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23:5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

第一篇: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

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

《指南》精神指导下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新探究

通过学习《指南》在开展活动区的游戏中我们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创设丰富的环境,给予幼儿自发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保证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组织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组织游戏的专业水平,达到幼儿快乐游戏,有效学习的目的。真正体现“依据《指南》,创设游戏化的环境,发挥幼儿主体性”。开展区域游戏活动中我们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实践,从以下两方面问题入手进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新探索。(1)如何使每一个区域游戏活动都能整合《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2)教师如何依据《指南》,为幼儿创设更具吸引力更具游戏化的游戏环境,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投放什么样的游戏材料的探索实践。精心打造课题游戏活动研究,阳光阅读课、区域游戏活动研究课。希望能在专家指导下有序、有效探索“区域游戏活动的探索,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积累和设计一套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区域游戏活动课程,总结数篇教育经验。

更好的将《指南》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之中,通过“关注每一个、关爱每一个、读懂每一个、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教育与服务的目标,运用“讲、辩、思、探”等活动加以落实。增强管理者、施教者的创新教育意识,丰富创新教育理论,提高创新教育能力。

第二篇:关于对在研立项课题研究项目进行进度

关于对在研立项课题研究项目进行进度

检查、结题验收的通知

各系(部):

为了推广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学院将对在研立项课题研究项目开展进度检查、结题验收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检查、验收范围

(一)2006年立项、研究期已满的省级、校级研究项目和2007年立项、院级研究项目必须参加本次结题验收,逾期不予验收。因特殊原因欲延期结题的项目需提交《长江大学工程学院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并参加项目研究进度检查。

(二)2006、2007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2007年立项、研究期未满的省级、校级教研项目参加本次进度检查。

二、材料准备

(一)参加结题验收的项目需准备以下材料

1.结题报告及相关附件。结题报告由封面(样式见附件)、目录、内容组成;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论述(包括主要特色及创新点)、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等。

2.填写好的《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3.参加结题验收的项目须准备8-10分钟的PPT汇报内容。

(二)2007年立项、研究期未满的省级、校级研究项目,需填写《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立项课题研究项目进展表》,并提交可以体现项目进度的相关材料(每项材料须标明完成时间)。

三、时间安排

(一)申报材料经项目承担单位审核后,请各项目于2008年12月30日前将结题报告一式五份、相关附件一份、《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成果鉴定书》一式二份;或《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进展表》一式二份;或《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一份,上述材料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交教学事务部。

(二)现场评审验收时间另行通知。

四、评审结果处理

对结题完成效果显著得到专家认可的课题研究项目按《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对研究不力、进展缓慢和成效不显著的课题研究项目,学院将视情况限期整改或终止其研究。

附件:

1.《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立项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书》 2.《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立项课题项目进展表》 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课题研究项目结题报告》封面 4.《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立项课题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 5.《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立项课题研究项目进度检查、结题项目名单》

(注:需要附件电子版到教学事务部拷贝)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学事务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日

第三篇:教研活动简讯---水边学校启动课题研究

水边学校启动英语课题研究

《初中英语作文有效教学策略性研究》是经清远市教育局批准的课题项目。4月16日已全面启动。项目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进行。目前具体工作进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到2016年5月结题。届时课题成果将对英语教学会有很大的促进和借鉴作用。我校英语写作水平将会有大的提升。

第四篇: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课题研究活动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来源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件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价值

(!)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实现的基石。

新课改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

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实现师生间融洽的沟通,增加 师生间的了解和互信,使学生做到自信和他信,是教育与教学

成功的先决条件。

新课改理论首先要求教师杜绝等级歧视。基础有差别、智力潜力需挖掘。不要凭某阶段的成绩做高低定位。师生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的对待学生,应当尊重学生们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新课改的实施要达到师生间和谐互信。不难设想,一个连自己都接纳不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会做什么事情。和谐则能沟通,和谐则能自信,和谐则必然成功。正是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魏书生才能把考试只得八分 学生教到了及格乃至更高。

(2)、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价值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需。

普通高中新课改正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宗旨、强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在新课改实施中,要实现课改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说起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

新课改理论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的。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大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教学实践主体与主体的和谐关系。(3)、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关键在教师,获益在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养,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导()航”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概念的界定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他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系在两个放面:一是

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三)影响构件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构件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和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师生交往认识、交往时空和方式的因素,也有学生家庭及社会等因素。这里我们着重分析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1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与行为,是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教师作为长者、师者,若不能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就会成为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育教学过程值得主宰者,师生之间只能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无法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

2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的成才观及对学习的态度,是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若没有正确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成才观,没有正确对待学习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态度,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学生;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学生若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

4社会因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文化、社会现象和社会价值观等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网络等媒体直接和间接地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产生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是胡乱实施的,是有章可循。有理论依据的。(1)我们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又规定:教师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

对待学生的人格。这样以来学生和教师就一样了。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重。我们在实践中也是遵循这样的法律依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师生平等,师生共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有法律依据还有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坚持建构主义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建构主义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新课程理论原则。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践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师生要定好自己的位,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和谐共处,才能形成良好校园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我们的研究学习,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重的考验,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教师只有更爱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形成新的师生关系是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2、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使师生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关系。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次活动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形成优良之风,建立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1、班级文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2、师生行为文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生管理制度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4、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5、家长、学校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6、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学习材料,反思、座谈、家访、结对帮扶、班()会、报告会等教育活动。

(三)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切实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提升教师师德认知水平,转变教师观念,建立一支观念新、师德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加强课改探索。课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渠道。教师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课内交流、沟通、协作,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合作学习,从而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加强班级建设。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的,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改变大多数学生在校社会生活中受支配、被管理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4、创新德育活动。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要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放学校教育。开放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学校首先要向学生家长开放。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他们才会更加懂得教育,更加理解教育。

到学生家去家访,提供急需的帮助和必要的服务,家长才会真实感受到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毫不保留地支持教育。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3个月)

1、起草“关于新课改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的通知”,并制定方案,确定实验班,实验人数。

2、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会议交流与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利用政治学习和日常教学时间。

3、学习内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二)研究阶段(后面的2个月)

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相关理论

2、聘请部分教育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做经验报告

3、组织座谈会,讨论交流体会——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4、评选“优秀案例”促进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阶段(2个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汇总研究成果,对好的案例进行推广

2、针对研究结果,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分析。

3、对课题中出现的先进个人,个案进行表彰。

八、成果的预期形式

1、撰写实验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2、撰写如何建立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3、将实验研究典型个案汇编成册

十、保障机制

1、做到“三到位”,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1)、领导到位(2)、人员到位(3)、指导到位

2、做到“四加强”,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1)、加强组织管理(2)、加强计划管理(3)、加强实施管理(4)、加强资料管理 课题组成员之间及时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从而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参考文献

《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1.

第五篇:品德与社会教研活动总结(12-13下)

品德与社会教研组小结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品德与社会教研组以构建高效课堂和落实新课程标准为中心,围绕着“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生活化”的教研专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从培训、实施到研究,形成了“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提高了本校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积极参加学科培训,提高德育课程意识

本学期,教研组继续组织全校品社教师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让每位教师理解并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同时。组织参加了区教研室、中心教研组开展的各级各类培训活动,让教师进一步更新了理念,明确了教材的意图。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教师们在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积极投入校本研修,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本学期,我校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选派了相对稳定的教师组建了思想品德教研组,由副校长直接深入,以德育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专职教师为骨干,进一步规范了教研组活动。一学期来,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一)以案例探讨为形式

教研组针对部分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学失效性的现象,分不同年级选取了一些案例,组织教师对课堂中“小组合作”、“资料收集”等方式,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总结出了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方法和措施,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二)以听课评课为途径

结合学校的教研活动安排,教研组以教师的公开课、展示课为重点,组织教师们听课,评课,各抒己见,要求每位教师都能就课堂上的某一环节发表自己的点评和看法,帮助执教老师完善教学设计,同时也让教研活动成为人人可以发表见解的讲台,本学期,教研组还利用全员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们共同观看了网上的优质课,每位教师均完成了评课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气氛,并在教研活动中,让教师们有所思,有所得。

(三)以开展研究为抓手

本学期,教研组以“以教学生活化提高品社课课堂实效性”的理论研讨结束了对品社学科教学生活化研究的专题题,获得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构建品社学科生成性课堂研究”的新课题,教研组成员正在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并在日常教学中,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以骨干教师为引领

本学期,学校选派了骨干教师参加了城关区教育局优质

课竞赛,在赛课过程中,老师们全员参与,大家齐心协力,集体备课,就一些热点、焦点提出有效的建议,为参赛教师提供了有力的职称。同时,以点带面,带动了教师一起改进教法,研究学法。

三、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德育课程资源

本校教研组在进行案例研讨、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教材资源。根据四、五年级教材实空性强、跨度大、专业性强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创建了适合教材内容的图片、生活案例资料平台,归入校园网的资料库中,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

此外,教研组还注重和校本主题活动的联系,使校本主题实践活动成为思品课教学的外延和深化,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到实践中得到体验和感受。从“听古筝”到“编中国结”,从“了解武术”到“过民族节日”,无一不让学生感受提升,也为丰富课程资源提供了另一个通道。

我校教研组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锻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让教研活动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好顾问。

下载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社会领域教研活动的引领下进行课题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