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督查复核汇报材料
校本研修,让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根深叶茂
——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督查复核汇报材料
四川省剑阁县剑门中学(2017年11月10日)
尊敬的各位专家:
剑门中学位于雄奇秀美的“天下雄关”剑门风景区,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农村单设初级中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520人;教职工73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一级教师31人,省市县骨干、优秀教师近40人,广元市名教师2人)。学校以“建设现代农村学校”,“用理想的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的理想”为办学愿景,以校本研修为杠杆,推动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等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随着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和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推广,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智慧班级建设等课堂教学改革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愈来愈快、愈来愈好;学生学业成绩、综合素质明显提升。2014年,学校申报成为“四川省首批校本研修示范学校”。3年来,“校本研修”的组织保障更加有力、活动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在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成长、带动引领周边兄弟学校教育科研共同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将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汇报如下,恳请批评指正。
一、健全组织机制,“四有”保障,着力强化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一)“四级”教研组织更加完善
我校建立了以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教科室和学校挂联/ 8
领导及教研组长为主体的学科教研领导小组,优化完善了“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科任教师”的四级教研组织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研修规划和学年校本教研计划,并对校本研修的过程进行督导和绩效考核。教研组、备课组负责研修活动的组织实施。建立了行政领导联系教研组的制度,挂联领导是研修活动质量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活动过程的督查与考核。
(二)研修工作制度更加完善
为规范校本研修行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我校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教研工作、课题研究、校本培训、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教研组挂联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岗位职责制度。
(三)研修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制定了《教师教学研究及专业发展绩效考核评分细则》,坚持每期按《细则》进行量化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的核算,并与教师年度优秀级的评定挂钩。近年来,学校坚持对优秀教研组和有效教学实施先进个人奖励,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校本研修激励机制的“扳机激发”作用明显。
(四)场地有保障
我校设有教研组、备课组开展集体研修的会议室,并配有学习展示的多媒体设备一套;教师办公室实现了人人宽带接入,便于教师网上浏览、查阅所需资料,以及远程培训学习。同时,学校图书室每年添置大量供教师研修提高的专业书籍,老师们自主借阅研读。
(五)经费有保障
对校本研修、教师培训所需的资金给予充分保障:近三年来,用于校本研修、教师培训的经费占比生均公用经费比例分别为3.28%、/ 8
11.61%、22.48%,本年度截至目前,已达14.48%。在推进省级题研究的5年中,仅“助学单”印制一项,学校年均花费约7万元。近几年,我们坚持开展好“走出去”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且年均花费达4万余元。此外,用于课题研究的专项活动经费、免费给教师订阅业务杂志和报刊的经费、用于有效教学研究的专项奖励每年分别为3万余元、2万余元和1万余元。
(六)时间有保障
在校本研修时间安排上,我校坚持集体研修和个人自修相结合。集体研修定时间、地点和内容。教研组单周安排2节课的教研组活动时间;备课组双周安排2节课的备课组活动时间。
(七)学习有保障
我校坚持利用全体教职工会议等形式组织全校性的大型研修学习。内容涉及先进教学理念阐释、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外出学习教师心得汇报等。
二、找准切入点,“原则”护航,着力强化校本研修的规范有序
校本研修必须要有切实的抓手,不能“兴之所至”,“率性而为”。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统筹安排校本研修各方面工作。做到了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讨和个人自修的“纲举目张”,有力避免了工作开展的随意性、摇摆性。一般的校本研修,大家往往停留在泛化的听评课,模糊笼统的经验交流等缺乏规范性、有序性的一般化环节之上。近年来,伴随着多个课题研究的深入研究,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笔头业务理论文章撰写等多方面均达到了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效果。
校本研修是学校教科研生发最可靠、最接地气的“土壤”。但纵/ 8
使肥沃的土壤,也不能凭空自发的萌生出幼苗,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没有种子强劲破土而出的内生动力,我们终只能“望土而兴叹”。事实上,校本研修也需要理念原则引领护航,因为,理念就是方向,解决我们往“何处去”这样根本性的问题。如果打个比方,我们还可以说,校本研修的理念原则就是校本研修的“阳光雨露”,是其落地落实,生根萌发的前提条件。三年以来,我们不断丰富并完善了校本研修“六大原则”,坚持用先进的教育改革前沿思想指导校本研修实践。具体来说做到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着眼点,以全体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把学校建成学习型学校、让教师成为学习型教师为宗旨。把立足点放在解决教师教学改革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着眼于学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上。全面推动学校的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工作不断上台阶,让校本研修发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作用。
(一)以校为本原则
一方面以全体教师为研究的生力军;一方面以学校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和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等课题研究和有效课堂构建的实践性问题为研究构架。
(二)自主性原则
学科特点的不同决定了校本研修要给教研组更大的自主研修管理空间,使其能从相应学科性质出发,充分激发教师个体的研究智慧。“一刀切”的统一行动,必然带来“牛头不对马嘴”的尴尬。比如,在“走出去”活动中,各教研组根据组内教师一段时间内教研问题突出症结之所在,而自行决定所要参观、交流的学校,不搞“一哄而上”/ 8
的“齐步走”。
(三)针对性原则
即所研究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不能使研究的内容和教学的实践产生“聚焦”不准的偏差,以至于使研究的成果不能很好指导实际的教学实践。
(四)创新性原则
鼓励教研组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开阔视野,积极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使之于教研组组织管理下的教研工作形式更多样,方式更灵活。
(五)合作性原则
校本研修要善于打破不同学科、不同教研组之间的“壁垒”,让不同的学科的研究资源共享,不同教研组教师的智慧碰撞,以形成合作共赢,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不同教研组、学科之间的“单打独斗”力量是有限的;“孤芳自赏”是极其浅薄的。
(六)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的落脚点必然是教师个体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校本研修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秉持实效性原则,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具体研修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要避免陷入形式泛化与内容空洞的“泥淖”,紧密结合教师教学实际,以“问题”为导向,让校本研修的实效性,真正在教法、学法、师生关系等方面“开枝散叶”,可感可触。
三、砥砺磨剑,课改之花,灼灼其华
近年来,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课堂构建,加快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教育科研领域,学校坚持专家引领、校本研修跟进的实施策略,整体课改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8
1.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成果丰硕。围绕构建“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这一中心任务,学校通过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四个教研组的校本研究,在 “学问、思辨、笃行”三级单元导学的模型基础上,总结构建出了涉及语、数、外、理、化5个学科的10个课堂教学模式。该课题研究还开发了教学工具——助学单,引导学生学问、思辨、笃行,学会学习。而在“助学单”的设计、编制上,我们基于分学科的教研组校本研修方式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一个老师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只有教研组内教师通力合作,经验共享,才能让编印出来的“助学单”起到真正教会学生学习的目的。
2.市级课题《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效明显。随着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的不断升级换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个体教学策略的快速跟进显得尤为重要。“好车”还要好“技术”。如果以驾驶“拖拉机”的技术驾驶“轿车”的话,那即使豪华舒服如“宝马”一样的豪车,也只能成为破旧“自行车”那样的废品摆设。在该课题的研究进程中,教师个体的物理技术学习、钻研,教研组组内操作经验的及时交流,使得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层面创新点频显,而且使大家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切切实实极大的提升。目前,全校老师均能较为熟练地使用普通多媒体、电子白板、触控电视、iPad等多种信息技术教学设施设备。
3.基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课堂构建”稳步推进。我校智慧班级建设,至今已历两载。两年来,智慧班级老师,精诚团结,勤于研修基于“翻转课堂”的智慧课堂教育教学前沿思想理念,不断克服课堂实施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我校校本研修的内容和成果上频添新的“亮彩”。为了更进一步浓厚智慧班级老师交/ 8
流、讨论的氛围,学校目前已单独为其辟出办公地点,使他们在做好教研“常规动作”的基础上,更加放开手脚地尝试做好教研“创新动作”。
四、示范引领,办学声誉,蒸蒸日上
2015年,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基于单元导学的学科有效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获省教科所一等奖(广元市唯一1项),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2015年10月19日,成功承办了广元市(初中)省级课改成果推广会,得到了省教科所研究员、省教育发展规划办王真东主任以及市、县各级领导、同行们的充分肯定;2016年初,市教育局推荐我校参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全市仅2所学校)。3年来,学校先后与我县的江口中学、杨村中学、演圣小学结对,帮扶其课改工作。我校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经验以及教师个体的研修方法、心得得到受帮扶学校的好评。一批专业成长又好又快的老师诸如母秀琼、冯贵蓉、杨熔、冯彩生、杨雯、赵玉梅的献课,对转变部分课改之路走得缓慢的老师的教学行为起到了极大的“催化剂”的作用。近年来,在市县课件制作、微课大赛,课堂教学大比武等各类竞赛活动中,我校有40余人次获得了等级奖;教师发表文章61篇。涌现出了一批学科拔尖人才:蹇玉伟代表广元初中化学教师参加省教学竞赛获二等奖,并被聘为广元市教辅遴选小组、初中化学命题小组专家组成员;张文峰被聘为广元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辅导教师(剑阁县仅1人);贾国荣、蹇玉伟被广元市教育局分别评为广元市语文、化学名教师;李翠芳被聘为剑阁县初中英语国培计划指导教师(剑阁县仅1人),同时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提高培训(剑阁县仅1人);多位教师致力于有效教学的探索,效果明显。近3年,遵义市第十九中学,广元外国语学校,中江县教育/ 8
考察团,县内的剑阁中学、鹤龄中学、江口中学、公兴中学、高池小学、义兴小学等学校先后来到我校观摩学习。截止目前,我校中考荣获剑阁县单设初中质量考核等级奖,已连续9年。
校本研修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闪耀课改火花的新课堂,不仅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而且使其思维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提升,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2015年优秀毕业生中魏维芮中考获得全县第三的好成绩,夏顺天被成都少年空军学校录取(全县仅2人)。在校学生参加“文轩杯”演讲比赛,孙悦、范鑫连续两年获得初中组市、县第一名。
校本研修,让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根深叶茂,硕果累累。我们将一如既往,扎实深入开展好此项工作,让“省级校本研修示范校”在助力我校实现“建设现代农村学校”,“用理想的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的理想”目标的路上,发挥出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撑”!
谢谢大家!/ 8
第二篇:2012校本研修示范校汇报材料
质量立校,校本现行
——张湾中学2011-2012学年校本研修工作汇报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研为先。张湾中学在上级领导及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该校高度重视,教师积极配合,着力推进校本研修,努力创建学习型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张湾中学现有8个教学班,学生256人,教师52人。学校本着“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校本研修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校本研修“四化”
对于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可以用“四化”来概括:
(一)管理制度化
1.学校制定了《张湾中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作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为了使《实施方案》落实到位,学校还根据本校的实际,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问题研究制度》、《校本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办法》、《校本研修工作奖惩办法》等制度,并执行到位,从制度上保证校本研修工作的规范化,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
(二)机制体系化
1.管理机制。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喻传武任组长,教科室主任杨海峰为副组长,各教研组长为成员。组长负责对校本研修工作作总体规划,要求在职教师力争在三年的时间里达到“个个懂研修、个个出成绩”的目的。副组长负责对校本研修进行具体的部署。确立了分“四步走”的思路。其他成员负责对教师进行指导,开展好校本研修工作。并认真学习和领会上级有关精神。给每位教师着重阐明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了《校本研修工作职责》,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确保校本研修工作的落实,形成一个校长负总责、分管亲自抓、教科室具体抓、教研组协同抓的管理网络。
2.工作机制。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从问题入手,建立教学问题资源库,从中整理归纳、提炼出不同的问题层级,形成了问题研究、主题研究、专题研究、课题研究四级不同的解决方式,分别由教师个人、教研组、骨干教师、课题小组承担研究任务,整合了学校现有的教研资源,激活了学校整体教研模式。
(三)教研常态化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与研究工作要高度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把研究融入教学中。从教学工作中产生研究问题,问题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测念考试等,涵盖教学工的各个环节。然后,又在教学工作中研究解决问题,用教学实践论证假设,形成操作性很强的解决方法。2.把研究融入管理中。我们根据校本研究的需要,自主开发设计教案本,在教案本中增加“内容解读”、“理论支撑”和“教学后记”的内定,促进教师教学的理论思考和进行教学反思,把备课作为一种研究,也便于学校检查和总结。我们还结合全省上下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以及《蔡甸区中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蔡甸区教育局实施教法创新工作方案》设计印制了《高效课堂听课记录》,里面有“点评”和“总评”格式框,既便于老师记录,又激发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不停地思考,带着研究的态度来听课评课。
3、过去的一学年,我校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有30多篇获得省、市、区级奖励。学校于2月24日上午,迎接了江岸区送教下乡教学团到校为期1天的送教活动,另外,分别在3月3日和6月5日,与武汉六中再次开展了教学交流活动,并与5月21日派九年级部分教师到武汉六中取经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老师的视野,老师们由衷感慨:受益匪浅。
4、教研活动月效果显著。2月8日至4月25日历时2个多月,开展了以“课内比教学”为主题的教师基本功常态比武活动,教师参与率达到100%,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教师、学生走访率达到100%。本学期刚开学,我校就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活动计划,并严格按照安排表操作执行。
5、教学管理注重过程。教务处以1月1次常规检查为抓手,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作用,实行检查与通报相结合制度。
6、扎实有序的开展田径队训练工作。学期初,我校即本着科学规划,严格选拔,正规训练,强化保障的态度,组建了学校田径队,并立即选派专业体育教师,着手开始训练,本着出成效的原则,我们制定了田径队训练、竞赛绩效考核方案。截止目前,教练、队员训练积极性强,热情高,所有项目正按训练计划稳步推进。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有力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四)课题校本化
1.这两年我校立足于于学校的实际和需要,申报承担了区级重点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研活动成绩斐然。4月16日由市教育学会主办的武汉市“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研讨会上,张湾中学由喻传武、杨海峰、张芬、龚婷、彭俊平等老师主持的十二五科研课题《农村留守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关多项研究成果分获市教育学会一、二等奖,得到市教育局徐定斌局长的多次表扬。
二、存在的问题
在校本研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实践着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率。但在研讨后发现老师坚持的不够。课堂教学又回到原来的教学状态中去。希望老师们在教研组这个专业发展的基地上,在教研组、备课组组长的指导下,以实施有效教学为切入点,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也不难看出老师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是很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与行动的转变上有一定的差距。
部分缺少学科骨干专业引领,学校的硬件(例如电脑、网络等)不能很好支持研训工作的进行。
三、努力的方向
1.创新校本研修的形式,特别是教师个人研修的形式,如汇编《教育名人名言集锦》、《教学实录集》、《案例评析集》,基于网络的研修,等等。
2.组织教研组长到区内名校参观,学习名校的教学和教研以及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3.开发校本课程,拟开发编写《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教程》,作为学校德育的教材。
4.继续深化市级的课题“基于问题解决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研究”,加强管理,完善做法,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
总之,尽管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加大校本研训的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示范校汇报校本
构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进程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创鲤城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0月
校本教研作为国家推进课改进程的首选策略,其重要性正随着教改的深入而日显突出。为此,我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以质兴校、以特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人力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推动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通过加强校本教研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运行机制,开展了系列特色的校本活动,推进了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了学校品牌的提升。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确立校本中心地位
1.我校郑宝花校长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包括校本教研在内的教学管理都力求实施精细化管理,并且亲自主持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是省“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实践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此外,郑校长能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并能亲自为教师讲座,能深入课堂听课,每一次听课都与教师交换意见,给予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教师个人发展以极大帮助。另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两位教导均能全身心地投入校本教研工作,每学期听课数均在30节以上,而且节节有点评,定期深入到教研组,共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2.我校行政在学校发展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战略思想,将校本教研列为学校最中心的工作之一。从校长到教师,思想高度统一,都能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之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及总结总是把校本教研作为重点内容予以写出。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对校本教研工作展开专题研究。同时,学校行政会议也经常性地研究讨论校本教研工作,推动了校本教研正常有效的开展。
二、明确目标,健全校本相关制度
我们认为,作为今天的校本教研它具备两大特点:一是以课程改革为研究核心,以校为本,意在结合本校实际,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二是既与传统的学校教研相联系,又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研,是在传统教研基础上的提高与升华。
根据办学实际和特色教育的要求,我校确立了建设“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的具体目标: 1
一是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实现校本教研向各学科教研组下移,加强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二是在各教研组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研究活动,寻找适合我校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三是聘请市区教研部门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四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搭建适合不同教师发展的平台,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增强教师的个人成就感,归属感。
为使校本教研能够健康开展,达到预期建设的目标,我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在校长领导下,整合教导处、教研组、办公室等机构,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有关的规章制度,构建融教学、教研、进修为一体的校本教师培训体系,形成校长——教导处、办公室——学科教研组——教师四级校本教研网络,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研骨干队伍,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制定学校长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标,提供保障,并负责监督实施。为了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业务学习制度、自我培训制度、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规范了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操作方法,各教研组也相应地拟定了实施方案,从而保证了日常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研修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先进理念
我校教导处进一步完善了学习制度,加强了学习管理,做到了“四层次、三必须、两有、一检查”,即:在学习形式上分四个层次,每月组织一次全校教育理论讲座,每周一次教研组集体学习,一次备课组学习,一次个人自学;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有效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两次,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2.注重个人研修,规范教研活动
我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积极构建校级、教研组内、个人三级学习机制,努力把教师培养成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1)注重个人研修,提高个人素质水平。要求实验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积极研讨新课程标准。每个教师每学期做到“六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或订阅一份教学刊物),确定一个教育科研课题,上好一堂公开课,举行一次汇报课,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写一篇教学叙事案例。同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写出较为深刻的反思体会。
(2)开展教研组活动,发挥集体研发作用。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场所,大量细致的工作,基本研究与成果的孕育均根植于这块土壤。我校根据学校实际,实行周教研活动制度,为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以自我反思、相互反思、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推行并强化教研组这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基地职能。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度,积
极推动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切实加强教研组间教师的真诚合作,形成伙伴式的工作关系。成立校内教研联合体、学科中心教研组。实行跨学科听课,研课交流。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以开阔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创新质量。
3.开展青蓝结对,促进同伴互助
为了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根据我校师徒结对工作方案,本着互帮互教、共同提高的原则,学校以青蓝工程为依托,以师徒结对为基本形式,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要求教师在同伴互助,师徒结对的听课评课中搞课例研究,通过听、看、评、辅等方式,对青年教师、新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听课者要做到“三个一点”: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金点子。做到既尊重教师的劳动,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科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在优秀教师的帮助指导下,2009年鲤城区“教坛新秀”的评选,崭露头脚,获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吴晓婷老师、蔡伶俐老师荣获一等奖;陈雪莉老师荣获二等奖,2010年的鲤城区小学语数学科公开教学观摩,许晓毅老师、刘俊丽老师均荣获一等奖。
4.鼓励对外学习,搭建成长舞台
我校注重搭平台,创机会,为青年教师的学习、锻炼铺路,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锤炼自己,促进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学校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开阔视野,博采众长,丰实成长。近两年,教师前往福州、厦门等地参加全国、省、市、区各级的语文、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的教学观摩、课题研讨、业务研训、班主任培训就达300人次。为了加快教师的二次专业成长,学校把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卓越型教师作为突破口,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学习、锻炼、展示的舞台,增强了教师“学习—实践—反思—实践—成长”的意识。2010年10月,我校吴文俊老师执教《相遇问题》参加了?
四、校本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百家讲坛”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我校每学年组织一次专家报告;开展教师读书活动,与大师和教育专家的对话,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开阔教育教学视野,拓展教育教学思维。近年来,我校语文组推出主题为《我眼中的“语文大师”》、《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等讲座,数学组推出《问题解决》等系列讲座,郭兰芬、陈慧兰、荣建红、温明霞、洪玲霞,郭巧红等30多位老师都很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例子,讲得有声有色,博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通过讲座学习,全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使教师的业务理论学习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2.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原则上45周岁以下的上大课(全体教研组成员参加),45周岁以上的上小课(年级备课组成员参加)。每次大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精品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一堂观摩课,供组内成员学习。如,我校的省级骨干老师王幼菁、市级骨干老师?分别围绕?专题教学,执教?研讨课。
“争鸣课”:同年级教师选择同一教材上课,同堂异构,比较讨论,取长补短。如,林丽蓉和张达雅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上册数学《中括号》,刘俊丽老师和郭梅英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献礼一束花》等。这是继我校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唤醒教师自我培训、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自觉性的校本培训的一个特色举措。通过开展“同堂异构”校本研讨活动,给全体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模式、学习的范本,促进了教师在课堂中优势互补,相互启发,智慧共享,切实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益及公开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从而构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
“常态课”:组内临时指定一教师上课(提前一天通知),或者学校行政随堂听课,针对其教学的一环节或一个方面,组内积极进行讨论、诊断。
2009年至今,我校共展示不同类型的开放课62节,其中大课33节,小课29节。校行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在课后安排互动评课,实现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并形成书面性评价。学校还鼓励老师及时捕捉教学瞬间,积极撰写案例、论文。在2009年鲤城区基础论文评选中,陈慧兰、吴秀梅、郑芳3位老师获一等奖,肖正涓、赖亚蓉等14位老师获二等奖,王宝华等4位老师获三等奖;李瑞芳、肖正娟两位老师参加2009年鲤城区优秀教育督导论文评选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吴秀梅、赖亚蓉2位老师的班主任案例获得区级班主任案例评选一、二等奖;王慧屏老师的《?》获市级二等奖;黄黎萍老师的《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探微》和吴莉莉老师的《?》在CN刊物发表;曾凤蓉、李春花、洪玲霞三位老师的论文入选凯辉教育丛书。这些教育教学论文、案例、教学设计、随笔是老师们学习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立足校本,加强实践探索、积极反思的结果,对丰富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塑造科研型教师有着现实的意义。
3.以校本教研为阵营,让“专家引领”成为教师成长的“导航灯”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老师的教学水平,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坚持与高校合作,曾邀请省普教室王永老师、福师大余文森教授、泉州儿童发展教育学院万建民院长、泉州师范学院的邓岳敏博士、苏明强教授来校多次作讲座。如:邓岳敏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科教学》讲座,苏明强教授的《?》讲座等。市教科所的苏俊墉主任、卓和平、刘香
芹等教研员以及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员经常下校指导,形式包括课题实施、课堂教学指导、理论专题讲座、论文案例指导等。教研员针对我校老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对精彩的环节阐述了依据,对不足的地方说明了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见,引领每一位老师积极思考,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4.以校本教研为基点,让“校际交流”成为教师成长的“方向标”
我校与江南、浮桥新区学校建立支教联系,以教学为载体,大力开展与兄弟学校老师研讨交流活动,让不同学校的相同学科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不定期开展送课活动,积极用教研活动传递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同时,我校也与泉州市第二实小进行共建联系,经常应邀派教师到该校学习,观摩名师课堂等。教师返校后,及时汇报学习情况,开展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同课异构、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等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从兄弟学校中学到了许多优秀老师宝贵的教学经验,并以他们为榜样,确定了自己课堂教学乃至成长的方向。2009年秋季,学校邀请了市教科所小学教研员刘香芹老师和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李惠珍莅校就“有效教学”作专题讲座,兄弟校新隅小学,升文小学共175名老师聆听了讲座,加强了区域性研讨,实现了资源共享。
5.以关注过程为主线,让“专题研讨”成为教师“加速器”
自2009年,我校的主题教学思路更加明确,整合了“百家讲坛”、“校开放课”和“专家引领”活动,围绕市教科所提出的“有效教学年”,大力倡导“高质量、轻负担”,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活泼、快乐、发展。如语文学科组开展了:?数学学科组开展了:?学校正是以专题研讨来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通过学习、实践、研讨与反思,我校的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符合本学科特点、发挥教师特长、促进学生发展的优质课生成。专题研讨给教师带来了学习和提高的契机,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教师的“加速器”,为新课程的实施,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立足课堂,科研课题实效显著
几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办学目标,积极开展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科研课题研究,学校科研工作形成“全员参与,整合促进”的科研模式,形成学校、学科组、教师三级科研课题系统,并以校级总课题项目为依托,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要方式,让教学充满研究,让研究充满智慧,从而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立足课堂,以课例为载体,带着课题开展教研,注意把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较为迅速,成果较为显著。目前,已立项和正开展的课题有:全国“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数学学科的《指导—自主学习深化研究》;语文省级子课题《树立大语
文观,密切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的研究》已参加结题研讨会,顺利通过验收;九个区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正有序开展,有八个已通过中期验收,其中《指导—自主学习深化研究》课题被评为优秀;学校总课题、市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小学学科教学的研究》2009年5月结题,并于2010年6月参加福建省首届优秀校级课题评选荣获一等奖;省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实践研究》是继多元智能课题后的另一个校级总课题,已于2010年春季开题。综上所述,我校正在研究的课题涵盖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已初步形成了多级课题网络,做到科科有课题、人人有专题,并力求不断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和拓展性,使之成为一种发挥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催力。
六、成长记录,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我校把建立新课程所提倡的“发展性评价”作为评价改革的目标,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积极探讨教师评价的科学有效方式。学校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和教师成长档案袋,收集的内容有:我的简历、我最满意的一节课、我最满意的一个教学设计、我感受最深的一次评课、我参加的培训、我的学习记录、我的听课记录、我的教学手记、我的教研记录、我获得的奖励、我发表的文章、我的发展目标等。学校定期对档案袋进行展示交流,让教师树立自信,学会鉴赏、促进反思。学期末,学校对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反馈、总结,并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评选出优秀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教师的业务成长记录,正是他们在专业道路上成长、成熟的标志。正是他们的脱颖而出,带动了教师整体素质的发展;正是教师个体的成长,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经过几年努力,校本教研的阶段性成果在我校已经初步显现。在校本教研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信:教师发展决战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之路永无止境。因此,我们将继续保持务实求真的作风,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篇:省级青年文明号复核汇报材料
金华市第二医院九病区——老年科重症病房,现有职工19名,职工平均年龄28岁,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17人,占整个病房总人数的89.4%,是金华市第二医院提升医疗质量的一支劲旅,是医院文明建设的一道风景,先后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三八红旗集体”、“职工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并多次并评为“医院先进科室”,XX年年被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一直以来,我科秉承 “代子女尽孝心,为社会献爱心”的服务宗旨,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出色地完成上级组织和医院交办的各项任务。今年我科更是以“青年文明号”的复核工作为契机,勤奋务实、锐意进取,使优秀青年的动力、活力与创造力在“青年文明号”的旗帜下凝聚,全面动员,人人参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创建内涵,使各项工作都有新的提高,有力促进了“青年文明号”的工作。
一、以“青年文明号”为动力,尽心尽责,服务患者。
与其他系统相比,我们的工作需承担更多的责任,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允许错误的发生,否则后果难以想像。“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这句话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众所周知,现在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而选择了把亲人送到了养老机构,也正因此,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病人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复杂,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日趋全面,为了应对这一新情况,我们坚持每天晚上利用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组织学习业务知识,间断性的开展有关改进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会议,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出谋划策,在大家激烈的争议与讨论中,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掌握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操作,如科室开展的深静脉留置针使用、褥疮的护理,以及一些疑难病例的治疗和护理,现在我们完全有能力接纳全院的重危病人,从而真正承担起了重症病房的责任。
除了重症病人,我们科室还有不少慢性病、老年痴呆、临终关怀的病人,对他们而言,孤独与寂寞是他们最无法忍受的,他们希望的是子女承欢膝下的那份快乐。为了让这部分老人们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多一些幸福时光,除积极地开展人文关怀外,我们还与金华职业技术学校医学院团委携手,和他们一起开展各项青年志愿者活动。看着被年轻人围绕的老人们满足的表情,悦耳的笑声,我们的心也满满。此外,为了丰富住院老人的业余生活,我们还举办了各种文体活动,如:迎中秋庆国庆晚会、九九重阳节联欢,组织到金华婺州公园、黄大仙宫游玩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给老人们带去了欢声笑语。
二、传承文明,延续传统,我们在行动。
保持省级青年文明号的光荣称号,始终以“省级青年文明号”的标准塑造队伍,强化科室建设,在塑造中求巩固,在巩固中求保持,在保持中求突破。在这一方面,院领导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党组织、团委也对我们的创建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也给予了积极地肯定与指导。
科室建立初期的那些好的习惯和传统,我们一直在延续,习惯了“爷爷、奶奶”的亲切称呼;习惯了甜美的微笑服务;习惯了在过年、老人生日、重大节日的时候,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老人们献上礼物与我们深深的祝福,也习惯了在老人们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或孙女,一定要包压岁钱时,顺着老人们的心收下了压岁钱,而转身交到了护士长手上,让护士长一起去交到老人的住院费里。我们的主动服务,病人和家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是因为这所有的种种,几年来我们科的床位占有率始终在85%以上,未出现任何护理投诉及医疗事故,病人满意度在95%以上。套用他们的话说:“把人放在你们科室,我们放心!”这就是和谐社会中医患的和谐。
三、围绕医院中心工作,让“青年文明号”的牌子愈加明亮。
结合医院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全科室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了全体医护人员爱岗敬业、关注一线、服务一线的良好氛围,通过强化“服务承诺”,兑现“承诺措施”,使遵章守纪、敬业爱岗成了全科室青年职工的自觉行动;科室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小组”,坚持定期开展“多助一”活动,结合自身的特长,深入社区,到贫困乡镇进行义诊、送医送药等活动;在金华市中心血站血源紧缺的情况下我们又主动伸出手臂,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为救助伤员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得知孝顺中心小学的两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庭困难将要辍学的消息,我们立即为他们送去了文具,衣物,并与他们结成了对子,减轻了他们家庭的重担;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主动报名想要深入灾区支援,在不能成行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医院号召,为灾区捐钱捐物;科室姐妹家庭有难、几位护士接连分娩,我们互帮互扶,一起努力,并肩向前;对医院组织的为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开展的免费体检的活动,连续几年我们的志愿者们放弃自己的休息天,主动报名参加,这一活动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大众的众多好评,还获得了团市委颁发的“金华市青年工作实事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现阶段金华市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一,创卫也有我们一份子,搞好科室卫生,保持院内整洁,改变自我卫生习惯,利用业余时间上街清除牛皮藓,整顿杂物,清理草坪,我们的号手在行动。
在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的好人好事,不胜枚举。白衣天使们用自己的智慧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似清泉,耗尽自己,给人以甘甜。他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就这样日夜坚守在平凡而伟大的岗位上,为老年事业奉献着青春、力量,奉献着自己的爱心。
第五篇:校本研修汇报材料
以灵动课堂实践为核心的校本研修
灞桥区东城一小大学区
语 文 教 研 组 2016年10月
以灵动课堂为核心的校本研修
什么是校本研修呢?校本研修的本质就是立足本校工作实际,根据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开展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提高教师专业修养水平。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教师发展的需要。因此2013年7月起,我校开始实施灵动课堂改革。根据我校灵动课堂实践情况,结合我们对校本研修的理解,以及我们语文组教师的实际情况,有以下问题值得重视:
1、学习与实践不同步。(即理论学习内容和教育实践脱节,所学理论知识不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为教育教学服务。)
2、反思存在泛化、窄化、弱化等现象。(即课后反思、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环节我们经常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和得失,但真正对教学有用的却少之又少,个人教学能力提升较慢。)
3、研修与工作冲突。(即我们经常听到耳边的抱怨声,平时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看书学习,没有时间研究教学,没有时间搞校本研修等等。)
2015年我们东城一小大学区语文学科的校本研修我们力求达到以下目标:以“灵动课堂”为主阵地,开展“三备课”、“三反思”活动,进行“灵动课堂”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下面,由我将我们语文学科一年来开展的的校本研修工作汇报如下:
一、专家引领,明晰方向。
课堂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为了使我们的“灵动课堂”不断深化。我们加入了《中国教师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邀请全国课改专家冯恩宏、宋永平教授现场调研指导,先后听取了课改专家李炳亭、崔其升、丁来明、张海晨主题报告会。各位专家们从高效课堂理念到教育教学实践,从高效课堂的小组建设到导学案的编写,对我们的灵动课堂实施进行了系统有效的指导,不但解答了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困惑,而且坚定了我们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二、注重实效,勇于创新
1、语文学科体验式大教研活动
本学年,我们围绕“灵动课堂”开展了语文学科体验式大教研活动。我们以灵动课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我们的教研主题,像如何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补充质疑能力?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在这样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放下教师身份,以学生的角色参与活动。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和讨论,然后由争夺到展示权的教研组展示讨论成果。上面展示的小组说得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底下倾听的小组也不甘落后,有的对台上的观点加以补充,有的甚至和台上的小组争辩起来。我们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也在这一声声的“我展示”、“我补充”、“我质疑”中迎刃而解,我们的灵动课堂也在这样的特色体验中日趋完善。
2、三备课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各位同仁享受惬意的寒暑假时,我们已悄悄地准备我们来年语文教学的操作指南——导学案了。这就是我们根据我校“灵动课堂”模式设计的语文导学案。我们的三备课分别为:(1)个人假期备课。(每位教师在寒暑假里独立完成的第一次备课,填写个人备课单,编写导学案,制作配套的PPT课件。)(2)团队备课。开学前一周,我们再进行第二次备课,由相同年级、科目的专家教师团队讨论假期备课,解决个人备课中存在的问题,修改导学案。(3)根据学情备课。(上课前一天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个人教学教学经验进行的第三次备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历了三次研读教材、三次备课后,我们的导学案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3、三反思
“实践加反思,是教师最有效的成长方式。”我们结合日常语文教学,开展“三反思”活动。
(1)日反思:每天语文教学后个人反思,填写“教后反思”
(2)周反思
每周四的集体备课时间,是我们例行的“反思会”。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要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反思自己一周来的课堂教学情况。
(3)月反思
为了使我们的周反思更加有效,我们把一月来的收获进行梳理和分类,形成个人的月反思,并上传至西安市大学区优质资源平台,和各位同仁交流分享。
4、运用平台,促进成长
(1)、巧用资源中心
“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是我们教学的好帮手。在备课中,我们经常运用资源中心下载课件、导学案、复习试卷等,既节省了备课时间,又提高了备课效率。同时,我们也及时将手头的一些优质资源上传,和各位同仁分享。
(2)、提问求助
对于我们日常教研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像:期末复习中,如何转化学困生?灵动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补充质疑能力?我们会发起提问,和线上的教师共同讨论,直至问题的圆满解决。
5、师生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我们大学区提倡教师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召开一次读书沙龙活动。像《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们更是人手一本。
我们为了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根据学生读书的一年来读书的本书授予:读书金卡、银卡、铜卡。拿到金、银、铜卡的学生。通过本年级语文教师团队考评授予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
三、同伴互助,携手同行
1、三过关
我们围绕灵动课堂开展了三类过关课,分别是:语数英教师过关课、学生过关课、新入职教师过关课。为了确保过关课的公平公正,所有上课教师一律抽签决定上课班级和内容,学校聘请知名课改专家听课评课。在这一次次过关中,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这一次次过关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在这一次次过关中,我们的灵动课堂不断走向成熟。
2、承新工程
2015年10月,我们举行了承新工程建设签约仪式。来自大学区的60多对教师分别结成师徒对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老教师竭尽所能帮助新教师,促进其迅速成长。活动实行捆绑式评价,共奖同惩。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当年的自己。2011年10月,我作为新教师参加了当时的承新工程师徒结对仪式。我的师傅周青老师竭尽全力帮助我,促进我的进步和成长。2015年10月,我作为老教师又一次参加了承新工程,我也把我的教育教学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校的新教师。弥足珍贵的教学经验在这样的代代相传中发扬光大,互帮互助的教育情怀在这样的代代相传中深入人心。
四、同仁切磋,追求卓越
一年中,有20多家单位共计1000多人次的省、市、区级教育同仁曾先后来我们大学区学习我们的灵动课堂教学模式,他们无不因我们学生的精彩表现而赞叹,无不被我们教师的教育智慧所折服。我们坚信,这将对他们各自学校的高效课堂改革将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一次次的相互切磋中,我们也收获了属于我们的成功。陕西师范大学宋永平教授曾不止一次这样赞美我们的灵动课堂:“东城一小是西北课改搞得最成功的学校之一,要学习高效课堂就来东城一小!”围绕灵动课堂展开的各项校本研修活动,为我们的灵动课堂改革注入了经久不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