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21:2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

第一篇: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

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答: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臵、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要求详答)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要求详答)

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要求详答)

答:(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答:(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

(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答: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答: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八、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答: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臵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九、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答:

1、服务。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而帮助则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等。

3、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

十、新课程下如何备课?(提示:答对要点,简要叙述)答: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的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

十一、新课程中课本问题编排有何意图?

答: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了,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学习问题中攫取营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教者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十二、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问题?(提示:答对要点,简要叙述)答:(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握得不好,就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贯通。(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十三、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答: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

十二、如何处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 答: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让新一代人用较少的时间直接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因此,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比较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相对来说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

答: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

十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答:过去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位臵上,所以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了自主能力的发展。而新课程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出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要求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改进:

(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4)‚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5)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十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答: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不再是过分追求结果,而是重视了过程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讲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对教师来说,要明确以下几方面:(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3)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学生的控制。(4)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

十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的案例来说明)

答: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十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答:‚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十八、如何认识‚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

答: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吵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十九、教师应怎样管理课堂、驾驭课堂?

答:(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行人。(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体验,共同成长。(3)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确保课堂吵而不乱,闹而不散,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管理课堂,驾驭课堂‛能力的突出表现。

二十、如何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要求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说明)

答: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色彩。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的广阔泉源,远离就书讲书的教书匠习气。

二十一、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要求答对要点,简要阐述)

答:

1、明确分组、分工。实践证明,异质分组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搭配。合作小组的人数,可以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发展到6—8人。恰当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担任一个角色,如在学习《蜜蜂》一课时,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是:小组长、检查员、发言人、噪音监督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都有不同的职责。小组成员各负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在合作小组成员关系比较融洽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是大事小事必合作,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例如,学习《露珠》一课时,先让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画画、朗读、讲故事、做实验、表演等),然后每组任意点其他小组的一名成员汇报学习成果,被点到的同学就代表这个小组,集体荣誉感特强的孩子们群策群力,互相帮助。这种由小组之间的竞争所形成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3、指导倾听与互助。因为年龄特点,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针对这一现象,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再想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

4、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两三分钟的讨论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刚读完课文,最多自学了几个生字、生词,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无法触及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只能是些肤浅的,甚至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因此,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二十二、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要求答对要点,简要阐述)

答: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臵作业。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臵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二十三、如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答: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二十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要求答对要点,简要阐述)

答: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通过积极评价,让每个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证实,人有七种以上的智能。要关注并鼓励学生发展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包括学习上的落伍者、智能上的滞后者、家庭条件困难者,一般表现为自信心较弱甚至缺乏自信心。评价不能忽略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对学生偶发的‚违规事件‛,要移情、换位,问明情况,跳出框框,贴近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内心,疏导消极情绪,赞赏美好情感。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教师的‚无意伤害‛常常会推倒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丽,抵消学生所受教育的总和。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无所谓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比如,要开展评比了,就让学生突击准备,言过饰非;要上公开课了,就让学生反复训练、精心表演……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诚信,另一方面我们却实施着这样不诚信的‚隐性课程‛。当我们以诚信为标准评价学生时,他们早已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并在内心发出强烈的抵触。如何使积极的评价因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真善美的‚精神大厦‛,学校和教师要做出榜样,摒弃弄虚作假反评价。

二十五、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要求答对要点,简要阐述)

答: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强它的实效,应该注意四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评价的前提,若违背这一原则,即使评价方法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不会产生什么激励功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对象,增强评价的实效。

2、指导性原则。评价应该体现引领、导向作用,使被评价者能明确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从中受到应有的启发,因此,指导性原则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关键因素。

3、探究性原则。评价应该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对自身的知识、能力重新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评价中,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最优的评价方案,最佳的评价效果,最适宜的评价时机等。这是增强评价效果的重要内容。

4、情感性原则。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裁定或表扬、批评,必须情真意切,使被评价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会让学生久久难忘。在评价操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取得学生对评价的认同感。诚挚的情感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十六、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简答要点即可)

答: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二十七、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

答:

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和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少考一些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内容。这一变革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打破靠题海战术、大量练习来增强技巧熟练性、速度和记忆准确性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2、在考试方式方面,打破惟笔试的传统做法,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见分不见人‛的教育教学观念,关注‚人‛的发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重在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名,不应把考试成绩作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反馈方法应尊重学生的权利,以激励为主,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提高。

教学基本技能部分

一、教学技能点定义是什么?

答:教学技能点定义是经过练习形成的熟练的、自动化的、完善化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试论教学技能在实现教学任务中的作用。答:

1、掌握教学技能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只有掌握教学技能,才能把自己的教学意图转化为教学的实际效果。

2、掌握教学技能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优秀的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整个课堂臵于自己的感知范围之内,就是由于他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教学技能的缘故。3.掌握教学技能可能减少教师精力消耗,延缓疲劳的产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表现得轻松自然,泰然自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

三、.口语表达的艺术性特点?

答: 艺术性的口语不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愉快,而且印象深刻,理解透彻,记忆牢固。教学口语的艺术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形象性。它的绘声绘色的表述,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二,情感性。教学口语声调和音色的变化,能够表达教师的情感,也可以再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三,节奏性。教学口语的快慢,抑扬,平仄和语调的周期性的变化,给学生以美感。四,灵活性,教师能够因气氛,节奏,音色和语调进行表达。

四、.试述口语表达的低速性特点?

答:教学口语是一种低语速口语。汉语交际的语速一般为150—200字一分,而教学口语的语速一般为100—150字一分,比一般口语交际要低的多,因为它要给学生留下理解和消化的余地。教学口语的语速不随对象和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对低年级讲话要慢一些,对高年级可快些;难的慢些,易的快些;兴奋快乐的快些,沉重的慢些。语速指一段话的平均语速。

五..沉默在教学中的作用?

答:沉默是一种比较长的停顿。在教学中,沉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加深体验,突然的沉默还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有效方法。还有一种沉默称为心理的停顿,他是一种受情绪变化支配的超常规的,突然的停顿。停顿在形式上表现为言语的中断,但实质上是外静内动,起着孕育情感,积蓄力量的作用,发挥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有时还产生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六、简述体态语言的特点。

答:体态语言的特点是:

1、动作性

2、微妙性

3、感染性

4、辅助性

七、举例说明体态语言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答:体态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1、组织教学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关于韩麦尔先生的细节描写。文中的韩麦尔先生

‚脸色惨白‛使小弗郎士感受到了先生内心的悲痛和对祖国的热爱,‚因为我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而先生在书写‚法兰西万岁‛时的一系列动作有形象的表达了韩

麦尔先生坚定‚祖国必胜‛的信念,从而也就达到了‚最后一课‛的目的:宣传爱国

思想,增强胜利信心。

八、举例说明如何运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答:教师向学生提问题时,可用鼓励的目光环顾全体学生,以增强他们回答问题 的勇气,时其畅所欲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或点头肯定或微笑赞许,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即使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回答不上来时,教师也要以谅解、宽

容的表情并示意‚在认真思考思考‛,另外如竖起大拇指、鼓掌等体态语言,都可以是学

生受到鼓励,使他们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中。

九、试举例6种以上的手势所表达的交际信息,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答:(1)单手手势:手指动作:伸拇指——赞扬、炫耀。伸食指——指向指责、注意。

食指向上指向嘴边——不要说话。掌腕动作:掌心向上,下落——无可奈何。掌心向上,手臂侧外伸——邀请。掌心向下,上台——斥退、制止。(2)双手动作:双手姿势可以强化单手手势的表达效果,可以扩大单手手势的影响范围,还可以表达单手无法表达信息。如双手手心相对保持一定的距离,表示模拟物体的大或长

短,双手掌心相对,由外向内运动,表示合拢、聚集等等。

十、试述教师的眼神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答:(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而它比其他体态更复杂、更深刻、更微妙、更富有

表现力。(2)教师拥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不仅可以传达教师的思想感情,感染学生,而且

可以无声地组织教学,使教学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3)微笑的眼神,使学生感到

真诚,信任的眼神使学生感到鼓舞,镇定的眼神,使学生感到安全等等。

十一.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表情的要求?

答:教师的表情应该是和颜悦色的,亲切慈祥的。面部表情中微笑的运用尤其重要。学生成功时,用微笑给以鼓励;遇到困难,用微笑激起其斗志;犯错误时,用微笑给予理解。把信息在微笑中传递,大大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彼此获得尊重与信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课堂中必要时要严肃,但要适度。

十二.简论师生间的空间距离问题?

答:研究表明,师生间的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同样对信息交流有着重要影响。一般当教师在据学生2----3.5米的地方,就会产生一种控制效应。当然,可根据需要走到学生中间去,适当缩小距离,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是学生感到亲切。对某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可貌似不注意的走到他身边,对他产生一种暗示,虽一言不语,但也可以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

十三、简述对教师的服饰要求?

答: 服饰也是一种体态语。教师的衣着打扮,应整齐干净,朴素端庄,要符合自己职业要求与年龄特点,要色调和谐,款式大方,给人以稳重端庄,温文尔雅的感觉。教师服饰过于时髦,过于华丽,或不修边幅,都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

十四.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有何作用?

答:1.运用导入技能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2.能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搭起由已知走向未知的桥梁,减少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3.能够对学生造成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教师的威望,和谐师生关系,强化教师讲话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十五、.列举7种以上的课堂导入方式?

答:以旧引新导入法;引用经典故事引入法;设问引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演示实验导入法;新闻,热点导入法;联系生活贴近实际导入法;运用诗句,名言警句导入法;类比联想导入;生活现象导入法;随意交谈倒课法;直接导入法。

十六、简答运用导入技能的要求? 答:

1、导课要具有目的性;

2、导课要具有针对性;

3、导课要具有趣味性;

4、导课要具有关联性;

5、导课要具有精练性;

6、导课要具有多样化。

十七、讲授技能操作有哪些要求? 答:

1、讲授要准备充分;

2、讲授要有科学性;要具有科学的语言即教师用严密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

3、讲授要有启发性;

4、讲授要生动、形象;5讲授要简洁;

6、讲授要通俗;7将首要主义和谐性;

8、讲授要与板书相配合。

十八、提问按操作顺序来说有哪些环节构成? 答:提问技能按操作顺序来说,是有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组

织答问、评价答案和进行总结六个环节构成的。

十九、课堂提问有哪些作用?

答:

1、吸引作用;

2、激发作用;

3、定向作用;

4、诱导作用;

5、强化作用;

6、反馈作用;

7、实践作用。

二十、课堂提问有哪些类型?用简例说明。

答:

1、识记性提问。例如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理解性提问:为什么北极南极都那么寒冷?为什么南极更冷呢?

3、运用性提问:例如,我们一定都想知道首都北京在地图上的位臵,请运用纬度和经度的知识,在地图上找出北京的经纬度数。

4、分析提问:例如,为什么一片薄铁片在水中会沉下去,而钢铁制成的轮船却会浮在水面上?

5、综合性提问:例如,在一个空玻璃瓶中放一块冰,不一会,瓶子的外壁出现水雾。瓶子外壁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你的推想呢?

6、评价性提问:例如,三国里的曹操的谋士杨修是个怎样的人?

二十一、运用提问技能有哪些要求?

答:

1、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2、问题设计要有系统性;

3、提问要富于变化;

4、问题表述要简单明确;

5、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十二、列举课堂提问中的6种导答方式,并简述。答:

1、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式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引路人、引导人,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以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

2、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式

转换及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3、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表明学生对所提问题还不明白,要求教师善用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式,通过架桥铺路,诱使学生把问题的知识、方法或思路,勇于解决彼问题,使学生温故知新,触类旁通。

4、激将鼓励,挑战诱导式。激将即用刺激性或反面的话鼓动人去做原来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请将不如激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是一件动脑思考的事。可有一部分学生不善动脑,不愿回答或不敢回答。教师一问就冷场。有的学生把头垂的低低的,唯恐叫道自己;有的学生的目光不敢与老师的目光对视;还有的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回答,怕回答错了遭老师、同学耻笑;有的学生勉强站起来,低头弯腰,声音含糊。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激将,向学生挑战,鼓励他们大胆的回答问题。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你能行;可以用热情诚恳的话语。要尽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他们放大胆量,不要理睬说错了别人会耻笑,要树立学生的信心。对于个别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鼓励其他同学补充、校正。挑战就是故意激励对方,鼓励对方跟自己辩论,在相互争论中得到结论。

5、分解问题,化整为零。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综合性的大问题,或因含义深奥,或因包容量大,学生往往一下子摸不着头绪。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以大领小,从小到大。回答了诸多小问题,在综合探索大问题。

6、直观提示,表情示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想说说不出,有时说出来的又不是自己想要回答的。教师应针对这种情况,运用直观手段提示,也可用眼神、手势、动作、比喻等进行必要的暗示、提醒,这样可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

二十三、何谓正板书和副板书?在板面上如何划分其区域?

答:正板书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副板书:可以在黑板上随写随擦的板书。那些学生熟悉,可以诱导学生思维的草图、学生的板演等,都是副板书的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上的文字。

二十四、简答板书的功能。

答:

1、显示教学思路 有利巩固记忆

2、体现教学意图 突出教学重点

3、表达形象直观 加深学生印象

4、深化课文内容 增强学习效果

5、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二十五、板书书写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

1、目的明确 概括性强。设计板书要吃透教材,明确目的,选准内容。只有目的明确的板书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板书要有高度的概括性。概括性三个要求。(1)紧扣课文原意(2)准确使用关键词语(3)简洁完整

2、布局合理 条理清晰布局合理,就是要使内容相互呼应,能直观的反映出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条理清晰,就是要清楚明晰地体现课文的写作思路,也要体现教师教的思路,促使学生较顺畅的理解课文。

3、书写正确 规范 美观(1)正确:不写错字、别字、病句,笔顺正确。(2)规范:不写任意简化字、不写繁体字,不生造词语(3)美观:字迹大小匀称,排列整齐,疏密得当、行距合理。

二十六、你常用的板书类型有哪几种?列举不少于6种,并简述之。

答:

1、词语式。词语式板书是以课文中关键性词语为主组成的板书。这种板书有助于学生抓住课文的重要词语来理解课文,对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其表达能力很有帮助。

2、情节式。这是以显示文学作品情节为主的板书。这种板书适用于分析作品的情节,能帮助学生很快掌握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加上教师匠心独具的排列,显示出该文情节的跌宕起伏。

3、重点式。这是为突出某一教学重点、或某一难点,或针对课文的某一方面知识而设计的板书。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印象,理解教学内容。

4、图解式。为显示某些内容的联系规律,或者情节的发展顺序,或者是揭示事物的内部关系,采用图解式板书能更形象、更直观的反映其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

5、线索式。即抓住显示文章结构线索的关键词语,简要概括出行文的结构线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文章全貌。

6、结构式。这是专门显示文章结构形式的板书,它往往采用文字和图形相结合的手段,形象的显示文章的结构特点。

7、表格式。就是把有关内容统一列为表格,这种板书的优点是类目清楚,排列有序,尤其是说明文教学用得较多。其他文体的教学也可使用。该样式的缺点是教师在课堂上制作表格较难达到线条平直。

8、对比式。有些课文内容对比强烈,采用对比式板书更能突出其对比效果,使学生理解对比的作用。

9、综合式。可分为内容的综合式和形式的综合式。内容的综合式指将紧密关联的多方面内容设计在统一板书上。形式的综合式即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板书设计,力求全面的反映教学内容。

10、提纲式板书。提纲式的板书是以课文的结构提纲或内容提要为主的板书,能比较完整地反映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点。提纲式板书的写法,一般按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这三部分来写,段落大意要简单、通俗、明白,最好用课文中的原句来写,也可用教者概括了的语句来写。

11、演算式板书。演算式板书是用文字、数字和数学符号表述演算内容和证明过程的板书形式。它适用于例题讲解、公式推导、定理法则的证明等。

12、简笔画板书。简笔画板书是用最少的笔画来表述事物形象和特征的图画板书形式。掌握绘制简笔画技能并恰当运用,能够使讲授得到直观形象的支持,从而加深印象,增进理解,同时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二十七、什么是课堂教学演示技能? 答:教学演示技能是老师在课堂上提供直观形象,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二十八、课堂教学演示教具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

1、演示教具应在最佳时机及时出现。

2、演示教具应有指导性语言的配合。3演示教具应该面向全班人人可见。

4、演示教具应将来龙去脉指点清楚。5演示教具应该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教育性。

二十九、什么叫课前教学组织?怎样进行有效课前组织?

答:课前的组织教学是在上课铃响以前对学生的组织,它是组织教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为有经验的教师,是十分重视课前的组织教学的,以便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上好课确立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上课预备铃响时必须到达教师门口,教师这种行动实际是暗示学生,必须赶快进入教室。当学生全部进入教室以后,教师应站在教室门口向全班的学生扫视一眼,表示即将上课。如发现有个别学生仍在谈话或课本、笔记本未放到桌上,教师应把目光集中注视这些学生,用眼光暗示他们。教师这些行动,实际是无声的命令,他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组织效果,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进入教室后教师应严肃站立,环视全班学生,既检查了学生课前准备情况,也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以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纪律迎接教师的讲课。这是稳定全体学生情绪的重要一步,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忽视。

十、课堂教学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并简述之。答:1全体性原则。有一个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就意味着组织教学的缺失。

2、主体性原则。课堂组织管理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积极地、有趣的乐学、爱学。既不能不管不问,也不能管、卡、压。

3、有序性原则。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活动有序地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

4、有效性原则。鸦雀无声未必就是好的组织,热热闹闹未必就是有效的组织。关键看是否能产生教学效益。

5、科学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组织教学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活动的方式以及活动时间的长短来实施组织管理。从阶段上看,有讲授知识的组织、提问的组织、反馈的组织、练习的组织、讨论的组织以及观察学生动态以随时随地的管理和组织等;从时间长短上看,一次组织或指令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6、一贯性原则。课堂组织教学必需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和每一堂课中,即使练习课也不能没有组织。坚持一贯性原则,就能确保‚堂堂有高潮‛。课堂教学高潮是有效组织的结果。

十一、列举九种以上的课堂组织的类型与设计,并简要说明。

答:

1、形象感染。教师走上讲台时,神情要亲切庄重。站定后要扫视整个课堂,以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注意对象迅速转移到教师身上,自觉投入学习活动。

2、目标引导。讲课开始时,教师可简要肯定学生的表现,提出本次课堂教学的要求,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努力达标,从而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3、趣味激发。教师讲课时,如有较多的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可适当穿插一些表面看来跟教学无关而学生却十分感兴趣的事,使学生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心境,从而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4、提问点拨。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他们回答,促使他们转移注意对象,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学生答题不够理想时,不要急于批评,可稍加点拨,鼓励他们动脑思考或用心听老师、学生讲,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5、指名演板。教师指名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演板,并在适当时机轻声对演板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帮助,要求他们回位后注意听讲。这种做法具有中等强度的刺激,可对学生大脑皮层起一定作用,能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6、表扬示范。教师可根据教学 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表扬某个学生,以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

7、鼓励推广。教师提出一些课堂教学要求,鼓励学生争取做到。某些学生、某些组做到了,号召大家都那样做,如此扩展开来。这种做法,可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增强学习效果。

8、暗示纠正。教师发现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不要停下讲课而提出批评,可用颜色、手势或其他办法适当暗示,使学生按教师的指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注意。这样,既可以引导个别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又可以避免影响课堂良好气氛。

9、停顿吸引。教师发现个别学生不守纪律时,可采取突然停止讲课的做法,或突然改变语调、声调等,使学生感到意外,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10、比赛促进。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费时不多的比赛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力高度集中,促使被不良情绪干扰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11、带入情境。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随着老师进入情境,自然就调动了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入境,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学生入境,课堂组织教学就自然成功了。

12、课堂讨论。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目的,提出富有思考性的研究题目和要求。先由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琢磨,然后组织学生互相研究,提出自己初步的认识、理解,教师再作归纳总结,讲授正确的答案,纠正错误的意见,完成教学任务。

13、层层推进。层层推进是把教学目标按照教学内容深浅、难易,分成若干层次,然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一层层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4、运用高潮。高潮往往是文学作品矛盾最集中,人物表演最充分的部分,也是人物行动最耀眼或最引人注意的一刹那,这一刹那往往能把人物最崇高或最卑劣的品质凸显出来。教学中善于运用高潮能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5、灵活应变。课堂教学进程中的情况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有时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学生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或遇到个别学生的恶作剧,或出现突发事件干扰正常的教学,或产生教师自己个人方面的疏漏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教师自己处于被动境地,连正常的教学也无法进行下去。这时需要教师具有一种灵活的应变能力,及时、恰当的处理好意外事件,排除干扰,使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下去。

16、相机诱导。在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因势利导,把教师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这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相机诱导,征服力很强,又是和风细雨的,要求教师有诚恳的真情,心平气和说理的耐心,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亲切中肯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致一行,收到应有的效果。

十二、什么是教育机智?

答:教学机智是教师成功的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它是建立在教师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

十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应遵循哪些原则?并简述之。

答:

1、细心观察,预防为主。偶发事件虽然具有突发性,但也有发生先兆、出现的必然性。例如,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偶发事件都是由调皮学生捣乱、破坏纪律引起的,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预先对那些调皮学生重点防范,严加注意。又如,一些学生爱在新教师的课堂里提出怪问题、难题,教师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从容不迫、方寸不乱。

2、满怀爱心,教书育人。偶发事件的处理,也要以爱心为行动的准则。在处理偶发事件中表现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高度负责精神。

3、沉着冷静,果断谨慎。面对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切忌急躁、冲动、感情用事,而必须做到沉着冷静,判断要正确,感情要克制,行动要果断,处理要谨慎。教师对学生的调皮捣乱行为要做到具体分析,不要动辄发火,滥施惩罚。

4、宽严相宜,掌握分寸。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和手段,都要宽严相宜,掌握分寸。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情感的流露、措施的宽严、批评语言的措辞等方面的适度都需要精心加以把握,过严、过宽甚至溺爱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该严不严,就不能起到教育学生树立是非、对错的正确认识;如果该宽不宽,学生就会难以接受,认为教师是小题大做。因此,惩罚要准确,要适度,有分寸。

十四、列举不少于6种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并用简例述之。

答:

1、以变应变法

2、借题发挥法

3、将错就错法

4、实话实说法

5、因势利导法

6、暂时悬挂法(冷处理)7爱心感化法

8、巧给台阶法

9、巧妙暗示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幽默调侃法

10、停顿修整法。举例略。

十五、举例说明强化技能的类型。

答:

1、语言强化。它是教师运用语言,即通过表扬、鼓励、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强化教学的行为。强化所运用的语言可以是口语,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前者强化及时方便,后者可以保留供学生反复琢磨,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口语强化要与面部表情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增强强化的效果。

2、符号强化。它是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色彩对比等来强化教学活动的行为。

十六、简答运用强化技能的要求

答:

1、强化要及时。2注意多样化。3强化要有社会意义。

十七、什么叫课堂教学变化技能?它在课堂教学中有何作用?

答:变化技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减轻学生的疲劳、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而用变换信息传递方式或教学活动形式来改变对学生的刺激的教学行为。作用:

1、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2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3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条件。4有助于形成生动、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试题

十八、课堂教学中教态的变化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

答:

1、声音的变化。包括语调、音量、节奏和语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显著效果,可使教师的讲述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还可以突出重点、引起重视、加深印象。

2、目光接触的变化。这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讲课时教师要面对全班学生,运用注视全班和注视部分学生、个别学生相结合的方法,要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目光接触可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待、鼓励、唤醒、探寻、肯定、赞许等情感,也可以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批评或提示等;从目光接触中教师还可以获取信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3、表情与动作的变化。师人的非语言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又称为体态语,它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变化也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4、身体位臵的变化。是教师在讲课时身体位臵的移动,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讲台上适当的走动,引导学生看到黑板的各个部分;另一种是在学生活动时,在学生中间走动,这样,缩短师生的空间距离,使学生感到在心里上教师接近。教师身体位臵的变化,走动要轻而缓,姿态大方自然,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为宜。

5、停顿。停顿在特定的情况下传递着一定的信息。教学时,教师采用停顿是集中注意力或引起思考的一种有效方式。停顿的时间可长可短,一般以不超过5秒钟为宜,恰当的运用停顿并与声音变化结合起来,会使人感到讲课具有节奏感不觉得枯燥。

十九、结课应遵循哪些原则?并简述之。

答:

1、目的性原则。结课是为了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以课时既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来确定‚结束‛的实施方式和方法。课堂结束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等采取恰当方式,把所学新知识及时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结课要及时精要,有利于学生回忆、检索和运用。

2、启发性原则。充满情趣的结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以保持。根据中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教师每讲一节内容都要设计出新颖别致的结课形式,或者概括总结,或者提出问题,或者设臵悬念,不能千篇一律而索然无味。不管怎样结课,都要给学生以启发,以激起他们努力探索的积极性,要‚点而不透、含而不露、意味无穷‛,既巩固知识又余味无穷。

3、一致性原则。注意首尾呼应,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结课实际上就是对导课设疑的总结性问答,或是导课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或结课又是悬念顿生,另搞一套,则会使学生思路紊乱,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探索。只有前后一致,主线清晰,才是一节完美的课。

4、多样性原则。结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不同科目,不同课型需要选择不同的结课方式。例如,对揭示概念的课型一般可采用画龙点睛、概括要点的结课形式;对法则、定律推广练习一类的课型,可采用讨论、总结、归纳的结课形式;对巩固训练的范例课型,可采用点拨方法、提示要点的结课形式。对不同年纪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结束方式。低年级一般采用‚启发式谈话,回顾复述‛的结课形式,高年级一般采用‚抽象概括、整理归纳‛的结课方式;同时,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学生实践活动,如练习、口答和实验操作等。通过思维训练和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5、适时性原则。结课要严格控制时间,按时下课,既不可提前,也不可拖堂。由于计划不周或组织不当,课堂教学节奏过快,给结课留的时间过多,学生无事可干,教师随心所欲,生拉硬扯一些与本节课毫无关系的杂事来应付,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会冲淡或干扰本课的主题,影响学习效果。学生最反感上课拖堂延点,下课铃一响,学生的注意力就不集中了,此时继续讲课、结课都不会取得好效果。拖堂延点还会影响学生下节课的学习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得不偿失。总之,不论是提前下课还是拖堂延点,都是违反课堂教学揭示基本要求的不正确做法,教师应该避免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十、结课一般需经过那几个环节?

答:(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2)提示要点。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3)提出问题或采用其他形式检验学习结果。(4)巩固应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景中去,在应用中解决新的问题,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5)拓展延伸。有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需要在结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扩展延伸。

十一、.列举七种以上的结课方式。

答:1归纳法:一位历史老师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结语是:12345,一个原因,二个集团,三条战线,四大战役,五个年头。

2、比较法:《秋色赋》《沁园春。长沙》通过比较,北宋文人,现代作家和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笔下的秋,让学生在联想,想象,审美中去体验,实现对美的判断,理解。

3、练习法:最大公约数时猜电话号码游戏,七位数,从高到低是最小的合数,最小的自然数,最小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

4、提问法:

5、点题法:结束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时,采用点题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和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自觉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为保护,改善,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6、发散法:对于洋务运动,结课时提问题,为什么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向外国资本主义国家购买了机器,引进近代的生产技术,确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拓展延伸法:教学圆面积计算结课时,教师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用剪刀剪成一个圆,问,怎么样求它的面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还有悬念启下法,回应法,激疑,答疑法,假象法,汇报法。

第二篇:教师应知应会

教师言行七不准:(1)不准宣扬和传播宗教;(2)不准信教和参加宗教活动;(3)不准穿戴有宗教色彩的服饰;(4)不准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5)不准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话;(6)不准参与民族分裂主义活动;(7)不准宣扬封建迷信。

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四个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三维: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二反: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哈密地区教师行为五条禁令

一、严禁涉黄、涉赌、涉毒。

二、严禁从事宗教活动。

三、严禁讽刺、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四、严禁工作日饮酒。

五、严禁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 私自在校外兼职。

哈密地区教师行为八不准

一、不准散布违背党和国家政策方针、影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言行以及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观点和思想;

二、不准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征订或推销教辅资料和学习用品;

三、不准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礼品、礼金或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

四、不准在工作期间下棋、打牌、炒股票(基金)、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观看影视片;

五、不准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会客以及进行其它有悖教师形象的行为;

六、不准单独留异性学生在教室、宿舍或其他僻静场所进行谈话、辅导或帮助料理其他事务;

七、不准排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成绩名次,或设法迫使学困生退学、转学;

八、不准语言粗鲁、不修边幅、浓妆艳抹或奇装异服。

办学理念:以爱心育人为本以创新学习为魂

校风:一切为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风:敬业勤业精业

学风:尊师守纪诚实刻苦

校训:走好每一步快乐每一天

第三篇:教师应知应会

学校应知应会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我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老师。答案:一切为了人的和谐发展奠基、拥有成长的快乐、享受职业的幸福。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答案:优质教育资源、城乡义务教育、校长教师

3、小学新生入学年龄要求年满(截止当年8月31日以前)具有市区户口的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的适龄子女。答案:6周岁、4、中小学走读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为: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不超过小时、小时、小时。答案:6、7、85、要保证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时间不少于小时、小时、小时。答案:10、9、86、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书面家庭作业总量分别控制在小时、小时、小时。答案:

1、1.5、27、所有老师在上课期间必须保证畅通无阻。答案:教室前后门

8、每天上、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前任课教师要对学生开展,提醒学生注意和。每月至少上安全教育课。答案:安全教育、上下楼梯安全、交通安全、两节

9、重大节日、寒暑假放假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和提醒,放假前,老师们要班级和办公室的所有设施。答案:安全教育、关闭

10、每天课前老师们要对任教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发现学生未到,要及时,并和班主任协商进行处理。答案:清点、了解情况

11、绩效工资分为绩效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答案:基础性、奖励性

12、应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现我校财务报销主要是以和两种形式,并严格按照《新乡市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控制现金报销量。答案:转账报销、公务卡报销

13、冬春交替之际是流感,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高发季节,各班级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教室开窗通风,做到每天至少,每次不少于分钟,确保空气对流,保障学生健康。答案:两次、2014、对因病缺课及有发热、头痛、流涕、鼻塞等症状的学生做到、、、答案: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5、中暑的急救:迅速将其移至,冷敷帮助降温,喝或淡盐水,可服、十滴水,如晕倒,掐穴、合谷穴、及时送医院。答案:通风阴凉处、凉开水、人丹、人中

16、学生在校突然出现急危重病情,应在送至医院或拨打急救电话并在通知家长。答案:第一时间、120、第一时间

17、鼻出血时,头部应该保持或的姿势, 坐正会降低鼻部的血压,不至于血液吞入。将流血一侧的鼻翼推向鼻梁,持续压紧分钟,使血液凝固即可止血。答案:正常直立、稍向前倾、5-1018、学校《中级职称考核量化评审方案》中规定,任现职以来,所教班级期末考试成绩按照全年级排名奖励前名,分别按、、的分值奖励,所教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在新乡市调考中平均分排在全市第、、名的,奖励100、90、80分,(个人所教班级成绩必须达到全市平均分值)所教班级期末成绩和上年相比提高几分者奖励几分。答案:

三、10、8、6、1、2、319、教职工因病、因事不能来校工作,都必须办理。不得让同事,如有急事需直接致电学校。答案:正式请假手续、捎假

20、请假必须先填写,病假除具有的证明外,同时必须填写请假条。请假条由本人交学校批准。如遇急事、急病不能事先填写请假条,事后内应及时补办相关请假手续,没有医生出具的证明按处理。请假到期仍不能回校上班,应以电话方式提出,返校后补填请假条。请假期满回校,应及时办理。答案:请假条、医院医师出具的建议病休、二天、事假、续假申请、二天内、销假手续

21、教师请假,由教研室批准;请假由校长批准;请假由市教育局批准。请假

期间能不再扣减当年绩效工资,但记入考勤;请假期间需学校安排代课按相关规定从,同时记入考勤。(婚丧假除外)答案:半天、一天及以上、十天及以上、按要求自行调课、当年绩效工资中一次性扣除

22、未经批准,教师私下调课而实际休假者,按处理。答案:旷工

23、上班期间教职工临时有事需外出或晚到的自行安排好课及学生后,应以口头或电话形式告之教研室,记为,零星事假每学期不得超过,超过者按计入考勤。答案:零星事假、15次、每3次、一天事假

24、每学期累计请病假超过或事假超过者,当学年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底各项考核为末等。答案:20天及以上、10天及以上

25、全体教职工无论是公事(外出培训、学习、参与活动等)还是私事,都要先填写好,不得以任何理由自由脱岗,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没有调好课并安排好班级的教师,否则出现教学事故,责任自负。(公事,超出天数学校可安排代课。答案:调课单、不能外出、2天以内自行调课、26、调课教师需持请假条到教研室拿。填写调课单要如实、齐全,谁代课谁签名,承担上课的教师既要协调好工作又要负起责任,保证学生安全和教学质量。班主任调课除安排好课还要安排好,负责班级。答案:调课单、代理班主任、全面工作

27、填好调课单连同请假条一并交到方可离岗,如遇特殊情况可以电话请假、电话自行调课,到校后。答案:教研室审查后、补办请假、调课手续

28、学校各部门因集体活动或工作需要申请调课,必须与协商,经其批准后,方能办理调课。答案:分管教学副校长

29、凡未经学校同意,擅自变更课程,造成不良后果者,经学校核实,研究后,严肃处理。答案:未履行请假、调课手续

30、未经学校批准,不能私自将。每位教师有。答案:学校信息和资料透露给校外人员、保守学校信息和资料的义务

31、学校校园设施、办公室和教室设备属于或。任何人不得、、。答案: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损坏、转移、处置。

32、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答案:26摄氏度、20摄氏度

33、老师们要对学生进行、、等方面的教育。答案:爱护公物、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34、办公室和班级领用办公用品,必须由或亲自到学校后勤领取,并需要。答案:教研组长、老师、签字

35、办公室或教室物品在平时需要维修时,将写到后勤办公室前的黑板上,突发紧急维修事项电话告知后勤,期末上报纸质维修事项。答案:报修事项

36、老师们要经常教育学生不得在操场人造草坪上玩和。答案:打火机、燃放 烟花爆竹

37、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究。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坚持,尊重。不得讽刺挖苦学生,不得打骂学生,不得搞任何形式的。答案:语言艺术、正面教育、学生的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

38、教师在课堂上须严格控制新课讲授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并且保证每节课有的课堂练习时间。答案:15-20分钟、10-15分钟

3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四不”。上课。答案:不迟到、不提前、不拖堂,不离开

40、教师必须严格管理,组织好律的行为要答案:课堂纪律、课堂教学、及时制止、及时教育

41、教师要严格按上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不做,不说,不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禁使用手机。答案:课程表、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有损学生人格的话、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事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有旷工半天者,扣除(A)绩效工资,有旷工连续十五天者()

A 全年、解除劳动合同 B半年、解除劳动合同C三个月、解除劳动合同 D 两年、解除劳动合同

2、白板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定位。(C)

A、每次开机后进行定位B、每堂课开始前进行定位 C、鼠标与笔位置不一致时进行定位。

3、聚光如何实现移动操作。(A)

A、用鼠标拖动聚光灯黑色区域B、用鼠标拖动聚光灯空白区域C、用鼠标拖动聚光灯蓝色

4、教师备课要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应当开发哪些教学资源?(B)

①教材内容再创造②合理发挥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作用

③利用校外社会和自然资源④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

5、关于教师批改作业做法错误的是:(C)

A.王强老师批改作业统一使用A、B、C三个等级

B.李静老师经常对学生作业进行“面批精批”。

C.赵健老师最近忙,五天作业放在一起批了。

D.张强老师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收集起来建立“错题册”。

6、教师课堂教学要有科学教学方法,下列老师需要做的是:(B)

①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②要通过教案或学案的使用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③教师讲课时间不能多于学生活动时间

④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c),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年龄差异B、性格差异C、个体差异

8、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c)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A、体罚B、体罚、变相体罚C、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

9、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c)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A、填鸭式B、题海式C、启发式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b)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A、可以B、不得C、应当

(二)多选题

1、本省内跨市转学包括以下哪些程序(ABCDE)

A转出学校提出申请,同时打印转学证明

B转入学校所属县教育局审核(如果转出学校属于市级直属学校此步骤省略)

C转出学校所属县教育局审核(如果转出学校属于市级直属学校此步骤省略)

D转入学校审核

E转出学校所属市教育局审核

F省教育厅审核批准

2、申报小学高级的参评教师必须持有以下证件(ABCDEF)

A下乡支教证

B继续教育证

C任职资格证

D聘任证

E教师资格证

F信息技术合格证

3、学生在校内或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当采取如下措施(ABC)

A终止有关工作或活动,及时疏散、保护其他学生

B在现场的教职工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受伤害学生进行紧急救治,或直接向拨打120求助。

C学校主要负责人及时到达事故现场,积极组织开展救治工作,准确真实地向市教育局报告,并向保险公司报案 D第一时间通知公安部门过来疏散处理学生安全问题

4、学校申报小学高级评审的程序(ABCDEF)

A符合小学高级评审条件的老师向学校上交各类证件、证书

B学校中评委小组核算教师业绩分值,教研部门核算教学成绩和考勤分值

C申报教师进行述职,开展群众测评。

D学校中评委确定当年申报教师总业绩排名。

E 学校中评委根据群众测评结果和业绩结果确定参评人选。

F参评教师向教育局上报参评材料。

5、灭火器使用方法(A B C D)

A拔下插销

B握住软管

C压下手柄

D对准着火点,喷射灭火

6、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要求有(ABC)

A学校不得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B学校不得动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收费辅导班

C学校因大型公共活动耽误课时完不成教学计划、确需补课的,报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安排同等时间进行补课

D学校可以适当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7、学生作业的批改要求(ABCDEF)

A批改作业要做到认真、及时。

B作业的批改提倡面批面改、做到全批全改。

C学生作业错误都要求订正。

D作业批改的语言要规范,让学生看得懂。

E教师批改作业后要批阅等级,写上日期。

F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讲评。

三、判断题:

1、学校要每月至少上2次安全教育课。学校要配备安全专干和保安。配备必要的防卫器械和消防、应急设备,重点部位和活动场所要安装视频监控。(对)

2、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9月22是世界无车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对)

3、文明单位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四档。(对)

4、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一为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平安保险。(错)

5、高楼失火时,应迅速坐电梯下楼逃生。(错)

6、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的学生疏散时,要有顺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对)

7、学生在校内或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应当终止有关工作或活动,及时疏散、保护其他学生。(对)

8、学校制定应急预案后,可以组织师生集体外出学习、考察、实习、综合实践、集体出游,组织学生在校外道路上进行跑操等体育活动。(错)

9、学校《中级职称考核量化评审方案》中规定,老师一学期内没有请病、事假、迟到、早退者奖励20分。(对)

10、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在征得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对不听话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错)

11、空调关闭后,立即将空气开关断开。(错)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全班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课堂气氛。(对)

13、课堂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让学生学习兴趣化。(对)

四、简答题

1、教育系统会议需知是什么?

1、参会人员按时参加会议,不迟到、早退;

2、遵守会场纪律。关闭通讯工具,不来回走动,不交头接耳。

3、注意会场礼仪。服饰得体、保持安静、作好记录。

4、会议结束有序退场。

5、会后按要求及时传达、落实会议精神。

2、转学手续如何办理?

学生转学,由监护人向转出学校提出申请,填写《转学联系表》,经转出学校、转出学校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转入学校签署意见并盖章后,由转入学校持《转学联系表》、学生户口本(居住地与户籍不一致的需另附学区内居住证明)到所属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办理。《转学联系表》一式四份,分别由转入、转出学校和各自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留存。

3、转账报销的流程?

转账报销时所需准备的票据与现金报销一样,同时报销人需让商家提供商家全称、开户行及账号,且保证这三条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财务才能将消费款项顺利转账至对方。

4、公务卡报销流程?

公务卡报销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报销方式。消费时除了如同现金报销及转账报销一样准备发票及清单以外,最重要的是务必索取POS机消费小票(小票背面也无需盖章签字)。因POS机消费小票的字迹会逐渐消退,所以要将POS机消费小票复印后,连同发票及清单一起送至财务以备报销。

另外报销人需注意:

1、公务卡有一定的还款期限,报销人以公务卡消费之后要及时到财务办理报销手续,以免延误还款期。

2、公务卡的公务消费与私人消费同时进行时,务必分开刷卡打印POS机消费小票。将公务消费与私人消费混同一起的公务卡消费行为,财务不予受理报销。

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6、评价学生应遵循哪些原则?重视哪些功能?

评价应遵循科学性、民主性、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原则。既要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重视发展与激励功能;既要重视学业成绩,更要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

7、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8、怎样报火警?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位置,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9、你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和建设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第四篇:教师应知应会知识(精选)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黑体字为重点)

课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旧称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旧称教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广义课程的内容是更广泛的,更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的内容。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

“课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本位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

(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

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

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哪些基本途径?(1)开展社会调查,不断跟踪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适应社会需要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2)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及其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课程素材。(3)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4)研究一般青少年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5)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

(6)建立课程资源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八、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九、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调控。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而帮助则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等。

3、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合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

十、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的理念。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

十一、新课程中课本问题编排有何意图?

课程改革后,教材变化了,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学,要教会学生从学习问题中攫取营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到审视问题的高度,思考教材的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知识间是怎样有机联系的,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哪些关联,应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等,这样,教者处理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学生便能触类旁通。

十二、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问题?

(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握得不好,就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处理得恰当,可激发他们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教会学生找准切入口——分解问题,理清思路。让学生在问题的分解中,掌握到编题的意图,这样,学生便能灵活地学会自我提问,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2)引导学生学会联系前后问题,比较异同。问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问题与前面有关联的问题联系,并比较,这样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就更能透彻,融会贯通。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课本中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探索才能解答,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问题让学生挖掘身边的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发挥问题的作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十三、如何运用教材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把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作为学生的发展目标之一”,所以,课程改革后,教材中问题很多都联系到生产生活实际,我们应抓住它对学生有机地渗透人文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应强化对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的复杂艰苦的情景中接受磨练。

十二、如何处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所以出现学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可以让新一代人用较少的时间直接获得人类积累的文化知识。因此,接受学习是必要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承的关系。但我们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比较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相对来说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学习成了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了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三、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实行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互动?

交往是教学的本质,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只有坚持交往互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

(1)赋予学生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以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3)学会交往,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4)沟通教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

十四、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所以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了自主能力的发展。而新课程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提出了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要求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改进:

(1)突出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2)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

(3)通过师生、生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应答,达到共创共生、批判反思、求异创新的目的。

(4)“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强调学习活动以探究为主,学生为主,交互为主。

(5)教师对学生要“导其所思,引其所做,扬其所长,促其所成。”

十五、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

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比,不再是过分追求结果,而是重视了过程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停留在过去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讲究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对教师来说,要明确以下几方面:

(1)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2)只有赋予学生的权力,才能让他们发展起自主的能力,教师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会严重妨碍学生自主性的发展。

(3)教师要警惕自己心中“糊涂的爱”,不要以“爱”的名义实施对学生的控制。

(4)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因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都要通过教师的努力来实现;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关系着课堂权力的分配与教育资源(时间、资料、场地等)的再分配,关系着教师价值的体现,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更新。

十六、如何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譬如,偏爱独立思考的学生,在独立学习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高。如果与他人一起学习,却有可能因认知过程受到干扰而降低学习效率。又如,喜欢小组学习的学生,在与他人一起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高,再加上他们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往往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方式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十七、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十八、如何认识“课堂吵闹”的背后隐含着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学生的不同个性。学生在课堂上必须拥有自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动作和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动作和语言是学生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沮丧等情感。课堂纪律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十分宽松和谐的氛围。:‘课堂吵闹”也正是宽松和谐的氛围所产生的表象,也正是勇于课堂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

十九、教师应怎样管理课堂、驾驭课堂?

(1)要改革课堂的主体定位,建立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即由教师作为权威主体转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要视自己为学生团体中的一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更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同行人。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学习中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体验,共同成长。

(3)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紧紧围绕课堂学习的目标、内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张弛有度,整个课堂浑然一体,不必苛求课堂的绝对安静,确保课堂吵而不乱,闹而不散,收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

课堂教学中处理好动和静的关系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教师“管理课堂,驾驭课堂”能力的突出表现。

二十、如何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 新课程理念倡导传授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捕捉与利用生活素材,实现文本与生活的相似律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色彩。教师要确立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生活的广阔泉源,远离就书讲书的教书匠习气。

二十一、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

1、明确分组、分工。实践证明,异质分组法是比较科学的一种分组方法,即依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搭配。合作小组的人数,可以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逐步发展到6—8人。恰当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小组中每个学生都要担任一个角色,如在学习《蜜蜂》一课时,由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是:小组长、检查员、发言人、噪音监督员,每一角色在组内活动时都有不同的职责。小组成员各负其职,职责分明,全面互助,因此每位学生都主动投入。在合作小组成员关系比较融洽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选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合作学习,不是大事小事必合作,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而不是个体性任务。例如,学习《露珠》一课时,先让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画画、朗读、讲故事、做实验、表演等),然后每组任意点其他小组的一名成员汇报学习成果,被点到的同学就代表这个小组,集体荣誉感特强的孩子们群策群力,互相帮助。这种由小组之间的竞争所形成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3、指导倾听与互助。因为年龄特点,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针对这一现象,除指导好孩子们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听其他合作者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再想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想我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孩子们的说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

4、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两三分钟的讨论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刚读完课文,最多自学了几个生字、生词,想都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无法触及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都只能是些肤浅的,甚至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因此,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时间

二十二、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二十三、如何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二十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通过积极评价,让每个人深信自己具有一定的潜能,只要积极努力就能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研究证实,人有七种以上的智能。要关注并鼓励学生发展某一方面具有特长的智能。

3、关注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包括学习上的落伍者、智能上的滞后者、家庭条件困难者,一般表现为自信心较弱甚至缺乏自信心。评价不能忽略他们,更不能伤害他们。

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5、关注“违规事件”。对学生偶发的“违规事件”,要移情、换位,问明情况,跳出框框,贴近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内心,疏导消极情绪,赞赏美好情感。

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教师的“无意伤害”常常会推倒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丽,抵消学生所受教育的总和。

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多用“大拇指”赞许,不用“食指”指责;多用肯定的目光,不用无所谓的眼神;多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和学生“楚河汉界”„„

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比如,要开展评比了,就让学生突击准备,言过饰非;要上公开课了,就让学生反复训练、精心表演„„一方面我们要求学生诚信,另一方面我们却实施着这样不诚信的“隐性课程”。当我们以诚信为标准评价学生时,他们早已产生一种反作用力,并在内心发出强烈的抵触。如何使积极的评价因素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构筑真善美的“精神大厦”,学校和教师要做出榜样,摒弃弄虚作假反评价。

二十五、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激励性评价就是使被评价者产生向上的欲望和动力,并获得成功的一种评价手段,是新课改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如何增强它的实效,应该注意四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评价的前提,若违背这一原则,即使评价方法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不会产生什么激励功能。因此,我们在进行评价之前,必须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对象,增强评价的实效。

2、指导性原则。评价应该体现引领、导向作用,使被评价者能明确自己的成功与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也从中受到应有的启发,因此,指导性原则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关键因素。

3、探究性原则。评价应该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对自身的知识、能力重新建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评价中,教师应该始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最优的评价方案,最佳的评价效果,最适宜的评价时机等。这是增强评价效果的重要内容。

4、情感性原则。评价不能是冷冰冰的裁定或表扬、批评,必须情真意切,使被评价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教师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握手,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等等,都会让学生久久难忘。在评价操作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取得学生对评价的认同感。诚挚的情感是增强评价实效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十六、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二十七、考试改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实践动手能力和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少考一些记忆性、技巧性或速度性的内容。这一变革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打破靠题海战术、大量练习来增强技巧熟练性、速度和记忆准确性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策略,调整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2、在考试方式方面,打破惟笔试的传统做法,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见分不见人”的教育教学观念,关注“人”的发展。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重在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改进意见,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名,不应把考试成绩作为给学生“加压”的手段。反馈方法应尊重学生的权利,以激励为主,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提高。

教学基本技能部分

一、教学技能的定义是什么?(P1,一句话概括。)

二、试论教学技能在实现教学任务中的作用。(P1-2,要点完整,阐述简要)

三、试述口语表达的艺术性特点。(P2-3)

四、试述口语表达的低速性特点。(P3)

五、试述沉默在教学中的作用。(P4)

六、简答体态语言的特点。(P4-5只要求答对4个要点)

七、举例说明体态语言在组织教学中的作用。(P5)

八、举例说明如何用体态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5)

九、试列举6中以上的手势所表达的交际信息,并用动作表示出来。(P7)

十、试述教师的眼神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P8)

十一、试述课堂教学中对教师表情的要求。(P8)

十二、简论师生间的空间距离问题。(P9)

十三、简述对教师的服饰要求。(P9)

十四、导入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有何作用?(P10)

十五、列举7种以上的课堂导入方式。(P10)

十六、简答运用导入技能的要求。(P12,只要求答对6个要点)

十七、讲授技能操作有哪些要求?(P14-15,只要求答对8个要点和第2要点中的3个小要点)

十八、提问按操作顺序来说由哪些环节构成?(P16,可一句话概括)

十九、课堂提问有哪些作用?(P16-17,只要求答对7个要点)

二十、课堂提问有哪些类型?用简例说明。(P17)

二十一、运用提问技能有哪些要求?(P17,只要求答对6个要点)二

十二、列举课堂提问中的6种导答方式,并简述。(P18-20)

二十三、何谓正板书和副板书?在板面上如何划分其区域?(P20、P23)二

十四、简答板书的功能。(P21-23,只要求答对5个要点)二

十五、板书书写有哪些具体要求?(P24)

二十六、你常用的板书类型有哪几种?列举不少于6种,并简述。(P24-29)二

十七、什么是教学演示技能?(P29,可一句话概括)

二十八、课堂教学演示教具有哪些基本要求?(P32-33,只要求答对5个要点)二

十九、什么叫课前教学组织?怎样进行有效课前组织?(P35)三

十、课堂教学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并简述之。(P35)

十一、列举9种以上的课堂组织的类型与设计,并简要说明。(P36-38)三

十二、什么是教学机智?(P38)

十三、处理课堂偶发事件应遵循哪些原则?并简述之。(P39)

十四、列举不少于6种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办法,并用简例说明。(P40-42)三

十五、举例说明强化技能的类型。(P42-43)

十六、简答运用强化技能的要求。(P43,只要求答对3个要点)

十七、什么叫课堂教学变化技能?它在课堂教学中有何作用?(P43-44,第二问只要求答对4个要点)

十八、课堂教学中教态的变化有哪几种?各有何作用?(P45)三

十九、结课应遵循哪些原则?并简述之。(P47-48)

十、结课一般需经过那几个环节?P48,只要求答对5个要点)

十一、列举7种以上的结课方式,并结合自己的案例来说明。(P49-53)

第五篇:教育现代化验收教师应知应会知识

教育现代化验收教师应知应会知识

1.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1.5、2小时。

2.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

3.我校教师数127人,学生数1480人,班级数为29个(初一11,初二10,初三8)。

4.我校专任教师100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本科及以上的学历比例达65.6%。

5.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二类要求,生机比应达10:1,师机比应达2:1。我校生机比达9:1,师机比达1:1。

6.执行学籍管理规定。小学、初中学生免试入学,不留级,不开除。小学、初中每班学生数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4人。不举办复读班。

7.市财政下拨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2006—2009年,分别为350元、500元、550元。

8.学校的校训是“惟德惟才”,校风是“文明、求实、励才、创优”,教风是“敬业、爱生、严谨、博学”,学风是“勤勉、探究、笃志、进取”。

9.小学至高中作为必修的综合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研究性学习教育。

10.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国家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11.江苏省办学“五严”规定:

一、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

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

三、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四、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

五、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

12.坚持依法治校,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乱办学,不乱收费,不举办“校中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13.实行校长负责制,完善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坚持民主管理学校,推行校务公开。

14.执行教师资格制度,所有教师持证上岗。组织教师进修,开展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15.加强师德建设。教育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备课、上课、布置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组织课外活动;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 学生,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搞有偿家教。

16.德育为首。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7.严格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创造条件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秩序安排教育教学工作,不随意停课,不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的庆典、演出活动。上好体育课、艺术课,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8.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9.建立科学的学校评价制度。评价学生,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实行等级记分制,中学推行综合素质评定。不为班级和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标准。

下载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应知应会补充内容

    教师应知应会补充内容(必考):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修订)的内容是一、爱国守法。二、爱岗敬业。三、关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2、阳光体育:每天锻......

    教师应知应会内容[精选五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五十二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

    《新教师应知应会》心得(精选五篇)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十一月份我们新教师读了《新教师应知应会》,从这本书中作者以一个有多来教学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告诉新教师,年轻教师在踏入自己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

    文明校园建设应知应会教师应知应会

    本次文明学校评测检查的几个重要知识: 一、“1+6”教育:是指由1个孩子、6位家庭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组成家庭教育模式。通过组织未成年人群体进行以尊德......

    奇台七中德育教师应知应会(5篇材料)

    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验收 教职工应知应会 1、简述学校的办学思想? 校训:明理诚信 厚德博学 校风:明礼崇德 励志创优。 教风:厚德 敬业 爱生 专精 。 学......

    基本均衡教师应知应会资料(最终版)

    教育方针: 答: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精选5篇)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

    79中德育复验教师应知应会内容

    79中德育达标校复验应知应会内容(教师) 一、学校简介 学校的校训:厚德、勤奋、博学、健美 学校的校风:尊师爱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 学校的学风:求实、多思、灵活、诚信 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