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崇文中学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测试卷
崇文中学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测试卷
一、选择题(10x1.5=15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三项内容,它们分别是研究性学习活动、()A、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B、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 C、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
D、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
2、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和模块构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基本结构。A、必修、选修
B、理论、实践
C、内容、方法
D、学习领域、科目
3、与以往的课程结构相比,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发生许多变化,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课程结构由三个层次构成。② 增加了综合实践课程。
③实行学分管理。④体现模块课程特点,课程时间安排相对集中。
⑤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要求富有弹性。
⑥以学分制替换会考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
4、教师应正确看待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具有特殊的含义,他们应是()A、守纪的人、需要关爱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B、发展的人、好学的人、独特的人 C、发展的人、独特的人、需要关爱的人
D、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5、普通高中新课程规定,在高中阶段,学生必修完成一定的必修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科目要求的学分为()
A、15
B、11
C、10
D、8
6、普通高中新课程要求新课程标准应充分体现“三维目标”这一素质教育的理念,其中,“三维 ”是指:
A、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主要考点
B、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加强辅导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广度、宽度、深度
7、新课程理念下,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②恰当地组织教材
③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关于教学方法在认识上有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讲授法并不等于注入式教学法。B.启发式教学可体现在各种教学法之中。
C.“满堂灌”就是注入式教学。D.不用发现法教学就没有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9、教师通常在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
A、社会、学生、家长和课程
B、学生、家长、学校和课程
C、学生、学校、课程和情境
D、社会、学生、课程和情境
10、普通高中课程内容选择和编制的具有科学性,其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三,分别是:()
A、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B、时代性、先进性、自主性
C、灵活性、基础性、选择性
D、多样性、选择性、先进性
二、判断题(5x1=5分)
1.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的总学分达到116分方可毕业。()3.社区服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性与广泛性是这一部分的最大特色。()
4.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有综合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
()5.普通高中新课程在时间设置上改变了传统的模式,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
三、填空题(40x1=40分)
1、在落实高中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做到(1)要引导学生学会
(2)要强调与的密切结合(3)要注重陶冶学生的(4)让学生成为
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是
、、,教师的教学方式是、、。
4、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
、、、、交流评价五个阶段。5.新课程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得机遇,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2)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3)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4)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5)教师要具备与新课程相适应的。
7、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因此,重视采用学生
的管理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和他评的教育教学活动,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8、教学型教研(日常教研)一般以“
”为载体,多以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的、、为主要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式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
9、研究型教研(专题型教研)一般以“课题”为载体,研究专题及其形成的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
10、学习型教研(提高型教研)中,读书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是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
四、名词解释(5x2=10分)
1、校本教研:
2、学分制:
五、论述题(30分)
1、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就是用六个“有效的教学”来表述的,请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的感受。(12分)
第二篇: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4、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调整字体: 】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在管理政策上:
(1)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2)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3)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19、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0、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
2l、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不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
22、传统的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主流的,其设计思想主要是以行为主义作为基础的。
23、研究性是一种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24、研究性学习:问题为载体、探究为核心、综合为特征。
第三篇:新课程教育理论复习题
新课程教育理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相对于传统教学评价来讲,新课程所提倡的评价更加倾向于过去所忽视的(B D)评价 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量化D、质性
2、根据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A)
A、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
B、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 C、显形课程资源与隐形课程资源
D、自然课程资源与社会课程资源
3、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BCD)A、统一性B、情意性C、过程性D、个性化
4、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典型的质性评价方法是(D)A、纸笔测试 B、行为观察
C、情景测验D档案袋评价
5、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学校中最为基本与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学生自学
6、新课程改革所要构建的课程结构具有(ABC)的特点。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超前性
7、谋求现代教育技术与新课程的整合时,要从学校已有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出发,这体现了(C)的原则
A、适时性 B、针对性 C、量力性 D个性化
8、在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时,应符合(CD)
A优先性原则B适合性原
C实用性原则D经济性选择
9、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学习方法有(ACD)
A、自主学习B、接受学习
C、探究学习D、合作学习
10、探究学习的特征有(ABCD)
A、开放性B、问题性
C、实践性D、综合性
11、校本课程的呈现模式多种多样,当前我国采用比较多的两种模式是(AD)A、目标模式B、动态模式
C、过程模式D、环境模式
12、教师个别化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B)
A、热爱学生B、良好的方法
C了解学生D周密的计划
二、填空题
1、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最易操作的课程资源,它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主要是以当地的乡土知识、风土人情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并且其教学方式主要以(实验和参观)为主。
3、组织学生自学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在教学中,过分关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过分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的观点被人们称为(学科本位论)
6、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技术。
7、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8、教师的(教学)是实施综合课程的一种重要形式。
9、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0、小组协同教学:就是将若干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小组,根据其成员的的能力和特长将教学任务进行合理分工,使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
四、简答题
1、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体现出课程决策权力重新分配的民主化
(2)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一个组成部分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3)校本课程在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校本课程开发对提高教师实施实施课程的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5)校本课程开发是丰富和发展课程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
2、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至少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至少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不应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作为体现的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能过于笼统、含糊。
第二、从教学目标本身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要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另外,教学目标要体现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渐进性,即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反映当代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等的研究成果,各个单元或章节以及整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间既自成体系,又前后联系,逐渐递进。
3、教师应该依据哪些因素来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呢?
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
3、依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媒体。
4、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4、简述档案袋评价的局限性。
档案袋评价虽然在许多方面要优于传统的考试,但是,我们也应该了解到这种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质性评价,缺乏一定的有效评价标准,而且只能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其评定结果很难量化分数。因此,档案袋评价无法发挥筛选功能。教师要将档案袋评价与其它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有对学生的量化评价,又有对学生的质性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又有关注学生的发展结果。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指向以下五个转变⑴课程内容的转变 ⑵课程结构的转变
⑶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⑷课程评价的转变⑸课程管理的转变
6、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
⑴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⑵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⑶改革教学与学习的方式
⑷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7、简述协同教学的优势
协同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整体功能,使教学走出“高能低耗”的困境;有利于教师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革新能力,以适应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有利于减轻乃至消除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涌现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互助互补
分科课程是以知识为逻辑起点的,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注重知识的相对独立性,这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的学习与记忆。但是,分科课程忽视了人的认知发展的另一要素,那就是经验。而综合课程是一种以人的经验为逻辑起点的课程,他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注重知识的丰富性与联系性。因此这是两种互补的课程形态,分科课程为综合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综合课程则为分科课程提高了实践价值,增强了知识的应用性。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从发展教育的角度出发,好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越来越强调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这里,“学生的发展”包括三个方面。
⑴基础目标: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⑵提高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生主题发展。主题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⑶体验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创造或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一)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具有如下特征。
⑴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地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结果。
⑵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⑶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的融合。
⑷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差异发展,鼓励学生创新。
(三)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一堂好课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课堂驾驭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从观念角度加以归纳,好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核心、适应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要求的现代教学观。这种现代教学观包括:
第一、代教学的课程观。现代课堂教学提倡“全人”教育课程,提倡知识、能力、道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即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自由转向主题教育论,强调课程设计的结构化,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第二、代教育的知识观。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使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稳定与不稳定、静止与变化的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在致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现代教学的学生观。现代课堂教学视学生为不可替代的学习主体,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性质,因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正是班级教学的这些优点,所以班级教学仍然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和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五、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新要求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性学习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与传授者,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主要从教师或书本那里获得知识。而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亲身实践、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共同合作研究的参与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与指导者。
其次,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完善的教师难以应付研究性学习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课程,他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自主性、探索性的教学环境,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
再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增强合作意识,实行专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帮助。传统的教学方式割裂了教师之间的互相合作关系,而研究性学习需要综合知识与综合思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相补充与协作。研究性学习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
六、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教材?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特别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赋予教材以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尽力做到:充分地理解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大力地挖掘教材,有效地利用教材。
在利用教材上,还应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内容结构化。建立要素明确、联结性强、概括性强、派生性强、亲和力大的知识结构,以利于学生自主地处理信息,形成概念图式。其二是内容问题化。依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立学习层次,以有限知识点构建问题序列,采用“问题加解决方法”的问题解决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内容经验化。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使材料回归生活,实现教材由“素材文本”向“生成文本”的转化,注重体验性学习。
第四篇: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姜振华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作为旧课程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受旧体制影响,而用曾经受到的教育方式去对待现在的学生;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又充满着生机和创新,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去开创新的辉煌。
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凭一己之想,一日可得的,而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有指导性的方法和观念 去引导和学习。因此,我怀着一颗学习、再学习的心,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一书,希望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来指导引导自己的教学。
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认识。
1、从教育本质的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从教育的功能看,教育既要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与儿童的关系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当学生对主题争议不定时,我给以指导,并对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给以肯定;对于那些很少发言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会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解除他心中的恐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的任务减轻了,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课改是个新事物,有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给我们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而我也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把自身锻炼成为一代新型教师。要做一名高素质、高效率的智慧型的教师,还要更新新的理念,与时俱进。因为一定的理念支配着一定的行为,教育也不例外。只有深刻领会当代教育理念的内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
理论素养开启教育大门的钥匙,要照亮学生,先要自己身上有光明;要点燃学生,先要自己心中有火种。我要如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
第五篇: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内容、方法也被愈来愈多的师生所接受。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既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作为旧课程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难免会受旧体制影响,而用曾经受到的教育方式去对待现在的学生;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又充满着生机和创新,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去开创新的辉煌。
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并不是凭一己之想,一日可得的,而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首先需要的是一套有指导性的方法和观念去引导和学习。因此,我怀着一颗学习、再学习的心,认真阅读了《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一书,希望能从此书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来指导引导自己的教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意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彰显,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了整体的培养。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认识。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威”,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新课程使我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像谈话节目的主持人,更不像以前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像个讲经布道的大师,对着一群虔诚的信徒慷慨陈词,偶尔也会点到有数的几个信徒问几个无关痛痒的“大梦话”。而现在,我和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习、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我不是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把学生尊为“主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受到重视,积极性大大提高。我的的主动参与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说唱脸谱的活动中,我和学生共唱《说唱脸谱》;在《看云识天气》中我和学生一起分组进行天气预报,看谁测的最准。
3、由独裁者者变为协助者
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当学生对《风筝》的主题争议不定时,我给以指导,并对那些持“不同政见者”给以肯定;对于那些很少发言的学习困难学生,我会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解除他心中的恐惧。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方面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的任务减轻了,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课改是个新事物,有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给我们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而我也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把自身锻炼成为一代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