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民商对接平台建设方案
为提高街道对辖区居民和商户的服务管理水平,有效整合辖区商业资源,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将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融合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项目背景
***地处老城区,人口高度集中,服务网点密集,居民与商户之间利益联系密切,服务网点与居住区交错分布,居民吃、穿、住、行等基本需求都能够在居住区周边解决,商户的发展也得益于周边庞大的消费群体。但因为缺乏沟通渠道,商户和居民之间一直没有找到最佳契合点,服务和需求没有很好衔接,服务网点缺少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居民高层次、特色化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同时,因为商户和居民在同一区域活动,围绕争夺公共空间,双方不断产生一些矛盾,堵塞交通、噪音扰民、侵占公共空间等问题层出不穷。街道作为政府派出机构,在引导服务和化解矛盾方面缺乏有效手段,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管理和服务工作难以得到各方认可。
二、项目目标
1.整合辖区各类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更实惠、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定制项目,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树立起商户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以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3.建立区域间的诚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记录诚信档案,将居民诚信度与享受的服务水平相挂钩,将商户诚信度与宣传的力度广度相挂钩,逐步构建起一个人人参与的、多中心的信用体系。
三、建设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用发展的眼光谋划平台建设,充分考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商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政府服务的多方面供给,在平台的规划建设时预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
2.着眼应用,注重实效。要认真分析用户群体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知识水平,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则设计和信息系统开发,保证平台简便易用,易于接受。
3.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要保证政府对平台使用权限的绝对控制,避免其过度商业化。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等方面可吸纳多方投入,多元参与,鼓励民间企业参与平台建设。
四、建设步骤
1.招募“爱心商户”。在辖区精选一批医药零售门市、日用百货商店、蔬菜水果超市等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点,设为“爱心商户”,由街道向辖区困难群体、高龄老人、志愿者发放“爱心卡”,持卡人可在“爱心商户”享受商品折扣、送货上门、预约服务等增值项目。(目的:评估居民与商户对政府搭建服务平台的认可程度,初步规划设计服务平台运行规则。)
2.开发信息系统。建立一个网上虚拟的政务、服务综合体,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是宣传政策法规、推广“三务”公开、实行网上办公、引导意识形态的网上阵地;从居民的角度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参与社区事务的网上沙龙;从商家的角度是展示企业形象、推广定制服务、参与志愿活动的网上商城,配套开发后台数据库、居民手机客户端、商家交易平台等软件,将“爱心商户”与居民的线下交易升级为线上线下同步交易。建立覆盖辖区的免费WiFi网络,将网站首页设为登录页,增强网站宣传力度,方便居民和商户使用手机客户端参与商业活动;在居民活动集中区域设置电子显示屏,发布辖区新闻,传播公益思想。
3.扩大用户群体。发挥网络的时间、空间优势,鼓励和引导辖区所有商户、居民接入便民服务平台,将“爱心商户”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模式推广为辖区所有商户面向辖区所有居民,届时,辖区居民对教育、医疗、家政、配送等等各类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
4.推进诚信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结果,建立辖区商户和居民的诚信档案,划分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推进居民诚信意识,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需要政府通过本级投入、申请上级专项资金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解决。
2.人才保障。信息系统开发、运营、维护需要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可通过政府购买或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解决。
3.政策保障。整合资源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协调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税务等多部门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