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
读书笔记应该怎么写?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小学生读书笔记格式
__年__月__日
今天阅读:《 》 作者:____
好词集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美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后感受:(350-4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长确认:____
第二篇:读书笔记应该怎样写
条码打印机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
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或是对书中的名言警语、新颖材料进行摘录抄写,或是对书的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或是随后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些摘抄、归纳和心得体会的文字,都叫读书笔记。这是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
为什么要记读书笔记?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知识越丰富越好。知识的丰富是由积累而形成的;读了就忘,知识是丰富不起来的。必须记住,读书笔记便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就说明记笔记能帮助记忆。
其次,记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第三,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
从以上三点看,都应重视写读书笔记。
怎么写读书笔记?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等几种。写读书笔记时,可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即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或在书上划出表示重点、次重点、疑问等等的符号,或在书的天头、地脑作些评语和注释。这种读书笔记简单易行,但首先得书是自己的,别人的书,不能乱画;即使是自己的书,下批注时也应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对不对?怎么表述才简明,然后才写。因书上的空白处不多,想到就写,写了又感到不合适,那就会把书划得乱七八糟了。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也叫读后感。
5、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学以致用。
6、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7、简缩笔记。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据实际选择、确定。
其次,不论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有几点是共同的,也是应注意的。
(1)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这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前提。提纲笔记、心得笔记要以读懂原作为基础。就是摘抄笔记,也应细读原文。否则,你的摘抄就可能断章取义,就可能抄破了句。(2)态度要严肃、认真、细致。严肃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断章取义;认真,指护颈枕 http:// 护颈枕推荐
条码打印机数据采集器 RFID设备 http://
应该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点、重点、精彩的地方,不能马虎从事;细致,指摘抄原文后一字一句校对,不能有误差,连原书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也要记得详细,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时的任何粗心,都会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多少年后,你想引用这段名言,却因没记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处,那时恐怕连书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时记得细致,就不会有这种麻烦了。
护颈枕 http:// 护颈枕推荐
第三篇:写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写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书名(或文章名),作者(有必要的话再加上朝代)
二.阅读内容(要摘抄,节选一段也可以)
三.阅读心得(感受想法,不用太多,三四百字足够)
四.星级(给这本书标上星级,表明重要程度)
或者包括以下内容:
1、让你映象深刻的句子。
2、对一些必要的事件(历史、传记类)条例记录。
3、对整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情结加以概括。
4、人物形象。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就这么说吧,成功的笔记有这样的作用:翻一遍笔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中的全部内容温习一遍。这本书就对你没多大用途了,你只需要笔记。事实上,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应付他人,养成个读书并作笔记的习惯,终身受益。修改回答
写读书笔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一.书名(或文章名),作者(有必要的话再加上朝代)
二.阅读内容(要摘抄,节选一段也可以)
三.阅读心得(感受想法,不用太多,三四百字足够)
四.星级(给这本书标上星级,表明重要程度)
或者包括以下内容:
1、让你映象深刻的句子。
2、对一些必要的事件(历史、传记类)条例记录。
3、对整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情结加以概括。
4、人物形象。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就这么说吧,成功的笔记有这样的作用:翻一遍笔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书中的全部内容温习一遍。这本书就对你没多大用途了,你只需要笔记。事实上,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是应付他人,养成个读书并作笔记的习惯,终身受益。
第四篇:5月读书:《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读书笔记
2011.5月读书笔记
读《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有感
大一班潘欣
偶然的一次机会得到了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一书,该书虽由两位中学校长所著,但其中许多教育教学案例隐含的意义使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深受启发。书中的言语亲切自然,发人深省,故此书令人爱不释手,其中有些句子引起了我的共鸣。
为了建立积极的纪律,孩子们首先应具备的思想是分清好坏;教师的任务在于使孩子不要混淆好和不动,也不要混淆坏与活动,然而旧的纪律常常把它们混淆„„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积极的纪律、工作的纪律、良好的纪律.而不是建立静止不动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屈从的纪律。
反思目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大多希望孩子安静地坐着、听着,认为那样才是好孩子,才叫守纪律。我曾观摩过一次音乐活动,教师通过巧妙的图谱设计,专业的音乐技能引领,使幼儿完全浸润在唯美的“山谷回声”中,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完全被调动起来,大家手舞足蹈。可当个别幼儿忍不住站起来配合教师进行和声部分练习时,教师立刻加以制止。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并不少见。表面看来,教师似乎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但实质上混淆了“好和不动”,从而扼杀了幼儿灵动的表现力。我想,让幼儿静而灵动、动而有序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为此,我们要摒弃“好是不动,动是不好”的思想,用好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吸引孩子,让爱“动”与爱“静”的孩子均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静止不动或游离在外。
真正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所有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谈论的,而值得谈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才会有教育的超越。在教育教学中,奇思异想是创造的火苗,万不可轻易掐灭!
这段话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很多教师能够欣赏学生建设性的、创造性的想法,但很难接受学生与标准答案存在激烈冲突的、有悖常理或道德的想法。笔者曾观摩过一个活动“忙忙碌碌的夜晚”,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夜晚有许多人在辛勤工作,以引发幼儿的感激与敬佩之情。活动中,教师问:什么人在晚上工作?大多数幼儿说保安、医生等,其中一个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小偷。这当即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哄笑,而教师也马上给予否定。如果当时教师能认识到“另类”答案很可能说明该孩子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引导幼儿谈论“小偷这样做对吗?‘偷’是工作吗”,那么就有可能了解他已有的经验,保护他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促使他进一步思考。
学生不是橡皮泥,而是刚刚挖掘出来的树根。在雕塑家的眼中,橡皮泥是可以按着自己的意志任意揉捏成想要的形象的。但“根雕”的原则正好相反,你必须尊重那树根的原始形状,尊重它的本质特征,然后因势象形,装饰它的优点,夸张它的造型,才能将它塑造成完美的工艺品。
纵观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橡皮泥。教师将一切预设得相当周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旦节外生枝,教师便会及时制止。或采用“巧妙的方法”把他们硬拉到预设的框架中。如,在一次大班科学活动中,在讲菱角的外形特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你们看看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摸摸有什么感觉,闻闻有什么味道。于是,幼儿开始观察、触摸菱角。有一幼儿叫道:“老师,某某小朋友在掐菱!”教师马上制止幼儿的“掐菱”动作,强调是看看摸摸闻闻。在这里,教师把幼儿当成了橡皮泥,不顾幼儿的实际表现,按自己的意志揉捏。其实,教师让幼儿摸菱的目的是感知菱的软硬,难道“掐一下”就远离教育目标了吗?我们认为教师应把幼儿看成有待雕塑的“树根”,尊重他原有的探索方法,因势利导,如:“你掐了一下发现了什么?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围绕教育目标积极思维,促进幼儿获得新的发展。
书中像这样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的句段随处可拾。轻轻地掩上书本,等待下一次的重读„„
第五篇:读书笔记:从优秀到卓越:我们应该再多迈一步
我们应该怎样多迈一步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我知道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种学习生活很稳定,心态平和,小有成就;一种也有成就,但是他们一直不满意,一直在焦虑,每当自己完成一个目标,就立刻把自己的视野扩大,继续去看一个更大的圈子,继续奔波。他们的生活轨迹必然不同,究其根本,也就是后者往往喜欢多迈一步。
是的,很多人都知道该多迈一步,会有很多人花钱请老师听讲座看成功宝典去寻求那一份突破,但是这一步的艺术,不是谁都能参透的。吉姆·柯林斯,这为连续震惊我两次的畅销书作家,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从优秀到卓越,这一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首先让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优秀吗?这个问题很难得到一个结果——这不本书不能让一个平庸的企业变优秀,但是能让一个优秀的企业变卓越——这个论断很有趣,如果我们不优秀,我们读它何用?如果我们觉得我们优秀了,是不是很多人觉得这是自满堕落的标志?我个人觉得我不优秀,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经常犯可笑的错误,但是在某些成就上确实有人夸赞我,也确实有人比我还差——总之看一看吧!何必想那么复杂?其实从优秀到卓越,缺乏的要素之一就是直面残酷现实的勇气。
残酷的现实,正如发生了很久的金融危机——危机危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危机”,其中既包含有“危险”,也包含有“机遇”。对于一个卓越的公司和个人来说,都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不断超越,通过面对残酷的现实为起点,从而走向成功的。如果一个人看到危机与挑战表现出了厌倦和退却,或者说觉得自己不需要这一步,那这一步就注定迈不出了。我认为对于一个企业、一个个人来说,首先要诚实,对别人和自己都要诚实,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意见,创造一个让事实说话的氛围;个人要认认真真分析一下自己的诉求,其次是保持坚定的信念,并积极的采取行动。这样你才能迈出一步,才能去考虑怎么迈好这一步。
一句大家都在说的话:很多人和公司企业,当做到优秀的时候,总会感觉到“很好,维持现状就可以了”,一旦做到卓越的时候往往都是感觉“其实还可以更好”。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然,我们需要先找一个领导者出来——这里面渗透了一些英雄历史主义,但是当我们作为自己的领导人时,这都不重要,我们要看看自己是属于哪一
类: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五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五级经理人。第五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个个都胸怀大志,但是他们的雄心壮志都是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利益。
又是问自己的时候了,你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吗?是哪一类?或者说,你在从哪一类到哪一类的领导人过渡的时候失了手然后从此无力找到自己的方向?就我所知,我的一个很亲密的朋友,就是因为受到一些享乐主义的影响,在自己学生工作生涯的后期变成了从一个不那么主要考虑自己得失的学生工作者变成了一个过分计较得失并且丧失对组织热爱的不合格的领导者了。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知道自己因为过分考虑得失而搞砸了很多事(或者是他没有做到完美)。当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时,其必然能发挥出超乎寻常的能力,就像杜鲁门的说的“只要你不计功利,就能做成任何一件事”。显然如果一个人才算是优秀的话,他就需要向上述的几个方向迈步,走向卓越。
打好思想基础,那我们就该做好自己的事了。就像我们很多人“有事问度娘”,好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清楚了,和很多人的答案类似格式相近,似乎就算是好了,而且有时我们想到一个不错的更好的主意的时候,还会去偷懒或者犹豫——这可不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该做的事。或许你该想到刺猬理论了,一个训练有素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并且非常擅长,但是这个有点儿难,却不是不可能,我们应该先从一个自律的人做起,那么之后获得技能走向专精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就要求自己创新,与众不同,这就是一个自律的形式,不这样他就难受,他就宁愿不做,这也是刺猬。这种刺猬,无论你要他去背什么水果,他都能给你背回来。说来说去,技术从来不是跨越的根本原因,你掌握了科技,你就能让公司飞黄腾达吗,不是的,这都不够,但是必需。实现跨越的公司对技术的作用有自己的理解。他们不把技术当作引发转变的首要工具,但与之相矛盾的是,他们都是运用技术的先锋。当然,这些技术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技术是他们的加速器,而不是发动机。
什么是我们的发动机?是我们心里的大事,是我们的刺猬理念,低调,专注。像我认识一个朋友,很多人觉得在哪里都能碰到他,什么活动他都会参与,或者组织,或者娱乐,都做得还不错,但是显然,他自己也告诉我,他有自己的痛苦,各种各样的活动看似充实,实则纷乱浅薄,除了一些眼前的小利和花哨的名号,他没有得到什么能够让自己得到真实的慰
藉的东西。
什么能给我们安全感?不能是别人,也不能是外物,是我们自己的实力。实力所指,即是我们跨越的方向。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像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一样,烧毁所有物资,照样能够再站起来一个巨人。
多迈一步,才能成为我们戏称的“大腿”,——缺乏锻炼的孱弱下肢,什么也经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