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2 23: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写写帮整理)

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与一些教育新理念的提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问题逐渐地凸显了出来。其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关系、“班级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关系、“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等等,因此“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

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关系,实质上是“体育教学应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的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大班级授课及学生在身体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差异要远大于智力差异”的客观实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理念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

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矛盾,给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带来的困惑,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于这些问题仅仅用“相互结合”或“既要这样,又要那样”的笼统说法,在理论上是很难说清楚的,在实践中也难以操作。为此,我们撰写此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二、体育教学中的“尊重共性”和“统一要求”是基本的,是保障大部分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形式平等的必须

自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后,30-40 名学生在一个班级内进行学习就成了现代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形式上的公平性。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学生面对的是共同的教学内容、共同的教师、共同的教学方法、共同的教学环境、共同的教学要求等,这使得教育具有了基本的公平,同时“对共性的尊重”也成为班级授课制教学方式的必然和必须。

同样,现代的体育教学也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体育教师也只能根据学生集体的一般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正态分布的原理成为评价体育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而“少数服从多数”则成为判断体育教学是否公平的可行性原则。应该说,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尊重共性”和“统一要求”是基本的,是保障大部分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形式平等的必须。

因此,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准来设计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具有共同的教学内容,具有教师的权威,具有统一的教学方法,具有强制性的教学要求,甚至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而不得不影响个别学生的利益。这应是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三、体育教学中的“尊重个性”与“因材施教”是相对的,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它追求的是全体学生的利益和实现教育实质性平等的必须

班级授课制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传统的私塾式教育的细致入微与因材施教的优点。面对共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要求时,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受到尊重,个性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当我们用正态分布的原理来考虑30~40人的学习要求和决定他们的学习进度时,必定使一些基础好和进步快的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使一些基础差和进步慢的学生感到“吃不了”,造成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和班级授课制至今仍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因此,教师在“尊重共性”和“统一要求”的大原则下,又必须充分重视“尊重个性”和“因材施教”。体育教师必须要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来为那些少数学生另设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这是保障全体学生利益和实现教育实质性平等的必须,也是体育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理想境界。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尊重个性”和“因材施教”是相对的,绝对的“尊重个性”和“因材施教”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因为:

1.班级授课制是各学科的基本教学形式,而其他教学形式则是辅助性的与补充性的;

2.“少数学生利益服从多数学生利益”是教学的最高原则,“同时兼顾少数学生的利益”则是最高原则之下的教学理念与努力方向。

3.通常,共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国家的规定和要求,而有差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国家规定学业的途径与方法。

4.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态分布基本上是一种客观规律,而反映更加良好的教学质量的理想分布则是相对的。

四、体育教学中要同时“尊重共性”和“尊重个性”,两者不可偏废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共性”和“个性”的目标是一致的, 两者都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利益和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我们的体育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和服务对象。使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都能得到同样的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使命。但是,学生在体育能力上的差异,又远远大于智力和其他能力上的差异,学生在体育志趣、爱好、基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我们要使体育教学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体育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同时做好“尊重共性”和“尊重个性”的工作,两者不可偏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在我们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确存在着只注意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忽略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的情况,例如:1.过分注重班级授课的体育教学形式,对有利于因材施教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的运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2.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和自选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3.过分强调学习效果评价的一致性,对学生的个体性评价重视不够。

4.过分追求教学表面上的整齐划一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对教学实质上的公平缺乏足够的认识。

5.过分追求教学的表面效率,而对教学实质性的效率,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就是要通过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不断地加以解决,最终使体育教学在实现“尊重”学生“共性”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个性”。

但是,在当前的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却出现了另一种偏废,即在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的时候,却出现了否定“尊重”学生“共性”的倾向,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恰当地淡化了基本的班级教学方式,过分地夸大了其他教学方式的作用,使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

2.不恰当地提倡对教学内容的自选性,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内容失去了必要的计划性和统一性,因而导致教学内容的无序和纷杂。

3.不恰当地否定终结性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价的一致性,过分夸大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过程评价的作用。

4.错误地理解和不恰当地运用“探究性学习”,忽视了教学的效率和形式上的必要统一,既失去了教学实质上的公平,也失去了教学形式上的公平。

由此可见,要同时体现“尊重共性”和“尊重个性”,始终是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时都要注意处理好的一个问题。

五、要处理好体育教学中“共性”和“个性”的四个具体关系 1.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

任何教育都要有统一的要求,这个要求来自于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来自于大众性教育的本质,也来自于教育评价的需要等。没有统一要求的教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当前有一种说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或衡量)所有学生是不公平的,是忽视了‘平等受教育’的新理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统一要求的理念也来自教育的公平性。因为,只有统一的要求,才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才有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相同的教育。至于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那是在统一要求的框架下,缺乏因材施教的问题。如果因为有些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就取消教育的统一要求,那就不是什么教育新理念,而是一种主次颠倒的做法。

体育教学虽然有着更明显的个体差异,需要更好地因材施教,但也不能取消统一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虽然取消了对教学内容的统一具体规定,但却提出了二百多个“学生将能够”达到的水平目标,这些目标,其实就是统一要求和统一评价。这里的“学生”指的就是全体学生,否则就应该写成“一些学生将能够”或“大部分学生将能够”。因此,在贯彻新课标时,我们决不能误解为可以放弃统一要求了。

2.要处理好“统一教学内容”与“学生自选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学都要有统一的内容,特别是具有以下特征的学科更是如此:(1)内容和目标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2)学科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3)在学生升学时作为统一考试科目的学科。

体育学科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都不很明显,因此,体育教学内容在各地区和各学校之间并不需要有很强的统一性。但是,这种灵活性更多地体现在课程编制的层面上,而在具体的教学操作层面上,特别是课堂教学层面上,教学内容则必须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否则教学就难以组织。在现实中,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同时选择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至今尚未见到成功的范例。主要还是在统一教材下分组进行不同难度、不同进度、不同形式(如在垫上运动滚翻类的内容中选择前滚翻、后滚翻、鱼越前滚翻等)的学习。

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层面上,可以根据情况恰当地提倡教学内容的自选,此时可以以教材的选择性为主;而在体育教学的层面上,则要以教材的统一性为主,而不能不恰当地提出学生自选内容的要求。换句话说,我们主张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但在教学中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则必须是谨慎的和有限度的。

3.要处理好“班级授课”与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面临学生多、教师少和体育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的教学条件下,“班级授课”仍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体育教学的基本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决定着体育教学是以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也决定着教学的效率。但是,“班级授课”又有难以面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就必须有一些其他的教学方式来加以补充,如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就是很好的补充教学形式。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在选用教学方式时一定要注意主次关系,要以保证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宗旨,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基本效率为原则。

4.要处理好“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关系

应该说,绝对评价是面对大多数学生的,绝对评价的标准也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情况和评价需要来确定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有、也必须重视绝对评价,诸如对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绝对评价等。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绝对评价只是形式上的公平,对于那些天生身体条件差和基于某种原因体育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绝对评价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相对评价来辅助体育教学评价,如利用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来进行辅助评价。但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夸大相对评价的价值和作用,更不能否定绝对评价的价值和作用。那种要“从绝对评价转变为相对评价”、“从终结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的提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应以绝对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以相对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为辅。

第二篇: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2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四、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倾型和外倾型。属于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而属于内倾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按学生的个性分组进行教学(可以兴趣或性格分组)。1兴趣分组法即按学生兴趣选择,组成各教学小组。由于整体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的,所以,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这样,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就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尽情运动、享受,身心都会得到有益发展。2性格分组法即按照性格类型(内、外向型),结合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由于该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能较容易地控制课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

第三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体育教学论文:论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2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

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在体育运动中,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自我意识,渗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并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四篇: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白沙县七坊中学王启明

内容摘要: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和锻

练的主要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课中的游戏教学是非常适合初中生体育课教学的。游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巨大作用,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游戏教学中的目的任务、特点和教法等进行探讨,以期创新,从而促进学生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体育游戏体育教学关系

体育游戏是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征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为传统体育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体育教学注入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和引人入胜的竞争因素,因此游戏教学已成为开发中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体力和智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中学阶段有的放矢地穿插游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本人就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教学谈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体育游戏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体育游戏熔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特别是它的易行性为体育设施差的乡镇学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体育游戏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竞争,在竞争中体验愉悦,从而提高他们中枢神经的兴奋性。采用此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会感到枯燥和厌倦,也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而深受学生的青睐。体育游戏内容广泛,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成为体育游戏的内容,而且场地器材简单易行,可多可少,便于普及和开展,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同时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上生动活泼,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因而它能够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并且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品行的发展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1、体育游戏活动能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品质。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集体活动,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他们能在分工合作,各尽其责中,不知不觉提高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如游戏“老鹰抓小鸡”“猎人打猎”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

结合作精神;“胯下头上传球”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的优良品质;“俯卧撑接力”“背推角力”等可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

2、体育游戏活动能体现出课堂的趣味性、娱乐性。

趣味性、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特征。如果体育游戏缺乏趣味性和娱乐性,将从根本上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反之,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游戏活动内容将会让学生从中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满足体育活动的欲望和需求,使体育教学生动活泼,这比那些沉闷死气、活泼不足的传统体育课,其效果可想而知。如在训练快速应变时采用“大球小球”,在准备活动中,把以前的跑几圈变为“跟着跑”或“带头跑”等游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效果也更好。同一内容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玩”的心理得到满足,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中身体得到锻炼,性情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发展。

3、体育游戏活动能体现出竞争性。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都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潜在的竞争意识,游戏活动本身是以争夺最后的胜负而告终的,这种胜负实质上是体力和智力的竞争,因而在游戏教学中,每个学生往往都最大限度地把身心投入竞争和自我表现中去,以确保竞争的连续和发展,获取最终的胜利,体验成功的快感。已经有人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经常处于一种游戏或竞争状态之中,对形成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双杠追逐”、“跳背接力”等 竞争性游戏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4、体育游戏中能融入技术技能的学习。

游戏教学就是把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锻炼揉合在游戏活动之间,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技术动作、技能与技巧,并牢固地掌握。如在篮球技术教学中,可以采用“长传快跑接球”、“运球接力”、“传球接力”等体育游戏;在实心球投掷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出手角度的技能,可以利用学校的围墙,在墙上离地一定高度的地方做各种标记,让学生在离墙一定距离的位置依次进行练习,在教学中引入竞赛机制,进行投中或投远比赛。学生有了明确地投掷目标,提高了练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有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运用好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课中的教学

中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好胜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中学阶段,体育活动的基本方式是:走、跑、跳、跃、投以及各项球类、体操、武术等。学生的身体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发展与运动能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启发、调动他们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并根据每次课题,巧妙地用体育游戏配合体育教学,就可以打破沉闷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兴趣,使他们在紧张活跃的竞赛中提高练习次数,既解决了课堂活动的单调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又巩固技术动作,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选择好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游戏。

选择游戏应与教学计划相吻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考虑到不同素质的提高,教材内容应多样化。例如应选择服务于一般身体发展的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如“拉网捞鱼”);应选择配合基本教材的游戏作为辅助的练习(如“迎面接力跑”)等等。各个年龄阶层的学生对游戏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选用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例如 “丢手绢”游戏,初一学生活动起来会生动活泼,而初三学生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更不用说更高年级的学生了。因而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游戏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要随之不同,并要考虑游戏的时间、负荷等,在组织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必要的示范,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尽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无拘无束,轻松自如,又有规范地进行,以期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有时还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创新游戏,使得体育课更加的丰富多彩。

2、适时合地理安排体育游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乏味。在编写教案时,应该适当地插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内容,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能感受到新鲜感,从而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如在进行中长跑教学时,一改以往绕跑道练习的训练形式,让学生在“原地闭目跑”、“折回跑接力”、“绕过障碍追逐跑”等游戏中去进行练习,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体育游戏教学。

教师除了做好课堂的准备外,还应该在游戏进行中,密切注意游戏活动的强度、训练情况、学习氛围等,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应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变换游戏的方法、手段。如“两传一抢”游戏,教师既要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

传接球的同学球传得准、接得稳,又让抢球的同学抢断积极,位置合理。教师在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这样能消除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技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4、教师要公正的做好体育游戏教学中的裁判工作。

只有客观地评定游戏结果和认真监督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才能确保游戏的教育作用;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发生互相争执。裁判员通常是由教师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担任,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教师要全面观察整个游戏的过程,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并及时做好总结。游戏提前或延迟结束,其效果都不好,而应在规定的时间或规定的次数完成后,或当学生比较满足,但又不太累的情况下结束。游戏结束后,教师首先要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对整个游戏与个别人做出奖评,指出各队在发挥集体力量和遵守、执行规则方面;在技术、战术的运用和发挥上存在的优缺点,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总之,在活动中裁判要认真、公正、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评定,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知识和技术技能。

结论:在体育课教学中有效的贯穿游戏教学,既能使体育课堂教学的气氛生动活泼,又能让学生乐学、易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7年第6期

第五篇:共性与个性(企业管理篇)

共性与共性

一、企业文化之个性与共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上层建筑系统,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即公司自身的个性)结合外在大的市场环境,才能在管理工作中少走弯路或者不走弯路。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个性特征的总结,这个结论是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内在的 隐性的、本质的力量,它需要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企业适合发展的方向及管理模式,而不是一种外在的、显性的、表面化的形态,不根据自身特点随意搬照其它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文化导向,只有从企业的个性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才是真实可靠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然而企业本身是社会的一份子,置身于大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企业的价值理念都是千姿百态的社会文化的缩影,民族文化;社会通俗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先导,并且具有通约性的道德规范,如果企业文化背离了社会所遵从的文化,与大的市场环境相违背,只会被社会抛弃,被市场淘汰,二、企业员工之个性与共性

企业的主体是人 是由人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企业的整体规划,管理模式及细则需要上层建筑制定,也需要下层建筑执行,企业的运作需要各环节精密支撑,特别是当今市场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团队的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这是员工存在个性的客观必然,个性是什么?平时情绪暴躁,表现对人傲慢无礼,以自我为中心都是对个性的曲解、而发散人本质的特长,并且持之努力才是彰显个性的最好方式,同时员工本质的隐性的特征或许被显性的表现所被人片面的感知,所以先思后行,保持怎样的个性都是员工所需要思考的。

首先作为一个企业,就必须在寻求员工一致性方面下功夫,也就是“求同”,才能从每一名员工的身上反映出企业特质,彰显企业个性。首先是目标的一致性,我们常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同样进了一家门,就是一家人,就应当目标一致。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员工就不能加强团结协作,形成团队合力,企业的发展必定会受到致命影响。追求目标的一致性,就应当科学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经营目标,并将这一目标以简洁明了的表述向员工做好充分宣传,促进员工自觉认同。其次是文化的一致性,主要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统一。正象是水能把水泥、钢筋、石子聚合成坚固的钢筋混凝土一样,企业文化同样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促进企业每一名员工按照统一的精神指引和行为方式做事。

同时员工的特质决定了员工的个性,企业要注重在发扬员工共性的基础上,保护和发展员工个性,也就是“存异”,如果员工只有共性的因素,企业员工就会象一部部机器一样,缺乏生机活力,更会缺乏创新能力,为保护和发展员工个性,企业必须注重员工的个体需求,对员工实行分类管理,根据员工的素质和个性的不同,因才施教,因才管理,实现员工共性与个性的有机融合,让员工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下载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体育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也符合建设在......

    课堂教学的共性与个性5篇

    课堂教学的共性与个性 王子凯 韩愈的《师说》中开篇就提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一、传道 所谓的“道”,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往大了说就是“人生观、价......

    bkokei论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议案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

    论初中生考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试

    论初中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分析和观察等方法,分析不同心理健康对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并论证心理健康和体育教学的关系,研究体育教学重加强心理......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克山一中张婧 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走向。同时......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祖秋颖 来源:《成功·教育》2013年第03期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总结过去,放眼未来......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摘要: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片面的生物学评价向完整体育评价转变、从“......

    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发展史”和“教学论与教学设计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发展史梳理 (一)课程研究的发展 20世纪是教育的黄金时代,首先是全球范围的义务教育的普及,接着是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