突出
由于我国煤矿的生产作业条件普遍较差,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现状仍十分严峻。据不完全统计,煤炭行业尘肺病人累计已达2 0多万,占全国工矿企业尘肺病人的4 6.5%,且每年仍以4 0 00~5 0 0 0人的速度递增;加上现有的约2 0万人的可疑尘肺病人数截至2 0 0 5年底,尘肺病累计病例6 0 7 5 7 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 7 0 0 8 9例,煤矿职工占近一半。Eh于我国职业病统计要经过严格的诊断、鉴定程序,未进入这一正规程序的“隐报’’或“未报’’职业病患者大量存在。因此,我国职业病统计总体底数不清,职业危害管 理面临巨大的挑战。
2.个别煤矿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
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煤炭行业来说,特别是近年来中小煤矿数量急剧增加,政府部门监管工作不力,导致个别煤矿企业劳动用工不规范,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频繁发生,突出表现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出现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
3.劳动者对职业危害认知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煤矿工人,由于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职业卫生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即使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上岗工人,明知工种有危害因素也照样上班,为多赚点钱拼命加班;有的职工为了方便提高工效,甚至将其防护设施拆毁,导致生产岗位有害因素超标;更有一些人明知所处之地有生产性粉尘和有害气体,嫌戴防护El罩麻烦,通风设施也只是“摆设“。据监管部门的现场调查,绝大多数企业都给职工发放了个人防护用品,但现场发现大部分作业人员没有佩戴防护用品,有的佩戴不规范,起不到防护作用。
(二)煤矿职业危害引发的安全卫生事故,造成严重损失
首先,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队业人员更南疆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职业危害引起的人员伤害,也不容小视。一个企业一旦发生安全卫生事故,最严重的损失不是经济损失,而是人员损失。以我们煤矿企业为例,从生产角度来说,职工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元素,往往一个安全卫生事故就会引起多个职工的伤害甚至死亡。
其次,在煤矿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同时,企业也必须面临生产设备严重受损和产品质量无法保障的双重损失。特别是发生煤与瓦斯爆炸重大安全事故,井下受灾区域内的设备都会受到破坏性影响。
再者,在处理事故的时间内,企业将停产,产品无法正常供应,名誉、形象也受到很大影响。
(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体制不健全,主体责任不落实
1.政府监管工作不到位,投入不足,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
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当前煤矿职业卫生的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内部没有建立职业卫生监管机构和明确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的分工也不够明确;政府对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投人严重不足;监督执法人员中缺少专业人员,且多数无实际经验,监督、监测、管理和执法手段落后,信息不畅通。
2.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
企业是职业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一些煤矿企业对职工安全与健康不重视,没有依法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控制职业危害的制度和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不健全,职业防护设施投人严重不足,防护设施简陋;安全基础监督管理混乱,在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的企业中,有的防护用品不合规苞,不符合标准,有的企业干脆只发放简单的口罩和手套,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失去应有 的作用。
一些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均未达到法定要求。由于经费不足,全国各级各类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科学研究机构不断萎缩,设备老化,人才流失严重,相对于市场经济进程,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和能力处于严重滞后状态。另外,不少煤矿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无视法律法规,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三同时”不落实,不按规定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不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有的甚至不惜对劳动者采取轮换的方式来掩盖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更甚者,用人单位不愿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提供发病人员的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史以及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给职业病的诊断、鉴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有的医疗费用只能由患者自己承担。可见其社会危害性是巨大和 深远的。
二、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因素
(一)生产性粉尘
1.定义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以浮游状态存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种类
在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矿石粉碎、筛分、配料、冶炼、水晶宝石加工过程中均可有大量粉尘外逸。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无机粉尘: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锰、铅、锌等;人工无机粉尘,如金刚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动物性粉尘,如毛、丝、骨质等;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草、甘蔗、谷物、木、茶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农药、有机染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是上述各类粉尘,以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形成的粉尘,在生产中这种粉尘最多见。
3.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各种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①尘肺,可分5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尘肺、金属尘肺)。
②粉尘沉着症。
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如棉尘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⑤呼吸系统肿瘤。
(2)、局部作用
呼吸道肥大性病变、萎缩性改变、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角膜病、光感性皮炎。
(3)中毒作用
铅、砷、锰的中毒。
(二)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
(1)理化特性、一氧化碳(Co),俗称煤气,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稍溶于水,可溶于氨水。
(2)接触机会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时均可产生一氧化碳气体。采掘工作可因一氧化碳泄露而造成职业性接触。
.
(3)吸人途径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被人体迅速吸收。
(4)中毒原理
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人后,很快弥散穿透肺泡、毛细血管进人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 0 0-~3 0 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要比氧合蛋白慢3 6 0 0倍,因此就排挤了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功能,使人体组织缺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中毒症状。
(5)临床表现
①轻度中毒:出现剧烈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呕吐或有轻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 0 G。
②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烦躁、步态不稳、意识障碍以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 O%。
③重度昏迷:意识障碍程度达深度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并出现脑水肿、肺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部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 O%。
(6)处理原则
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应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对轻度中毒者的处理,可立即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注意保暖。对中度中毒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对症处理,可使用能量合剂、细胞色素
C、胞二磷胆碱等以改进细胞代谢,促进细胞恢复。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愈的患者,出院后应继续观察2个月,如出现迟发性脑症状,要及时处理。
2.二氧化碳
(1)理化特性
二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动物呼吸,是一种窒息性气体。
(2)接触机会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煤等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3)吸人途径
二氧化碳通过呼吸道进人人体。
(4)临床表现
二氧化碳在0.0 7%以下时属于清洁空气,人体感觉良好;当浓度在0.0 7%~O.1%时属于普通空气,个别敏感者会感觉有不良气味;在0.1 0,4~0.1 5%时属于临界空气,空气的其他症状开始恶化,人体开始感觉不适;达到0.1 5%~O.2%时属于清度污染,超过0.2%属于严重污染;在0.3 9/6~O.4%时人呼吸加深,出现头疼、耳鸣、血压增加等症状;当达到0.8%以上时就会引起歹E亡。
3.甲烷
(1)理化特性
甲烷俗称沼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沸点一1 6 1.4℃,比空气轻,它是极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甲烷和空气混成适当比例的混合物,遇火花会发生爆炸。
(2)接触机会
甲烷主要用于制造乙炔、氢气、合成氨及制备炭黑、硝基甲烷等,生产过程中可引起中毒。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油田气的主要成分,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且有爆炸危险的废气,通风不良或忽略防护可致中毒,一些煤矿常常因缺乏防护措施发生急性中毒事件。
(3)中毒原理,甲烷对人体基本无毒,其麻醉作用极弱,由呼吸道吸人,大部分以原形呼出。甲烷浓度增加会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机体缺氧,在极高浓度时是一种单纯窒息性气体。因无色、无味,高浓度吸人不易被察觉。
(4)临床表现
主要是缺氧表现。当空气中甲烷达2 5%~3 O%时,可使人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给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5)处理原则
迅速脱离现场,口乎吸新鲜空气或吸氧,注意保暖,间歇给氧,必要时选用高压氧治疗。呼吸、心跳停止时,应及时进行复苏急救。对症处理,注意防治脑水肿。忌用抑制呼吸中枢药物。
.
4.硫化氢
(1)理化特性
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
(2)接触机会
接触硫化氢的工种有7 O多种,引起急性中毒多因为输送硫化氢的管道和阀门泄露,或含有硫化氢的废气、废液排放不当,在疏通阴沟、污水池、粪池时意外接触所致。一些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也有部分硫化氢气体随煤石开采出来,散逸到空气中。
(3)吸人途径
硫化氢主要经呼吸道进人人体。
(4)中毒原理
硫化氢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与呼吸道内水分接触后很快溶解,并与钠离子结合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与呼吸链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及二硫键(~S~S~)起作用,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吸人极高浓度时,强烈刺激颈动脉窦,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停止;也可直接昧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产生“电击样,死亡。按吸人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主要是刺激症状,表现为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灼热感,或伴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检查可见眼结膜充血、肺部可有干罗音,脱离接触后短期内可恢复;中度中毒者黏膜刺激症状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视物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有明显头痛、头晕等症状,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肺部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增强或有片状阴影;重度中毒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吸人极高浓度(1 000 mg/m。以上)时,可出现“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
(5)处理原则
尽快将患者抬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解开衣服、裤带等,注意保暖。吸入氧气,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10%硫代硫酸钠20~40 mL静注,维生素C加入高渗葡萄糖中静注。美蓝10 mg/kg,加人50%葡萄液中静注。
对躁动不安、高热昏迷者,可采用亚冬眠或冬眠疗法。眼部损
伤者,尽快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4%硼酸水洗眼,并滴人无菌橄榄油,用醋酸考的松滴眼,防止结膜炎的发生。
(三)生产性噪声和振动
1.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噪声可由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或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例如通风机、喷射器汽笛或冲刷等声音,以及其他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嗡嗡声。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动机实验人员、机床操作工等均接触噪声。
(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在80 dB以下职业性噪声暴露时,一般不致引起噪声性耳聋;在85 dB以下可造成轻微的听力损伤;在85~90 dB会造成少数人的噪声性耳聋;在90~100 dB时会造成一定数量人的噪声性耳聋;在100 dB以上会造成相当数量人的噪声性耳聋;在人突然暴露在150 dB的噪声环境下,听觉器官会发生急性外伤,造成双耳完全丧听。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工人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其患病率随声压级升高而增大。长期接触噪声,在未出现明显的听力损失情况下,工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和视感知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机体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心电图ST段和T波呈缺血型变化,且工龄越长,心电图异常阳性率及ST—T改变阳性率越高。
(4)噪声对女性月经及生育机能的影响
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容易发生妊娠恶阻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噪声可影响胎儿胎动的次数和心率,出现心率加快,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噪声还会对胎儿的听觉发育有影响,使后代听力受损。
(5)噪声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长时间在噪声状态下工作,会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及内分泌系统失调。
(6)噪声对心理方面的影响
噪声对作业工人情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表现为噪声作业工人心理卫生状况不佳,对立、抑郁、躯体不适、敏感倾向增高;幻想倾向者增多,强迫倾向者减少。噪声与某些职业危害的协同作用,如高温、振动及某些有毒物质(Co、铅等)与噪声共同存在时,会加
强噪声的不良作用。
2.生产性噪声的控制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如用低噪声的焊接代替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
(2)更新设备。对老企业已有的设备,应从实际出发,采取消声、吸音、隔声和隔振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
(3)进行健康教育,加强个体防护,工人现场操作时要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减轻噪声危害。
(4)加强噪声监测,监督检查预防措施执行情况及效果。
(5)定期对接噪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听力损伤,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等产生的振动称生产性振动。在生产中接触的振动源有: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电钻、电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等电动工具;内燃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振动对机体全身各系统均可产生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类型是局部振动。
生产性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有如下几点。
(1)振动会使人发生运动病。低频振动会引起协调方面的视觉紊乱,甚至于嗅觉系统也会起决定性的作用。
(2)振动影响人的睡眠。
(3)振动会使视觉功能减退。当振动频率在眼球最大共振振幅时,人的视觉功能减退最为强烈。
(4)振动影响人的语言能力。在振动中说话音调提高,说话的时间也会拖长,气管和支气管的共振会损伤语言能力。
(5)振动会使人的生理受到影响(见表6—3)表6—3
生产性振动对人的生理影响
┏━━━━━━┳━━━━━━━━━━━━━━━━━━━━━━━━━━━┓ ┃
损伤
┃
脑、肺、心、消化器官、肝、肾、脊髓、关节等
┃ ┣━━━━━━╋━━━━━━━━━━━━━━━━━━━━━━━━━━━┫ ┃
循环系统
┃
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减少等
┃ ┣━━━━━━╋━━━━━━━━━━━━━━━━━━━━━━━━━━━┫ ┃
呼吸系统
┃
呼吸次数增加
┃ ┣━━━━━━╋━━━━━━━━━━━━━━━━━━━━━━━━━━━┫ ┃
代谢
┃
耗氧量增加、能量代谢率增加等
┃ ┣━━━━━━╋━━━━━━━━━━━━━━━━━━━━━━━━━━━┫ ┃
体温
┃
体温升高
┃ ┣━━━━━━╋━━━━━━━━━━━━━━━━━━━━━━━━━━━┫ ┃
消化系统
┃
肠W内压增高、肠胃运动抑制、内脏下垂等
┃ ┣━━━━━━╋━━━━━━━━━━━━━━━━━━━━━━━━━━━┫ ┃
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兴奋、手指伸缩、颤动值减少、影响睡眠等
┃ ┣━━━━━━╋━━━━━━━━━━━━━━━━━━━━━━━━━━━┫ ┃
感觉系统
┃
眼压升高、眼调节力减弱等
┃ ┣━━━━━━╋━━━━━━━━━━━━━━━━━━━━━━━━━━━┫ ┃
血液系统
┃
红细胞比容值增加,中性白细胞增加,血清钾、钙等增加
┃ ┗━━━━━━┻━━━━━━━━━━━━━━━━━━━━━━━━━━━┛ 4.生产性振动的控制
(1)改革工艺,使用先进的减振设备,从根本上取消和减少手持风动工具的作用,用液压、焊接、黏接代替铆接;手持振动工具者,应戴双层衬垫无指手套或衬垫泡沫塑料无指手套,并注意保暖防寒。
(2)对新工人应作就业前体检,有血管痉挛和肢端血管失调及神经炎患者,禁止从事振动作业。
(3)对接触振动作业工人应定期体检,对振动病患者应给予必要的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调离振动作业岗位。
(四)不良气象条件(高温)
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失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有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降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预防高温的措施有:
(1)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3)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4)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五)放射性物质
某些物质的原子核能发生衰变,放出我们肉眼看不见也感觉不到,只能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探测到的射线。物质的这种性质叫放射性。放射性污染来源于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包括水和空气。如果我们对某些放射性较强的物质缺乏了解,就可能伤害自己的健康。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如在400 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 9/6死亡;若照射650 rad,则人100 9/6死亡。照射剂量在150 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受害。生活中的核辐射主要有地基及建材、深部地下水、天然气和煤、医疗设备等,还有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都会对一定范围内的人产生辐射性危害。所以,对放射性物质必须严加防范,妥善处理。
(六)其他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1)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与劳动者生理状态不适应。
(2)劳动组织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或休息制度不合理。
(3)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长时间重复某一单调动作。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作业场所设计不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6)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方法不当或防护用具本身存在缺陷等。
三、煤矿职业危害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职业病——尘肺病
尘肺病是现今我国职业病中对作业人员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类疾病,据统计,尘肺病约占职业病患者总人数的2/3。
1.尘肺病概念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2.尘肺病发病因素
当粉尘被吸人人体的呼吸道之后,人体可通过咳嗽反射等自身防御清除功能排出97%--~99%的粉尘,只有1%~3 9/6的尘粒沉积在体内,进入肺组织中的尘粒多数在直径5 um以下,其中进人肺泡的主要是2um以下的尘粒。但是人体对粉尘的清除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吸人大量粉尘可使人体防御功能失去平衡,清除功能受损,而使粉尘在呼吸道内过量沉积,损伤呼吸道的结构,导致肺组织损伤,造成肺组织纤维化。
3.尘肺病预防措施
控制尘肺病的发生关键在于预防,减少吸人肺中的粉尘。生产经营者、组织者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国家有关防尘的法规和办法,积极进行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作业场所实施湿式作业,减少粉尘产生,如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要对尘源
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防止粉尘飞扬;定期做好接尘工人健康检查,对职业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力口强个人防护,减少粉尘的吸人;认真做好防尘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职工充分认识防尘的重要性,督促职工加强营养,劳逸结合,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积极配合企业搞好防尘工作。
(三)工作相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
.
1.职业性中毒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所致的疾病状态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在职业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职业病之一。常见的职业中毒有常见金属及类金属中毒、有害气体中毒、常见有机溶剂中毒等。
在有职业性中毒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要有通风排毒设施;职工上岗前须穿工作服,戴防毒面具,下岗时清洗淋浴;工作期间不宜吸烟进食;定期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
2.职业性皮肤病
由生产性有害因素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皮肤及其附属器(毛发、指甲、趾甲)的疾病,称为职业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皮炎、湿疹、痤疮、毛囊炎、灼伤、溃疡、角化过度、皴裂、色素改变、疣状赘生物、肉芽肿等,以及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发生后,应及时清除皮肤上残留的致病物,在治疗期间酌情避免或减少接触致病因素,并根据临床类型及病情对症处理。职业性皮肤病一般不会使人丧失劳动能力,在加强防护条件下仍可正常工作,皮炎急性期、溃疡及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等在治疗期间应酌情休息或暂时调换工种。如有严重变应性反应或反复发病长期不愈者,应调换工种,安排不接触致敏物的工作。职业性黑变病、职业性白斑和职业性皮肤癌确诊后应调换工种,脱离发病环境。聚合型或合并多发性毛囊炎、囊肿的职业性痤疮,长期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调换工种。
3.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可分为职业中毒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喉病、职业性口腔疾病等几类,如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等。
预防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工作场所要采取防治措施,减少有毒物排放,增加减噪设备,职工上岗前要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按照规定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4.职业性眼病
在工农业生产中,因接触化学性物质与辐射线引起化学性与辐射性眼损伤,称为职业性眼病。职业性眼病的种类有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职业性视网膜损伤、化学因素所致眼损害、化学性眼灼伤等。服,戴防护眼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培养职工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煤矿职业健康监护
(一)职业健康的检查
《煤矿安全规程》第七百四十四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有关法法规的规定,对新人矿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接尘二I二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必须拍照胸大片。“"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定期对接触粉尘、毒物及有害物理因素等的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以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并做好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报告工作。”“查体时间间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一)对在岗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岩石掘进工种每2~3年拍片检查1次;混合工种每3~4年拍片检查一次;纯采煤工种每4~5年拍片检查1次。
(二)对离岗工人必须进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三)对接触毒物、放射线的人员每年检查1次。”“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治疗应由取得相应资格的职业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性体检与一般临床疾病的检查有很大的差别,是技术性、特异性、政策性较强的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临床工作,因此职业性体检、诊断、治疗机构由取得省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医疗机构担任。职业性健康体检可分为进入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岗位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性健康检查。
通过就业前健康检查,可以预先发现职业禁忌症,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定期体检的连续动态观察提供最基础资料,就业后的在岗工人要按一定的间隔时限进行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的亚健康群体,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处理。
煤矿在岗职工职业性健康体检周期是根据员工所接触职业危害的性质、种类、毒性对身体损害的大小及劳动强度拟将在该作业场所能够引起工人身体健康出现病理改变的最低时限,2002年国家《职业病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
接触矽尘、石棉尘作业的工人,每年体检1次;
接触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滑石尘、云母尘、水泥尘、陶土尘、铸尘、铝尘、电焊尘作业的工人每2年体检1次;
接触其他粉尘作业的工人,每3年体检1次。
(二)职业健康监护的评价
健康监护是以医学检查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了解某一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早期发现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护方法和过程。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是通过一个由组织、人员、指标、制度、质量控制和反馈等组成的评价体系,以对从事存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人群职业医学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和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环境监测的结果为对象,结合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境监测、接触评定的结果来系统评价健康监护的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一种评价方法和过程。
1.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组织由主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这些职能部门包括安全监察、卫生行政部门、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评价内容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品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
3.评价指标
(1)医学评价指标医学评价指标包括体检机构评价指标和健康检查项目评价指标。体检机构评价指标主要是指体检是否有健康监护资质、是否提供符合开展健康监护诊断资质的人员、是否有健全的组织保障、检查结果偏差率是否符合标准。健康检查项目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率、定期健康检查率、离岗或转岗时体检检查率、职业病健康筛检率。
(2)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评价指标
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评价指标包括是否有健康监护信息管理工作组织、是否有健康监护信息管理人员、是否建立职工健康监护卡、监护卡内容是否完整等。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指标还包括监护档案管理指标、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发放管理情况、产生职业危害的场所管理情况、职业培训管理情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制度等。
4.评价方法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方法主要有:
(1)按人群评价,分为个体评价和群体评价;
(2)按项目内容分类,分为检查表法和综合分析法;
(3)评价程序由用人单位对健康监护开展工作资料的收集准备阶段、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的实施阶段及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建议的完成阶段三个阶段组成。
(三)职业健康监护的档案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对本企业职工从事本职业建立的一份个人职业健康监护登记卡片(健康卡片)。它是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关系的客观记录,也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更是法院审理健康权益案件的物证。因此,要求用人单位保持职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的完整真实。
目前,我国整个职业健康监护的制度还未完善,远落要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监督体制和机构不尽合理,有些企业对职业卫生意识淡薄,对职业性健康监护不够重视,加上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所以,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用人单位要加强对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流动性比较大的煤矿基建单位,管理应当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建立档案工作网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对职工健康监护的资料要及时整理、分析、评价并反馈,使之成为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的科学依据。
职业性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劳动者的个人职业史和疾病史、家族病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及健康分析等几个方面。
五、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和义务
(一)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对从业人员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
(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从业人员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并督促教育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2)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的健康检查。在职业病确诊后,用人单位要承担职业病患者诊疗、康复、护理等费用,直至患者痊愈或者死亡。
(3)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劳动者在上岗前要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明白这些危害因素对人体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尤其是职业危害因素较多的岗位,劳动者应做好有针对性的个人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用人单位要根据职工工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健康教育,改善劳动环境,改变不良的作业方式,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过程中,发现有不良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工作超负荷、作业管理不善、“三违"现象严重等,职工有权利提出批评,向上级管理层检举和控告,力求保证自己工作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职工有权拒绝对个人健康不利的指挥和指令,同时也限制了管理者的权利,防止滥用职权强令指挥的现象发生。
(7)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要积极参与企业各项工作,特别是在职业卫生方面的民主管理,因为这涉及自身健康利一益,要及时提出工作过程中职业卫生管理的漏洞,对职业病防治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
(二)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病预防的义务
(1)遵守单位有关安全、卫生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为了避免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各个行业或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管理制度和作业规程,作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必须有遵章守I纪的意识,工作要服从管理,不出现违章违纪的行为,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企业履行
为职工提供各种劳动保护用品义务的同时,职工要有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积极正确佩戴。
(3)接受安全、卫生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安全、卫生生产技能。企业为了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作为职工,要积极配合和接受。
(4)发现安全、卫生生产隐患,及时报告。如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职工有义务及时向上级管理层汇报,避免职业危害事故的发生。
六、煤矿职业危害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组织措施
1.规范管理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职业危害,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煤矿企业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充分完善管理机构,加大投入,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和设备,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职业危害防治规划措施和方案;组织全员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宣传;定期做好作业场所环境检测,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认真做好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保护用品发放和使用的规定,督促和教育职工正确佩戴和使用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完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特别是职工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做到力求完整。
2.加强监察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履行职能,将督促煤矿企业落实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项目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三同时’’(职业危害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工作作为重点,落实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监察。积极监督煤矿企业设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和装备、制订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督促煤矿企业做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尤其是生产性粉尘的日常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综合防尘、防毒等措施,加强个体防护,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转变。
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督促煤矿企业依法搞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首先,煤矿企业必须对新人井工人进行职业性安全技能培训和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人进行上岗前体检,技能鉴定合格和身体适合作业才能上岗;对接触粉尘等有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和离职职工按规定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完整的职业健康档案;对被诊断为职业病的职工,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对职业危害防治和职业病发病情况,煤矿企业应当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报告办法》的规定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应由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完成。要督促煤矿企业开展岗前和工作中的定期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强化对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治知识的教育,教育职工自觉遵守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治设备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依法对煤矿企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实施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违法行为,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未有效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煤矿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
煤矿企业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后,必须及时报告。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根据职责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并根据有关规定和“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督促发生事故企业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生产设备、防护设施、规章制度、岗位培训、管理等情况,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搞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
3.重视培训
煤矿企业和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重视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首先,对一线工人做好煤矿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防护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其次,提高培训师资素养,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和教学方法,使职工全面掌握个人防护技能和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再者,企业要做好日常的培训教育工作,组织职工现场体验,现场学习,培养职工发现和解决为作现场安全隐患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使职工知法守法、知防会防,进而保障了职工的身体健康,也保障了企业生产的安全进行。
(二)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技术措施
1.革新工艺
煤矿企业积极进行工艺改革、革新生产设备是消除职业危害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煤矿企业采用先进的本质安全型设备和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也同时有效地改善了职工的作业环境,减少了职业危害因素,对生产一线的职工健康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2.湿式作业
煤矿企业在井下作业中主要采用湿式碾磨石英及耐火材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等湿式作业措施。采用湿式作业,降低了生产性粉尘的浓度,净化空气,降低温度,有效地改善了作业环境,也就降低了工作环境对身体的有害影响。
3.密闭通风
在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对生产性粉尘或有毒有害物质采用密闭通风的办法,能够有效防止粉尘飞扬和有毒有害物质四散对人体的伤害。
(三)预防煤矿职业危害的保健措施
1.健康检查
煤矿企业要依法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上岗前要掌握职工的身体情况,发现职业禁忌症者要告知其不适合从事此项工作。在岗期间对作业职工的检查内容要有针对性,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职工,对检查的结果要进行总结评价,确诊的职业病要及时治疗。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离岗职工,要进行离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按照国家规定安置职业病人。
2.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整个职业危害预防的最后一道“防线”。职工本人要积极配合企业在职业卫生方面的管理工作,及时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正确掌握使用防护用品的知识和方法,使个人防护真正起到防护作用,以保证职工在作业环境中不受伤害。
【复习思考题】
1.煤矿瓦斯有哪些危害?
2.防止瓦斯爆炸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煤与瓦斯突出有哪些预兆?
4.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5.防止煤尘爆炸的措施有哪些?
6.什么叫煤的自燃倾向性?
7.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有哪些?
8.简述预防煤炭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9.煤矿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几大类?
10.对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11.什么是工伤?哪些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
12.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哪些内容?
13.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三节应急救援中班组长的职责
班组长身处安全生产第一线,直接领导职工,他既是搞好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在重大事故发生初期又是现场抢险救灾的全权指挥者,所以其责任十分重大。班组长在防灾救灾中的职责主要有下列四项。
一、班组防灾救灾安全教育与训练演习
班组长对职工进行强制性的防灾救灾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班组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每一个职工都能认识到矿井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危险性,以及防灾救灾教育对矿井安全生产、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后,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自觉遵章守纪,避免“三违”。增强法制观念,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职工对灾害发生时的应变能力,要抓好训练演习。但灾害事故发生时,要使每个职工做好自主保安,正确进行自救互救和安全脱险,就要靠平时加强救灾方面的技能训练和演习。通过训练和培训,达到人人能熟练佩戴自救器,懂得防御窒息、火焰烧伤、一氧化碳中毒等临时性防护措施,熟悉各种灾害发生时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等应变措施。
二、班组长在灾害发生时应采取临场应急措施
临场指挥与抢救遇难人员。在灾害发生初期班组长是临时抢救遇难人员的先驱指挥者。尤其是在灾害刚刚发生时,人心惶惶,环境险恶,情况瞬息万变,急需有人出来领导指挥,稳定遇险尚存人员的情绪,把握一切有利时机,协助受伤受惊吓人员脱离危险区,遇险者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千方百计设法营救,保住职工生命安全。所以班组长只要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就必须全力以赴、妥善指挥、拼命抢救遇险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同时也要教育骨干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扬“~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搏精神抢险救灾。
查点现场人数,组织职工抗灾抢救。作为班组长首要的是关心管辖范围内全体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尤其在危难之时,更要想到灾区范围内哪些地方还有人进行生产活动,有无遇险的可能。所以班组长达到事故现场后首先要清点灾区内外的人数,做到无遗漏,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其躲避灾难。
在灾害事故发生的初期阶段,灾害所波及的范围和造成的危害一般是比较小的。这时,既是阻止和控制事故的有利时机,也是决定矿井和井下人员安全的关键时刻。大量的事故案例证明,在危难的情况下,依靠现场干部的正确指挥以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避灾措施,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
正确进行事故抢救。首先要正确判断灾情,其次是要正确进行抢救。正确判断灾情,一是靠灾区附近和出事地点人员的直观感觉和可能利用的手段,仔细观察事故造成的各种异常变化和迹象(如烟雾、温度、风流状态、空气成分、巷道支护、涌水等),认真分析判断事故的性质和发生原因。二是查明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对灾害可能波及的范围和危害程度做出判断。三是根据事故性质和发生地点,结合井下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情况,迅速判断有无诱发和伴生其他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四是分析判断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为抢险救灾或安全避灾提供依据,做好准备。
在查明灾情确实可抢救后,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规定要求和办法,积极地投人到扑灭灾害的工作中。现场班组长要统一指挥和严密组织,严禁盲目蛮干和各行其是的不良做法。同时还要根据灾情和客观条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力求将灾害彻底扑灭。如因灾情严重或条件不足,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事故时,则应尽最大努力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程度,阻止灾情的扩大。在救灾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必须首先做好自身防护,切实保障救灾人员的安全,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水、顶板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班组长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
.
为了迅速、干净、彻底地扑灭灾害事故,只靠灾区人员的抢救能力是很有限的,必须将灾害事故的确切情况,及时向调度室汇报,以便得到矿山救护队和灾区以外人员的营救和更有效地扑灭灾害。
怎样向矿调度室报告灾情呢?一是灾害事故发生后,事故地点及其附近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时间、原因和危害程度向矿调度室报告;井下其他区域人员在发现异常现象后,也应及时汇报。二是根据事故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三是在抢救事故期间,现场指挥人员应随时向调度室汇报灾情状况和抢救工作进展情况(如现有抢救力量、人员的情绪及身体状况、救灾的现有条件、事故发展趋势及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等),也可以对下一步抢救工作的开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听候指挥部命令,组织完成安全撤离任务
当灾情发展迅猛,已无法进行现场抢救,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要立即请求救灾指挥部决策,在接到救灾指挥部下达的撤退命令后,现场班组长应立即有组织地带领灾区职工撤离灾区,并应遵守以下行动准则:
①沉着冷静。在撤离灾区时,要保持头脑清晰,做到临危不乱。所有人员都要坚定安全撤出灾区的信心,谨慎稳妥地行动。
②认真组织。在场的班组长和老工人要充分发挥核心骨干作用,组织带领其他职工统一行动。所有遇险人员都必须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各行其是,独立行动。
③团结互助。所有遇险人员都应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主动承担工作任务,照料好伤员和年老体弱的同志,l司心协力地达到安全地点。
④加强安全防护。撤退前,应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要求和灾变后的具体情况,确定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应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行动路线;在选择撤退路线时,既不可图省事、存侥幸心理而冒险行动.也不能犹豫不决而贻误战机。
抢险救灾实践证明,事故现场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矿山干部,也包括有经验的老工人、瓦斯检查员等)若能发挥高度政治责任心,勇于承担事故现场救灾职责,正确组织遇险人员救灾与避灾,对减少灾害损失,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1984年2月24日,平顶山矿务局大庄矿在4时30分左右发生一起明火火灾。被火烟包围的22231综采面的21人中,除了12名身体好的人员冲出危险区脱险外,还有9人被围困在火烟内,其中有驻矿监察处副处长张××和矿检查科郑××。张副处长在做好政治鼓动和稳定思想情绪后,统一组织指挥遇险人员,根据火烟来自采面入风和火烟速度及通风情况,缓缓撤向采面的回风巷。为了增加采面风量,在该采面回风巷中设有一台28 kW局部通风机和两道风门。遇险人员撤到回风巷内,穿过风门并停止局部通风机运转,然后立即用衣服等物品将风门严密封闭,以防止火烟向采面急速流动,保存回风巷中有限的新风。为了减少氧气消耗,张副处长要求遇险人员静卧待救,节约电源,并商讨脱险策略。当大家要求由回风流强撤时,张提出不能冒险盲目集体撤出,应先由两人侦察后再行议事。经两人侦察,发现烟浓温高不能撤退,遇险人员便撤返风门处待救。当他们发现烟雾又从回风巷口向他们逆退过来时,他们又将回风侧的三道消尘水幕打开,以降温、隔绝烟雾逆流和吸收有毒有害气体。6时30分,救护队还没有进入灾区,遇险人员心急难待,于是重新打开风门侦察,发现无烟,人员便进入采煤工作面,边行进边侦察。到机头处时,与调度室进行通话联系,要求火速派救护队抢救9人。经救护队奋力救灾,终于在8时30分将9名被困人员救出。
又如,1998年6月12日,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新庄孜矿毕家岗井六号运煤石门掘进工作面发生的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突出煤岩量650 t,瓦斯量12 600 m。当日12时18分,专职瓦斯检查工王××在六号运煤石门口以北5 m钻窝处,突然听到六号运煤石门掘进迎头人员尖声喊叫、风筒剧烈抖动声,以及从六号运煤石门内传来“噗噗”声,于是想到迎头去看看情况,但刚站起便感到腿发软,有被熏感觉,同时有一股强气流从里面向外推动,便意识到可能发生了事故。王随即向外撤退,并将五号运煤石门以北的3名钻工及在六号运煤石门外的8名矿工全部撤离事故现场,后又跑到附近的变电所打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矿领导立即布置停电撤人,组织抢救。经矿山救护队3昼夜的奋力抢救消除了事故。这次事故中只有2人遇难,1名被堵在灾区内人员被救护队救出。在这次事故中,专职瓦斯检查工在危险时刻能冷静地组织突出区域附近人员及时撤离事故现场,挽救了11个人的生命,减少了灾变损失。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2.简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3.简述矿井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4.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是什么?
5.简述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6.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7.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8.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有哪些? 9.现场创伤急救技术有哪些? 10.应急救援过程中班组长的职责有哪些?
职业性眼病的预防必须定期更新陈旧设备,对设备进行良好 的保养和维修;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安全防护,穿防护
第五篇: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目的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制定本制度。
2、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和职工明确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做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职业病防治,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
3、本制度规定从公司最高领导到各部门、单位及班组在职业病防治的职责范围,凡本公司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以本制度追究责任。
二、公司各部门、单位及各岗位职责
1、公司领导职责:
1)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落实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确保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对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依法设置与公司规模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网络,配备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专业人员,负责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3)在制定本公司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各部门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
4)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规划和落实情况,主动听取职工对公司职业健康工作的意见。5)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制订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落实职业病防治所需经费,督促、检查、落实各项职业病危害防范措施。
6)组织建立、健全本公司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7)组织建立并实施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和预案。
8)新、改、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其主体工程必须与职业病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9)及时、如实报告职业危害事故。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10)每年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上报本公司职业危害管理的情况。
2、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在公司负责人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并依法承担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
2)制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计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及量化指标,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3)组织制订(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
4)根据公司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职业病防治职责。负责确定职业危害识别、评价及其控制人员的职责、义务和权利,并告知劳动者。
5)负责公司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测和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建立符合规范的“职业卫生档案”。6)组织对公司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法规、职业病危害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进行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7)定期检查公司和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其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
8)公司内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要科学应对、妥善处理、及时报告,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3、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的职责:
1)对本公司职业病防治在技术上负全面责任。2)在组织生产工艺、技术改造方案、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程和标准。改善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
3)组织审定职业病防治技术文件、技术规程和预防重大职业病事故的技术措施。
4)对生产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
5)在编制生产计划时,同时编制职业病防治计划。在检查生产进度时,同时检查职业卫生防护情况。
6)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生产设备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装置能力,防止职业病防护设施超负荷运行。
7)在组织制定新产品、新工艺的操作规程时,必须同时制定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8)在考虑长远规划时,必须包括职业病防治规划,改善劳动条件。
4、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职责: 1)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2)应对新进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教育,未经职业卫生教育或教育不合格者不许上岗。
3)新进员工进入生产岗位前应做好职业性岗前体检工作,分配时应执行有关职业禁忌和女职工保护规定。
4)严格控制加班加点,注意劳逸结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职业禁忌员工的调动。
5)保证全体员工依法参加工伤保险。6)负责罹患职业病员工的善后事宜。
5、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协助领导小组推动公司开展职业卫生工作,贯彻执行国家法规和标准。汇总和审查各项技术措施、计划,并且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期执行。
2)组织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3)组织涉及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检查档案。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如实告知职工。
4)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登记、上报、建档工作。
5)组织和协助有关部门制订制度、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对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定期组织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或(和)操作规程的,有权责令改正,或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处理。
7)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参加事故调查处理。8)负责建立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康档案,负责登录、存档、申报等工作。
6、各单位、班组职责
1)把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
2)组织对本单位、班组员工的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发放个人防护用品。
3)督促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
4)定期组织本单位、班组范围的检查,对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领导小组,采取措施。
5)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
****************公司
2017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