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海门市烟草专卖局 徐建春
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管工作越来越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面对行业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各种诱惑,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严格廉洁自律,为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冲击,挡不往诱惑,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通过观看《算好人生三笔帐,拒腐防变保清廉》,结合笔者所在行业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的思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到位。本文试对领导干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高。一是监督客体主动接受监督不强,存在不必、不愿、不要思想。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觉悟高、水平高、能力强,有自控能力,不会犯错误,不必接受监督。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对自己进行监督是在挑毛病,接受监督有失尊严,把监督看成是“不信任”、“不团结”,不愿意接受监督。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权力观不正确,拥权自用,以权谋私,拒绝接受监督。二是监督主体存在不想、不敢、不能的消极畏难思想。班子成员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不想监督,内部监督机构因受制于领导而不敢监督。普通职工因对领导的履职情况不甚了解而不能监督。三思想认识错位。系统内部腐败亚文化悄然盛行,存在“笑廉不笑贪”的怪现象。认为那些敢滥用权力的人,也就是思想开放,会办事、干大事的人,而那些遵纪守法,老老实实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是成不了气候的保守派,致使监督氛围淡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2、监督机制不畅。作为党内监督职能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烟草系统也不例外。内部纪检监察机构,其工作经费由同级管理,其人、财、物权都集中在主要监督对象的同级党组织手中,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依附性太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致使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长期以来,烟草系统更多地偏重于权力行使系统的建设,忽略了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工作中纠偏型、追究型的措施多,制约型、防范型的制度较少。监督内容往往偏重于对资金、基建、大宗物资的采购等的监督,但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作风建设、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则较少。
3、监督措施不力。一是监督范围不广不深,现有的监督手段主要针对八小时以内、工作圈范围,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还是一个空白,而领导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往往发生在这些监督的真空地带。二是制度落实不够。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已经不少,但可操作性强的不多,许多制度缺乏后续措施。三是惩处不到位。一些单位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后,有的为了所谓的队伍的整体形象,有的囿于情面,有的甚至担心 “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低廉的腐败成本使惩戒失去了威慑作用。
4、监督合力不强。一是内部监督不能体现整体联动性。近年来,系统越来越重视各种监督措施、监督力量的综合使
用,内部有纪委监督、审计监督、下级监督。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各监督主体往往只针对不同对象和环节分别开展单项的、分散的监督,监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不能将对事权、财权、人权、物权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既分化了监督力量,又分割了监督信息,还增加了监督成本,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外部监督力量分散。各种监督形式未能在整体上协调互动,难以形成合力。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往往配合不够紧密,各监督部门在监督上各自为阵,单独作战,相互联系松散,行不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三是专门监督的硬度不够。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更偏重于对党政机关的监督。但作为市、县一级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其专门实施的监督还远远不够,以致被监督对象并不把纪检监察的专门监督当一回事。
二、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方法与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认为要在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拓展途径三个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
1、要坚持夯实基础抓监督,让廉政意识在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得到强化。一要打造学习环境,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论灌输和法纪强化,特别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的学习,在思想意识上解决“取什么价值,做什么人”的问题,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价值观。二要优化文化环境。文化是决定个人或单位工作环境、行为习惯、行业风气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在廉政文化环境上解决“建什么关系、交什么朋友”的问题,把思想道德、文明健康和价值取向作为廉政教育和文化宣传的主题,通过系统内部文化环境的建
设和优化,扩大廉政文化的教育层面,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教育面,发挥廉政文化的导向作用。要提升教育功效,坚持廉政文化的渗透性、教育的主题性、内容的多元性和形式的活泼性,使领导干部时刻算好经济账、法纪账、感情账、政绩账,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三要净化思想环境。在思想上重点解决“行什么权力,立什么观念”的问题,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正面引导,培养人格魅力。坚持树立先进典型,提升品格修养,正确对待利益得失,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2、要坚持完善制度抓监督,让廉政制度在每一项工作中得到落实。体制、机制的问题,不是我们这一层面所能解决的,但作为一个单位,建章立制、规范制度却是必须的。制度不到位,直接涣散和削弱的是廉政意识的培养和监督管理的力度。因此,要积极探索廉政规律,不断创新廉政制度。一要保证廉政制度建设的整体性。制度建设必须从组织上、时空上、程序上等到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规范。二是要实现廉政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清理和整合,认真分解上级制度的内容,明确执行制度的具体责任主体,并配套以相关的保护和激励措施,防止制度之间相互“打架”。三要发挥廉政制度建设的权威性。杜绝制度执行中的“对上不对下、对人不对己、对事不对权”现象,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3、要坚持拓展载体抓监督,让廉政监督以多种形式得到体现。首先要加大公开力度,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健全企务公开制度,只要不涉及泄密问题都要公开。改变局内人知之不多,局外人知之甚少,普通干部群众无从知晓的状
况。其次是拓宽监督渠道,要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的领域和空间,形成无所不在,疏而不漏、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网络体系,使领导干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失去监督的危险。再次是要改变监督方法,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综合监督,以灵活多样方式开展监督工作,并且要延伸监督的领域,既要掌握干部工作时间内的政治、思想表现,又要了解他们工作时间以外在“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情况,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消除监督的盲区,提高监督水平。
第二篇:关于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工作的思考[定稿]
关于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新时期,国有企业应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腐败问题层出不穷的原因,充分运用做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有利条件,从树立切实可行的监督目标、落实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制机制、善用企业外部监督力量和监督成果、增强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能力等六个方面入手,抓好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国有企业的政治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领导干部 监督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毛泽东同志也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些古今名人的格言佳句,充分说明了干部队伍的重要性。与群众相比,虽然在人数上干部队伍是少数,但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现今一般把干部队伍表述成关键少数,至于其中的领导干部,那就更是关键中的关键。跟任何组织一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的廉洁状况关系到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甚至成败。所以,党和国家一直十分重视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然而,由于企业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新时期,国有企业应如何做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国有企业的政治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是每一个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发生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不外乎三个方面的原因――体制机制、规章制度和责任落实。通过分析历史上中外国有企业暴露出的腐败问题,其发生原因也不例外:一是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或运行不合理。虽然国有企业普遍建立了党组织,但个别党组织负责人不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职责,部分兼任行政领导的党委书记只抓业务、不管党务;党建工作热衷于造声势、走形式,做虚功多、干实事少,与生产经营的融合不够;党组织未纳入企业治理结构,党务政工人员力量不足、能力不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个别党务政工干部妄自菲薄,使命感、责任感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党组织根本不能发挥出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和组织作用。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互制约的现代企业制度,但实际运行不顺畅或有时失灵,容易形成董事长或总经理擅权状况。二是有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个别规章制度不完善。个别企业的三会一课制度流于形式;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隔靴搔痒”,甚至沦为互相表扬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形同虚设;领导人员亲属做本企业生意制度缺失等问题普遍存在。三是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企业的党组织不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对干部存在的问题不抓、不管、不问,认为监督干部是纪委的事,落实主体责任不力;个别企业纪委人手不够,监督不到位、任务不饱满,不敢担当、不敢监督,甚至“不务正业”,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没有承担起监督责任;个别企业行政领导失职、渎职,落实管理责任不力;企业监事会、工会等机构形同虚设,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监督责任等。
二、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有利条件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所以其与外国国有企业及国内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在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国有企业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党组织,按照党管干部原则由党的组织部门专门从事领导干部管理,由纪检监察机构专门从事监督工作。在目前的中国,党组织的监督是最有权威和力度的监督。二是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权性质决定了可以充分运用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督资源,包括工商、税务、审计、质检、公安、安监等部门。特别是代表国家对国有企业行使管理权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本身既可以实施监督,又可以充分发挥协调联络作用,统筹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三是国有企业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工会组织,有比较完善的职代会制度,可以有效组织职工群众开展民主监督。四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国家所有性质,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往往较强。在国有企业职工的心目中,企业的财产不是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国家的财产,也就是包括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财产,所以不能由任何个人侵占,哪怕这个人是领导干部。基于这种认识,国有企业职工的民主监督意识往往较强,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的积极性往往更高,便于对领导干部实施全方位地监督。
三、国有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
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重在日常。日常监督抓好了,小问题就不会演变成大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国有资产损失。国有企业要想有效实施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就必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入手,妥善解决谁来监督、如何监督、监督什么、监督到什么程度等问题。
(一)树立切实可行的监督目标
监督目标是对监督工作实施考核的标准,所以一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监督的最高目标应该是通过实施监督,杜绝一切腐败问题,而不是等腐败问题发生了再去发现、去处理。但在现实工作中,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可以把监督工作的目标确定为能够主动发现腐败问题,或者通过有效监督,避免严重腐败问题的发生。按照这一目标,只要一个企业在一个考核区间内没有发生严重腐败问题,或者虽然发生了腐败问题,但企业能够主动发现并按规定上报或查处,就应视作实现了监督目标,考核结果就应该是合格甚至优秀。对考核合格后发现严重问题的,如果证明在被考核区间应发现而未发现,则取消对该区间考核合格的结论并追究被考核主体的责任。应改正以往因为发生腐败问题就全盘否定企业监督成绩的做法,发生了问题不要紧,只要能够主动发现并按规定上报或查处,则不仅不应否定,反而要给予表扬,从而避免企业掩盖问题或发现问题后隐瞒不报、拖延报告等情况。
(二)落实监督责任
首先是党委的主体责任。党委的主体责任体现在组织实施对同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包括党委、行政、董事会、监事会、工会等领导班子及其成?T)的监督,组织领导对管理权限内领导干部的监督,支持和保障纪委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其次是纪委的监督责任。纪委是专司监督的机构,要利用与监督委员会合署办公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统筹协调企业内外、上下各方面的监督力量,通过听汇报、查资料、民主评议、测评、谈话、现场检查等一切手段,具体实施监督工作。再次是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董事会、监事会、工会等机构依法按照企业章程和各自章程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的监督责任。最后是企业相关职能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应的监督责任,如纪检监察、干部人事、财务、审计、法律等部门的监督。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体制、机制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国有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工作体制、机制。概括起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体制、机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自上而下的监督,也即上级监督。上级监督主要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实施。二是平级监督。主要是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纪委(纪检组)、监事会、职代会监督等。通过各种形式、内容的会议,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谈话等方式实施监督。三是下级监督。主要是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将领导干部置于党组织和普通党员的监督之下。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基层干部群众的监督积极性,完善监督渠道,广泛设置举报信箱、电话、邮箱等,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谈话了解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各级党委和纪委在履行好上级监督职责的同时,要加强对平级监督、下级监督的督促指导,从而使三个层次的监督形成合力。
(四)善用企业外部监督力量和监督成果
企业外部监督主要有公检法、人大、政协、纪检监察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一般公民的监督。政府部门监督包括工商、税务、审计、质监、安监、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监督。社会组织监督,如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动物保护组织监督等。一般公民监督包括普通公民监督和企业客户监督。企业应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外部监督,不能有消极抵触或对抗心理。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和保持与外部监督力量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其对企业的监督情况。个别外部监督力量往往将其监督情况发布到网上,或通过诉讼曝光。企业纪检监察机关要注意捕捉,对涉及领导干部问题的要及时跟进查处并适当作出回应。
(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增??领导干部的自我监督意识和能力
《孙子兵法》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的意思用在干部监督方面可以理解为:通过外力监督避免腐败并非“善之善者”,不必监督仍然能避免腐败才是“善之善者”。而要达到“不必监督”这种境界,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并督促其自身加强政治及业务学习,提高自我监督、自我防范的能力。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内容主要有:党章、党规、党纪和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及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等。这些内容也正是国有企业需要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容。通过教育和领导干部自身的学习,促使领导干部养成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习惯,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作者单位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纪检组监察局北京分组局)
参考文献
[1] 聚焦:巡视发现七大问题 从严治党在国企尤为紧迫[D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5-07-28.[2]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5-09-21(4).[3] 本书编写组.微腐败警示录――违纪违规100个典型案例剖析(第2版)[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84.[4] 胡乃民.国企纪律审查实战方略[M].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22,45,74,87,111,160,180-182,186,192,200,230,246-247,263.[5] 侯帮兴.长期布局曲线敛财 电力老总触“电”――广东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吴周春案件警示录[DB/OL].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案警示栏目,2016-07-14.[6] 赵国利.从车间工人到世界500强“一把手”再到阶下囚――天津物产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志忠案件警示录[DB/OL].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案警示栏目,2016-08-05.[7] 王岐山.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工作报告[R].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会议资料栏目,2017-01-19.[8] 河南省纪委.只抓业务不管党务 只认金钱不认原则――河南省郑州市盐业公司原党委书记张子建违纪问题剖析[DB/OL].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以案警示栏目,2017-04-19.
第三篇:浅谈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浅谈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
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极易走向腐败”。这些年来,各单位、各部门在如何搞好对权力的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监督体系。如何搞好对权力的有效监督?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建议。
一、监督方式要从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也应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干部工作开展到哪里,干部的权力运行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要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民主测评、专项调查、诫勉谈话、来信回复等多种形式监督转化,改变以往陈旧的工作方式,真正形成让群众对干部立体开放式监督的工作格局,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
二、监督过程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化。长期以来,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即干部出现了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主动监督?可从四个方面去思考:一是从加强党性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素质监督;二是
从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事前、事中预防的作用。
三、监督措施要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延伸。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行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精细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监督的做法。特别要进一步改进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办法,坚持任期审计与离任审计、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干部在任虚假繁荣,离任留下一片萧条的现象。
四、监督责任要由被监督单位(人)责任追究监督向监督单位(人)责任追究监督并轨。监督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因此,监督单位(人)不仅要行使监督职权,同时,也要承担监督责任。在以往的工作中,只注重对被监督单位(人)责任的追究,而对监督单位(人)的工作责任缺乏考评,对于失职、渎职的监督单位(人)的制约不到位,即使给予了责任追究,也是不痛不痒。为进一步做好监督工作,务必健立建全监督责任追究考评体制,做到考核有依据、追究有标准、整改有措施。把被监督单位(人)和监督单位(人)都纳入监督责任追究考评办法进行考核,凸显监督的客观、公平、公正,防止和杜绝监督单位(人)监督不公、监督过滥的现象,确保监督的有效性。
第四篇:对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的思考
对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有的领导干部分别落马,存在的问题,一是这些领导干部自律意识淡薄,不愿接受监督;二是在同级班子成员中,有的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三是下级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有些监督机制不完善,不利于监督等。针对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干部监督工作,本人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加强教育,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他们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是干部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基础。如何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一是要开展科学理论的灌输教育,打牢自我监督的思想基础;二是开展正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强化自律的榜样作用;三是开展反面案件的警示教育。当前要以我州一些比较典型案例为教材,认真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教肓,进一步引导领导干牢固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自觉性。
二、完善制度,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上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认真履行对下级领导干部教 1
育、监督、管理职责。重点监督下级是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否勤政敬业,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否为政清廉、严格自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一把手定期谈心制度、函询回复制度,使上级对下级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对那些工作不积极、群众意见大的干部,要及时发出诫勉通知,限期改正,对没有改正,甚至出现新问题的,要进行组织处理。建立领导干部不自觉接受监督的惩罚制度。
三、强化班子内部监督
加强领导干部监督,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要坚决克服班子成员间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原则不讲关系,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进行监督,特别是围绕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正确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
依靠群众加强时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应积极拓宽渠道,建立健全群众对干部管理监督的参与机制,为广大干部群众监督领导干部创造条件。如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定期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
活动;加强信访举报工作,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坚持领导接待日活动,强化信访督办和跟踪制度等等。这些措施可以扩大民主,强化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近些年来,许多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大部分发生在经济领域,经济犯罪已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和审计。对经济犯罪案件高发区,如建筑、土地审批、贷款等政策性较强的领域,严格抓好中央、省、市各项规定的落实。
安龙县纪委党建室
2006年12月25日
第五篇: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三难
领导干部监督三难
当前,县、区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已全部结束,着眼加强县、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对新任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监督是摆在各级面前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如何解答好这一课题,增强对新任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关键要解决好三个难题。
要解决好上级监督太远的问题。上级单位对下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一般停留在座谈开会、下发文件、派人督查等方式上,对下级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往往鞭长莫及。尤其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朋友交往、行为规范更是难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首先要研究解决好上级部门对下级领导干部监督太远的问题,采取一些切实有效可行的措施,如建立领导联络制度、定期报告制度、举报督查制度等,延伸上级单位对下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
要解决好同级监督太弱的问题。同级监督往往由于职务相等、工作一起、碍于情面等,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思想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相互之间的监督效果较弱。有时即使发现问题,由于同级之间职务相等,在监督上指出对方问题,帮助对方改过,能说服对方的力度往往较弱。只是发现问题停留在拉拉袖子、拍拍肩膀上,起到提醒监督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同级监督的作用和效果,还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如召开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要领导找本单位班 1
子成员经常谈心谈话等都是很好的监督举措。
要解决好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作为上级主管部门,一般下级单位只是采取建议的方式,对上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很难说采取具体措施越级对上级领导干部直接进行监督。因此,对上级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相对而言,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比较突出。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督职能部门可采取专题调研、满意度调查、座谈研讨等方式,听取下级对上级领导干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强下级对上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