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介绍
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是包含了很多技术,同时应用也是很广泛的,以下来介绍下: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原始且直接的情感与意念。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而人类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发现自身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同时在艺术创作或表现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寄托、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
在心理学上,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也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借助音乐、绘画、舞动、戏剧、角色扮演等方式,舒缓、化解情绪。
【概念】
表达性心理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释放被言语所压抑的情感经验,处理当事人情绪上的困扰,帮助当事人对自己有更深刻的对不同刺激的正确反映,重新接纳和整合外界刺激,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魅力在于其是一种心象思考,这种心象思考的历程常常能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同时也可以减少防卫,让人在不知不觉、无预期的情境中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
在心理学上,这种治疗方式有助于个案在治疗过程中开放自己、降低防卫心理,让个案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导致洞察、学习和成长的产生。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比较能够将一个人内心的情绪或意念具体地表现在作品上,帮助其认知这些情感和意念的存在,从而促使其进行自我整合。
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并且可以保持原状,比较不容易被记忆扭曲,可以让个案经过一段时间后仍然可再完整地回顾或比较它,从中产生新的发现及洞察,触动更深一层的感觉。
【表达性艺术治疗相关案例分析】
心理专家给我们讲了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一个是四岁的小男孩,不习惯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另一个是职场女性,觉察到自己有点强迫行为,需要解决。
第一个案例中的四岁小男孩上幼儿园一年,非常害怕去幼儿园,这么小的孩子做心理咨询是没有办法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心理医生便用让他在白纸上涂鸦的方式或者陪他一起玩沙盘游戏,通过这些媒介为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绘画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绘画,来访者在表达些什么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那些看似凌乱没有章法的涂鸦中,有可能是当事人情绪流露的一种方式,随着那些线条与色彩在纸上的展开,情绪也一点一滴地宣泄在纸上。绘画表达没有威胁,属于自然而然地流露当事人的潜意识,将复杂甚至是奇怪的感受表现出来,并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当事人发现自我改变的能力。同时,涂鸦也是个体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表达,可以促进绘画者的自由联想,这种积极的想象可以提高心理自愈能力。即便是四岁的小男孩,在他的涂鸦当中也包含了以上的内容。绘画疗法也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画线条、画颜色、画图形,可以一个人单独画,也可以几个人一起完成一幅画,还可以把从画册上剪下来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新画,叫“拼贴画”。可以自己任意涂鸦,也可以按照心理咨询师提示的主题要求去画,比如画“我的家”。绘画结束后,心理咨询师会和当事人有一个对于作品的分享,通过这种绘画创作过程以及结果的分享,达到当事人对自身心理困境的理解和疏通,而让其达到相应的改变。
京师博仁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特邀吴明富老师到此授课,讲授儿童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敬请期待。
第二篇:团体治疗工作坊
小团体运动,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卡尔.罗杰斯(美)1902-1987,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目前在中国,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心理援助、婚姻家庭咨询、企事业单位团队建设等领域中,团体辅导的心理技术手段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中国地大物博的独特国情,注定了团体辅导手段的重要性发展速度必将超越其他的心理技术,成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你将掌握:
1.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
2.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如何让你的课堂丰富多彩,成为最受欢迎的老师;
4.如何从心改变你的教学观念、提高你的教学效能。
5.如何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如果你是专业咨询师,你将掌握:
1.一种令你的沙龙与培训更有价值的技术方法;
2.一套范畴多元,涵盖结构团体、半结构团体和非结
构团体的主要概念与技术操作体系;
3.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咨询技术;
4.藉由团体实务体验,探索内心动力,实现自我成长
如果你是企业管理人员、企业培训师,你将掌握:
1.如何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2.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如何提升团队的凝聚力与正能量;
4.如何让你的培训更具魅力;
5.藉由团体实务体验,探索内心动力,实现自我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5大优势:
1.团体辅导使其成员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增进对自己与他人的了解,有助于他们消除不良情绪,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2.团体辅导成员间的反馈有助于他们行为的改变。
3.团体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辅导人员不足的矛盾。
4.辅导为来访者提供了更为典型的社会现实环境,更易于将辅导产生的效果转移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5.团体辅导对孤独等社交障碍者有更重要的作用。
团体辅导适合人群:
1.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心理教师;
2.企业、事业单位心理咨询师、员工帮助计划EAP咨询师;
3.各心理机构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咨询工作爱好者;
4.各教育主管部门心理健康负责人及工作人员;
5.司法局、劳教、监狱心理矫治工作人员;
6.军警系统心理医生、医院心理/精神科医生;
7.社区、养老机构、残联康复指导中心心理工作者;
8.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及其他人士;
开课时间:2014年8月22-24日
主讲老师:吴秀碧(台湾)
主办单位:京师博仁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南楼东)
第三篇: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青少年表达性艺术治疗
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青少年艺术治疗
北京钢铁学院附属中学
郭托娅
青少年处于转变迅速的成长期,又易受影响和暗示,如果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足够多的发展资产,会让增加他们对自我的掌控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更容易成功。所以,积极心理学倡导教育者关注孩子们所拥有的发展资产,包括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以及积极应对和积极成长的能力。以上五部分内容具体包括:自身的认知、学习、创造优势,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表达,积极的人际关系,应对逆境的韧性,自决和行动的能力。
我们的文化习惯于找缺陷和找毛病,所以,想让孩子们跳脱开习惯性的批判思维进行自我发现和认同,我们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采用一种尽量少使用思维的左脑,而使用具有创造力的主管情绪的右脑,来更多地开发个体未知的资源,更多地积累积极情绪的体验的活动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国外已广泛流行的艺术治疗。
表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甚至语言之前,就懂得在山洞的岩壁上用图画来描绘所看到的事物或表达对自然及宇宙的看法,在绘画的想象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青少年透过自发、创作可以展现最真实最直接的意象与情感,这些创作中蕴含着孩子们的自身优势,对情感的体验,对人际的感受,以及对于可能存在的挑战的态度和对未来自我的设计。如果在活动中先设主题进行创作表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便有可能发现自己个性和潜力中的积极因素,发现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的发展资源。
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 Therapy)源于这种基础的能力,它通过游戏、活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媒介,以一种非口语的沟通技巧来介入,通过心象思考启发更多的想象及灵感,促进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使个体减少防卫,无拘无束地把内心的真实状况表达出来。而对青少年实施的艺术治疗,有非常丰富的活动形式可以开展。以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的形式举例,借鉴一些美术教育者对于实用性美术材料的开发,可以让孩子们用牙刷在纸上涂抹作画,可以让孩子们轮流在长轴画布上集体作画,可以绘制面具展现内外两面的自我,可以用一次性纸碟创作艺术品,可以用彩泥集体创作,可以用纺织颜料绘制衣衫鞋帽,可以用玻璃颜料装饰玻璃杯,可以用石膏绷带创作雕塑作品,可以用丙烯颜料进行墙绘,可以用废弃纸箱创作集体作品,可以用铁丝雕塑……形式可以被开发得极其多样,材料也很容易得到,而且形式和作品往往很新奇,会特别地吸引孩子们。
鉴于艺术治疗的丰富张力以及对青少年积极心理潜在的巨大影响力,本研究准备将艺术治疗置于积极心理学背景下,针对青少年积极心理的各个维度设置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活动,对活动期间青少年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记录,完成现场实验研究。
一、研究实施的条件:
1.各种绘画的材料:孩子需要各种各类的材料,才很成功地、很尽性地图画、塑造和建构他们心中的意象和情感,因为各种类的材料将提供孩子可能发现和发展他们自己唯一的风格、喜爱和表达模式。
2.舒适的空闲:将团体活动室扩大,保证设置的舒适、坚固,同时允许孩子弄脏弄乱。在活动进行中,孩子需要一个令其满意,没有干扰,且有独处的空间。
3.安全感:不管是奇异的或写实的、退步的或进步的、消极否定的或积极肯定的艺术表达活动,都需被给予接纳。所谓的安全是防止其涂抹其他人或对物品的破坏行为,总之保护孩子面对任何来自外在或心理上的危险,在活动进行中是很重要的。
6.尊重感:允许孩子有自由的选择其所受或不爱的活动、材料和主题、独处或合作的自由。尊重孩于如艺术家一样,且协助他著手目标的完成,尊重其任何作品的呈现和成就。
7.感兴趣的:老师感性的气质,如非干扰的观察、诚挚的倾听和温馨的关怀,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而诱导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创造表现。
8.充满快乐喜悦:让孩子对于其表达和作品都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感觉,真正地热爱其作品和活动就是一种快乐和喜悦。
9.被支持感:时时刻刻给以心神领会与支持性的态度,来了解孩子透过艺术活动的任何创作和挣扎,适时的给以沟通更可以加强其表达上的发展。
二、研究的实施:
艺术治疗的实施分为暖身、创作活动、分享、讨论四个阶段。
(一)活动名称:心灵成长课程
(二)活动目标:提供学生自我探索之机会、增进学生对自我积极心理资源的发现,协助学生情绪觉察与宣泄,以促进心理健康与成长。
(三)活动时间:每周一节课,45分钟。
(四)活动地点:本校团体活动室
(五)对象:初
二、高二各一学期课时,不需任何绘画基础。
(六)研究理念:
1. 艺术治疗的实施,在于透过成员对作品的陈述与老师对作品的观察,以辅导方式帮助成员作进一步自我觉察、统整内在意念与情绪,发现内心积极力量,协助其心理成长。但有些成员并不擅长用语言分享作品与内在世界,老师会以艺术治疗的理念来协助该成员。
2.在心理治疗学派中,目前常采用的是当事人中心、存在主义与完形学派。3.对作品的解读取向多为心理分析治疗学派,而在这部分仍须有更深入的研究。
(七)团体的结构:经常是结构式,偶尔视成员情形决定适合的主题。
(八)团体课程中的伦理与规范:
团体规范:除保密原则之外,亦需告知成员对待他人作品的正确态度(不分析批评、不刺探隐私)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不在过程中询问他人有关正在创作的东西、不立即分析评断、在不打扰他人创作的情形下欣赏他人作品)。
(九)艺术治疗活动设计:(部分设计)
第一课
澄清团体目标、团体形成、凝聚团体向心力、熟悉媒材
内容:涂鸦创作
家庭图
讨论与分享
材料:全开书面纸两张、蜡笔一盒
第二课
促进团体动力、加深自我认识、增进自我概念,学习在团体中分享。内容:自由拼贴:“我”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杂志、报纸、胶水、剪刀、刀片、一开牛皮纸、色纸
第三课
探索身体与心灵 内容:画下我的身体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一开牛皮纸、广告颜料、水彩笔、调色盘
第四课
觉察内在自我的不同面貌,探索各种不同面向的自己。
内容:我的俄罗斯娃娃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黏土、色纸
第五课
正视内在追求与渴望的爱。内容:爱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书面纸、粉彩、粉蜡笔
第六课
探索情绪、表达情绪,并学习如何与情绪和平相处、培养基础同理心
内容:情绪你我他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黏土、色纸
第七课
觉察并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从中获得成长与启示
内容:放映视频圆的联想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幻灯片、色纸、浆糊、一开牛皮纸、粉彩 第八课
正视心中的焦虑与恐惧,移开绊脚石,化阻力为助力。
内容:我最讨厌的负面事物的正面意义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一开图画纸、水彩笔、综合媒材
第九课
回应在团体中的学习与改变 内容:集体创作--曼陀罗
讨论与分享
准备材料:音乐CD’、广告颜料、水彩笔、全开书面纸、粉彩、粉蜡笔
第十课
将所学内化并应用于日常生活 内容:色彩魔法画展
准备材料:音乐CD、回馈表
(十)艺术创作媒材
1.在课程中,所选用的媒材与其考量如下:
1)广告原料、粉彩、粉蜡笔
材料属於流动性高的媒材,可以协助心灵意像的捕捉并呈现情绪的流动本质。2)黏土
黏土可以直接与成员的手做接触,让情绪与能量直接表现在作品上。黏土的柔软与可塑性,可以承受较多种类、强度不同的情绪。3)色纸
色纸除了本身的颜色可作为黏土作品的衬底之用外,其本身可以撕、贴、做立体造型呈现,尤其在撕的动作上可以满足较强烈的情绪发泄。
2.媒材的使用上,可以鼓励成员突破固定使用方法的限制,直接用肢体接触媒材,例如用手直接沾颜料作涂抹等,可以将情绪与作品作更亲密、直接的接触与表达。
(十一)活动流程:
1.团体活动室环境布置:每次上课前需将环境作整理,确定成员有足够且舒适的空间可活动,包括场地内的杂物清理、灯光、窗户,准备好音乐。
2.准备材料:本次课程内容需要的媒材、纸张预先准备号。为保持环境整洁,需准备抹布、旧报纸、卫生纸等。
3.气氛营造:课程开始前五分钟开始播放音乐,让先来的同学可以放松身心。4.check-in:主要目的为凝聚团体。利用约十分钟时间让成员聊聊近况与对上次团体的再回馈,一方面了解成员的准备度与参与度,另一方面引到成员进入今天的主题。(在团体初期时,可再提醒成员团体规范)
5.主题活动:进行创作活动,进行时间可视成员进行之速度弹性调整。过程中,成员可以只是完全投入在创作活动中,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与自己的创作情形下进行简单的闲聊与对话。
6. 讨论与分享:在进行讨论与分享前,请成员将场地做简单的整理与复原,以清出一适合进行讨论的空间。一开始以自愿方式请一位成员将作品呈现给团体,给一点点时间给团体欣赏其作品,接着开始分享这次的创作过程、内容与对自己的发现,之后,其他成员可以询问有关此作品的疑问,作品的作者可以选择回答与否。团体领导者也适时适当地以问句协助该作品作者做进一步的自我探索。
7.结束:当所有成员都分享完后,团体领导者与成员可针对本次课程做统整与回馈,并鼓励成员将心得做一记录。
(十二)个人思考
1.由于团体课程有不同的主题,可协助个体对做多向度的自我探索。
2.借助艺术媒材可协助个体安全尽兴地发泄情绪。
3.个体透过团体互动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觉察与学习。
4.通过以往的经验,建议使用以下的问句,在成员分享完自己的作品后,团体领导者.0 5..6..7.8.9.10.协助成员进一步自我探索。
“请你跳出来看一看:假设你今天是第一次看到个作品,你觉得这个作品给你什么感觉?”
“假设你的作品会说话,你觉得他会说什么?或想跟你说什么?” “你觉得你的作品想透露给你的讯息是什么?”
“是否可以请你将你的作品与你的生活作联结?说说看你的发现或启示。” “从作品中你是否你是否看到自己积极的优势?” “你感觉到在人群中你会体现出怎样与众不同的品质?” ……
11.此活动可以在过程中让成员运用人际、自省、艺术、肢体、语言、音乐……等多项能力的表达,落实了多元智慧的精神,提供学生一个与一般传统课堂不同的学习与体验环境。
第四篇: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工作总结
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工作总结
2019年6月我校正式成立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颜坊”。从“和颜坊”的坊名到制定方案计划,再到最后的挂牌和实施展开工作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师生的全力支持。
我校和颜坊的设计主题为“壮族特色服饰文化”。是围绕中华优秀传统非遗文化艺术传承,运用广大师生熟知并容易掌握的超轻粘土为主要原材料,制作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半立体娃娃及绣球半立体等其他壮族饰品,展示了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教育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项目。
和颜坊主要成员均来自我校中高年级各班的学生,本团队成员共18名,他们都是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绘画技能和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兼备的和美娃。
最初,学生对制作半立体超轻粘土毫无概念,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学习理解并进行成品的制作,我们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粘土造型制作,让学生初步感受粘土手工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用揉、搓、捏、压、剪、挑、刻、切等制作方法,尝试用不同造型来设计简单的粘土作品。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示范、讲解、点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经过初期简单粘土造型的制作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粘土造型制作的方法,对后期和颜坊作品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6月中旬我们开始了半立体娃娃及绣球半立体等其他壮族饰品的学习与制作。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习并了解我们壮族服饰、饰品的特点,从服装造型分析;图案纹样的设计;及其色彩的搭配都是极具我区壮族文化特色的,学生只有学习、认识、了解了它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的进行作品制作。然后老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如何选用绚丽的粘土搭配颜色;制作半立体娃娃比例的大小;要设计的服装造型和图案纹样;使作品达到最佳效果。坊员们在历经了数日的学习和动手实践,在9月中旬共制作出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半立体娃娃38个,其中身着壮族服饰的半立体娃娃居多,绣球半立体及其他壮族饰品共72个。
2019年9月26日宜州区中小学文化艺术节正式开幕,在开幕式当天我校和颜坊首次进行展示。本次全区艺术实践工作坊的展示主要分两个内容:一部分是作品成品展示:另一部分是现场作品制作展示。短短两天的展示期,我校和颜坊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实践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的目光,同时也在全区各中小学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中脱颖而出,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此次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一系列开展工作,让我们的学生在无形间继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使传统艺术形式更加多元化、艺术化、生活化和普及化。和颜坊团队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还使大家保持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提高了相互间的创新、协作与实践的能力。
河池市宜州区实验小学
2020年1月8日
第五篇:绿杉园艺术实践工作坊
绿杉园艺术实践工作坊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体现艺术美丽校园的理念,展示艺术与校园谐合,引领我学校的审美品味,塑造良好形象的创意创新实践,提升其专业化的发展空间,促进我校美术教师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立了绿杉园艺术实践工作坊,为此,特制定本工作坊方案。
二、发展目的
在我校美术工作坊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是主导者,自主、自愿、自创地完成一件件美术作品,师生层层互动,共同发展,享受着创意美术活动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实践证明了:通过美术工作坊对学生进行创意美术教学是一条充满阳光、充满爱意并迅速提高学生无限创意的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途径。
三、活动方式
开展工作坊活动的目的是让教师和孩子的共同成长,在自愿自主的活动实践中,工作坊采取了多种的活动形式。教师学习提高——“学习坊”
坊内人员都认真查找相关理论书籍,相互借阅,教师们采取自学和学后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同时,了解相关民间工艺的文化,如:陶艺工作坊,组内人员从网上购买书籍、图书馆借阅有关陶艺发展的历史,中国的陶土文化等书籍,提高坊内教师有关陶艺的文化内涵和理论知识。教师能力提高——“实践操作”
教师美术工作坊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师动手制作,在让孩子们玩之前我们教师先玩,假如教师不亲手操作一下,很难掌握其要点、难点,如:纸浆画里看似简单的涂粘(就是用镊子和牙签弄出不同的肌理效果)。看似简单,可我们教师在制作的时候怎么都做不好,不是纸浆不均匀就是激励效果没有。经过反复实践后才知道原来纸浆粘上去的形状有讲究,一次次的实践操作使我们教师不但学会了简单的纸浆西瓜、花瓶之类的,还学会了各种动物,还塑造了各种各样的机器猫。
教师实践操作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对照书本、样品学,陶艺工作坊,要把随手可得的陶泥变成一件件工艺品很不容易,教师们就琢磨书上的范例,一步一步学,外出旅游看见那陶泥做的工艺品当宝贝一样带回来,照着样子学;二是同伴手把手教,谁会做谁就是师傅,所以,有的教师在工作坊活动前自己就主动在琢磨怎么做,在动手操作,在坊内活动时她就成为师傅。教师学习提高后推动工作——“研究坊”
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和实践运用于工作之中,组建教师美术工作坊的最终日的也是为美术工作坊服务,如何将教师工作坊与美术课堂相对接,而且要根据高低年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创没美术实践工作坊,这也是美术工作坊重点研究的内容。
如“扎染工作坊”,“纸浆工作坊”,“毛线工作坊”等一系列的活动安排是这样的:
九月:探讨区域的创设及材料的投放;尝试另外的扎染方法;动手实践:好看的扎染布。
十月:相互讨论适合孩子们先设计后扎染的最佳教学方法;探讨适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案例交流;教师美术工作坊作品展示(10月11日)。
十一月:讨论在纸浆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观摩纸浆教学活动。
十二月:探讨毛线作品美化处理展示;毛线教学小结。
一月活动:组织学生成果展示;教师美术坊现场才艺展示(元旦)。
从以上的安排中我們可以看出,教师工作坊活动的内容大部分与课堂有关,如:相互探讨及帮助各年龄段学生工作坊选择内容、材料,关注的难点以及各年龄段相同学生工作坊实施过程中的亮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