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自主学习成就课堂活力
以自主学习成就课堂活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每位教师都需要反思,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为其灵感的火花创造自由绽放的空间。
一、学生课堂主体性特点针对性。发展性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针对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失去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它不仅大量浪费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合作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只能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实。就学生而言,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和遗留的问题能够得到伙伴的充分关注和帮助,不仅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而且有助于培养合作的能力。就教师而言,教学的针对性因有了小组学习而比较容易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存在问题,并把它作为深化课堂教学的契机,进一步开展组际交流或全班教学,使全班同学共同获益。开放性。预设的教案在实施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份,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着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我们的实验中,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突出表现在提问和编题环节,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提问以及富有创造性和启发性地编题,使课堂充满着智慧的挑战,显露出生机。
二、培养学生课堂主体意识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展所需。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设计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前提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有效地上好课,教师应当认真做好教学设计,以保证课堂教学运作的有效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怎样教”进行规划。但是,这种设计不应当是铁定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创造的框子。课堂上的操作也不应当是“教案剧”的照本上演。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具有独特精神、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他们有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就不能无视这个存在。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我们在处理设计与操作的关系时。似乎与此相反。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因此一个真正关注人发展的教学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还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只要我们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教”,就很容易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我们就会对课堂中新“生成”的问题和探究有更多的首肯和鼓励,我们的课堂也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保持课堂开放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必然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改革的宗旨是要打破束缚学生手和脚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句话,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不排斥教师讲,而主张教师“精要讲”,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地讲。教师在课堂上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两者如何融洽地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堂上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肯定学生在教学中参与活动,肯定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积极实践得出的一切结论,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创新、发现的行为和活动。只有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课堂才能显现真正的活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不是机械化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经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后而获取知识的场所。那么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成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主旋律。
(作者单位 江苏南通市城西小学)
第二篇:注重自主学习成就高效课堂
注重自主学习成就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历史课中建构性预习
垫江第五中学校:游绍中
余登清
在当前规范教学行为、追求课堂高效的教育背景下, 我校大力推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序曲,已经被我校高效课堂模式强力纳入到课堂教学的统筹安排中。然而,要发挥两者的最大合力,预习就不能仅立足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更要侧重思维的创设与建构,要通过“将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思维”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预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先对某些未知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感悟,并形成个性化认知的学习行为。学生根据需用自主展开的学习过程,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接受老师的授课前,依据学习目标,对将要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
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要心中有数。变“老师要我做什么”为“我要做什么”。通过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下一阶段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有疑难和问题,从而确定自己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的时候就会更有针对性,更容易集中听课的注意力。对更好地掌握该阶段的学习内容有积极的帮助。
我校“4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倡导下的建构性预习已经实行了一年多,然而我在历史教学中发现学生预习环节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不知怎么预习,盲目应付;预习方式过于简约,多数学生只完成预习评价单的所谓“填空”内容就了事,根本没有认真看历史教科书,或者由于时间短促,采取“快进”式的方式来应付,对未来的课堂内容作了浮光掠影式的了解,对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做恰当的估计和确定;许多老师认为预习只是学生们的事,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落实关注度不够;师生缺乏恒心,不能坚持;有效性差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中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一张好的历史“预习导读评价单”是高效性的前提。教师设的评价单必须体现以下原则:先将知识预习转变成活动探究,再将活动探究转向问题解决,最后将问题解决上升为思维的主动建构。因此,评价单要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等栏目。要设计关键知识回顾,能体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设计有围绕重难点的填空题、判断题、知识连连看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便学生变式参与学习,“横看成岭,侧看成峰”。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评价单的设计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它是整个课前预习尝试的核心,既是老师的指挥棒,也是学生的领路灯,又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张高质量的预习导读评价单,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建构性预习。
其次,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是关键。要看、思、做结合,三位一体。认真学习,认真思考,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看,首先是把历史教材新课内容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重要的内容(包括历史事件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等),需要查的要查,需要想的要想,需要记的就记。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做做本课后的练习题。思,指看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预习以后,要认真做好笔记,包括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有关内容的摘抄,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自己对新教材的“初步加工”有深刻印象。
再次,有着较充裕的预习时间和老师的督导落实是保证。最好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这样印象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 2
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新课的科目进行重点预习,其它的科目大致翻翻即可。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即使时间仓促,也要利用课前几分钟来预习。教师要落实历史课代表课前检查,以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时,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否则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四个环节组成了每课时的一个圆环,只有当前边一圈滚过之后,方能滚入下面一圈,不能因重视一个环节而打乱了圆环滚动“轨迹”,影响其它环节的运行。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根据学习的惯性理论,在各门学习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有特殊原因,时间太紧,对于自己擅长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花少量的时间预习,对不是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章节也可以不预习。思路照样联系得上,好像铁轨上留有缝隙,火车照样通过一样,但是距离不能太远,否则就会造成“翻车”。
总之,成功的预习,听课质量会更好,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但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预习,不仅浪费时间,效果反而不好,对预习可能就没有兴趣了,久而久之容易对预习产生反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不断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预习之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事实证明:预习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预习是自学的演习,它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很大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
第三篇:建模,还课堂以自主
建模,还课堂以自主
一堂课是否能被称为好课,除了看课堂目标的达成度以外,更重要的是看达成目标的过程是不是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是不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不是体现了快乐、高效的课堂特点。湖南省长沙市金海教育集团遵循“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三本”教育理念,探索出一套“闪光课堂”体系。闪光课堂旨在发现学生“闪光点”,点燃学生“闪光点”,擦亮学生“闪光点”。
“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为了一切人”,顺应个人禀赋,提升人的潜能,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以生为本”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保证学生的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
“以学为本”就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
闪光课堂是不断优化的课堂。不断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课堂整体设计更趋合理、教学环节更加科学、生命情感更加灵动、课堂效益不断提升的过程。
优化课堂设计
课堂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往往要经历从有模到无模再回归到有模的过程,即从实践探索到理性认识再到形成理念。金海教育集团要求教师按照闪光课堂的“三环五步”上课。三环即课堂必须运用的“自学(含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反馈”3种学习方式。操作的时候,课堂要灵活运用3种学习方式,按“五步”流程完成课堂学习。五步即“解读目标—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总结梳理—过关检测”。当然,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不代表教师不能有自己的特点;相反,学校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
课型设计。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试卷讲评课等大课型的基础上,学校教师依据学段与学科特点,构建了语文学科的作文指导、作文讲评、口语交际,数学学科的新知探究,英语学科的听力、口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实验探究等综合性课型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也应有所不同。通过创新课型,课堂教学可以突出学段与学科的特点,从而更具科学性与针对性。
优化课堂抓手 导学案设计。学校深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实行跨周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备课组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集中研讨2小时以上,研讨重点为如何优化下周授课内容、如何设计导学案。主备备课之后,同组教师要发表意见,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导学案下发后,组内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个人教学风格进行辅备,还要根据学情班情替换一部分问题或习题。
小组合作。教师要转变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观,确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观,在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广度与深度上下功夫,选取适当的内容、适当的时机,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课题指导等各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明确目标、竞争激励、引导调控等多种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从而使学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动中,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师还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背景出发,组织一些有意义的讨论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可合作性的问题,关心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合作精神。
优化课堂流程
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熟谙课标、考纲中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反复钻研教材,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编写并提前发放导学案,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从而达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有目标”,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学习目标有效达成。
激趣导入。课堂导入应该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针对性导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启发性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新颖性导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简洁性导课可以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引导点拨。课前,教师发放导学案,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预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疑难问题作为课堂学习的重点,使授课过程变成“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的思维从表层向深层发展。
反馈评价。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不仅要有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也要有对学生人格形成、身心发展、品德养成等方面的评价。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评价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变,要将口头与笔头、知识与技能、操作与实验、竞赛与活动、问题情境与社会实践运用到评价之中,创造性地“寓考于乐”。
优化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可以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努力成为一个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设计提问。教师要讲究提问艺术,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引导学生时时处于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状态。教师还要为潜能生设计达到基本要求的辅助问题,为优等生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辅助手段。教师应适当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及实物、模型、标本、挂图、实验等直观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手段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使知识中的“死”变“活”、“静”变“动”、“抽象”变“直观”,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增强教学的可视性。
课堂的不断优化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结果,更要强调学习的过程、参与的状态,使学生做到“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
编 后
建模,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工具,旨在建立一个通用的模型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湖南省长沙市金海教育集团通过课堂建模,解放了课堂生产力,真正将学习规律与学习方式、课堂的形与神、课堂的导与学有机结合,使课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模式承载着金海教育集团的核心理念。金海人以“让每一个生命闪光”为原点,紧紧抓住新课改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对课堂进行重新建模,进而基于通用模式,又针对不同学科有所变换,形成了更为具体的子模式群。
金海教育集团的课改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有模,贵在得模。建构一种教学模式,不是为了不变,不是为了自我设限,而是为了超越这一模式,进而科学、高效地解决问题。
第四篇:活力课堂(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 打造活力教育
我校的“活力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活力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质疑 教师指疑 积累解疑; 活力课中---互助学习---分享探究 点拨深化 建构延伸; 活力课后---互助学习---温故探新 兴趣探索 提升待新。
例如: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模式
一、活力课前:率先预习
1、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2)查字典理解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4)试着理理课文的写作思路;(5)搜集相关资料;(6)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活力课中 互助学习
1、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
2、分享预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2)读生字、新词,指导个别生字的识记和书写。(3)谈收获,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提出问题,梳理整合,确定本课探究目标。
3、师生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4、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
5、归纳总结升华,再谈收获。
三、活力课后 拓展学习
1、自主设计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适度拓展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模式
1、活力课前,细雕精研(1)教师的率先学习
作为教师要通览整套教材,明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核心概念;作为教师要研究单元教材,道本单元内容 的教学地位,编排意图;作为教师要专研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编写层次,吃透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一道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分析并明确本节内容所承载的“基本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训练点。(2)学生的率先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方面要推荐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简单有趣的数学发展史等读物让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要结合将要学习的新知做一些前期准备,如长方体、正方体学习时的学具的制作,如百分数认识时生活中百分数的收集,如对一些数学结论的猜想„„
2、活力课中,思维灵动
课堂教学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原则;坚持落实一课一思想的培养目标(1)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拓展延伸问题(2)各环节的关键点 a、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设计。可以是一种生活情境,可以是一种虚拟情境;可以是知识点的回顾,可以是情绪的激发;当然也可以直奔主题,观察提问。b、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这一环节应在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合适的方法探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足学生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不要急于交流或小结。当然学生思考时教师要适时在关键点进行点拨或激励,甚至是有意的误导等。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深入的思考。
c、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静心倾听,思维碰撞。切记教师是引导者不是仲裁者。d、巩固拓展延伸问题
这一环节要充分挖掘课本练习的意图,发挥它的作用,不要简单的巩固知识。要在思路方法上加以渗透指导。
3、活力课后,巩固延伸
我们要细心体会并践行这一思想:课堂学习的结束,是又一个新问题的开始。在结合学校活力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前前测,课中反馈,课后巩固的基础上,我们要力求引领学生产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具有乐于去寻求解决的途径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
活力作业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要简洁高效,要对学生有帮助,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设计思路:“趣”而有味 “精”而有神 “活”而生动 设计原则:
1、作业内容紧扣教材,适度进行拓展延伸。
2、作业设计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3、作业设计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力争让每一次的作业都成为学生的生长点,都能使每个学生有所获得。
4、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负担减下来,还他们快乐的童年。
总之,活力作业、活力课堂、活力教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活力作业促进了学生生命力的张扬——孩子们在课堂上朝气蓬勃,课间活动生龙活虎,全面发展;活力课堂促进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共享,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活力校本教研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课堂教学提效减负,为学生提供了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第五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澄江九中2009—2010学年课改思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减负”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站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谈“减负”,“减负”必须和“增效”相结合,要让“减负”与“增效”真正落到实处,校长必须是“减负”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减负提质”的关键人。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增效”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师。为此,我校在“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注重深挖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07年9月,我校借助教师综合素质项目培训,“四观”理论的培训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角色的有效转变,推行三项课堂教学改革举措:
一、关注学生自主发展,促进“养成”教育,即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
二、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展集体备课,体现课堂教学中的三侧重,即侧重规范、侧重过程、侧重反思。
三、关注课堂教学的突破方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我校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把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从而使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能引发出崭新的教学功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潜能,有效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独立性、超前性和异步性,2007年9月—2008年7月,我校把每周一,周三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日”,教科室对各学科任课教师做了三次专题培训,二次交流研讨,一次优质课评比,通过一学年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教师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全校教师的教学已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上来。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有效挖掘教师潜能。
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自2007年9月起,结合我校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校在集体备课活动、教研活动方面做了近一步改革,完善。初步形成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落实教学过程中六个统一为基础,以转变教师角色为途径,开展以“个人初备—集体共备—个人细备”的备课模式,以单元、章节为最小单位,由主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过程的六个统一,进行个人初备,主备教师将个人初备方案呈交备课组,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紧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方向,展开集体讨论,根据备课组共同讨论形成集体意见。主备教师在进行修正、完善,通过个人细备后,形成集体讨论的优质学案。学科组教师以优质学案为指导,进行教学实践运用。由教研组根据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学思路,由主备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示范,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议课,提高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技能。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有效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地注入新能源。
(三)、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2009年3月以来,我校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在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正常运行,并产生有效效应的条件下,学校结合“减负增效”要求,开展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突破方式。规范了我校课堂教学方式,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我校的课堂教学突破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它的动力来自于学生对课堂的期待,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带着对课本,对教师的挑战来到课堂,使课堂充满求知欲和表现欲,这种求知欲特别是表现欲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所缺少的,求知的欢乐和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推进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
由于改革正在启动和实践阶段。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科室对此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明确了课堂教学突破中必须具备:
1、教学活动具有针对性;
2、关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
3、学生探究知识的合作性;
4、教师教学的开放性;
5、学生获知的生成性。让学生发挥自主潜能,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基础,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是让学生发挥自主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学生观,需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走向深层,走向心灵。
澄江九中教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