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目的
搞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虽然小学课改已经进行了一轮,但问题依然很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课改就是一句空话,素质教育更是无从谈起。主要问题有: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繁琐地分析讲解,生怕学生学不会,学生以听为主,以记为主,很少动口动手动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办代替严重。
二、是课堂作业很少,课堂上也没时间做,课后作业一大堆,学生课后敷衍了事,负担重不说,质量也上不去。
三、是教师课堂提问不断,偏执地理解启发式教学,课堂以问答为主,问题大都价值较小,学生没有多少意义上的收获,善于表达的学生又不多,表面热闹,但没有深层次的思维活动。
四、是教师表演,学生配合,学生是老师上课的陪衬,课堂虚假,学生学会了作假,学会了顺从,学会了“表演”,没有自己的方法,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学生“被教育成了奴隶”。
五、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直至到初、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淡、成绩越来越低、方法越来越少、习惯越来越差,觉得学习是一件无聊的苦差事,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师生关系又不和谐,导致学生厌学,厌学已成为当代教育的重病。
六、是从文化的角度说,课堂“奴化、被动、虚假”充斥,看不见“民主、自由、人文”的影子,而“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导致社会人“奴化、被动、虚假”和社会缺少“人文、科学、创新”,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性、好奇心、创造性被湮灭。
七、是一谈到搞教研,就是集中学习、培训、念材料、看录像、备课听课,教师是被灌输,而不是教师自己的反思与改善。
八、是在课程管理上的问题。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课堂,是“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而现在人们却常常把学科活动(像古诗背诵、口算比赛)、音舞绘画、教师学习、表演课堂、教研活动等说成是课改,实际是假课改,没有触及课改的核心内容。
课改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一定程度的“教师角色转型不到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不到位,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从而课改现状距课改目标距离还比较大。
进行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是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二)“有效教学”的做法
1、全员洗脑,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动——韩立福”,所以全体教师要进行洗脑,首先涉及的内容就是教学理念,这些理念主要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对课堂来说,教学不是讲授而是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走下神圣的讲台;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与学生要交真正的朋友,改变“操纵+依附”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教学要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
2、角色要转型,方式要转变,目标要多维
一、是课堂以学为主,淡化教师讲授,进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包办代替。课桌改成“圆桌式”,讲台撤掉讲桌,教室只有东西南北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能力。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合作探究学习机制。
三、是教师角色由“知识讲授者”向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变化。教师要“走下讲台闭上嘴”。教师的组织任务是调动和协调学生学习,教师的引导任务主要是制定“学案”和提供帮助,教师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巡回个别指导和精讲点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主人的帮助者。
四、是教学任务由“知识与技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转变。学习任务的完成,由依靠课后作业向当堂完成转变。
3、做好日常四件事
一、是理论学习。学习要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指导纲要”和 “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韩立福博士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著作”为行动策略。在学校要形成了一种学习氛围。在学习、上课、备课、批改、辅导几件事中,学习用的时间应该最多,学习应该成为最具个性化、常态化的一件事。教师的主要工作不是写教案、不是讲课、不是批改,而是学习。
二、是建立方法和模式。我们课题的名称是:“问题发现—合作学习—问题评价”。我们课堂的两种基本课型是:“问题发现课、问题解决课”,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任务方法+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全面评价”。“问题发现课”就是预习课,怎样预习则要教给学生一套预习方法,“问题解决课”的流程是“回顾预习—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师生合作—课内练习”。形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的程序是“回顾预习——问题发现——组内交流——组间交流——倾听教师小结——问题解决”。
三、是设计学案。教师由“设计怎样教”的教案变为设计可供学生使用的“怎样学”的“学案”,学案由“我的任务、小资料、我的预习、我的合作学习、我的训练”组成。学生按照“学案”学习,课堂不是教师“执行教案”,而是“互动生成”。教师的“导学预案”主要是“时间预设”、“教师行为预设”、“期望学生行为”、“本节核心问题”等。
四、是建立学生合作学习机制,这是重中之重。
在习惯方面,主要是预习的习惯,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习惯,学习要动笔的习惯,在交流中学习的习惯,倾听、追问、表达的习惯。
在方法方面,主要是预习、阅读、思考、观察、记忆、笔记、合作、倾听、表达的方法。在能力方面,主要是按照学习目标的限定和自学提示或导学案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的相关能力,像“读、画、写、记、练、思”等。
在机制方面,主要是小组内的分工、职责、纪律、合作要求、默契合作等。在心理方面,主要是心理安全,快乐,平等,自信心,进取精神,完整人格等。
4、建两个文件夹,搞“两个结构化”
建立教师课程文件夹和学生学习文件夹,取代传统的教师教案本和学生作业本。这是方法更是策略。
实行教师结构化备课,主要内容是:从“学生、课程、情景、自己、设计”五个角度,从“时间、知识、环节、教师活动预设、期望学生行动”五个方面,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备课。“有效教学”的教师备课,应该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是“课时计划”,现在是基于合作学习机制、一定的学习流程基础上的“互动生成”。备课在生活中,生活就是备课。课堂学习流程,一会儿李显义老师会重点交流。
学生结构化预习,当前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我的资料、我的收获、我的问题”五个内容。
5、使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个内容赵凤云老师会重点交流 指标有四个方面:
学生学习:主体、方式、兴趣、交往、思考、生成; 师生教学: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训练、评价; 教师素养:情绪、技能、组织、方法、策略、设计; 外部观察:真实、思想、技术、任务、智慧、艺术。
以上24个课堂导学观察点,在实践上我们有时合并成八个角度:“预习效果、合作机制、学生状态、教师角色、教学设计、学案设计、学习效率、整体效果”。有些东西如“课堂秩序良好”、“严格执行教案”、“讲授基本功过硬”、“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结构严谨”等都不再列入其中。
搞“有效教学”会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核心收效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逐步靠近课改目标。
2、其他收效,大概有七个方面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由原来某种程度的“敌对”关系变成今天的朋友关系,校园意外地没有了训斥和体罚,教室充满和谐和绿色;(2)教师校本研修得到真正落实,教师为了搞课题主动学习。这种人本化的学习,目的上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内容上瞄准最新课改成果,形式上随时随地不拘一格;(3)教师专业成长成为现实,他们的进步真是相当快,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岗位研修意识比较强;(4)学生人格得到丰满,他们快乐,他们真诚,他们努力,他们自信,他们心里安全,比原来懂事儿多了,综合素质提高多了;(5)校风与学校管理得到改善,“要想地上不长草,只有侍弄好庄稼”,抓好业务是一把“双刃剑”;(6)家长与社区的认可得到提升。像奈曼四小,今年四五月份成功地承办了“奈曼旗中小学“新课程有效教学”现场会”,得到了参会领导和教师的好评,之后全旗有三分之二的小学、三分之一的初中到这所学校观摩学习;(7)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到加强,职业倦怠有所削减,老师们说“很忙很充实,很累很成长”,教师工作更加主动,过去领导督促教师,现在教师督促领导,再回到从前的教学,教师们会不同意。
第二篇: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什么是教学设计?专家给出的解释是:“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的根本特征是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作为教者不仅要去研究教材,还要思考如何将教材的诸多内容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丰富内在情感,由此可见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实践,有效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有效地把握学生认知基础
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以人为本。教师不能把学生当作一张白纸,而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只有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达到教学有效的境界。
在《观察物体》上课前,我进行了细致地调查,调查采用活动调研的方式进行:
活动1:将学生分为8组,一组四人,分别站在桌子的4个方向,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顺时针依次调换座位,再说一说你的左边是谁?你的右边是谁?(依次调换4次座位,重复刚才的问题)
调查结果:判断正确的有29人,占96.9%;2人左右区分不清,判断出现错误,占3.1%。活动2:观察水杯,然后给出从不同的方向拍摄的图片。(调查人数:8人)①(学生从正面观察水杯)你看到的水杯的什么样子的?选出正确的图片。
②(老师从侧面观察水杯)猜一猜,老师看到的水杯是什么样子的?请帮老师选出正确的图片。
调查结果:
①题完成较好,有6人能一次选出正确图片,占调查总人数的75%。2人经教师引导,可以选出正确图片。
②题完成质量不高,5人选择错误,占调查总人数的62.5%;3人选择正确,占调查人数的37.5%。
调查过后,结合调查结果我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中,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观察物体的方法,但具体生动的生活阅历使他们已具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这种能力尽管不高,却可以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一些简单的观察要求。同时也暴露出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语言表述有困难。在描述物体各部分之间关系时,特别是杯把在正前方时,学生表述不清。
2、学生从侧面观察能力较低,选择从侧面观察到的水杯图时,会有很大的困难。
3、由于一组四名同学分别从四个方向所看到的水杯各不相同,判断某一学生在其位置看到的图片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利用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我及时调整了原有的教学设计,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坚决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学生能力达不到的教师再相机指导;将机械地观察交流改为观察、交流、评价的有机结合。
二、有效地定位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肯定有着清晰、科学、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了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弄清楚教学目标问题。制定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测量和落实。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确定在一节课中有所侧重地体现某一方面的目标。例如有两位老师同时执教《乘法》,内容是两位数乘整十数。例:12×10、12×30。
教者1:我认为目标只有一条,学生通过探索,掌握乘法口算的方法。所以,我挖掘了学生的基础。类如10×6,12×3进行练习,然后进入新问题情况,探索口算方法,从最后进行习题的练习中可以看出,目标达到了,学生口算正确率高。教者2:我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法。(2)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并能自圆其说。(3)学生运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并熟练到每分钟十题。(4)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我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图意,提出想解决的问题,然后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圆其说。教者1重视了全体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但我认为他的目标不够全面,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决不能偏向地认为会做题目就行。教者2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口算方法,主动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习信心。
三、有效地设计教学过程(1)重视教学材料的设计。
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深入思考的产物,有着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的经典编排。但教材并不是圣经,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调整。有位教师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时,没有按照教材编排,用依次加九的方法推导出乘法口诀,而是大胆地将“想想做做“中的题目作为例题,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得出结论:1个9是10减1,得9;2个9是20减2,得18;3个9是30减3,得27……,如此安排,一下子就将9的乘法口诀的独特之处揭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在《认识时分》一课,我第一次教学时,为了揭示一时和60分的关系,让学生拨钟面,将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然后拨一拨,将分针转一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接着讨论交流,再用课件演示一遍,揭示出结论。
结果发现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能理解的只有少数,我立即调整设计思路,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课件演示三遍。
第一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分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小格?学生回答后板书:60分;
第二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从数几走到了数几,走了多少大格?学生回答后板书:1时;
第三次观察,提出要求:观察时针和分针是否同时走,同时停?并思考:“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中间可以加一个什么符号?
这样将学习的要求细化,学生有重点,按要求进行观察,每一个步骤学生都学得扎扎实实。(3)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创设适宜的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难点化解,使学生各种感官并用,有效的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索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4)抓实练习设计。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每节课要留有充足时间给学生答疑或进行小练习、小测验,实施“课堂达标”考查;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病历”,以便分析学习动态,有的放矢地辅导。(5)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8的分与合》的教学片断:在学习了8的分与合之后,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设计了“找朋友”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将1至7七张数字卡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拿着卡片跑到前面,喊道:“我是X,我的朋友在哪里?”下面的某个同学接着跑到前面,说:“你的朋友在这里,X和X组成8。”然后两个好朋友手拉手跳一圈。就这样完成7次,共用了六分钟。
原本说一次8 的分与合只需要片刻功夫,如此设计活动程序,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教师把这个练习的形式过分强调和美化了,虽然能调动学生的练习热情,但它毕竟只是巩固8的分与合的一种手段而已。
(6)运用理论审视自己的实践。
写教学设计,没有理论作支撑是经不起推敲的。有些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设计,而忽视其上位的设计,表现为一些教师不了解课程标准,不知道前、后学段的教学情况,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因此,要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新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建构个人的实践理论,尝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总之,一堂好课的诞生,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
第三篇: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什么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教学?我认为,课堂上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自主的、有效的、轻松的。实现有效教学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师呢?我做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
课前: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立足学生的发展,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在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实行与学生当下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研究。在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让学生在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课上:在指导和启发学生上下功夫。通过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求。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调控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使师生双方轻松、愉悦地互动,享受教学,体验教学带来的快乐。
课后:在反思自己的教学上求发展。反思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有利于教师经验的积累与质的提高。推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无论上万什么样的课,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只有不断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篇: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吉安县敖城中学
王义成
“历史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历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的实现预期的历史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1]。由此可见,历史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还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怎样让学生在“三维目标”上均能有所收获。笔者以自己执教的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课的实践为例,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对于历史有效教学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钻研课标,用活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练习册以及配套的读物、影像资料等等。每个教师对于教材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教师要根据教材来安排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教材进行学习及完成教学评价。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对原有的教学大纲的改革和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研课标已成为教师的日常性工作。实现历史有效教学,既要钻研课标,又要用活教材。
依据历史有效教学的涵义,钻研课标,首先根据课标设计三维目标,尤其是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设计。个人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虽说和目前的中考几乎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却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应成为教学的最重要的目标。在《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基础知识目标: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康熙帝评定三藩叛乱;粉碎噶尔丹的分裂阴谋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朝册封**和**,设置驻藏大臣;清朝前期的疆域。
能力培养目标:归纳清朝前期为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的措施,培养综合史事的能力;描绘《清朝前期疆域图》,标出清朝疆域四至,培养学生绘制历史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维护祖国统一斗争中所作的贡献,批判噶尔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的叛乱行径,引导同学们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二是立足课标确定教学的难度,也就是因材施教,把握教学的深度,解决不同层次同学的需求,这也就涉及教材的使用问题。老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忌讳“死抱”教材,而是要“用活”教材。“用活”教材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了,“用活教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改编甚至是增删。如在本课中,基础知识的传授,我重点讲解考标要求;补充“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清朝前期巩固边疆的措施;在小结中,注意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防止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巧妙设计教学,精心组织教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今说过:“提供一种既另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教案准备得再完美,如果没有得到完美的实施,学生没有收获,也只是纸上谈兵。
1.巧用导语设计,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探索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历史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各种导入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如华美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们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复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影视导入法、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法、悬念导入等等。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清朝前期边疆地区的巩固》时,我从当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截取了几段和教材有关的片段:“施琅进军台湾”、“康熙亲征噶尔丹”、“平定三藩”,制成PPT,在韩磊雄浑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歌声中一一展示,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有的还一边跟着哼唱起来,更多的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上课伊始被老师牢牢的抓住,就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2.恰当设计和运用提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重要性,令人欣喜的是课堂的提问艺术早已被老师们所重视。巧妙的设计和运用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在教授本课第一目“设置台湾府”时,如果设计的问题为:“清政府哪年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有何意义?”学生从教材上可以一目了然找到答案,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但是热闹一阵,过后思考会觉得其实没有什么收获,老师是为提问而问,学生为提问而答,喧嚣过后更多的是空虚。
我设计的问题是:“清政府哪年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有何意义?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样一来,一是难易搭配,前面较为容易的两问交给班上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最后一问涉及到七年级上册及本册前几课的学习内容,让班上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满足了他们“跳起来摘苹果”求知需求。通过这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的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要求,同时激发全体学生去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本道题的答案,思维得到开发,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祖国统一和爱国主义教育。
3.充分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历史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历史挂图、幻灯、录音、录像、影片、投影、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应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人们获知的认识,大都来自感性认识,特别是初中学生,还处在成长发育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脆弱,更容易对直观的东西感兴趣。这就决定直观教学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处理教材中的历史插图时,不可不讲,也不可全讲,主要在于如何处理,有机的和教材知识结合,为教材知识点讲授服务。如在本课中:
一是由历史插图概括出历史知识:讲授第一目“台湾府的设置时”,通过清人绘制《台湾风俗图》,让学生观察图上农耕及手工业劳作的场景,得出台湾府的设置有利于台湾的开发及台湾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是从历史插图中发掘历史信息。指导学生观察《乾隆帝》肖像,特别是其服饰,帮助学生理解八旗制度。
三是通过历史插图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和动手能力。教授《清朝前期的疆域》时,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描一描《清时期全图》,标出清朝疆域的四至。
当然在使用历史插图的过程中要注意有所取舍,切忌喧宾夺主。
有效的历史教学,必须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这个中心。让学生不断的发展,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有效历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分数不再是学生的命根,新课改下历史课程要建立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即历史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在《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课中,课堂上有思考题、讨论题、检测题、动手操作题等等。我注意观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及时评价。讨论题中肯定同学互帮互助的友爱精神,培养他们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当同学用他们那慷慨激昂的声音抨击“藏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径时,我为他们拍手称快;而当大多数同学能流畅完成检测题时,我伸出了称赞的大拇指,同时不忘指正个别同学的错误„„
有效历史教学的评级机制应是全面的、科学的。在历史教学中,师生共同进步,得到发展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的师德修养、专业水准也得到相应的提升,这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
教学有效,是教学的至高追求,是每位老师的理想!需要我们每个教师不断努力,认真研究课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累积。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博采众长,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特色,才能帮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第五篇:对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受普高扩招的影响,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每况愈下,英语教学更是严重受阻,教学效果不堪入目。为了实现高效课堂,作者根据自身教学实际,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入手,阐述其内容,并就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从多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英语 有效教学 思考
新《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建立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语言,培训技能,进行实践,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由于大多数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英语课堂上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课堂不乏少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显得重要。如何才能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现就此谈一些个人的观点。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efficient instruction)”这个词是舶来品。它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后逐渐引起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它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它是一种为了提高教师课堂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现代教学理念。
二、“有效教学”的内容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
三、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目前,很大一部分中职英语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缺失,严重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关键。只有拥有了较强的素质和技能,加之不断的自我学习提升,我们才能源源不断地给得起学生所谓的“一杯水”。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会有高品味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才有基础和保证。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的努力,争做学生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体谅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处,尊重他们的思想,辅之以不断的激励。
(二)创设合理情境、优化教学设计
语言学家克鲁姆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因此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是中职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运用计算机软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设计出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动态的真实环境中进行英语运用活动,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必要条件。教师需从校情、班情、学情等实情出发,以学定教,制定恰当而且实际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全面、具体、适宜并便于检测;进行多层次教学设计,设计好内容、设计好任务、设计好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用”,体现师生的互动、全员的参与和深度的参与。
(三)教学过程情感化、活动化、层次化
1.教学过程情感化。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充分体恤中职学生的心理,以情感化的教学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追求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并不断翻新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学效果将不断提高。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精神,以和蔼可亲的教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信,“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则跃然于课堂。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2.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围绕目标设计任务型活动,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学生全员参与,师生有效互动,本来枯燥的内容变成了易学易懂的知识,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各种听说训练,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竞赛是英语课堂常见的教学活动形式之一,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课堂气氛也活跃,学生在兴奋的状态下轻而易举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当适时采用。
3.教学过程层次化。尝试适合中职英语教学的各种方法,是适应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中职学生的需要。其中,分层教学法不失为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好方法,包括针对不同学生实施的同班分层教学法,对规模不同的班尝试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法,对不同专业采用口语教学法(如涉外服务、酒店管理等服务类专业),现场实际操作归纳记忆单词教学法(如机电、电子、焊接等工科类专业)等,通过分层次教学,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升、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进行有效教学评价
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评价要注重诊断与指导功能,突出激励作用。评价方式应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选用准确的评价语言,正面评价学生,让学生感到有奔头、有信心。
(五)形成反思习惯,提升教学智慧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自觉养成经常总结与反思的习惯,其有效性既来源于低效课的反思,也来源于有效课的再修正,更是在优质课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转化和再利用。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可以记录该课时的成功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也可以记录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前车之鉴;可以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将解决方法记载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还可以记录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六)适当利用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益。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含多种复杂因素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个性和合作的教育实践中反思自身的教学过程,改良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实现有效甚至是高效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收获和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昉.浅谈如何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课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26期 2.邓胜立.浅谈实现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新课程研究》 2009年07期
3.王成群.中职英语课程中无效教学和有效教学的分析与评价,《卫生职业教育》 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