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郑昕

时间:2019-05-13 00:3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郑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郑昕》。

第一篇: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郑昕

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宁波市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北校区 郑昕

【摘要】:图形谱在进行音乐体验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填补了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的不足,使体验音乐时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本文将分别从图谱的类型与形式、图谱的设计步骤、图谱的运用效能、图谱设计注意事项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图形谱 有效 体验 设计步骤 运用效能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具有非视觉性和非语义性特征,而图谱教学用线条、形状和符号这些可视化形式,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和直观化。因此,图形谱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体验音乐时丰富了听觉艺术的美感体验。

所谓“图谱”,是指利用图像、记号和文字的方式记谱,它不表示某一个具体的音,而是表示构成音乐的旋律或动机。据中国音乐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调就开始采用图形谱的方式进行记录;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经常采用图形谱,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

教学中运用图谱,可以具体形象地呈示音乐作品的审美要素——旋律、节奏等,更直观地将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充分运用图形谱能够帮助学生科学地走进音乐,感受、理解、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图形谱进入到音乐教学中,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图谱的类型与形式

1、表现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变化的图谱

在音乐教材中,这类图形谱比较多。体现旋律走向的线条,有直线与曲线,粗线与细线,圆弧线,波纹线等,节奏的长短变化通常用歌词的疏紧来表示„„这类图谱形象地呈示了音乐的审美要素——音高、节奏等,依据歌曲的旋律走向、音的高低、时值的长短进行设计,更易于学生掌握歌曲,帮助学生更快地建立音乐感知能力,帮助学生记忆音乐。

2、表现音型特点的图谱

节奏型由各种长短不同的音符及休止符组合而成。在一个音乐作品中,通常会有这首曲子特有的节奏型。

例:《土耳其进行曲》(选自奥尔夫教材)

【分析】:A段中把音型用表示,只是最后一个音连续下行、紧用三个小圆点变化,属于变化重复,因此也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密的节奏,是另外一种音型,用小曲线表示,三个活泼的表示。整个图谱只用了三个符号,表现了音乐中的三个主要音型,形象明了,抽象概括了音乐的主要特征。

例:《马刀舞》(设计者:宁波市幸福苑实验学校 郭瑾)曲谱:

图谱:

【分析】:该图谱中,老师把

这个音型用圆点表示,表现同音反复的这个音型用

表示,前进感与较为活泼的情绪,一共出现了四次。把既能表现音乐的走向,又能让学生很清晰地知道同音型的乐思一共出现四次。用下行的波浪线表示半音下行的音型,用4个小逗号表示音型。整个图谱以节奏音型展现,简单明了,形象分明。

3、表现曲式结构的图谱

在这类图谱中,用重复的图谱表现重复的音乐,用对比的图谱表现对比的音乐。如平时经常用□▲□表示带再现的三段体。通过这类图谱,逐渐帮助学生形成曲式结构的概念,积累听觉经验,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听赏能力做好基础。例:《蓝色多瑙河》第二圆舞曲(设计者:宁波市江东区明楼中学 周依)

【分析】:该图谱很好的表现了乐曲的单三部曲式(A B A)。第一乐段主题跳跃、起伏,层层推进,给人以热情、爽朗、朝气蓬勃的感觉。第二乐段(中段)乐曲情绪随之变得柔和而娴雅,委婉动听,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

4、表现音乐乐句的图谱

该类图谱中将显示重复或对比的乐思用相同或不同的图形(线条、符号)表示。听着音乐,画着图谱,能够给予音乐精确感觉和理解的图谱体验。

例:《铁匠波尔卡》(设计者:宁波高新区万里学校 王静)

【分析】该图谱把活泼的断音用小榔头表示,快速的连音用上行或者下行的 波浪线表示。图谱中很好的表现了四个乐句,并表现了乐句间的相同与不同。

5、解决难点的图谱: 有些歌(乐)曲的难点,始终会成为体验、感受、演唱的绊脚石,老师通过不停地纠正、不停地唱才得以解决,但这样破坏了歌(乐)曲的美感体验。这时如果设计合适的、巧妙的图谱,通过听、看、唱、画等多种方式、多种感官,让难点顺利解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感体验。

例:《牧场上的家》(设计者:宁波市新城实验 王益维)

【分析】:该图谱中,老师用小花表示弱起小节,弧线表示连贯起伏的旋律,两处蓝色的小花以区别五拍与六拍的两个长音。跟着图谱,学生不仅能很准确到位地演唱弱起小节、唱准长音的时值,更重要的是通过看、唱、动,很好地进行了弱起句的感受与体验。

6、表现音乐情境的图谱

这类图谱在人音版教材中也是很多见的,音乐的立意美与情景美可以通过创设的图谱更好的表现,营造出愉悦而和谐的学习情景,从而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感受力。

例:《杨柳青》(宁波市白鹤小学 华星)

【分析】:教师从发声练习开始,画柳枝范唱长音,用嫩芽表示短音,用形象的线条逐渐引导学生把握良好的声音状态。在教唱歌曲环节,继续补充图谱,从旋律线入手,感受扬州的山山水水。整个图谱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创设了整堂课情感体验的意境。

7、表现和声结构的图谱

前面举的很多例子都是表现单旋律的图谱,而在欣赏和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纵向的和声听觉能力是很重要,同时也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块内容。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图谱,不同声部用不用的线条、图形表示,帮助他们获得多声部的音响,逐步树立纵向的和声结构意识。

例:《如歌的行板》中部主题乐句,主题与伴奏是这样呈现的:

【分析】: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题是诉说性的,第二提琴中提琴每小节都插进一个切分音,好似声声长叹,又如心脏的搏动。大提琴拨奏的固定动机,它成为旋律的背景。在音乐流动的过程中,图谱帮助学生捕捉有层次的多声部音响。这样长期以往的练习,是帮助学生培养多声部意识与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办法。

二、图谱的设计步骤:

图谱的设计步骤一般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对音乐作品的文本细读

对音乐进行详尽的细读——细细品味、层层梳理。通过反复聆听,了解乐曲的蛛丝马迹。教师清晰地知道音乐在这里发生了什么,又在下一刻会有什么变化等等。然后能用三言两语概括音乐的结构、特点等,找到最感动自己的地方。

第二步:制定图谱教学的目标

在文本细读后,在众多的音乐特征中,如何抓住最有价值,最有表现力的音乐特征让学生感受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教师要明确目标,知道自己要传递什么,教学意图是什么。有了目标才可进入设计图谱的步骤。

第三步:设计图谱 设计图谱时,要揭示音乐的主要特征,便于学生迅速地抓住音乐特点,绘制的图谱要简单、明了、直观,便于学生的模仿与律动。同时绘制的图谱要给学生留有空间,留给学生能自主学习。

以莫扎特的《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主部主题图谱设计为例说明设计步骤:

1、文本细读

莫扎特《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快速的奏鸣曲式第一乐章,表达了一种有节制的激动。开始的主题有小提琴柔和地走出,中提琴跳动的伴奏增加了开始主题的紧张度。一开始听到的三个音的“短-短-长”的节奏型主导者小提琴旋律。附曲谱:

这个节奏型的持续,富于音乐一种急促的感觉,虽然旋律是平衡与对称的,上行的跳进音程与由下行的音阶仿佛一问一答。第二个乐句重复了第一个乐句,只是音高上降低了一度。主题的第一个呈示之后是连接段,有小提琴大声奏出一个新的断奏动机。

2、设计图谱教学目标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旋律听起来较为平衡与对称,对称美体现在所有的乐句里面:段落与段落间的对称,乐句与乐句间的对称,乐句间内部也是对称的。作品通常由两个长度相同的乐句构成,容易记忆。因此在以上的文本细读中,老师抓住了“平衡”与“对称”这两对关键词,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A、通过设计的图谱、律动,让学生发现并了解古典乐曲的结构美——对称美、均衡美;

B、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产生主动了解和享受古典音乐的愿望。在设计图谱教学目标时,作为老师一定要清晰:你要通过这个材料干什么,关注的价值是什么?只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明确用即将设计的这个图谱解决你关注的价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应。

3、设计图谱(附图谱)

【分析】:两个乐句的重复是四个螺旋形的圆圈:第一二个圆圈为一个乐句,第三四个圆圈是重复再现的。乐句内的对称是顺时针往外旋与逆时针往外旋(轴对称)的两个圆圈。这样的对称与重复,刚好符合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对称美与均衡美。熟悉了这个图谱后,还可以把它运用到律动中。第一乐句用左手表示,并作顺时针与逆时针往外旋的动作区别乐句间的对称,第二乐句用右手表示。通过画、看、动的方式反复巩固对称与均衡之美,从而使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特征与本质。

三、图谱的运用效能:

图谱教学虽然是很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什么时候用图谱,怎样用图谱,也是很有讲究的。这个要根据教师对图谱的效能与用途进行划分,该如何有效的使用图谱?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四种效能与用途:

1、图谱为导,感知音乐

图形谱记录了一切听者所关注的音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力度、曲式结构,甚至是织体。在图形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音乐是怎么发展的。因此它作为一条线索,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首作品时,能使学生非常容易把握这个作品的全貌,很快进入到音乐中。如果没有这个线索,学生很快就会走神,更谈不上有很好的情感体验。图谱在初步感知音乐阶段,无形当中渗透了以下内容:音乐的结构是什么,构成音乐要素的音色、音高、长短、音量又是什么等,使学生逐渐地进入音乐,能很容易帮助学生记住音乐。

案例:杭州市江滨区音乐教研员叶丽慧《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片段: 1)初听全曲,教师随音乐画图形谱,学生边听边看边随着教师一起动。(附图谱)

分析:全曲长达7分多钟,如果没有图谱,我想学生一定不可能这么关注的去聆听乐曲。图谱给初次聆听音乐的学生带去了很好的指南,就如同一张地图,不会迷路。学生对这首作品有了快速的了解:音乐中的重复特征,感知到了旋律的起伏,力度速度的变化等音乐要素,从而提高了对乐曲的认识度。

2)、第二次聆听全曲,教师继续按图谱手势带动学生进行画谱,并引导学生思考再次聆听时你的发现。

【分析】:显然,在第二次聆听后,学生对乐曲的认识更近一步,甚至是能找出图谱中未有的。他们发现:引子中一强一弱的两个乐句、段落间的衔接句、由多少个段落组成等等。这些信息足以证明,图形谱不但使学生认识了乐曲,视听结合,全方位地进行着情感体验。

2、图谱为媒,参与音乐

图形谱作为一种符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可以不经过任何技术操练准备,通过已有的经验与理解,直接加入到音乐中去,不受束缚地参与音乐。因此,图谱的另外一个效能就是图谱为媒,让学生参与体验,参与创作,通过图形谱、律动、合奏等方式更深入音乐之中去体验音乐。

【案例】:奥尔夫课例43《土耳其进行曲》(图谱见类型与形式一)教学过程:(1)出示图形谱,看图提问有几种符号?(三种)(2)如果告诉你这是一段鼓号乐,这些符号会怎样发声?

(3)由老师在学生的回答中选择了三种。“Qiu”代表“)”,“del”(打舌音)代表“~~~~~”,“梆”代表“•”。(4)教师一手指图谱,以手指会学生,用嗓音将这三类声音,跟着图谱,边听音乐边一起念一遍。

(5)分三个组,分别念三个符号,跟音乐念一遍。(6)交换声部(不同符号),每人三个声部都念到。

(7)这三个符号用哪三种乐器配好?(经过学生们的商量,最后决定:小镲、吊镲和蛙鸣筒演奏“)”;手鼓、双响筒、邦戈鼓演奏“•”;铃鼓、串铃、三角铁演奏“~~~~”。)(8)全班分三组,按图形谱奏一遍。

(9)看图谱,一共有几行?哪两行是完全一样的?最后一行用的是哪一行的材料?画结构。(10)请学生来指挥。

(11)取掉图谱跟音乐奏一至两遍。(12)静听一遍。

(13)总结:介绍这首乐曲的作者,创作年代。

【分析】:这个课例通过图形谱,用嗓音、奏乐跟音乐一起演奏。这时图形谱并非只是感知音乐的用途了,更多的是参与音乐。利用图形谱,引导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学生好像自己也是乐队一个成员,兴致勃勃地一起合奏,进行着综合性的音乐活动。

3、分步呈现,补充听觉

同一张图形谱通过教师不同的使用方法呈现了不同的使用价值和教学效果,如前面讲到的一次性呈现,可以起到整体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作用。如果分步呈现,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细腻地分析、理解音乐,更深刻地领略到音乐中的美。这种比较适合用在细听某个段落或主题时,分步呈现,补充听觉上的体验,听觉与视觉立体结合,音乐特征一目了然。

【案例】:省特级教师周琦老师《抗婚》片段对比设计。设计一:(1)(2)完整听音乐,讨论封建势力和祝英台的音乐形象。出示曲谱,哼唱、动作参与、体验。讨论音乐要素特点。

封建势力:祝英台:(3)

出示图形谱,一边播放音乐,教师一边出示紧跟音乐流动的图形谱。

(4)引导学生从图形谱中分析封建势力和祝英台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5)完整欣赏抗婚部分,分组分角色根据图形谱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设计二:

出示曲谱,哼唱。熟悉了解封建势力和祝英台的音乐主题。(1)(2)(3)

(4)从图形谱的观察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一个波浪线的新的音听前半部分音乐,思考:两种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学生讨论。

再次听前半部分音乐,边听教师边出示流动的图形谱。

乐形态?两种图形既有先后,还有叠加。(5)(6)(7)交流你对图形谱的这种表达有什么新的理解?

再次听音乐,体验音乐、图形谱和学生自己的设想是否一致。

小提琴和乐队的叠加演奏

预示着矛盾的升级,那么矛盾

冲突又会怎样进一步激化呢?抗婚的结局又会如何?(8)(9)

听后半部分的音乐,从音乐中捕捉音乐发展变化的手法。学生之间讨论,然后教师出示后部分的图形谱。

(10)完整欣赏抗婚部分,分组分角色根据图形谱参与到音乐的律动中。【分析】:第一种的设计,图形谱是在最后环节中一次性呈现的,由于只看了一次,学生对图形谱上的各种符号的设计意图并不是理解得很清楚,因此,最后一环节请学生根据图形谱做动作参与到音乐中,大部分学生显得手忙脚乱,动作跟不上音乐。教师将图形谱的呈现分了2个阶段,第一次呈现先是为了统一学生的音乐听觉:祝英台和封建势力出现的先后顺序。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复听音乐,了解图形谱中各种符号,表达方式分别是怎样与音乐紧密联系的。在基本了解图形谱上符号表达的意义之后,开始聆听后部分的音乐,捕捉后半段的音乐发展,想象符号的表达,再与教师第二次展示的图形谱进行对照比较。这样一来,教师呈现的图形谱与学生的音乐听觉紧密相连,真正发挥了图形谱作为一种以视觉形式对音乐听觉补充手段的功效和作用。

4、自创图谱,表现音乐

图谱的创编不一定要教师才能完成,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进行图谱的补充或编创,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完全创编,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培养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发挥自身的才能,更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补充图谱:在原来图谱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发现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对图谱进行再创造。或者教师只设计其中一个乐段,通过引导和探索,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和表现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从自己的创造中得到正面反馈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以显性的教育和隐性的熏陶结合并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随意的情感创造。

完全自创图谱:根据教师的提示或者要求,通过学生已有的音乐经验自行创编图谱,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能发展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可以在演奏、演唱、欣赏等各个领域尝试创作图谱,都有助于发展学生们的音乐鉴别力。

图谱教学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涵上均体现新课标倡导的“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当然,体验音乐的方式有很多,选择怎样的方式因课型、内容、学生而宜,只要我们遵循“体验音乐”这一原则,选择合适的体验方式,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参考文献:

《体验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美)格蕾珍.希尔尼穆斯.比尔著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坦娜编著 《听音乐》——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美)罗杰.凯密恩

第二篇:浅谈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转贴)[ 2007-4-9 15:46:00 | By: 快乐交响乐 ]

摘要: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而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欣赏、游戏、打击乐五大领域,尤其在一些欣赏乐和打击乐教学中,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学辅助材料,幼儿要理解、表现一些音乐材料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时,像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材料就可以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人们爱音乐,孩子们更爱音乐,他们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在演演奏奏中感受和表现音乐的美,产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通过外部可见的操作来产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满足。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图谱的有效性

我认为,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图谱首先是科学的,设计必须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有一定的意义。比如:中班幼儿打击乐活动《土耳其进行曲》,许卓娅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对这首曲子的图谱设计得很合理,图谱将小熊改成了士兵,在第一段音乐结束时,放一个扛着枪神奇走路的士兵,幼儿很快就能理解乐曲还没有结束,还要继续下去,在音乐完全结束时放一个敬礼的士兵,表明士兵停下来不走了,那么幼儿也能很快从前面推理出来乐曲的结束。

其次,有效的图谱必须是具体形象的,符合幼儿直觉行动的思维特点,能为幼儿理解。例如: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在音乐的开始部分,如果用语言符号法来说,可以说是小动物欢迎狮王的一段音乐,在音乐教材《我和音乐一起玩》中将这段音乐用粗细不同的竖线来表示,而且几声就用几条竖线,重音用粗线条,弱音用细线条表示,这样幼儿既不理解它表示什么意思,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幼儿也不易看清楚有几条线,更谈不上说是几个乐句或者几小节了。在我们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听到音乐感觉像是钢琴声、喇叭声,这与音乐表现的情景也很接近,因此,我们就把图谱改成了钢琴琴键和大喇叭和小喇叭,这样幼儿很快就理解了乐曲表现的故事情节,从听觉和视觉上让幼儿感受到了乐曲的统一性。

最后,图谱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必须对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起正作用。这点在上面的案例中已经有所证明。

二、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运用形式,在同一领域的同一活动中,呈现的时机也很重要,图谱还要能起到发挥幼儿主动性的作用等等,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不同领域的有效运用

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比较适合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幼儿园欣赏乐中,图谱的设计应该能表现出来一定的情节,采取恰当的形象性符号。比如,在欣赏乐《狮王进行曲》中,狮王走路的音乐用狮王的脚印来表示,狮王大吼的音乐用弧形锯齿,幼儿在音乐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图谱的帮助下就很容易联想到音乐表现的情景了。

在打击乐中,图谱的设计就比较复杂了。既要考虑图谱和音乐的匹配,又要考虑图谱和乐器的搭配等。例如:在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中,表示小铃的用“,”表示,而且还用疏密大小来表示音乐的快慢和强弱,表示串铃的用“﹏” 表示,并且用长短来表示乐句的长短,表示木鱼的用“·”表示,同时,这些不同的抽象符号也区分了音乐性质的不同。

2.图谱呈现的有效时机

在活动过程中,图谱呈现的时机不同,所发挥的作用效果也不同。在打击乐《土耳其进行曲》中,第一位教师在上课时还没有让幼儿聆听、感受想象音乐,就把图谱呈现出来,幼儿没有根据地想象那些抽象符号,结果思维跑道与音乐相悖的方向,绕了一大圈才又绕回来。第二位教师上课时,先让幼儿聆听欣赏音乐,说说自己对音乐的初步感受,再让幼儿结合音乐去想像图谱表现的情景,或者说结合图谱去理解音乐,结果幼儿竟然能够编成一段完整的故事片断,士兵走路、跑步、立正敬礼,同样的图谱,老师有效呈现和无效呈现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效果,可见,有效呈现图谱的重要性。

3.图谱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体性,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

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的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图谱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的自主学习。

第三篇:《图形谱在古典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结题报告

《图形谱在古典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结题报告

《图形谱在古典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课题是我个人10年10月份申报,10年11月经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审批通过的市级个人教科研课题。课题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践验证、理论指导、科研探索等方式,在古典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方面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下面就项目研究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据中国音乐史料记载,早在公元5世纪,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某些曲调就开始采用图形谱的方式进行记录;外国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体系”也倡导采用图形谱,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图形谱的依据。中国的音乐教育家曹理,认为图形谱具有形象鲜明,形式多样的特点,便于学生创造一种更加符合实际音响的记谱法,易于学生摆脱现有五线谱的困扰;同时,因图形谱更直观,可以借助视觉补充听力不能完全辨别的那部分音乐;使学生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同时创造千姿百态的图形谱。国外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也强调音乐要素要通过声势、图形谱、乐器等方式参与并体验。同时图形谱也是听力训练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因为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听与理解音乐”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他认为通过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本身既是节奏感训练,同时也是新的听力训练——通过亲身参与,通过动作、奏乐、以及画图形等手段对听作出即兴反应,培养对学习音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听辩能力、听觉记忆力和对音乐的理解、领悟能力。而我校学生由于平时接触音乐较少,音乐素养几乎很差,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在欣赏教学中选择了古典音乐作为切入口,让学生从古典音乐学习起,运用图形谱来帮助学生体验并理解音乐,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感受,达到了用古典音乐提升音乐修养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音乐欣赏就是要让学生挖掘深刻的挖掘音乐的内涵。而音乐内涵即音乐要素是通过声势、图形谱、乐器等方式参与并体验的。不管一个人的音乐能力有多高,他欣赏音乐的能力总是高于他从事音乐实践的能力。作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普通音乐课,其基本任务,首先应当是帮助儿童发展体验音乐的能力,而不仅是表演或作曲。发展音乐欣赏的能力,是普通音乐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基本任务。而图形谱正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它能让不识谱的孩子也能领略到音乐的真谛,也能参与到音乐大师的盛宴之中,真正的走进音乐殿堂。

音乐的欣赏是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人对于音响的感知和了解音响的表现力。在现行的很多的音乐课中,当进行唱歌、乐器伴奏或律动等音乐实践的教学时,常常注意到的只是具体的技巧、知识,而忽略了对音乐本身的挖掘,重要环节,老师代劳,学生只要照做就可以了,学生没有亲身的去体验音乐,只是一味的模仿,学到的只是音乐外在的东西,并没有真正领会音乐的内涵,就算这首乐曲听过了会一些基本的动作或伴奏了,但遇到其他的乐曲又无从下手了,本课题就是为解决这样的现象而拟定的,让学生在遇到任何的乐曲时都能运用这一方法来聆听音乐,赏析音乐。而图形谱只是方法之一,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综合其他的音乐欣赏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一步步的改善现状,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古典音乐的聆听,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古典音乐,并能自我选择出好的音乐来欣赏,并最终喜爱上古典音乐。

2、在教学中运用图形谱辅助教学,逐步让学生学会创作图形谱,并能在实践中摸索一套适合我校学生欣赏教学的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古典欣赏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古典欣赏教学的具体时间,开展实践与研究,并通过媒介让学生在校园内时刻受到音乐的熏陶。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求解决及改进的方法。并通过课例寻求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重点总结得失。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研究内容:

1、兴趣引领、走进古典音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任何的学习只要有兴趣就没有学不好的,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的研究不能只顾结果不管过程。只有让学生感觉欣赏课很有趣,又能学到东西,让他们逐步的知道哪些是古典音乐并渐渐的喜欢上古典音乐,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入的学习。

在欣赏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相应的学习能力,包括:认识节奏、唱名、拍号、音准以及分析乐曲的能力等。只有当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时,他们才能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赏析音乐、理解音乐。

2、自主设计、玩转图形谱

一首陌生的古典音乐,学生该如何欣赏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聆听,有目的的聆听。第一步:学生要学会分析乐曲,从乐曲的情绪、节奏、速度等来表述;第二步:搞清乐曲的曲式结构,并能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来。第三部:聆听主题音乐,自行设计相应的图形谱,并进行阐述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通过自我创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心态去欣赏古典音乐。

在本课题立项之前,我一直在尝试着运用图形谱的方式来给学生上欣赏课。直到去年11月我的课题被正式立项,我才着手制定合适的研究方案,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时间段进行研究:

2010年11月到2011年1月——准备阶段

这段时间主要是确定相应的研究班级,并进行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得出初步的结论。之后阅读一些相关著作《奥尔夫教育法》、《柯达伊教育法》等,从中找出适合我校学生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策略。

2011年2月到到6月——实施阶段

根据制订的计划逐步实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做好相应的调整。期间参与相关的培训,如在南京市汇文小学举办的“奥尔夫教学法”讲座,让我深受启发,并及时调整了自己的研究方案。在学生有所进步的基础上逐步加深课题的研究程度。

2011年9月到10月——总结阶段 以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古典音乐的认知状况,通过总结一年的研究课例找出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课的方式进行研讨、总结。依据结题要求,整理相关材料,完善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

六、研究成果:

在课题立项之前我就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从一开始对古典音乐的一无所知,到现在能知道一些作曲家和乐曲名,并能跟中国的民乐区分开来,而且学生在听到古典音乐时脸上是喜悦的,而不是一开始的无所谓、茫然的态度,说明孩子们已经喜欢上古典音乐了。而图形这一看似简单的线条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妙笔生花,组合成一幅幅简单而又灵动的音乐画卷,让音乐以一种线性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对古典音乐不再觉得高深莫测,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说在欣赏课上学生已经习惯运用图形谱来表现音乐的旋律特点和音响特点,以及表示曲式结构,同时也很喜欢图形谱,而且每次不同的乐曲欣赏时都能有新的收获,学生的创意远远超出我的设想。所以我结合了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智慧成功的设计了一些古典音乐欣赏课的案例,效果不错。

1、古典音乐《打字机》在省“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有效运用”赛课中获一等奖。

2、在区内开展“奥尔夫配器法和图形谱在欣赏音乐欣赏中的运用”讲座,获得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3、在南京市四区连片汇课中古典音乐欣赏课得到六合区教研员即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

4、学生在古典音乐欣赏中创作图形谱的作业展示

5、《小学生对于古典音乐认知现状的调查问卷》一份

6、古典音乐《打字机》教学案例

7、论文《图形谱在古典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七、课题研究几点反思:

欣赏教学之路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这一年多来,经历了迷茫也收获了喜悦,其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古典音乐相关资料的欠缺,导致学生“吃不饱”,老师比较被动,选择的余地太小。

2、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虽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欣赏一些难度较大的乐曲时稍显力不从心,功力还是不够,这可能跟学生年龄也有关系,毕竟他们才三年级,今后还可加大音乐欣赏的数量,将音乐课上唱歌与欣赏的比例进行相应的调适,再增加对欣赏教学的时间比例,让这一课题能继续深入。

3、图形谱在古典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指航灯,在学生走进古典音乐的道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单一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会有所厌倦,所以今后可以再运用一些适合我校学生欣赏音乐的手段来配合图形谱进行音乐的赏析,效果应该会更好。

4、老师还要继续进行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分析音乐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运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更加充实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中。

八、参考文献:

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学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

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李坦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日】渡边護《音乐美的构成》

第四篇: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他们的思维发展也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这些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利用图谱能将复杂的音乐材料简单化、具象化,在歌唱活动中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正视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并能合理运用,让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有效性。

关键词:

图谱 幼儿园 歌唱活动 有效

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在歌唱活动中运用图谱是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具体形象化和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

一、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

1、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理解、记忆歌词

理解是学习的钥匙,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更是要让幼儿理解学习的内容,才能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喜欢幼儿理解歌曲内容是关键所在。在很多歌曲中,由于歌词的含义比较深刻,有些也不是孩子经常接触的语言,因此如何帮助孩子理解歌词、有效识记歌词显得非常重要。而图谱的运用能够及时的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歌曲内容及教学要求。

以我园中班组的教研活动“小鸟醒来了”为例。这是一首三段体的歌曲,每一段的歌词也较长,歌词中还有“振翅高飞”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因此,中班组的老师在这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图谱教学法,通过利用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中,结合图谱孩子们很快地理解了歌词,图谱也帮助他们有效记忆了歌词。特别是有了第一段的学习作为铺垫,在学习第二、第三段时孩子们显得轻松自如。

2、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节奏

相对来讲,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唱准节奏,是我们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常常会通过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来进行训练,从而使教学显得枯燥、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

如,在一次观摩活动中,看到了《秋天里来》这个教学活动。歌曲中 “浪里格朗里格„„”这一部分的节奏型变化强,甚至对我们成人来说学习起来都有很大的困难,很难想象孩子将如何能学习。只见在活动中老师运用了两种不同的鼓槌,使孩子们很快感受到不同的图示所表达的不一样的含义:浪里格和郎,通过图示,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达出来了。就这样,复杂的节奏变得简单化、形象化、生动化了,孩子们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节奏。课后,听课的老师们无不感叹于图谱在活动的“魔术”效应。

3、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控制声音

声音的强弱变化,也是年幼的孩子很难掌握的。对于这种感受的强化,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辨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猫和小猫》中,老师运用大大的波浪线表示大猫的很响很粗的声音,用细细的波浪线表达小猫细细软软的声音,形象的声音曲线,将孩子们的情绪调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得很有艺术的味道。同样在创编《大狗和小狗》、《大羊和小羊》中,孩子们都能够演绎得很好。

4、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表现歌曲的独特演唱风格

不同的歌曲,它内在的性质和所要表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性质。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么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声音来表达,而有的是轻快活泼的,歌唱时则要强调欢快、跳跃、而且有节奏感。传统的教学往往以单调讲解记忆和说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学引导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内容。这样的学习不仅老师累,孩子更累。

而如果以具体形象的图谱形式呈现给幼儿,看到图谱幼儿可以马上反应出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

如:在《老鼠画猫》活动中,这首歌曲中有一个很特殊的音乐符号,就是滑音。于是设计小老鼠图谱时,我们把小老鼠的尾巴夸张地往上翘,活动时孩子们一看到翘翘地尾巴等图谱就开心的笑了,有的还笑得捂住了嘴巴。可见通过图谱,孩子已经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诙谐幽默的曲风了,而翘翘地尾巴同时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时,声音要往上滑,也就是这样孩子们轻松地演绎了诙谐、幽默。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单调的讲解记忆有趣的多,幼儿能创造性的通过自己直观形象的观察图谱理解感情、处理感情。

二、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图谱也有有效和无效之别,运用的有效和无效之别。在实践中教师如不慎重,就会发挥不了图谱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那么如何让图谱在歌唱活动中发挥其有效性呢?

1、有效的图谱应该是科学的、准确的

有效的图谱首先是科学的,图谱设计时必须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有一定的意义。以我们小班组教研活动的“老母鸡”为例:在活动准备时,为了幼儿帮助理解、记忆歌词,我们决定采用图谱的方式。在设计图谱时,我们用可爱的鸡脑袋图谱来表示“咕哒咕哒”的叫声,一个“咕哒”用一个脑袋表示,而在最后一句“咕哒咕哒咕咕哒”的图谱设计时,为了方便,我们用大小一样的鸡脑袋来表示。在活动后的讲评活动时,听课老师为我们指出最后一句的图谱节奏不准的这一缺点。虽然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老师的引导还是唱准了最后的节奏,但是,最后的图谱就没有起到作用,反而容易误导幼儿。我们说利用图谱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小班是打基础的时候,尤其应该给与他们正确的认识,所以在设计图谱时老师一定要符合音乐材料的结构、内容和情绪。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思维发展是不同的。设计图谱时还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为主,在设计图谱时,应该以具体形象为主,中大班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设计时可以采用具体形象和象征性的符号形式。如,遇到象声词的地方可以用一些与声音相匹配的线条符号来表示。这样每一阶段的孩子都能有机会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图谱也才显得有价值,才能发挥其有效性。

2、运用图谱时应把握呈现的有效时机

图谱的运用过程中还要注意所呈现的时机,这样才能让图谱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图谱呈现的时机不同,所发挥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如,在歌唱活动《变形金刚》中,我们采取了分组活动的方式,尝试在不同的时期出示图谱。第一次活动,在还没有让幼儿欣赏、感受歌曲时,我就把图谱呈现出来,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图谱很快学会了歌曲,但总觉得活动中少了些什么。而第二次活动时,先让幼儿聆听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对歌曲的初步感受,再让幼儿说说歌曲中唱了些什么,并根据幼儿的讲述逐个出示相应地图谱,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参与的欲望很强。第一次活动中的图谱只是作为图谱简单的出示,只是帮助孩子学会唱歌曲;而第二次活动中,图谱带动了整个活动的发展,调动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活动中觉得有挑战性,需要他们全身心地去关注歌曲。这样,活动不仅调动了孩子的听觉也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图谱,老师有效呈现和无效呈现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效果,可见,有效呈现图谱的重要性。

3、图谱要发挥幼儿自由探索的主动性,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

利用图谱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老师的不教。如果教师在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完全是老师来教,那么意义也就不大了。利用图谱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有效的图谱能够让老师“退位”,能够帮助幼儿的自主学习。

如,在小班《两只老虎》的创编活动中,在创编歌曲的时候,有了第一段两只老虎的图谱作为提示后,幼儿就能很轻松地根据一一对应得原则把其它的动物及相应的身体部分替换到歌曲中。又如,在两段体或多段体歌唱活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歌曲旋律中根据第一段演唱的经验和第二段呈现的图谱自由探索,把第一段中的经验迁移到第二段中,引导幼儿看图谱理解并说出第二段歌词。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又将教师从教中解放出来。

综上所述,图谱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在利用图谱时要合理恰当,这样图谱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才能为教学所服务,才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许卓娅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音乐教育》 李晋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幼儿游戏化音乐教学》 陈淑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4]《歌唱活动》 许卓娅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单位: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学 姓名:何婉

摘 要:

通过图形教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的整合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空间图形的教学。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者的教学手段、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示图形教学中的动态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并且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索能力、增强空间意识。关键词:

有效、运用、整合、提升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新纪元,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作为数学学科来说,在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最为紧密和有效的,我认为莫过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了。图形教学本身就要体现其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而且也需要学生具有一种空间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这就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时候老师光凭着自制的教具无法演绎得全面和到位。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形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教师不易展示或说明的图形,利用信息技术清晰而形象的加以说明。并且通过图形教学与信息技术科学的整合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空间图形的教学。

一、丰富教者的教学手段、激发学者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者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同时通过精美的课件,瞬间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了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促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例如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首先通过一组精美而生活化的图片,再配上徐徐清淡的音乐,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带入了课堂氛围中,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皆有数学,平行四边行也无处不在。试想这一环节如果仅凭教师的口述或是一组手拿的图片是达不到所要的效果的。

其次,在研究平行四边的特征时,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得出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的结论。结合实物投影仪的使用,我们更利于孩子的语言表达,也会让听的小朋友感受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者,画平行四边形的高,以往都是我们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不易看清。此时再结合视频清楚地展示了画高的几个步骤。另外在研究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与转化时,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多媒体的形象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由此,如果离开了多媒体感觉将寸步难行,笔者没有夸大多媒体的意思,只是在这样的图形认识课上,多媒体的恰当运用确实能事半功倍。虽然我们现在要求返朴归真、追求本味课堂,但是还是要视教材特点和教学效果而定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尤其是到了中高年级,图形教学中有些复杂、抽象、立体性强的问题,有时即使我们借用直观的教具,也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这时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组织教学,从而化难为易,轻松地让学生理解。

例如在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拼起来转化为一个长方体。实际教学操作中,如果平均分成16等份,还可以动手操作,但是平均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的情况,我想操作起来就有些费时和有难度了。但是,其实分得越多转化的就越接近,此时,我们就可以请出多媒体来帮忙了,也让学生心服口服了。

其实还有很多同样的例子,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将圆等分再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我们也没有办法实际操作演示下去,同样需要借助多媒体。那么,这两个案例都包含了极限的思想,传统的教学难以让学生去体验,那么计算机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将复杂、精细的实验变化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效地化解了教材中的重难点。

三、演示图形教学中的动态内容,化抽象为形象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属于直观几何,教学中力求形象,一些需要动态生成的知识,运用传统教学媒体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就需要利用课件展示其动态过程,色彩鲜艳的画面、化静为动的直观效果,使学生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验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正确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数学图形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通过分割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或是两个直角梯形,再通过平移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如果仅凭教具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而且也比较费时,但通过课件的演示,再加上学生的动手操作,我想这个体验就会更深,同时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会轻松得出,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运用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苏教版第九册中《校园的绿化面积》就是利用所学多边形的面积的知识,将不规则的图形通过割补的方式转化为规则的图形。针对校园的绿化面积,学生通过测量有关的数据,结合多媒体展示平面图,计算出校园总体的绿化面积,并且可以设计校园新的绿化方案,解决孩子们身边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此课如果缺失多媒体的运用,将大大降低信息量,也不利于课堂中多种方法的交流。

还有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公式时,多媒体创设设计墙报的花边情景、学习面积的计算时多媒体创设设计粉刷墙壁情景、学习圆形的特征时多媒体设计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多媒体创设修理桌椅的情景,都能让学生应用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索能力、增强空间意识。

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同时也大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其在知识的海洋中勇敢地探究、自由地遨游。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在传统的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先推导出公式,然后巩固练习应用。现在,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将计算机超链接,课前就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所为一个问题提出来,上课时,让学生自由在网上探索,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在网上同学相关图形进行转化、找出联系从而推导出公式,完成自主探索的过程。有的学生还利用把三角的高按一半分割、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探索品质在不断的发展。

另外,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弥补这一弱势,提高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完成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一课时,难度较大,光凭教具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结合多媒体的演示,不但能迎刃而解,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学生还容易理解。

在图形教学中,具有内容抽象、操作复杂、需要空间想象的特点,正因如此,才更加需要用图文声影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的有效整合,将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时代动感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为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选择和运用,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但我们发现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同时,往往只是注重知识的一个传授的过程,对于传授后实际的解题能力会有所放松,整堂课动手解题的时间较少,甚至于对于解题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备课是考虑较少。如何在运用好信息技术的同时,把握好知识的接受过程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的!

下载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郑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图形谱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郑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节奏与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节奏与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任何旋律都是由节奏和音符拼凑在一起的,当然更缺少不了音符所带来的听觉上的感受,......

    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钱艳红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声音、影视、图像等......

    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

    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IBM 公司成功开发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标志。经过不断地深入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素材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素材 【正文摘要】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加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美术课程的素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还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美术教学素材的......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

    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

    【标题】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祝艳红 【关键词】流行音乐课堂运用【指导老师】寇承兰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言 古有《乐记》“凡音之......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前者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与拓展。抓好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