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3: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范文模版)》。

第一篇: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范文模版)

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

——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烟花三月,再下扬州。走进千课万人的会场,享受了一场盛大的精神大餐,了解了部编教材的特点,感受到母语教育在两岸三地结出的硕果。

短暂的三天,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在此次活动中,聆听了“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如何用好‘部编本’教材”的报告,使我对“部编教材”的特点、与人教版教材的区别、新增内容的用意等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作为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老师对“基础教育与阅读阶层”的报告中让我深深的震撼,原来一篇教过多次的一年级《秋天》一文,竟然藏着如此之多的语文元素:题目的读法,轻声、儿化、变调、节律、重音、意动、意象、标点、比较等包罗万象。两岸三地同课异构的《古对今》课堂,让我耳目一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时间,三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了相同的教学理念,让我真正明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真谛。从青年教师冯春燕《操场上》和许嫣娜老师《怎么都快乐》的教学中,我感受到拥有一颗童心是享受快乐课堂的源泉。从郭学平校长、何捷老师和作家雪野的写作课,我明白了想象力是儿童写作的源泉。从欧义赐老师和张林华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上,我感受到为儿童创设适宜的交际情境是口语交际课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赵志祥老师的《古诗两首》和年逾古稀的贾志敏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让我感受到语文课就是要教给孩子们“扎扎实实学语文,踏踏实实学做人”的理念。另外专家的点评又给我们在课堂与研讨中搭建了桥梁,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在这次的培训中令我深深折服、挥之不去的就是贾老师的课堂,赵志祥老师的古诗和薛瑞萍老师的经典诵读,让我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堂就应该具有语文味,上出语文味。

什么叫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那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因此语文课堂要体现语文味,就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语文教学就应当把读、说、写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也是积累和运用的具体体现。

第一,就“读”而言。首先应该让学生静下心来,充分地读,一直读到正确流利,自知大意;然后围绕精彩内容理解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最后品味、鉴赏的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喜欢上语文并能熟读成诵。这一点在这次的千课万人课堂上感受最深,每位教师都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代替了繁琐的讲解,真正体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理念。特别是赵志祥老师的古诗教学,摈弃了繁琐的分析,通过自读、看图读、有节奏地读、挑战读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读,读中玩、玩中学。快乐轻松的将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的读法、节奏、诗意等有机融合,并将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传递给学生,激起了学生读诗学诗的兴趣。真正让人感受到他“语文很好玩”的课堂。

第二,就“说”而言。不是师生的问答,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独自进行言语活动时使用的语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说话。然而我们却发现一个怪异的现象:小孩两三岁左右学说话,六七岁入学,短短两三年时间,已经能够顺利地用口语交流。不论是和成年人还是和同伴对话,都可以运用自如,而且常语出惊人,妙语连珠。无怪丰子恺说“儿童语言是对境心自定,逢人语自新”。幼年时,仅在生活环境中,小孩的口语表达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奠定了基础,决定了发展方向。最根本、最基础、最具个性化特征的口语面貌,在童年已经形成。但进入小学后开始系统地学习说话、写作,孩子们却是张嘴说不了话,说话时忸怩作态,甚至词不达意。小孩失去了童言的本色,失去了言说的勇气,无法体验言语表达的趣味。其实这就是我们在教学中试图通过日积月累式的“讲”与“练”中,用太多规范的要求而代替了儿童言语无理而妙的发展特质。“训练”中的格式化表达,无异于封堵想象空间,捆绑触角,出现了“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因而,我们的口语交际课重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孩子们感受到表达的乐趣,恢复儿童本真的语言。这一点在此次千课万人课堂上张林华老师的《请你帮个忙》和欧义赐老师的《敲门声响起》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第三,就“写”而言。就是把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用笔记录下来,也就是“我手写我心”。写作需从内心深处唤醒惊异与渴望,这才是写作持续发展的可贵力量。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让孩子一开始就对写作产生畏难情绪,心存推诿。对童言稚语进行成人化的评价,字数不够,语言不规范等,让孩子一直困囿于“语法规则”时,就已经逐渐丧失发现的本能、表达的本能,自觉增长认识的本能。我们用教学将小孩带到语言尸体的解剖台,观摩冰冷的字符尸体解剖过程,就为了掌握语言构造的机械原理,膜拜僵尸规则。在一次次的解剖中扼杀了孩子表达的欲望,让孩子变得谨慎、慌张、虚伪,失去了儿童语言的本色。这一点在何捷老师《读绘本故事,尝试表达快乐》一课和“长辫子”老师郭学平《月亮晚上做什么》的教学中,随性自然,奇思妙想的表达呈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看到了富有童趣的语言。

短暂的三天匆忙而又充实,这次千课万人的活动让我明白名师之所以为名师的原因:他们深入地钻研教材,对教材有着自己独到的解读,同时又能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传授,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个性得以张扬,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快乐。让我们丢弃师者脑中所谓的标准答案,随孩子灵动的思绪而变,让孩子们体会课堂的乐趣,将语文上出趣味,上出本真,上出语文的情怀!

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

——部编教材学习心得

第二篇:让语文课充满语文味

走语文的路,赏语文的景

北师大什邡附属外国语学校

曾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曾几何时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大家对语文课堂的冠名也越来越多:情境教学、诗化教学等等。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语文课始终应具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语文姓语,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语文课应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期中的语文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集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的路子,真正摆脱跟着内容跑的怪圈。”

一、抓住关键入文本。

真正的语文课堂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感情来自意蕴丰厚的文本,曼妙多姿的朗读,让课堂如不断拓宽的泉眼,引得学生思维的泉水欢快地向外奔涌。如在教学《搭石》一文时,教师抓住“脱鞋绾裤”一词。学生利用字典理解“绾”的意思后,教师说“脱鞋绾裤”的意思是......那就是说,如果小溪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得......,如果小溪没有搭石,人们收工就必须得......,如果小溪没有搭石,人们赶集就必须得......,如果小溪没有搭石,人们访友就必须得......,一句话,如果小溪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得......,从一次次的“脱鞋绾裤”中,你明白了什么?读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这样,一步一步,一层一层,一点一点,贴近儿童心坎,由词语到文本,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本来的意思,还潜意识明白了词语背后的含义,让词语的内涵变得丰厚起来,最终达到文字与儿童心灵融为一体。

特级教师朱先云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首先抓住这三个词,引导学生想象:透过这三个词,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优美而略带忧伤的音乐在教室里轻轻流淌,营造出淡淡的怀旧情绪。“未成曲调先有情”,孩子们进入课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营造的怀旧情思中。

二、斟词酌句悟情感。

语文教学就是要品,在重点的词语上、在情感丰富的句子上学会逗留,多走几个来回,多搞几次摩擦,看能不能碰出一点听说读写的真“火”,品出一点语言文字的真“味”。(刘武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的一篇文章。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感悟德国绮丽的景象。一位教师对“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这样处理的:

1、想象画面,读着这两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能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吗?

2、练读并随机理解“姹、嫣”的意思,指导书写生字。

3、段落引领;你们的朗读,你们的想象,仿佛把我带入了这样的画面(出示)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样的景象就叫“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图片欣赏:你们的朗读仿佛又把我带入了这样的画面,请看(出示鲜花满街的图片并配乐)美读积累:让我们将这些美丽的画面带进句子中,把这份美丽永留心间。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词语通过多种形式将两个词语融合在一起读成了一幅画面,打破了传统词语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再语境中学习,同时,在以词带句,以读带讲的过程中,学生也将绮丽的画面和语言同时积累了下来。

三、有效拓展促运用。

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往往对学生理解起着提纲挈领、点明中心的作用,我们应以这些中心句为生长点,有效拓展,从而使语文课堂向更精彩,更深入发展。请看薛法根老师在《槐乡五月》一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你觉得槐乡怎么样?

生:槐乡非常的美!(读)“槐乡的山„„似„„,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近看如„„”

师板书(似、像、如)有谁读懂了这三个字? 师:同样的槐花为什么有不同的样子?

师:是的,作者非常喜欢槐花,于是用了三个比方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似、像、如”写一写槐乡的美。

薛法根老师紧扣文本多用比喻这一语言特色,抓住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突出是你个比喻词“似、像、如”,层层深入,步步拓展。第一步,引导学生弄懂写了什么,明白把槐花比作三种事物;第二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明白不同的观察角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第三步,引导学生领悟这样写的好处,传达喜爱的情感。第四步,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拓展。课堂中,薛老师既引导学生深入语言的肌理,又带领学生跳出语言之外;既启发学生领悟语言的运用之妙,又眷顾整体,迁移到语言的灵活运用。这种融理解、感悟、体验、运用一体的拓展走进了学生心灵深处,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会日益灵活而深刻,语言便会日渐灵动而精彩。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以教材为蓝本,整合资源,加强对比阅读,拓展教学时空,让学生活学活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在教学《荷塘旧事》月光下荷塘的美景时。教师抓住几组词语:月朗风清,浮光跃金,繁星闪烁等。引导学生根据词语品读感悟,通过读、批注、议、想象体会荷塘美景,然后引导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荷塘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此时,荷塘美景已进入学生心灵,这时,巧妙借用拓展阅读中的《荷塘月色》开展比较性阅读,更好地突出了语言表达特点,为培养学生语感,积累感悟提供了材料。这样的拓展为学生架设了阅读桥梁,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样的语文学习,教师做到了心中有语言,学生的语言学习必将获得有效生成。

“语文课应实现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我们要将视角瞄准在语文的本体上,把握语文的实质,让语文教学真正走在语文路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第三篇: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评苏渊老师执教的《蜗牛的奖杯》

语文课太需要浓浓的语文味了!为什么呢?因为语文课上太多的其他味。《蜗牛的奖杯》是则寓言,旨在通过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动物主人公,告诉我们道理。所以,这样的课容易使课堂上有太多的说教味,“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啊?”;这样的课也容易使课堂上有太多的电教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示课件,展示故事;这样的课更容易使课堂上有太多的表演味,戴上头饰蹦蹦跳跳,课堂热闹了,但真正骨子里的语文——学语习文却抛弃了很多。今天,苏渊老师执教的《蜗牛的奖杯》摒弃了以上的杂味,让这个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学文练语,从根本的字词句为抓手,突出重点段落,上出了一堂好课,也让语文味洋溢到了课堂的每个角落。

一、在扣词析句中充满语文味

文是词句的有效整合。任何一篇课文都脱不开精彩词句的点缀。二年级更是学习词句的重要时期。苏老师在执教此课时,深知词句在文中的重要性,她的教学从扣词析句入手,让语文课上真正在学词,理解词,运用词。让语文味落到词句这样的实处,而且,苏老师扣词析句的方法很多样,更是有效的。

1.动手试一试,我就明白了。

一个“遥遥领先”,最明确的就是距离远近,苏老师让孩子们上台来用图片动手试一试,放一放,这个词语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由自己动手试,亲手体验,其理解也更为清晰了,而且第二个同学对蜗牛摆放的调整,不但理解了“遥遥领先”这个词语,更理解了有力的翅膀。这次学词,不但明义,更是从词中奠定了全文学习的一个基础,明白从前蜗牛如何了得。

2.表情学一学,我能体会了。

在这里“得意洋洋”是一种神态的表现,也使心情的一种表达。苏老师扣住此词,让学生学一学,让同学换个词语评评看到的表情,这时方法的转换,这更是语文味的所在。苏老师没有问“此时,蜗牛的心情怎样啊?”而是扣住一个词,衍生了一类词。在这一类词的表述中,学生已经能体会到蜗牛拿到奖杯后的骄傲、得意的心情了。这既是学词,更是悟情,在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3.句子说一说,我能表达了。词是句眼,从核心词中能展现整个句子包含的韵味。苏老师的课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课例。“唯恐”这个词如果硬是要用一句话来说清,太难。苏老师聪明地把词放到了句子语境中。她出示句式让学生来说“蜗牛背着奖杯,一看见(),就()地说()。”这是句式的训练,半成品的句子让学生能有依据地说,在说一说中,学生也就理解了蜗牛的唯恐意义所在。你看学生的练说中,它看见蜻蜓说,看见山羊说,看见小蜜蜂还要说。这样见一个说一个,不就是唯恐最好的表现吗?更巧妙的是这一说,不但说清了词,更将蜗牛内心的活动说出来了,文章意思的理解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二、在入情学文中充满语文味

所谓“入情”,我想最多的就是让学生能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与文本共鸣,与文中主人公共鸣。此情由心生,那理解、朗读就有了基石。苏老师的这节课,引导同学们走进了文本,在文本中体验到了情,也读出了情,在这情味中,也散发着语文味。

1.角色体验,入情学文

苏老师的角色体验是直接的,同学们直接就是小蜗牛。苏老师引导的话也使直接对小蜗牛所说:“蜗牛,蜗牛,你在哪里?”“你为什么睡在奖杯里?”这无需过多废话来创境,同学们已经感觉自己就是蜗牛。你听,他们的回答不就表明了蜗牛内心深处的想法吗?“我不回去,我怕别人把奖杯偷了去。”“感冒不要紧,关键奖杯不能让别人偷了去。”这样的体验,直接有效,而且这个活动,在说中始终没有脱离文本,让人深深感到了语文中语言表达情感的魅力。

2.课件合理,入情学文

苏老师这节课的课件使用是巧妙的,没有让看见展示充斥出电教味。一开始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长有有力翅膀的蜗牛,它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这铺垫了全文情的前奏:快乐的,得意的。结束时,课件再次发挥了作用,展示蜗牛翅膀的退化,简单有趣的课件,不抢语文课的语文味,而为语文课中学文悟情服务,让语文味展现得更浓。

3.学习复述,入情学文 文章结束要明白道理,苏老师没有让说教味有抬头之机。她让学生们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学习复述课文的内容,在练说蜗牛妈妈的话时,复述的内容就将文章脉络罗列理清了。在复述中,更是将蜗牛从此只能慢慢地爬行这份难过表达了。这份表达的体会,不就是寓意所在吗?骄傲自满后,不再能飞的难过;如果谦虚,还能飞行的快乐。学生们就在这节课上收获了这份寓意。这份收获不靠说教,而是自主感悟所得。

浓浓的语文味,让寓言也生动了起来;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起来;浓浓的语文味,更让课堂丰富了起来。

听完这节课,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是那么流畅。但写字教学这一块,我觉得值得探讨: 苏老师旨在让学生自主识字,练字,让学生说说这个字书写时注意什么?二年级的同学,在书写生字时,应该有自主识字能力,尤其是对于字的结构。“翅”是个半包围结构,关注结构才能把字写漂亮。学生的自主认识都停留在了某些笔画的基本书写上,这应该是一年级的内容,二年级可以尝试让其看出“支”和“羽”的位置关系。如果能有这样的关注,学生在接下来的书写可能效果会更好,事实上,课堂呈现的书写问题也就是结构的摆放。

中山路小学

沈花

第四篇:语文课的语文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在“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和全面推进“校本革命”行动中,我们丛台区实验小学也把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的着力点,扎扎实实开展了各项活动,努力将我们的课堂打造成为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为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学校和谐发展这一素质教育目标,学校领导不仅多次组织我们外出参观学习,还利用学习文件,看课例光盘,做专题培训、沙龙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对我们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努力实现“高效教研”。通过抓学习培训,抓小组建设,抓新课堂评价,反复听课、诊断课例等一系列方法措施,强力打造新课堂。而我,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边学习实践,边探索创新,边磨合改进。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走过场。表面热热闹闹,为合作而合作,学生根本没有投入到学习之中,少数学生投入了,也只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明显让人感到是在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我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尝试,打破新课堂小组围坐的思维定式,寻找传统课堂和新课堂小组建设的结合点,摸索“不拉开桌子”的小组建设。针对大班额(80--90人),采取:“选”、“说”、“定”、“分”、“调”、“排““议”、“带”、“评”等方式进行小组建设。

一、分组前,目标任务的问题。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有奋斗目标,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分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例如:我们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之前,是这样明确目标任务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文章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生字、解词、主要内容、课文朗读、人物分析这些方面,你准备研究哪部分内容?针对这部分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安排,既落实了学生的“三个自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又给了学生明确的目标任务,学生热情高涨,互相提问,争相讨论,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了学生无所事事、无处下手的现象发生,使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

二、分组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交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成绩优秀学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如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其中一组同学负责汇报本课生字、词部分。组长是这样给全组成员分工的:2人解决本课难理解的词语,2人负责找出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2人负责整理本课生字并组词,2人找出容易混淆的字,1人负责把大家找出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到本子上。等到展示汇报的环节,组长派了三人:一人讲解本课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一人讲解容易混淆的字,一人讲解本课难理解的词语,其他同学可适当补充内容、可评价。只有这样从一开始就确保了合作学习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他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平时上课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还优化了学习方法。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

佳的的观念与做法。总的来说,通过小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三、展示汇报时,教师“导”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材、教法、学生的研究方面狠下工夫,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实现信息在集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创新的乐趣。同时还教给学生互动合作的方法。如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表意见,谈出自已的看法,这样促进生生互动。小组同学在遇到争论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可以建立师生互动。在别的小组发言后,如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小组任何同学可以代表小组发言,这样有利于形成群体之间的互动等等。并适时表扬了他们,使他们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例如:我最初在上《“诺曼底”号遇难记》时,让学生课前搜集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获取了许多知识,但那些都是零散的,在小组汇报时,学生东一句,西一句,你一句,我一句,甚至还有重复的内容,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这时,我就及时为学生导航,指导学生把搜集的内容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在汇报时,总结出一个简洁的,概括的资料。不然,一节课下来,就交流文章写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了。目前,经过我们的反复研究、实践,我校语文教学形成了“一四五”新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四种课型,五个环节。一个中心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四种课型指自学探究课、展示提升课、单元巩固课、作文讲评课;五个环节是指每一课型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环节:一是导入新课,二是明确目标,三是自学交流,(自学交流包括自学、对学、群学,小组分配任务重点学等),四是展示汇报,五是总结反馈。

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可是一个更高、也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上出语文味浓郁的语文课,让学生领略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我就“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首先,要重视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导学案”是教师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编写的学生学习学习活动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老师精讲点拨的依据。因此,导学案编写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编写上下功夫。我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1.活动内容要具有灵活性

“导学案”一般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习过程、检测反馈等环节。每一节课的学习活动有五个环节。初学编写导学案时,感到各课的导学案上教学流程是一样的,很单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其实制作各课的导学案还是精彩纷呈的。例如,对于学生在有关背景知识、作者介绍的内容方面有难度的,就需要在活动单上加一个“知识链接”,将内容较多较深,不易把握的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纳整理出来,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能很好的理解学习内容。如,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学生对诺曼底号邮轮比较生疏,就可以在导学案上加上有关的“知识链接”;又如,学习《长江之歌》时,可以在最后设计一个“知识积累”,补充有关长江的诗句,让学生读读背背进行积累。

2.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要精细化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导学案设计时要注重给学生一个具体精细的导向,让学生明白在自主学习、合作阶段他具体要完成哪些思考,特别是根据学习目标列出期待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字词点,句段点,思维点,生成点,练笔点,方法点,感悟点等等要根据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特点来设计。

3.活动的操作要有引导性

在“导学案”中,“导”是大有学问的。因为小学生自学能力毕竟有待提高。为了让学生真正能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地学习,就必须在活动操作上设计一些有关学习方法指导、思维方式引导,交流发言开导性的提示语。

二、其次,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总取向,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成分。新课堂则把语文教学的这些特点都关注到了,而且课堂生动,达到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的。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堂课中,我没有让学生用导学案,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的能力,所以我统一让学生准备了预习本。每节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固定预习这么几项内容: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生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等。这些内容也正是第二天上课的学习目标。学生上课目标明确后,先是对子、组内之间互相交流,把预习中的问题消化一部分。接下来我把这几项内容让小组抽取,每组一个,进行重点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几分钟后展示汇报。如朗读课文组,展示本组的朗读课文情况,可以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等。其实老师们,该展示汇报环节并不是为了表演而展示,这种展示涵盖了新课堂的诸多理念。如,在展示前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互相倾听,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后面汇报的精彩,小组这时也才能加分。这不正是在锻炼学生的倾听和团队协作能力吗?小组汇报时,学生大大方方站起来讲生字,讲词语,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等等,这本身就是给学生一个锻炼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机会。而且此时,学生已经担当了一个小老师的角色,为什么新课堂老师讲的少了,原因在此。学生不但讲得有声有色,还要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这样的语文新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生动活泼,我们何乐不为呢?但此时要注意,我们语文老师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我们要把自己的角色定好位。我们是主导者,是一个倾听者、评价者、检测者、补充者、提升者,重难点强化者等等。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新课堂,在老师的主导下学生热情高涨地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这不也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标吗。

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中,我想重点说说“读”。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最重要而又最基本的途径是培养语感,而诵读,就能有效地养成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诵读还有助于学生的审美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读。关于“读”,我是这么做的:一是重视教师的读。教师朗读时的语调、表情、动作,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为培养学生正确朗读,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反复朗读,力求做到吐字清楚,发言准确,语调清新,感情充沛,表情自然,轻重缓急适当;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朗读时要像演员那样自己首先进入角色,把课文有声有色的朗读给学生听。这种富于示范性的朗读,会很快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把他们带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了好的范读,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但读起来又不能像老师那样朗朗上口。朗读的技巧,诸如停顿、重音、变读、儿化、轻声等,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一下子全教给学生;即使教了,学生也不可能全掌握,而只能通过对老师朗读的模仿,逐渐养成语言习惯。因此,我在领读这一环节中,并不是千篇一律都是我领读,有时我指名学生读,在针对学生朗读中存在在的问题重点朗读;有时我只领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特别对那些拗口的句子就一字一板地领读,对难读得长句就反复领读,直到让学生读通读准读好为止;二是重视学生的读。就《“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来说,我在学习目标中就明确了①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敢的优秀品质;②要会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读,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同学们通过分角色诵读、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积极主动地阅读,这样就会读出情趣、读出激情、读出个性,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不就出来了嘛。“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原则,一种特色,一种美感,也是语文教学永远追求的一种高境界。只有洋溢着“语文味”的语文课,才真正让学生喜欢,才可能拥有成功的语文

教学。因此,新课堂的一切活动应该把握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服务的基点,既彰显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独特魅力,又强化了语文意识,学“语”习“文”,让小学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

第五篇: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绿城之春”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金城江区第六小学

莫秀娟

2015年春,我参加了“绿城之春”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听课后点评时,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这节课语文味很浓!”近几年来,由于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不再追求热闹而无效的教学,都十分清楚地明白,语文课姓“语”。“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来”。语文味是什么?“语文味”是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味浓就必须突出工具。黄亢美说:“语文的人文性功能是重要的,但工具性却是主要的。”那么,语文味如何体现呢?

一、语文课要有琅琅读书声

读是根本,没有读,就没有感悟和理解,就没有语感的生成、情感的熏陶、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我们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有“熟读”才会“精思”。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是诵读。”那么,如何读书呢?就是要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地读。如吉林省的孙世梅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现,描写王熙凤的外貌这段比较难读,为了让学生读通、读顺,孙老师首先出示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然后由字连成词,由词连成短语,由短语连成句。采用不同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自由地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然后小组检查读,最后一起朗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答案就不一样,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这样的读就充满语文味了。如陈金龙的《乡下人家》一课,开头用诗引入课文,中间又化文为诗,由诗指导读,充分展现了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引读,让学生充分感知了乡下人家如诗、如画。如《百合花开》一课,有一句排比句,老师指导学生读几遍以后,再把她变换成诗歌的形式,让学生读,老师主张读出自已的感受,如果认为它是排比时,读出排比的气势,认为是诗时,读出诗的韵味。

二、语文课要有品词赏句

课文中的语言就像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是那么丰富;而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品词赏句!如王自文的《纪昌学射》,就重点品“盯”字,首先让学生做“盯”的动作,明白意思后,让学生找出飞卫怎么让纪昌“盯”,纪昌怎么练“盯”,盯出什么成果。老师教的两段文段紧紧围绕“盯”这个字进行赏析。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明白寓言的寓意。不用老师强加给他,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如《百合花开》一课,先让学生找出百合要开花的段落,百合开花的段落,然后在朗读析句中品“终于、不敢、欣赏”这几个词,品“欣赏”这个词的时候,她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方法,如什么叫“赏”(专心地看),“欣”指什么(高兴),什么叫欣赏用简练的的词语来概括出来。这样就得出了“欣赏”的意思。然后,老师又说:“让我们用心地去欣赏百合,用词语概括出来。”并让学生上台写出来,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百合的精神。她表面没概括中心思想,但学生把自己最受感动、感悟最深的词写下来,这就是概括中心思想。所以黄亢美老师说:“我们淡化段落、中心思想但不等于不要,在强化语言的训练中,中心思想是自然出现,而不是强加给学生的。

三、语文课要有写的训练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进行写的训练,是在积累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纪昌学射》先学习课文,他练得相当到家了,课文中怎么说,然后读课文中的句子(),接着老师拓展出示描写纪昌盯出成果部分的文言文,让学生说说你觉得纪昌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顺势仿写“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了-----”

下载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文课具有语文味(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

    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味?近几年来,由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 最近这几年,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承载的非语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从天文地理到思想品德,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并且冠以美丽的说法——综合、渗透、人文、......

    让语文味更浓

    让语文味更浓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通过学习窦桂梅老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探讨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地......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 ——《晨读》教学案例 乔海燕 《晨读》是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对儿时学习生活的一段回忆。作为读书单元的首篇文章,就是要以作者晨读的感受,引发学生与读......

    让语文味浓起来

    让“语文味”浓起来 南京市上元小学 汪国宝 “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

    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

    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听特级教师吉春亚的课有感 东塔学校 杨陆燕 最近,在视频上我有幸领略了名师吉春亚的风采,吉春亚老师是一位文静儒雅、聪慧灵气、快乐随和的老师。......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兼备. 语文是感悟和感受的融合 .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 语文是悠长的情韵,优雅的意趣,盎然的心曲. 语文是激情的,是联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