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一、经济林产业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背景。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林业发展,为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大力发展经济林,我区在“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中,就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一项经济支柱产业来抓,现在正在制定的《XX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也把发展经济林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经来抓。根据“林造经〔2010〕60号《关于开展<全国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安徽省部分编制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在现有经济林发展规划上,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效应,在已建成的经济林基地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扎扎实实地做好落实工作。
(二)产业现状。截至2009年,全区干鲜果品经济林面积达到255公顷,年产值3472.8万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20%,其中红枣18公顷,柿子68公顷,苹果38公顷,梨18公顷,葡萄55公顷,桃21公顷,杏12公顷,香椿25公顷。干鲜果品经济林逐渐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从单一发展乡土品种向引进优良品种方向发展,从面积扩张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涌现了一批专业村,部分农民依靠种植干鲜果品经济林而脱贫致富。
(三)成功经验。一直以来,我区把发展经济林产业作为林业发展,壮大林业实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大事来抓,大力宣传发展经济林对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转变观念,选择适合我区的气候、土壤,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新、优经济林品种。我区涌现了一批
干鲜果品专业村、专业户如伍明镇梁营行政村发展柿树、中市办事处西湖农业示范园发展葡萄、行流镇、闻集镇沿沙河两岸的行政村大面积发展香椿等。二是经济林建设逐步向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目前我区林业基本形成了以伍明镇梁营行政村柿树为基地,以中市办事处西湖生态园葡萄为基地,以行流镇、闻集镇沿沙河两岸的行政村香椿为基地。三是经济林发展技术指导到位。每到管理时节,区林业局就组织一批专家对我区经济林基地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培训达3次以上,培训人员达0.2万人次。
(四)存在问题。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政策引导下,我区经济林发展较快,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过去我区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缺乏长远性、科学性和延续性,对市场的预测能力不强,水果品种、品质、价格波动等原因,经济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农民发展经济林的积极性。二是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繁殖以及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存在较大面积的低效益经济林,产品单产和优质果品率低。三是有的地方对经营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管理粗放,不加投入,完全是靠天吃饭,亩产低而不稳,效益亟待提高。
二、规划的必要性
(一)是实现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实践证明,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大力开展特色经济林建设,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乡村四旁的绿化美化,增加村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二)是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需要。发展特色经济林是有效利用有林地资源,生产干鲜果品,提高有林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提供给农民更多的木本粮食。
(三)是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发展经济林既不改变林地的利用性质,也不破坏生态环境,反而还可以增强森林植被,做到乔、灌结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优化环境的作用。而且经济林颜色各异,花果飘香,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有的可以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发展特色经济林即增收又增绿,为广大人民提供一个绿色的居住环境和一个天然氧吧。
(四)是优化饮食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膳食健康水平的需要。
经济林种类很多,产品极其丰富,它可以为市场提供各种食品、药品、保健品和多种工业原料,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各方面的需要。随着我们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发展特色经济林是为广大人民提供绿色安全食品,改善膳食结构,以提高人民健康长寿。
(五)是加强宏观指导,规范经济林产业有序发展的需要。
发展特色经济林要规划好,作为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充分利用我区的宜林地、荒地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只有生产出优质、高附加值的干鲜果品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三、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市场分析。特色经济林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大多占有重要份额,传统的特色经济林产品如行流镇的香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保健意识提高,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梁营村的柿子等因其质量好,有很强的竞争力。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的特色经济林树种,如枣、葡萄等,产品市场才刚刚上市,发展势头喜人。与此同时,有的经济林树种由于种种原因,产品销量、价格起伏不定。有的产品市场相对饱和,效益降低,正在产生风险。如苹果、梨等,已不宜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
(二)需求预测。
(1)枣:是人们历来深受的喜爱干、鲜食果品。枣在国内外一直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加,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可以预见,国内外枣的需要量还会大幅度增加,销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香椿:是我国重要的鲜食和加工林产品,每年都批量出口。近年来香椿芽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进展很快,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保健意
识增强,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增加,价格上扬。我区与盛产香椿产地太和县相邻,充分发展产业优势,稳步发展。
(3)柿:近年来,由于柿子干品有食疗功效,人们增加了对柿子的消费,柿子产量在逐年增长,市场前景良好,国内外市场拓展空间很大。
(4)葡萄:近年来,由于人们水果的需求增加,葡萄鲜果产量也逐年增加,其产品目前在市场上都很紧缺,经济效益好。
(三)发展潜力。经济林与用材林相比,具有周期短、见效快、一次投入、年年有回报等特点,快者2-3年,一般4-5年,例如:葡萄、香椿当年造林第2年就见效,3-5年进入丰产期。柿子、枣造林后三年开始挂果,5年进入盛果期。每公顷特色经济林经济效益比每公顷木材价值多。
四、规划总体思路
(一)规划依据。
1、省特色经济林发展规划和我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2、枣、香椿、柿子、葡萄的生态学特性。
3、我区气候类型划分和土地资源状况。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发挥林业优势,注重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以扩基地、攻单产、增效益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干鲜果品经济林,带动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
2、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2)坚持区域优势原则。
(3)坚持科技先导原则。
(4)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
(5)坚持多元化投入原则。
(三)规划期限。规划期为2011~2020年,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11~2015年,第二阶段为2016~2020年。
(四)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2011~2015年)
(1)规划期内主要经济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
%。
(2)规划期内发展经济林面积585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
0.5%。其中:新造
330公顷,低改255公顷。
(3)实现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1.4万吨,年产值达
4200万元,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率达
%。
(4)产品加工贮藏能力增强,加工比例达70
%,产品贮藏保鲜比例达70%。
(5)建设2个综合交易市场,实现产品交易流通顺畅。
(6)安排就业4000人/年,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人均增收97.8元/年。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到2020年,我区经济林面积达1025公顷,增加森林覆盖率
1.03个百分点,使经济林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五、产业发展布局
(一)区划依据。主要包括《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中国林业区划》、《中国果树区划》、《安徽省特色经济林发展规划》及阜阳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建设分区布局。布局在全区六个镇、办事处,规划总面积660公顷(枣120公顷、柿子200公顷、桃60公顷、葡萄160公顷、香椿120公顷)。其中闻集镇60公顷(香椿60公顷),行流镇60公顷(香椿60公顷),老庄镇80公顷(枣80公顷),中市办事处260公顷(枣40公顷、葡萄160公顷、桃60公顷),伍明镇140公顷(柿子140公顷),周棚办事处60公顷(柿子60公顷)。
1、枣生产基地。在老庄镇、中市办事处集中发展以枣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2、葡萄、桃生产基地。中市办事处集中发展以葡萄、桃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2、香椿生产基地。在闻集镇、行流镇集中发展以香椿等干鲜果品、森林食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3、柿子生产基地。在伍明镇、周棚办事处集中发展以柿子等干鲜果品为主的经济林,突出地域特色,形成主导产业。
六、重点建设任务
(一)资源培育。
1、经济林建设任务。
2011~2015年经济林树种和任务(包括新造和低改)分解表
单位:公顷
规划期
项目
经济林树种
备注
枣
柿
苹果
桃
葡萄
杏
香椿
合计
168
135
585
2011
新栽
改造
2012
新栽
改造
2013
新栽
改造
2014
新栽
改造
2015
新栽
改造
372、良种繁育基地。按规划的新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计算,特色经济林产业资源培育苗木需要量,2011-2015年平均每年需苗40万株,需育苗500亩;2016-2020年,每年需苗40万株,需育苗500亩。根据种苗生产现状确定良种繁育基地一个,面积500亩,苗木生产建设规模为年产40万优良种苗。满足产业资源培育对优质苗木的需求。
(二)加工贮藏体系建设。我区加工贮藏体系布局和建设规模,2011年-2015年建设一个生产加工企业,年加工生产能力1万吨。建设一个仓储企业,年贮藏能力为1万吨。
(三)信息交易平台建设。在各镇、办集市中心区,大力培育林产品交易市场,不断拓展林产品销售空间,建立完善全区林产品营销网络体系,努力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和占
有率。建设枣、柿子、香椿芽等干鲜果品批发市场6个,年交易额4000万元。发挥农产品市场和龙头企业加工作用,开展枣、柿子、香椿芽等林产品的精深加工,改变出售初级产品的现状,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良种引进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果品生产。根据我省主要干鲜果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干鲜果品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0.4万人次。
低产经济林改造工程。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市林科所的横向联合,实施优良品种引进和低产经济林改造项目,突出主攻单产,配套高接换优、品种改良、抚育修剪和防虫、施肥等综合技术,努力提高品质和单产水平。建设3—5个中低产林改造示范样板,改造中低产干鲜果品经济林255公顷。组织林农培训,加强科技兴林工作,每年培训林农0.2万人(次)。
七、投资测算
(一)测算依据。按照安徽省造林标准和我区现在人工和造林成本,我区新造测算指标为每亩700-800元,低改测算指标为每亩550-650元。
1、投资测算。经测算,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新栽)单位面积投资如下:
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表
单位:元/亩
树种
计
投资测算
备注
整地费
种苗费
管护费
枣
800
200
400
200
当年费用
柿
800
200
400
200
当年费用
桃
700
200
300
200
当年费用
葡萄
700
200
300
200
当年费用
香椿
700
200
300
200
当年费用
注:种苗费含栽植费;管护费含病虫害防治、管护设施、设计、项目管理、培训、检查等费用。
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改造)单位面积投资如下:
分树种单位面积投资构成表
单位:元/亩
树种
小计
投资测算
备注
整地费
种苗费
管护费
枣
650
150
300
200
当年费用
柿
650
150
300
200
当年费用
苹果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梨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葡萄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桃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杏
550
150
200
200
当年费用
香椿
600
150
250
200
当年费用
注:种苗费含栽植费;管护费含病虫害防治、管护设施、设计、项目管理、培训、检查等费用。
2、造林总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按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并根据上述投资测算指标进行
造林总投资估算。造林总投资1370.25万元,其中新造林741万元,低产林改造325.65万元。投资按阶段划分,2011—2015年,其中新造林370.5万元,低产林改造225.15万元,良种基地投资149.85万元,科技支撑87.85万元
;2016—2020年,其中新造林及抚育370.5万元,低产林改造100.5万元,科技支撑66万元。(见表15)
八、效益评价
(一)经济效益。特色经济林新造林660公顷,改造低产林365公顷,良种基地33.3公顷,科技支撑1025公顷,总投入1370.25万元,林农和农工可从育苗、造林、抚育、管护等过程中直接取得劳务报酬。营造经济林具有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特点。预计到盛产期,平均单产2000公斤以上,亩产值0.5万元以上,初级产品年产值可达到7687.5万元以上,扣除经营成本3000万元,每年可增收4687.5万元。第二、三产业增值部分也将达到1000万元,两项合计为5687.5万元。按全区农业人口平均,人年增收97.8元,经济林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例将有较大提高。特色经济林产业成为我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生态效益。特色经济林树种,有不少同时兼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一是涵养水源。按每亩森林蓄水25M3,每立方水0.2元计算,可新增加森林蓄水能力38.4万M3,增加替代价值7.7万元。
二是净化大气效益。每亩森林光合作用日可释放氧气49kg、吸收二氧化碳67kg,按此计算,每天可释放氧气0.75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03万吨,还可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净化大气、杀菌、保健的效益显著。三是其他效益。森林可以影响周围空气的小循环系统,调节小气候,庇护农田,减灾增收,还可以形成一定的景观效益等,对改善全区整体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社会效益。我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比较低。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因此,必须依托我区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培育与广大农村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林,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变农村的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更是全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发展特色经济林,产生的社会效益不可低估。此外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能增加农村人口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有利于稳定,这些都显而易见的,具有深远的意义。
九、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成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特色经济林的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我区农户增收致富的“民心工程”。林业主管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特色经济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检查督导等,切实把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作为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做到“四到位”即:领导到位,资金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二)全面提高经济林的管理技术水平。要从区、镇、村、林农四个方面来全面提高经济林的管理技术水平。一是区级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全面掌握经济林的先进管理技术,了解新技术的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影响各类经济林成效的核心技术,把握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够承担全区经济林管理技术的引进、示范、培训、推广工作。二是镇、办事处技术水平的要求是熟练掌握经济林的各项管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能够对村、林农进行培训和指导。三是村级技术水平的要求是熟悉经济林的各项管护技术,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能够指导林农生产。四是林农的技术要求是会整形修剪、会抚育施肥、会环割拉枝,会防病治虫、会采收贮藏。
(三)广泛调动林农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广大林农是建设经济林的主体,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林农建设经济林的积极性是经济林建设成败的关键。如何提高广大林农的积极性,可采用以奖代补、典型引导、合同约束的方式,实行奖勤惩懒、扶优罚劣的办法,使其经济林迅速成功见到效益,从而带动周围林农的积极性。
(四)逐步建立形式多样的经济林经营管理的组织载体。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积极鼓励和引导经济林地的合理、合法流转,实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逐步形成经济林由林农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集约经营转变的局面,最终建成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和管理企业化的组织载体。
(五)多渠道筹集资金,重视投资效益。广开投资渠道筹集资金。一是以林农为信贷主体,政府帮助协调解决小额信贷资金。二是以现实的效益刺激吸引农民务工收入等的闲置资金。三是从征收的育林基金和绿化费中提取设立经济林发展专项资金。四是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项目形式争取上级科技资金、支农资金。五是通过转让拍卖、投资入股积极吸收外来资金、民间资金。
二0一0年七月二十六日
附:表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