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脑公益画在小学美术课上的初步尝试
“电脑公益画”在小学美术课上的初步尝试
摘要:
小孩子对电脑的热爱远远大于老师们的想象。当信息课来临时,孩子们的欢呼声,尖叫声充满教室。教师能把电脑应用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将有效地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特色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在小学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主要针对儿童公益画的教学方法、学习内容、课程建设等方面展开。力图构建整体上以新课程为引导的、反映电脑与小学美术切合的公益画的学习的有效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在感受信息,感受科技的基础上,进行儿童公益画的创作活动,并最终达成儿童艺术审美能力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完美运用。这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
关键词:电脑绘画 公益画 小学美术课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基本缺少了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审美理念的制约,也限制了学生艺术表现性的拓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因此,如何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引下引导学生以广泛的创作思路来开展电脑公益绘画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从以下方面进行实践尝试。
一、巧用多媒体,活跃课堂气氛
1.聚焦氛围,激发创作兴趣
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善,多媒体进入美术课堂,电脑强大的编辑、造型、上色、肌理处理、文字处理等功能可以直接按指令绘制出满意的图案颜色和文字。电脑绘画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快速复制、清除、上色、旋转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状。如在讲《保护环境》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一个拧开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流着水,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一个正在步行几公里挑水喝的老人。我于是借机问:“老人如果看到这个水龙头,他会想什么?”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故事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地融进故事情节中。
2.开启心智,培养创作能力
计算机具有强大、灵活、多变的功能。它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它们都有能够随时更换画面的功能。当要更换画面时,只需通过几个操作命令就可以更换画面的局部或全部的颜色,还有诸多的工具如画笔笔触、调色板、喷枪、橡皮、钢笔工具等可以轻松作画,使其表现方式更具个性,尤其是在设计图案教学中,更能施展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力。例如:《环保自行车》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先简化自行车的外形,再组合成自行车素材图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给予学生多种自行车图案素材,让学生给素材添上丰富的颜色,运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图案快速调换颜色,利用电脑的特效去调整、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这样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欲望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少,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图形显示在学生眼前,图片艳丽的色彩、多样的变化,让他们置身于一个个充满想象的电脑绘画世界中。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快的氛围。事实证明,当这些多姿多彩的图片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对这些公益图片发出由衷的赞叹。学生欣赏这些精美的电脑绘画作品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践中侧重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个融声、形、色、光、动态一体的“真实”情境将远离学生生活环境的事物逼真的呈现在眼前,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如在上《可不可以不用电池》这节课时用电脑出示各种电池:5号,7号等的普通电池,手机电板,二轮电瓶车,三轮电瓶车,家用,商业用电瓶„„废旧的电子设备如何处理?如果随便乱扔,会出现什么后果?我们生活中可不可以使用可再利用的电池,或者少用电池产品。看了这些电池的图片,开拓了学生的创作思路。强调自己创作,可以用电脑任意画电池的形状、颜色等。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
图1《我不想喝带电池的水》表现了孩子对电池污染的恐惧。以及对人们使用电池产品的提醒。
二、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优化课堂
1.“导”与“学”组合得更完美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个性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致力于“导”,千方百计使学生自学得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相互默契,积极配合,最佳结合形式教学合力才能使教学理想的进行。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共振,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最佳结合。如在教五年级《低碳生活》这一欣赏课时,由于学生对低碳的理解比较模糊,也不可能取低碳例子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低碳特点去分析并理解,我选择了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介绍设计师是如何在生活中创作,再通过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条件比较,得出现在人民要低碳生活的原因及道理。这时,全班学生对低碳有了初步了解,气氛渐活跃,纷纷说出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公益作者的景仰和佩服,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德。我再设巧关:把道路交通拥堵的图象和视频放大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震惊在汽车废气排放的场面中:一辆辆铁皮汽车围成一圈又一圈,中间一个惊慌失措的孩子无处可逃、人们不耐烦地等待马路早点通车„„规模宏大的场面引起了学生翩翩的想象力。这样一步步引申,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理解难度。最后,在让学生讨论过程当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整堂课取得较好成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虽需投入不少精力,只要用得巧、吃透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这样,教者不难、学者易,让大家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教与学,融洽师生间的感情。
如图2《太多》表现了孩子对高架路上堵车的预想,人们想更高效地办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图3《汽车之路》,孩子画出了汽车尾气对空气和植物以及人的污染程度。希望前方绿色的草坪不要再去践踏。
2.搜集、运用、整理素材更方便
查找资料是电脑美术的优势,电脑在网络上查找有用的资料,将资料运用到公益画上。使用Photoshop CS3工具直观又迅速地把公益作品展现在眼前。
图4最有戏剧性地画出了西游记中唐僧上西天取经的路程,白马变成了汽车宝马,路标也成了禁止骑马。就是通过网络查找的图片拷贝提取图片的技术,让宝马标志和马的照片也融会在《西天取经》的电脑绘画中。画也特别幽默,有意思。
3.适时反馈,教学调控更有效
教学过程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课堂信息反馈的基本方式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采取补救措施,才能使之有序的直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对学生而言,可以使其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以便及时调节学习步伐,提高学习效率。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是方便、快捷、清晰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现状,使教师与学生都可有效调控。如《美丽地球》一课的教学中,我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美丽的地球:小鸟欢快得歌唱,溪水动听地流淌,禾苗茁壮地成长,树林是人们的天堂。这时候,背景音乐突然深沉起来,远处烟囱浓烟滚滚,大树一棵棵倒到下,煤炭不断得挖掘,汽车将资源运走,高楼林立代替了树林,可是高楼却阻挡不了风沙。肆虐的沙尘土席卷了地球。不再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居住环境,同学们在思考:这是我们想要的地球吗?
图5《保卫战士》一颗颗大树成了保卫家园的战士,它们,有的紧锁眉头,抵挡着风沙的侵略,有的勇敢地面对沙土,有的还是害羞的姑娘,旁边是坚持着的青年,多站一分钟岗位,能多抵挡一分钟风沙,能给人们多一份安宁。同时,大树的种子已经发芽,将有更多的“战士”参与保卫计划。
图6《绿色中国》表达了孩子对绿色环境的美好向往。
总而言之,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精美动态的画面,逼真传神、扣人心弦的声响,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脑海中留下具体、鲜明、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从无意记忆向有意记忆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现实的逼真显现,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起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帮助学生理解公益的作用。学生在持久的观察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产生联想,提高表现力。见可,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在改革美术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人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我们美术教师来讲,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电脑技术,及其它教学手段的使用;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电脑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应用,建构审美思想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得表现美术。并紧扣教材选择恰当而新颖的事例,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电子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浅谈如何更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童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美术教育》
《美术教学思想录》柳斌,江苏教育出版社
注明:图
1、图
2、图
3、图
4、图
5、图6为我指导的学生电脑公益绘画原创作品。
第二篇:浅谈中国画在小学的教学尝试
浅谈中国画在小学的教学尝试
王惠琼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提出:(一)在中国画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反映出这样的问题: 其一,把对中国画的教和学局限在单纯的技法训练与照本临摹之中,去枝存叶,去本求末,让学生只有在笔墨中绕圈子;其二,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从而无法把握中国画的造型法则的实践和应用,第三,对中国画概念的误导和忽视,赵成学生对中国画的本质和内涵的模糊,从而使教学目的得不到良好的实施,这些问题继续的存在,必将使中国画教育与教学的发展受到极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培养意象思维掌握写意造型,使实施中国画教学目的的关键,再此倡导中国画教学以学生的意象思维和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习技法,脱离技法,可是根据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技法作为中国画学生的基础之一,有其不可以轻视的价值.但技法形式如果脱离思维观的指导及其造型的功用.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以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的贯彻.(二)传统的中国画审美情趣对美术教师提出高要求.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瑰宝,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挖掘、发扬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是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艺术,提高儿童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在中小学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画具有非常明显的民族特色,不论是在绘画工具、材料上,还是在绘画题材等方面,都较其他画种更讲究水墨的韵味,更注重意境的渲染。中国画描绘的对象很多,如山川、河流、人物、花鸟等,这些对象都充满着生命的韵律,灵气动人。作为教师自己首先应当通晓中国画,这样通过中国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三)国画的特殊风格,也吸引着孩子的兴趣.用惯了彩色笔和蜡笔的孩子们都愿意尝试一下用不同工具来画画的感受,如(毛笔),儿童国画教学自然成了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分析国画的特点,它构图不受时空限制和焦点透视束缚,与儿童的作画的特点非常的相似,这是其有利于儿童学习的地方;同时,国画在运笔用墨用色等技法上有很多要求,这也是儿童学习国画的不利因素,如何在教学中正确取舍,更旧创新,使之更造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四)新<<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涵养人文精神,用生活化方式指导学生创作,强调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的关爱,感悟大自然的秩序,感受生命的美形成整体性的完美人格,在中国画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德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的训练, 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传统中国画教学,提倡“师法古人”,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画教学方法。因此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这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如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作品为范画,这极大地束缚了儿童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创新精神。相反,也有一些青年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这样岂不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画传统阉割了吗?针对一贯中国画教学出现的弊端,本着艺术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这一教育理论,我们对中国画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在几年的儿童国画教学中实践证明,在教给孩子笔墨技巧并强调突出中国画特点的前提下,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有决定作画对象、构图安排及色彩表现的广阔空间,真正使画纸成为儿童自由驰骋、大胆泼洒的表现天地,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儿童中国画教学的成败因素。
再么,儿童国画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该是什么?我们该依据什么来选择国画教学的内容呢/怎么教才能促进儿童自主全面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实践和探索,为小学的国画教学提供参考.二:研究目标: 1,通过对儿童国画的教材教法等的研究,确立一套儿童国画教学的目标体系,建构一套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国画教材,探索有利于儿童学习国画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 2让儿童接触,了解,喜欢国画这门民族艺术,愿意用国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挖掘儿童的审美创造潜能,促进儿童自主全面的发展.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热爱,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愿意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对国画兴趣的持久性,坚信国画在世界艺术中的独特地位.4教师撰写经验论文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 三:研究的主要问题’难点: 1,引导学生进行”以诗作画”或”以画引诗”的教学研究.研究要点“将传统诗词与国画教学相结合,领会诗词大意,表现国画意境.2’水墨动画与国画教学相结合.研究要点;水墨动画片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以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的渲染,浑然天成,以各个场景就是一幅出色的水墨画.要求学生能将每个画面用水墨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画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连环画故事.让他们既从水墨游戏中感受快乐'体验成功,并从中悟出”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3国画教材教法研究.研究要点:通过对儿童国画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的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儿童乐意接受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体系.4国画教学写生能力训练的研究.研究要点:通过写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对一种事物进行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多角度观察特征,为创造.变现积累丰富的资源.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的区探索'去研究.培养学会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5国画教学中儿童初步的创新意思和创作能力培养的研究.研究要点:探索如何根据儿童发展水平,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用于探索,勇于发现尝试的精神.四:研究原则;1审美性原则 2创造性原则 3兴趣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个别对待原则
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为了实现既定的国画课程目标,对国画教学活动中各要素和成分进行系统的革新尝试,为此,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总体研究的技术路线”理论筛选—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展开。
总之,中国画教学是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同时为进行其它形式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第三篇: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
中山路小学 柏湘湘
一、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插画是一种附在图书、报纸、杂志中的一类图片,能对文字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由此突出文章的主题,提高艺术表现力。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插图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并且很多插画都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能提高美术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先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一些插画和文字,在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以后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个美术作品,而在欣赏插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插画上丰富的图案和色彩所吸引,通过插画中的风景和人物能够联想到很多的画面,能提高学生创作时的想象力,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美术制作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制作课要求学生在观察完图片以后自己动手完成手工作品。在开展手工制作前学生要准备好制作的工具。以小学一年级的《鱼儿游游游》为例,教师展示了很多鱼儿图片,学生要准备好彩泥、剪刀以及彩纸,运用自己的想象造型出鱼儿的各种型状,有学生制作了热带鱼、鲸鱼、鲤鱼等,还有的学生制作了大虾、章鱼等海底的动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效果非常好。其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生用彩泥造型出各种海底的动物,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正确的颜色、如何搭配出表现力强的作品。工具:彩泥、牙签、格尺、垫板。教学过程:观看插图,与学生互动,调动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将自己造型出的菜肴展示给学生,教师指导难点动作,学生观看学习;学生互动交流,自己制作一个作品,在同学面前展示。上面插画教学案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四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常用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常用的教学策略
通过参加美术学科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对我的影响尤为深刻,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滞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影响了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面本人就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针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方法,浅谈一点体会:
通过参加美术学科远程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滞后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影响了创造性的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下面本人就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针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的方法,浅谈一点体会:
一、欣赏与动手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工艺、绘画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如果有了工艺、绘画的实践,就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艺术作品。一般可采取以下策略:
1、在欣赏时安排操作活动。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欣赏时,不妨让学生照着作品的风格、形式临摹一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入欣赏。(1)课始导入欣赏:在工艺、绘画课的开始部分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欣赏内容。如上《喜气洋洋》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剪纸——“窗花”;(2)在实践中穿插欣赏,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3)在结束时加入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发展的方向,诱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二、从欣赏中学会艺术语言。
欣赏课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虽然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应当承担的责任,但是,当美术老师发现学生在美术课上由于语
言能力的低下,影响到对作品的描述与思想表达时,他应当把语言能
力的培养看成自己应尽的职责。结合作品讲授必要的美术术语,有助
于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如在欣赏作品的色彩时渗透“色调”的概念,在欣赏构图时了解“构成”的意义。当
学生对术语理解并有所积累后,再去欣赏其它作品时,就能从这些方
面进行评判,并用它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三、从民间美术中搜集整理。
在中国民间美术欣赏教学中要求同学们到农村、街道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
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
同学们在搜集过程中亲眼见到民间艺人熟练的剪纸工夫,不用草稿,一幅生动活泼的《老鼠嫁女》就出来了,又一幅代表喜庆气氛的《五
谷丰登》跃然纸上;还有质朴自然的草编的虫、鱼等玩具。这是最生
动、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甘醇美酒般的民间艺
术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劳动群众质朴、热情和醇厚的情感,深深打动
了同学们的心,这是无穷的影响。
四、到现实生活中去搜集整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是上好欣赏课的基础。外出参观或实地考察,使学生的课
本知识与现实得到联系,在亲身体验美中领略文化的内涵,并潜移默
化为内在的人文素养。搜集整理是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
力。在整理收集回来的纷繁复杂的资料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及一种有始有终的工作毅力,并形成一种鉴别美丑的能力。
第五篇:农村小学美术课上的笑声
农村小学美术课上的笑声
农村小学在上美术课时都会面临很多问题。最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已经有很大改观。但是美术课上教师上课死板,学生把美术课堂当做自习课堂,写作业,游戏的现象依旧严重。在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能力?我在教学中采取的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从兴趣入手,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因素,和学生进行互动等方法。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培养兴趣,沟通情感,让意识先动起来,继而参与创造。
(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兴趣激发的方法很多,依据现行美术教材体系,从中高段美术教材的挖掘入手。
1、以新刺激: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有新鲜感。如,在上《水彩游戏》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用新的颜色使用染、吹、淌、滴技法出现另一种图案,技法随意或有意的进行创作。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个个跃跃欲试,学生们自己动手,调出了不同颜色混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知道了红加黄变为橙,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而橙绿紫三种色又叫三间色,学生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2、以情刺激:在绘画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加上中高段学生的情感发展很快,教师要努力去拨响学生学习后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从而以情造像,图情并茂。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
(二)、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1、注重距离感。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教师可采用主动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方式接近坐在后面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动手参与创造条件。
2、注重安全感。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其创作的作品不论好坏,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做得不好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针对这点,多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动手参与,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使用一些使人轻松愉快的幽默,给学生安全感,那么,即使没把握,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
3、注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应把难度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如何控制这个度,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随机调节难度。当难度小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障碍;当难度过大时,教师要适当处理,分步进行。同时,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当学生成功时,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愿意动手动脑、参与创造。
二、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是教和学的活动的统一体。教学方法既包含教师的教法,又包含学生的学法。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实现从教到学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应有系统地把学法指导与学习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有愿望也有能力动手动脑参与学习、进行创造。
1、千方百计提高技法训练。美术课对技法的要求很高,这是学生正确描绘制作对象,进行创作的基础。技法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蜡笔水彩的造型、勾线、上色;泥塑课的揉搓粘画;手工课的折纸、裁剪、粘贴„„因此,技法训练既要扣紧每节课的重点,又要胸有全局,点面结合;既要着眼于全班同学,又要照顾个别成绩突出或能力较弱的同学,因材施教;既要表扬鼓励,又要具体辅导,帮助他们解决技术上的困难。
2、想方设法拓展想象空间。想象也是创作的源泉。古往今来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可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拓展想象空间,在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间创设一种“不协调”,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智力。
三、根据学生实际,最终达到学生“动”起来,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1、课堂展览,让学生若有所思。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讲台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营造课堂氛围,改变师讲生听。在传统教育中,师讲生听。这种课堂气氛中的学生沉闷、压抑,主动性不能发挥不说,甚至产生厌课、厌学。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开展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可它受教师个人的年龄、性别、知识水平及爱好等的影响,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能力循序渐进。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美术课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是对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在当前大力推进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儿童潜能开发与个性差异;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己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而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各种能力与素质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得到培养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