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杨 晶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自治区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重要突破。
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加强农牧业等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等优势产业,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为缓解国家瓶颈制约做出了贡献。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大力清理开发区,整顿土地市场,关停“五小”企业,有效遏制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4%。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五年下降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达到301亿斤,增产28.9亿斤。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收到实效,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43%。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头数占全区总头数的67%,新增数量占全区的90%。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扩大。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310亿元,增长29%。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970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大幅度增加。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重点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神华煤制油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完成增加值880亿元,增长13%。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旅游、物流业发展较快。金融保险业取得突破,华夏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蒙牛乳业、北方创业成功上市。信息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投资消费有效拉动,自主发展能力增强。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增长50%。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企事业单位自筹、股票债券融资和社会投资所占比重提高到7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0%,新增发电装机300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加快实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休牧、禁牧、轮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退耕还林660万亩,退牧还草278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100万亩。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40万亩,农村牧区饮水工程解决了近70万人的饮水问题。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3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2亿元,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续建、新建了呼市至准格尔等6条铁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改善。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强食品、药品、农资等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监管,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进展。按照股权多元、增量减持的原则,重组了内蒙古电力、霍林河煤业等10户重点企业,引进新资本200亿元,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增强。外贸、物资、商粮三大集团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市政公用事业全面放开。国有资产监管和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6个盟市全额取消了农业税,其他盟市税率平均由7%降至4%,农牧民人均税收负担降低60%以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科研院所改制步伐加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北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合作开发俄蒙资源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实现了同蒙古国政府和俄罗斯地方政府的高层访问,加深了了解和互信,为加强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引进来”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引进区外国内资金到位702亿元,增长75%;外商直接投资到位6亿美元,增长60%。外贸进出口总额40亿美元,增长30%。口岸建设得到加强,过货量增长44%。
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63.1亿元,增长40.7%;财政总支出598.2亿元,增长26.9%,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实际增长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实际增长1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区城镇新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普遍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加强扶贫救灾工作,保证了受灾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加快实施“两基”攻坚、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工作进展顺利,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认真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确保了“无疫区”目标的实现。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认真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3件,政协委员提案462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收到实效。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边疆安宁、社会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加快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七次党代会以来确定并不断完善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要善抓机遇,积极进取,又要尊重规律,理性推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资源高效转换这篇大文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解决好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区、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感谢全区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并向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帮助过我们的国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还比较低,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不够理想,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牧业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以及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低收入群体生活仍很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府职能需要加快转变,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两项建设”和“三化”进程,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在工作的指导原则上,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同时,切实加强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保持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三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工作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第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规范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投入,减轻农牧民负担。自治区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对新免征农业税地区所造成的财政缺口,由自治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解决。继续兑现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和农机具补贴。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建立起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加强涉农项目和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重点,强化扶贫措施,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力度,努力实现稳定脱贫。
第二,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促进集约化生产经营。要加快畜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使之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全面推行舍饲圈养、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稳定发展牧区畜牧业,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推行休牧、禁牧和轮牧。加快畜种改良,优化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和饲草料种植。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第三,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乳、肉、绒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沙产业、草产业等特色产业,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旗县,着力提高基地的生产能力和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产业化经营层次。继续培育发展竞争力强、辐射面大的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实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引进产业化项目,吸引和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按照集中布局、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要求,努力提高农畜产品基地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对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与指导,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建立农牧业产业化风险防范机制。
第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继续实施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加强防疫检疫体系和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做到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推进农牧业标准化、信息化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牧民就业培训,促进农牧民非农就业。
第五,加强以生态、水利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基本建设。要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尼尔基、绰勒水利枢纽及河套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黄河、嫩江等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库。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加快发展避灾型农牧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依托资源优势,构筑产业集群,保持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发挥优势,优化布局,改善环境,努力把我区工业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规划建设重化工业基地,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为了尽快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产业,自治区将在具备产业基础和资源、区位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有特色的大型重化工业基地。要依托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工业基地集聚。要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高水平产业转移,建设、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转化能力强的重化工项目。积极支持区内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培育自治区重化工业骨干力量,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使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继续加快煤炭、电力工业发展,保持产业领先地位。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就地转化率为重点,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搞好矿区规划,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煤炭产量要达到2??6亿吨。继续扩大电力建设规模,力争新开工电力装机800万千瓦以上,总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要重点发展热电联产、煤矸石电厂等国家政策鼓励的项目。在产业集中、电力需求大的区域,大力发展自备电厂。在区域布局上,新建大的电源点要向水源丰富的东部盟市倾斜。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扩大风力发电规模。要充分发挥我区煤电及矿产资源优势,利用好境外资源,继续壮大钢铁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扩大并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要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研究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努力使化学工业成为我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支撑。加快发展信息制造、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整合资源,提升水平,做大总量。
第二,加强资源管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加大地勘工作力度,抓紧编制资源勘探开发利用规划。对煤炭、有色金属、天然气、石油、水等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重点勘查。对已经发现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要按照规划纳入科学开发程序。二是强化资源管理,合理配置资源。要加强政府对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对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等整装矿区和适宜规模开采开发的矿种,由政府出资进行勘查,并按照转化项目的建设投资规模、技术水平以及转化率配置资源。加大经营性土地、矿产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工作力度,依法有偿转让。三是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的原则,引导鼓励企业对资源进行就地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认真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工作。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第三,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为优势产业成长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快通道建设,重点构筑三大通道。电力通道要构筑西起乌海、东至锡盟的500千伏电力主干网架,加强东部盟市电网与东北电网的联网建设。着眼长远,建设跨省区和跨大区送电通道。铁路要构筑西起额济纳、东至满洲里、贯通自治区东西的大通道。今年要续建、新建12条铁路,并对4条铁路进行扩能改造,铁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500公里。公路要构筑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的东西大通道,贯通乌海至北京高速公路,建设承载能力强的专用公路通道,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提高路网的通达广度和深度。此外,要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民航机场布局。配合我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前谋划产品外送通道,优先发展安全、环保、低成本的管道运输。二是确保优势产业对电力、运力的需求。加强电力合理调配和有序用电工作,在保证居民生活和重点领域用电的基础上,向重点项目、优势产业倾斜,向技术装备先进、投入产出比高、单位能耗少的企业倾斜,向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充分、环保效果好的企业倾斜。加强运力调配,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铁路运输的支持。三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交通、煤矿、化工等重点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三)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牢牢把握机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继续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势产业的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西部开发的长效机制。继续鼓励和支持优势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加快发展。要充分认识并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加快东部盟市发展。自治区将加大对东部盟市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东部盟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拓展产品市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调配。东部盟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与东北三省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对接,积极融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二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突出发展大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思路,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做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新增人口对城市资源的需求。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模式,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依托旗县所在地和有条件的中心集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旗县主导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吸引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加快建立平等、有序、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体系,畅通人口转移渠道。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各级政府要带头清欠工程款,严肃查处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三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推进。认真贯彻自治区服务业发展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力调整服务业结构,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和商品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按照管办分离、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快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信息产业、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发展。
(四)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对经济的保障支持作用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眼于自治区的长远发展,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0亿元。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扩大单位自筹和社会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继续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认真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牧区消费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第二,着力提高财政的调控能力。要狠抓财源建设,巩固主导财源,开发新兴财源,建立重点突出、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的财源体系。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管,堵塞各种漏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公共服务支出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范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严肃财经纪律,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和其它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抓紧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严肃查处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高效。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有效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积极运用审计成果。
第三,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加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落实好自治区与国家有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议,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各项担保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发展地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城市商业银行。密切与区外金融机构的联系,做好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扩大证券、信托、股权等多种融资渠道,积极支持我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五)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继续抓好包钢、天野化工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完成大型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全面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和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好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进一步完善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行为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搞好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继续深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力争引进区外国内资金900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具有政策、资源、产业优势的引资“洼地”,加快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同时积极引进有利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的中小项目,坚决制止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向我区转移。认真做好项目的推介对接和后备项目的筛选储备,加强对已签订协议和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抓好项目的落地开工。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协作。按照政经结合、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向北开放”。加强与俄蒙在各个层面上的往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特别是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落实好已经达成的协议。要充分利用好口岸资源,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口岸加工贸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大高附加值及优势产品的出口力度,做大外贸进出口总量。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加速成果转化为目标,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步伐,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依靠科技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品结构。抓好科技研发载体建设,积极打造呼包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坚持教育的先导地位。加快“两基”攻坚、中小学二期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建设,切实把“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限期解决教师工资的陈欠问题,坚决杜绝新的拖欠。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高校办学资源,促进扩大招生与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民办教育发展。优先发展民族教育,鼓励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对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扶助。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各项人才工程,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加快高层次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专业适用人才向农村牧区流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
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文化发展纲要和支持文化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继续实施精品文化工程,鼓励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城市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加强“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加强文物保护,弘扬优秀文化。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改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搞好中心集镇卫生院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强规划指导,认真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积极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优化整合蒙医蒙药资源,提高蒙医药产业化水平。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十运会”备战工作。
(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局。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控制失业率作为重要调控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立足于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折不扣地落实财政补助、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统筹做好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和复转军人安置工作。加快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建设,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要逐步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水平,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农村牧区低保制度。
认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认真研究解决地区、城乡、行业、部门收入差距大的问题。严格执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搞活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职人员福利待遇货币化。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实际困难。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严格依法、依政策办事,坚决纠正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转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开展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勤政为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重视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区方略,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努力提高办理议案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实施政务公开,规范厂务和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条件。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制度,正确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经济行为。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政策法规,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扩大公众参与程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是科学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政府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快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纠错改正机制。认真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切实改进政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于触及矛盾,善于破解难题,认真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进一步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乌云其木格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
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32亿元,比1997年增长59.2%,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增加89.7亿元,年均增长12.5%;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5亿元,年均递增17.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720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103.6%和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10.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9.3:38.8:31.9,调整为21.5:42.1:36.4。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3.3%,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22.3%、30%和148.3%。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年均增长11.3%。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七个全国驰名商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得到优化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以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77.2万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收入228.7亿元,年均增长36.5%。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团迅速崛起,有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20户企业股票上市,融资16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80.2万户和3.4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65.7万人和43.7万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牧民平均减负45%。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区直行政机关人员精简了47%,盟市以下精简了21.6%,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3.5%。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新的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700多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
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3亿元。全社会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4.1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七大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1326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780万亩。水利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3.4亿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实施了尼尔基、绰勒等10项大中型水利项目和红山、三盛公等26座病险水库、枢
纽加固工程,建设了河套等14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20万亩,解决了282万人、82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04.8亿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东高速公路和20多条重点公路,完成了11条旗县通油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了110国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大通道,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比1997年增加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铁路重点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锡林浩特至桑根达赉铁路。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开工建设了乌海机场。电信五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电力累计投资260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全区城市电网改造投资2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亿元,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得到改善。包头、呼市、通辽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包头市还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
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取得自治区级科研成果196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孵化基地3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高校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完成了内蒙古大学“211”一期工程。全区“两基”达标旗县达到74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1997年增长2倍。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9.2%和84.9%,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观。土地管理、民政优抚、劳动人事、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气象、地震、人防、地矿、统计、档案、文物保护、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绩。
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长3.2%。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和63.8%,有64万城镇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开展抗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区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1件,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20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58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实现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法轮功”邪教组织,“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隐蔽战线的斗争得到加强,治理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经济运行呈现出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双重拉动、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1%,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0%,亏损下降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0个点。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增长67%;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146项开工建设,56项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3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居首位,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宜林荒山植树608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2800万亩。公路建设投资100亿元,是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3万千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资达45亿元,增长28.6%,城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2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增长20%。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较快、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区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本届政府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资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水平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对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宏观决策与内蒙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二,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都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五,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六,必须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使我区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潜在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优势;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上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
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实现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关注民生、兴区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积极调整农畜产品结构,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特色品种,加快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畜产品,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调整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农区半农区养殖业,突出发展奶牛饲养和牛羊育肥,把内蒙古建成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基地。二是要加大科教兴农兴牧力度。继续抓好新优品种、节水灌溉技术和科学种养适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搞好农牧民技术培训,转变落后的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三是要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发展农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投入,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合理开发水资源,大力推广节水技术,特别是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大草原水利建设的力度。四是要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优化区域布局,继续抓好一批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鼓励、扶持发展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龙头加工企业。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营销组织和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牧区经纪人的作用,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逐步形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二)走具有我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准确把握工业化的时代特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新兴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稀土、生物制药、蒙药、新材料、信息等产业,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及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要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制定相应政策,鼓励企业扩大技改投入。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二是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以现有20户重点大企业集团为基础,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着力培育优势中小企业群体,努力提高企业的社会化协作水平。三是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抓好重点项目的储备、论证、立项实施和达产达效工作,精心选择一批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形成产业优势和地方特色的工业项目。加快以能源为主的基础产业开发,抓好托电一、二期、达电三期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正蓝电厂、岱海电厂、海电三期项目,做好通辽电厂三期、伊敏电厂二期等重点电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加快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建设和苏里格气田开发,完成长庆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和相关城市配气工程建设,加快天然气化工大项目前期工作。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尽快编制各类服务业专题发展规划,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快培育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努力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要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和文化教育等新兴服务业。
依托我区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认真搞好旅游规划,切实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行业管理,加快开发草原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精品项目,尽快形成品牌、特色和规模,努力提升旅游产业水平,使之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优化大中小城镇的产业和布局结构,依托产业集聚,搞活城镇经济,扩大城镇规模。进一步深化土地、户籍、投融资等制度改革,促进各种产业要素向城镇集中。继续抓好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镇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统筹规划,综合配套,特别是要高起点、高水平地搞好大中城市的扩容提质,加快呼和浩特和包头市的建设步伐,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进一步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这两年已经取得积极进展,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今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994万亩,退牧还草5000万亩。要把生态建设与推进产业化进程、调整农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要在继续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抓住国家启动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机遇,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因地制宜,解决农牧民的生计问题,达到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国道110线我区境内高速公路、东西大通道和县际公路等工程建设。铁路要力争开工建设呼和浩特至准格尔铁路,做好集宁至张家口铁路的前期工作。民航要建设完成乌海机场,开工建设满洲里机场,做好阿尔山和鄂尔多斯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河套灌区节水改造、人畜饮水工程等在建项目,力争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高度重视地质矿产勘探,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管理,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监理制。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在扩大投资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需求。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在市场准入、筹融资、土地征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投资者参与改造国有企业,投资开发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等重大项目。逐步取消一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和对外合作业务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国家合资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和外贸发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护私人财产。
(六)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草牧场合理流转制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牧民负担。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要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充分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区的对外影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领域。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支持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我区优势企业。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方面有信誉的境外企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区大中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切实抓好满洲里口岸“大通关”试点建设,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
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斗争,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抓好财源建设,大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依法打击各种偷税、逃税、抗税、骗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严禁地方和部门擅自出台减免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支出管理。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的审计,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和种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实行零增长。重点保工资、保运转,特别是要增加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农牧业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国家将出台增资政策,自治区要继续采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预算安排。努力做好节支工作,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和考察费,严禁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全面推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坚决惩治财会工作中的弄虚做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
围绕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和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准备金,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金融对农牧业、中小企业和城镇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积极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协调和引导,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有效解决扩大就业问题。要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年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自治区各级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做好民政优抚工作,落实扶贫帮困各项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以及特困群众的实际困难。三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以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的“五通”步伐。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和“移民扶贫工程”。
(九)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院所转轨,推动科研机构进入市场。鼓励和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科技实体和各类科技服务组织的发展。调整优化科技资源,开展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和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努力实现技术跨越。鼓励和支持“产学研”联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为纽带的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科技推广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要进一步搞好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京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的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做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作,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创业环境,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区内人才、吸引区外人才。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基础教育要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搞好二期义务教育工程、危房改造工程、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和扶贫助学工程,加快“普九”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解决贫困地区学生失学、辍学问题。高等教育要加强重点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切实解决牧区“两主一公”学校存在的突出困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整合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要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在发展中逐步规范。按照教育创新的要求,力争在教师、校长的资格认定及人事制度改革上,在加强学校管理上,在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上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繁荣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要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推进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牧区卫生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农牧民缺医少药问题。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依法保护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加快呼市、包头、乌海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的治理。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气象、地震、人防、社会科学、无线电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重视妇女儿童和老龄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十)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主动加强同人民政协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改革,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搞好国防教育,支持军队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各级政府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方式,创新运行机制,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切实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体察社情民意。珍惜民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强化监察、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坚决惩治违法乱纪、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各位代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催人奋进,鼓舞人心。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奋发图强,积极进取,为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 乌云其木格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从1998年1月就职,到现在已经五年了,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跨世纪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本届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有效需求不足和罕见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全区上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总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732亿元,比1997年增长59.2%,年均增长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达到201亿元,增加89.7亿元,年均增长12.5%;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375亿元,年均递增17.6%;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1720亿元和1645亿元,分别增长103.6%和4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1亿元,年均增长10.3%,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三次产业比重由29.3:38.8:31.9,调整为21.5:42.1:36.4。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72亿元,年均增长3.3%,粮食产量稳定在140亿公斤左右,肉类、禽蛋类和奶类总产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22.3%、30%和148.3%。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优质、专用、特色、绿色农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71亿元,年均增长11.3%。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农畜产品加工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快速发展,七个全国驰名商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改组改造得到优化提升。五年累计完成更新改造投资335亿元,以包钢、包铝、内蒙古一机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骨干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稀土、新材料、生物技术、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大批能源、冶金、机械、化工等重点工程建成投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在传统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177.2万人次,年均增长17.5%,旅游收入228.7亿元,年均增长36.5%。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两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区已有590户国有企业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占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78%。一批大公司、大集团迅速崛起,有14户企业进入国家520强,20户企业股票上市,融资16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登记在册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80.2万户和3.4万户,从业人员分别达到165.7万人和43.7万人。农村牧区改革不断深化,土地延包、草牧场“双权一制”得到有效落实。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展顺利,农牧民平均减负45%。政府机构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区直行政机关人员精简了47%,盟市以下精简了21.6%,行政审批事项减少43.5%。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有新的发展。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3.8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累计达700多亿元。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局良好,已有260多家企业在国外投资设厂。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9.7亿美元,年均增长21.4%。西部大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和国债资金253亿元。全社会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04.1亿元,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七大工程,累计退耕还林还草和宜林荒山植树1326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780万亩。水利建设争取国家投资43.4亿元,加固江河堤防2986公里,实施了尼尔基、绰勒等10项大中型水利项目和红山、三盛公等26座病险水库、枢纽加固工程,建设了河套等14个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020万亩,解决了282万人、822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04.8亿元,先后建成了呼包、包东高速公路和20多条重点公路,完成了11条旗县通油路等工程,开工建设了110国道呼市至北京高速公路和贯穿东西的大通道,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7.2万公里,比1997年增加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52公里。铁路重点建设了包兰复线包头至石嘴山段、准格尔至东胜铁路一期工程、锡林浩特
至桑根达赉铁路。民航扩建了呼市白塔机场和锡林浩特机场,开工建设了乌海机场。电信五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201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276万户。电力累计投资260亿元,新增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全区城市电网改造投资2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投资79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用电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50亿元,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得到改善。包头、呼市、通辽等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包头市还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科教兴区战略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五年来,全区共取得自治区级科研成果1966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0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建立企业技术中心5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孵化基地3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全区先后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高校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职业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项目,完成了内蒙古大学“211”一期工程。全区“两基”达标旗县达到74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69.9%,比1997年提高42.1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比1997年增长2倍。文化、卫生、体育和广播影视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区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9.2%和84.9%,一批文艺作品在全国获奖。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药品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地方病和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保持全国中上游水平。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城市环境质量有了一定改观。土地管理、民政优抚、劳动人事、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气象、地震、人防、地矿、统计、档案、文物保护、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工作等取得了新成绩。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44元增加到6034元,年均增长8.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780元增加到2088元,年均增长3.2%。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基本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7%和63.8%,有64万城镇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积极开展抗灾救济工作,有效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区上下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讲”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公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以廷·巴特尔为代表的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军警民共建和“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五年共制定政府规章39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1件,接受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20次,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58次。勤政廉政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实现了制度化。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加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FLG”邪教组织,“严打”,专项斗争取得新成效,隐蔽战线的斗争得到加强,治理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位代表,200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使经济运行呈现出三次产业共同发展、投资消费双重拉动、速度效益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比上年增长12.1%,是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60%,亏损下降2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10个点。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工业技改投资80亿元,增长67%;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有146项开工建设,56项建成投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15亿元,增长44%,拉动经济增长5.6个百分点。生态建设投资3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居首位,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67万亩,宜林荒山植树608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2800万亩。公路建设投资100亿元,是自治区历史上投资最多的一年,新增黑色公路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1公里。电力建设步伐加快,新增电力装机容量73万千瓦。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全年投资达45亿元,增长28.6%,城镇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成效显著,引进国内资金22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2.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3.7亿美元,增长20%。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全区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33.2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8%。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区经济发展较快、建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兄弟省市区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更离不开全区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辛勤劳动。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所有为内蒙古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海内外关心和支持本届政府工作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
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招商引资的环境不够宽松,利用外资水平低;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一些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不少地方和部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些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对自治区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第一,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快发展,特别是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必须打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善于把中央的宏观决策与内蒙古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不断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第二,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我区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无论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是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都需要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加快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取向的各项改革,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要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有效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汲取教训,深刻反思,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第五,必须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民生、执政为民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要采取有力措施,下决心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并解决好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六,必须倍加珍视民族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维护民族团结,保持边疆稳定,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进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2003年的工作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以党的十六大召开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使我区加快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潜在优势必将转化为现实优势;我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走上顺应时代潮流和符合自治区实际的发展路子。只要我们审时度势,奋发努力,完全可以发挥后发优势,逐步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实现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上下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揽全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全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到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基础。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要坚持执政为民,把关注民生、兴区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要把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
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在市场准入、筹融资、土地征用、人才招聘等方面,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投资者参与改造国有企业,投资开发基础设施、能源、矿产资源等重大项目。逐步取消一些产业的国有垄断,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局面。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科技型、外向型经济。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和对外合作业务的扶持力度,使其在国家合资合作基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援外优惠贷款和外贸发展基金等方面充分享受优惠政策。鼓励公民合法致富,依法保护私人财产。(六)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法稳定农村牧区土地承包和草牧场承包关系,不断完善土地、草牧场合理流转制度。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减轻农牧民负担。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积极推行“一厅式”、“一站式”服务,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继续做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各项应对工作,充分行使权利,认真履行义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区的对外影响。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开放领域。按照新颁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支持区内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外资收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我区优势企业。逐步扩大服务领域,积极引进金融、保险、商贸、旅游等方面有信誉的境外企业,促进我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区大中型企业跨国、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资源开发、生产经营、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认真落实国家鼓励出口的各项政策,全面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保持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切实抓好满洲里口岸“大通关”试点建设,努力把满洲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通关便利的国际经贸大通道。积极营造大开放、大发展的良好环境。认真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集中力量抓好投资环境建设。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商业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各种专项整治斗争,加强诚信教育,努力营造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七)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职能。抓好财源建设,大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堵塞各种漏洞,依法打击各种偷税、逃税、抗税、骗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对税收优惠到期的要及时恢复征税,严禁地方和部门擅自出台减免税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国家的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国债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理财,加强支出管理。大力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和综合财政预算,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的审计,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效率。逐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促进财政支出的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和种类,加强监督制约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除法律和政策规定需增加的重点支出外,其他各项支出实行零增长。重点保工资、保运转,特别是要增加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方面的支出,依照法定比例提高教育、科技、农牧业和公共需求等支出。今年国家将出台增资政策,自治区要继续采取增加薪酬的措施,各地要提前做好预算安排。努力做好节支工作,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和考察费,严禁搞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全面推行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程序。坚决惩治财会工作中的弄虚做假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围绕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目标,积极支持金融部门深化改革,加强金融监管,优化信贷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建立企业信用评级和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立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准备金,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加大金融对农牧业、中小企业和城镇再就业的支持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创造条件组建地方性商业银行,加快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完善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和规范证券市场,努力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八)高度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要积极解决我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援助的方针。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的宏观协调和引导,努力改善创业环境,广开就业门路。认真贯彻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工作机制,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各类服务业,有效解决扩大就业问题。要引导人们转变择业观念,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过渡。高度重视“低保”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标准。今年中央财政要继续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自治区各级财政也要增加这方面的投入。要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切实做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xiexiebang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0年01月21日08:35内蒙古新闻网-北方新报我要评论(7)
字号:T|T
1月20日,在自治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面回顾了我区过去一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描绘了我区今年发展的美好蓝图。
回眸2009年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去年我区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81亿元,增长33.8%。开工建设了大唐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中石油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等一批有利于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新增公路里程3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公里。新开工铁路里程2600公里,呼和浩特至北京、通辽和赤峰至北京快速客运通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了二连浩特机场新建和通辽、满洲里、锡林浩特机场扩建项目。海勃湾水利枢纽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农牧业、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民生领域投资力度明显加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855亿元,增长19.2%。
坚持把保工业、保企业作为保增长、保就业的关键。制定并实施了促进工业增长的12项政策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工业增速大幅下滑的势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00亿元,增长24.2%。及时制定实施了电力多边交易、大用户直供、易货贸易联动、生产适销对路产品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企业改善了生产经营状况。2009年末,全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800亿元,增长41%。
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98亿公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牧业牲畜总头数连续5年稳定在1亿头只以上,牲畜出栏数和肉产量明显增长。设施蔬菜、设施马铃薯种植面积双双突破百万亩,优质高产作物、良种牲畜比重继续提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均创历史新高。乳业生产销售基本恢复正常,羊绒临时收储政策初见成效。落实各类补贴资金75.9亿元,比上年增加15.4亿元。
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去年原煤产量6亿吨,电力装机6100万千瓦,分别增长22.8%和22.7%;外送电量960亿千瓦时,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新增风电装机200万千瓦,总装机突破5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煤化工形成产能560万吨甲醇当量。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制造、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成果。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712亿元,增长15%。商贸流通业繁荣活跃,交通运输业稳步回升,旅游、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全年新增贷款1784亿元,是上年的2倍。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300多万亩,较常年增加300万亩。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5610万亩,依法将8.4亿亩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23万亩。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初步核定:单位GDP能耗下降7%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净减0.8%和2.58%,均超额完成目标。全区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脱硫改造,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2.93万吨,重点流域、重点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煤田火区、沉陷区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
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国企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引入国电集团注资40亿元对蒙能公司实施重组,使蒙能公司重获新生。呼兴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了内蒙古东部电网公司,扩大了外送电量,对自治区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和东部盟市煤电资源开发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依法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为资源开发的合理补偿、矿区生态保护恢复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大兴安岭国有林区剥离办社会和辅业改制取得重大突破。文化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组建成立了内蒙古出版集团和影视集团。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稳步推进,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
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6万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35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的168万人;培训城乡劳动者65万人。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人才储备、扩大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等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专项计划,使8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落实了就业去向。积极开展对“零就业家庭”、“零转移家庭”、“4050人员”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21.3万人和193.2万人,将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城镇医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启动了国家和自治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达到100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1200万人。
“十项民生工程”完成总投资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倍,1500多万群众受益。其中农村牧区公路投资97亿元,新增60个苏木乡镇通油路、1004个嘎查村通公路;解决了
1.23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4.4亿元,15万低收入农牧民得到扶持;开工建设国有林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401万平方米。全面落实了十件实事:城镇低
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5元;农村牧区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提高12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5万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4%;教育资助政策使36万名困难大中专学生受益;农牧业保险实保面积6041万亩,增长34%;解决了1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取消地方制定的收费项目108项,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1.6亿元;筹集廉租房源5万套,其中新开工建设4.2万套,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住宿费,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对农村贫困家庭和牧业旗中职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开工建设了42所旗县综合医院、110个苏木乡镇中心卫生院和59个社区卫生机构项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规划建设了一批重大文化设施项目。艺术创作繁荣活跃,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启动了元上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农家(草原)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我区健儿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较好成绩。
展望2010年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00亿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扩大就业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在全区事业单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低保、抚恤、养老金标准,努力缩小地区、城乡、行业收入差距。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继续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大力开拓农村牧区消费市场。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简化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手续。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巩固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煤炭工业要稳定产能,提高产业水平。推进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煤化工项目建设。规划布局电网和电源点建设。继续推进大用户直供试点和电力多边交易。加快呼伦贝尔至辽宁外送通道建设,尽快启动锡林郭勒至江苏、鄂尔多斯至河北等电力通道建设。加快工业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4560亿元。自治区组织实施170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85个、新开工项目85个。突出抓好500万吨炼油、300万吨煤制化肥、200万吨聚氯乙烯、15万辆轿车等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
划和建设。抓好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积极实施煤制天然气、褐煤化学法提质等项目。打造以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的硅材料产业链,推进百万千瓦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发挥包头稀土高新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强稀土原料战略储备和资源整合,积极研发稀土应用产品。全面推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等循环经济项目。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投资280亿元,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个。
促进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
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粮食增产工程建设任务,启动实施自治区新增百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建设粮油高产示范田150万亩以上。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万亩以上、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以上。加快农村牧区危旧房改造,解决1.3万户农牧民通电问题,新增30个苏木乡镇通油路、300个嘎查村通公路,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扩大农牧业补贴规模。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重点支持内蒙古银行、包商银行等地方商业银行扩大覆盖范围。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现旗县全覆盖。打造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精品,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提高城镇化水平,全区城镇化率要达到55%左右。研究制定推进呼包鄂经济一体化规划,争取在交通通讯、信息资源、金融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加快东部盟市发展步伐,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协作。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坚持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积极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启动实施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0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50万亩。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煤田灭火工作,年内煤田火区要有三分之一达到熄灭标准。规范土地市场行为,清理处置批而未用土地。开工建设海勃湾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强黄河、辽河、嫩江等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治理。力争新开工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快速客运等12个重点铁路项目。突出抓好与周边省区市连通的高速公路、呼包鄂通畅工程和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建设总规模1.7万公里。开工建设霍林河机场、阿拉善通勤机场,建成巴彦淖尔机场和阿尔山机场。城镇建设方面,力争3年内完成城镇供热管网二次改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以上,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240万人,其中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180万人。积极开展对“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零
转移家庭”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年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15万人和880万人,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0万人以上。健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初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盟市级统筹。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推进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集体公益林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水利和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对自治区本级投资非经营性项目开展代建制试点,切实解决工程建设“超规模、超标准、超概算”问题。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办好“十件实事”
今年预计各级将投入资金116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建设农村牧区户用沼气10万户;解决100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种养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其中种植业参保面积达到6750万亩;筹集廉租住房5万套,其中新建3.6万套,为7.8万户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月均提高120元以上;完善教育资助救助体系,使32万名大中专生得到资助;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补种乙肝疫苗、白内障患者手术补助等公共卫生项目;适度推进“一杯奶”健康工程,使农村牧区低收入人群中政策内孕期妇女受益。
实施“十项民生工程”
一是做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生态移民等扶贫工程;继续推进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0亿元;扩大农村牧区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二是对实施阶段性禁牧项目区的牧民每人每年补贴金额不低于3000元,连续补贴5年;在草场资源较好的牧区开展划区轮牧补贴试点;加大对牧民购置良种牲畜、牧业机械的补贴力度;在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三是健全城乡低保水平增长机制;做好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解决好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四是计划改造国有煤矿棚户区3.1万户、林区棚户区1万户、垦区危旧房6000户,实施农村牧区危房改
造3.7万户,解决4000户游牧民定居问题。五是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提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补助标准;继续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六是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加强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七是继续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救助,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和“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八是提高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九是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农村牧区通信和邮政设施建设,新建300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2000个农家(草原)书屋。十是完成矿山地质治理恢复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23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既有居住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建设和改造城镇供热管网150公里;支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发展。文/本报记者 祝汉宾 张国文 张泊寒 查 娜 摄影/首席记者 通拉嘎
第五篇: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1998年1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力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与总结
本届政府从1993年以来的任期五年,是不同寻常的五年。五年中,自治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战略部署,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使这五年成为自治区发展史上又一个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
五年的工作成就,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五年中,特别是自治区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以来,本届政府在组织和领导经济工作中,把“两个提高”作为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核心目标,把发展四大支柱、三大优势产业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把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五大战略”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00亿元左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左右,比1992年增长64.6%,年均增长10.5%,较上一个五年快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速快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5%,比上一个五年分别快4.9和3.6个百分点。于1995年提前五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基础上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上升到第16位。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在1992年首次达到100亿公斤的基础上,仅用四年时间,又突破了150亿公斤,在全国的位次由第17位上升到第14位,人均占有粮食669公斤,居全国第3位。1997年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仍夺得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总产量达142.1亿公斤,超额完成计划目标。牲畜总头数在五年中连续突破6000万和7000万大关,1997年牧业达到7112万头(只),比1992年纯增1535万头(只);牲畜出栏率由38%提高到47.6%;良种、改良种畜比重由54%提高到64% ;绵羊毛、山羊绒、驼绒、牛奶等主要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目前我区已具备年产125亿公斤粮食、100万吨肉类和6.5万吨毛绒的综合生产能力。工业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总量不断扩大,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运行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全区工业增加值由1992年的120.8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378亿元,年均增长13.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8.7%上升到34.4%,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可实现利润9.5亿元。四大支柱、三大优势产业,特别是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继续发展的同时,农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其中,原煤产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7位上升到第6位;发电量由第15位上升到第14位,并成为国家主要的商品电基地;钢、铁、木材、纯碱、原盐和糖产量也进入全国前列。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各项重大改革举措在我区顺利实施,计划、财税、金融、外贸、价格、流通、机构等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牧区改革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制面达40%左右,自治区和盟市两级确立的112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有58户挂牌运营,在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降低资产负债率、分流富余人员、分离办社会职能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呼和浩特、包头、赤峰、乌海四个城市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及全区国有企业增资减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共盘活存量资产50多亿元。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全面铺开,突出抓了36户重点企业,组建企业集团175户,其中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有23户。有11户企业股票上市,筹资35.6亿元。小企业通过灵活多样的改革方式实现改制,14个试点旗县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全区国有小型工业企业转制面达80%左右,其中有40%实现所有制改革。通过企业改组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一些老大难企业的包袱得到清卸,试点城市企业的资产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培育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配套改革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和“三优带动”工程,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成功地培育出一批名牌产品。其中鄂尔多斯、鹿王、仕奇、伊利等品牌享誉国内外。通过扎实有效地推广邯钢经验、加强企业管理等措施,共消化增支减利因素15亿元左右,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在积极发展国有经济的同时,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的发展。全区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24.6%上升到1997年的5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1997年乡镇企业现价总产值突破1700亿元,实现税金58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16倍和13倍;全区个体工商户达52.9万户,私营企业达1.4万家,分别增长88.6%和5.7倍;外资企业由326户增加到1057户,投资额累计达到7.9亿美元。
经济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我们抓住国家发展战略重点西移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集中自治区财力,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27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30亿元,超过了前45年的总和。能源、原材料、交通、通信等重点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施工的大中型项目63项,到1997年底投产27项。建成了丰镇电厂二期、达拉特电厂一期、达丰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准格尔煤田和内蒙古化肥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完成了包钢双400万吨等一批技术改造工程,其他在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向自治区50周年大庆献礼的18个项目。集通铁路、大准电气化铁路等交通运输重点项目投入运营,新增铁路、公路通车里程1808公里和5940公里,航线总里程增加40312公里。邮电业务总量增长4.9倍,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突破150万门,电话普及率由每百人1.5部提高到6.1部,旗县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和长途传输数字化,苏木乡镇全部通电、通邮、通话,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对外开放和交往进一步扩大。我们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横向经济联合作为振兴自治区经济的突破口,全面实施了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一个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68.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6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71亿元人民币。199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3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35.6亿元人民币,是引资最多的一年。通过积极参与地区性经济合作、加强与兄弟省市的经济技术协作、发展旅游业、举办蒙交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进一步扩大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目前我区已同世界上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关系,世人更加了解内蒙古,内蒙古也进一步走向了世界。
在解决长期困扰发展的一些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财政拮据、城乡人民收入水平低等问题,一直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届政府上任伊始,就把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责任目标,采取有力措施,使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提高财政收入水平方面,通过加强基础财源建设,改革和完善地方财税体制,强化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迅速增长。1997年全区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亿元,比199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22.4%,较上一个五年快7.3个百分点,也高于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平均增速,从而使我区财政困难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地缓解。为解决资金紧张的突出矛盾,金融部门不断增强筹资功能,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845亿元和1172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2.2倍和2倍,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在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方面,通过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强城镇解困工作、执行机关事业单位新工资制度等措施,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1847.4元,增加到1997年的3900元左右,年均实际增长7.3%,比上一个五年快4.5个百分点。全区所有城市都建立了最低生活费保障线制度,66个旗县出台了再就业工程实施方案,重新安置职工16.1万人,累计安置城镇
失业人员48.7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虽然目前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国仍处于落后状况,但客观地讲,近年来城镇居民的实际生活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719元增加到1800元左右,年均实际增长5%,比上一个五年快1个百分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417万人减少到110万人左右。通过实施安居工程、“380人畜饮水工程”和农村牧区“三通”及加强地方病防治等措施,使人民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自治区财政通过调整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帮助旗县解决财政困难的资金达7.8亿元,累计偿还世行贷款、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1.5亿美元。完成了伊盟与乌海、自治区与黑龙江等地的勘界工作,历时10年的中俄边界内蒙古段的勘界工作圆满结束,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顺应和把握自然规律的本领有所提高。我区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这五年,我们遇到旱、水、火、冻、风、雪、地震等灾害,种类之多、范围之广、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有的,给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面对严酷的自然灾害,我们团结一心,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损失。与自然灾害作斗争中,我们也经受了考验,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众多自然灾害中,水、旱灾的发生率最高,危害最大。因此,要保持农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突出解决好水的问题。五年中,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修复并加固了黄河大堤,使其达到了国家二级堤防标准,辽河、嫩江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标准也明显提高。同时,我们把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作为抗御自然灾害、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来抓,紧紧围绕做好“三水”这篇大文章,通过采取修复水毁工程、打配机电井、推广集雨节水灌溉、坡改梯、修筑拦蓄工程等措施,新增农田灌溉面积639万亩,建成灌溉草库伦近3万处,水土保持治理面积3114万亩。连续进行了三期农牧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700多万亩,改良和建设草牧场360多万亩。为抗干旱和早霜,普遍采取了适时早播,推广了地膜覆盖、坐水点种和选用良种、机械深耕等旱作农业技术,促进了农牧业的增产增收。为防止生态恶化,促进良性循环,不断加强了生态环境治理,通过“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小生物圈建设及小流域治理,累计人工造林2695万亩,飞播造林378.9万亩,封山封沙育林623.3万亩,草原建设面积1.36亿亩,使全区生态恶化的势头有所控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驾驭市场和调控经济的能力逐步增强。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地区的经济活动,是地方政府遇到的新课题。五年中,我们本着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开搞活的原则,把法律赋予企业的各项经营权交给企业,政府的主要职能逐步转移到加强宏观调控和强化服务上来。按照“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积极培育市场、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比较好地处理了速度与效益、存量与增量、积累与消费和农轻重等经济关系。特别是针对1993年以来我区物价上涨过快的突出矛盾,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把控制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了物价控制目标责任制和行政领导负责制,从控制社会需求、增加有效供给、规范市场行为和整顿流通秩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使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到1997年底全区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已由最高时期的19.3%和24.3%回落到2.3%和4.8%。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使我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经济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始终重视社会事业的进步,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努力加大投入、五年中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累计达143.1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93.1%。科技工作在面向经济建设,不断走向市场的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加强,到1997年,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001项,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区“普九”旗县市区达到35个,普及人口覆盖率27.4%,适龄儿童入学率、女童入学率、小学升学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职业技术教育的比重有所提高,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比例由1992年的44.3%提高到1997年47.9%。共扫除青壮年文盲近10万人,文盲率控制在4%以内。普通高校招生并轨工作顺利完成,内蒙古大学列入国家“211工程”总体规划,并开始组织实施。民族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待遇进一步改善,城镇中小学教师人均居住面积达9.2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自治区蒙汉语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上星试播成功,广播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畜达到78%。《内蒙古自治区志.大事记》正式出版。1993年以来,我区在区外艺术评奖中共获得70多项一等奖,有17部作品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卫生改革逐步深化,农村牧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初步形成,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夺得176.5枚金牌,特别是在全国八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第15位的好成绩。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计划生育率达到94%,比1992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由17.07‰和10.34‰下降到15.21‰和8.25‰。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得到重视和加强。民政优抚、社会福利、新闻出版、档案、气象、测绘、地质、地震、无线电管理、国防动员、侨务、宗教、文物保护和利用等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进展。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增强了干部群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活动蓬勃开展,涌现出李国安、李如刚、曹凤光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全区范围内持续三年多时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极大地解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机关良好形象”工程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学习张家港经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小区、文明村镇的活动全面开展。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各民族团结和睦、亲如一家,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中自治区政府共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34件,政协委员提案2310件,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修正颁发了44个地方性法规,制定并发布了30个政府规章。广泛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各种严打斗争,严厉打击了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使我区社会治安状况成为全国最好的地区之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7096件,挽回经济损失1.32亿元;审计部门查处违纪金额85亿元,上缴财政5.2亿元,为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大量事实证明,这五年是自治区成立以来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也是自治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去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庆典活动,通过全面地总结五十年来的成就,展示了我区半个世纪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示了全区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昭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五十年的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就本届政府的五年来讲,体会也是很多的,主要是: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只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我们的事情办得更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坚持能快就不要慢,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勇于正视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只有知难而上,迎接挑战,敢于碰硬,才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必须高举团结建设的旗帜,只有不断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军政、军民以及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才能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回顾和总结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之所以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同时离不开自治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离不开工人、农牧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的辛勤劳动,离不开人民解放军、公安干警和武警、森警官兵的无私奉献,也离不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们的关心和帮助。过去的五年,我们每前进一步,每取得一点成绩,无不凝结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一切成就应归功于他们!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表示由衷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总体上讲,这五年我区的发展步伐虽然很快,但发达省市步伐更快,差距仍在拉大;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经营粗放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仍比较低,少数农牧民还没有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还没有走出困境,下岗人员增多;农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消极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虽然有一些客观原因,但更多的是由于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措施不够得力。对此应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总之,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必将为跨世纪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鼓舞全区各族人民去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二、对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世纪之交、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以党的十五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全国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规模化生产和集团化经营使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会明显加快,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十五大的召开,为加快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特别是国家再次强调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这无疑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十分有利。我区资源丰富,潜力巨大,经过50年的建设,尤其是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从思想观念、物质基础和体制等方面都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日益高涨的劳动热情,是加快发展的强大原动力。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和后发优势,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步伐完全可以迈得更大一些,内蒙古在二十一世纪是大有希望、大有作为的。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稳中求进,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继续贯彻实施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各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五大战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我区的总体发展水平再跨上一个新台阶。初步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和6%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区与发达省区的差距表现在经济上,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在思想观念上。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后,全国出现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对于我区来说,能否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将关系到能否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和以怎样的姿态跨入二十一世纪。我们要按照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大学习、大讨论,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当前解放思想的重点,一是在改革开放上,不搞无谓的争论,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二是在国有资产优化重组上,破除把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视为流失等错误观念,促进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组合。三是在分配形式上,破除“大锅饭”、“铁饭碗”等旧观念,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劳动者、投资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在用人问题上,不搞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要重实绩、看主流、论公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总之,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造,不断前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区要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一定时期内努力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但加快发展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下大力气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农牧业是我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今后发展,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不懈地搞好以种草种树为主的农牧业生态建设和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二要走集约经营的路子,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提高单位产出率。三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不断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的配套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畜产品的多层次转化增值,推进农牧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加快我区国民经济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效益”的指导方针,依托资源,面向市场,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培育壮大四大支柱和三大优势产业。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合理流动,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继续实施名牌推进战略和“三优带动工程”,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加快现有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在盘活存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增量。紧紧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家和区外、国外在我区的建设投资,上一批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下力气加快发展。要在继续发展商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同时,逐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加快发展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证券、信托、信息、旅游等新兴服务行业,力争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实现两个提高,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财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的关系。针对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的现状,今后一个时期,财政资金要适当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倾斜,注重提高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农村牧区在解决温饱问题后,要加快达小康进程。
整体推进,全面创新,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自治区实际,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改革。首先,要加快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我区国有经济比重大、分布散、效益低、竞争力弱,迫切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我们要从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着眼,采取适当收缩、退出一般、加强重点的策略,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重组和结构、布局调整。今后除少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外,其他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逐步实现产权多样化。要放手放胆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其次,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力争用两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使亏损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小企业要争取
一、两年内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放开搞活。同时,要尽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一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资本、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加快国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二是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以减轻企业转轨中的社会震荡;三是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努力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有步骤地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逐步由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管理,转向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
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开发、促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强区富民的必由之路。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抓紧研究和制定相应对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总体水平。要充分发挥我区资源、地缘、政策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把开放与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招商引资以新的内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鼓励和吸引区外国外的大公司、大财团对国有企业实施兼并、收购、参股和控股,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建立出口基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注重提高外经外贸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要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依靠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实行农科教、科工贸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重点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引进和推广,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办好基础教育,到本世纪末完成全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青壮年扫盲任务。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要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等教育要走联合、共建之路,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要建立起多渠道办学和投入机制,形成以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国家投入为主,民间投入为辅,各类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和投资格局。人才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形成育才、引才、爱才、用才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按照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繁荣我区文学艺术,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大计。目前我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要从防治两方面入手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继续抓好植树种草、防沙治沙等工程,重点加强黄河、西辽河、嫩江流域治理及阴山北麓、阿拉善等地区的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要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全面实施“蓝天绿地”工程,抓紧治理呼和浩特等城市大气污染,搞好城乡绿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耕地草原,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区。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的工作,主动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勤政廉洁,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要切实加强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和武装干部群众,把全区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上来,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上来。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全区各族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进一步激发人们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热情。
保持社会稳定,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大事,是各级政府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任务。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社会生活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我们要统观全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妥善解决好各种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武警、森警、公安、安全、国防动员等部门建设,维护边疆安定。三、一九九八年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区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以实行“两个转变”、实现“两个提高”、完成“两大历史性任务”统揽经济工作全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农牧业基础地位,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安排好群众生活,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年计划安排国内生产总值123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0亿元,增长13%;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国家要求的范围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400元和20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8.5‰以内。
(一)进一步稳定和强化农牧业的基础地位。今年农牧业总的要求是努力实现“四增”,即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增大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一是大力推进农牧业经济产业化。重点是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农畜产品基地,自治区要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盟市、旗县也要重点培育各自的骨干企业,尽快形成公司加农户,龙头企业带基地的生产、加工、销售三位一体,互相促进,利益互补的新机制。二是继续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建设。坚持“改低、攻中、促高”的方针,立足于防旱抗旱,加大农业综合开发的规模和力度,改造中低产田560万亩,新增农田灌溉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各100万亩,坐水点种1000万亩,机械深耕2500万亩。继续实行“双增双提”发展战略,突出抓好草牧场基本建设。认真贯彻“两区”生态建设现场会精神,加快山区、沙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大以“种子工程”为重点的科教兴农兴牧力度。全面启动“百乡千村科技兴农示范工程”,抓好农牧民的科技培训,年内培训人数力争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四是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各级政府在春播前要检查落实土地和草牧场延长承包期的新一轮工作,不断完善土地和草牧场使用权有偿流转机制;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五是加强农村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基层“七站”三定工作,大力发展自办、联办等各种民间服务组织,争取把构建多成份、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的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同时,下力气抓好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好嘎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
(二)打一场提高工业经济效益的攻坚战。今年安排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在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主要措施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抓大放小”的力度。自治区主要抓好区直大企业的改革和大集团的组建工作,重点抓好7户直属大企业和区直各部门所属企业的改革,各部门在盟市的企业原则上下放盟市领导。盟市、旗县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兼并、联合、转让、租赁、股份合作制以及破产等多种改制形式,全部放开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要卓有成效地推进配套改革,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培育自治区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主体。其次,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36户“区队”,都要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扭亏增盈要坚持分级负责制和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既要抓好亏损企业的扭亏、减亏,又要确保盈利大户增盈。同时要搞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今年计划多渠道安排技术改造资金55亿元,重点用于一些有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有计划地培育一批新的名牌产品。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培育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试行和推行企业领导人选聘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民主评议和监督的重要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第四,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今年在机构改革中,要重点搞好经济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制止“三乱”现象,自治区要对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进行一次清理,坚决废除过时的特别是增加企业和农牧民负担的规章制度,切实减轻企业和农牧民负担。
(三)抓好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计划安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比上年增长8.2%。已经批准立项和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力争在年内开工、建成投产或达产,早日发挥效益。抓住国家向住宅建设倾斜的机遇,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好“安居工程”,搞好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降低住宅建设成本,促进住房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加强项目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的重点项目资本金制度,加快建立项目法人制度,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从体制上保证提高投资效益。
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区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措施得力,促使其在短期内有一个较快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做好规划,设立专门机构,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住全区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有利时机,力争年内第三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要加快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重点放在提高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使企业管理水平、产品档次和人员素质有新的提高。按原来的统计口径,今年要完成现价总产值2000亿元,实际入库税金19亿元。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承包、兼并、租赁、参股、购买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从而达到既加快中小企业民营化进程,又拉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年全区出口总额要达到7.7亿美元,增长8%;实际利用外资6.46亿美元,引进国内资金到位20亿元人民币。要改进招商引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确保招商引资工作收到实效。进一步加强同国外大财团、大公司接触,扩大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的援外项目,带动我区技术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加强项目的引资力度,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率。加强与兄弟省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继续搞好各类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改革示范区、对外开放窗口和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各地区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快建立和完善贸工农一体化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扶持一些出口前景好、创汇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品和企业,组建外向型企业,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外贸企业要以国家大幅度下调关税为契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管理,堵塞漏洞,增加效益,实现扭亏减亏目标。
(五)认真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实现今年的财政收入目标,要在重点抓好培植利税大户、搞好乡级财政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主体税种征收管理办法,推行税收规范化管理,挖掘增收税种潜力,健全和完善地方税制,着力解决变相减免税、欠税和偷漏骗税问题。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对生产性支出管理要跟踪问效,对人、车、会、话等非生产性支出要从严控制。抓好财政专户建设,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顿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各级政府要充分理解金融部门的难处,热情支持他们的工作,坚决维护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金融部门要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用足用活资金政策,大力筹措资金,积极解决重点产业和企业资金需求,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多做贡献。要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培育金融市场,拓宽筹资渠道。创造条件在全区4个地级市建立合作银行,搞好临河、通辽农村合作银行试点,力争有1―2家大企业集团设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积极探索设立投资基金,加大证券融资力度,通过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缓解我区资金紧张的状况。
(六)积极开拓市场。我区部分企业产品积压、效益下滑、亏损严重等问题,集中反映出市场开发不够。大力开拓市场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各地要成立开拓市场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搞好市场信息服务。工商企业要建立和扩大营销网络,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提高企业产销率和地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着力开拓农村牧区市场。努力提高现有农贸市场建设水平,重点抓好亿元以上市场和粮食、肉类、绒毛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坚持购销结合、双向服务的原则,实行工商联手、农商联手,鼓励农牧民进入市场,搞活农村牧区流通。要积极开拓区外市场,大力发展新的市场营销方式,特别是建立连锁经营、代理配送制,组织销售集团,提高我区商品在区外、国外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发展各类市场,逐步构建功能多、辐射面广、吸引力强的市场体系。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
(七)认真抓好扶贫解困和再就业工程。确保现有贫困人口和少量返贫人口年内基本解决温饱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加大工作力度,增加扶贫投入,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随着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我区下岗人员将会继续增加,我们面临的解困任务更加繁重。对职工下岗工作,要加强宏观调控,从各地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要过于集中,一哄而下,给再就业和社会稳定增加过大压力。城镇解困工作要贯彻国发〔1997〕2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建立的21个城市要逐步完善,旗县所在地力争在1―2年内基本上建立起这项制度。要加强对再就业工程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中心,设立再就业基金,各级政府年初都要把此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必保落实。加强对下岗职工培训,教育和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开就业门路,力争年内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科技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上,积极组织科技下乡、下厂,全年力争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抓好基础教育,加快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步伐,年内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年内力争使在校生人数占高中阶段在校人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高等院校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广大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按照国家要求,力争年内使民办教师占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比例降至7%。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要增强精品意识,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不断扩大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落地”范围;继续实施“彩虹文化计划”和“草原书屋”工程;进一步加强乌兰牧骑建设,更好地发挥其“轻骑兵”作用。认真贯彻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网建设、妇幼保健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严格责任制,确保完成人口控制目标。认真办好全区“九运会”,推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搞好防灾减灾等公益性事业建设,提高我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我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都已明确,下一步的关键是在落实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讲实效的作风,坚决制止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等形式主义,坚决杜绝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浮躁虚夸等官僚主义。今年要继续在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树立良好形象和评选优秀公仆活动,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制度,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力争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我区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各位代表,当前内蒙古正处在关键的发展时期,做好今后五年特别是1998年的工作,对于我们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小康目标、圆满地完成各项任务,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以优异的成绩,把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