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时间:2019-05-12 23:5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第一篇: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知识要点:

1.进一步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达到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一)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无先后之分。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均无关系。)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能抵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能否求和?)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平衡力的性质呢?)

(三)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数学表达式:F合=ma

3、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同体性:F m a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

(2)矢量性: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一致

(3)瞬时性: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具有瞬时对应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一)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F合=0。

即F合= 或 FxFy合= = 合

(其中Fx合为物体在x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Fy合为物体在y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

(二)处理连接体问题

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物体组成连接体。整体法: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互联系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可选整体为研究对象。

隔离法:把题目中每一物体隔离出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同一参考系具有相同加速度时,有些题目也可采用整体与隔离相结合的方法,一般步骤用整体法或隔离法求出加速度,然后用隔离法或整体法求出未知力。

(三)两类动力学的基本问题 1.从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运动学的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可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外力。

3.分析这两点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加速度。4.求解这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由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第一类 物体的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 运动学公式 物体的运动情况 第二类

5.由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包括大小和方向)(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1)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所需的运动参量,并分析讨论结果是否正确合理

【典型例题】

题型1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例1.质量m=4kg的物块,在一个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40N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θ=37°,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力F作用了5s,求物块在5s内的位移及它在5s末的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

题型2

已知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角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经过0.5m的距离速度由0.6m/s变为0.4m/s,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求作用力F的大小。(g=10m/s2)

F 30 0

【模拟试题】

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其速度不可能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运动速度无直接联系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则加速度一定不为零

2.一根轻弹簧下端挂一重物,上端用手提着,使重物竖直向上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g;从手突然停止向上运动时起,到弹簧变为最短时止,重物加速度的大小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3.如图所示,质量为ml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上放置一质量m2的另一木块,先后分别用水平力拉ml和m2,使两木块都能一起运动,若两次拉动木块时,两木块间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F2,则两次拉动时,拉力之比为

()

A.m2F1m1F

2B.F1F2

C.m1F1m2F2

D.1

4.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洒水车在平直路面上原来匀速行驶,开始洒水后,它的运动情况将是

()

A.继续做匀速运动

B.变为做匀加速运动

C.变为做匀减速运动

D.变为做变加速运动

5.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三个平行水平面的共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已知F2垂直于F3,若三个力中去掉F1,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为2.5m/s2;若去掉F2,物体产生的加速

度为1.5m/s2;若去掉F3,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0m/s2

B.2.0m/s2

C.1.5m/s2

D.4.0m/s2

6.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的作用,该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20s内平均速度为零

B.物体在20s末的速度为零

C.物体在20s末又回到出发点

D.物体在10s末的速度最大

7.一物体质量为m,受到F1、F2、.F3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当去掉F3后,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方向。

8.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放于水平面上,现在物体上施一水平力F,使物体开始沿水平面运动,运动10s时,将水平力减为F/2,若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水平力F=

N,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g取10m/s2)

9.水平传送带A、B以v=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所示,A、B相距11m,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则物体从A 沿传送带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

s。(g=10m/s2)

10.一位滑雪者如果以v0=30m/s的初速度沿直线冲上一倾角为300的山坡,从冲坡开始计时,至4s末,雪橇速度变为零。如果雪橇与人的质量为m=80kg,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多少。(g取10m/s2)

11.物体由A点沿不同光滑斜面滑下,高为h,倾角不同,求它到达底端的速率。

A h

12.如图所示,底座A上装有长0.5m的直立杆,其总质量为0.2kg,杆上套有质量为0.05kg的小环B,它与杆有摩擦。当环从座上以4m/s的速度起飞时,刚好能到达杆顶,求:

θ(1)在环升起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多大?(2)小环从杆顶落回底座需多长时间?(g取10m/s2)

【试题答案】

1.CD 2.C 3.CD 4.D 5.B 6.BD 7.F3/m 与F3反向

8.6 0.2 9.6 10.F阻=200N 11.v

2gh 12.FN=1.7N t=0.5s

第二篇: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说课稿设计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下面我分部分内容来讲述我的设计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学生。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力学和牛顿定律之后编排的,是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生活、生产中两类动力学问题,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为中心的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力学的解题范围。但高一的学生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加上刚学完牛顿第二定律,对受力分析还不是很熟悉,我们只能逐步展开、加深,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正确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规范、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能力;通过本节课,使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作好受力分析图,弄清物体的运动情景,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根据此特点,我采用了师生讨论,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牛顿第二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复习提问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引入新课,然后通过三个案例分析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接着是通过练习巩固加深,提升能力。最后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是怎么突破重难点的。

宝来汽车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为背景,设计了两个例题。提出我的问题:例

1、例2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目的让学生自己归纳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种类型的动力学问题。

接下来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这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的类型题。为了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图。做好受力分析图之后再然学生画出运动情景图。4.力与运动联系的桥梁? 5.选用哪些公式求加速度呢? 6.如何求刹车距离?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得出答案。通过逐步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受力分析和弄清运动情景的重要性。

等学生完成得差不多了,再展示解题过程。

下面是对例1的拓展。1。如果考虑反应时间,怎样求刹车和停车距离;2。在限速的公路上如何判断是否违章?问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通过拓展,让学生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

案例分析三,这是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的类型。有了例1作为基础,我设计了更深层次的问题。1。与例1比较,有哪些相同的步骤? 2.研究对象的运动包含几个过程?分别做什么运动?画出受力分析图、运动情景图。求牵引力F,实际上求哪个物理量?如何求?求解的方法跟例1一样吗?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完成解题过程,然后是展示解题过程,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解答分析出现的错误。

这是中等难度题。通过与例1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解题方法。问题层层深入又容易达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解题信心。让学生分析自己的典型错误,提醒自己今后解题要注意的地方。

解完两种类型题目之后,再提出这样的问题:1.你认为解决这两类问题的突破口是什么?2.求加速度有几种途径?3.归纳这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我设计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归纳方法,从实践上升为理论的过程。

接下来是通过练习巩固,提升能力。这个题与例2的情景一样,只是把平面问题改为斜面问题,目的在于学以致用、暴露典型错误。

这个题我只作以下点拨。

等学生做得差不多之后,展示学生答案,指出典型错误,使题目加深印象。并强调物体在斜面上受力分析时,要用正交分解法。

这是课堂小结。

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讨论,80%的学生能基本解决中等难度的力与运动的题目。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如课件所示!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反思:

优点:

(1)本节课始终以“宝来”汽车的运动作为背景,主题明确。

(2)以学生活动为主,层层深入的设问符合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感受每一步的成功,而不是看到题目望而生畏,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本节课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习题课,选好题目是本节课的关键。

缺点:由于一节课时间较紧,学生活动的时间受一定限制。小部分基础较弱学生可能还没跟上。另外拓展不能太多,否则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这是我这节课的设计,谢谢大家的指导!谢谢!

第三篇: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3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学案

3.3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一、知识要点 1.超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物体所受重力。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物体所受重力。

(2)产生条件:物体具有 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的状态。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方向竖直向下

二、疑难突破:传送带问题

三、典题互动:

题型一:超重、失重的理解及应用

1、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N,关于电梯的运动(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A.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B.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C.电梯可能向上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1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22222

题型二:传送带问题

3、水平传送带AB以v=2m/s的速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A、B相距11 m,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则物体从A沿传送带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多少?(g=10 m/s)

4、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37°,皮带以10m/s的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所示,今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地放上一个质量为m=0.5kg的小物块,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送带A到B的长度为16m,g取10m/s,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 2

2三、随堂演练

1.关于超重和失重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增大了,失重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减小了

B.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

D.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不发生变化

2.如图所示,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物块压在箱顶上.若在某一段时间内,物块对箱顶刚好无压力,则在此段时间内,木箱的运动状态可能为()A.加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3.如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释放一小木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木块从左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L A.vv2gL B.v

C.2Lg 2L D.v

第四篇:【物理】4.5《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粤教版必修1)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4.5 牛顿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这个题目就是根据已知的受力情况来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前4秒内运动情况:物体由静止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4.0s。受力情况:F=5.0N,f=2.0N,G=N;初始条件:v0=0;研究对象:m=2.0kg。求解4秒末的速度vt。4秒后,撤去拉力,物体做匀减速运动,v′t=0。受力情况:G=N、f=2.0N;初始条件:v′0=vt,求解滑行时间。

(2)解题思路

研究对象为物体。已知受力,可得物体所受合外力。根据牛顿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5)引申:这一类题目是运用已知的力学规律,作出明确的预见。它是物理学和技术上进行正确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如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后获得速度等都属这一类题目。

2.已知运动情况求解受力情况

例题2(投影)一辆质量为1.0×10kg的小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行驶,现在让它在12.5m的距离内匀减速地停下来,求所需的阻力。

(1)审题分析

这个题目是根据运动情况求解汽车所受的阻力。研究对象:汽车m=1.0×10kg;运动情况:匀减速运动至停止vt=0,s=12.5m;初始条件:v0=10m/s,求阻力f。

(2)解题思路

由运动情况和初始条件,根据运动学公式可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由左向右求解即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由①式得N=Fsinθ+mg 代入③式 f=μ(Fsinθ+mg)代入②式有Fcos(Fsinmg)ma

aFcos(mgFsin)

m可见解题方法与受水平力作用时相同。(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1.应用牛顿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第四节 欧姆定律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第四节

欧姆定律人教实验版知

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六章

第四节

欧姆定律人教实验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第六章

第四节

欧姆定律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压和实际电压。

[知识点]

【典型例题】

例1.下面是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一位同学的实验数据:

分析两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分析表I中数据,可得出: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分析表II中数据,可得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综合结论: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例2.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需要什么器材,用什么方法完成实验?

解析:①用电源(电池组、学生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值R、电流表,电压表,组成下图电路:

将1节、2节或3节等电池组成的电池组(或将学生电源分别打到1V、2V、3V等电压位置)接入电路的电源处,闭合开关S,同时读出 示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就可得出结论。

②用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组成如下图电路。

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到三个不同位置处,分别读出三次 示数,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就可得出结论。

例3.为什么试电笔内必须有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

解析:

由于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人体电阻值约为1kΩ—5kΩ,使用试电笔时,人体电阻与试电笔内电阻串联,只有当测电笔内电阻很大时,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总电阻才会很大,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会过大而造成伤害。

例4.我们知道:电路中,绝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连起来,这种电源短路是很危险的,试以“一段电阻值约为0.02Ω的铜导线直接接在1节干电池两端”为例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

这样大的电流,会使导线温度很快升高,绝缘皮烧坏,甚至引起火灾;同时电池的能量在很短时间内消耗完以至损坏,所以电源短路是绝不允许的。

例5.有些地区电压不稳,有的家庭用“稳压器”来保护电冰箱等电器。试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解析: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会影响通过它的电流,只有用电器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用电器才会正常工作。如果实际电压高于额定电压,会损坏用电器;如果实际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有时还会损坏用电器。

例6.有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电阻为10Ω的小灯泡,利用标有“1A,20Ω”的滑动变阻器把它接到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上工作,如图所示。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①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多大时,小灯泡正常发光?

②当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最大时,小灯泡的工作电流多大?

解析:

【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

1.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___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__________成反比,这叫做__________定律。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

2.有一盏灯分别接在电压为1.5V和3.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灯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

3.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5Ω和15Ω,并联接在电压为1伏的电源两端,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

4.有一用电器,当接到1V电源两端时,通过0.2A的电流,则它的电阻为__________;当把它接到3V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_,这时它的电阻为__________;当把它两端电压减为0时,通过的电流为__________,这时它的电阻为__________。以上说明:某一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__________。

5.某导体电阻是4Ω,当它两端加__________伏电压时通过1500毫安的电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有一盏路灯电阻是2000Ω,接在照明电路上亮着时的电流为__________。

7.有一盏5Ω的小灯泡,若通过灯丝的电流为450mA,则这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__________。若用实验室电压表来测量,应选择__________量程。

8.用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给导体甲供电时,电流为0.5A;用此电池组给导体乙供电,乙的电阻值为甲的2倍,则通过乙的电流为__________。

9.甲、乙两灯的电阻之比3:2,两端电压为2:1,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据欧姆定律公式可推出,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中电流的比值。

B.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不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D.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

2.以下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如下图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把开关S断开后,各表示数变化情况为()

A.表 变小,变大

B.表 变大,变小

C.不变,变小

D.不变,变大

4.如下图示电路,电压U不变,当P向左移动时,各表变化情况为()

A.变大,变小

B.不变,变大

C.变小,变小

D.变大,变大

三、问答题:

既然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下面用下图示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1.当电路里接入导体AB时,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得到下列一组数据: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由此可得出:导体AB中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_____________,对于这个导体来说,比值U/I是个___________值。

2.用另一段导体CD代替AB,重做这个实验得到另一组数据:

由此可得出:导体CD中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也_________,且对于这个导体来说,比值U/I也是个____________值。

3.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可看出①在同样电压(如6.0V)下,比值 大的导体CD中,电流较_________,所以比值 反映了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叫___________。②在同样电压下,对于不同的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可得出结论:导体中的电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有一个小灯泡,电阻为6欧,通过电流为0.45安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它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电压?

2.有一电阻线最多可通过2A的电流,把它接到24V电路中,电流为0.5A,问它能否直接接到照明电路中使用?

3.如图所示电路,R1=5Ω,R2=10Ω,电流表示数为0.8A,求三个电压表示数各多大?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如图所示电路中,R1=100Ω,R2=200Ω,示数为12V,求三个电流表示数各多大?

【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两端的电压,的电阻,欧姆,2.1:2

3.3:1

4.5Ω,0.6A,5Ω,0A,5Ω,无关

5.6

6.0.11A

7.2.25V,3V

8.0.25A

9.4:3

二、选择题:

1.B 2.D

3.C

4.D

三、问答题:

1.成正比,定

2.成正比,定

3.①小,电阻

②电阻成反比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四、计算题:

1.2.电阻线最多两端所加电压:

又∵照明电路中电压为220V,高于96V

∴此电阻线不能直接接到照明电路中使用。

3.∵R1与R2串联

∴I=I1=I2=0.8A

答:电压表 示数为4V,示数为8V,示数12V。

4.∵R1与R2并联

答:略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