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

时间:2019-05-12 23:5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

第一篇: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

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

“新基础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熟悉,那是因为我们多年来进行的教育本来就是基础教育,陌生那是因为前面加了一个字“新”。正是因为这个“新”,它包含了与时俱进,包含了更新、思变、创新。正是基于此,我校老师们开始了新基础教育的学习与实践。

一、开展学习与实践-----价值引领,且行且思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才能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一名老师”。本学期初,叶瑞碧副校长在全校教工会上对新基础教育手册进行了解读,正式拉开了我校新基础教育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帷幕.全校老师人手一本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初中英语组三个年段教师组建了三个学习微信群,经常在群里沟通交流学习心得,组内教研更是时常拿出此书进行共同学习交流,邀请组长赖志英老师在教研组会上专门指导组内老师学习本书核心章节:新基础教学设计。以组长周阳玲老师作为英语学科负责人,以程晖林冰老师作为核心教师,以三个年轻教师黄婧、王婷、钟玲瑜骨干教师,成立了英语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领军队。在近一个学期中,他们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新基础教育相关理论,利用区校两级新基础教育研究平台,积极参加莲花生态圈的一切关于新基础教育的研讨会,观摩实验教师的初建课,重建课,听取华东师大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专家的评课指导,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我校开展了新基础教育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英语组的三位骨干教师王婷、钟玲瑜和黄婧分别开设了新基础教育研讨课,得到了专家的指点与帮助,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也明确了今后教育教学要努力的方向。数学组的负责人为程金元老师,核心骨干教师为龚存华、连福志老师,骨干教师为郑锦枝、王兆哲、张静、叶秀锦老师。他们将研究目标定位为主要解决数学教育的育人价值问题,和新基础教育研究课堂中“五还”问题,即首先还时间,保证每堂课能有一半到三分之二的时间供学生学习,教师的讲授时间以及点拨时间不能超过一半时间,解决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第二还空间,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第三,还手段,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对组学习,第四还评价权,将老师的传统评价改变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第五还提问权,改变传统的由老师提问题的传统方式,研究由学生提问题,学生及老师解答的问题。围绕“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初二语文何琳老师开设了《湖心亭看雪》和初一年级林婧老师开设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两堂研讨课,何琳老师的课,坚持“五还”理念: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注重课堂的开放互动,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激发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解决问题。林婧老师利用初一学生富于表现力的分角色情景对话,巧妙地引入课题,在梳理文脉的基础上,注重文本解读,落到实处。研讨课后,区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陈文莉老师组织点评并予以指导。评议认为:两节课都有:大问题的设计,重心下移,在资源的捕捉中能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互动推进,注意方法结构的提炼。在轻松愉悦的研讨氛围中,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重建的建议,为今后的研究打开了思路。

通过对班团队活动开展专题调研,我们发现,我校的学生工作还要进一步整体建构。学校核心文化的不清晰间接影响目前学校学生工作体系的整体构建,由于班主任缺乏长程意识和整体视野使学生组织建设、活动建设、文化建设等实践领域还没有形成相对完整、可操作的一个系统,导致班级自主文化特色不够鲜明,学生自主意识被替代;同时主题教育还没有能形成本校的年历,整体性、综合性还不够强。此外,生源的变化以及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学生差异也对学生工作的提升构成了新的挑战。针对这些不足,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的反思和讨论,并制订了学生发展三年规划方案。

二、注重交流与研究------学生立场,重建课堂

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后,我们的骨干教师多次外出其他学校进行学习交流、真实地感到他们的教学理念在发生着变化,教学行为在转变。老师们开始主动地想去了解学生的学前状态和潜在能力,会真诚地为学生每一点进步而喝彩。

英语组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依据年段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组内围绕着“开放的导入”,“ 核心过程的推进”,“开放的延伸”这三大要素展开研究。①“开放的导入”:思考提出什么大问题,如何“放”下去,以怎样的方式呈现资源,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促进生生、师生互动,应对学生可能的方案是什么,如何“收”的有层次等问题的研究。②“核心过程的推进”:分析学生可能形成的问题,思考“核心问题”的生成与“展开问题“之间是否有递进和提升,如何使收放合理、自如、有效。③“开放的延伸”:思考是否注意概括性的总结,是否注意学习方法结构的提炼,是否注意评价的反思与质疑。

2、聚焦课堂,关注倾听、发言、学生评价与互相评价。

数学组的研究路径为:初建课——重建课的流程研究,感到有很强实效性,通过一次次地听教者的设计意图、学科负责人的评点和教研员指导,对这些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感到可操作性越来越强。本学期,分别由初一骨干叶秀锦老师和初二骨干连福志老师分别借学校教学开放周的机会向全区教师分别上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配套问题和《分式的活动课》探究比例的性质。课前,由两位老师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先备课,全体数学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备课,修改教学设计,其中,李明、叶志娟、程金元老师着重对教学设计谈了修改意见,龚存华老师主持了会议,其他老师也分别提出一些建议。除了参加研究共同体学校组织的相关“新基础教育”研讨活动,数学教师还在两位老师的展示中,努力学习、借鉴、总结、反思,每个人按教研组的要求,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如果由我来上,我将如何进行?除此之外,王兆哲老师还在学校“百花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展示了《分式方程的解法》公开课,连福志老师更是梅开二度,在一年一度的教育观摩研讨会上再次向全区教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公开课,得到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王俊山主任的认可与好评。连福志老师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这节公开课,得到进修学校朱丹红老师的直接指导。老师们在每一次新的教研活动过后,还将每节课例进行整理,为后续研究留下宝贵的研究资源。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使每位老师感到受益匪浅。

语文教研组在起始年段初一倡导三段式备课:本段备课:年级、学段的学情要有把握,不可以没有年段感,使备课呈现点状思维,割裂思维。初一与小学,要融通,尽量做好“小初衔接”。前段备课:学生小学阶段,前期学习基础如何?提升到哪里?发展到哪里? 后段备课:学生到初二初三,今天教学为后面做了哪些铺垫?打什么基础?如何更顺利进入到后面学习?只有这样前移后续,才是真的体现学生立场,为学生发展服务。

团队建设方面,首先从学生的需求、发展规律、发展空间和趋势来创建班级文化,开展班队主题活动,从而逐步达到“学生自主、班级自律、班风自觉”的效果,本学期我们要求所有的年段或班级开展所有的活动都必须先组织学生讨论,再写出详细的主题活动方案,之后再由老师和学生讨论修订;活动过程教师改变角色,尽量由学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要求写出反思,并提出重建方案。本学期已收集相关的主题案例200多份。

其次,我们进一步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及评价体系,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团委各个部门及学生社团每学期都有详尽的活动策划目前学校基本上所有的班队活动(如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家长会、升旗仪式、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运动会的入场式、元旦晚会等等)的主持、策划、参与、评价等等都由学生做主,教师退居幕后,更多的是扮演导演的角色。这样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中,都能够有作为学校主人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这些都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不断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我们以核心骨干推进的方式,开展年段层面上的系列主题德育活动,召开相关的主题活动观摩课,改进课堂评价方式和依据,课后组织所有老师进行研讨,之后要求开课老师进行反思重建,如蒋艺玲老师的《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始于少年》主题班会课方案,经过讨论后的几易其稿,以及课后的集体评课研讨反思,给开课老师及其他参与的老师带来了很深的体悟。以分层递进为方式,实现行为主题德育活动目标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逐步使学生能做到纪律上自我约束、生活上自我管理、心理上自我调节、思想上自我提升,我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高中各阶段的不同要求,分年级、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落实了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的主题和重点。

三、进行反思与展望-----成事成人,不断前行

近一个学期的新基础教育研究,还谈不上什么成果,只能说有所收获。各组内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基本形成了新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现在大家脱口而出的就是研讨课而非公开课了。一谈到开课,大家心理想的是常态课而非作秀课了,应该说组内基本形成了较为踏实的研究风。现在教研组例会上,备课组例会上,经常挂在嘴里,想在心头的就是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了,虽然,我们对它的理解还很浅薄,还是浮于表面,但至少我们开始接触,接受,开始学习了,我们有了学习意愿,并且付诸了实施。经过不断的学习与研讨,骨干教师们对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课堂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新基础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今,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基础教育”精神感召下,教师的思维方式普遍得以改变。大多数教师看学生、看课堂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众多教师曾在总结中提到“相信学生的无穷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正视差异性,正视个性”,“关注生命,关注课堂”之类的思想,并在课堂上皆有所体现。在教学上,让课堂生成精彩的有效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和思维的主动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新追求。教师们根据由新基础教育理论所演绎的课堂教学的八条原则(1、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的质疑问难;

3、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

4、关注每一个学生;

5、师生全方位的有效互动;

6、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通;

7、课堂资源生成与信息的捕捉与判断(回应);

8、教师的反思与创造),开动脑筋、尝试各种方法,如情景式、讨论式、提问式、游戏式等,初步达到能教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能培养质疑、发散思维;能充满人文关爱,挖掘学生潜力;能使课堂活泼轻松并真正有效。教师们在教学组织中,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微笑、鼓励、关怀、肯定”,学生们也活跃多了,不再惧怕回答问题出错,敢于发表意见,愿意提问的学生也多起来。总之,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与交流多了,为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创设了条件,教育实效相应增强。原来我们在评价一堂课的时候,都要挖掘许多的优点,缺点只是稍微说一下。参与新基础以后,听了其他学校教研组的组内评课、各校新基础负责人和吴亚萍教授“捉虫式”的评课后,那种率直、犀利、紧盯不放的风格开始真的让大家有些接受不了,对“新基础”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但是,新基础研究至今,参与了每次的活动,使大家都感到这样的评课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感到这样的研究真的是对课不对人,教师的心理负担也逐步减轻,评课的氛围也更加融洽了。每一次的“新基础”研究活动,都把目光聚焦到真实的课堂,在听课、评课、研讨中自然传达着新的研究理念,理念、探索、实践,“新基础教育”使课堂焕发出激动人心的生命光彩!

但是,不足也很多:1.参与度,学生未能达到全员、全程、有效的参与,学生的课堂活动时间太少,2.自由度: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不够。3.联系度,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学习——实践——反思——重建的内在联系,由点及面,螺旋上升的问题,这些都有待骨干教师们的努力。4.影响度,骨干教师的影响面不够。感觉本学期的新基础研究更多地是骨干教师的研究,组内其他教师的参与较少或没有。5.频繁度,骨干教师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调整自己的课程外出听课培训,有时确实疲于奔命。因此,感觉研究的深度广度还不够。6.确保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就是要还给学生在课堂上独立、主动学习的时空。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教授说就要做到“五个确保”:确保预习的时间和质量;确保教师不浪费学生的时间;确保学生实践、探索、演练的时间;确保时间和机会人人平等之;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真正做到“五个确保”? 还有部分老师参与的热情不高,特别是理论学习的动能不足,核心团队的架构及理论经验的储备还不够,尚需相关的机制来推进,以保证整个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下学期的研究目标为:发挥组内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在组内推广骨干教师的研究经验,使新基础教育研究在我校进行得更广、更深。

2015.12

第二篇:黄庄小学新教育阶段总结

林村小学新教育工作总结

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来,我们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在六大行动中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现将我们践行中的工作点滴总结如下:

一、认真踏实地开展晨诵活动。

(一)晨诵内容:每学期初,学校先确定一个晨诵主题,然后每个班围绕主题制定本班晨诵计划。上学期,为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晨诵主题定为经典国学,一至六年级晨诵《弟子规》,除此之外,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根据本班需求,二年级诵读《三字经》,三年级诵读《百家姓》,四年级诵读《千字文》,五六年级诵读《论语》。

(二)时间安排及要求:

1、每周早上用2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班主任先将要求诵读的古诗词写在黑板上,教师对晨诵的内容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抽背,检查诵读效果。同时学校安排每周一,校长对每班诵读情况进行抽查,以确保诵读活动顺利开展。

2、每天上午第一节上课铃响起的同时,在班长的引领下全班学生一起诵读,任课教师与学生一起诵读,两分钟后(一般诵读2――4遍)开始教学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诵读,感觉学生们对诵读都很热衷、很喜欢,虽然开始一知半解,但诵读氛围非常浓厚。我们每天在学校领读一遍,布置作业回家再诵读一遍,没有要求背诵,让学生在快乐中诵读,在快乐中去体味其中的意义,由记性升华到悟性,从而自觉地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待人,如何交友,如何修身养性。

3、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努力营造诵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诵读好,首先得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提倡愉快诵读,让孩子们把诵读经典当作一件乐事,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从众心理,一个人单独做一件事情,也许不会有什么兴趣,要是几个人甚至更多人都一起做这件事情,他的兴趣就来了,因此我们让全校学生都读,这样就大大激起了每个学生的诵读兴趣。特别是学校在每一个篇目诵读完了以后

都会及时召开诵读比赛,让孩子回家给家长表演,让家长给学生抽测,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取得了家长的信任,整个学校形成人人读经典、个个诵经典的良好学习氛围。

4、灵活变通,走好“晨诵、午读、暮省”路。为进一步加大营造书香校园的力度,我校积极研发校本教材、晨诵教材,引导学生把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下去。除此之外,我校还规定每学期开展两次经典诵读比赛,落实经典诵读情况,为全体师生诵读经典起到激励作用。

二、如何上好晨诵课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怀、美感及音乐感。因此,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现代诗歌的复合课程,词句优美、便于儿童在吟诵时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是新教育晨诵所选内容的三个基本特点。那么如何上好晨诵课呢? 转来与大家共享。

一、晨诵,是一种仪式。一节晨诵课的基本流程是:开启诗+复习诗+一首新诗。有一本书叫《小王子》,书中的狐狸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天不同,狐狸让小王子明白了,如果有仪式,生活将一天比一天美好。于是,我们在孩子们的每一天开始的时候,举行一种仪式,那就是晨诵,晨诵还有一个名字,叫与黎明共舞,就是孩子们明天再黎明的时候与经典诗歌共舞,孩子们在晨诵的愉快过程中开始一天诗意的选择。

一节晨诵课的流程。第一首是“开启黎明的诗”。这首诗在一个时间段内是固定的。师生之间通过这首诗相互问候,互道早安,很快就进入到一个令人感动的课堂情景当中。接着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诗,然后是一首新学的诗,并通过变换诵读形式和角色反复吟诵。就在这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同学们被诗中渗透出的美好感情所感染,我们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的表现出愉悦和获得的满足。另外,还通过一些特定的时刻所包含的特殊意义送诗,如:开学、学生生日、国庆节、母亲节等等,更会起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二、晨诵,是一个课程。课程,即把美好的事物编织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

生命,也就是让我们共同穿越这些美好的诗词,穿越这个季节,这段旅程,穿越这些事情,这些心情。通过诵读诗歌与孩子们的生命进行对接。对一个课程的穿越有很多的记录方式,最常用的是学生用一个专门的“晨诵本”。这样的一个课程,从“晨诵本”中留下孩子们的串串足迹。晨诵是一种仪式,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看了以上内容,我想大家就不会再迷茫,在新的学期里,我们要让孩子们“与黎明共舞”,让晨诵丰富当下孩子们的生命。

我校自开始经典诵读活动,到现在,学校全体学生已经掌握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唐诗宋词》等篇章的诵读。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感谢任校长及全体语文教师不畏酷暑、严寒的艰辛付出;感谢全体学生和家长的热心与配合;感谢教育局、中心校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更感谢各兄弟学校的无私帮助。

三、教师读书研讨活动

1、及时添置图书。

学校每学期购置一定量的图书,丰富图书室的藏书。

2、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读书。

每学年,鼓励教师订阅一种以上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每学期,教师购买教育类书籍,学校给以适当的补助。结合卫局倡导的读书活动,组织教师多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并撰写读书心得。在每学期末学校组织对教师的阅读笔记和读书心得进行评选,同时给予物质奖励,从而激励教师自主地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并定期组织教师读书会,互相推荐新书、好书,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四、实验取得的三点收获

收获

一、文明儒雅的校风正在形成。走进每一所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目之所及,到处是经典诗文;耳之所闻,名曲萦绕,配乐古诗词不绝于耳。在经典诗文的濡染下,儒雅的气质正在我校师生的身上逐渐体现,班风班貌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收获

二、不俗的举止、谈吐在孩子们中显现,学生内在的学识修养和外在的行为得到了和谐地统一。教室里、校园中、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在特定情境触发下,经典诗文脱口而出,语言能力明显提高,这是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文的

魅力;学生变得活跃了,敢于发言了,今天的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的参与度之高,表现之积极,表达之精确,是课改的魅力,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魅力;学生关心生活了,视野开阔了,能力提升了,书柜有人管,桌椅有人修,黑板有人更换,音乐有人播放,连一片树叶掉到地上都有人迅速捡起,这是儿童课程的巨大魅力;学生懂得了感恩,有了团队意识,并且学会了宽容,这是每月一事的教育魅力。在新教育文化下,学生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能力,净化了心灵,也将获得在今后的人生中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与新教育从相遇到相识,到相约,到相知,到相会,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面对人生的短暂和我们每个人教育职业时间的有限,我们正在寻找和创造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有效途径。我们清醒地意识道:想到、知道与做到之间,计划、要求与结果之间,口号、梦想与实现之间,方法、措施与落实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只是在行动的浅层次上进行了些努力,做了我们该做的事,尽了我们该尽的力,用了我们该用的心,收获了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成功,就像焦作市教科所张硕果老师说的:要想做好新教育,必须深度卷入,只有真正深入新教育,才能真正感受新教育的魅力。前面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更需要各位同仁给我们以支持!

第三篇:新基础总结

新基础总结

——浅谈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李静

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几年了,《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现成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目标。因为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的学习。这一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专题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出现的错误、意外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

1、情感资源——学生发展的动力

情感是学习数学的“动力”系统。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时,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多向评价,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鸭子和兔子进行游泳比赛,鸭子永远第一,但鸭子和兔子在陆地上跑步比赛,兔子一定是冠军。如:我在去年担任的五年级(10)班的数学时,我在学期初就订出了在该学期的数学评价中有四项内容:(1)口算题;(2)思维表达;

(3)动手操作;(4)笔试。这个班由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学期的数学测试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少数同学,基本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我的第一次测试,第一项内容“口算题”的优秀的同学竟然有三个同学以前的成绩是一般的。思维表达测试,成绩好的全是平常专门和老师辩论的,以前不受老师欢迎的男同学。动手操作测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好的同学也不是同一批同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我能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强烈情感,用这种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我们成为学习的伙伴,激励了学生乐于学习实践,不断进步。

一学年来,我用多角度评价学价。每次测试后,我都表扬一批批进步的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实践,这个班变成了团结向上、人人喜欢学数学的 1

班集体,我的内心真是无比欣喜。

2、失误资源——学生发展的来源

有人说:“垃圾也是宝贝”。对教学而言,学生的错误同样是有用的资源。我们既要能充当“垃圾箱”一样容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像“垃圾箱”的废品一样一倒了之,而应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的闪光点,去审视其教学的价值。

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一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锥形的物体,高3分米,底面半径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3.14×5= 78.5(立方分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同学十分尴尬。而执教者没有将这样的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高是3分米,实际上是底面积×3×1/3,3 ×1/3。互相抵消,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多清晰的思维,多精彩的发言,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又如:教学《进位加》一节中,练习计算法29+8时,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写成了:.9

+8

评讲时,教师没有粗糙地说这样写不符合书写要求,也没有随手擦去2和9之间的点,而是提问他:“为什么要写上这个点,说出你自己的想法?”这个学生思路清晰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过程,实质就是他理解、内化的过程,更是全体学生及时巩固理解进位加法算理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指出习惯上进位点点在哪里。

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耐心倾听,给予机会,精心呵护每位学生,帮助其重拾自信,让解题中失误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体现。

3、差异资源——学生互相启发的材料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差异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它,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苹果的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通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我评讲的时候,学生说:(45-24)×2=42(千克).当学生肯定的以上的方法以后,我又问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又说出了方法二:45-(24×2-45)=42(千克)方法三:45×2-24×2=42(千克)方法四:.45-(24-45÷2)×2 方法五:(45-24)÷1/2。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由些产生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

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由些产生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教学中,多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做对的教师进行评讲,加以肯定,这样,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不搞统一要求、一刀切,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利用,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意外资源——学生发展的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能促进教学或经过处理能促进教学的随机事件,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慧眼识别,巧妙转化,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一位老师在教学“9加几”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出多样的计算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很多学生都认同用“凑10法”最方便,这已经是老师期望的结果。可就在教师准备“鸣金收兵”时,一个学生举手提出还有更方便的算法。于是教者就请这位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他就在计算时,我看到“9”,心里已想成“10”,加几时只要少加“1”,比如9+6,就是10+5=15,自然就快了。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并沟通了这一想法和“凑10法”本质上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凑10法”的认识。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一位老师教学“认识乘法”。当教师让学生用连加表示4个2相加时,一个女生大声说:“还可以用乘法!”可教师却充耳不闻。当教师揭示了课题再告诉学生用乘法表示4个2相加时,该女生又说道:“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这位教师只说了声:“你先坐下听老师说,等下叫你时你再说。”

这样的教学会给这个女生和全班学生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影响。我们在为前一位教师的随机处理而喝彩的同时,也深深地为第二位教师的错失良机感到遗憾。如果后者捕捉住契机,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关注“未学先知”的那个女生的想法,及时表扬和引导,把探究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的话,我想课堂一定会是另一番动人的景象。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发挥教材最大作用。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能适应各种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1、情景图资源——由静变动

新课标教材中的情景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静态的主题情境较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索欲望,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挖掘和利用好情景图资源,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例如第七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幅“购物”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情景图中呈现的信息变成生动的对话。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是穿插在丰富的情景、流动的对话中的,学生在无意识听的过程中,一下子把条件都提炼出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初次对话中又没有去关注,所以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了收集信息的需求。动态的“情景图”充分调动

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情绪热烈,及时进入主体角色,并成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从整体着眼,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受到了挑战,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同步进入亢奋状态。在心理需求的推动之下,通过对该“情景图”的探索,学生凭借自己选择的材料,发挥独立探究的潜能,逐步积累起丰富真切的原始体验,并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2、补充性资源——由浅到深

课本中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根据标准性资源,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变化。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由于课本资源较容易,而学生无法接受的情况。这时,补充性资源的作用就能体现了,它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更好的使课堂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例如,教学第四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出示:每捆小棒20根,有3捆小棒一共是多少根?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时,有的用乘法计算,有的用加法计算,两种方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但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补充提问:“如果有9捆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你会用什么方法?”。如果有的学生依旧不明晰,老师再追问:“20捆,50捆呢?”这时的学生谁都不会再用加法来计算,每个同学都会选择用乘法来列式。正是适时的补充性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使一些摸棱两可的孩子获得了清晰的认识。同样还是这一节课,在练习口算4×5,40×5,7×8,7×80时,课本上只是让学生完成练习,而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提问:“仔细观察算式,你准备怎样做?”让一些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发现每两题之间的联系,在口算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的能力,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以上两个小小的补充性资源,的确发挥了课本资源的最大作用,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成为有心人,课课都能上的精彩。

三、积极开发课外资源,让数学教学更有用。

时代的特征之一可以概括为“重视未来,强调发展”。以这样的时代要求来反观今日之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不能直接在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而且还显得十分捉襟见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就要有一种超前意识。有了这种超前意识,数学教学就不再只是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要去挖掘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和发现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数学。

1、运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提问:“六一儿童节学校参加篮球比赛,准备从我们班李明、王军、孙伟3人中选一人

作为主力。他们在过去的投篮比赛中成绩如下:李明投球25个,进球22个;王军投球20个,进球18个;孙伟投球50个,进球46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分别求出三人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很容易比较出孙伟合适作主力。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欣赏上海大剧院整体平移的壮观场景与芭蕾舞演员快速旋转的优美舞姿,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由于教师运用了生活中学生所喜爱的素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学科资源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字母、汉字、国旗、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汲取文化资源

数学教育不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又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运用多媒体介绍我国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使学生对“周三径一”的说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渗透了数学文化,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关注科技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科技成果,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秒的认识”时,让学生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前倒计时的场面,学生再次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又如一位教师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和着陆的壮观场面,然后告诉学生发射“神舟五号” 飞船就要用到计算器来进行精密的计算。在课堂上,教师还出示下列信息:“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1260分钟,总共环绕地球飞行14圈,平均每分钟飞行476.19千米。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用计算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产生了爱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以上是我本人的一些认识,教师们要学会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处处留心,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民教师。

2008.6

第四篇: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最终版)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

浅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素质教育涟源市教研室吴恕和7月23日关键词:基础教育素质素质教育

概述: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以人为本,既强调人的整体性(全面素质),又强调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从而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同时,素质教育又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努力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掌握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作保证。评价不能仅仅依据一张考卷,而应当采取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方式。

在过去的几年,广大外语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推行素质教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并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本文拟将探讨素质教育的概念、外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素质是什么?

有关素质的论述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但素质概念与教育结合起来,其含义就广泛得很多了,常被定义为“以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的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即一个人在接受了一定程度的教育后,在思想品德上、人文知识上、心理上及生理上所达到的水平总和。具体来说,人的素质,除了生理素质外,还应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的心理素质这三个方面。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在以上三个方面素质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学会发展。

学会学习这个问题是的文化素质紧密相连的。学会学习的重点是学生变对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培养并锻炼主动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做人,就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良好的思想品德应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以及新时代的要求,让学生从爱家乡、爱社会的感情升华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崇高情操,使他们的思想情感与人民的幸福、祖国的富强联系起来,成为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学会发展是一个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能够与有团结合作、坚韧不拨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能适应社会生活、能独立思考,并具有创新意识的科学精神。

那么,具体说来,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又是指什么呢?现做如下简述:

(一)文化素质方面

正确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和教材上出现的英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知识;

具有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初步的交际能力;

具有自学英语的能力。

(二)思想品德方面

具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的精神;

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能够初步欣赏英语语言文字的美。

(三)心理素质方面

激发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能主动积极地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培养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浓厚兴趣和坚毅的意志。

(四)生理素质方面

注意开发左、右脑的功能,促进英语“四会”能力的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在言语活动中的灵活度、准确度和耐力,促进学生语言器官、部位的发育;

培养学生在进行语言习惯和语言训练时的身以统一,使身体、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才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呢?这就要来我们广大英语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改革之路;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当作英语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宿。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专门把提高教师的素质列为一章,并指出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效果。优秀的现代教师在知识层面、能力层面和品德层面都应当具有较高的水平,即所谓“学为师表,行为世范”。同时,教师应在教育工作中研究和探讨教育理论,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探讨和发现新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具有营造和控制教育环境的能力。两者,英语课是跨文化的人文学科,所以,外语教师必须比其他一般学科的教师具有更为丰富的目标语国家的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知识,才能有把握处理好教材,使学生学得更丰富、更全面。

针对我国外语教

师目前的现状,在教师队伍中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鼓励教师岗位培训、自修提高,大练“听、说、读、写、唱、画”六项基本功。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素质教育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即把形成外

语能力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如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评价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摩、采访、表演和课内外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评价可采用观摩、写作文、口试、角色扮演和小组项目与研究等方式;对语言能力的评价则可采用客观测试、作文考试、口试及汇报表演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学生档案,资反映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资料系统地收入学生的个人档案,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观众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与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外语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在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原则相违背。要改变这一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羁绊,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制造英语氛围,实现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再把语言技能转化为运用语言的能力。

20多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更多地被看作是教学技巧问题,现在把它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我们就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长期统治外语教坛的那种重教法,轻学法的局面会立即结束,使语言教学与人的全面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即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与提高交际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个性、品德和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语言教学的归宿。

在各类书籍和资料上介绍的教学方法很多,笔者认为,正确地运用“交际法”,能较为全面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为:“好范文”版权所有

1.交际法对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都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大相径庭。如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或故事情节的讨论,往往可以使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即思想品德教育潜移默化,深入学生心坎。这是其他教学法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在教授新编SEFC教材时,发现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常安排了Pre-readingDiscuion,这是编者的有意安排,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好场所,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一环节删除掉了,明显有悖于素质教育。

2.交际法从本质上分析,最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求。在交际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是一切语言操练活动的主体,而且在模拟的或实际的交际场合中,学生的主观意志、态度、情感以及他们的英语水平等变量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或语言功能的发挥。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见解和情感。

总之,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外语教师应当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努力和贡献。

第五篇:苏州工业园区湖滨楼工程基础监理总结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湖滨楼工程基础监理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湖滨楼为苏州金鸡湖畔商业建筑,由苏州工业园区建屋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上海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湖滨楼位于金鸡湖西岸,西临星港街,南临河道,北侧临金鸡湖。建筑面积31347㎡,地上三层,地下、地上层高均为4.5m。采用桩筏基础、全现浇框架结构。结构采用三级钢,地下室砼等级为C40,地上为C35。外墙采用玻璃幕墙结合花岗岩,屋顶设置钢结构。地下室与屋面防水采用三元一丙卷材。地下室防火等级为一级,地上部分为二级防火。抗震设为6度,四级抗震。±0.000黄海海拔为3.550m。

二、基础工程监理总结:

湖滨楼由江苏省苏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该集团有较强的实力。我监理部从开工准备到基础施工以来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合同、单位资质、人员资质、持证上岗情况入手,审批基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基坑护坡方案、土方施工方案、砼施工方案、钢筋施工方案、模板施工方案,防水作业指导书及各种技术交底,对机械设备的入场一一进行检验,对所有进场材料进行验收,按照见证取样有关规定进行现场见证取样,严格把好材料关。

在施工中我监理按照图纸洽商跟踪检查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质量验收规范进行质量检验、验收,各分项工程达到验收标准要求,基础分部验收合格,同意申报苏州优质结构工程。

上海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湖滨楼项目部

2004年12月

下载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滨中学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教育阶段总结

    沙区民宗局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阶段工作总结为认真贯彻落实乌鲁木齐市九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区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根据区教组办对全......

    感恩教育阶段总结

    感恩教育阶段总结东林中学孙玉龙2012/6感恩教育阶段总结 中学生感恩教育,我们已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一学期, 为使学生更好地懂得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我......

    学习教育阶段总结

    廊坊市财政局 “效能廊坊”建设学习教育阶段总结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效能廊坊”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局深入开展以“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为......

    主题教育阶段总结

    中队开展主题教育阶段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支队《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履行职责使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三句话‛总要求主题教育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坚定理想......

    养成教育阶段总结

    养成教育阶段总结 大块第四小学郭云周 本学期我校养成教育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效”的育人观念,以《养成教育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小学生守则》《小学生......

    学习教育阶段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阶段总结按照《内蒙古民族大学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院实际,扎实开......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汇报材料.新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 工作汇报 骊城学区高庄小学2011年10月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工作汇报 骊城学区高庄小学位于下庄管理区的东部,是一所农村小学。始建于1927年,占地面积6......

    保先教育阶段总结

    渎检处教育活动查找差距阶段情况总结 按照省院的统一部署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渎检处在机关党委的具体指导下,深入发动,认真组织,不走过场,勇于揭短,对近年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