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_2
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重庆武隆羊角中心校 张泉 ***
内容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国广大地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环境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部分地区教师过多依赖信息化,使得音乐课丢弃了传统的、一些值得传承和保留的好习惯、好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 教学影响
一、引言
在现代教学中,作为信息化的多媒体已经成为必不可少教学手段,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老师们有了它可让教学开展的更加有声有色,学生们有了它可以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也很乐于接受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运用,是现代学校教育手段实现多元化,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教育技术也随之向前迈进一大步。音乐与计算机网络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融会的结晶。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的小学音乐教师,我们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从心灵上与音乐息息相通。学生已经不再是一味的听老师说教,而是主动参与其中,教与学的互动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本文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从利与弊的两个方面阐述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通过笔者的亲身实习体验来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适当运用对丰富课堂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与此同时,笔者通过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的教师在多媒体运用上所产生的误区进行了反思:多媒体得到运用的同时,音乐教师的教学技巧、知识能力等基本素质是否就可以降低了,多媒体是否可以代替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再加以论证。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历史意义
最新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学习音乐的指导。”
就拿我们的小学音乐课程来说吧,现代多媒体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并为我们老师开辟了更广阔的学习和创新空间。而传统的教学,教具繁多,歌谱、图片一大堆,制作麻烦,操作也耽误时间。多媒体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根据你的教学需要将以前教学媒体的功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来服务教学,他将充分发挥直观、生动、形象来刺激学生们的感觉器官,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对原生态的民歌、传统的说唱、戏曲及民间器乐比较陌生,如果老师仅仅通过讲授、示范,学生们还是很难感受和理解,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能够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这样学生理解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艰涩的内容通俗化。声、影、形具备,大大增强了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老师教学更轻松,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效果显然提高。
自从进入新课程后,我们所发放的教材中都配有相应的多媒体光盘。这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每一课的歌曲、欣赏都有配套的图片和画面。可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就拿歌曲教学来说吧,以前我们用磁带,一堂课来回倒磁带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上公开课还经常会为了磁带倒不到需要的地方而急的满头大汗,在倒带的同时,学生也会因为等的着急而去干别的事情,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有时上一个环节刚刚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就因为倒带时间过长而破坏美好的意境,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解决了我们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教唱歌曲,可以在原唱伴奏之间随意转换,如果哪一句听不清楚,只要轻轻一点,随便重复几遍,都可以轻松做到,使用起来太方便了。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中日益凸显出来
(一)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就拿我的教学为例,我面对的学生都是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最大的难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内向的能坚持半堂课,好动的连十分钟都坚持不了。因此,注意的集中、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注意效率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音乐课当然是让学生感 受音乐,多媒体课件不但能聆听美妙的音乐,同时还能配以图片、文字、语音、FLASH画面生动有趣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上课时,每当我播放精美的多媒体,学生会一阵阵发出“啊!哇!”的惊叹声。一个个睁着大眼睛,目不转睛,没有走神的学生,一堂课的效果自然很好。欣赏课学生的注意力是最不集中的。我用二年级的两个班做过试验,一个班在班里用录音机上欣赏课,一上课我就开始安抚学生们的情绪,又是鼓励,又是宣布惩罚制度,刚开始还不错,由于音乐的时间比较长,过一会就坚持不住了,说话的说话,做小动作的做小动作,还有的孩子直接告诉我:“这个音乐不好听!”我好失望啊,我觉得
挺美的音乐,在听之前,我还向他们讲述了音乐的背景及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而另一个班我将他们带入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当课件一播放出来,美妙的音乐伴随着精美的画面一齐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自始至终教室里鸦雀无声,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几个学生也听的津津有味。学生在音画编制成的良好氛围中去感受、触摸音乐的美,使学生进入忘我之境,进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在音乐课导入教学环节中效果鲜明
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成功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导入教学效果显著。在上《四季》这一课时,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画面,学生对四季的特征都很熟悉,可一下很难将它们联系起来,通过画面的展示,帮他们回忆四季的特征进入本堂课的学习。学习《小雨沙沙》一课时,首先我让他们欣赏不同的雨,有暴雨、大雨、小雨、绵绵细雨,分别让他们模仿不同的雨发出的声音,当模仿小雨时,学生们很自然说到“沙沙沙”,这样很自然引出课题《小雨沙沙》,我再引导学生说:“听,小雨沙沙地唱起了歌。”一首欢快的儿歌就这样传入学生们的耳朵。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在儿童歌曲教学中同步感官
三年级有一首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学生们对这首歌的内容无法理解,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先播放澳大利亚的风景名胜,学生们一眼就认出了悉尼歌剧院,开始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然后映入眼帘的是澳大利亚美丽的大草原,成群的羊儿连成一片。瞧,工人叔叔们正在愉快的劳动呢!播放剪羊毛的片断,看完后他们明白了原来剪羊毛就是这样的。通过画面直观的感受歌曲内容,是口述永远无法达到的效果。
识记歌词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歌曲教学很多都要求表演,如果孩子不能很好的识记歌词,他们将根据什么表演呢?在教唱《小蜻蜓》一课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蜻蜓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情景,然后我边模仿小蜻蜓的动作,边念歌词,孩子们被我这么一启发,他们也都纷纷模仿,这样反复两三次,歌词自然而然很轻松的记住了,与此同时也完成了表演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多媒体的魅力,它竟然能在我的教学中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不由让我想起为什么电视剧的歌曲能很快在人们中传唱,我想正因为音乐配上画面更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信息化教学环境在音乐欣赏教学抽象化形象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欣赏课上多媒体的效果就体现的更加明显,本来学生听来觉得很“枯燥”的曲子加上动感的画面便将乐曲的情感渲染的淋漓尽致,很快便能将学生融入到乐曲中来。如在欣赏民乐时,通过欣赏到民族风俗引申到欣赏各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特色乐器。还有一些外国音乐,仅通过老师讲述是完全不够的,通过欣赏各国的历史背景,民俗文化,来更深切的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向我们传达的情感,这样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又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五)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歌词或歌曲节奏的创作教学
一提到创编,学生就会觉得很难,有些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消除他们困难的感觉。我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评价机制,就向玩游戏时闯关一样,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高,激发了他们的思维。也因此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在玩中学,是孩子们最易接受的一种形式了。
四、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音乐教师的心里依赖
信息化教学环境虽说有很多的优势,但不用多媒体是否也能上一节好课,在老师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
多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使音乐课失去了音乐性。
现在很多老师在备课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多媒体的制作上,有些技术问题还要请很多专业人士帮忙指点,然而对教材内容的挖掘,重难点的突破却研究的不够透彻。一堂课下来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大家看的津津有味,可到底学得多少音乐知识,那也就不得而知了。
多媒体课件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为广大教师所喜爱。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把传统媒体丢弃了,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录音机、挂图、电子琴等传统的媒体,难道它们就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有些老师不惜花大代价把插图、图片扫描到计算机内,把范唱、舞蹈片断录入程序中,这样就一定能代替传统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么?我认为,这样反而拉远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本来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很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还能赢得学生们的崇敬之情,我在教学中经常范唱示范,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给我掌声,这也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老师的一颦一笑都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从画面里出现好像不那么真实,用多媒体代替后仿佛失去点“人情味”,老师只是一位计算机操作者。渐渐也淡化了老师的基本功,这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呢?我想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互相补充,取长不短,为我所用。
五、关于信息化教学环境我的一点看法
(一)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网络和电教优势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有可能是将学生领入音乐殿堂的第一人,音乐爱好的启蒙者。低年级的孩子对音乐处于初步感知阶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孩子直观的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情绪。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关小动物的歌曲很多,有的动物孩子们很熟悉,有的连见都没见过,在教学中也不可能用事物来展示,多媒体的画面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片断的播放,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特征特点,学生很轻易的就理解歌曲的内容。学生对音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最不容易掌握的,我通过制作旋律线带领学生逐步解决音准问题。多媒体精彩的画面营造出歌曲的气氛,让孩子们通过某一段画面或某一节音乐就能进入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小白船》这一课时,刚进入教室,我就将灯光全部打暗,大屏幕出现的是蓝蓝的夜空上挂着满天的星斗,首先就把学生带入宁静的夜晚,接着播放有关月亮的传说,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孩子们美的享受。
(二)恰当时间信息化教学环境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几乎在每堂公开教学中都会使用到多媒体。而多媒体怎样合理、巧妙的运用,成了我们新的课题。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要有目的性,如果不依据教学目标,不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而盲目的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为了“作秀”,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作用,而是画蛇添足,往往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对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依据教学目标,配合教学过程,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使用的恰当就能提高教学效益,反之,则是喧宾夺主,使我们的音乐课失去音乐性,把音乐课变成了信息技术展示,这样就违背了多媒体为音乐课辅助的本质。两位老师在他们的课中同时使用了多媒体却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位老师在教唱歌曲《咙咚呛》时首先播放了舞龙狮以及敲锣打鼓欢庆的场面,首先把学生带入了节日的喜庆中,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们各个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极其浓厚。他们模仿着片断中的动作,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及歌声来表现音乐。老师还用多媒体进行拓展教学,给学生们欣赏不同地方人们所表现的欢庆的场面,学生们从中增长了见识,也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努力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老师自身素养
现在我们农村学校连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不齐全,电子琴只有一台,在幼儿园教室里,磁带都没有。所有的教学就是一张嘴和一只粉笔。能用上多媒体的机会不多,很多老师都在抢着用。我想这有待办学条件的改善,农村的孩子也渴望和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新鲜的事物,接受先进的教育。但这不是我们老师努力所能做到的,农村学校的老师要利用限有的资源,尽可能的让孩子们领略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的美。这对老师的基本功要求的很高。
城市学校大部分都配有多媒体教室,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先进。可很多老师苦于不会使用。这一点也引起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每年暑假,学校都会组织老师们参加计算机培训,使老师们掌握计算机运用技术,更好的驾驭课堂。一些老教师接受新鲜事物比年轻人要慢,但他们也不气馁,主动向年轻老师请教,反复练习操作,这种精神更加激发我们年轻教师要积极进去。在信息时代,科技进步飞速,作为一名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是音乐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现在学生接受能力强,需求的信息量大,我们老师的信息量毕竟是有限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媒体的辅助,便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教学环境辅助音乐教学已经结束了传统的“口和粉笔“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做为一名新时代的音乐老师,我们不仅要有扎实音乐知识和基本功,还要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多媒体与音乐教学有效整合,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及至,为音乐教学服务。
第二篇: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促进了师生改变学习方式,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
1.信息技术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
造纸术让知识有了方便携带的良好载体,人类突破口语的束缚,用文字将信息加以广泛传播;印刷术极大提高了书面信息的复制效率并降低成本,扩大了信息交流传递的容量和范围,让人类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同时改变了知识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人类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和容量限制,还突破了语言文字种类的限制,知识的传播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教育信息化改变了知识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与知识急剧增长,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创新频率不断加快,传统的图书传播载体和阅读记忆获取模式已经不能够应对当前知识激增的状况,必须采用信息技术革新知识生成、传播、呈现和利用的方式。随着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移动互联与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应用,知识就在手头成为现实,知识已经不必也不能都记忆在人类的大脑中,外部海量存储的知识随需可得,关键是要掌握获取与利用的方式。
3.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个人知识的自组织模式,引发了团体知识的社会组织模式的变革。
随着知识载体从以往的单一书本形式转化为多媒体知识包,知识的组织形式从以往的线性排列转向超文本结构,个人知识的存储也由单一的内存(大脑)扩展到外存(在线知识库),传统的知识构建模式和组织模式已不能适应如此巨大的变革。充分发挥人类的联想机制, 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知识构建方式,建立面向知识分享的社交网络,通过学习者积极参与知识建构、交流与共享,推动社会化的知识组织与共享模式,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与集体智慧的增长。
4.拥有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信息时代需要“数字公民”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技能,拥有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公民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共识目标。信息素养包括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建构、协作交流能力等。面对数字化浪潮,只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学习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切实掌握信息素养,才能够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学习的能力是21世纪数字公民安身立命之本。
5.教育信息化改变了教育活动的时空结构与教育形态。教育信息化让人人能够随时、随地、随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已经不必拘泥于教室、实验室等场所,也不必师生拘泥于师生面对面的形式,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逐步消融,教育活动的时空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信息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使得人人可以享有优质资源和学习机会,使教师和学生拥有了平等的信息地位,迫使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大大推进了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和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进程。
6.教育信息化创新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行为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对培养信息时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7.教育信息化深刻地影响了教育模式与教育关系。
信息社会的知识与知识、知识和知识人、知识人与知识人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必将引起教育模式的变革,传统的应试教育、灌输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当前的考试制度也将因为不符合知识生产力的发展而被扬弃,注重团队合作、重视探索探究的教育模式将因其符合信息时代的需要而得到迅速发展。教育模式的变革将引起教育关系的变化,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同伴之间的教育关系都将因信息化的到来而创新发展。另外,信息化对于学校的管理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优化教育管理模式,改善学校治理结构,也将促使新型教育关系的产生。
2013年10月10日
第三篇:数字化教学环境对中小学校影响(模版)
数字化教学环境对中小学校影响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对教育工作者需求的特点也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工作者需求的特点。
一、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信息数字化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从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教学环境的角度,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知道,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数字化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这些特性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有所改变,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学习的效果会明显不同。学生要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信息数字化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
1、信息数字化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信息来源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种媒体的运用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数字化学习使中小学课程学习内容具有实效性: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当前国内、国际现实世界中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并融入到课程之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数字化学习使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及探究具有多层次性:数字化资源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共享性,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难度水平进行探索。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计算机的交互性,给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可能,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完整呈现学习内容与过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交互。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构造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独立的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万分,有利于因材施教。
4、数字化学习可使学生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培养合作精神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在网络的帮助下,学习者通过互相协同、互相竞争或分角色扮演等多种不同形式来参加学习,这对于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很有好处,而且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数字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信息能力的发展: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与信息加工能力营造了理想的环境。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是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6、数字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把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提要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完成复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第四篇: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重庆武隆羊角中心校 张泉 ***
内容摘要: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国广大地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走进课堂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信息化教学环境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部分地区教师过多依赖信息化,使得音乐课丢弃了传统的、一些值得传承和保留的好习惯、好教学手段。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 教学影响
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也使老师教学更轻松,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效果显然提高。
自从进入新课程后,我们所发放的教材中都配有相应的多媒体光盘。这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每一课的歌曲、欣赏都有配套的图片和画面。可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就拿歌曲教学来说吧,以前我们用磁带,一堂课来回倒磁带都要花很多的时间,如果上公开课还经常会为了磁带倒不到需要的地方而急的满头大汗,在倒带的同时,学生也会因为等的着急而去干别的事情,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有时上一个环节刚刚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就因为倒带时间过长而破坏美好的意境,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多媒体课件的出现解决了我们这一难题。使用多媒体教唱歌曲,可以在原唱伴奏之间随意转换,如果哪一句听不清楚,只要轻轻一点,随便重复几遍,都可以轻松做到,使用起来太方便了。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在音乐教学中日益凸显出来
(一)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
就拿我的教学为例,我面对的学生都是一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最大的难题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内向的能坚持半堂课,好动的连十分钟都坚持不了。因此,注意的集中、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合理分配是影响注意效率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音乐课当然是让学生感 受音乐,多媒体课件不但能聆听美妙的音乐,同时还能配以图片、文字、语音、FLASH画面生动有趣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上课时,每当我播放精美的多媒体,学生会一阵阵发出“啊!哇!”的惊叹声。一个个睁着大眼睛,目不转睛,没有走神的学生,一堂课的效果自然很好。欣赏课学生的注意力是最不集中的。我用二年级的两个班做过试验,一个班在班里用录音机上欣赏课,一上课我就开始安抚学生们的情绪,又是鼓励,又是宣布惩罚制度,刚开始还不错,由于音乐的时间比较长,过一会就坚持不住了,说话的说话,做小动作的做小动作,还有的孩子直接告诉我:“这个音乐不好听!”我好失望啊,我觉得挺美的音乐,在听之前,我还向他们讲述了音乐的背景及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他们怎么会不喜欢呢?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而另一个班我将他们带入多媒体教室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当课件一播放出来,美妙的音乐伴随着精美的画面一齐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自始至终教室里鸦雀无声,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几个学生也听的津津有味。学生在音画编制成的良好氛围中去感受、触摸音乐的美,使学生进入忘我之境,进入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在音乐课导入教学环节中效果鲜明
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影响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导入成功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导入教学效果显著。在上《四季》这一课时,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四季的画面,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试谈信息化教学环境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四、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对音乐教师的心里依赖
信息化教学环境虽说有很多的优势,但不用多媒体是否也能上一节好课,在老师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许多人认为:多媒体教学使音乐课失去了音乐性。
现在很多老师在备课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多媒体的制作上,有些技术问题还要请很多专业人士帮忙指点,然而对教材内容的挖掘,重难点的突破却研究的不够透彻。一堂课下来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大家看的津津有味,可到底学得多少音乐知识,那也就不得而知了。
多媒体课件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为广大教师所喜爱。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把传统媒体丢弃了,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录音机、挂图、电子琴等传统的媒体,难道它们就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吗?有些老师不惜花大代价把插图、图片扫描到计算机内,把范唱、舞蹈片断录入程序中,这样就一定能代替传统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么?我认为,这样反而拉远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本来老师声情并茂的演唱很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还能赢得学生们的崇敬之情,我在教学中经常范唱示范,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给我掌声,这也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式。老师的一颦一笑都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而从画面里出现好像不那么真实,用多媒体代替后仿佛失去点“人情味”,老师只是一位计算机操作者。渐渐也淡化了老师的基本功,这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呢?我想在教学中,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互相补充,取长不短,为我所用。
五、关于信息化教学环境我的一点看法
(一)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网络和电教优势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有可能是将学生领入音乐殿堂的第一人,音乐爱好的启蒙者。低年级的孩子对音乐处于初步感知阶段。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孩子直观的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情绪。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关小动物的歌曲很多,有的动物孩子们很熟悉,有的连见都没见过,在教学中也不可能用事物来展示,多媒体的画面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片断的播放,让学生了解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特征特点,学生很轻易的就理解歌曲的内容。学生对音准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最不容易掌握的,我通过制作旋律线带领学生逐步解决音准问题。多媒体精彩的画面营造出歌曲的气氛,让孩子们通过某一段画面或某一节音乐就能进入乐曲所要表现的意境。例如:在学习《小白船》这一课时,刚进入教室,我就将灯光全部打暗,大屏幕出现的是蓝蓝的夜空上挂着满天的星斗,首先就把学生带入宁静的夜晚,接着播放有关月亮的传说,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孩子们美的享受。
(二)恰当时间信息化教学环境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与老师对于知识更深的理解,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增加了信息量,但资源呈现方式的改变也同样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过渡阶段,受学习资源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着重分析和开发能够促进中学生学习的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资源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学习资源;信息化;影响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环境建设,其中教育资源库建设是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应用于教育的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教学方式有了巨大转变。与此同时给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学习资源比过去更加丰富和生动,对中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现代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研究信息化学习资源对于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 1.信息化的教学资源
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等。信息化教育资源综合起来主要分为三类:素材类教学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和网络课程。
2.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是应信息时代的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它的技术基础是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超媒体技术。超媒体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通过超文本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泛传播的新型信息组织方式。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较呢,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更为直接便捷一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环境,能够更为快的的弥补自己的不足。其学习方式更为多样化,资料、素材丰富,交互性更强,获取、查找更加方便, 超文本结构、多媒体显现都有别于传统的线性的、平面单调的信息组织形式。
在现代课程中,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已经能够涵盖学习的各个环节,不仅仅为教师的备课和研究提供帮助,还为学生的情境探究、发现问题提供了支持。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从教材、板书、课件、教师传授转移到教学软件、电子阅览室、卫星电视上等等。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逐步转化为自主式学习、情境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信息化的学习资源不仅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支撑,还是引领学生全情投入学习的工具,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减弱的今天,资源对学习的影响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二、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意义
1、传统教学信息与多媒体教学信息 传统的教学信息,其组织结构是线性的,有顺序的;而人的思维、记忆却成网状结构,可以通过联想选择不同的路径来加工信息。因此传统教育制约了人的智慧与潜能的调动,限制了自由联想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具备综合处理各种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和交互特性,为教学信息组织的非线性化创设了条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数字转换和压缩技术,能够迅速实时的处理和存储图、文、声、像等各种教学信息,既可以方便学习,增加信息容量,又能够提高信息处理和存储的可靠性。
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系统具有智能模拟教学过程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来自主地进行学习、复习、模拟实验、自我测试等,并能够通过实时地反馈,实现交互,从而为探究型学习创设条件。随着教学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教育环境系统工程的建立,现代教材体系也逐步成套化、系列化、多媒体化,这使得人们能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阶段,自主有效地选用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提供了保障
2、意义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而成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而成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而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研究表明,在数字化时代和信息社会,学生达到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的前提还取决于具有怎样的信息素养。让学生直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无疑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大好机会,也是检验其学习能力、学习收获的最佳方式和途径之一。
三、信息化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1.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
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信息化学习资源已经逐步从单一媒体的资源向多媒体资源发展,同一份资料往往包含图像、文字等两种以上的媒体。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了部分学习资源,对信息化的教学媒体也有了初步的印象, 在中学阶段继续接触信息化学习资源就有了很强的适应力。
中学生心理活动快速发展,做事情有了计划性,思维水平和观察能力也大幅度提高,已经能够在观察中做到不遗漏主要细节。由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他们对于同一资源的观察也会不同,有人从颜色知觉开始,有人从形状知觉开始,也有人同时把握住全部信息。最终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因此,中学生喜欢在课堂中观察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动画、音像资料等,愿意自己去探索在其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学生就更容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总体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有限,发展还不稳定,因教育不同个体差异很大。所以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运用、组合与呈现都深刻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信息化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的,使师生掌握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而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活动。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教育方式革命性的转变,它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大大地影响。
(1)自学方式的变化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自行整合各学习方式,实现传统学习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方式的优势互补,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2)讨论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讨论一般安排在课内面对面进行,讨论的方式无非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学生与之教师之间讨论。而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对象都得到了的扩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3)练习方式的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多样化的课堂练习丰富了课堂教学,也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不再是单纯的做练习题,试卷。利用互联网可以自主选择练习的的内容、方式等。因个人情况而定,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4)课后作业的变化
目前有很多教师布置的作业丰富多彩,比如网上阅读、网上做仿真实验、网上查阅教师指定的资料等,很受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让学生参与某些专题讨论,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5)学习拓展的变化
由于传统的学习资料的限制,在学习拓展这一环节上,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学习教材上的选学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是没有吸引力的。一般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拓展学习的目的。然而相对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拓展学习内容来说,要比传统的拓展学习丰富得多、生动得多。例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学习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了解他们想了解的事件,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3、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1)锻炼了学生的知觉思维
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安排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知觉思维。知觉思维对科学活动的发现极为重要。所以,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形成丰富的想象。类型丰富的媒体资源为学生直观的展示了他们未知的事物,和短时间内无法想象出来的事物,为学生剖析了微观世界。而中学生的知觉思维水平发展迅速,在这样的信息化资源刺激下,很容易产生想象。尤其是鲜明的图形图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认知水平。通过对资源的观察、联想和信息的提取,学生的思维得到延展,更有利于他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对其他学科的拓展。(2)增强了学习动机并提高了效率
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授课已经转变为人机对话。各种信息传播媒体及配套运作软件组成媒体化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网络教室。学生已经从接触传统的教材、黑板、录音机、幻灯片,转而接触由音视频、网络、卫星电视组成的高效、多媒化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资源的容量更大,运作速度更快,外界刺激更多。中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去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整个情境具有吸引力和开放性,学生的活动相对自由。因此,他们的学习内在动机有较大的提高,对未知事物存在渴望,会有一种对知识的求知欲,同时学生必须保持在媒体高效运作下的学习节奏,也必须积极思维,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在某些时候削弱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由于数字化资源的便捷,资源的呈现速度比以往更快。教师在授递过程中,通过点击、播放,轻松地将未知事物呈现给学生,或通过图片、视频动画展示给学生。在学生了解到事物的部分未知领域时,剩下的部分就已经全部呈现。学生想象的时间会缩短,缺少了自己想象的空间,思维被禁锢。
中学生的思维知觉也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他们有能力自己进行思考、注意和观察。如果在学生自主进行了想象和思考后再将未知呈现,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原先认知与真实事物之间的差距,也更容易接近真实事物。倘若略去了这段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等待”,等待教师将内容呈现,等待媒体将事物呈现,学生的想象力就得不到锻炼,思维会滞缓。
(4)信息化资源环境的纷杂让学生增加负担
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和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动机多依赖于外部情境。如果整个学习环境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便有强大的内驱力,自主进行探究和学习。但如果长期处于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便很容易产生厌倦,他们会逐渐对语言实验室、卫星电视、视频播放失去兴趣,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在充斥着数字化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也容易迷失方向,无法分辨课程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容易游离于学习内容之外,而只关注环境中的动画、色彩等颠倒了主次。这样学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为达到教师的要求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补充。从而转向传统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媒体,看书复习,做试卷练习等等。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信息化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就可以替代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因而我们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等信息化资源来辅助教学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是最富有时代意义的学习方式。教育机构应当把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看做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然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学习资源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水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将资源以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呈现,以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消化。信息化的浪潮让学校在变革过程中也大量地引入了数字化设备,以建设信息时代的课堂,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