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办法》(以下简称《评奖办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
第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自治区社科联)负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以下简称新疆社科奖)评奖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 自治区社科联负责评奖工作的组织实施;每届评奖工作设立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社科联;自治区社科联社科成果评奖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社科联评奖办)负责组织实施新疆社科奖评奖的有关具体事务。第四条 评委会经自治区社科联提名,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全权负责评奖工作。评委会主要职责:
(一).制定修改新疆社科奖评审规则;
(二).评定新疆社科奖获奖成果的入选,确定获奖成果的等级;
(三).研究决定新疆社科奖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五条 评奖工作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六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新疆社科奖的申报、推荐、评审、颁奖等各项工作。
第二章 评奖范围和对象
第七条 参评成果的年限
每届评奖的参评成果必须是规定年限内发表的成果。因各种原因未参加过新疆社科奖评奖的成果,经时间和实践证明确有重大学术价值或社会影响的,经应用部门确认,可补充申报。第八条 参评成果的作者
(一)自治区区内的公民或组织(包括军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新疆总队、中央驻疆单位)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自治区区外的个人或组织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学术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均可申报。
(二)与区外的个人或组织合作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由我区作者担任主编、第一作者或半数以上为我区作者完成的成果,以整体成果参评,否则只以我区作者完成的部分参评。第九条 参评成果的类型和内容
(一)以下类型成果均可申报:
1.正式出版的专著、编著、译著、古籍整理、工具书、普及读物、公开发表的论文(6000字以上)、研究报告等;
2.在经省级以上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出版的内部资料、内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3.在国家社科规划办、自治区社科规划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规划办立项并已结项的课题成果,不宜或尚未公开发表的被省级以上党政机关采用的调查研究、政策研究、专题报告等。
(二)以下情况不属于申报参评范围: 1.教材;
2.文学艺术作品、新闻报道;
3.工作报告、大事记、概览、统计资料汇编、回忆录等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4.原著属非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译著。
(三)同一专题且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申报参评但须符合规定的参评成果年限规定;非同一专题的个人论文集和非个人论文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申报参评;丛书以单本著作独立申报参评;多卷本著作既可按多卷本申报参评,也可按单卷本申报参评,但需符合参评成果年限规定。第十条 参评成果的其他规定
(一)著作权有争议的成果不能申报。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研究成果,除须经作者所在部门上一级保密委员会核准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外,原则上不能参评。
(三)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或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其他奖励的成果再提出申报参评的,由评委会办公室审核确认后报评委会终审,直接授予本届评奖的荣誉奖。第十一条 参评成果的回避
(一)为保证公平公正,每届评委会委员应从当届不提交个人参评成果的学者中遴选。
(二)在职的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个人成果不能申报。
第三章 奖项设置和评审标准 第十二条 奖项设置
(一)每届评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青年佳作奖和优秀奖,必要时可设荣誉奖和特别奖。
(二)获奖总数为每届实际参评成果总数的20%~25%。
(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青年佳作奖和优秀奖在总奖项中的基本比例分别为10%、20%、30%、10%和30%。
(四)荣誉奖和特别奖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两项合计不得超过该届总奖项的2%,两者均不占总奖项比例。
(五)青年佳作奖是等同于三等奖的独立奖项;青年佳作奖获奖作者(包括合作者)的年龄界限为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第十三条 参评成果的条件
参加评奖的成果,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奖办法》的规定。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实际应用价值。
(三)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第十四条 各等级奖项评审标准
(一)一等奖:对解决自治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较大贡献;在学科发展或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有较大突破或有原创性见解;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发挥特别重大的作用;在区内有重大影响、国内有较大影响或在国外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二)二等奖:对解决自治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贡献;在学科发展或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有突破或有原创性见解;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发挥重大的作用;在区内有较大影响或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三等奖及青年佳作奖:对解决自治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学科发展或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作出富有新意的理论概括和阐述。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发挥较大的作用;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四)优秀奖:对解决自治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参考价值;在学科发展或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作出理论概括和阐述;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发挥作用的研究成果。
(五)荣誉奖:成果已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或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其他奖励的;而且有理由对成果作者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活动给予特别表彰的。
(六)特别奖:对解决自治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有重大贡献;在学科发展或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方面有重大突破或有原创性见解;在国内有重大影响或国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第十五条 评奖应当坚持的原则
(一)评审的条件、程序、组织和终评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在坚持评选标准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实际获奖成果总数不得高于《评奖办法》规定的比例。
(三)严格掌握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评选标准,一等奖和二等奖达标成果不足的,名额可空缺;高一等级奖项空缺的指标,可调剂到低一等级奖项中。
(四)在获奖项目中,针对自治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成果,应占较大比例。
(五)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有创新的成果应得到特别鼓励。
(六)兼顾专著、论文、专题报告(调查研究、政策研究)、普及读物、编著、译著、工具书等不同类型的成果;兼顾各学科、各不同研究方向的成果;兼顾地方、军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间以及各研究单位、教学单位、实际工作部门等不同单位作者的成果。
(七)在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作者、青年作者、基层作者和少数民族作者用汉语写作的成果优先入选。第十六条 少数民族作者的成果获奖比例
少数民族作者的成果获奖数占其参评成果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每届总获奖比例。
第四章 评奖程序和方式
第十七条 评奖的程序
(一)新疆社科奖实行初评、复评和终评三级评审制度。
(二)初评、复评和终评三级评审均实行定量评分、署名评审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新疆社科奖评奖的基本程序是:申报→登录→资格审查→初评→复评→终评→公告→复核→政府批准→表彰。第十八条 申报点的设立
(一)设立申报点须经正式批准、公布。具体事宜由评委会办公室与各学会、各单位协商。
(二)自治区社科联所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各学会)原则上均应设立申报点。
(三)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自治区党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校等单位,原则上均应设立申报点,自治区其他院校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申报点。
(四)军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新疆总队可单独设立申报点。
(五)各地州市在当地社科联设立申报点,没有成立社科联的地州市在当地党委宣传部设立申报点。
(六)评委会办公室直接设立一个申报点。第十九条 申报点的职责
(一)各申报点直接对评委会办公室负责。
(二)申报点负责接受申报成果并进行初步审查后,将申报成果上报评委会办公室,但不承担参评资格审查和初评任务。
(三)按照评委会办公室的要求做好参评成果的登录工作。第二十条 成果的申报
(一)申报。参评人员向本人所在学会或单位设立的申报点申报,未加入学会的人员,可直接向评委会办公室申报点申报。
(二)填写申报表。
1.申报成果须填写统一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X届哲学社会科学奖申报评审表》一式5份(1份原件、4份复印件); 2.申报表可复制,也可从新疆社会科学网下载。
(三)提交成果材料。
1.申报参评须提交成果材料一式5份(原件不少于2份,个别专著成果可提供1份原件);
2.有证明其学术价值、社会影响的佐证材料,也须提交一式5份(原件不少于1份);
3.提交的申报成果不论是否获奖,原则上均不退还。
(四)少数民族文字的参评成果,还须提交不少于500字的汉文摘要和汉文目录(各级标题)。
第二十一条 申报参评成果的作者、申报人和申报数量规定
(一)申报参评成果的作者一律以成果发表(公开发表、内部发表、结项)时的署名为准。
(二)参评成果必须以成果作者名义申报。署名多人的成果为联名成果,应联名申报;署名集体的为集体成果,应以集体名义申报。联名成果和集体成果中的任何个人都不能独立视为成果作者。
(三)联名成果申报要征得前三位作者的签名同意;集体成果申报要征得该集体所在单位或主管单位的同意。
(四)联名成果和集体成果须由第一作者(编者)提出申报,或由其书面委托第二、第三作者(编者)申报。
(五)个人成果申报参评,以1项为限;联名成果申报参评,以2项为限(含个人单独申报的1项在内);以单位署名的集体成果申报参评,数量不限。
第二十二条 申报参评成果的登录
(一)各申报点将参评申报材料及登录数据报评委会办公室。
(二)评委会办公室负责所有申报参评成果的汇总、登记、造册和归档。
(三)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所有具备参评资格的成果进行分类、分组和统计。
(四)成果分类按形式与类型分为专著、论文、专题报告、对策研究、编著、译著、工具书、宣传读物、科普读物、其它等;按学科分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及重要研究专题,与各学会和学科复评组对应。第二十三条 申报成果的参评资格审查
(一)申报成果的参评资格审查在初评阶段进行。
(二)申报成果的参评资格审查包括: 1.是否符合有关评奖范围和对象的规定;
2.申报表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与申报成果的相关信息一致;3.成果作者是否与成果署名一致;
4.是否符合关于申报人和申报数量的规定; 5.申报成果是否真实、完整。
(三)评委会办公室负责:
1.对被列入不具备参评资格的成果进行复核; 2.审查是否有申报数量超过规定的情况。
(四)经审查不具备参评资格的申报成果不计入实际参评成果总数。第二十四条 初评组的组建
(一)初评组由评委会授权评委会办公室负责组建。
(二)初评组主要依托自治区社科联所属各学会组建: 1.设立申报点的学会,均可设立初评组;
2.对属同一学科、专业相近、申报成果较少的学会,可以合并组建初评组;
3.根据需要,可以指定相关学会联合组建初评组。
(三)乌鲁木齐地区的各社科单位(社科院、党校、高校等)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组建初评组;乌鲁木齐地区以外的高等院校,可以申请组建初评组。
(四)各地州市社科联可申请设立初评组。如申报成果不多未申请设立初评组的,应将申报成果直接送评委会办公室,由评委会办公室安排组织初评。
(五)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武警新疆总队、西安陆军学院乌鲁木齐边防干部训练大队等可申请组建初评组。
(六)设立初评组须经正式批准、公布。具体事宜由评委会办公室与各学会、各单位协商和落实。
(七)初评组一般由5~8名评委组成。
(八)初评组成员的有关选配条件:
1.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资格; 2.评委中至少有1名正高专业技术职务者;
3.组长应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学会领导担任。
(九)初评组负责相应学科、专业的评审,其评审的成果由评委会办公室统一分配。评委会办公室根据申报成果的分类情况,将登录后的全部申报成果分配给既定的各初评组,分配时以学科和专业内容分类为标准。
第二十五条 初评的任务和要求
(一)初评的任务:
1.对申报成果进行参评资格审查,剔除不具备参评资格的申报成果,确定正式参评成果;
2.对参评成果作出基本评价;
3.对参评成果进行初选,推荐其中的60%,淘汰其中的40%;4.统计工作由初评组指定专人负责;
5.对推荐参评成果的学科分组提出建议。
(二)初评的要求: 1.择优推荐;
2.初评只确定是否推荐,不涉及奖项等级;
3.初评要确保推荐成果在参评资格方面真实准确,并在初评报告中体现。第二十六条 初评的程序和方法
(一)评委审读。由初评评委对本组的申报成果进行集中审读。每项成果的审阅评委应不少于3位。
(二)资格审查。提出申报成果参评资格审查意见,将符合参评资格的申报成果送评委会办公室。
(三)评委评语。评委应为每项参评成果填写《初评成果审读意见表》。《审读意见表》的主要内容有: 1.1位初评评委署名填写的评语; 2.审阅过该成果的各位初评评委的签名。
(四)无记名推荐。评委应为每项参评成果填写《初评成果推荐意见表》。《推荐意见表》的主要内容有: 1.分项指标定性评价;
2.审读该成果的各位评委(不少于3位)以无记名推荐方式确定是否推荐的意见。
(五)初评组推荐。根据无记名推荐意见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组内评议,确定本组初评推荐成果。
(六)初评报告。由组长撰写初评报告。第二十七条 初评结果和进入复评的成果
(一)初评结果不对外公布,不接受查询,也不接受成果作者的复议申请;
(二)经过初评推荐的成果为进入复评阶段的成果;
(三)由评委会办公室对进入复评阶段的成果进行学科分类。第二十八条 复评组的组建
(一)复评组由评委会办公室负责提名,经评委会批准后组建。
(二)根据进入复评阶段的成果数量和学科分类,设立8~12个复评组。复评组按照学科及专业设立,一般分为哲学组、经济组、政治理论组、法学组、民族宗教组、史志组、语言组、文艺理论组、教育组、综合组等,也可根据需要增补或合并。
(三)复评组评委从各学会、高校、社科研究单位和有关部门聘任,每组一般由8~12位评委组成。
(四)复评组成员的选配条件:
1.应是相应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资深专家; 2.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
3.少数民族学者、中青年学者要占一定比例;
4.既考虑评审工作的权威性和实际工作需要,又要体现广泛的代表性; 5.组长应由评委会委员担任。第二十九条 复评的任务和要求
(一)复评的任务:
1.对进入复评阶段的成果作出评价;
2.按照规定的获奖总数及各等级奖项比例推荐出各等级的获奖项目,提交终评会审议。
(二)复评的要求:
1.坚持学术标准,择优推荐; 2.复评过程中的专业定性定量评价要做到分项评价和整体评价结合、统一评价标准和评委个人评分结合;
3.确定奖项时要综合考虑突出重点、适当兼顾、同等优先的要求。第三十条 复评的程序和方法
(一)评委审读。每项成果由2位复评评委主审,分别独立提出意见,署名填写《复评成果审读意见表》。评委主审意见在评委分散审读、组内交流的基础上产生。
(二)评委评分。推荐进入复评的每项成果由5位评委(含2位主审评委)进行评分,在独立审读成果和参考审读意见的基础上,无记名填写《复评成果定量评分表》。评分表在各复评组评委集中审读、组内交流基础上填写。
(三)民主评议。经过评委主审和评委评分后,由各学科组召开集中评审会,对本组的复评成果进行综合评议。民主评议以各项成果的审读意见和得分为主要依据,对本组所有成果进行综合评议,让评委充分发表意见和了解本组的整体情况。
(四)无记名推荐。在评委审读、评委评分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由各学科组召开集中评审会,对本组成果进行投票,无记名填写《复评推荐表》,按照规定的获奖比例推荐获奖成果。
(五)学科组推荐。各复评组按照下达的最终控制指标提出推荐意见;复评组推荐以本组无记名推荐结果为基础,结合最终控制指标规定的各项平衡要求,对本组所有符合推荐条件的成果进行综合评议,最终确定本组的推荐意见。第三十一条 复评的回避和复核
(一)分配给各评委的主审项目和评分项目均由评委会办公室指定。对因专业、研究方向、回避要求等原因不便主审和评分的项目,评委应及时向评委会办公室提出,由评委会办公室作出调整。
(二)复评评委个人有成果参评的,在复评的各个环节评议本人成果时须回避,表决时不参加本人成果的投票。
(三)复评评委若对评委主审意见和评委评分有重大异议,或对参评资格等有异议时,可向评委会办公室反映后通过学科组会议进行复议。
(四)评委会办公室组织复评复核组,对复评结果进行复核。重点对推荐的获奖项目和有争议的成果进行复核。
(五)复评复核组由各学科复评组组长、评委会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组成。
第三十二条
复评奖项指标
(一)由评委会办公室提出复评阶段各学科复评组的奖项指标分配方案。
(二)评委会办公室的奖项指标分配方案应由各组进入复评阶段的成果数量决定,但须考虑各学科组之间的平衡。
(三)分配给各学科复评组的奖项指标一般分两次下达,在无记名投票推荐环节下达基本指标,在学科组推荐环节下达最终指标。
(四)复评推荐形成最后进入终评阶段的成果名单。第三十三条
复评中的统计和争议解决方法
(一)复评过程中,由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各学科组无记名投票表决推荐意见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学科复评组进行最后的评议推荐时,如果对个别项目意见无法统一,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解决。
(三)对复评阶段遗留的其他相关问题均提交终评会解决;各学科复评组和各复评评委的相关意见以书面形式报评委会办公室。
(四)复评推荐的汇总情况和意见整理情况不再向各学科复评组和全体复评评委通报,不向外界披露,不接受查询,不接受成果作者的复议申请。
第三十四条 终评委和终评会
(一)每届评委会执行终评职能。评委会成员即是终评委。终评工作以终评会的形式进行。
(二)终评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终评委出席方能召开;各学科复评组组长、副组长可列席终评会。第三十五条 终评的任务和要求
(一)终评的任务:
1.听取初评、复评工作汇报;
2.对每项进入终评阶段成果进行审议并表决通过; 3.确定总获奖数量。
(二)终评的要求:
1.掌握各种规定指标和综合平衡要求; 2.严把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成果质量关。第三十六条 终评的程序和方法
(一)对被推荐为三等奖、青年佳作奖、优秀奖的成果分等级、分组逐次审议,无异议予以通过,有异议的经讨论后决定是否予以通过。
(二)对被推荐为二等奖和一等奖的成果进行民主评议和无记名投票。无记名投票以到会评委简单多数赞成票为通过;未通过的降低一个等级通过。
(三)对申报荣誉奖和特别奖的成果进行评议和通过,对申报特别奖的成果要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第三十七条
终评结果和公告
(一)终评会通过的获奖成果为该届评奖评选出的获奖成果。
(二)获奖项目向社会公告,在《新疆日报》和新疆社会科学网(Http:∥www.xiexiebang.com)刊登。
(三)获奖成果的公告期为30天。第三十八条
获奖成果的复核确认和批准
(一)经过公告,在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后,由评委会对获奖成果进行最终复核确认,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二)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的获奖成果为新疆社科奖正式获奖成果。
第五章 奖励办法
第三十九条 新疆社科奖正式获奖成果由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获奖证书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届哲学社会科学奖获奖证书”。奖励金额另行规定。第四十条 获奖证书设正本和副本。联名成果和集体成果的获奖证书的正本只发给第一作者。
第四十一条 获奖者的获奖结果,记入人事和学术档案,作为考核、晋级、评定专业技术职务和享受有关待遇的重要依据。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向获奖者所在单位正式通知获奖结果。
第六章 评审纪律
第四十二条 参加初评、复评、终评的评委和工作人员均应遵守和执行《评奖办法》和《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
(一)参加各阶段评审的评委均应遵守职业道德,秉持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公正地对待每项参评成果。
(二)参加各阶段评审的工作人员,均应切实履行职责,保证申报材料的完整、准确和评审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参加各阶段评审的评委和工作人员未经授权不得泄露评审情况与评委个人意见,不得改动申报材料。
(四)评委会办公室和社科联评奖办公室工作人员无权改变各级评审组织的评审意见。
(五)对于违反评奖纪律,不适宜继续从事评奖工作的人员,由评委会宣布取消其参加该届评奖工作的资格,予以公告,三年之内不得担任评委。
第四十三条 评委会办公室设监察组,负责受理评奖期间的投诉等事宜,对评奖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四条 参加各阶段评审组的成员,必须自觉遵守回避制度。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各届评委会和自治区社科联负责本《实施细则》的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自治区社科联依据《评奖办法》制订,经自治区社科联常委会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奖评审委员会讨论通过。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高中自查自评
示范性高中自查自评报告
教务处指标体系
在州委人民政府,州教育局领导的周密部署和组织下,在州教育局的业务指导下,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体系》,我校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结果报告如下:
一、A1课程改革
1、A1—B1—C1(评估10分,自评10分)我校有三年和本学年的课程规划,并且课程规划符合我校基本情况,定位恰当,目标清晰。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均按照课程规划配备相应的专职教师和教材进行授课。
我校每学期均有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调整和改进的措施,并根据评估资料对课程重新进行调整和改进。
此项指标赋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2、A1—B1—C2(评估25分,自评25分)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了必修课程和选修Ⅰ课程。
我校高中的所有学科均开设了必修课程,因此,必修课程的开设率是100%。语文学科开设的选修-课程为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小说欣赏、文章写作与修改、人物传记;英语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修
6、选修
7、选修8;数学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修1-
1、选修1-
2、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
3、选修4-
1、选修4-
4、选修4-5;思想政治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民族团结;历史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2-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选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地理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3-旅游地理、选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物理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修1-
1、选修3-
3、选修3-
1、选修3-
2、选修3-
4、选修3-5;化学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3-物质结构与物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生物学科开设的选修Ⅰ课程为选修
1、选修3。其中理科学生的选修Ⅰ课程的开出率为96%,文科学生的选修Ⅰ课程的开出率为89.6%,均达到了要求。每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课程配置专职教师。
3、A1—B1—C3(评估10分,自评10分)我校按照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开设了新疆地方课程《新疆地方史》、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民族团结》。除此之外,我校开设的各学科都有各自的校本课程,并且每门课程都安排了教师上课,有老师编写的课程开设方案,有教学计划、校本教材、教案、课时及相应的学分认定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一门校本课程进行学习并获得规定的8个学分。
4、A1—B1—C4(评估10分,自评10分)我校按照国家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开设了两门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下学期即将开设《建筑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服务》选修模块。根据国家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我校的通用技术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线,即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高二学生每班每周两节课,其中一节课为理论,另一节课为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课时占总课时的50%。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开出率达到100%。我校符合要求。
5、A1—B2—C7(评估25分,自评23分)我校各学科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综合考虑学校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均开设了至少一门校本课程。有符合学生、符合学校特点的《选课走班实施方案》和《学生校本课程选课指导手册》等,各项制度能有效地指导并帮助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挖掘自己的潜力,实现选课的现实意义。
除此之外,我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实行了部分学科走班上课。走班上课的课程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实行,确保走班教学的秩序。
我校并不是所有科目都实行走班上课,有待改进,因此扣分2分。
6、A1—B3—C9(评估30分,自评30分)学科类课程的特点是强调知识的差别性和学校安排的计划性,注重学科的不同价值。而活动类课程的特点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并完整的经历。我校的老师都能根据课程的功能和特色设计活动,完成课标。例如我校体育课程开设游泳选修课。
7、A1—B3—C10 我校根据《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制定了课堂教学管理规范,对课堂教学提出要求,教务处通过视频查课、推门进课堂等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7、A1—B4—C11(评估20分,自评20分)我校为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心理素质等方面获得丰富的学习经理,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特制定《高中课程学生学分认定方案》,方案中规定了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是144学分,包括学生在高中三年必须获得所有学习领域的全部必修模块的116必修学分和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以学分制对学习过程进行管理。以学分来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两部分,获得课程规定的学分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并且对学分进行程序化和量化的认定和管理,体现认定和管理的科学性、原则性、灵活性、公平性、公开性和可操作性。
二、组织与管理
8、A2—B8—C19(评估40分,自评40分)(教务、教研)
学校学籍管理方面,我校认真落实贯彻《全日制完全中学学籍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转学、休学、留级等要求,我们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我校教务处的学籍管理人员能熟练运用自治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籍信息提交及时、准确,并且有完整的学籍纸质档案。学籍异动信息管理规范。
三、队伍建设
9、A3—B13—C28(评估15分,自评15分)
我校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各项制度健全,教师绩效考核中教学成绩只占33%,除此之外,教师的工作量占14%,出勤占6%,师德(服务育人)占17%±5,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占15%+5,教学常规占15%,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老师的唯一依据。健立了合理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从2009年3月开始,我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建立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在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辅导,作业,师德,出勤。通过网络评教系统对教师进行评价,其中评价满意度为90%以上的占全校教师总人数的99.3%;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听取教师的授课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价及学校管理者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四级评价体系。
教师业务档案齐全,管理有序,能把教学常规情况记录到教师业务档案中。
10、A3—B15—C31(评估10分,自评10分)
我校有三间电教室、六间实验室、一间图书室和一间心理咨询室。其中7名专职实验员、1名图书管理员、2名心理教师专业人员、1名电教室专业人员均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及上岗证书,持证上岗。
其中7名专职实验员中有2名具备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心理教师均为中级职称以上,其中一名研究生,一名本科生,均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
四、办学条件
11、A4—B17—C35(评估10分,自评10分)
我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图书阅览室每星期一到星期四课外活动对学生开放,学生阅读课根据各班实际情况随时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课间时间借阅图书,图书室尽量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12、A4—B17—C36(评估30分,自评30分)
我校根据全州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评估指标,我们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自查自评工作。结果如下:
(1)管理制度汇编,各种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仪器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实验仪器损坏、报废、赔偿制度、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均已上墙。
(2)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开支有充分的经费保障。每个实验室、仪器室配有灭火器,学校定期对其进行消防安全培训。选修教材的仪器、设备、药品达到80%。
(3)实验室账目:理化生各室均有固定资产账,明细账,总账。仪器陈列规范,仪器使用说明书装订成册。仪器上均贴有标签。按配备标准定厨定位。分科分类分层摆放。有毒有害药品有专柜保存。危险品领取有记录。(4)演示实验开出情况:演示实验有计划,通知单,实验记录,与课程表对应。开出率100%。分组实验有计划,通知单,实验记录,与课程表对应。开出率100%。
13、A4—B17—C37(评估10分,自评10分)
根据《自治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试行)》,我校音乐、美术课程的教学器材均达到要求。
五、办学条件
14、A5—B18—C40(评估20分,自评20分)
我校有明确的教师行为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师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我校有作业布置批改相关制度,任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及时布置作业,作业量符合学科教学规定应达到的作业量。学生上交作业后能及时批阅,批阅作业准确、无误、正确,指出学生的错误,提出相应的要求和建议,根据作业情况,每次批阅给予合适的等第,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语。
我校教师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培优补困的计划利用课外的时间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和后进生进行辅导,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达到提高整个班级成绩的目的,效果不错。
我校严格禁止有偿家教行为。在职教师无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等,无有偿家教行为。
15、A5—B18—C41(评估20分,自评20分)
我校在招生方面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在招生行为中我们不但做到三限(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而且实行阳光招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明白。为体现我校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制定了特色招生计划,这样以更独特的方式来体现我校办学招生的特色和示范性。
16、A5—B18—C42(评估15分,自评15分)
我校有严格的教辅征订方案,并且我校的教材及教辅完全按照教育局下发的文件和目录进行征订,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和学生的教辅均在目录中选择。任课教师严禁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并严禁私自征订教辅,教材及教辅到学校后,由专人负责看管、发放。
17、A5—B18—C43(评估20分,自评20分)
我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在初中阶段无重点班、实验班,不利用节假日进行补课,学校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每一个教学行政班级的师资配备达到了比较合理的安排。我校无“校中校”,不占用学校资源举办高考补习班、复读班,不将往届生插入应届班就读。
我校有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按规定要求进行转学、休学等,手续如下:休学流程---学生提出申请(需家长学生签字)----学校审核(校长签字加盖公章)-----主管教育局审核(加盖公章)。且相关纸质档案齐全。
18、A5—B18—C44(评估20分,自评20分)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意见》有关规定,能保证“两课三操”及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体质。
我校除自治区学业水平考试、期中期末考试外,无其他全校性统一考试。考试后学生的成绩以等级呈现,不公布学生排名。
对于全国及学校的各类竞赛活动老师不推荐、不要求,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六、学生质量
19、A6—B22—C48(评估20分,自评20分)
我校推行“15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小组兵教兵式的学习,学生上课能遵守学生守则,听课认真,发言主动积极。并且我校教务处每学期通过进班检查和抽查的形式检查学生的作业,学生作业认真仔细。
学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新知识,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自学。
学生每学期够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20、A6—B22—C49(评估30分,自评30分)
我校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2.3%;地理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9%;物理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9%;化学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2%;信息技术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3.4%;思想政治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2.6%;通用技术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9%;民族团结教育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8%。一次性合格率平均达到94%。
历史科目一次性A级率为6.4%;地理科目一次性A级率为9.5%;物理科目一次性A级率为19.2%;化学科目一次性A级率为28.6%;信息技术科目一次性A级率为3.9%;思想政治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2.6%;通用技术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9%;民族团结教育科目一次性合格率为94.8%。一次性A级率平均达到14%。
此项指标赋分30分,自查得分23分。我校学业水平测试的A级率不是很高,以后会继续努力。
21、A6—B25—C54(15)
我校学生能够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学习,均获得了相应的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会实践活动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通用技术学习4个学分,信息技术学习4个学分。学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考察成绩合格。
学生的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美术、书法、设计等作品的质量高。
此项指标赋分15分,自查得分15分。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
2010-2012年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深入推进《消防法》的贯彻实施,认真落实“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原则,推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创新,前移火灾预防关口,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根据自治区“5.10”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州人民政府《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与温泉县人民政府签订2010年至2012年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火灾控制指标
(一)职责范围内不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二)职责范围内火灾事故控制指标不超过当《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指标。
二、消防安全管理目标
(一)落实政府组织领导责任。将消防工作纳入温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制定完成本地“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将消防经费、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建设、社会消防力量发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纳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标;将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工作任务逐级分解到各乡(镇)政府、场管委会、街道及各行政主管部门;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平安乡镇、村、社区)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等考评范畴,纳入政务督查内容,定期对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召开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消防工作重大问题;聘用消防文职雇员,缓解消防监督警力不足问题。
(二)保障消防业务经费。贯彻落实财政部、公安部颁布的《中国人民武装
警察消防部队消防业务费管理暂行办法》,将消防业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温泉县经济发展同比逐年增加。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分、分阶段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抢险救援装备、队站、设施建设和消防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经费。及时对中央财政扶持、补助经费的项目安排配套资金。
(三)加强基础消防设施和消防队伍建设。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场管委会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制定落实消防规划具体实施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吸收公安消防部门参加城乡规划及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审查和有关竣工验收工作,对缺少消防规划或消防规划不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乡村和集镇建设规划、建设项目,不得批准。将公共消防设施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计划统筹实施,加强对消防供水、消防车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建设任务:2010年完成温泉县普通一级消防站营房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区规划建设任务,新建市政消火栓5个,消防水鹤1个。2011年,依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温泉县一级普通消防站应配备消防执勤战斗车辆4辆,其中水罐消防车2辆,抢险救援车1辆,细水雾消防车1辆,完成灭火救援攻坚组装备购置任务。2012年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四)加强农村和社区消防工作。夯实农村、社区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群防群治和队伍建设“四个基础”,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及出租屋、“三合一”场所、务工人员聚集地等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城乡消防安全环境。乡镇人民政府、场管委会应当积极发展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实现“一镇一车一消防站、一村一罐一志愿队”,并定期组织演练。建设任务:2010年辖区80%的行政村、城市社区灭火器材配备到位,火灾防控“四个基础”考评达标;2011年辖区100%行政村、城市社区灭火器材配备到位,火灾防控“四个基础”考评达标。
(五)加强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指导社会单位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扎实开展以建筑消防设施标准化、标识化、规范化“三化”工作为核心的“四个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单位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建设任务:2010年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三化”建设100%达标;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100%实现职业化管理;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100%达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100%经过消防培训。2011年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四个能力”建设100%达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100%经过消防培训。2012年,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基本达标,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100%经过消防培训。
(六)加强火灾隐患源头控制。严格依法审核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及时解决影响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隐患问题。各类招商引资等建设项目,应当合理设计消防规划,依法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安全可靠性审查,杜绝未经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合格擅自施工或投入使用的违法行为,消除因设计、规划缺陷造成的先天隐患问题。
(七)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在重大节假日、火灾多发季节、重要活动期间,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挂牌督办和媒体公示制度,确保重大火灾隐患按期整改销案或落实停业整改。对公安机关依法报请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的请示7日内做出明确批复,并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
(八)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加强消防宣传教育科普基地建设;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纳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督促劳动保障、城乡就业等部门和用人单位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全面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
消防安全教育;积极培育发展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化消防教育培训,提高社会消防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任务:2012年将消防知识纳入党校、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学内容,建成一所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三、考
核
消防安全目标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范畴。2012年对三年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专项考核。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
温泉县人民政府
签字人:
签字人:
****年**月**日
****年**月**日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一、基金筹集
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个人年缴费:标准设定为100--500元5个档次;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政府补贴:试点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每人每年30元的补贴,补贴所需资金,自治区财政将给予补助,其中试点县(市)属贫困县、边境县的,全额补助;不属于的,给予60%的补助。
二、养老金待遇构成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发放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
个人养老金测算:参保人如果按最低标准100元/年缴费,基础养老金和缴费标准均以8%增长率递增,15年后,参保人正好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该参保人个人累计缴费元,退休时的养老金为190.88元,需要年可以返本;如果按最高标准500元/年缴费,该参保人个人累计缴费元,退休时的养老金为元,需要年可以返本。
三、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1.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男女均为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退休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得超过15年;距
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得少于15年。
四、待遇调整
自治区将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和国家有关政策等情况,适时调整全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五、经办服务
经办服务。试点县(市)应适当充实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健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专职新农保工作人员,在行政村设立新农保代办员,代办员原则上由村干部兼任。
试点县(市)应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新农保的参保登记、费用征缴、个人账户建立与管理、待遇审核与发放、保险关系转移与接续、档案管理、统计分析等工作。要认真记录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和待遇领取情况,建立健全参保档案,并妥善保存。要将现有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延伸到乡(镇),以方便群众参保缴费及有关信息查询服务。
试点县(市)应建立健全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专职新农保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及关系转移资格等的初审工作及核算一次性补缴金额、录入有关信息等。
试点县(市)应在行政村设立新农保代办员,具体负责收集上报新农保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申领、关系转移接续等业务环节所需的材料,并负责对基本信息进行调查摸底和采集、有关材料的发放、养老保险费的催缴、政策的宣传解释以及对待遇领取资格进行认证等工作。代办员原则上由村干部兼任。
试点县(市)可委托金融机构为参保人员制发新农保有关折(卡),代扣代缴养老保险费,代发养老保险待遇。也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为新农保服务。开展新农保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农保基金中开支。
六、相关制度衔接
(一)与老农保的衔接。原已开展以个人缴费为主、完全个人账户模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的县(市),要做好与新农保的衔接工作。凡已参加老农保、且年满60周岁、已开始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人员,可在老农保养老金的基础上,增发新农保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已参加老农保、但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二)与村干部养老保险的衔接。试点县(市)应将村干部养老保险纳入新农保范围。已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且年满60周岁、已开始领取村干部养老金的人员,可在原待遇的基础上,增发新农保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已参加村干部养老保险、但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村干部养老金的人员,应将原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为保证村干部原待遇不降低,新农保试点启动后年满60周岁、按新农保规定计发的养老金低于原村干部养老金标准的,由试点县(市)人民政府补足差额。
村干部卸任未满60周岁的,应继续参保缴费,并自愿选择缴费
档次,与其他村民享受同等的缴费补贴。
(三)与农村其他人员相关政策的衔接。新农保试点启动后,对农村优抚对象、三老人员、享受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人员、重度残疾人、五保供养人、低保对象、爱国宗教人士,凡年满60周岁的,可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养老金,并不得抵消本人原来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应享受的各项待遇。其中,低保对象按新农保政策规定计发的基础养老金可不计入家庭人均收入。
新农保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办法,将另行制定。
导向部分特殊慢性病
门诊医疗费年报销额度上调
根据阿行署批【2010】1号文件批示,第三类特殊慢性病人员的门诊医疗费限额由24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80%。新标准从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相关链接※
第三类特殊慢性病指:
1.I型、II型糖尿病;
2.高血压II期以上(含II期);
3.肺源性心脏病;
4.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
5.脑出血及脑梗塞恢复期,老年性痴呆;
6.慢性活动性病毒性肝炎;
7.精神病;
8.其他经慢性特殊病种鉴定委员会认定的罕见的其他慢性病。
第五篇:齐齐哈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规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管理,促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事关齐齐哈尔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应用性和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
第三条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工作,其下属办公室简称市社科规划办,设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市社科联),具体负责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选 题
第四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以规划研究为主,其选题主要以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指南的形式公布,一年发布一次,时间—般在每年的第二季度。
第五条 规划研究项目指南的制定,须首先向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并委托各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提出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汇总整理,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称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第六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的选题,要以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同时,注重基础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 申 报
第七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设置。
市社科规划项目按资助经费来源划分为:政府资助项目、委托单位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三类。其中,政府资助项目有: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委托单位资助项目有:委托项目、学科共建项目。自筹经费项目有:一般项目。
市社科规划项目在立项管理上可分为:常规性项目和专题性项目。
常规性项目,是指在课题指南指导下按滚动立项的课题,包括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其中重点项目为研究重大问题及学术前沿的课题;青年项目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年龄都在40周岁以下的单列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为围绕主攻方向和学科发展立项的具有某一方面价值的项目。
专题性项目,是指在课题指南以外,根据需要设立的不定期立项的列入市级社科规划管理的项目,包括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委托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重大决策咨询项目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的需要,所设立应急对策研究项目,采用招标或委托研究等形式立项,由市政府提供专项研究经费。委托项目,是指由相关单位提出立项申请、以招标形式确定或指定委托项目组负责人并资助研究经费,由市社科规划办立项并纳入市级社科规划项目管理的非常规项目。学科共建项目是指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与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扶持学科发展而设立的项目。
第八条 市社科规划常规性项目的申报,从课题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市社科规划专题性项目的申报,一般从专项性项目招标通告或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受理期限以当年申报通知发布时规定的期限为准。
第九条 申报市社科规划常规性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须符合当年发布的课题指南的要求。
2.申请人必须真正承担项目研究任务。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得申请。
3.项目负责人只限一人。除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外,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实行一人申报一项的原则,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前三位成员不能同时申报二项以上(含二项)的项目。
5.具有在研的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未完成研究任务者(指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前三位成员),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6.曾主持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受到撤题处分或有学术不端等信誉不良记录者,在规定的三年时限内,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7.凡与省市社科规划部门所立项目雷同,不得接受申请。以后发现的,要给予撤项处理,防止重复立项。
8.申报项目的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的时限为一年。
第十条 申请人可由所在单位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索取《项目申请书》及有关材料(也可从省社科规划办公室公布的信息网站上下载),并根据《课题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设计课题,认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活页须做匿名处理,供通讯评审,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和所在单位的背景材料。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签署意见。项目承担单位须在申报期限内,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统一送交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第四章 评审和立项
第十二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市社科规划项目评审设立学科组专家库,届时抽取一定数量的成员参加评审。学科组专家由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聘任,聘期一般为五年,每年可视需要作部分调整。
第十三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评审贯彻民主、科学、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程序:
项目评审程序因不同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常规性项目的评审程序为:
1.资格审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按本办法第九条各项内容进行资格审查,初审合格者由市社科联党组审定后,进入通讯评审。
2.通讯评审。评审专家主要由市社科规划学科组专家组成。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将申报材料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活页分送若干名同行专家进行匿名评审,专家根据统一制定的评估指标写出评审意见并得出评分。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组织人员汇总评审意见和分值,报市社科联党组研究审定拟立项名单。
3.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属于会议评审的一种形式。评审组由市内专家组成。学科评审组成员应对进入会议评审的申请书进行认真审读和全面评议,并采取面对面方式,充分听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究价值、目的、意义和研究路径、应用推广前景的介绍,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立项要求,对每个项目均做出完善或修改等指导建议,帮助项目负责人确立正确的选题、研究方向和路径。在会议评审中发现严重不符合立项要求的,有权建议免于立项。
4.复核审批。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后,报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决定立项名单。
重大决策咨询项目,评审程序原则上参照常规性项目的评审,但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的形式进行招标,评审专家组主要由市内同行专家组成,评审中可视具体情况采取项目申报人答辩等形式进行。“学科共建”项目其立项方法另定。第十五条 项目评审标准:
1.选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论证,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项目承担者对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把握准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科学,观点明确且论证充分,具有创造性; 3.项目组成员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合理;
4.项目研究预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成果有出版、使用、推广的可能。
第十六条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制度:
1.保密制度。在通讯评审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透露评审组专家名单,评审专家也不得或向外泄漏评审情况。
2.回避制度。申请本项目的学科组专家,与申请人具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学科组专家,均不得参加本项目评审。
第十七条 获得立项的项目,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发出《立项通知书》,通知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承担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与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签订《项目协议书》。《项目协议书》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各执一份。项目名称、完成时间、资助金额、最终成果形式以及各方承担的责任均以《项目协议书》中的规定为准。无特殊情况逾期未签订《项目协议书》者,视为自动放弃立项。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协议签定情况,发布立项文件。
第五章 项目的中期管理
第十八条 为保证项目研究正常进行,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项目负责人和各级管理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搞好课题的中期管理。
项目负责人要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和管理部门的要求搞好项目的自我管理,组织项目组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项目承担单位要将市社科规划课题纳入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计划,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重点做好中期检查工作。要建章立制,严格执行。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要对各项目的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各单位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通报。
第十九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检查项目研究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市社科重点项目(含青年项目)、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及委托项目的中期检查,根据项目完成的期限下发《项目中期检查表》。市社科规划办适时深入项目承担单位,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研究开展情况的汇报。对不按规定报送《项目中期检查表》或检查不合格者,市社科规划办予以通报批评,对严重违规的要予以追究。
学科共建项目的中期检查由各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根据市规划办通知,每年一至两次对当年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已完成的项目情况,撰写检查报告,填写《市社科规划项目执行情况表》,按通知时间送达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第二十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前三位参加者); 2.改变最终成果形式; 3.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4.变更项目承担单位; 5.延期3个月以上; 6.中止项目研究;
7.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其中第1项变更须附有原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对新更换成员的“委托书”,以及新参与者的“承诺书”;第4项变更须有新更换承担单位管理部门的签章;第5项延期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总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应对申请及时作出批复。
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批后,撤销项目: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未通过第一次鉴定,经修改后仍未能通过第二次鉴定;
3.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4.擅自更改研究内容和计划; 5.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
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3个月以上到期仍未完成研究任务;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项目的负责人三年内、主要研究成员(指前三名参加者)两年内不得再申请市社科规划项目。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的资助经费由市财政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市社科规划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的研究工作。市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的使用,由市社科联党组决定,市社科规划办公室、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方便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也不得用于与完成规划项目无直接关系的开支。规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四条 每年立项评审前,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当年经费情况提出资助项目数及资助金额标准,报市社科联党组审定。市社科联党组对资助金额行使最终审批权。
第二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按计划自主支配项目经费。
第二十六条 规划项目资助经费一次核定,一次性拨付。资助经费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的银行帐户,不分拨给项目组成员个人。
第二十七条 成果鉴定费(包括鉴定专家劳务费、鉴定会会务费等)在项目经费中列支,由市社科规划办在签订项目立项协议(合同时)时提前收取,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每项收取1000元。每位鉴定专家的劳务费根据项目类型、最终成果形式和字数,标准为200-500元。
第二十八条 为保证项目研究按计划完成,确保研究质量,市社科规划对重点项目、青年项目收取风险抵押金1000元,在签订立项协议(合同)书时交纳。对未按时完成项目的,严重延期的,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有权根据延期情况,在风险抵押金中按一定比例直至完全扣除。
第二十九条 因项目负责人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而要求中止的项目,或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予以撤销的项目,应追回已拨经费(从该项目承担单位下立项项目应拨经费中扣除)。
第三十条 委托项目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的规定。一般项目鉴定费用在自筹经费中自行解决。委托项目的鉴定经费由委托方提供,每项不少于2000元。
第三十一条 学科共建项目的经费,于每年第一季度由共建单位直接转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指定的帐户,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管理,并在当年年底前将使用情况向各有关单位通报。
第七章 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
第三十二条 为保证市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项目最终成果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方能验收结项。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组织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的成果鉴定;学科共建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受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委托,组织对其鉴定。受委托单位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发给《委托鉴定书》。
第三十三条 鉴定专家的选定:
1.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建立学科鉴定专家库,届时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项目内容随机挑选。鉴定专家一般应具有正高或相当于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熟悉被鉴定课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和情况,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思想作风正派。
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成果的鉴定,必须聘请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人数不得少于1/3)。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每个项目的鉴定专家一般选定5人(一般项目可考虑3-5人)。3.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不能担任本项目的鉴定专家。
第三十四条 成果申请鉴定程序:
1.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送完整的项目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汇报提纲(包括项目研究执行情况、成果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成果创新之处,不超过3000字)1份、检索查新报告各1份,提出项目鉴定申请。
2.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成果初稿进行审读。项目组负责人根据审读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后,方可申请鉴定。对未完成在学术期
刊上公开发表 2篇项目阶段性成果(每篇不少于4000字,并标有“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字样及编号)的,不能申请鉴定。检索查新报告有严重问题的,不能申请鉴定。
3.市科规划办公室按照项目预期设计要求,对成果进行审查合格者,批准鉴定申请,并发给《申请验收报告》模本。研究时限的计算时间,以签订协议书的时间为始点。
4.鉴定申请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将填好的《申请验收报告》,连同完整的项目成果、《项目成果汇报提纲》各7份,《成果要报》(成果中最有价值、最能引起领导或学界关注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字数6000字左右)和检索查新报告各1份,报送成果鉴定组织单位。
第三十五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的鉴定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采用会议鉴定的形式。
鉴定组织者须将成果提前寄送评审专家审读;鉴定组织者须对鉴定专家的人选、鉴定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严格保密。
会议鉴定程序:
1.由鉴定组织者宣布鉴定组成员名单,明确鉴定要求; 2.鉴定组组长主持鉴定; 3.项目负责人简要汇报研究成果; 4.鉴定组成员分别发表鉴定意见;
5.鉴定组总结评议,作出鉴定结论,并确定成果等级(项目组成员回避)。
第三十六条 项目鉴定的标准和内容是:
1.项目研究成果是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否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2.项目研究成果是否达到了项目预期设计要求;
3.成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是否科学并具有新意,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如何;
4.研究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5.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手段是否可靠、先进;
6.成果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预期综合效益如何;
7.项目研究尚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尚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8.成果是否通过鉴定。未达到项目预期设计要求,限期修改,不能通过鉴定。
第三十七条 未通过鉴定的,允许项目组在2个月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二次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三十八条 项目鉴定专家在成果鉴定中要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对成果质量进行评估,对自己的鉴定意见和结论承担学术和道义责任。如发现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错误,或学术质量低劣甚至有剽窃等情况,应及时向鉴定组织单位报告。
第三十九条 委托鉴定单位应认真做好鉴定组织工作,及时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送专家鉴定意见书(原件)及相关材料。对不能按要求完成鉴定组织工作的单位,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将收回委托鉴定权。
第四十条 最终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办理项目的验收结项手续,向课题负责人颁发《项目验收鉴定证书》。
第四十一条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接受非规划项目的委托鉴定。1.需鉴定的成果作者可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索取并填写《委托鉴定申请书》,并根据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4款规定提交相应材料。2.委托鉴定一律采取会议鉴定形式。项目组成员及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一律不参加鉴定。鉴定程序、鉴定要求参照市社科规划项目鉴定的程序、要求。委托鉴定专家人数不得少于5人,其中市社科规划学科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3.通过鉴定的成果,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出具《项目验收鉴定证书》,并转告专家鉴定意见,并在适当时候发文公布。
4.委托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者承担。鼓励委托鉴定申请人所在单位对有重要创新的委托鉴定项目提供鉴定费用。
第八章 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第四十二条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各项目组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利用刊物、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专题报告会、教学、学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应及时摘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
第四十三条 鉴定验收合格的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在正式出版、公开发表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均应在醒目位置标明“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字样及编号。
第四十四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每两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办法另定。
第四十五条 凡正式出版或发表的市社科规划项目,其著作权和版权归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办理,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成果可非经营性免费优先使用。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前颁布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