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能力训练(四)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11分)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为唤醒人们沉睡已久的文化情怀,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jīng
suǐ,并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jí
qǔ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hán
yǎng心灵,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特别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诗人如橼巨笔下喷涌而出的A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目睹了中华文明的最美姿态。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6分)
(精髓)
(汲取)
(涵养)
2.请结合语境,在A处选择最合适的成语填在横线上。(2分)
____跌宕起伏_______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修改。(3分)
语序不当
把“感受到震动古今的气势和力量”和“目睹了中华文明的最美姿态”调换位置。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新城游北山记》,完成4—8题。
(19分)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一峰高绝
/
有蹊介然
/
仅可步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稍西(向西)
(2)相顾而惊(看)
(3)声切切不已(停止)
(4)二三子不得寐
(睡觉)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C)
A.与之语,愕而顾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C.山风飒然而至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D.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可参考“资料卡”)
【资料卡】
蹑:①踩,踏。②穿(鞋袜)。③追随,追踪。④攀登,登上(高位)。
——《古汉语常用字典》
_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
_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_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链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
《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
题。(10分)
材料一: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经过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成功在月背着陆。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摘编自《环球时报》 2019年1月4日)
材料二: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诸多参与国的贡献,除探测器上的德国和瑞典载荷外,中继星上配置了荷兰低频射电探测仪……嫦娥四号发射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月球勘探轨道器LRO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科学家进行了密切沟通,就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进行了讨论。
嫦娥四号软着陆月球背面以来,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开启了人类探索月球奥秘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将为深空探测领域积累重要经验。
(摘编自《科技日报》 2019年1月11日)
材料三:5月15日,《自然》杂志发布了有关月背巡视探测的一篇文章,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基于嫦娥四号探测数据的硏究结果,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要知道,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是将注意力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美国人评论称:“根据这项新的研究,史上首次登陆月背的中国嫦娥四号,再一次实现一个首次,并正在揭示月球最大的谜团。”这是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做出的又一卓越贡献。
(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9年5月17日)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月球正面和背面都进行过软着陆的国家。
B.嫦娥四号任务的顺利实施凝聚着德国、瑞典等诸多参与国的贡献。
C.嫦娥四号已获得大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为深空探测积累了重要经验。
D.过去为了探究月幔的物质组成,各国科学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撞击坑上。
10.请你为“材料三”拟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字)(3分)
示例一:嫦娥四号探测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示例二:中国科学家基于探测数据研究结果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
示例三:《自然》杂志公布中国科学家证实月幔富含橄榄石的研究结果。
11.嫦娥四号为人类探索月球奥秘做出了哪些卓越贡献?请加以概括。(4分)
①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②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③首次在月面进行生物试验;④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或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是正确的)。
(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后天的太阳》,完成12-14题。
(10分)后天的太阳
①被誉为“创业教父”的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一度将玩转高尔夫球作为他的理想。随之诞生的高尔夫球场上“一杆定乾坤”的故事,更是成为商界广为流传的一个传奇。现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马云把打高尔夫作为他生活和生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坚持。在长期的挥杆中,马云悟出了他独特的“云式高球哲学”,就是两个“永不”——永不抬头、永不后退。
②永不抬头,就是要目标专一,排除所有杂念,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
③不妨重提那一杆挥就10亿美元的辉煌经典。2005年5月的一天,时任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的吴鹰,电话邀请不会打高尔夫的马云一起“去练练”。嗅觉敏锐的马云立即料想其中必有深意,于是欣然前往。果不其然,等在加州卵石滩高尔夫球场的,正是包括雅虎“酋长”杨致远在内的一些硅谷投资界、互联网界的重量级人物。
④打球伊始,有人就提议让同样不会打球的吴鹰和马云一起比赛打定点,看谁打得远,且是一杆定胜负。吴鹰身高一米八零,身体壮实,一副运动健将架势;而马云身高不足一米七,身体瘦弱,俨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但见马云神情淡定地低头站到球前,按照杨致远指导的要领,屏气、转肩、挥杆……“嗖”的一声,白色的小球高高地飞了出去。而吴鹰却在一片加油声中,挥杆打了个空,小球纹丝不动。结果,吴鹰输,马云赢。就是这一杆,不仅让马云赢了球,还赢来了雅虎中国给阿里巴巴注入的10亿美元。
⑤马云赢在了他的专注,他的气定神闲,赢在了他对寻求合作机遇的全心把握。正如马云语录所言: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学习高尔夫之初,只在练习场练了三次的马云,就直接下了球场。因为他觉得:高尔夫并不难,老在练习场也很枯燥。起初,马云打得并不好,但他勇敢地跟着朋友下场了。一年左右的锲而不舍,马云很快就取得了150多杆到110多杆,再到稳定于95杆左右的骄人成绩。
⑧马云对这一成绩的取得,有他的独到体悟:高尔夫是一项不断追求进取的运动,打高尔夫要永不后退。要坚持打完18洞。不管是低于标准杆,还是100多杆,你都不能后悔。就像生命,一旦开启,不管好与坏、顺与逆、快乐与悲哀,都只能向前。正如马云语录所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只有那些真正的英雄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
12.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在文中第⑥段横线处拟写一个分论点。(2分)
永不后退,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想好的事情就要做到底,不到最后绝不放弃。
13.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列举马云语录中有关抓兔子的故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永不抬头,就是要目标专一,排除所有杂念,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这一分论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引用马云语录,论证了现实和未来都很残酷,但将来也许会很美好,可是大多数人会在安逸中死去,不会见到将来的美好,只有那些努力进取的人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