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完善机制-三明科学技术协会(本站推荐)
三明市实施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情况汇报
三明市人民政府(2010年7月8日)
首先,热烈欢迎符组长带领省政府督查组一行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这对我市全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纵深推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是一次极大的推动和鞭策。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2006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和《福建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强化领导,明确重点,健全机制,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公民科学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基本达到纲要提出的目标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1.成立机构。2006年9月,成立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科协、科技局等18个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加强宏观指导,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整体推进纲要得到有效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科协,承担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各县(市、区)也先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计划,市级相关部门建立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和科普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2.制定方案。2008年5月,立足市情,制定了《关于印发三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政文„2008‟63 号),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贯彻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做出总体部署。
3.明确职责。各牵头部门根据《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分解任务,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逐步建立起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各责任单位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负责制定本系统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督促。
(二)开展主题活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纲要要求,认真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活动,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得到全面落实。市主要新闻媒体和市级重点新闻网站,围绕主题活动,办好科技专题、专栏、专版和专门频道,宣传好做法、好经验,并广泛开展全国科技〃人才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建设节约型企业、建设新农村户用沼气等一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三)实施主要行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科普七进”活动,即科普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景区,形成全省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品牌,实施“四个主要行动”,即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 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1.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大增强。一是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教育和管理得到加强。立足课堂主渠道,建立必修课、选修课、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小学生科技教育体系,全市86.5%的中小学校按照省颁课程标准,开足开齐科学课程和科学实验课。加强对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情况的检查和指导,作为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强科学教育教材建设,让科学教育贴近生活,如小学编写《乡土教材》,初中编制《三明地理》、《三明历史》;各中小学校依据地方与学校实际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如三明一中的《文笔新泉》、《古典诗词教学》,三明二中的“走进文化名人教学”系统校本教材,市教育局编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深受学生欢迎。二是农村未成年人参与科普活动机会明显增多。以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加大科技教育资金投入,“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71所。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于2008年3月前全部建成使用并通过省级验收,共投入经费3227万元,受益学生达30多万人;推进城乡教师帮扶、交流制度,辐射新科技信息,把开展“送教下乡”与“带课进城”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部门主动作为,如市妇联重点推进社区、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等家长学校建设,做大做强关爱留守儿童品牌,提高母亲科学素质,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重要作用。三是课外科技活动广泛开展。教育和科技、科协部门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推动青少年校内外科技活动开展。广大中小学校每年制定科普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适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科普活动。利用班 级、团队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崇尚科学、心理生理健康等知识普及。每年组织或举办我市中小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竞赛”等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鼓励高中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发现和培养一批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继2008年我市成功承办第2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后,我市在第24、25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获佳绩,获奖近百项。今年4月,我市承办全省第八届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我市参赛队伍和获奖成绩人数又创历史新高,41个队获奖。据统计,2006年以来,我市共举办科普(技)讲座64次、科普(技)展览40余次、科普(技)竞赛60余,中小学受教育面达100%。四是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组织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大学生走进农村、社区、校园和科普基地,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老区行、科普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科普基地)、科普挂图校园巡展等活动,向学生宣传普及科学知识。院士专家科普报告团在我市做《星空探密》、《如何提升青少年创新课题研究的质量》等50场(次)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强的科普报告会,1.6万多青少年接受了深刻的科普教育。
2.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显著提高。一是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组织部门制定《“十一五”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科技培训规划纲要》,对全市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开展新一轮科技培训,力促党员掌握2-3门实用技术、专业技能。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农业生产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的 培训。2006年以来,全市培训农村技能劳动者10万人,实现4万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4236人获绿色证书,862人获农民技术员职称、174人获农民技师职称;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深化“村会协作”活动,结协作对子2100多个,年平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800多期,受训3.5万多人(次),共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0余项(次)。二是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在农村开设各县农函大分校、乡镇教学辅导站、村辅导班,形成上下贯通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科普网络,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能力增强,近年来各成员单位共组织开展了各类农民培训2.3万多次(场),培训农民106万余人次。组织专家送技术上门,先后组织19批72名专家、在职市管拔尖人才到12个县(市、区)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员培训等活动。开展星火科技培训,建立市县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运作机制,建立健全培训服务管理制度,形成食用菌、名优果茶、竹林开发、畜禽养殖等支柱产业培训计划,现有3所国家级星火学校。三是广泛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万名科技专家进千村、科普快车山区行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入户、科技咨询服务站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三年来,共组织2000余名专家、科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300多次,辐射500多个村庄,近20万农民参加了活动,向农民赠送20万余册科普图书和光盘。四是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和创建活动。抓好“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和“海峡西岸星火产业带”建设,认真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南方红豆杉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培育”项目和省星火计划“一县一业科技示范”重大科技专项“三 元区人工速生材高效利用产业化示范”、“宁化特色畜牧产品养殖及深加工产业示范”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和指导工作,产业带建有19个市级星火创新龙头企业和13个农作物优良种苗基地,承担的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占全市的70%以上。开展全国和省级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和“百强农技协”评选活动。2006年以来,我市6个协会(基地)获得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4人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称号;18个协会(基地)获得省科协、财政厅授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先进集体,10人获“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科普带头人称号,17个协会获省科协“百强农技协”称号,争取国家、省配套奖补资金250万元。持续开展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三明市、永安、泰宁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市(县)称号,并有全国科普示范县(区)2个、省级科普先进县4个和省级科普示范街道、社区37个。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 “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市农村青年技术创业致富带头人”、“市农村青年科技创业致富示范基地”评选、表彰活动。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整合“三明农业155”、“林业96355”、“三明星火网”、“三明农副产品供销网”和三明科技信息体系等各部门公共信息资源,综合运用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处理和资源管理技术及其它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省地县协同运作建平台、县乡村一线贯通作服务”的农业信息化大格局,三明市农业155网站走在全省农业系统同行业第一。建立农技人员和“乡土人才”队伍,全市共有7982人取得农民技术职称,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起到了人才支撑作 用。实施引才引智工程,积极争取省上支持,已有10名专家学者到我市有关部门、县(市、区)担任科技副职;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236人;由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首次在三明招收培养农业推广(林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和欠发达地区等计划就业项目招募、派遣工作,2006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考聘用到我市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3528名。截止2009年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8万多人,其中农民技术人员8344人,农民高级技师和农民技师247人,农民助理技师 1265人,生产能手3.86万人,经营能人2.9万人,能工巧匠3656人;1733个行政村共选聘农村“六大员”1.5万多人,农村科普宣传员1481人。
3.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一是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优化培训资源,形成农口、劳动保障、科技系统以及工青妇残联等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全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立一批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培训服务网络;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已经覆盖全市11个街道、72个社区、74个乡、57个镇、1723个行政村;建立10个高技能人才基地,技术工人中有1人享受政府津贴、18人获得省以上技术能手称号。形成具有三明技工教育培训特色的师资培养培训工作格局,市区三所技工学校整合组建高级技工学校已经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批准。以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2006年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发放职业资格证书14.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0.75万人,开展岗位练兵5万多人次。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市总工会还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和使用有关规定,维护城镇劳动人口的学习权和发展权。二是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将《创新能力与职业道德》、《科学发展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等作为教材,举办各类培训班,有16.2万人次参加培训;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技能、节能降耗、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禁毒防艾以及疾病防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抓好高危行业、特别是煤炭、矿山以及特殊工种和当地龙头企业的农民工岗位提升培训。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提高。2006年以来,全市组织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5.5万人次,培养技术工人14.5万人,其中高级工0.7万人,技师以上0.27万人;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22万人次;开展创业培训2.5万人次;技工学校招生0.85万人。四是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和“厂会协作”、“金桥工程”活动,紧密围绕自主创新主题、企业技术难点、技改重 点、技术创新等,开展课题攻关、技术研发、决策咨询、建言献策等活动,三钢(集团)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全市有4个企业被评为全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积极推进企业科协建设,全市建立企业科协143家,组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引进项目”工程,有7个院士项目在我市企业落地,成立4个“院士工作站”。五是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市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以文体、科教、法律、卫生、涉台教育、环保、计生以及就业与社会保障进社区的“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海西科普大讲坛”、“现代女性大讲堂”、“健康教育进农村”等活动,市区还建立“社区科普流动图书馆”并免费开放。六是以城镇社区为依托,通过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设学习型社区,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泛开展重点科普活动,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我市有50多个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机构,社区普遍开展“讲科学文明、建和谐社会”科普宣传活动,37个社区已被评为省、市科普示范社区。
4.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一是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把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负责人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组织人事部门把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工作列入《2007-2010年三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设有科学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的题目,面试环节增加领导能力测试项目,其中包含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和管理的内容。自2003年以来实行市管后备干部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以来,考题中科学知识题目占一定数量。二是各级机关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公务员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调动,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增强。市委学习中心组带头每年组织专题科技理论知识学习讲座。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科学技术专题学习。市直机关工委派出巡听小组,对专题学习进行督导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科普知识测试,促进领导干部提高学习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建立了全国首家机关科协工作委员会,全面推进“科普进机关”工作。机关科协专门编辑下发学习辅导材料,为机关干部学习科普知识提供资料。三是各级党校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2006年以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分别在处级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科级干部进修班、妇干班、公务员任职班、公务员初任班等班次,先后开设了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等25个专题课,受训学员达2770人次;7次开办以“三明实施科技强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主题的学员讲坛,组织学员结合实际深入探讨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四是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召开“书伴我行,书香三明”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全市发出《全民读书活动倡议书》,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高层次科技报告会、科普讲座。2006年以来,开展了“院 士专家科普报告团老区行”活动,做了18场(次)科普报告会。2009年我市与省科协联合承办了题为《应对挑战,科学发展》的福建省第九届学术年会,5位院士、20多位专家及2000多名省内外科技工作者汇集三明,共举办13项大型活动和5场海峡两岸专家论坛、14场省级学会主题论坛,交流推广新思路、新方法。
(四)实施基础工程,夯实公民素质建设
1.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成效显著。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师队伍已形成。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为全市中小学配备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科技辅导员,达标普通高中配备专职科技辅导员,广大中小学校在校园内设臵科普宣传橱窗、科技活动室、科技成果展示室等,并购臵必要的科技制作器材和设备。建立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市教育局、市科协等部门常年联合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技能竞赛、评选表彰、辅导员培训、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增强市委党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机构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开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科技教育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撰写了400多篇的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进行研讨和交流,并选送优秀论文和科教工作者发明及科教制作作品参加了省级交流、评审,取得较好成绩。
2.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初显成效。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开展“创新型三明”文艺系列创作活动,评选出展览作品305件,获 奖作品120件。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举办“华宇杯”首届三明市青少年科普动漫创意大赛,建成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创建海西(三明)数字科普馆,设有科技前沿、科技博览、科普动态等11个大栏目70多个子栏目,至今共发布7415条科普信息,2965幅科普图片,被群众誉为三明人自己数字科普网,并与三明市44家重点网站结成网络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有所发展。形成了报纸、电视、广播、刊物、手机等六大载体互动联动、优势互补的新型科普传播形式。三明电视台、三明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以及《三明日报》科技专栏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均不断增加,“科技之光”、“科普天地”、“科普之声”等科技栏目影响广泛。着力抓好以大众传媒为主体的科普传播载体建设,成立三明科技声像中心,先后投入经费近40万元购臵声像设备,由中心人员采编制作节目,并与三明电视台联合开办《科技之光》栏目。市数字三明建设办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对我市科普、科技工作信息进行宣传发布,累计发布相关政务信息达1700余条。“三明科协网站”等网站开设专栏解读《纲要》的重点内容,宣传各地实施《纲要》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联合三明移动公司出版了《移动〃科普--民生资讯通》、《商务随心通》、《农家致富通》等系列丛书,共印制10万册,成为“流动”科普馆、“掌上”科普馆。
4.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大突破。加大投入,建设以海峡闽中科技馆为龙头的科普场所。2006年6月,动工兴建三明科技会展中心(海峡闽中科技馆)总投资1.9亿元,2009年11月竣工,其中科技馆 总投资3600万元。该中心总建筑面积5.43万平方米,室外广场1.2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93万平方米,其中市科协获得地上第三层全部楼房和地下停车场大约2.95万平方米的产权;设在科技会展中心的海峡闽中科技馆总面积为1.09万平方米。大力建设科普设施、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我市现有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23座,其中市级青少年宫和儿童活动中心各1座,县级青少年宫3座,县级儿童活动中心12座,县级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中心6座;社区科普大学6所;博物馆6个、自然保护区5个、陈列馆3个。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对科普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快市区综合性的科技活动场所建设,切实抓好市区科普画廊的“建、管、用”工作,科普画廊由两区科协负责管理,统一制作版面,每两个月更换一次版面;加强青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未成年人校外科技场所建设,丰富内容、增强科普教育功能;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和机会。制定《三明市科普教育基地标准》,在全市开展“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校”建设和评估工作,建有科普教育基地35个(其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22个(其中全国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个,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9个),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个。推动科研院所、大学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加大对公众开放的力度,各部门积极协调本地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向社会公众开放。
(五)完善工作机制,保障纲要有效落实
1.制定规章制度。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科学技 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中的规章、制度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如:《2007-2010年三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三明市科普志愿者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十一五”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科技培训规划纲要》等。制定表彰和奖励政策。如:市科技局、市科协、市人事局制定“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办法,适时对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2.加大财力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三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明确市、县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并逐年递增问题,要求各县(市、区)要按照“每年增加科普经费不少于人均0.05元” 的要求,把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确保落实到位。此外,市财政每年就慰问专家、科技工作者,农函大等工作都另有专项经费安排。
3.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学校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依托市教科所,通过实践、进修、培训、教学观摩研讨等途径,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500多位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班、研讨班。在工作、生活、进修、职称评定和考核评优等方面给予科技辅导员必要的政策倾斜,努力稳定、不断壮大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大批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人才,专门成立未成年人科技、科学教育与培训领导小组、科技教育组织。解决落实科学教育教师编制,挑选具备相关素质的人员充实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组建科协组织。发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学会作 用,每年召集各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成立三明市科普讲师团,发展首批团员10人。发展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现有会员87人,并成立三明科教影视协会,发展会员60人。建立三明科普资源共享联盟,发展会员44家;整合科普人力资源,加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集成,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形成。目前,已有14支1100人构成的科普志愿者服务分团。涌现出一批青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科技辅导员,有3个单位和8名科技辅导员获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突出贡献奖,有6个单位获得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总的来看,我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一是《科学素质工程》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存在“重经济、轻科普”,“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对全民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机关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和交流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市、县、乡(镇)三级经费保障力度不够,科普投入难以适应需要。目前,科普经费高于人均0.5元的只有3个县(市、区),达到人均0.5元有6个县,低于人均0.5元的还有3个县(区),最低的科普人均经费只有0.26元。三是科普保障条件不够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不够强。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且不足,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和提高。四是资源整合不到位,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滞后。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发、集成、服务这三个环节上,还比较薄弱。五是科普场馆设施难以满足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大部分县科普场馆设施建设滞后,制约 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大众传媒科普宣传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二、下阶段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督促各级政府将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考核内容;督促有关部门单位自觉把相关纳入各自工作规划和计划,发挥各自优势,加强配合,形成合力。
(二)加大科普工作投入。按照《科普法》要求,把科普专项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增长逐年加大投入。
(三)建立健全科普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组织管理、社会责任、保障条件及考核监督办法等操作性强的科普工作具体措施,确保全民科学素质各项工作的落实。
(四)整合资源促进共享。进一步整合科学教育资源、科普人力资源、科普设施资源,发挥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载体作用,促进科普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三、建议
关于加大山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力度的建议。海峡闽中科技馆(科技会展中心三楼)项目建设经费严重短缺,馆内装修和购买展教具资金缺口较大,为使科技馆早日发挥应有的功能,恳请帮助协调,将该项目作为全省重点科技场馆建设项目,并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同时,建议省上出台扶持老区、苏区科技场馆建设的优惠政策,为老区、苏区加强科普场馆建设提供政策支持,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创新载体 完善机制 构建和谐企业
筑牢基础
创新机制
构建和谐企业
十六届三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六中全会,党中央又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必须不折不扣地响应中央号召,通过企业自身的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创建。要以构建活力和谐企业为目标,坚持“以情感求和谐、以文化育和谐、以人才筑和谐、以发展促和谐”的指导思想,推动企业和谐创建与发展的双赢。
一、搭建平台,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用情感凝聚人、用环境培育人、用制度激励人,努力构筑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是注重情感凝聚,推行亲情管理。企业管理者要注重把情感注入到日常的管理之中,彰显人文关怀,要关心员工待遇,规范员工的劳动合同、福利待遇、各类保险和休假制度,确保对员工有利的得到落实。在关心员工生活上,要多交心谈心,把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大事来抓,建立扶贫帮困基金,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倡导领导干部对口帮困,及时化解员工的思想矛盾,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对确有特殊困难的员工,更要努力做到思想上帮助,精神上安慰、生活上关心、经济上补助、情感上交流。二是坚持公平竞争,营造创业环境。公平竞争,必须用人公平、公正,决不允许个人决定用人权,要坚持平等、民主、任人唯贤的原则,搭建适合于每位员工施展才华、激发创造性思想的工作平台,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会干事的人受重用,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三是建立维权机制,和谐劳资关系。这是企业内部和谐的基础,是建设活力和谐企业的根本,要通过成立职工生活管理委员会,参与企业的生活、生产、安全、质量、劳动工资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对企业、员工在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保障、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义务和责任都以合同的法律效应进行明确,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安全感;要探索通过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参与员工工资改革,从维护员工的角度出发,谋求员工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要建立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充分体现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民主和谐。
二、育才兴企,实施素质提升工程
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必须把人这个最根本的因素有效发挥出来。要坚持“以人为本、聚才兴企”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有利于实施人才工程的方式方法和有效机制。
一是统筹规划,明确任务目标。要成立专门的人才强企战略领导小组,加强人才队伍的组织领导,把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企业的长远规划中,建立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长效机制,细化目标任务,积极发掘人才、用好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 2 设水平。
二是拓宽渠道,抓好教育培训。要充分注重结合企业实际,着眼于企业发展需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员工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方法,坚持常规培训教育和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在专业培训上必须要以企业培训中心为主阵地,采取函授、专家讲座、联合办班等形式定期组织经营管理、业务知识、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选送骨干员工、技术尖子到大专院校学习等有效方式;在岗位培养上,积极通过开展五小成果、技术比武、技能考核、导师带徒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带动员工钻、学、比、拼,促进员工综合素质尤其是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机制,营造成才氛围。一个健康和谐的企业环境有利于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为此,要建立岗位责任机制、人才兴企机制,积极做好企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尤其要以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好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
三、塑造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旗帜,是构建活力和谐企业的有效载体,企业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育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精神,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必须立足实际,积极创设文化载体,坚持把固化文化体育活动,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团齐抓共管、员工积极参与”的格局。
二是要加大投入,努力搞好硬件建设。要通过资金的逐年增加,建立和完善活动中心、图书馆、各类球场、企业宣传橱窗等文化设施,全力为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业余文化需求所必需的活动场所。
三是优化环境,全力打造企业形象。要不断注重培养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理念识别、形象识别、行为识别系统,既重视内涵,又重视外延,不断扩大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控制力。同时,要通过环境整治、开展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大力提升企业形象。
四、反馈社会,实现外部环境和谐
企业是社会的企业、是国家的企业,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构建活力和谐企业,必须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把自身的发展成果反馈给社会。
一是诚信为本,力求企业与客户的和谐。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同样也是企业的命脉。加大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必须达到把诚信的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运作等各个环节中,使客户切实体会到企业的诚信理念、和谐氛围。
二是守法经营,确保企业与社会的和谐。作为国有大型企业,比谁都更加明白守法经营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合理不合法的经营现象十分容易蒙蔽企业管理者,在则家大业大,企业上上下下往往由于对市场法规、经营法规了解不够全面,很容易出现同法律相抵触的行为。为此,要加大学习《税法》、《产品质量法》、《会计法》的力度,倡导员工尤其是管理者知法、懂法,能够以 4 法律的熟悉指导企业的守法经营。同时也要开展好回馈社会的各类公益活动。
三是安全至上,做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要不断落实安全保护措施,不断改善劳动安全设施和自然环境,从严管理、加大整治的投入力度,提供经常性的安全服务、安全培训,对矿山尾砂坝、炸药库等重点部位存在的隐患必须以“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指导下抓监管,使员工在岗位上有明显的安全保障。
总之,建设活力和谐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党政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需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探索创新,达到以企业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三篇:如何建立和创新信访工作的机制和载体
如何建立和创新信访工作的机制和载体
各位领导和信访工作战线的同志们,你们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各位进行工作交流,在此我想就如何建立信访工作机制和载体谈一谈工作的体会,希望大家多提意见。
一、矛盾纠纷问题存在的根源
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的实质是要找出矛盾纠纷的根源。目前,我街存在的信访问题、民间纠纷有的是个别部门在工作中失职拖延、管理服务不到位,有的是不依法办事造成后果,有的是历史遗留造成群众缠访的,究其主要根源:一是对造成矛盾纠纷的认识还不够重视。对于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调处等前期工作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存在“重处理、轻排查”的观念。二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组织网络还不够健全。虽然建立了各级信访调解组织网络,但人员均以兼职为主,有专业知识、有较强调解能力、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调解员还相当缺乏。三是某些矛盾纠纷的处理还停留在拿钱摆平的工作意识上,使得个别信访人处于越上访越有甜头,越有甜头越上访的恶性循环中。四是部门责任和考核工作还不能完全落实。出现“有权部门制造矛盾,无权部门解决矛盾”的情况。五是对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宣传还不到位。宣传投入较少,特别是在平安建设中,深入宣传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形成,调解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二、加强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解决矛盾纠纷关键要抓“两头”。一是对已经形成的、现有矛盾纠纷的调处;二是对潜在的、初发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从整体上压降社会矛盾纠纷。
1、进一步强化对信访调解工作的领导。要强化对调解工作的领导,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逐级落实责任。对因工作失职、决策失误、处置失当等原因造成矛盾纠纷要实行责任倒查。要提高调解工作的考核比重,将人民调解、信访调解均纳入到目标考核工作体系,重点考核调解效果,将调解责任同时落实到调解职能部门和纠纷产生部门,确保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不再产生新的矛盾。
2、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依法行政,工作中注重群众的呼声,减少领导意图的影响力。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政策的严格执行处理社会发展的利益矛盾,着力解决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矛盾。
3、进一步健全自下而上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织体系。矛盾纠纷面广量大,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基层尤为突出。要自下而上,建立纵向到 底、横向到边、以信访调解为主导,人民调解为基础,覆盖城乡的调解工作网络。
4、进一步加强信访调处的信息体系建设。首先,健全信息网络。以区、街、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建立区、街、社区三级矛盾纠纷信息网络。尤其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发展矛盾纠纷信息员、调解员,设立耳目,发展内线,努力获取预警性、内幕性纠纷信息。再进行分析评估,关注民生热点,跟踪隐患焦点,把握矛盾重点,准确预测发展趋势,提出预警性建议。在此基础上,按照纠纷的性质进行分类,及时上报街道、区政府,反馈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实现矛盾纠纷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和早化解。
5、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建设。在街道内部,信访、综治、司法、纪检等部门均有解决矛盾、化解问题的职能,派出所也有维护稳定,防止突发事件的职责,单纯以某一部门作为化解矛盾的支点或各部门各自为战的格局势必难以做到矛盾纠纷的完全化解。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关键是要建立统一协调、良性互动、功能互补、程序衔接,多元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要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大调解”机制。一是排查工作。对矛盾纠纷进行实时动态排查,实现对矛盾纠纷的动态监控,监控结果实现部门共享。二是接待受理。对群众要求调处和排查出来的社会矛盾纠纷,进行统一登记,耐心接待。三是分流指派。对受理或者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根据其性质、类别,进行汇总 梳理或直接调处,或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流指派到相关部门,重点案件要由领导包案。四是综合协调。对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矛盾纠纷,由受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五是检查督办。定期通报分流指派后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进度和调处结果,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根据督查结果,向党委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出考核建议。六是衔接处置。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和信访部门为平台,不断强化社会联动调处,将人民调解、信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对接范围,完善衔接机制,加大调处力度,不断增强“大调解”的功能与实效。
6、进一步加大调解工作的保障体系建设。一是组织保障。按照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群众威信高的目标,建立专兼结合的调解工作队伍。在社区居民中,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一定数量的专职调解员。同时,积极发展法律工作者、专业领域人员为兼职调解员或志愿者。加强调解员的培训,提高调解队伍的理论水平、工作技能和实战经验。二是经费保障。着力解决基层调解组织办公经费、交通和办公设备等,特别是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方便群众投诉,公开办案结果,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制度保障。对调解工作的范围、职责、程序,人民调解、信访调解、司法调解等调解方式的衔接配合予以明确,使调解制度、程序更加规范、明确,符合实际。
7、进一步抓好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重大矛盾纠 纷,特别是群体性事件,虽然数量较少,但社会影响大、调解难度高,是调解工作的重点。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对重大矛盾纠纷的管控和驾驭能力。事前,要对不同领域问题进行事前风险评估,制定应急预案。事中,要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迅速赶赴现场,认真履行职责。事后,处置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善后工作,特别是对承诺的问题要及时兑现,防止反复。对造成群体性事件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并以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8、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借助新闻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化区域性、行业性依法治理活动,提高各类经济主体和广大公民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反映诉求,在全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以上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体会,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大南街道办事处 2011年9月15日
第四篇:健全工作机制 创新学习载体
健全工作机制 创新学习载体 着力推进社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社区党总支在管理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升服务的工作思路,与创先争优等活动有效结合,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理论学习为抓手,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工作本领,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引导学习深层化
落实领导责任。社区党总支始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全年党总支建设总体规划,深入研究,主抓落实,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总支书记亲自抓,支部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明确了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履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要求其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全程负责,特别是对学习的实际效果负责。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总支委员、各支部书记和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规划、实施、指导和监督。
健全学习制度。社区党总支明确了学习活动的目的、要求及内容,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自社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动员会召开以后,社区党总支及各分支部按照要求开展了各项工作。同时,要求参加学习的党员抓好自身学习。
创新学习方式。一是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每位党员、社区干部按照“日学一小时、月读一本书”的标准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创先争优、《理论热点面对面》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积极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做到“三个一”,即每天读一份报纸、每天看一次新闻、每月参加一次集中学习。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在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和生活情趣等方面有明显提升。三是培育学习理念。社区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社区党员活动室等宣传舆论阵地,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展了各类知识讲座,通过课堂传授、互帮互助、相互促进等手段,着力培育党员居民“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的终身学习理念。
二、夯实基础,强化阵地,体现学习特色化
充分发挥党建阵地作用。自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开展以来,党总支一班人率先示范,按照“突出创新抓学习,提升能力促发展”,的思路谋划党总支的学习,每月安排一次集中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和民主生活会制度。
强化社区党员活动室阵地作用。240多平方米党员活动室全面向党员、居民开放,使党员开会学习有阵地,居民娱乐活动有场所。如1月15日,邀请常熟理工学院高新华教授在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同志作关于“‘十二五’国内外经济形势展望”的讲课;5月10日上午,在党员活动室市二院的?医生为老年朋友上了养生知识讲座。
重视发挥社区党校和市民学校作用。邀请离退休教育工作者、机关干部、法律工作者等担任宣讲员,为社区党员宣传、讲解党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学习,开展党建活动日、爱国教育等主题教育,不断满足不同层次党员的学习需求。今年7月8日,**社区召开的半党员轮训上邀请了原**镇人大主席?同志为党员们上了一堂关于党的发展史的课程,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要内容,回顾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加深了党员同志们对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
注重发挥辖区资源优势作用。利用辖区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等学习场所,适时组织社区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学习活动,举办学习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等活动,促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目的。**社区利用各种教育基地,义务对党员、居民进行教育,内容包括公民道德教育、青少年教育等知识培训,参观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广场宣传、红色之旅参观沙家浜教育基地等活动,先后使1000多名党员、居民、青少年受到了教育,丰富了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内容。让广大党员居民“学习有园地,交流有场所”,在社区形成了“人人要学、人人会学、人人比学、人人善学”的浓重氛围。
三、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做到形式多样化
(一)以宣传促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前段时间,城乡大环境整治开展的如火如荼,我们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致居民公开信,各类告知书、通知1000多份,召开各类宣传动员会议10多次,悬挂各类宣传横幅10余条,制作了3块环境整治效果前后对比的宣传画,用大家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自身,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大环境整治进展,达到宣传教育群众的目的,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以教育为学习切入点,带动文化发展
社区党总支积极利用“元旦”、“七一”等重大节庆,以唱红歌、演小品等形势,娱教于学,于学取乐。
在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朋友的消费权益意识,扩充他们的消费知识,在**中心小学举办了消费者权益保护进学校知识讲座,并邀请苏州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宣讲团常熟分团的王志良老师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消费知识课。5月14日,**管理区联合社区党总支开展了“‘2011第二届阅读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虞山镇文学工作者协会创作基地成立揭牌’” 和“**传统礼仪文化‘名师讲课’读书学习讲座”活动,更好激发全区年轻党员、干部开展读书氛围和全民读书热情,使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的需要性,养成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浓郁氛围。
今年是建党90周年,**社区大力宣传社区党建情况、社会热点问题等各层面理论知识,开展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共同关心的话题为主题的学习讨论会,激发党员学习热情,培养党员学习乐趣,养成学习习惯。
(三)营造社区学习氛围,形成社区特色
社区党总支结合暑期未成年人教育实践,开展了以“党旗舞动,红心飞扬”为主题的活动:“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演讲——党员先锋常德盛”,学习常德盛书记创新创优、无私奉献的精神;“红色之旅——老少共携手,一心向着党”,以“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为形式组织开展的游览活动,增进未成年人与老党员之间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使未成年人在实情实景中感受红色文化内涵;品读经典名著,演绎七彩童心——爱国诗歌朗诵会激发同学们爱党、爱祖国的情怀。组织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小小志愿者,社区服务行”、“学做家务事,心存感恩情”、“扬中华美德,做龙的传人”、“让感恩走进心灵”知识讲座,这些培养了未成年人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学习型党组织的创建中,社区党总支还通过开展内容丰富、贴近居民的活动,如:趣味竞技赛、文艺展示、各类讲座等等,把学习融入居民娱乐、休闲、健身等生活之中,使社区处处是学习之所,人人是学习之人。
四、因地制宜,学用结合,保证学习实效性
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社区以党员教育管理为核心,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和各类党员的需求进行分类指导。
社区干部带头学。社区工作人员坚持带头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书籍,并写学习笔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党总支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以争做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的“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通过在党员中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实效”三比竞赛活动,学习先进党员不畏艰苦的实干精神,以学促干,以干促学,在社区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并用这些“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诚实守信”等典型教育广大党员居民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
在职党员参与学。社区党总支全方位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作用,设立了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搭建在职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各类志愿活动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社区在职党员共同捐资1000元,购买了食用油、酱油、洗洁精等慰问品,7月29日上午,在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社区困难家庭家中进行慰问,并给他们带去了慰问品,还送上了祝福。
为了丰富社区党员的学习内容,适时宣传理论热点知识,我们在社区建立了党员图书室,每天向党员提供10多种报刊和杂志,内容丰富,既有《党建》、《大江南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读本》等理论书籍,又有《育儿手册》、《生活小常识》、《消费者知识》等实用书籍。加强理论学习,增进感情和睦,形成和谐、奋进、温馨的学习氛围。发挥优势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
五、注重理论引导,边学边改见成效
社区党总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提高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社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激发了党员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社区在六月下旬按规定成立了党群议事会,“党群议事会”这个平台使党员群众知情权得到了保证,发言权和决策参与权落到了实处;因言路畅达,许多矛盾得以化解于基层,所办之事也更合民意了。
形成了服务科学发展的共识。社区党总支通过学习大讨论,形成了服务科学发展的共识。一是要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工作重点,积极为辖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共驻共建,实现全面、持续、协调发展。
以上是我们在学习型党总支创建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离党和政府及广大居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立足社区服务居民”,不断总结经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丰富学习型街道的内涵,并把“关注民生”落实到社区的各项工作中,在辖区形成人人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虞山镇**社区 2011年8月30日
第五篇:完善创新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创新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维护良好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力度,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本文对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等进行了阐述。
1、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
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创新机制,必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要把制度建设与管理创新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建立完善的规范机制,切实从源头上堵住产生腐败的漏洞。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到干部的考核评价中去。
1.1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要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坚持创新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等问题。努力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使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加务实,制度更加健全。自觉地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以人为本,加强自身建设学习制度不放松。认 1
真接受党内、党外群众的监督。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坚持进行定期研究,做到有制度、有监督、有检查、有落实。一是要通过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二是要通过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勤俭的生活态度,要提倡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要通过党纪政纪国法教育,大案要案警示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结合一些发生在党员干部身边的事和案例,通过以案说法,让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治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1.2 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体制转轨和结构调整,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客观上存在着诱发腐败的多方面因素,制度上也有不少漏洞,为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一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活动,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从思想上认识到建立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意义,把握了建立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部署。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制创新,不能局限于形式,而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好具体目标,使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
2制度更加符合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把科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切实按照客观规律去谋发展,就会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能仅仅局限于惩处腐败行为,而应把发现并改革那些可能诱发腐败现象的体制、制度性因素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另外,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旧的腐败形式不断消失的同时,新的腐败问题有可能产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贯穿于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并及时追踪新的腐败现象苗头,根据实际效果调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和反腐败措施,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有效性。
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措施促进科学发展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党的“十七大”对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诚倾听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预防、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的贯彻落实。
3.1构建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切入点,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着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
3党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自觉做遵守纪律、为人民服务的模范,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以优良的党风促进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3.2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要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的基础上,抓住领导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拒腐防变教育这个根本,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既要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又要做到常监督、勤检查,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使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常
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树立廉洁从政意识。
3.3 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要结合不同部门的具体工作实际,认真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严格禁止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切实有效地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对大额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工程招投标等事项的监督和制约,保证不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方面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把握操守、心
4系群众,多干实事、多干好事,努力做到亲民、为民、务实、清廉,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献计出力。
3.4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
党风廉政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好教育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党风、政风修养,打牢思想政治基础,增强反腐倡廉意识。
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总结以往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既善于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善于引导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既善于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育,又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育。加强示范教育,既善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又善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深化警示教育,建立警示教育基地,深刻剖析违法违纪案件,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使教育真正入心入脑。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组织编写一些针对性强、内容鲜活的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党纪党规的内涵,提高教育实效。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开设廉政专栏或专题节目,唱响主旋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综上所述,党风和廉政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大局,关系党员干部个人命运和家庭幸福。科协
5全体干部职工要从个人自身做起,切实加强党性修养,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规定,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弘扬新风正气,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意识和能力,以优良的党风促进科协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