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

时间:2019-05-13 09:1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

第一篇: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

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 关键词: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 农行信贷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现状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指苏浙沪三省市近期出现的跨行政区划进行的经济协作、合作和互动关系。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之强强联合使长三角经济圈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程度

最高,吸引外资最多,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力最强的地区。2002年,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7%的GDP、21.4%的财政收入和28.5%的外贸出口份额,引来了38.6%的国外直接投资。以上

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工业化程度

高,综合性制造业力量雄厚,经济增速快,竞争力强,全国50%以上 的百强县诞生在这里,中心城市集中度也高,可排名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三省市之间各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政府方面,形成了一些 制度性合作和协调的形式:一是苏浙沪省(市)长座谈会自2001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二是由长三角16市的常务副市长参加的经济协调会,也是每两年召开一次;三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存在的协作办主任会议,其主要职责是落实前两个会议形成的决策和方针。金融业方面,长江三角洲金融圈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目的是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促进金融联动。交通体系方面,江苏将在2010年建设10座跨江通道,浙江正在建立跨海大桥。江浙两省都对交通提出具体要求,提出打造“2小时经济圈”、“4小时经济圈”等具体目标。信息化建设方面,出台三省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和信用体系资源的共享方案,制订三省市电子地图的建设方案,统一协调海底光缆的维护工作。区域 旅游合作方面,三省市合力推进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发展汽车租赁业务,整合旅游资源,共同编制环太湖旅游规划和三省市旅游手册,并加快旅游网站联网。

今年以来,苏浙沪三省市间你来我往,空前繁忙,“接轨上海投资环境推介会”、“融入上海发展论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专题讲座”等此起彼伏。尤其是三地高层领导的频繁互访,把以接轨和互动为中心内容的一体化推向高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作为当前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区域 联合,必将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给农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与金融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给区域

内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银行信贷业务方面,经济的联合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客户资源和更丰富全面的信息。同时,区域

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是银行信贷业务加快发展的有力支柱。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处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的一家大型金融机构,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实现经营业绩的飞跃,直接关系到银行今后的长期发展。然而,重大的机遇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对于信贷这一银行主营业务,沪上各大银行都已经纷纷开始行动,以求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得先机。纵观目前的市场发展形势,我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是严峻的。另一方面,由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农行合作仍不紧密,在拓展信贷业务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造成了很多市场机会的流失和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具体而言,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我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长三角各城市间信贷资源尤其是担保资源难以共享。比如长三角某一城市企业为一上海市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保证人具备足够的担保能力,这样的担保是可以起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的。但在目前情况下,对这样的异地担保我行在贷款业务操作中基本是不予接受的。又比如贷款申请人为一跨区域 经营的企业,以其在另一城市中的足值资产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这样的情况我行目前也无法受理。例如2003年初上海美顿贸易有限公司向我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提供的抵押物为一国外银行开出的备用信用证和其在另一城市的一套厂房。经过初步审查,该公司的其他条件均符合我行贷款要求,但由于我行难以接受异地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这笔贷款业务最终没有达成。担保资源难以共享这一问题已经造成我行在贷款业务拓展中的困难和大量潜在客户的流失,成为影响我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得我行能够受理以往无法受理的贷款业务,将大量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从而拥有更大的信贷市场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异地票据业务难以开展。随着票据作为一种结算手段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和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异地票据流通进一步加剧。尤其是随着长三角区域 内经济合作的不断紧密,市场交易更为频繁,区域

内各城市间的票据流通已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异地票据贴现的市场需求随之增大,已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针对这一情况,工行已在上海设立了全国性的票据中心,受理全国各地区开立的商业票据,至今已产生很好的效益。我行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局限于从事关系人均在上海的票据贴现,大大限制了票据业务的发展,在整个上海市票据市场中所占比重甚至低于某些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所产生的利润也远远无法跟工行等银行相比。

3、各城市分行的信贷信息无法共享。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信贷业务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已经很难完全局限于本地企业。例如上海一贷款客户为某一外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在对其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时,就必须涉及其外地母公司基本情况和运营情况信息的收集。由于目前农业银行各城市分行之间的信贷信息仍是各自孤立的,即使该母公司是当地农行的客户,在当地农行已有完整详细的贷前贷后资料,上海农行也无法共享这些信息,只能重复对其进行调查,并且要付出较高的调查成本,这无疑是对我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随着长三角区域

内经济交流合作的进一步频繁和信贷业务中涉及的异地信息的不断增多,这一资源浪费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必将引起我行信贷运行成本的大幅上升。

三、相关对策建议

面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行必须果断采取对策,尽快妥善解决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我行的业务经营管理进一步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方能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经受住考验,并获得更大的收益。在此,我们提出信贷区域 一体化的概念。所谓信贷区域

一体化,就是指通过大力加强各城市分行之间的合作,相互提供业务运作上的便利,让各个城市分行都可利用

其他城市分行的网络、人员、信

息等资源完成自身信贷业务中某些涉及异地操作的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单个分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使得涉及异地因素的信贷业务办理在长三角区域

内能像办理同城业务一样的便捷有效,真正实现对跨城市市场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具体而言:

1、贷款业务方面

贷款业务是国内各大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情况的优劣在整个银行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区域

内担保资源难以共享的关键原因,在于仅靠某一城市贷款行的能力,难以实现对异地保证人、抵押物的实时有效监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请专业监管公司代为监管,或者在业务需求较为集中的城市设派出机构进行监管,但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分行之间的合作,互为监管对方贷款项下位于本地的保证人、抵押物。以上

海分行为例,若上海分行有一笔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为贷款人位于杭州的一套厂房,为此,上海分行可以要求 杭州分行提供协助,代为对该抵押物进行日常的监管。同时,上海分行也为杭州分行提供代为监管其位于上海市内的保证人或抵押物的协助,从而实现不同城市农行系统内部资源的整合,并以此带动各城市间外部信贷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全区域 贷款业务的一体化。

2、信贷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从上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在长三角区域

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信贷信息的无法共享将导致我行大量内部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信贷运行成本的大幅上升。所以,实现长三角各城市分行间的信贷信息共享是我行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建设。为此,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信贷信息共享的顺利、规范进行。其次,在信贷信息共享的具体实现形式上,短期内可以采用传真、信函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采用电子化网络传输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覆盖整个长三角区域 的信贷信息查询系统,或将目前已在推广应用的CMS系统的查询功能进一步强化,使得长三角区域 内任一城市分行均可查询到整个区域

内所有信贷客户的资料,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信贷信息共享的快捷性与方便性。

3、票据业务方面

票据业务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兴业务,由于其风险较低、业务量大、利润相对稳定的特点在银行信贷业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我行加快票据业务发展、取得应有市场份额的绝好契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加强票据业务革新,实现长三角区域

内票据业务的真正联合。就具体措施而言,第一,要对现有票据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办理异地票据业务的合规性,并对具体的操作手续进行相应的规范。第二,要在长三角各城市分行之间建立一套快捷通畅的票据查询机制,从而使得贴现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票据的真实性、承兑行的确认情况、付款人的基本情况等信息数据,规避票据风险的发生。第三,各城市分行之间要加强信任与合作,相互协助对方对其在本地的票据业务关系人进行必要的监督,一旦 发现关系人出现风险预警信号及时通知对方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4、为其他城市行提供业务支持和有益经验,实现共同提高与发展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发达,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同时也是我国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之一,在金融相关的各方面资源上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分行地处这一金融中心,能够较为方便地利用

这些优势资源,从而可以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分行的信贷业务尤其是涉及国际业务、证券抵质押等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全国的金融市场前沿,上海分行无论在市场化机制的建设、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运用、银行业务的创新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在长三角各城市行中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为其他城市行的管理机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第二篇:2011年六月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

关键词:长三角 经济一体化 农行信贷

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现状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指苏浙沪三省市近期出现的跨行政区划进行的经济协作、合作和互动关系。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之强强联合使长三角经济圈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吸引外资最多,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力最强的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8.7%的gdp、21.4%的财政收入和28.5%的外贸出口份额,引来了38.6%的国外直接投资。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工业化程度高,综合性制造业力量雄厚,经济增速快,竞争力强,全国50%以上的百强县诞生在这里,中心城市集中度也高,可排名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三省市之间各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政府方面,形成了一些制度性合作和协调的形式:一是苏浙沪省(市)长座谈会自起,每两年召开一次;二是由长三角16市的常务副市长参加的经济协调会,也是每两年召开一次;三是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存在的协作办主任会议,其主要职责是落实前两个会议形成的决策和方针。金融业方面,长江三角洲金融圈建设正紧锣密鼓地展开,目的是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促进金融联动。交通体系方面,江苏将在2011年建设10座跨江通道,浙江正在建立跨海大桥。江浙两省都对交通提出具体要求,提出打造“2小时经济圈”、“4小时经济圈”等具体目标。信息化建设方面,出台三省市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和信用体系资源的共享方案,制订三省市电子地图的建设方案,统一协调海底光缆的维护工作。区域旅游合作方面,三省市合力推进中心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发展汽车租赁业务,整合旅游资源,共同编制环太湖旅游规划和三省市旅游手册,并加快旅游网站联网。今年以来,苏浙沪三省市间你来我往,空前繁忙,“接轨上海投资环境推介会”、“融入上海发展论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专题讲座”等此起彼伏。尤其是三地高层领导的频繁互访,把以接轨和互动为中心内容的一体化推向高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作为当前我国经济最活跃地区的区域联合,必将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经济一体化给农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与金融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给区域内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银行信贷业务方面,经济的联合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客户资源和更丰富全面的信息。同时,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是银行信贷业务加快发展的有力支柱。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处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位置的一家大型金融机构,能否抓住这次机遇,实现经营业绩的飞跃,直接关系到银行今后的长期发展。

然而,重大的机遇也意味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对于信贷这一银行主营业务,沪上各大银行都已经纷纷开始行动,以求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得先机。纵观目前的市场发展形势,我行信贷业务所面临的竞争形势是严峻的。另一方面,由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农行合作仍不紧密,在拓展信贷业务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造成了很多市场机会的流失和资源的重复投入与浪费。具体而言,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中我行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长三角各城市间信贷资源尤其是担保资源难以共享。比如长三角某一城市企业为一上海市企业提供保证担保,从理论上来说只要保证人具备足够的担保能力,这样的担保是可以起到控制风险的目的的。但在目前情况下,对这样的异地担保我行在贷款业务操作中基本是不予接受的。又比如贷款申请人为一跨区域经营的企业,以其在另一城市中的足值资产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这样的情况我行目前也无法受理。例如初上海美顿贸易有限公司向我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提供的抵押物为一国外银行开出的备用信用证和其在另一城市的一套厂房。经过初步审查,该公司的其他条件均符合我行贷款要求,但由于我行难以接受异地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这笔贷款业务最终没有达成。担保资源难以共享这一问题已经造成我行在贷款业务拓展中的困难和大量潜在客户的流失,成为影响我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使得我行能够受理以往无法受理的贷款业务,将大量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从而拥有更大的信贷市场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2、异地票据业务难以开展。随着票据作为一种结算手段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和票据市场的不断发展,异地票据流通进一步加剧。尤其是随着长三角区域内经济合作的不断紧密,市场交易更为频繁,区域内各城市间的票据流通已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异地票据贴现的市场需求随之增大,已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针对这一情况,工行已在上海设立了全国性的票据中心,受理全国各地区开立的商业票据,至今已产生很好的效益。我行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基本局限于从事关系人均在上海的票据贴现,大大限制了票据业务的发展,在整个上海市票据市 场中所占比重甚至低于某些中小银行,票据业务所产生的利润也远远无法跟工行等银行相比。

3、各城市分行的信贷信息无法共享。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信贷业务中所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已经很难完全局限于本地企业。例如上海一贷款客户为某一外地企业的分支机构,在对其进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时,就必须涉及其外地母公司基本情况和运营情况信息的收集。由于目前农业银行各城市分行之间的信贷信息仍是各自孤立的,即使该母公司是当地农行的客户,在当地农行已有完整详细的贷前贷后资料,上海农行也无法共享这些信息,只能重复对其进行调查,并且要付出较高的调查成本,这无疑是对我行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随着长三角区域内经济交流合作的进一步频繁和信贷业务中涉及的异地信息的不断增多,这一资源浪费的问题也愈加突出,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必将引起我行信贷运行成本的大幅上升。

三、相关对策建议

面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行必须果断采取对策,尽快妥善解决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我行的业务经营管理进一步适应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要求,方能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经受住考验,并获得更大的收益。在此,我们提出信贷区域一体化的概念。所谓信贷区域一体化,就是指通过大力加强各城市分行之间的合作,相互提供业务运作上的便利,让各个城市分行都可利用其他城市分行的网络、人员、信

息等资源完成自身信贷业务中某些涉及异地操作的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单个分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使得涉及异地因素的信贷业务办理在长三角区域内能像办理同城业务一样的便捷有效,真正实现对跨城市市场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具体而言:

1、贷款业务方面

贷款业务是国内各大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其经营情况的优劣在整个银行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区域内担保资源难以共享的关键原因,在于仅靠某一城市贷款行的能力,难以实现对异地保证人、抵押物的实时有效监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请专业监管公司代为监管,或者在业务需求较为集中的城市设派出机构进行监管,但成本最低、最为有效的办法还是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各城市分行之间的合作,互为监管对方贷款项下位于本地的保证人、抵押物。以上海分行为例,若上海分行有一笔抵押贷款的抵押物为贷款人位于杭州的一套厂房,为此,上海分行可以要求杭州分行提供协助,代为对该抵押物进行日常的监管。同时,上海分行也为杭州分行提供代为监管其位于上海市内的保证人或抵押物的协助,从而实现不同城市农行系统内部资源的整合,并以此带动各城市间外部信贷资源的共享,最终达到全区域贷款业务的一体化。

2、信贷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从上一部分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得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信贷信息的无法共享将导致我行大量内部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信贷运行成本的大幅上升。所以,实现长三角各城市分行间的信贷信息共享是我行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建设。为此,首先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从制度上保证信贷信息共享的顺利、规范进行。其次,在信贷信息共享的具体实现形式上,短期内可以采用传真、信函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采用电子化网络传输的方式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覆盖整个长三角区域的信贷信息查询系统,或将目前已在推广应用的cms系统的查询功能进一步强化,使得长三角区域内任一城市分行均可查询到整个区域内所有信贷客户的资料,从而在技术上保证信贷信息共享的快捷性与方便性。

3、票据业务方面

票据业务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兴业务,由于其风险较低、业务量大、利润相对稳定的特点在银行信贷业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是我行加快票据业务发展、取得应有市场份额的绝好契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加强票据业务革新,实现长三角区域内票据业务的真正联合。就具体措施而言,第一,要对现有票据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办理异地票据业务的合规性,并对具体的操作手续进行相应的规范。第二,要在长三角各城市分行之间建立一套快捷通畅的票据查询机制,从而使得贴现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票据的真实性、承兑行的确认情况、付款人的基本情况等信息数据,规避票据风险的发生。第三,各城市分行之间要加强信任与合作,相互协助对方对其在本地的票据业务关系人进行必要的监督,一旦发现关系人出现风险预警信号及时通知对方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4、为其他城市行提供业务支持和有益经验,实现共同提高与发展

上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金融市场发达,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同时也是我国两个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之一,在金融相关的各方面资源上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上海分行地处这一金融中心,能够较为方便地利用这些优势资源,从而可以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分行的信贷业务尤其是涉及国际业务、证券抵质押等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处于全国的金融市场前沿,上海分行无论在市场化机制的建设、现代经营管理模式的运用、银行业务的创新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在长三角各城市行中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以为其他城市行的管理机制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第三篇: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1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1)

发布时间:2005-7-7信息来源:

浙江制造网12月20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文荟萃、城市密集、交通便捷,是我国经济发达、开放度高、综合实力强的地区之一。目前,长三角以只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0%的国内生产总值、25%的财政收入和30%的进出口总额。进入新世纪,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长三角区域内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作为中华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的长三角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

设立区域合作组织、促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3年3月,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在上海成立,这个经济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部分地区,目的是在上述区域内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加强协作、共同发展。当时我受江苏省委、省政府委托,参加经济区规划活动。这个机构到1988年被撤销为止,活动了五年多时间,为促进区域合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90年全国“两会”期间,费孝通同志和我领衔、30多名江苏的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呼吁建立长三角经济区。在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领衔江苏3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把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成为与“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具有同等意义的发展战略,由国务院从宏观上加强组织协调。

但在目前的行政体制下,要很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难度还比较大,制约因素比较多,而首先从企业之间特别是中小企业之间实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走专业化协作化之路,不失为一条渐进式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加强中小企业合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对增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提升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

无论中外,中小企业都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强大活力的增长因素。在美国,有中小企业2000万家左右,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全美的39%,1/2的技术创新、2/3的新增就业来自中小企业;在日本,有中小企业650万家,占其企业数的99%,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50%以上。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量超过1000万家,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国工业产值的60%、利税的40%、就业机会的75%、出口的60%。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地位特殊,作用巨大。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

(一)中小企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长三角地区较早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催生了大批中小企业,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

重大贡献。

当时,活跃在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江苏为代表的乡镇企业。第二种是以浙江为代表的个体私营企业。第三种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的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这三种类型的企业,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都曾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以江苏为例,乡镇企业的大发展,成为江苏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大飞跃的历史机遇,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重大转变,推进了江苏工业化与现代化的进程。

90年代以后,三种类型的企业都进行了改革与调整。江苏积极调整中小企业所有制结构,大胆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快产权改革和机制创新,明显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活力。同时鼓励支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使江苏的中小企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浙江私营企业的发展则呈现出新的特点,企业的专业化、集群化趋势明显,有些地区大中小企业联合发展形成“块状经济”,有些企业发展壮大后开始向省外投资扩张。上海等地区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中的生产型企业在二十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近两年贸易、服务型企业也进行了改革。虽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改革创新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总体上又呈现出殊途同归的趋势:企业产权更加明晰,运作机制更加规范,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就江苏来讲,目前已有中小企业64.5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7%;从业人数超过2000万人,占企业就业人员的89%;完成增加值64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多。

中小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小企业的增长来支撑的。像江苏外向型经济高度发展的省份,加快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内生式经济显得更加重要。在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推进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国际化,大量中小企业进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全球化的竞争。二是成为农村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生存和成长所需的条件相对较少,在广大农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长三角地区农村工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推动的。三是成为增加就业、稳定社会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增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小企业都是增加城乡就业、缓解社会矛盾的主要载体。尤其是农村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离土不离乡的特征,对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意义重大。四是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五是成为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间从资金、技术到市场开拓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入,对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等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长三角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世界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格局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大鱼吃小鱼”走向“共存共赢”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从以往的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中,深刻思考如何整合与分工,融入长三角,从而实现新的跨越。市场竞争引起资源整合和生产集中,一方面促使许多企业做大做强,发展成为“顶天立地”的跨国企业集团,另一方面也为“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竞争和合作并存的事实证明,社会化大生产并不排斥中小企业,相反中小企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发展活力将更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为显现。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将日益凸显出来。

1、中小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坚实基础。江苏、浙江的县域经济和开发区发展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区域产业集群的崛起。每一个特色产业的形成,都有一个或多个大企业在支撑,在这些大企业周围,又活跃着一大批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形成产业链,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增强了区域竞争力。随着社会化生产程度的提高,企业专业化分工会越来越细。一方面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运用,向着高、精、尖、特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成为大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另一方面,许多跨国公司开始转变发展模式,把原来集于一身的研发、生产、销售环节,有选择地转移到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这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合作,不仅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合作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坚实基础。

2、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实践表明,先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更多地源自中小企业,大的技术变革往往从小的技术改良开始,特别是在生产领域,中小企业是技术进步的试验田。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在中试和小批量生产阶段,一般是在中小企业取得突破的。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而新经济的主力军恰恰是中小企业,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技术交流与合作变得更为便捷,中小企业将更有条件率先走技术创新之路。

3、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最具活力的微观细胞。由于结构、机制等的不同,中小企业管理层次相对较少,运作机制比较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运行效率也更高。这种体制优势,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的发展能力,更具有生命活力。“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体制和机制优势。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虽然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但对新情况新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中小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跳跃式发展;在经济发生波动时,调整和适应最快的往往也是中小企业。

4、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江苏、浙江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至少说明了两个道理。其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决定于市场。对县级城市而言,搞活中小企业在某种意义上比发展大型企业、大量引进外资相对容易,成效更为直接。其二,中小企业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

第四篇:2014年农行银行首季信贷业务发展实施方案动员会(精选)

理清形式思路

优化信贷结构 支持实体经济

实施总体目标

2013年12月份是我行全年最后冲刺拼搏的一个月。今天,我们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相关领导在信贷工作的讲话精神和相关领导作出的具体信贷工作的实施方案意见,让我们理清了思路,坚定了信念。2013年我行在市行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坚定信念,做好工作。我行重点以服务“三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推动县域经济,支持中小企业,扶持种植户,养殖户,个体工商户为重点。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在全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信贷业务健康发展,信贷额度不断增加。

首先,我们对放贷各项业务进行梳理,经上级部门同意,贷款品种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截止2012年11月底已全面拓展了小额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二手房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按照市行规定,其中:,支行将按照市行的要求继续加大投放力度,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一、理清思路、优化信贷结构

在世界金融危机下国内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种行业同样受到了影响。信贷业务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举步艰难。部分中小企业想贷款又苦于贷款额度小,限额的贷款对他们无济于事。加之铁矿业一度时期铁粉跌入低谷、销售不畅。房地产开发商售房建度放缓,商品房出现滞销。牵涉到支行不敢大胆放贷,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思想上形成了铁矿业、房地产两块蛋糕不敢分割,大量贷款不敢发放。在这种形式下我们审时度势,认真分析经济形式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把大量的资金转移到支持“三农”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重点上,确保资金的安全性,降低和杜绝资金的风险性。使信贷业务在代县健康、科学、合理、快速的发展,上规模、上效益。

二、支持实体经济,实现信贷目标

2013年首先确保支行的首季开门红,我们集全行之力、下最大决心、举得力措施,完成市行下达的信贷业务总体目标。

(一)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挖掘潜力,积极开展“四访、五重、一新”的措施。2013年一季度我们按照县域经济的实际状况采取重点扶持、全面发展、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策略。到农村到商业网点中小微企业讲解邮政储蓄银行的信贷优势和便利条件,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应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客户需求。在营销策略上做大文章、下大功夫,千方百计扩大市场份额。按照支行的现有条件实际能力,储备资金进行规划安排,抓住重点、抓大兼小,发挥本行信贷优势,积极稳妥和发展信贷业务。2013年一季度零售信贷总结余确保净增万元,努力达到净增万元。其中:小额贷款确保净增万元,个人商务贷款确保净增万元,购房、购车消费贷款净增万元,中小微企业贷款确保净增万元。2013年一季度末贷款总额,不良率控制在%之内。个人商务贷款不良率控制

%,中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0%.(二)试点整村推进,大力扶持赵村养车专业户的放贷。赵村搞矿石拉运和其它运输车共150辆,养车户占全村比例的23%;通过2012年对养车户的放贷,有五万元、十万元、不等的客户,没有一户逾期现象。2012年东留属村放贷600万元。据下村专访调查2013年需新增运输车25辆,更换旧车5辆,共需放贷800万元。

(三)个体工商户约230家,需贷款的132家。通过走访调查的符合贷款款条件的60家,重点扶持还款能力强的30家,共需放贷600万元。

(四)中小微企业2家,通过下企业了解走访、面对面交谈,询问客户的资金需求量,讲解我行的信贷政策和优势,小微企业贷款500万元能够满足需求。2013年一季度重点支持二户小微企业,计划放贷1200万元。中型企业暂不能拓展,授权额度1000万元使中型企业的老板望而却步,1000万元额度小,不解决实际资金问题。

(五)2013年根据问我县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行把放贷营销目标锁定在支持“三农”政策倾斜。包括养猪基地、养羊基地、养牛专业户、粮食加工、甜玉米加工、黑花生基地,。

在扶持“三农”中小微企业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拓展新业务,积极实施省市行“四访、五重、一新”信贷策略,对小额客户、个商客户、消费客户、小企业客户支行规定了一季度内每半月走访一次,每季走访6次,了解客户的贷款需求及额度。请进来到支行座谈,走出去下企业询访。对重点企业、重点商业区域、重点客户、重点合作对象、重点农业开发项目给予一条龙服务。在创新产品上开发文化旅游业、工艺品的新品种贷款。文化旅游业的新品开发支持二家,旅游业雁门关、杨家祠堂需开发。贷款额度预计放贷500万元。工艺品店放贷额度150万元。而且具有极强的还款能力、信誉度又高。总体来讲,我们的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

1、加大农村放款力度,对于较贫困的村镇采取鼓励措施,争取实现2013年一季度农村占放贷总额的%;全年占到%;城镇放款占放款总额的%;信贷业务是邮储银行的支柱业务。我行将加大信贷业务的宣传力度和发展速度。

2、增强中长期发展潜力。我行从2012年下半年就加快贷款营销工作,积极争取扩大贷款规模。一是优良客户的贷款营销,对于经济实体强、信誉好、自愿积极还款的客户。我们请示市行批准可加大授信力度,主动营销贷款。2013年两节前计划对所辖区内的250多个行政自然村进行拉网式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是我行的信贷业务家喻户晓。让代县了解我行,让群众了解信贷业务。

三、定目标、强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一)制定目标强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精细的规章制度。一是对支行职工实行定额对责。信贷部人员以人定额,每人全年放贷万元,2013年一季度每人放款万元。两个人为一组,放贷额必须达万元。制度规定:谁放款谁负责,实行奖罚制度。对业务发展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在完成我行内部规定放款任务每月万元的基础上,所超万元奖信贷员元,以此类推上不封顶。对放贷把关不严,出现人情贷款违规贷款,放出去收不回来的逾期客户,元级

万元以下的额度限期三个月收回,收贷期间只发元生活费。对于一年内收不回的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待岗追款。

(二)设立领导检查组,员工互检组的检查体系。由行长不定期抽查检查,信贷部经理落实督办。信贷员二人一组,共分三个互检组,小组互相检查。对于查出的不按程序办理的违规贷款,没造成严重后果的及时纠正,罚款

元。查出

万元到

万元既违规又逾期的贷款,对信贷员实行罚款处理,按放款额度的处罚。限定三个月时间收回,三个月未收回所放贷款采取,下岗追贷;收回贷款后复岗工作。

(三)继续抓好本行的专业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大局观念,把风险降到最低。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我们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引进人才的条件,在银行内部引入金融专家教授实现电视讲座,开设信贷营销业务授课。三是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积极引导和鼓励员工自学和组织培训学习相结合,使员工整体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新的提高。从而促进信贷业务的发展。

(四)强化目标抓安全,提升能力防风险。一是通过学习金融理论,加强员工风险意识教育,明确每个岗位的风险点,让每个岗位的员工明明白白防范,兢兢业业做事。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小组员工互查,各级部门履行检查。检查中尽职尽责,严格履行检查职责,如检查中发现问题,照章办事、惩罚严格、确保人员的安定,资金的安全,促进信贷业务的平稳发展。

2013年我行将在市行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定发展信念,坚持银行为民。敞开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团结一致、迎难而上,努力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奋力拼搏、千方百计夯实基础,力争2014年首季信贷业务上新台阶,再做新贡献。为代县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长三角与京津冀区域发展之比较

区域规划作业

长三角与京津冀区域发展之比较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个较为成熟、规模较大的都市经济区。三大都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高,集聚趋势表现尤其明显,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三大经济圈的发展也不平衡,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而言,京津冀经济圈的表现尚不尽如人意。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积极探索城市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共同推进城市间深度整合,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区域整体抗风险能力、同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现实选择。

下面对其中长三角、京津冀区域发展分别从总体水平、体制机制、产业结构、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前景展望等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长三角、京津冀、经济水平、区域一体化、中心辐射能力

一、总体水平

(一)、经济水平

目前两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各经济圈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

相比之下,京津冀经济圈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经济地位出现弱化趋势。尤其是相对经济水平,与长三角存在不小的差距。正在长三角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人均和地均GDP分别是京津冀的1.43倍和2.19倍。无论按人口平均,还是按土地面积平均,长三角经济圈都是经济产出效率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京津冀经济圈居后。

(二)、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京津冀经济圈相对经济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市场化程度和国际化程度比之长三角经济圈还有一段距离。

在经济外向度方面,从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看,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京津冀的现实发展程度则相差较远。长三角对外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在规模上均已超过珠三角。外资投资的热点正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转移,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正在弱化,长三角将逐渐取代珠三角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长三角”一体化是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缩影。大量外企的存在,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升,整个“长三角”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大地区,该 1

地区工业基础雄厚、商品经济发达,水陆交通方便,是全国最大的外贸出口基地。

二、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都市圈的国家区域规划指导和政府间高层对话机制尚未形成,区域合作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行业合作网络体系建设不完备;合作机构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区域市场化进程滞后,民营经济发展不够活跃,有利于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仍需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要素市场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

(一)、京津冀区域合作中政府的作用:缺乏市场响应的政府推动

在区域合作中,与企业行为、民间资本力量相比,京津冀地区地方政府明显处于强势地位。在资源配置、项目选择、资源整合、产业链形成等方面,政府干预过多,没能充分发挥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作用。“大市场”、“小政府”的目标,与这一地区现状相距较远。因此,通过加强市场作用,改变政府的过多干预与限制是当务之急。

(二)、长三角区域合作中政府的作用:市场主导,政府疏导

在当前转型社会时期,市场和政府两股推动力量,应该是相辅相成,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但最终还是要依赖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由市场来引导区域内产业发展与合作。而政府应该是完善市场体系,制定各行业市场规则,引导市场准入,缩小区域差异,构筑大区域化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共同保护环境,政府部门的作用有的地方要加强,有的地方要弱化,政府是否能够准确定位非常重要。长三角区域合作中,政府职能

三、产业结构

(一)、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重叠、缺乏分工协作

京津冀区域内部,产业配套水平相对较低,产业融合度不高,合作范围局限于产业链的低收益环节,很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零配件在区域内没有形成配套,科研成果也难以近距离扩散。除北京呈现“三二一”产业结构,津、冀两省市服务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产业梯度转移、对接合作的有效模式。

从全国来看,京津冀地区在总体实力上处于较低层次,在发展上处于后发层次,无论从目前的总量还是从对经济发展的投入上都与长三角有较为明显的差距。京津冀区域内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大,地区间协调联系也是比较松懈的,京津冀并没有明显地体现出区域整体性运作、协作联系的特征,北京和天津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从而造成了产业结构重叠、资源配置低效、市场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

(二)、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有16座城市被列入“长三角”都市圈。长三角经济圈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不仅传统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以微电子、光纤通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比较

突出。呈现“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形势变化,长三角经济圈适时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上海提出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浙江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则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这些战略有效地促进了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能力

从经济学考察,大都市经济圈是最有效率的空间组织形态。通常,在这种经济圈内有一个经济首位度大的中心城市,它与周边城市区域存在密切的经济联系或分工合作的关系,并且同时具有“极化”和“辐射扩散”两种效应。

主导型的合作共生、协同发展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类型。上海充分发挥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城市协作、共生发展,已经成为长三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推动力;与此相比,京津两大毗邻的中心城市,在进一步整合优势、发挥区域增长极带动作用方面,表现得并不突出,没能形成区域城市间的合作共生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京津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

(一)、京津冀地区经济首位度比较接近

1、“双头龙”现象

此经济圈的经济首位度不高,原因在于经济圈内都有两个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北京、天津。京津冀经济圈受行政区划严重,北京和天津同属中央直辖市,产业结构类似,竞争动机强烈。这些年京津之间围绕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之争,围绕汽车、重化工等制造业之争,围绕北方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选择之争,围绕生态环境、水资源之争,造成了资源、效率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得京津与河北之间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异常突出。因此,有效打破行政分割,促进京津冀合理分工、协调融合发展,是该经济圈做大做强,向世界级大都市圈迈进,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

2、北京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空吸”现象

虽然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北京对两者的辐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在很多时候是聚集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形成了“空吸”现象——人才、资源逐渐向北京集中,造成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甚至在河北省内还存在着很多贫困县和贫困村,这些地区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

(二)、上海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龙头效应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一方面上海对周边城市的优质要素资源产生巨大吸附力,一些优秀的企业、研发中心、以及优良金融资产和高素质人才纷纷向上海聚集;同时,上海的大发展也对周边城市区域产生较强的辐射拉动作用,其快速发展带动了相邻的江苏、浙江等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各个主要城市也主动和上海接轨、协调,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特别是,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各城市形成既竞争有合作的良性互动格局。“长三角”在上海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五、区域交通状况

可进入性、可畅通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设施基础。京津冀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城际交通网络不够发达,难以充分满足发展过程中的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要求。长三角也存在此类问题,但行动比较积极,正在大力发展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畅通等工程。

(一)、京津冀地区对外交通发达,内部交通不畅

综合运输网络以北京为主中心(陆路与空路)、天津为副中心(水路)。京津冀地区一直是国家交通建设的重点地区,经过50年的大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是我国陆路交通网络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城际交通网络不够发达,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与联系是综合交通体系的一部分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许多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线路大都不能充分满足发展过程中的迅速、便利、安全、经济的要求。大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方式单一,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客货运输缺乏选择与必要的竞争,这集中体现在北京同河北省城市间的交通及河北省内交通的问题。这是制约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发达的现代交通体系

长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以上海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为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基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长江三角洲更广泛地融入全球经济活动。陆路:沪宁线、沪杭线、杭甬线构成了这一交通体系的核心;水路:有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空路:有便捷的飞机,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到达。2004年,有交通部牵头,江浙沪两省一市联合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长三角区域公路网总里程将有11.8万公里达到30万公里左右,公路密度大体上接近欧洲发达国家水平。而高速公路也作为区域路网的骨架。这充分表明长三角发展区域路网的决心,将成为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六、前景展望

由以上分析可知,京津冀地区的各项指标大多居于长三角之后,但也可以说其正处于蓄势待发、正在崛起的时期。

(一)、京津冀区域发展对策

京津冀经济圈区位条件独特、人文环境优越、创新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又面临着诸多有利的因素和环境,抓好新的战略机遇期,京津冀经济圈则有可能后来居上。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的奥运会,这次盛世不仅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也对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建筑、建材、房地产、旅游、广告、媒体等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赋予京津冀经济圈独特的优势。通过合理引导,这一优势将持续不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促使这一地区形成具有“首

都圈”特色的核心竞争力。

但同时也应注意协调与周围城市的关系,统一规划京津冀区域,以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经济发展缓慢的现象出现。“核心城市无序的过度集中”的空间结构严重限制了发展,因此应通过调整区域空间结构来加快发展,包括实施核心城市即北京、天津,特别是北京的“有机疏散”与区域的“重新集中”,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实现从以北京为核心的“单中心放射式”向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双中心网络式”转变,重组发展空间。

外资北上步伐加快。近年来,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流向不断由南部沿海向中部沿海和北部沿海转移,尤其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京津冀经济圈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随着外资大量进入和国际贸易的拓展,必将对京津冀经济产生类似于南方开放前沿的拉动效应,而且引资质量和外贸效益会更好。

(二)、长三角区域发展对策

相比珠三角和京津冀,长三角的区域经济结构更为清晰,关键是其中心定位比较明确。长三角对上海龙头地位普遍认同。区域内“中心——次中心——腹地”的结构一直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虽在各方面比较而言,长三角区域的整体水平高于京津冀区域,但是从诸多方面上,长三角经济圈出现整体增速滑落的现象。这不难看出虽然长三角一体化的呼声迭起、进程加快,一体化的范围不断扩展、层次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代表的诸多利益主体的存在,长三角目前仍旧是一种以行政区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长三角城市间的战略联盟目前还没有达成,很多基础设施还处于分割状态,尚未形成行业布局协调、经济能量集聚、产业结构合理的理想范型。

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近水楼台”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在资金、信息、人才、商品的流动中找到城市继续发展的机遇。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合发展。一是以现有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为依托,联合成立世博会工作机构,协调推动世博经济发展;二是根据世博会规划和各个城市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交流协调,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整合现有交通资源,完善区域内高速公路网建设;四是联合制定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计划;五是围绕世博会,共建长江三角洲信息平台,实现世博会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可以乐观地预测:如果能够切实把一体化进程不断推向深入,未来的长三角应当是中国及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也是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的中心区域。

下载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农行信贷业务发展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一体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五篇]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大作业 经济一体化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

    小企业在农行申请信贷业务时

    小企业在农行申请信贷业务时,应提供哪些材料 首次办理信贷业务(含首次核定授信额度)时客户需提供下述资料:1、经年检合格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贷款卡和开户......

    对农信社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

    上个世纪90年代,历时2年多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国家饱受消费不振、通货紧缩的压力,严重地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以往远离金融危机的亚太特别是我国的经济......

    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与风险控制

    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与风险控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特别是国家为鼓励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

    对农行加快电子产品发展的若干思考

    对农行加快电子产品发展的若干思考 随着银行业电子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银行电子产品的认知度也在逐渐地提升,更多的电子产品已经走入到了日常的百姓生活之中,电子交易渠道......

    农行发展(合集五篇)

    中国农业银行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商业银行,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恢复成立的国家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最初成立于1951年,1979年2月再次恢复成立后,成为在农村经济领域占主导......

    农行发展之我见

    农行发展之我见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 ,实行现代银行的企业化经营 ,农业银行必须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构建农业银行新经营和管理格局 ,在稳固现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 ,以......

    长三角物流圈发展路在何方

    长三角物流圈发展路在何方? 发布者:马永刚发布时间:2007-5-29 14:04:00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经济总量位居三大经济圈之首,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