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是教学的核心
课堂是教学的核心
农二师223团中学 崔素芳
跨越式教学实施2年多以来,我真正成为一名语文跨越式教学教师,还只是从本学年度担任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开始。当然,课改实施以来,我一直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观摩了许许多多小学低年段新课改的课堂教学研讨课,展示课、赛课。的确,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师“活”起来了,我们的学生“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新”起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起来了。以往的教学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把握不准,造成阅读教学的越位或不到位;有的教学目标模糊,分不清哪是重点;较少关注学生、关注学情;有的对文本重难点把握不准,仍然从头到尾串问串讲串读,无惊无险,却把课文分析得支离破碎,忽视学生的语言积累;有的滥用媒体,课件演示眼花缭乱;有的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和写,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的课堂书声琅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看不到读的层次性,看不到学生由不会读、不爱读到会读,爱读的过程,教师指导朗读就是找不准切入点,读得很泛„„琅琅总总。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各年段要把握好目标,阅读教学要有所侧重,实行螺旋式的一步步地提升。
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注意学段目标,目标定位准确,课堂围绕目标生成,不达成,不扣目标,就是虚的,无意义的,心中牢记目标,围着目标理解文本要创设情景设置,如:《他是我的朋友》詹老师的学法好,分清哪是动作,哪是表情。在分析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又举起手来”像是蜻蜓点水,“放下时”矛盾的心理,分析心理过程,“又举起手来”说明坚定了意志,信念,想救小姑娘,犹豫“放下时”因为没有想到情况严重性,其实当时情况是成人没有血,才让小孩抽血,(7—11)自然段痛苦、害怕、疼,不同的感受并没有很好的区分,疼是血流了出去,害怕是因为血流干会死,医生问阮恒疼不疼,?不疼,那为什么不断哭泣,分析要到位,有感情的读,理解要深入,文中的词“啜泣,抽泣”面部表情,也可以看出人物内心世界,詹老师分两块,注重与表情,抓住主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一开始抛出主问题,(8-11)自然段几句话有坚定的信念并救人,主题升华不能太牵强,设计要怎样让学生理解,问什么问题,抓住那几个词,怎么想?让孩子有想法,抓中心问题,有切入点,不能一段段放下讲,变成串讲就乏味了,没有核心问题,就不可能让学生有所思考,反对串讲串问。解读文本抓这个点,分析要有层次感,递进感,课文显得不够厚重,人物内心世界太单薄。要对段,词,句,描写提问,好的情景为后文学习做很好的铺垫,品读《夏夜多美》 “美”字在景上美,更多的实质是人心灵美,有思考,还有什么美?有层次感,心灵美实质是行为美,心灵表现在行为上,行为折射心灵美,又如《画家和牧童》一课:现在老师是画家?你们想说什么?也可以同桌互说,要制定人物角色情境,会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拓展阅读和拓展写话的环节可灵活尝试,灵活处理,教师要有创新,才能开动学生的脑筋,如果有续写,可将写话环节放在中间,写话可以围绕拓展阅读中的美文,使设计有发散有总结,在此基础上会使课文主题更丰富。不断关注学生的状态,关注每个人,都爱学,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提示,要告诉学生要引导,保证学生的好状态。主题升华不能太牵强,设计要怎样让学生理解,问什么问题,抓住那几个词,怎么想?让孩子有想法,抓中心问题,有切入点,不能一段段放下讲,变成串讲就乏味了,没有核心问题,就不可能让学生有所思考,反对串讲串问。解读文本抓这个点,分析要有层次感,递进感,课文显得不够厚重,人物内心世界太单薄。要对段,词,句,描写提问,好的情景为后文学习做很好的铺垫。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
注重启发式教学,有扶又放,让学生主动学。告诉学生学法,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教师应是引导者,一定要琢磨怎样放手让孩子去学,例如《他是我的朋友》教学中詹秀华老师和徐丽萍老师就要求在8—11自然段学习前提出画、读、想的要求自学,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自主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这两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人物的动作表情要散开,不能太笼统。例如22团曹国峰老师老师《夏夜多美》时,通过课件的情景导入,为后文做了的铺垫设计,音乐的渲染,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在“美”字上体会了夏夜的美,又在分角色读,引导中感受心灵之美。赵天磊老师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好,有用图示解释,联系上下文解释,近义词解释,联系生活理解,教师要探索理解词语更多更好的方法。导入用意思连贯的精简的诗歌,儿歌,将本课的生字有趣味性的组合,十分有效,也有利于教师解读文本和锻炼文笔思维的好办法。如果你是教书先生或商人,你会怎么夸?如果你在场,你会说什么?理解文本要创设情景设置,如:现在老师是画家?你们想说什么?也可以同桌互说,要制定人物角色情境,会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的学习,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 24团詹秀华老师和26团徐丽萍老师的课,首先扶着学生读,并找出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的语句,体会阮恒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自学找出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的语句,通过画、读、想并提出相关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指名读,四、注重评价语
评价语要起到调控课堂的作用,学生回答了什么,评价要有层次,可收集一些,或背记评价语用一用,就有指向性,平时可以练一练,评价要有效,可先教师评价,然后问学生,你能像老师刚才那样评价那位同学的回答吗?如很多学生叫着回答,课堂较活跃,调控课堂可以用“我想请坐得端正的学生回答,或请你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用得好,教师会轻松,否则调控课堂会很累,过渡语也考验语文功底,过渡语和评价语要有一定指向,顺利指向下一环节。
总之,我们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对于每篇课文,教师都要把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赏读文本,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语言表达特点,揣摩表达方法,品味语言风格,感悟语言的人文内涵。然后再走出文本,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思考: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什么,不学什么,以此进行取舍,确立教学目标、学习的重点、难点。再以抓题眼或抓中心句、或抓关键词、或抓矛盾处等方法创设大问题背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性地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
第二篇:课堂改变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课堂改变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郯城县马头镇第一初级中学 胡恒卿 2012年7月17日 15:59 杨玉峰于12-7-17 16:15推荐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老师生互动交往、平等对话的舞台;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场所,是学生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快乐园地。胡老师总结的全面深刻,值得借鉴。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老师生互动交往、平等对话的舞台;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技能、发展创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场所,是学生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快乐园地。
一、树立“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课堂教学观念
“健康第一,育人为本”是进行体育课堂教学改变,实施素质教育中必须树立的教育观念。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教育学功能和社会功能,关注学生在社交、情感、精神和心灵方面的健康发展,完善了学生的个性和价格,重点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拮取、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要树立“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观念。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的关注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关注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生需求,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基础不同,学生能力和情感特性不同,因此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他进行研究,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等方面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求。其次,关注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育教学不同其它学科,在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动作的形式来展现的,老师可以直观评价学生的动作质量,所以学生很容易被激励、伤害。所以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前提。最后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里就是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中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特殊心理行为,特别是体育差生的了解。
三、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多维互动、合作学习
人际互动通过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中的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很频繁。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合作、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与全班、学生与学生、学生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的互动合作探究。
四、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朋友师生关系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了解学生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权威,赢得学生的信服。便自己成为学生信赖的老师,信赖的朋友,以专门的知识、高尚的品格来赢得学生的尊敬。
五、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和练法指导
调动学生的热情,要求将老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有效地学的过程,变过去的被动为学生自觉主动。培养学生掌握观察法、理解法、练习法、讨论交流和自我暗示法、创造型学法等学法,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热爱体育,感性体育,为终身体育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篇:创新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创新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核心
[摘 要]教学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体育训练成效的评估,又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总结。有些教师完全采取运动技能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显然没有兼顾学生的状况,缺乏全面性。学生的体能体质有一些差异,教师在评价评估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全面。首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估考核要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特别是将一些特殊体质、存在缺陷的学生单独列开来,对他们降低要求,否则设置过高的目标既难以达成,又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不仅要将运动成绩纳入其中,而且要将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等方面考虑进去,采取运动成绩等第加学习态度评价这样的综合模式,较好地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促进作用,否则一味以运动成绩评价学生,容易挫伤一部分特殊体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创新 ;教学;体育;核心
一、将教学内容创新融入体育教学之中
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拓展性、开放性,广大教师既要立足体育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进行呆板教学。教学内容一定要充分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体育教学更贴近学生的成长需求,更能体现素质化目标要求。例如针对当前初中生中小胖墩较多、饮食结构不够合理的普遍现象,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健康膳食的知识灌输,向学生介绍人体一天所需消耗的能量、不同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早中晚三餐各自承担的功能、人体如何均衡营养等。这些内容的传授可以让学生对健康饮食具有直观的理解,改变那种每天吃好的就是幸福健康的理念。又如当前社会治安形势较严峻,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了学生自护能力的教育,如怎样判断周边环境是否存在隐患,如何避免陌生人的骚扰,怎样寻求他人的帮助等,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将创新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完全是一项技能性教学,对教学的要求不高,甚至认为教师的讲解示范已经足够,根本不需要教学手段的改善。这样的理念是片面的,体育教学同样需要补充大量的知识,而且对一些疑难性动作的讲解,总不能要求教师反复做瞬间动作,学生观察也不够形象具体,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以增强演示和观察模仿效果。我在教学工作中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一方面运用信息手段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从体育运动起源、体育卫生常识、体育明星知识乃至体育重大赛事的精彩场面,通过这样的信息补充使体育室内课教学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使体育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我重视多媒体手段在一些疑难动作训练上的促进功能,将一些瞬间动作、难度较大的动作通过多媒体慢动作的演示,或是动画模拟演示,使学生对整个动作的前后连贯分解看得清清楚楚,只有看仔细了,领悟效果才会增强,多媒体手段同样可以为体育教学动作训练提供帮助。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是体育教学的关键
完全拘泥于师徒式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完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体育训练消耗体力较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感,因此教师要重视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重在进行动作的先期辅导、要点指导,而整个训练过程不再是教师带着训练,而是要求学生带头分组训练。选择一批动作规范的学生代表教师深入各个训练小组进行帮助,以他们的示范和相互间的揣摩、研究点拨促进体育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其次,我在一些项目训练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创新,如篮球运球动作训练,不再进行重复动作,而是组织各小组运球接力赛,既要保证动作规范,又要提高速度。这样的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大增,每一个小组为取得好的成绩,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协作意识、团队理念也得到充分激发。另外,结合教学训练目标要求组织一些竞赛性活动,也可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无论是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还是让他们在游戏的趣味性互动中掌握动作要领,对初中体育教师而言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
四、教育创新评价四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评价作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体育训练成效的评估,又是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总结。有些教师完全采取运动技能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显然没有兼顾学生的状况,缺乏全面性。学生的体能体质有一些差异,教师在评价评估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同时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要做到全面。首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估考核要分成几个不同的类别,特别是将一些特殊体质、存在缺陷的学生单独列开来,对他们降低要求,否则设置过高的目标既难以达成,又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不仅要将运动成绩纳入其中,而且要将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等方面考虑进去,采取运动成绩等第加学习态度评价这样的综合模式,较好地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促进作用,否则一味以运动成绩评价学生,容易挫伤一部分特殊体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空间创新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元素
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传授给他们健康的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能等,这些目标要求显然无法在课堂环节全部落实到位,这就必须有效拓展教学空间,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空间范围内开展学习研究活动。例如有些学生对一些体育项目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建立一些兴趣小组,课后鼓励他们自主开展体育活动。又如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健康知识、急救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成长和生活联系较紧密,多强调这些内容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技能,如擒拿格斗中的一些简单的动作,特别是应对不法侵害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动作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掌握一些攻防技巧,关键时候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我在体育教学中充分重视这些课外活动的资源运用和空间拓展,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与自身成长相关的技能,这是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总之,体育教学的核心在于创新,创新同样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第四篇: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浅谈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
拜读张华老师的《论核心素养的内涵》一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课堂的几点认识。
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亦称“21 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而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法治精神,理性思维,公共参与。
那么在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
1、通过课前时政报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让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外大事,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课堂教学活动中注重情境的创设和体验式学习,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科素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特定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提高认知、亲身实践、交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途径。
3、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自己学,如果学生只是听、记、背,但不会归纳梳理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还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知识处于零散的阶段。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独立的建立知识的体系,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入高级学习阶段,才能用已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新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谈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获得。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设计,学习任务的布置和检测等环节培养出来的。学科教师要有素养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有素养的学生。
第五篇:化学课堂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
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4.课程规划—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落实核心素养,从学校的课程规划角度,要完成两种课程的设计:一是学科课程,二是跨学科课程(即综合性课程)。
学科课程是基于学科的逻辑体系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间接经验。跨学科课程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它关注的是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是以社会生活统合和调动已学的书本知识。它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两种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各有特点,后者是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的。两种学习交互在一起,才能够实现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全部社会意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所有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需要通过学习者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学习的交互才能实现。因此,当前学校完善两种课程的设计就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