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教学案例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教学
来源:web 编辑:admin 日期:2010-7-30 18:27:33 点击: 进入论坛 进入博客
[案例1]《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教学
(老师出示例题:草地上有9只白兔,5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A教学:
师:同学们会列式吗?谁来试试? 生:9-5=4(只)
师:真好!(板书)谁能说说这里的数字9表示什么吗? 生:9表示9只白兔。
师:不错。那5表示什么呢? 生:5表示5只黑兔。
师:同学们,这里的5并不是表示5只黑兔,而是表示5只白兔。(学生有些诧异)
师:我们看:这里面是把谁和谁在比? 生:白兔与黑兔。
师:是的。因为白兔多,所以我们可以把白兔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就是比黑兔多的部分(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上示意图)(学生跟着老师重复刚才上面的话)
师:这道题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样想呢? 生:9减5 师:就是把9只里,去掉哪一部分,剩下的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
生:同样多的部分。
师:也就是从9只白兔里面,去掉与黑兔同样多的5只白兔,剩下的就是多出的只数了。师:所以这里的5,表示的是与黑兔同样多的白兔,而不是黑兔。明白了吗? 谁来说说看?
„„ B教学:
师:谁知道多几只? 生:多4只。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5只再加上4只就是9只了。生:从9里面去掉5,就剩4了。生:„„
师:如果要列成算式,该怎样写呢? 生:9-5=4 生:5+4=9 师:如果换成6只白兔与12只黑兔呢? 生:„„
师:如果是3朵黄花与8朵红花呢? 生:„„
师:你们自己也能改换一下数字和东西吗? 生:„„
师:做了这些题目后,有什么体会吗? „„
如果我们关注数学的结构与算理多于关注孩子们的认知现实,如果我们总试图训练孩子们的“专家思维”,那么“老师不教我还会,老师越讲我越糊涂”的现象就会逐渐增多,所谓的“数学差生”也就普遍了。本来为孩子们发展服务的数学,竟然让孩子们越学越玄乎„„摈弃那些人为的“烦琐分析”,让数学回归本真与简单吧。有价值的数学一定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信心与乐趣的。
二、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案例2]《退位减法》教材
教材上出现题目:34减8得多少?
题目下面写出算式:34-8=□。并在旁边有段提示语言。A提示语言:
想:4减8不够减,要把34分成20和14。先算14减8,得□;再把20和□合起来,得□。B提示语言:
1:你觉得34-10=24,能帮助你吗? 2:你觉得8+6=14,能帮助你吗?
3:你觉得从8数到34,能帮助你吗?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 A教学:
师:请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数方格并汇报。
师:数方格是计算图形面积的一种方法,但它毕竟不方便。我们能否也像求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呢? 请对以下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
1、用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2、拼成的图形与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的联系是怎样的?
3、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B教学:
师:今天咱们一起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家手上都有三角形的纸片,你们能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提示:
1、我们原来学过哪些求面积的方法,它对我们有帮助吗?
2、我们原来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它对我们有帮助吗?
3、今天我们还可以想出哪些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 数学的价值不在模仿而在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需要的,不是去复制别人的数学,而是去建构自己的数学。[案例4]《面积》教学 A教学:
师:同学们,摸摸课桌的表面和书本的表面,感觉谁的表面大? 生:课桌的表面大。
师:是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感觉一下文具盒上面的面积有多大。
学生用手摸文具盒的上面。
师:(在小黑板上出示一个正方形与一个长方形。)这两个图形谁大呢? 生;长方形大。
师:是的。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学生跟老师把这两句话读一遍。
师:能把这两句话合在一起说吗?谁试试?
生: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面积。师:谁再来说一遍? „„ B教学:
师:同学们,摸摸课桌的表面和书本的表面,感觉谁的表面大? 生:课桌的表面大。
师:对,我们也可以说成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大。课桌面的面积与椅子面的面积谁大呢? 生:„„
师:在这教室里,有什么物体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吗? 生:„„
师:举例说说看,在这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些物体面的面积比较小。生:„„
师:再举举教室以外的例子。生:„„
师:怎样比较下面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出示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生:„„
师:大家拿出你们的中国地图,看看我国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好吗? „„
[案例5]《面积单位》教学 A教学: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究竟是多大了。你们能解答以下问题吗?
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2平方米=1200()928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 B教学:
师:咱们知道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大小。谁能很快地撕出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大小的纸片。看谁撕得最接近。生:„„
师:你们能想象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大小吗?试着把它画出来。不一定要画正方形的形状。生:„„
师:观察一些物体,想象一些物体,它们表面的面积大概是多大呢?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等会再在全班交流。„„
真正有价值的数学,一定是进入学生内心的数学,而不是浮于一些文字之上。对数学概念的把握,理解它的定义是必要的,但体验它的实际意义与建构心理表象更是不可忽视。而反思我们的数学教学,一直在关注着什么呢?
第二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 34+3= 80+17= 53+20= 4+75= 61+8= 20+52= 20+35= 48+50= 直接说出答案.2.导入新课.老师边演示边说明:老师的手里分别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师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请你想一个办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二.新授.1.操作:(1)同学做抓花片游戏,排一排比一比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个?(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你是怎样想的?(3)引导学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用减法算。13-8=5.所以红花多,多5个。
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4)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得多,多多少个?(每次都要说出怎样计算花片比另一种花片多多少个)2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合唱队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书:24—20 =4(集体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该怎样解答.3.老师小结: 像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题目物品们可以用减法计算,从较大数中去掉同样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说题意,图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怎样算,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回答后说说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求“美术组比航模组多多少人”还可以怎么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想想像这类的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三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凌城镇王集小学小学-----张朝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解题方法的过程,知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
2. 使学生通过排一排、比一比等活动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理解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3.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愿。学情分析:农村偏远地区学生,素质较差。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解题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彩带(一根红彩带、一根黄彩带)等,2为学生准备一些花片。教学过程:
一、巩固铺垫,温故引新。
提问:老师这里有两根彩带(一根红彩带、一根黄彩带),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吗?
再问: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到底哪根彩带长?(放在一起比一比)
追问:为什么红彩带的一端要和黄彩带的一端对齐?
谈话:通过比较,你发现哪根彩带长?请把黄彩带比红彩带长出的部分指给大家看一看。
引导:如果老师想剪下黄彩带比红彩带长出的部分,应该剪去哪部分?(指名演示,在剪的地方画下一条虚线,并将其沿虚线剪开)
提问:如果黄彩带比红彩带长50厘米,那么剪去的部分长多少?
小结:也就是说,黄彩带比红彩带长50厘米。从上面的活动中,我们看到,要知道两根彩带的长短,可以把两根彩带放在一起比一比。比较时,要把两根彩带的一端对齐,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眼看出哪根长,长多少。
【设计意图:以比较两根彩带长短的活动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进一步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做了方法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直观操作,感知算理。1. 教学例题。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例题情景。谈话:瞧,小红和小明在玩抓花片的游戏 呢!
媒体播放小红和小明的对话。
小红:“我抓一把蓝花片有8个。”
小明:“我抓一把红花片有13个。”
提问: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呢?
启发: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花片多多少个呢?(学生可能想到:把他们抓出的红花片和蓝花片数一数,再比一比;把红花片和蓝花片排一排,再比一比等方法)
提问:用哪种方法能使别人很清楚地看出,哪一种花片多多少个呢?(先把花片排一排,再比较)
谈话:请小朋友就用这样的方法,把红花片和蓝花片排一排,并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得到的结果。
学生拿出学具按要求完成操作,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反馈:你是怎样排的?结果怎样?(指名演示排花片的过程,并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小结:小朋友们都很会动脑筋,用摆花片的方法得出了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像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求出结果。
揭示课题:下面我们就进一步研究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提问(指花片图,同教科书第61页):你是怎样从图中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你能指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部分吗?(根据学生回答,画虚线隔开,并在图中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讨论:怎样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的个数?为什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13个比8个多多少个,也就是从13个里去掉8个。)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3-8=5(个)] 小结: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可以用减法计算。
提问: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
引导学生体会: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也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5个。2. 强化理解。
要求:刚才我们研究了小红和小明抓花片的问题。你想玩这个游戏吗?请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每人从篓子里抓一把花片,再比一比,谁抓的花片多,多多 少个。
交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抓花片的结果吗?(引导学生先用排一排、比一比的方法得到结果,再列式计算,并用两种方式表达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的过程,领悟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理解了用减法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3. 教学“试一试”。
谈话:瞧,小红和小明又去参加合唱队的演出了。(出示“试一试”的情境图)
提问:怎样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呢?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追问: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就是求什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怎样列式计算?
小结: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就是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两个问题的问法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三、探索练习,发展能力。
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情境图)
(1)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
(3)学生列式解答。
2、出示题目:“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说图意,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提问:题目中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1)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怎样想的?
(4)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四、学生小结,内化知识。
虽然提出的问题不同,但都是求的什么?(都是求小兔和小熊跳绳的下数相差多少)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两个小朋友对话的情境。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不同的问题。
(2)提问:你会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4)提问:这些问题都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思考。】
5、电脑出示情境图(没标数量的一筐菠萝和一筐西瓜,图略)。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问题吗?为什么提不出问题?(不知道西瓜和菠萝各有多少个)
谈话:如果菠萝有18个,西瓜有12个,你能算出菠萝比西瓜多多少个吗?怎么列式?
提问:这道题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西瓜比菠萝少几个;菠萝去掉几个就和西瓜同样多;西瓜添上几个就和菠萝同样多;西瓜与菠萝相差几个。)【设计意图:不同梯度的训练,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既巩固深化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初步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五、课堂总结,知识归纳。
今天我们的学习大家悟到了什么?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六、开放练习,培养能力。
出示:我们班有男生28人,女生23人。8岁的有36人,9岁的有15人。
提问:根据上面的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自由选择1~2个问题进行解答。
七、布置作业,学会运用。
课本:第 62 页,第 3 题。
八、板书设计。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1复习:这里有两根彩带(一根红彩带、一根黄彩带),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吗?
2新授:媒体播放小红和小明的对话。小红:“我抓一把蓝花片有8个。”
小明:“我抓一把红花片有13个。”
提问: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呢?-------。
3课堂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大数-小数 九.教学反思:
让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解题方法的过程,知道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用减法计算。
第四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最终版]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作者:刘冬云
点击数:945
发布日期:2011/4/25 14:10:20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学生对比较两个数量的多与少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学生就初步学习比一比,并形成了灵活多样的比较策略,旨在通过此课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和合情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即两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及能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本课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用减法,难点在于怎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解决。我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三个特色:
1、本节课较好地创设了学习情境。如:我们平时在比赛的红队、黄队、蓝队、绿队得分情况入手,学生兴致很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本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2、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成功。本节课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实际问题后,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实际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提出数学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5、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课围绕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和学生生活中的事情设计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特别是放手让学生找两个数量比一比,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纵观全课,基本上做到了“帮”——“扶”——“放”的过程,使学生能较顺利的完成此课的学习任务。在教学媒体的使用上,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较浓的学习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主动获取知识。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加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参考教案1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7和“试一试”,第60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实际问题中求两数相差多少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要用减法计算,初步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特点,感受数学抽象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提出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人从盛有红花片的盒中抓一把红花片,另一人从盛有蓝花片的盒中抓一把蓝花片。先猜一猜对方抓了多少个花片,再互相数一数各抓了多少个花片。
进一步要求:同桌两人再比一比,谁抓的花片个数多,谁抓的花片个数少? 学生按上述要求再次进行抓花片活动,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设计说明:抓花片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从多与少的角度充分感受两个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红花片的个数比蓝花片多,红花片的个数比蓝花片少,红花片的个数与蓝花片同样多等。另一方面也能引发学生对两个数量多与少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为例题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教学例7 1.出示例题场景图。
谈话:小红和小明也在玩抓花片的游戏。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两个:(1)两种花片一共抓了多少个?(2)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
指出:第一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今天我们重点来解决第二个问题。2.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提问:你知道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将两种花片排一排,找出问题的答案。交流时让学生指着排列的花片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看出来的。(突出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排列的方法)
(2)追问:如果红花片和蓝花片有很多,我们还是这样排一排,方便吗? 指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可以列式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排列的花片,想一想应该列怎样的算式。
(3)组织交流时,教师借助排列的花片,引导学生认识到: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需要从13里面去掉8,用减法计算。
同时在排列的花片上作出如下的一些标记。
(4)要求学生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反思:算出的结果与前面想出的结果一样吗?
(5)提醒学生填写单位名称,并指名口答。3.认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提法。
引导:我们已经算出了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根据这个结果,你知道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能指着图说一说吗?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明确:红花片比蓝花片多5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5个。
【设计说明:上述教学活动的基本思路是: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也就是用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去解决“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这一问题;再借助直观将上述问题抽象为“求13比8多多少”这一数学问题;然后联系减法运算的含义认识到,要求13比8多多少,需要从13里面去掉8;最后讨论“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这一问题,使学生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这样的思路,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了数学抽象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他们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试一试”所呈现的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同桌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3.组织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并结合例题进一步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者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设计说明:学生解答“试一试”中的问题后,适时进行总结和归纳,突出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求两数相差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本质。】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图意,再要求各自列式解答。
学生解答后提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用减法算?“小猴比小熊多采多少个”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如果要求“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个”,该怎样列式解答?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口述小兔和小熊跳绳比赛的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读题并列式计算。学生解答后提问:如果把问题改成“小兔比小熊多跳多少下”,该怎样列式解答?算出结果后,又该怎样口答?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解答前,指名读题,要求说说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学生解答后,追问:求“一共买来多少台电风扇”为什么用加法算,求“台扇有多少台”为什么用减法算?
五、全课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