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从 95高考化学试题谈起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 特别是会考后的高考, 对学生的 能力要求更高。
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所有 能力必须通过思维能力才得以实现, 所以思维能力是核心。而思维品质是思维能力强弱的标 志,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的突破点, 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笔者 仅就 1995年高考化学试题谈谈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善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 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 切思维 品质的基矗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 抓住其本质和规律, 从 而园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 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 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素质。1995年的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深 刻性的考查。
可见, 要简明扼要地解决问题, 最主要的应分析问题的实质, 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既要抓住题目“题眼”作为思维突破点,又要选点准确,使思路畅通,问题解决显得“敏捷 而迅速”。
如何在高考复习中,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可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去设计多层次练习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以灵活运用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深刻性的另一方面,也可在多项选择题的解答中体现出来,高考第二大题单项 与多项选择混和,其目的是增加试题难度,降低随机猜测得分率。而中学生受认知水平,心 理特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往往对概念理解不透,记忆不深或仅凭印象进行机械推理, 造成知识的负迁移,在思考问题时常常不细致,不深入,或产生思维定势,从而导致少选, 漏眩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 经常有意识地漏选选项, 有利于帮助学生
分析复杂的比较隐蔽的 或带假象的选项时, 能去伪存真, 正确选择, 以达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 性之目的。
二、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条理清楚,推理准确,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 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 推理严谨, 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 运用逆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学化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教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深入 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持之以恒就会收到奇妙效果。
三、善于变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及时 调整思路,找出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能多角度思考,善于发散 思维, 又善于集中思维, 一旦发现按某一常规思路不能快速达到目的时, 就要立即调整思维 角度,以期加快思维过程。高考试题大多是灵活性很强的题目,只有善于应变,触类旁通, 方能越关夺隘, 攻克难题。所谓难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迁移试题, 另一类是计算题。它们主要侧重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的其它品质高度发展的结果,它表现在能迅速地发现问题和解 决问题。在思维的速度和效率上不循序渐进, 而是保持较大的思维跨度, 以最诀的速度攻克 未知。高考化学试题不仅要求考生全面扎实地掌握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要在有 限的时间内迅速提取头脑中贮存的有关知识, 并加以综合运用, 不少考生答题时感到时间紧, 不能答完卷,乃因解题速度慢之故。
思维的敏捷性还表现在善于抓住时机,加快对信息的吸收、筛选和运用。例如,高 考题第 27题,内容繁杂,解题时应首先理顺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每一步推理均要
紧紧抓 住反应过程中消耗和剩余的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 则产生现象的原因不点自明, 反应的方程 式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
巧用守恒(如质量守恒、体积守恒、浓度守恒、电荷守恒等出奇制胜,是提高解题速度的 重要捷径。
五、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 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知识的发展有待于创造, 只有创造才能在竞争 中生存,思维的创造性品质是当今时代最为重要、最可贵的一种品质。1995年高考化学试 题充分注意了这一点。
近几年高考化学信息迁移题的命题可以看出,试题涉及的化学理论知识,由原来的 高中基础知识略加延伸, 到现在的大量取材于高等化学、社会生活及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新科研成果,就能力测试而言,由着重考查学生从现有知识、原理出发,分析、判断、推理 解决“老”问题的能力,向考查考生自学新材料、新理论,运用新观点、新方法创造性解决 “新”问题能力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并选拔创造型人才。诚然、信息迁移题难度系数比较 大、但它不“超纲”,重点考查学生的“现场自学”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在复习教学中,不能丢开书本,花大精力,耗费时间去补充“超纲内容”,既浪费了精力, 又增加了学生负担。重在多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现场自学”能力,以及知识 迁移能力,创造想象能力。
易受传统解题方法的约束,不能接受那些违反“常规”的解题捷径,也是缺乏思维 独创性的表现。计算题教学中若把计算为主,推理为辅,转化为推理为主,计算为辅,也能 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高考题第 36题的各种巧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思维功能高效率的基础是思维结构的高度完善,促进学生形成最佳思维结构,最大 限度地发挥思维的创造性功能。而善于构造, 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 各种类型的题 目、解法均有繁简之别。许多学生满足于做出来,而不愿在解题技巧方
面作深入探讨、致使 解题速度缓慢, 这是广大考生的弱点, 不能不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在解题中多留神各 种解法, 多启发诱导,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简捷明快的解法,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如果照本宣科,照析例题,硬套公式,题愈做愈死,越学越怕,思路越走越窄。故此应鼓励 学生打破常规,发挥独创性。
六、统筹全局,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思维的整体性包括广阔性和综合性,它与片面性和单一性相对立。在认识和处理问 题的时候,不是把视线只盯住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
高考化学试题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为中学化学教学做出了典范,给中学 化学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化学教学中, 如何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关键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 发智力的目的。因此,培养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 何在化学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化学思维训练, 正需要我们深入 研究,并落到实处。
例如高考试题第 17题据电量守垣, 第 18题巧用得失电子数相等, 第 24题利用质量 守恒, 第 25题巧用浓度守恒。计算题第 30题也可以质量守恒关系为基础进行计算, 守恒关 系的灵活运用也可使解题速度加快。
为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日常教学中必须定时定量训练,并 鼓励学生解题时敢于打破常规,锐意创新,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 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第二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
思维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品质,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严密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的单一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众所周知,往往是在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就会引发创新灵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有一位老师设计了对面积、面积单位两个概念的复习作为铺垫,然后出示了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启发学生说出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数出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是由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成的,进一步巩固了可以用面积单位来测量较小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知识。然后,该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求学校长方形大操场的面积,也采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的方法,可以吗?这时学生对问题感到新奇:学校操场那么大,也用面积单位来一块一块地进行测量,行吗?全班同学立即展开激烈的争论,得出了“用这种办法不行”的结论。要测量操场的面积,该怎么办呢?学生陷入了深思!这时,老师发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已萌发,便把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引导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上。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自觉性就会逐步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真正地学会“数学的思维”。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例如,看到“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多23人”时,要启发学生联想到:二年级同学比一年级同学少23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如;计算应用题“一台洗衣机价格是12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洗衣机的6倍少80元”时,教师可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下面问题:(1)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多少元?(2)一台计算机比一台洗衣机贵多少元?(3)一台计算机和一台洗衣机共多少元?学生用立体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维是多向的,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常常是单一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自然地把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引导,这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多向。在教学基本概念时,要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概念的实质。如:
如:教学倍数关系时自编应用题“在北湖区教育局举行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校女同学有5人获奖,男同学获奖的人数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学获奖的人数有多少?”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倍数关系。当学生初步掌握线段图之后,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高层次,引导学生脱离线段图找出题中的对应关系:女同学:6人—1份;男同学:?人—3份。可直接根据对应关系看出:通用学校和一完小的人数比,把女同学的获奖人数看作1份,男同学的获奖人数有这样的3份,求5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以后,在解答应用题:“通用机械厂第一车间生产了9箱零件,二车间各生产了36箱零件,二车间生产的零件是一车间的几倍?”时,就可让学生直接用找对应关系的方法来理解应用题中的倍数关系,从而解答应用题。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以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的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
1、一题多说,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叙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灵活。如“32÷8=?”这道算式就可叙述成:①把32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②32里面包含几个8?③32除以8,商是多少?④8除32,商是多少?⑤被除数是32,除数是8,商是多少?⑥32是8的几倍?
2、一题多变,先以一道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常用。
如,以基本题“果园里有苹果树500棵,梨树35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为例,就可把问题改为:①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②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倍?③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分之几?④苹果树、梨树分别占果园里果树的几分之几?⑤苹果树比梨树多几分之几?(梨树比苹果树少几分之几?)等等。
三、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还有符号、公式)的理解和使用,越来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对概念(符号、公式)加强理解,极大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读到了一篇教学经验介绍,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本人认为很可取,稍加整理后奉献给大家。
整个过程分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减少,“跨度”增大,思维效率提高。
例1:(9+6)+(4+1),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9+6)+(4+1)=(9+1)+(6+4)=10+10=20
例2:(30+7)+(50+5),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30+7)+(50+5)=(30+50)+(7+5)=80+12=92
例3:(60+9)-(20+7),可让学生用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60+9)-(20+7)=(60-20)+(9-7)=40+2=4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增强,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逐步简化或压缩。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例4:20+1-7-3,可让学生根据和减一个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20+1)-(7+3)=(20+1)-10=21-10=11
例5:6+6+6+6+6+6+6+8,,有的学生会用连加法下一步下一步做;有的学生则采用两个数一组相加的方法做,速度都比较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做:过程是:
6+6+6+6+6+6+6+8=6×7+8=50,比较简便;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将8分解成6+2来做,于是:
6+6+6+6+6+6+6+8=6×8+2=50。又快又简便。
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就会逐渐形成。,例如:甲乙两车同时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0千米,乙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20×3+100×3或者(120+100)×3。这时,教师巧妙地设疑,进行改编:如果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呢?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教师继续点拨:如果甲车行6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恍然大悟,分析得出甲车行驶6小时要超出B站,每小时超出(120-100)千米,3小时就超出3个(120-100)千米),则用120×6-(120-100)×3即是A、B两站之间的路程。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提出如果甲乙两站的路程只由乙车行驶,那么就应该用90×6+(120-90)×3。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每节课里都要相应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教学中,要善于将学生考试、作业或课堂答问中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去伪存真,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程度。
例如:一块长方形的纸板,长11厘米,宽8厘米,现在要剪成直角边分别为4厘米、2厘米的三角形,能剪几块?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错误列式为11×8÷(4×2÷2)=22(块)。教师可将这种错误解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让他们找病根,开处方,分小组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的原因。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这样列式是符合常理的,怎么会错呢?”有的学生说:“长方形的长是11厘米,而要剪成直角三角形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2厘米,它们之间不是倍数关系,所以材料不可能全部用上。”还有的学生说:“这样的题目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剪一剪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弄清了计算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区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由一道错题引发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争论,学生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的反思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自己的分析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不变让学生抓住“小数的末尾”、“小数的大小不变”、“ 等关键问题进行质疑,达到既透彻理解概念,又诱发质疑问难积极性
不容置疑思维品质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加强师生的交流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我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而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之我见
郴州市通用学校 李儒新 电话 ***
【摘要】:课堂教学实质是学科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
思维指理性认识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思维品质,其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严密性、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破以往的单一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教师的观念、方法和对教学的设计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我吸取同行们的教学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现就我对现代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精密逻辑性的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曾在学校订阅的刊物上看到过这样一道题目,原意是:“一张方桌四只角,锯掉一只角,还剩几只角?” 这类题测试的目标不单是考察知识本身,而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我把它“借”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结果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还剩三只角”。由于受到“4-1=3”定势的束缚,思维单一的学生就得出了这样的计算结果。这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并随着思维的进程画出相应的示意图给他们看(也可以借助实物模型演示),结果出现了同学们没有想到的情况:①沿着对角线锯的话还有3个角;②沿一个角的顶点和其对边上任一点(除两端点)的连线锯的话还有4个角;③以相邻两边各任意一点(除端点)的连线锯的话还有5个角。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的加强对考生进行思维的多向性与严密性的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解题时出现错解或漏解的情况。
我们知道,许多概念往往前一个概念是后一个概念的的基础,而后一个概念又是前一个概念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存联系,分辨出从属概念和相邻概念,使学生在考察问题时能够严格和准确,在运算和推理时能够准确无误,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例如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后,列竖式时就会出现如下错误:
⒍ 3 4
7.3 8
×⒐ 5
+ 5 6.
2 ̄ ̄ ̄ ̄ ̄
 ̄ ̄ ̄ ̄ ̄ ̄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区别不同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辨析、判断、归类,形成计算的良好知识网络,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就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的是善于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其核心是善于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展开联想解决实际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说”、“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有效方法。
1、一题多说,就是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来叙述。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思维更灵活。如“56÷7=?”这道算式就可叙述成:①把56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②56里面包含几个7?③56除以7,商是多少?④7除56,商是多少?⑤被除数是56,除数是7,商是多少?⑥56是7的几倍?
2、“一题多解”是指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的理解,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好方法。
例: “买一对乒乓球拍20元,买4对送一对,问每对乒乓球拍实际多少元钱?比每对原价节约了多少元钱?”
此题有两种解法;(1)20X4=80
80÷ 5=16(元)--------(每对乒乓球拍 实际多少元钱)20-16=4(元)---------(节约多少钱)(2)20÷ 5=4(元)-------(节约多少钱)
20-4=16(元)--------(每对乒乓球拍实际多少元钱)
3、一题多变,先以一道题为基本题,然后改变它的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新的题目。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种方式的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尤为常用。
如,以基本题“果园里有李树600棵,桃树200棵,李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为例,就可把问题改为:①李树比桃树多多少棵?②桃树比李树少多少棵?③李树是桃树的几倍?④桃树是李树的几分之几?⑤李树、桃树分别占果园里果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新颖灵活的题目,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鼓励标新立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从而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培养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
三、加强概念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对概念(还有符号、公式)的理解和使用,越来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对概念(符号、公式)加强理解,极大的拓展学树的几分之几?⑥李树比桃树多几分之几?⑦桃树比李树少几分之几?等等。
生的创新思维。我读到了一篇教学经验介绍,执教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用现代课堂教学的探究式方式组织学生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导出公式。本人认为很可取,稍加整理后奉献给大家。
整个过程分三点:
㈠ 观察:先用电脑显示,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沿着长边一个一个地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数数看,每排能摆几个?再沿着宽边照前样摆小正方形,数数看,能摆几排?
㈡ 操作探究:学生根据电脑演示过程,进行学具操作,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小长方形纸片上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试试看,可以摆几个?
㈢ 推导结论(电脑演示、学生观察):在这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里沿长边摆1个小正方形,正方形对应边长是1厘米,摆2个小正方形,对应边长是2厘米„„,沿宽边摆小正方形,每摆一排,正方形对应宽边是1厘米,摆2排、3排,对应宽边是2厘米、3厘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很快明白:沿着这个长方形的长边每排可以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即长边所含厘米数是5;摆3排,即宽边所含厘米数是3,可以用算式5×3=15求出一共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由此推导:在这个长方形里长边所含厘米数×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从而进一步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通过展示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进一步深刻理解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边长的关系;同时,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四、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就是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反应灵敏,表现在数学学习中能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强化技能的训练,使之在学习时由旧到新、由易到难的“台阶”减少,“跨度”增大,思维效率提高。
例1:(9+6)+(4+1),教师可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让学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9+6)+(4+1)=(9+1)+(6+4)=10+10=20 例2:①(30+7)+(50+5),②
60+9)-(20+7),这两道题可让学生用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计算比较简便。计算过程是:
①(30+7)+(50+5)=(30+50)+(7+5)=80+12=92 ②(60+9)-(20+7)=(60-20)+(9-7)=40+2=42 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形成和增强,计算过程的中间环节就逐步简化或压缩。教师要培养和训练学生从详尽的思维,逐步过渡到压缩省略的思维。这样可以使学生一看到题目,通过感知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
例3:6+6+6+6+6+6+6+8,,有的学生会用连加法下一步下一步做;有的学生则采用两个数一组相加的方法做,速度都比较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做(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将8分解成6+2来做):过程是:
6+6+6+6+6+6+6+8=6×7+8=50,或
6+6+6+6+6+6+6+8=6×8+2=50。
这样计算又快又简便,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迅速增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下面是我一节数学课的一个小片段:
例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0千米,乙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3小时两车相遇。问A、B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20×3+100×3 或者(120+100)×3。
接着,我巧妙地设疑,进行改编,问学生:如果A、B两站之间的路程只由甲车行驶呢?学生陷入了沉思,这时我继续点拨:如果甲车行6小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恍然大悟,分析得出甲车行驶6小时要超出B站,每小时超出(120-100)千米,3小时就超出3个(120-100)千米),则用
120×6-(120-100)×3
即是A、B两站之间的路程。教师的话音刚落,便有学生提出如果甲乙两站的路程只由乙车行驶,那么就应该用
90×6+(120-90)×3。
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明显。我深有体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的每节课里都要相应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五、组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培养学生的智力时教会他们训练他们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找出路,将他们平时在课堂互动中、练习上以及测验时出现的典型错误,让全班学生议论、辨析、合作探究,以理顺逻辑,分类排除,去伪存真,筛劣选优,提高思维的批判性程度。
例如:让学生思考“把20增加它的1/5以后,再减去它的1/5,结果是()”。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20”。这时教师应把这种错误思维展示给学生看,指导他们仔细甄别加、减1/5前后的基数,千万不能以为这样的题目很容易,不然就会大意失荆州。经过组织学生思考、辨析错误的原因,同学们统一了认识,弄清了题意:增加的1/5是20的1/5,而减少的1/5却是24的1/5(因为20增加它的1/5后是24),所以结果不再是20。通过列式20×(1+1/5)×(1-1/5)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为19又1/5。
由一道错题激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产生兴趣,又耐心引导他们主动的参与找错、议错、辨错、改错,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不容置疑,思维品质主要的几个方面是交融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决不可以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一个教学片断只能侧重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某一方面,只有在教学中把各种思维品质的培养贯穿在各项训练之中,深入展开对问题的探究,加强师生的交流合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前途光明,任重而道远,我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而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
第三篇:议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训练,那么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这对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议论文写作教学如何体现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品质通常是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尤其是高
二、高三学生应在思维品质方面达到以下指标:
1.思维的敏捷性。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快速提取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及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使之变成写作素材。写成1000字以上的作文。
5.思维的批判性。①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②能判断出别人作文的优劣,取其长处,丰富自已。③能针对自己写作方面的弱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并有所改进。
二、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应进行哪些方面的训练1.给材料作文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①提供一个材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炼论点,从而进行多角度思维训练,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②提供若干论点与论据,从中选择最佳的论点与论据的搭配。这样训练更深入,不仅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而且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集中思维转化,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深刻性。
③教师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2.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审题、构思,加强议论的力度。
如面对“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这两个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几个方面找出论证思路。比如通过内外因的关系来构思: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近墨者”是否变色,主要取决于内因。用这个论证思路,就可以有力地证明“近墨者未必黑”的论点。再比如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分析:一定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近墨者黑”的可能性较大。以此思路可以证明“近墨者黑”的论点。还比如从矛盾转化的观点分析,近墨者,原来并不黑,但可以随着矛盾的转化,有可能变成黑色,反之亦然。
还有一些论证思路,在此不一一赘述。在议论文写作中,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入思维,写出的文章就不那么肤浅了。
②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逻辑常识,使之在论证中自觉地恰当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使文章合理、严密、说服力强。
3.掌握多种论证方法,以加强议论的广度及深度,进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除了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比喻论证法之外,还应掌握以下一些论证方法:①类比论证法:将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比较,证明出两种事物的共性,从而推导出新的论点。从事物的具体表现形式上的联系认识到它们的本质。
②矛盾论证法:通过分析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矛盾,来批驳对方的论点。通过学习这种论证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还有一些论证方法,如探求因果法、正反对比法等等。
议论文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议写作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品质;广泛性;深刻性;批判性;灵
活性;敏捷性;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3―0106―01
众所周知,思维是智力的核心。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认为,数学教学是培养数学思维品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谈些体会。
一、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培养思维的广泛性
所谓思维的广泛性,是指善于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考虑问题,全面地掌握有关材料的思维能力。而发散思维又是以某一点出发,运用全部信息进行放射性联想,即考虑问题不受“定式框”的束缚,有较强的创造性。发散思维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广泛性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训练,达到做一题、解一类、晓一串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泛性。
例如,1.已知+=0,求a1990+a1991的值。
2.已知a2+b2-4a-2b=5,求+值。
3.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b2+c2=ab+bc+ca,求证△ABC为正三角形。
以上三题是灵活运用“非负数性质”的典型例子。若把上述第二和第三小题适当变形,利用非负数性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注重一题多变训练,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迷恋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中注重一题多变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说明问题的实质,使本质的东西更全面、更突出地显露出来,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判断命题“若m>0,则x2+x-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分析:可以直接进行逻辑推理判断,也可以借用集合关系判断,可以从逆否命题直接判断,也可以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然后利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的等价关系使问题获解。
三、注重辩证对比教学,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所谓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从各个方面检查自己的设想和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培养学生善于探讨事物现象的根本原因。数学中许多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内容相似或者相近,学习时往往容易将其混淆。因此,教学中必须对它们逐个进行分析,然后加以比较找出不同。
四、注重直觉思维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所谓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善于根据事物发展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思维能力。教学中若能经常注意直觉思维的训练,则将使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有益发展,对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所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展开联想。这样,可避免教学中“就式论式”、“就题论题”产生的弊病,促使学生发现一些别有新意、解法独特的思考途径。
五、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所谓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迅速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过程,而思维的敏捷性就是思维的速度问题,即学生迅速地解题。应用逆向思维解题,不仅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还会使解题速度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已知数列{an}满足a1=4,an=4-(n≥2),令bn=,(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分析:欲证{bn}为等差数列,只需证明bn+1-bn是常数,即证-是常数(n∈N+),而{an}的通项可利用(1)求出。
六、注重引导探索,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所谓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思维的独立性是发展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教育学生遇到问题不要依赖于现成的方法和答案,一定要独具匠心,积极开动脑筋,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
编辑:谢颖丽
第五篇: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生动地记叙了“我”
十一、二岁时在家乡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我”和小伙伴们看完社戏后,在月夜归航的途中,当大家都想吃罗汉豆时,阿发以“我们大得多呢”为由,建议大家去“偷”自家的豆。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这表现了阿发的哪种性格特征?很多同学笑着回答说:“呆!”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本来是表现阿发无私品质的一句话,阿发的语言动作中透出的是淳朴憨厚、一点都不自私,却被同学们理解成是傻瓜,没想到同学们是这样思考的。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纯净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带着一瓶妈妈准备的纯净水。一天,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回家后,她责问妈妈,妈妈给她讲了自己的看法,小女孩想明白了,以后一直非常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我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设有一天,文中的主人公和曾经嘲笑过她的一位中学同学邂逅了,而那个同学正在买纯净水,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为他俩设计一段对话。”有很多同学是这样写的:哈哈哈!你也有这一天?嘲笑过她的人低头不语。她严肃地说:“你现在是什么感受?看你以后还笑不笑话穷人了?”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报复心理。而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小姐,来瓶纯净水吗?”“好的,咦?怎么是你?”这时那位同学恰好也认出了她,脸立刻变得通红。“怎么会是你?你怎么做起生意来了?”那位同学说:“唉!说来话长……有件事一直觉得对不起你,你还记得当初我笑你喝凉白开吗?而我却落到这个地步。”“过去的就算了,你也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该谢谢你,好好干,卖纯净水并不可耻!”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这并不是说同学们的阅读水平存在多大差异,而主要是思维品质不同,从而导致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就决定了答案不同。很明显后一种答案要比前一种好得多,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品质呢?
思维品质,实质上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不断改进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含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评性、敏捷性等几个方面。在这些思维品质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是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它们是思维纵横发展的基础,是发散与收缩的保证。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应当纳入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目标计划中。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发现满地都是粉笔头,原来同学们在拿粉笔打仗。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请同学们看了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高老师是如何珍惜粉笔的,说到他连一个粉笔头都舍不得扔掉,最后一笔几乎是用指甲抹上去的时候,我感觉同学们是真的受到了感染和教育。从此以后班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确实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更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更具人文性。在学习这一类文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间真情,体验人性美和人生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有一则阅读材料《最后一颗子弹》,小说生动地叙述了刑警吴一枪运用心理战,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战胜了有一颗子弹的歹徒的经过。我让同学们写一写歹徒的心理,大部分同学写来写去就那么几句话,没有实在内容。同样对于一篇阅读材料,也是写歹徒的害怕,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小说中歹徒的死亡原因令我感触颇深。原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那颗脆弱胆小的内心。很多时候,我都因为自己的胆怯、害怕等精神的极度紧张造成了一次次的失败。有时,内心的恐惧甚至可能会吞噬一个人的生命。所以,面对困境,我们要学会勇敢、学会镇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学生在思维品质方面的进步。另外在教学中,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断抓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质量和能力,可以使学生拓展视野、认识世界和增长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语文教学中有机结合,将语文的特殊魅力尽情展现,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语文,并为之倾注情感,关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心中的最爱,这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