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 …
初 中 英 语 听 说 教学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各项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现实教学中,仍然存在与教学大纲要求不符,不由自主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的课堂教学,忽略听说训练,这样就没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随着英语在我国的广泛运用,对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听说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学生在由学讲到会讲,再到能够较为熟练地用英语对话,这都离不开听说教学。为了适应英语教学方式发展的需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强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需要我们英语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听说领先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一方法运用与教学实际中,并要取得成效。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兴趣
能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先决条件。七年级新生对英语科目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入校初期他们大都以极大的兴趣学习英语。教师得利用学生特点,抓住时机,把字母,音标,日常用语交给了他们。学生会劲头十足地完成英语基础学习任务。
不过,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当然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起步阶段句型简单、语法现象少,多采用直观教学。课堂上多出示教具和手边的日用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即兴表演。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利用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也可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三、教唱英语歌曲和加强课外语言实践 交给学生英语歌曲,在上课前让他们唱首简单、通俗易懂且曲调优美的英语歌曲,这样不仅能陶冶学生们的性情,增加快乐感,刺激大脑,引起高度兴奋,而且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增加流畅感,节奏感,使口语更加通畅,自然。如教材上的“The spelling song”,“The number song”和“Lucy,take off your shoes”等歌曲,旋律优美,紧扣课文,可达到巩固所学词汇、句型的目的。同时向他们介绍歌曲所在的电影名称、故事情节、背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其优美的旋律、增强成功感与自豪感;有些歌曲还可换词套唱,如“Good morning to you”的调子唱“Happy new year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用中文歌曲“拍手歌”的调子唱“If you happy,clap your hands.”等。
我们的学生是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语言信息的复现率极低,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课余语言空间进行交际活动。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要求:1.师生或学生见面时,尽量用英语问候。2.鼓励学生在询问情况、提出疑点、征求意见和向人借东西等的时候,大胆使用英语,常挂嘴边。3.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际。根据所学电话用语,让学生给教师或同学、朋友打电话。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进行反复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际的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也可为最终达到为交际而学习的目的打下初步基础。
四、要创设机会给学生锻炼
虽然目前我们的条件有限,可我认为说英语的机会还是有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5分钟,给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听说机会。要使学生成为主动者。不论是引入新课,还是复习旧课,我都时时注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以学生为本,使老师处于启发者的地位,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词时,我让学生先读,然后再正音。讲解重要的词、词组后让学生仿例造句。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训练机会率达80%以上。通过这种口头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了解了学生对听说内容掌握的情况,以确定下一节课的进度。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课上复述,或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的文章,我让学生先合上书听我朗读,然后自主理解。这种学习方式对于一些学生似乎难了一点,但能强化他们的听说意识,同时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听说是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最方便的一种形式。在语言学习中,听说既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英语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低下,必然会影响其他能力(如读写)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中学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与“说”的训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与“说”的训练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听”与“说”的训练
摘要: 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存在忽视教学大纲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就如何转变思想观念,严格执行大纲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抓好初中英语听说训练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作法,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 教学; 听力; 英语训练; 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2-0112-01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一)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自6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引进听说领先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经过几十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听说领先法已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导方法。笔者认为,学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二)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中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汉语文字是表意文字,体现了形、音、义有机结合,使人见了汉字即可会读知义。英语文字形、音、义并无有机的结合,是拼音文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差异。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中国学生必须多听,多读,多说,才能记住英语的形义,时间稍久不听不说,就很容易忘记。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笔者体会,听说能力强,阅读能力、悟解能力、交际能力等也随之而强。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学生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地去听去说。为此,可以探索各种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听说方式。
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才有模可仿,听得准,才能说得对。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求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呢?笔者认为:
(一)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生开始学英语就逐步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礼貌语言:Hello,Good morning,I'm sorry,Thank you,etc.还可以从最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着手,重复使用:Read after me,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组织教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机械听说扩展到课余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讲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一步。
(二)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这样做,首先应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最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m on duty today,Today is Monday.Tt's Sunny today.we are all here…”随着句型,词汇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法。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
(四)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课内活动小组,每四人一组,由前后两张课桌组成,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对话和表演。课外活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英语歌、英语文艺演出、出英语墙报、英文打字、举办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除上述各方法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每周开设一节听力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利用录音、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扩展他们的语言环境。平时可要求学生之间试着用英语交流,以锻炼说的能力。还应改革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听力测验等内容。这样,多方位地开展听说训练,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来说居于主导地位。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能偏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根本条件是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个学生。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过硬的基本功。英语教师的基本功是:听说能力、课堂用语、朗读、板书、唱歌、画简笔画,简称听、说、读、写、唱、画、演。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技巧,排除学生在英语听说中的心理障碍,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师上课提问的技巧,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提问时,面要广,又要有重复面。问过的同学还可再问,使所有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备问状态。课堂上千万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要选择合适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特别对有害羞心理,不敢开口的少数学生,更要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总之提问的技巧,就是要争取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情绪,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教学场面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活跃学习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启发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二者有机结合,使中学英语教学达到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和目的。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如何在课堂上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中学英语教学应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训练其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理论所要求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又如何通过课文教学达到综合训练听、说、读、写技能的要求呢?课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完整的课文教学,把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要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以课文教学为中心,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推进。
一、课文教学与听技能训练的关系
听,位于英语教学的四项基本技能之首,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习得一门语言技能的基础和手段。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语言能力的发展都是先会听,后会说。
既然听在英语学习中占有这样重要的位置,怎样把听能力的训练贯穿于课文教学中呢?在课文教学中,听能训练主要是围绕某些语言形式进行,以听辨为主。按照教学要求,课文教学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对听能的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课文教学中的“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与听技能中的“抓住主题大意”、“辨认语段标记”的技能训练都有着密不分的关系。听技能中辨认语段标记的技能指根据语段标记如 forexample、however、inotherword 等判断上下文关系及话题的延续和转折技能,而这些技能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概括性句子,何为语段标记及语篇等,从而达到通过课文教学促进听技能的发展的目的。
二、课文教学与说技能训练的关系
对一门语言的学习,其最终目的是要会运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同时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的交际能力,因此对说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用心爱心专心 1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课文教学是训练说技能的最好语言材料,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时,为了同时达到说技能的训练,首先要遵循“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原则,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课堂气氛,平时尽可能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谈,以帮助学生树立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其次,在课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内容丰富有趣等特点,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语言环境,把语言形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然或模拟的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例如,在进行高中英语第一册 lesson14Travel的课文内容教学时,可根据内容设计话题:Doyouliketravelling ?和 Wheredidyoutravelontheholiday ?让学生根据话题回答问题并加以发挥;在进行对话形式的课文教学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贴近课文内容进行说技能的训练。此外,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说技能的很好方法和途径,教师要经常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背诵一些常用的口语和记住一些常用的句型结构及应用场合,如:Howareyou?、Howdoyoudo ?、Thanks!、Whatmatterwith you?、Youhadbetter.........、Iamgoing(want)
to........等。这样既抓好了课文教学,又很好地训练了听的技能。
三、课文教学与读技能训练的关系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注重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要利用这门语言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这就要求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就能够广泛地、大量地、快速地阅读更多的语言材料,丰富词汇和语法,扩大知识面,从另一个角度促进运用语言的能力。中学英语中的课文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如果能够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把阅读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指导或带领学生进行一些专门阅读训练和快速阅读训练,那么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例如:在进行高一第一册 Lesson46ENGLISHONTHEAIR 课文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一些回答Yes/No或 WH 的问题,如:1)ArethereanyEnglishprogrammesontheair ?2)Do you thinkitisusefulto watch EnglisprogrammesonTV ?3)What people isBBCEglishfor ?等,要求学生利用快速阅读的技能对课文进行掠读,回答以上问题;接下来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段讲解,分析文章重点,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内容找出各段主题句或规纳性的句子,总结出课文的中心大意,并做一些相应的练习,如:多项选择、正误判断或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句子等。通过以上方法既很好地完成了课文教学,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四、课文教学与写技能的训练关系
写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另外一种形式,是英语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写作能力是指学生用笔头表达意思、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结合课文做的各种书面练习和用书面形式表现的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写的训练可用来学习语言,检查学习效果,培养表达能力,而中学英语课文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它包含了写作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常识。
结合写作的重要性和课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可从最基本的听写、造句、扩句、缩句、句子改写、补充句子、连词成句到改写课文、规纳课文主题、句子互译、命题作文等循序渐进地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例如:结合高一第一册 Lesson 14ATRAVELDIARY 的教学,可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用词语 travel、haveagoodtrip、getback、bemadefrom等进行造句练习;其次可让学生做扩句练习,如 Wecanhearthesounds.—— Wecanhearthesoundsofwildbirdsandanimals.—— AllnightlongWecanhearthe
soundsofwildbirdsandanimals.改写句子练习,如:Wecanseethemflingalongtheriver.—— Theycanbeseenfling
alongtheriver.连词成句,如:How / travel / around / country / ? / you /——How do youtravel aroundthecountry ? 接下来让学生课后做命题作文MYJOURNEYONSUMMERHOLIDAY,要求用上所学的一些句子和短语。这样既熟悉了课文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在课文教学中韵含了听、说、读、写各种技能,同时各种技能之间又相互关系着。要会说、读、写,离不开听,读得多了就会说,就会写.
第四篇:多题连问连答与听读说写训练范文
多题连问连答与听读说写训练
一、‚四项全能‛——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
20世纪即将过去,我们已经来到了新世纪、新千年的门口。新世纪将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科技将成为与人们生活,与我们语文教学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信息传播的多媒休、大容量、快节奏,使信息的接受与处理发生深刻变化。人们接受知识来自方方面面,不只局限于本本。大量信息摆在我们面前,有的稍纵即逝,几乎不让人们从容接纳、细细思量。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读的能力、写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听的能力、说的能力,要听读说写‚四项全能‛。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学自我完善的需要。
听读说写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四种语文能力,同属人类交流思想活动的范畴,是同一范畴的不同活动形式。
其一,听读说写都是通过口语或书面语言进行的。听和说是口头语言,读和写是书面语言;听和读是吸收,说和 写是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前提,而表达又是吸收的深化,二者相互促进,推移前进。
其二,听读说写都是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的,都有表达方法、技巧问题。听和读能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而这些正是学生表达的基础。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感情、认识之后,才可能有表达的要求,才谈得上说和写。因此,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前提,对思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当人们要把自己头脑里形成的思想表达出来时,则无疑又可帮助加深听和读的理解,提高听和读的水平。
听和读是学习别人如何观察,如何表达;说和写是自己练习如何观察,如何表达。听和读可以给说和写提供表达的范例和表达技巧的样板,使学生在表达时有所借鉴,而学生通过说和写的实践,即加深了对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及其作用的认识。
其三,听读说写训练都是以教材为依凭,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的。现行语文教材的选文,既是教学的范例,是学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依据,又是训练听读说写的依凭。编辑同志除了精心挑选文质优美的范文外,还精心设计提示和练习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教材在训练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听读说写训练虽然有个课内外结合问题,但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课堂里进行。
既然听读说写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属,我们就应从重读写,发展为听读说写一齐抓,做到‚四项全能‛:听能大量听记,读能快速积累,说能现想现说,写能下笔成文。
所谓听能大量听记,就是用耳吸收信息,用脑贮存信息的能力有所突破,解决多听多得的问题。训练学生具有耳听脑记十来个问题的能力,对连续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可不作记录,然后作一次性的回答。
所谓读能快速积累,就是用眼吸收信息,用脑贮存信息的能力有所突破,解决多读多得的问题。一篇课文快速读一两遍后能掌握作者如何围绕中心所写的一连串相关的问题,并做到边学边滚雪球。
所谓说能现想现说,就是口头输出信息能力有所突破,能先想后说,边想边说,不用讲稿说好一席话,用‚腹稿‛取代文稿,由几小点扩大到一连串相关问题。
所谓写能下笔成文,就是书面输出信息的能力有所突破,半节课能完成一篇言之有物有序的习作,通过‚压时增次‛解决‚害怕写,写不出‛的老大难问题。
‚四项全能‛不只是数量上的变化,而且是实质性的深化。
特点之一:由一进一出增加为二进二出。由读、写增加为听读说写四项全能,也就是由一进一出发展为二进二出。增加的听和说在人们语言活动中是最基础的环节,使用频率最高。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观察的结果是: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还有人经过研究得出:耳听为2,眼看为3,又听又看不为5,而是8以上。听读说写一齐抓,能起到相互印证、渗透、补充作用。
特点之二:由小进小出发展为大进大出。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要能吸收,还要能大量吸收;不仅要能输出,还要能大量输出,这样才能快速充实提高自己。所以强化听读说写四条渠道的功能十分必要,做到听能接受一连串问题,读能掌握一连串问题,说能讲出一连串问题,写能表达一连串问题。
特点之三:由慢进慢出改进为快进快出。采取高效速成的表现形式学习语文,使用语文,改变那种细嚼慢咽,只要学到手不管花多少时间都可以的老观念,使师生在花费较少的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项全能‛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的才能。这样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二、‚统四而一‛——开辟四项训练的新途径
实现‚四项全能‛,不可各自为战,分散兵力,而应‚统四而一‛,相辅相成。
听读说写四项是相异又是相通的,它们各有独自的特点,又统一于语文科这个整体之中。过去以读写为主,为了落实这两项教学,把每周语文课时划分为阅读课和写作课。现在听读说写一齐抓,决不可把每周有限的课时分割为听的课、读的课、说的课、写的课。能否‚统四而一‛是搞好四项训练的关键。
(一)用‚问题‛把四项统一起来
要‚统四而一‛,首先就要研究四项之间的相关因素,找准四者之间的结合点。
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长期探索,用‚问题‛把听读说写统一起来,是行之有效的。所谓‚问题‛,就是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独立的内容,也就是课文中一层意思。听人一席话,学习一篇课文,就是接受他人如何围绕中心,说、写一连串相关问题;口头和书面作文,就是根据要求输出自己深思熟虑的一连串相关问题。‚四项全能‛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吸收与表达一连串相关问题的能力。如《想和做》一文写了以下问题:
一种只会‚空想‛的人;
一种只会‚死做‛的人;
评析两种人,突出不动脑筋的害处;
提出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以游泳为例,阐述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归纳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联系学校实际,论述学生应学会把二者联系起来;
再次强调开动脑筋。
又如《中国石拱桥》的问题有:石拱桥形式优美;石拱桥结构坚固;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石拱桥的典型赵州桥;又一典型卢沟桥;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新发展。
再如《荔枝蜜》的问题有:写出事例,解释‚我‛不喜欢蜜蜂的原因;放下蜜蜂写荔枝树;由荔枝树想到荔枝果;引出荔枝蜜;吃到蜜,对蜜蜂动了向往之情;参观养蜂场;与老梁对话,对比,归纳蜜蜂精神;由物及人,赞农民辛勤劳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蜜蜂。
‚言之无物‛是长期以来学生在表达中存在的突出弱点。表达‚无物‛的根子在于吸收‚无物‛。主宰语文教学几十年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的模式,教师与学生都游离于课文具体内容之外,学生得到的是空空洞洞的‚物‛。70年代末,加强双基教学,重视字词和分段读讲,扣紧了课文,这是一大进步。但是字词失之过小,像一堆没有组装的机器零件;段落与篇章又失之过大,给学生留下的是大而空的东西。如参观前,参观时,参观后;提出论点,展开论述,总结全文;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尾之类。
教《想和做》《中国石拱桥》《荔枝蜜》抓住上述一连串相关问题进行,就实在得多,学生受益也就大得多。
(二)组成‚听—读—答‛训练结构
每课书的一连串相关问题,如何变成学生的能力?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听—读—答(说与写)‛去转化。
为了使训练落实,实验班将每周课时划分为学课和习课。学课以接受教材为主,一两节处理一篇,直线前进;习课以运用教材为主,一节处理一两篇,周而复始,螺旋上升。一篇课文先经过学课,然后多次出现在习课上。学而时习,学懂习会。
学课上,听—读—答,先由教师介绍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后让学生口头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精讲教材。
习课上,读—听—答,在学生进一步阅读、熟悉教材基础上教师进行提问,学生快速笔答。
为了加大训练力度,改一问一答为多题连问连答;改开卷为闭卷;改选人作答,为人人必答。教师提问加讲解的内容,加过渡、说明、提示性的话,不讲序号,连缀成‚提问文‛;学生不抄题目,答案里要反映出题目的要求,一题一节,连缀成‚答问文‛。
三、‚一举四得‛——以较少时间获取最好效果
多题连问连答是一种听读说写四项综合训练形式,必须充分发挥其‚一举四得‛之效,在每次运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它的整体功能,又要注意有所侧重。
(一)多题连问,训练大量听记能力
听话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即边收入语言信息(声音符号),边理解语言信息(语言的含意),边储蓄语言信息(理解后经过加工的浓缩信息),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必须提高他们的听话的注意力、语义理解力、信息记忆力,尤其是培养提高他们听话的注意力更为关键。
有人进行过调查,人们听话有70%以上变成了‚耳旁风‛,国外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听话的注意力属于听话的态度,受听话的心理因素支配,对听话的效果有直接影响。只有在听的过程中始终专注地倾听,才能准确地接受听话对象的语言信息,才能进一步发挥听的其他功能。
多题连问具有以下特点,大大强化了听的训练。
①不是一题,而是多题,是一连串相关问题,不是单一的题目,题目里还有讲解内容,有过渡、说明、提示性的话,这些都需要一一听清楚,分辨清楚。
②问题只讲一遍,不重复,不板书,听者不作记录,必须认真捕捉语言信息,在辨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编码和贮存,使之尽量保留多些、久些,当需要时再提取,不可边听边丢。
③不是听完就完事。要进行口答和笔答,作‚答问文‛,并要求独立快速完成。
一位学生在描述答题情景时写道:‚……眼睛盯着教师的嘴,耳里听着教师说出的题,手指数着题目多少个,脑子里加工作准备。像打仗,不能有闪失……‛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学生专注地听的习惯自然养成,听话能力随之增强。从家长反映的一件事中得到证实:
一天凌晨3点,弟弟来说母亲发了心脏病,正在医院抢救,效果不好要转院。他去借车,要我与妻子在一个地方等候。弟弟走后,我俩都记不得了。正在相互责怪的时候,传来了睡在房里儿子的声音,把他叔叔的话重复了一遍,就连祖母的床号都记得。
同样都是在紧张的情况下听人说话,家长记不得,而这位学生却记得如此清楚,说明经过训练和未经过训练大不一样。我还多次进行比较,差生经过训练的听力可以达到没有经过训练的优生水平。
多题连问,主要是抓住听、训练听,由于读说写的互相辅助,提高了听的效果,同时读说写也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二)带题看书,训练快速积累的能力
读是摄取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既能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供广博的知识,又能通过间接经验,深化学生感性知识;书面语言和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有着深刻的内在关系,读在培养观念和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读是写的基础,读能武装学生观点,能给主题和素材方面的启示,能提供写作方法的范例,使学生多方面有所得。
读书如此重要,但学生读书效益很低,主要原因是读前无具体要求,读后难以检查。带题读书变微效劳动为高效劳动。
在学课上带题读书。学习一篇新教材,教师没进行讲解,就提出一连串问题要学生读后作答。由于任务具体,学生读起来自然认真,‚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和浅尝辄止现象从根本上得到克服。
在习课上再次带题读书。这次是在进一步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的问题由读前提出改到读后提出,因此学生必须全面准备。题目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同时要涉及与此有关的其他课文。学课上多用口答,习课上多用笔答,这样学生必须读得更仔细,更认真。
读书重在积累。今天的学习依赖过去的学习,学习新知识就是以过去知识为基础。我们不能脱离过去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东西,所以必须边学边积累,而不能边学边丢。实验把掌握一连串相关问题作为学习每篇课文的目标,对这些问题学生都经过读、听、思、记、说、写,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学生储备‚仓库‛里的财富。
(三)多题口答,训练现想现说的能力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社会建设者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同时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促进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
说比听读难度要大,实验安排了初级和高级两个训练层次。初级是多题口答,是教师领着学生走;高级是命题口头作文,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路、走路。
多题口答,就是训练学生‚连题成章‛的能力,解决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问题。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腹稿‛质量。由过去几小点,扩充为一连串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说话的定向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编码能力也很重要。根据话题的需要,迅速地扩展为内部语言,并对语言进行编码。多题口答就是组织一个个答案,也就是编码训练。要求把问题答对——编码的准确性训练;要求答案里无多余的话——编码的简洁性训练;要求立即完成——编码的敏捷性训练。
语言的表达能力就是将内部语言外化的能力。这种能力最直接地反映出说话者的水平,决定一席话的最终成功与否。表达能力强不强,与学生是否得到充分实践密切相关。据统计传统方法每个学生平均三节课回答一次提问,上讲台口头作文一个学期平均不到两次。实践机会这么少,自然难以提高。
实验加大了这方面的力度。多题口答,作‚答问文‛,每周近两次,口头作文平均3周一次。不管哪种形式,都是人人参与当主角。
(四)多题笔答,训练下笔成文能力
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也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书面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文程度、智力因素、思想水平,也可以看出语文教学的客观效果。
写作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写作是创作,要创作好,必须积累好,模仿好。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要经过一个由积累到模仿到创作的过程。
1.多题笔答,有效积累。
实践证明没有大量的积累,要写出较好的文章是困难的,多题笔答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把每课书的内容最大限度地积累起来。这种积累的特点是:
一多。每课书都提出一连串相关问题,这些问题无所不包,词汇、句式、章法以及各种表达手法、技巧等等,日积月累,稳扎稳打。
二深。每点积累都经过‚七过‛——听过、读过、想过、议过、记过、说过、写过,深深地印在每人的脑子里,而不是浮光掠影、过眼云烟。三活。在运用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我们不仅要多积累,还要活积累,‚死‛的东西积累得再多也无济于事。反对‚读死书‛,也就是反对‚死积累‛。要做到这点,只有坚持边实践边积累,为此答题规定,答案不能用一个字、词,而要写一节通顺的文字。如:‚课文中的‘我’不大喜欢蜜蜂,是因为小时候上树掐海棠花时被蜜蜂刺了一下。书上不是用‘刺’,用的是什么?‛老办法只写一个‚蜇‛字就行,而现在应答:‚‘我’小时候掐海棠花时被蜜蜂蜇了一下,所以不大喜欢蜜蜂。‘蜇’与‘刺’意思相近,用‘蜇’比用‘刺’更准确,因为这个字专指蜂蝎等用刺刺人或其他动物。‛
正由于多题笔答具有以上特点,它的积累功能很快显现出来。
学生初写议论文,在提出论点部分,往往孤单地提出论点。不到一个学期,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一二句话扩展到一大段。座谈时他们都说得益于多题笔答。因为多题笔答进行了以下有效积累:
文章下笔先摆出青年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矛盾的问题,着重提出三种现象,哪三种现象?针对青年中存在的共同点,提出全文论点,论点是什么?(《理想的阶梯》)
课文用了三节讲道理,设比喻引出论题,论题是什么?然后再提论点,论点是什么?(《发问的精神》)
本文提倡节俭,论述节俭对于品德修养的意义。文章用一句假设的错误论调开头,这样下笔有什么好处?在分辨是非,表明浪费问题上我们的主张后提出怎样的论点?(《俭以养德》)
这篇短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评析浪费人生的种种表现,再提出论点。文章列举了哪些表现?论点是什么?(《事业篇》)
2.多题笔答,有效模仿。
模仿是由知识的积累转化为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由不会写作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逐步掌握表达的要领,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
模仿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多题笔答通过一次次答题,分别对范文立意的模仿,对章法的模仿,对各种表现手法的模仿,对语言句式的模仿等等。有人认为,学习教材,主要是学习作者的思路,每次教师的连问大都是以作者思路为线索,根据课文的层次顺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哪里起步,经过哪些,涉及哪些,最后在哪里作结。学生在听题、答题过程中去体验,去模仿,这比教师的‚空讲‛效果好得多>-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其实,数学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动态交流的过程中,听、说便是有效而常用的手段。
数学的读写能力作为数学的一种基本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要求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没有这种素养,便不可能自由地分享公共媒体与网络世界的丰富资源,也不可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那么,数学课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有什么要求、应该怎样训练呢?
一、“听”的训练
让学生学会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让学生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
1、明确“听”的要求。倾听时要做到:
一、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
二、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四、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鼓励倾听。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说”的训练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怎样引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呢?
1、明确“说”的要求。说话时要做到:
一、数学语言的科学性。数学语言是极其严密的、非常精炼的,有严格的界定和明确的含义的,有的一字之差,意义就不一样了。因此,我们在训练学生讲解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语言的准确、严密,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进行叙述。
二、数学语言的逻辑性。数学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作为学科的骨架,违背了逻辑就违背了数学的真缔。因此,训练学生讲解的语言要符合客观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讲话要有根有据、有因有果、有前提有条件,足以反映出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三、数学语言的有序性。语言的有序性,指讲话有条理,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然后讲什么,要有次序。语言上的有序性与思维上的有序性是一致的。学生讲解上的有条有理也必然反映出他思维上的条理性。培养学生语言的有序性,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请学生当小老师、实践活动后口述操作过程、让学生小结„„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三、“读”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迅速地阅读,他日后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②教学生阅读数学教材也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怎样引导小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呢?
阅读数学教材有两种方法,即预习式阅读和划线式阅读。
预习式阅读。数学的阅读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是说中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心理还不成熟,他们阅读时往往是死背“结论”,而不管它的由来。因此,在初次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不同阶段的阅读目标,提出相应的阅读要领,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思考教材,由学生或教师进行目标分析讲解,以讲清学生阅读后的疑难点的方式进行。
划线式阅读。中低年级是为高年级阅读打好基础的阶段。在阅读时教师带着学生边看书边理解边动笔,把重点知识、关键词语、解题方法或不懂的例题、难理解的词句,用圈点、勾画、标记等几种形式划批出来。因为中低年级的小学生具有好模仿、喜欢实践、求知欲强,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用这种阅读方法能强化分析与理解,消化及吸收。
四、“写”的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做为学习数学的基础。”因为作业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有效手段。而数学作业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书面作业。
1、明确“写”的要求。
一、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二、书写格式规范、解题步凑完整。
2、控制好书写数量,以保证学生书写的质量。
3、要“因材施教”
书写训练同样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既要面向全体,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要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的书写效果,而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书写表现。
4、注意反馈,及时点评。
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老师不能只进行作业正确性的评价,一定要同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之后针对学生书写的个别差异作相应的指导。使学生的书写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的过程既要得法,还要坚持不懈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