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

时间:2019-05-13 00:5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

第一篇: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

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二中 郭永相

摘要:

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特总结出关于物理解计算题的几种思考方式,整理如下,以便于关注此类问题的朋友借鉴讨论。

关键词: 物理 解题思路 列分式 综合式 列方程 正文:

物理计算题,由于其考察知识点的综合性强,所以在不同类型的试卷考察中总是经常见到的。解计算题时在明确了已知物理量与要求物理量后,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选择一种合适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就如同某人从甲地到乙地一样,可以有多种方式。我认为解题的思路总体而言可概括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从已知向要求思考。

从已知向要求思考,也就是从已知物理量向要求物理量思考。

对于这种思维方式,首先应明确我们已经知道的物理量有哪些,其次就是考虑由已经知道的物理量可以求出哪些物理量。在应用这一思路时,很明显思考必须有个具体的方向。因为此种思维属发散性思维,易使人盲无目标,那么方向在哪里? 向要求物理量思考。求出要求物理量是我们解题的目的,所以从已知物理量向要求物理量思考时,就应在考虑已知物理量的同时,时刻关注要求物理量,由已知物理量我们要尽量求出一些与要求物理量相关的物理量,以便于最终顺利求出要求物理量。所以在书写解题格式时我个人建议采用“已知”、“求”、“解”、“答”的形式(见例题1)。这样书写,便于把握题目中各个物理量以及他们间的联系,为我们解题做好准备。从已知向要求思考这一思考方式,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一句话:“由已经知道的物理量可以求出哪些物理量?”同学们在应用这一思考方式时,只要反复问自己这一问题就是在应用这一思路。应用这一思路解决问题时,书写形式往往采用列分式的形式。对于有多个问题的计算题,采用这种方法明显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前边求出的物理量可以作为要求物理量的已知条件加以利用,从而做到步步为营,求出一个物理量再求下一个物理量。

由已知向要求思考这种思路,适用于一些自认为比较难的计算题。

二、从要求向已知思考。

从要求向已知思考,也就是从要求物理量向已知物理量思考。就是在明确了已知”、“求”以后直接从要求物理量出发逆向思考。具体应用时同样要注意一个思考方向的问题,既然是由要求向已知思考,一方面我们要明确要求的究竟是哪个物理量,另一方面我们在思考时就要有意识的瞄准已知物理量,因为最终我们要利用一些相关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将等式变换为一个完全由已知物理量书写的表达式,再带进数据求出要求物理量(见例题2)。所以这一思路我认为也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要求这个物理量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大家在具体应用时只要反复问自己这句话,也就是在应用这种解题思路。这种思路能够比较快捷的准确锁定要求物理量,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比较迅速的求出要求物理量。应用这一思路解决问题时,书写形式往往采用列综合式的形式,书写量相对比较少,且由于写在一个等式中数据之间可以互相约分,使得计算量也有所减少。

由要求向已知思考这种思路,适用于一些自认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

前面的两种思路在思考应用过程中,都要遇到选择关系即公式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先欧姆再其它,先直接在间接”。也就是说遇到问题先用欧姆定律这一电学基本规律,然后再考虑其它相关的关系;先应用由概念规律得出的直接的原始公式,再考虑由原始公式变形得出的间接的变形公式。

三、前后结合列方程或方程组

此类方法的应用是当已知物理量很少,由已知不能直接求出任何物理量,即使求出,也

与要求物理量相距甚远时;或者是由要求物理量向已知物理量推导,思路也不够明确时。简单而言也就是在第一、第二种思路不能或解决问题比较困难时,就应该应用列方程或方程组的思路了。

像数学列方程一样,首先我们应该确定未知数,一般情况下首选当然是要求物理量,作为未知数。这样的话,一旦求出未知数,也就求出了要求物理量,完成了计算题的解答。不过,有时候直接选用要求物理量作为未知数,往往会使后边的建立等式过程复杂化,求解过程繁琐化。所以,有时应根据实际需要,以一个与各个方面(或物理量)都密切相关的关键性物理量作为未知数,求出它以后再解要求物理量,从而降低解题难度。确定了未知数以后接着就是建立等式的问题了,根据数学中等式的概念:“凡是有等号的式子都叫等式”。我们等式的建立方式就有两个:

(一)是以曾经所学所有规律公式建立等式。因为每个公式规律中都有等号。

(二)是由题目中内含的关系,如电压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产生的热量一样多等。应用这一思路解决问题时,书写形式要注意,它不同于数学不能设x只能用物理学当中的字母符号,而且同样要遵循先写字母表达式再写数据表达式的要求,写好数据表达式以后一次性算出未知数,不书写解算过程。(见例题3)

前后结合列方程或方程组,适用于一些自己认为非常难的题。

以上即为解决物理计算题的三种思路和心得体会,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附录:

例题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Ω, 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a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A;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求: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多少,当滑片P在b端时,定值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

已知:R1=10Ω I1=0.3A U2=2V 求:R2 P1

解: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a端时,由I=U 得U串=U1= I1 R1=0.3A×10Ω=3V

R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U1 =U串-U2= 3V-2V=1V I1=

UU1R12=

1V10=0.1A I2 = I1=0.1A

R2=P1=U1I1=1V×0.1A=0.1W

I2=

2V0.1A=20Ω

答: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是20Ω,当滑片P在b端时,定值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0.1W。

例题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0Ω, 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a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A;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求:当滑片P在b端时,定值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大?

已知:R1=10Ω I1=0.3A U2=2V 求: P1′

答:定值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是0.1W。

例题3.一只电炉接在220V的电路上时,用10min可把这壶水烧开,那么接在110V的电路上时,同样把这壶水烧开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min ?

已知:U1=220V U2=110V t1=10min 求:t2 解:由题意可得: Q1 = Q2

U12R1t1=

U22R2t2 因 R1=R2

则有

(220V)R1210min=

(110V)R12t2

解之得:t2=40min 答:接在110V的电路上时,同样把这壶水烧开所需要的时间是40min。

第二篇:说明文解题思路(定稿)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对 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类 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对 策: A、看 题目 B、在首段中找 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 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 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类 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对 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类 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对 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11、引用说

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类 型]: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对 策: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类 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 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 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 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 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 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 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对 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 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 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第三篇:物理计算题

四、计算题

17.已知铅的密度是11.3×103kg/m3,一个实心金属球的体积是0.5dm3,质量是3.9kg,这个金属球的密度是多少?这个金属球是铅做的吗?

18.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应纪念碑的碑心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上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块碑心长14.7m、宽2.4m、厚1m。它的质量是多少千克?(花岗岩的密度是2.8×103kg/m3)

19.用油罐车运输密度为0.9×103kg/m3的原油,每节油罐车的容积是50m3,运送900t原油,需要多少节油罐车?

20.一个空瓶装满水时总质量是32g,装满煤油时总质量是28g,求:空瓶的质量和容积。(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

17.金属球的密度是7.8×103kg/m3;不是铅制的;18.98784kg; 19.20节;

20.20cm3;12g

第四篇:集合常见解题思路

1、设集合M{x|mxm},N{x|nxn},并且M N都是集合{x|0x1} 的子集,如果b-a叫做集合{x|axb}的长度,那么集合M3413N长度的最小值是多少? 解:首先,M、N均是{x/0<=x<=1}的子集,则有m=>0,m+3/4=<1,n-1/3>=0,n<=1.从而有0<=m<=1/4,1/3<=n<=1.假设m>=n-1/3,则有m+3/4>n.故M,N交集为{x/m<=x<=n},其长度为n-m.取m最大,n最小即可。n=1/3,m=1/4.长度为1/12

同理,设m<=n-1/3,此时无法比较m+3/4和n的大小。继续假设m+3/4>n,M,N交集为{x/n-1/3<=x<=n},长度为1/3.再假设m+3/4

故最小为1/12

第五篇:现代文阅读解题思路

现代文阅读解题思路大全

原则

中考语文答题总原则

1.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

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2.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3.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4.原文寻找: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原文当中,我们要联系问题的上下文,在原文当中寻找、整理答案。

语段阅读题答题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答题技巧

一、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二、拟写标语题

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

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三、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四、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六、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七、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八、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九、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十、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十一、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十二、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十三、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十四、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 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社戏》——“我”。

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十五、评价作家作品

1.应以对作家、作品的进步性作肯定性评价为主;

2.对作家、作品的局限性应点到为止,重点在于历史局限性。

十六、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十七、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十八、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十九、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二十、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二

十一、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二十二、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二十三、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二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二

十五、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主要题型: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二

十六、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只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二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二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二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十、评价文段的观点(需阐述理由)

回答这样的问题,需要弄清楚原文的结构、材料、观点之间的关系。回答时一定要有所分析、概括,切忌一抄了事。

十一、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下载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计算题解题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大题解题思路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MiHop教育王福喜(专利拥有)1、 高考数学大题结构安排:A、 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结合B、 概率论C、 立体几何D、 圆锥曲线E、 导数F、 数列2、 解题方法浅析:其实......

    初三数学解题思路

    三、名词解释 1. 2. 3. 4. 5. 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加,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这种性质成为土地基处理: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

    2018考研数学解题思路分享(精选)

    2018考研数学解题思路分享 考研数学中有些解题方法思路都是共通的,遇到类似题目就照着步骤来。下面中公考研为考生分享一些数学解题思路,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高数解题的......

    古诗词鉴赏及其解题思路[范文大全]

    古诗词鉴赏 一、区分题材 把握主旨 1.写景诗:揣摩诗人于山水景物之中寄托何种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抓景物的物象特点,分析意境,可以探知诗人蕴藏其中的情感。“见景生情”,......

    2017中考物理计算题专题9

    注重细节,避免错误;反复练习,争取满分! 物理小班化教学案 中考计算专题 月 日 星期 姓名 17.(力学计算)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的质量为1.5×10kg,10min内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了1......

    2017中考物理计算题专题10

    注重细节,避免错误;反复练习,争取满分! 物理小班化教学案 中考计算专题 月 日 星期 姓名 19.(力学计算)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普遍现象,一款时尚的电动独轮车,让您享受......

    高分子物理典型计算题汇总(范文大全)

    四、计算题 1、某碳链聚α-烯烃,平均分子量为M1000M0(M0为链节分子量,试计算以下各项数值:(1)完全伸直时大分子链的理论长度;(2)若为全反式构象时链的长度;(3)看作Gauss链时的均方末端......

    八年级物理浮力计算题

    东凯教育个性化教案 浮力计算专题 1、如图15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重200N,水深为0.5m,木块的体积为4dm,木块的密度为0.6×10kg/m,试求: (1)水对容器底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