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刘亚林 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趋势和一般规律,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所谓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发展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现代农业的观念意识,充分认识其本质和内涵,用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发展模式建设好现代农业,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 全面推进 中国特色
引言:农业是国之根本,发展现代化农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一步。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适合农业改革的途径,这篇文章就是通过调查摸索各种途径和模式来找到合适的路子。中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只能因地制宜的来发展。
正文:现代农业是科学技术是自然和人类和谐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提高农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在当今大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要求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敏感性,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凸现出来。
但是我国农业的发展必然是没有模式可以照搬的,人多地少,各地地形差异大,气候条件不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当今农业的基本情况,我们必须实事求是,既不能盲目照搬经典,也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大力推进农业结构创新,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运行机制上,要形成这样的体系和格局:农业主导产业要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发展新格局。对于我国基本情况首选是提高资源产出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在基本完成生物技术措施现代化后,不重点转向实现农业机械化。
总结各国农业现代化经历,大都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以农业的物质装备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为主要内容 二是以提高环境友好性和健全支持农业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 而我国的情况是两个阶段重叠,单单选择一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是不能完成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的。
中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我通过上网查资料,查看前人做的这方面调查,加上自己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浅谈一下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有哪些实现途径:
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农业发展今后将继续面临日趋明显的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克服这一制约,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加快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
二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水平。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
二、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把促增产、增收、增效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首要目标,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必须坚持依靠政策扶持和法律规范来推进农机化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现代要素替代传统要素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
三,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集约农业,要求集中使用和有效管理生产资料、科学技术、金融资本、农业装备,以提高效益。集约农业在生产环节主要表现为土地的集中使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集中投入。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快速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
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富裕农民。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加快新农村建设,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有利于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外部资金、物资和服务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有利于对农业生产和农民进行集中扶持,有利于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从而有利于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四、建设节约型农业
当前,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发展节约型农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节约型农业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二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五,因地制宜 稳妥推进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一次变革,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在工作中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尊重农民意愿。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有很多,齐齐哈尔市就出现了联合经营、大户经营、家庭农场经营、股份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场县共建经营七种模式。选择哪种经营模式,一定要征得农民同意,通过合理引导、典型带动、效益吸引、算账对比、政策扶持等途径,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进行。
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等权利。处理好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联系密切,但不能简单画等号。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看,土地流转是适度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条件,但适度规模经营不一定都需要土地流转。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主要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理价格;在资金、税收、信贷、农业保险和基础建设等方面,给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适当支持。
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把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的小康农村,关键在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使他们抛弃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积极进取的市场经济思想,才能促进他们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转变,才能使广大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并把其运用到生产和经营实践之中,才能提高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最重要的是要在广大农村再次掀起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要从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高度,号召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学经营,使农民成为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结语: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只要我们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才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0
第二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摘要: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我们要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谓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高度商品化农业相统一的发展过程。《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
正文:现代农业是科学技术使自然和人类和谐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敏感性,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紧迫性,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出来。同时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必然带有中国国情的独特印记。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决定了我们既不可能照搬国外的既有模式,又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纵观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已经取得不错成绩的各个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及其工业化水平的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1、人少地多、资源丰富的国家,有大量可耕地,最缺劳动力。
在农业现代化起步阶段,他们首选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经营。以美国、加拿大为例,上世纪40年代初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70年代之后,现代管理、信息和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
2、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
首选提高资源产出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以日本、以色列为代表,在基本完成生物技术措施现代化后,把重点转向实现农业机械化。
3、资源禀赋介于前两者之间的国家。
以德国、法国为代表,他们选择农业机械化和生物现代化并重。总结各国农业现代化经历,大都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以农业的物质装备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化为主要内容。
二是以提高环境友好性和健全支持农业保护体系为主要内容。
而中国目前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情况是:两个阶段任务相互叠加,国际竞争异常激烈,因此难度更大,问题更复杂。
所以单单选择一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作为我们的改革模型是不够的。
那么从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经济欠发达的实际出发,我们能采用一个适用全国的模式吗?恐怕也不能!
中国国土疆域广袤,东西跨越5000多公里,南北相望也是5000多公里,更不用说我国辽阔的海域,5大气候类型,农业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相去甚远。人口东多西少,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人地禀赋差异大,所以找不到一个适用全国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因此,在这个寒假,我们小组的成员利用自身条件,联系同学,奔赴各地,对周边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总结一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相关经验和教训。
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合肥市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抓手,正在积极探索土地集中经营、合作经营、统一服务型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7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3%。
专家研究发现,农业适度规模化发展,可以加快推动农作物种植机械化,有利于统一实施综合服务,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目前,合肥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作业面积达640万亩,农机农艺结合亩均节本增效47.8元;全市建立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303个,搭建124个村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统一开展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等社会化服务。
告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合肥涌现出了一大批“农场主”。目前,全市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817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64家。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超过500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带动市内外农户180多万户,户均增收1650元。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组织实施“江淮分水岭岗区长丰吴山南瓜生产基地”、“环巢湖流域圩区10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等一批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
为推进南瓜基地建设,该市引进了全国知名南瓜科研企业合肥江淮园艺研究所,推广种植黑丰、江淮大蜜本、红贝、金太阳等优新品种,建立南瓜合作社,先后同上海、陕西、河南、山东及本地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购销合同。市财政对基地集中连片发展规模达500亩以上的,给予最高达400元/亩的资金奖补。对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给予额外奖补。
2009年以来长丰县吴山镇车左村集中连片冬南瓜基地规模达3000亩,延绵周边及岗集镇几个村面积近万亩。现正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培育龙头合作组织、强化品牌建设、发展采后保鲜加工,以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三、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将群众一家一户的耕地整体治理,通过土地流转统一发包给农业龙头企业开发,以此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在长丰县造甲乡宋岗村万亩土地复垦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安徽绿润农业公司已通过招商引资进驻基地,从事露地蔬菜集中连片种植。远远望去,数十台大中型机械来回旋耕、覆膜,整个基地呈现出一片白色的“海洋”。
按照规划,这里将在3-5年内发展成4万亩左右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集中连片种植青刀豆、胡萝卜等优质蔬菜品种,企业年加工产值将超过亿元规模。在属于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的吴山镇车左村、北份村,当地通过引进南瓜、冬瓜等耐旱作物品种,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目前连片播种面积已达到
1.2万亩,亩均增收2000元。
我市目前已出台相关政策,对集中连片开发的设施栽培和露地蔬菜根据规模分别给予亩均2500元、300元以上的奖补措施,大力扶持新建基地和龙头企业,通过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我市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全新格局。
四、高度科技化,生态化的都市农业
随着上海城市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上海致力于优化资源配置,在有限的空间上发展融生产、生态、社会经济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度现代化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实现生产与管理高度集约化和现代化,市场流通高度开放和具备国际化特征的现代都市农业体系。目前,一些都市型生态农业园区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有:
1、“设施化+生态技术”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1994年,为配合上海市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建设,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引进5套温室设施,并在浦东孙桥、闵行马桥等5个基地进行了试点建设。几年来,园区化的运作方式体现出许多优越性,产生了规模化集聚效应,为上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兴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此外,还为上海市提供了较高档的、反季节的蔬果,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旅游场所,成为培育新一代农业技术人才,进行农业科普教育的基地。
2、“集约化+生态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
在这类模式中目前已经建成的有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长兴岛600多公顷的柑园、南汇县3 000多公顷的桃园、东海农场和松江九亭、青浦绿色园区等的花卉基地。
3、“科技化+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
以崇明前卫村、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等为代表的“科技化+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是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为依托,通过生产高附加值农产品获得高经济效益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4、“市场化+生态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
新桥的花卉生产基地,是以市场带动起来的生态农业区;崇明岛300多公顷的森林公园,佘山、淀山湖风景区,奉贤世纪林等绿色景观和绿色产业,组成了绿化产业链。在此基础上,上海每年举办柑桔节、桃花节、风筝节等,成为上海农业文化的缩影。
5、“加工产业化+生态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
产业化主导型生态农业模式是以构建产业基地为基础,加工转化为龙头,商品市场为载体,效益农业为目标,坚持“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商品化经营”原则,寓产业化于生态农业的规划开发建设之中,通过生态农业建设打基础,产业化链条来延伸,市场化经营来牵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把生态农业与产业化有机结合,可以使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
6、“观光休闲+生态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业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上海农业观光园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如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青浦集“三水+观光+生态”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和渔家乐农业游、崇明前卫生态村观光游等深受市民欢迎。
五、标准化生产,科学化推进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农业科学技术化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充分反映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和生命健康的关注与迫切要求。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升级、产业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需要,用标准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用标准化的手段培育名牌农产品,用标准化的措施促进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尽快完善监测手段,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尤其是对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辽宁省作为全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生产和农业产加工在全国都有相当的分量,如何做好全国的商品粮示范基地,做好标准化的大生产和大加工,引领全国粮食生产的标准,对全省和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六、形成完善中的农业合作组织推动农业发展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垦区,联合收割机在一片金黄中往来穿梭。572万亩地,15个装备精良的现代化农场,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97%,每年为国家生产近百亿斤粮食。黑龙江省地广人稀,可耕地多,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组织,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并依托农垦、森工、矿区推进
城乡一体化,初步走出了具有黑土地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结论:
一、经验:
1、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如此不同,经济发展层次如此丰富,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不可能一个模式齐步走,必然是因地制宜,多元选择,多样化发展。围绕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地理物质条件,发展特色农业。
2、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应用日益广泛,技术推广正在进行。各种农业新技术、新机械、新方法正在有条不紊的推广开来。
3、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和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对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业补贴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逐渐建立完善了相关的农业法律政策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5、借鉴企业效益至上的理念,注重产品营销的理念,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农民增产增收有了一定的措施,“粮贱伤农”有所遏制。
6、比以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逐渐成为全行业标准。
二、差距与教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非常明显。
1、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依然存在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农民都有成熟的合作组织,可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日本9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协组织。而我们国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生猪、大蒜、绿豆等频繁坐“过山车”的情况在所难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程度一般都在90%以上,而我们只有3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体上看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产业化的各链条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2、基础设施脆弱,经营方式比较粗放。
今年的旱涝交加,把我们脆弱的农业基础暴露个“底朝天”。尽管大江大河安然无恙,但中小河流险情不断„„不少农田不是灌不上,就是排不出。我国还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溉条件。
3、农业科技创新亟待加快步伐。
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诸多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50%,而发达国家达70%以上。农技推广“线断网破人散”的情况并不少见,先进实用技术与农民之间“最后一公里”往往不能贯通。
4、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
5、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城乡差距还在扩大。
一只脚迈进了现代农业,另一只脚还在传统农业,怎么能走得稳,走得快?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不能只考虑“一农”,要着眼“三农”。绕不开也躲不
过的难题,唯有在深化改革中求解,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突破。
农村改革和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前进道路上仍有诸多矛盾和问题,绕不开也躲不过。
致谢:在此对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秉龙教授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对于辽宁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的六位同学提供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对于此次调查中鼎力支持的亲友表示衷心感谢。再次对于给本调查给予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薛亮.从农业规模经营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8(6)
[2] 景丽,苏永涛,王爱玲.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经验及借鉴[J].河南农业科学.2008(5):15—18
13] 余键.看国外如何发展农业现代化[J].中国农村科技.2007(6):46—47.
[4] 王万山.国外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模式及共同规律[J].调研世界,2005(5):24--26
[5] 庄卫民.试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01(6):53—58.
[6] 梁桂芹,朱春法,郭来君.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4):25—27.
[7] 胡跃高.中西方农业现代化历程比较及发展展望[ J ].世界科技研究与进展.2003(8)-78283.[7] 宣杏云.国外农业现代化的模式[J].农村工作通讯,2007(3):26.
第三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深入西瓜大棚进行实践活动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①。随着国家对农村关注度的提高,农村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国家政策规定: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②现在,农村的土地种植不再是以前的单一的模式,土地种植模式的趋向变得多样化。很多的经济作物也已出现,比如生姜的种植、西瓜的种植等等。这个暑假我就选择了进入西瓜大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进入大棚,了解了很多的关于西瓜种植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关键词: 扎棚、育苗、移栽、坐果、采摘
正文 :暑假一开始,我就着手准备实践报告。正在我发愁找什么课题时,家乡的一片大棚吸引了我。它就是西瓜大棚-----我们村主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也是我的家乡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模式。西瓜、甜瓜汁多味甜,清凉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南瓜营养丰富,是受欢迎的保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瓜类商品的出了新的要求,即品种要多,质量要好,供应期能满足各类人员的需要。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FAO)1995年的统计资料,我国西瓜栽培面积36.3万公顷,甜瓜栽培面积为13.3万公顷,南
健
蔬供应提要长,织为瓜栽培面积为9.4万公顷,种植量均为世界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种瓜大国。瓜类作物的经济效益较高,又是理想的前茬作物,有利于后茬作物的增产,且可实行棉、粮、油行间套作,农民种瓜的积极性很高,瓜类生产对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西瓜、甜瓜、南瓜是技术性较强的经济作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不断地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瓜类生产的发展。③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深入西瓜大棚进行实践活动。于是我就和种西瓜的瓜农伯伯们商量。他们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仔细听,认真看,细心问,耐心做。在瓜农们的悉心指导下,我知道了大棚西瓜春季特早熟栽培技术,采取嫁接育 苗,增强西瓜的耐低温能力,并通过用大棚膜、小拱棚膜、地膜(简称三膜)覆盖升温,夜间在小拱棚上再覆盖一层草苫保温的多层覆盖保温措施,提早育苗,提早定植,上市时间可提早到4月底5月初④。栽种西瓜之前先整地、量地、划分区域(有多少个大棚,就划多少个区域)。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首先,需要提前扎西瓜大棚。用竹子或钢固件搭成一个6米宽30米长的框架,然后蒙上塑料布,形成一个西瓜保护种植的大棚。这是一项体力活。具体做法是:先把竹竿刮干净,然后在地里用钎子打洞。划分的区域两边都需要打洞。把刮好的竹竿低端插入洞中,另一端绑起来。最后蒙上塑料布。这一步是提前在年前完成的。搭棚是重要的一步,要搭得结实、牢固,绳要绑紧。(这一步我并未参与,时间不允许。这一步是瓜农们告诉我的。)
其次,育苗。选择良种,培育壮苗 选择优质礼品西瓜品种,主要有早春红玉、红小玉、黄小玉、特小凤、小兰等。其特点是果型适中,单瓜重1.5~2千克,含糖量较高,食口性佳,商品性好,很受消费者欢迎。搭配的中果型品种有京欣1号、京欣2号、早佳(8424)⑤。我村选用的瓜苗是早佳(8424)。一般于1月上中旬进行浸种催芽。西瓜种子用温水泡30分钟或用凉水泡3—4小时,西瓜浸种完成。浸种的同时往营养钵内装土。土占总体积的2/3,然后往营养钵内浇透水。将处理好的种子放营养钵中间,然后用土把营养钵覆盖1—1.5公分。营养钵所在的大棚内应用电热线(每米280瓦至100瓦)及穴盘轻基质育苗,要严格控温管理,出苗前白天保持28~32℃、夜晚20~22℃,当出苗70%时及时揭去床面上地膜,以防形成高脚苗;子叶出齐到破心后白天保持22~25℃、夜晚15~18℃;出真叶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保持25~27℃、夜晚19~20℃。苗期要适当补水(水温30℃)和适时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预防早春低温高湿引发苗病。育种步骤完成。(在营养钵土干燥时,可适量浇水。)⑥
第三,移栽:等苗长到两叶一芯或三叶一芯时,将其移栽至塑料大棚内。方法是:移栽前一天将苗浇透水,同时塑料大棚内每隔50公分挖一个坑,每棚瓜两行。将坑浇透水,把营养钵去掉,将苗移至浇透水的坑内盖上土,此过程完后,盖上地膜。
第四,田间管理。具体分为以下方面:温度管理、通风管理、肥水管理、合理施肥、整枝、留瓜授粉、病虫害防治等等。下面简单讲一下病虫害的防治:大棚西瓜生长期主要害虫为蚜虫,为防治蚜虫,可在定植前于苗床先喷DDV+乐果(1:1)2000倍液。膨瓜盛期,棚内蔓叶茂盛,空气流通较差,蚜虫发生较重,必须注意严密打药防治。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应及早防治。膨瓜期应开始防治炭疽病,在生长中后期注意加强通风和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可大大减轻西瓜病害。大棚西瓜特别是支架栽培,由于西瓜果实处于良好保护条件下,受光良好,因而果形端正,皮色鲜艳,无阴阳面,可生产出高档的西瓜⑦。
第五,当瓜蔓长到1—1.5公分时你,西瓜开始打扭开花。这是要喷洒壮瓜灵至 瓜秧上,促其成果。
第六,35天左右,西瓜成熟。摘瓜销售。
以上的几个步骤只是基本的几步,还需要其他的方面。
当然,施水也需要技巧。大棚西瓜需要很少的水,所以浇水要注意。要每隔半个月浇一次水,每次浇二十分钟。浇的水里需要撒点化肥------尿素。这可以促使瓜秧茂盛,瓜苗发青。
结束语:经过一暑假的实践,虽然晒黑了,但是了解到很多知识,学习到吃苦耐劳的品质的重要,了解到瓜农的艰辛生活。我终于知道:种瓜非易事,处处须谨慎。通过深入西瓜大棚,使我懂得科技种田的重要。特别是农村,更需要科技种田。农业需要科技的支持。科技不愧是第一生产力。这次实践使我所学的理论知识上升到实践,再一次检验了理论的正确性。
致谢:对有助于本项目所开展工作的其他人员表示感谢,对实践地点的李领导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对给予实践指导的孟老师、李老师和协助开展工作的孟同学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31日)②:2010年02月01日07: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③:《大棚温室西瓜甜瓜栽培技术》 图书简介:作者:蒋有条 王坚 吴明珠
编者:华夏西瓜甜瓜育种家联谊会 ④: 来源:《安徽农业》2004.1期
⑤⑥:《双大棚西瓜高效栽培技术》(龙源期刊网)文章 2009年第2期 科学种养 作者:陆志元 陈宝宽 潘秀萍 苏生大棚西瓜种植技术
⑦:来源:湘西州扶贫开发办 日期:2006-03-30 09:57:51
第四篇: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推荐]
近年来,常德*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现有规模以上种养大户2180户(经营耕地50亩以上、山林100亩以上、水面50亩以上,养猪出栏100头以上、禽5000羽以上,加工或服务产值100万元以上),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pipadbe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