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析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
简析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
教生
姓
名 号 师
2015年5月 完 成 时 间
目 录
前 言
一、打击乐器的概述
(一)打击乐器的发展
(二)打击乐器的种类
二、打击乐在中小学课堂的教学要求
三、如何利用打击乐器来创建多彩的课堂
(一)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制打击乐器
(二)让学生自己体验演奏的乐趣 结 语
简析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讲师
摘 要:打击乐器作为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利用好打击乐器进行音乐演奏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起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从打击乐器的概述、打击乐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利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器
前 言
中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保持很好的状态很难,所以音乐教学中,引入新鲜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很重要。音乐课堂用打击乐器给学生们增添兴趣,同时也为音乐课增添色彩,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音乐课氛围。
打击乐器富有表现力、具有节奏感,乐器家族中历史最悠久、跨度最广泛的族种。打击乐器也称敲打乐器,通过敲打乐器发出声音,是通过摇动、打、摩擦、刮方式产生效果,部分打击乐器不仅可以产生节奏,同时还可以作出旋律以及合声的效果。因为打击乐器品种多样、合作性强、易学易奏、音色丰富等特点而受到喜爱,被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是中小学生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利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重要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从打击乐器的概述、打击乐器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以及利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打击乐器的概述
(一)打击乐器的发展
打击乐器品种繁多,对其进行分类,界限难以明确,目前只按照习惯划分,一般习惯将打击乐器分为西洋打击乐器与民族打击乐器。
西洋打击乐器一般指发源于欧洲的打击乐器,种类很多,例如:定音鼓、中鼓、大鼓、铃鼓、架子鼓、木琴、三角铁、铝板琴、响板、刮响器、砂槌等。西洋打击乐器明朝流传入我国,我们在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运用民族打击乐器的同时,逐步熟悉、掌握了西洋打击乐器。因此,乐器生产制造行业逐步生产制造出不同层次的西洋打击乐器。
民族打击乐器是由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历史悠久,上溯到远古时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打击乐器,在各民族的文化交融中形成成员众多的民族打击乐器,例如:堂鼓、板鼓、缸鼓、书鼓、铜鼓、腰鼓、大锣、小钹、小锣、碰钟、串铃、腰铃、梨花片、木鱼、梆子、竹板等。
(二)打击乐器的种类
打击乐器,一种以摇动、敲打、扣刮、摩擦等方式产生音乐效果的乐器族。人们根据发音原理、演奏方式、制作材料等几种综合因素进行分类归类。
体鸣打击乐器类分为:金属体鸣打击乐器,包括锣、镲、钹、碰钟、三角铁等;竹木体鸣打击乐器,包括响板、梆子、竹板、木鱼等。
膜鸣打击乐器类分为:双皮膜鸣打击乐器,包括定音鼓、中鼓、大鼓、架子鼓、腰鼓等;单皮膜鸣打击乐器,包括铃鼓、手鼓等。
此外,打击乐器可根据有无固定音高分类,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木琴、铝板琴、定音鼓等;其他均为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
二、打击乐在中小学课堂的教学要求
音乐教学是中小学必须学习的课程科目。《教学大纲》中规定: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阶段的必修课。音乐教育的内容包括:声乐、器乐、乐理、欣赏四大部分组成。器乐教学不仅是音乐课内教学内容,还是课外音乐活动内容之一。《音乐课标》领域一:感受与鉴赏中要求学生“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音。”领域二:表现中要求 3
学生“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盘伴奏。”
《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是教育部制订的指导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文件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1989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规定:中小学应配备打击乐器各10个品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1995年4月国家教委颁布)规定:小学应配备打击乐器14个品种,规定:初中应配备打击乐器13个品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2002年12月17日教育部颁布)规定:中小学应配备打击乐器各16个品种。
从教育部要求内容上看,中、小学配备的打击乐器包括了西洋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器以及奥尔夫打击乐器;从具体品种内容上看,选用的是这三类打击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类别;从配备品种数量的递增上看,中小学音乐教育对打击乐器的教学正在迅速升温。
三、如何利用打击乐器来创建多彩的课堂
(一)让学生观察、自制打击乐器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能让学生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好奇心强,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影响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利用这特点,运用打击乐器的多样性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帮助学生观察打击乐器,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激发兴趣,为以后的学习习惯培养创造条件。
要想让学生对打击乐器感兴趣,必须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首先通过观察了解打击乐器的形状、材质。例如:学习锣鼓时,可以提问学生锣鼓的形状是什么,材质是什么,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对锣鼓的认识。然后,学生可以尝试对乐器进行敲击,聆听乐器的声音,从而加深打击乐器的记忆。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制作打击乐器的作业,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打击乐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动手制作打击乐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利用废弃的东西制作,如易拉罐、铁丝、瓶盖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充满热情,既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创新能力,4
同时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让学生自己体验演奏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进行创作编排,培养创新能力。打击乐器创编的主要内容:用打击乐器创编节奏来为歌曲进行伴奏,或者用打击乐器进行音乐表演。第一,要充分了解打击乐器特性,了解材质、音高、音色的分类,掌握打击乐器的相关知识。第二,要知道乐器的特点,如音色、材质、音高。第三,要让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有了这些知识后,鼓励学生利用打击乐器进行大胆创作,将他们创编的作品进行展示,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
接下来,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打击乐的演奏,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打击乐器的理解。课堂上,将打击乐器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演奏,然后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体会到参与的乐趣。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体验打击乐演奏的乐趣,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演奏尝试,在演奏过程中获取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打击乐进行《两只老虎》的演奏,并指导学生如何演奏一只可爱的老虎,通过师生间的密切交流,让学生建立信心,体会演奏的乐趣,促进打击乐教学的顺利开展。演奏打击乐器时,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演奏方式,老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标准的演奏方法加以肯定,对错误的演奏方法及时纠正,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打击乐演奏习惯。
结 语
课堂乐器提供给了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洁,王玉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打击乐器伴奏[J].中国音乐教育,2011,(10):10-11.[2] 刘娟.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浅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11,(1):121.[3] 姚薛菲.中小学器乐进课堂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0,(28):336.[4] 王庆凯.中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3-53.[5] 林景.有效运用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4,(6):148-148.林景.有效运用打击乐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4,(6):148-148.[6] 招嘉健.中国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鼓类打击乐器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8):160-160.[7] 杨艺.论民族打击乐器在现代音乐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4,(17):10.[8] 韩晶.浅谈如何巧用打击乐器“击”活音乐课堂[J].音乐大观,2014,(3):110-110.[9] 马千晴.打击乐器演奏的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4):88-89.[10] 吴斌.浅谈中国打击乐器[J].音乐大观,2014,(8):35-35.6
第二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教学要求,整合教学框架体系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教学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创新教育机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器;教学;创新
一、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体系中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型,建立引导性教学机制和教学措施,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监督管控体系。
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打击乐自身的音色较为特殊,所以,教师要建立健全系统化导学机制,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整合教学效果。教师要将教学元素和游戏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打击乐的魅力。学生只有从思想意识层面全面接受打击乐的音乐特征,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1]。
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打击乐的乐器特征予以分析和认知,从而借助学生的直观观察,了解打击乐的材质,并且分析不同形状产生的差异化音色,提高学生对打击乐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学生利用观察能真正了解到相?P信息和音乐常识,逐渐形成学习理念,正是借助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教育,能为后续音乐课堂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打击乐进行实践感受,学生在认真聆听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就能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主体地位,确保师生之间能形成更加有效的和谐化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综合实力,确保学生能在打击乐学习上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相关教学内容,真正强化学生对打击乐的认知水平。
第四,教师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后,要建立有效的学习规范,集中引导学生按照标准化操作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体系都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只有在不断尝试中体会音乐的实际魅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创新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音乐素养,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且具有创新性价值的课堂流程,指导学生和教师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确保学生能充分感知打击乐的美感和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打击乐器的美感,并且利用不同的教学机制和措施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理解程度,使得音乐互动教学的实际状态更加活跃。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的生硬教学方式,以更加灵活的教学机制引导学生建立健全完整的学习框架,并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尝试性的拍打打击乐器,通过讨论对其声音进行归类和判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三角铁不同敲打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声音进行音乐设计。借助学生自主选择打击乐器,并且为相关歌曲伴奏,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生能借助创新思维实现知识的内化目标[2]。
(二)整合练习方法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打击乐器进行识别外,也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利用生活中一些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尤其是一些市面上益智类的儿童玩具,都是打击乐器为雏形的衍生品。因此,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统筹处理,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指导学生掌握制作的技巧。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开发,就能更好地融入课堂,建立更加和谐化的师生关系。另外,教师在教学方法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机制,不仅仅能活跃课堂,也能激发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建构互动性强且具体教学内容丰富的小学音乐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目标。
(三)优化实践活动
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打击乐器的应用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班级内小组活动,设立主题音乐会、打击乐器演奏比赛等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风气。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维护音乐素养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在比赛中感受到打击乐器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真正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奠定坚实基础[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对打击乐器的认知水平,维护学生的学习诉求,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特征构建更加有效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维护音乐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青.巧用打击乐器创建多彩课堂 ――浅谈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6(01):97.[2]史玲.课中有琴 琴中有美――铝板琴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2016(03):109.[3]王博然.浅析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奥尔夫乐器中小型打击乐器[J].大观,2016(08):53-53.
第三篇: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
【标题】浅谈流行音乐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祝艳红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运用
【指导老师】寇承兰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
言
古有《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著名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曾说:“音乐可以是人类万能的语言,人的感情用这种语言能够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一切人所理解。”古今中外对于音乐的描绘说明:音乐是人类的灵魂,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那么,作为音乐传授的音乐课自然也应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1]然而,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一个调查中,最不喜欢的学科内,中小学生居然都有音乐课。另一项对初二年级378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5.2%的学生能唱10首以上正在流行的歌曲,少数学生会唱音乐课上教的一些艺术歌曲。在音乐与音乐课之间,何以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文化背景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借助各种媒体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流行音乐因其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等特点,在当今社会占领了很大市场,拥有广大的爱好者。正如国际音乐界人士的一句中肯的评语:“通俗音乐使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一种作为年轻人特权的艺术形式。这不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富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如何生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冲突、矛盾,有些学生甚至不爱上音乐课。那么,流行音乐究竟能不能进入音乐课堂呢?为此,一些权威的专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论证。
(二)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可行性研究的发展
“流行音乐能否进入课堂?”这个问题自流行音乐产生起就是各国音乐教育届人士争论的焦点。
1.中外教育界对于流行音乐可否进课堂的研究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澳大利亚某中学教师在初中科学课上要求学生对经典流行歌曲《孩子们在哪里玩耍》歌词进行分析,遭到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多尔蒂的严厉批评;[2]20世纪初,德国音乐教育界对美国爵士乐涌入表现出惶恐不安,并与美国文化入侵展开过无情的斗争;[3]60年代中期,以劳尔和吉斯勒为主的教育家认为教育不能把爵士、摇滚以及其他娱乐音乐排斥在外;[4]1990年,中国第四届国民音乐教育研讨会宣布:流行音乐不准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5]1995年,德国布莱梅大学音乐教育家克莱南教授在华讲学时讲到:“德国音乐教育目标已从面向艺术作品过渡到引进音乐文化之中……”,《德国音乐教育概论》要求,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使音乐融进个人的生活世界中。”[6]
随着,全球一体化浪潮的到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已经越来越为人民大众所接受。《新课标》中指出:“要开发和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资源,重视家庭和社会音乐环境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并予以积极的引导。”新课标的提出,无疑给流行音乐正式进入课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2.国内教育界研究成果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分强调欧洲古典型音乐在课程设置与教育模式、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主导地位,流行音乐的进入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审美倾向与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冲突、矛盾。流行音乐怎样才能更好地纳入学校音乐教育呢,我国教育界人士对此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 姚旭辉在《谈将通俗音乐纳入学校音乐教育的设想》中说到“通俗音乐作为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成熟的大众化的文化现象,不应该被排斥于学校音乐教育之外”;[7]应笑月在《走进流行花园》中说到“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8]滕建波在《通俗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中说到“通俗音乐进入初中课堂要有选择性”;[9]冯好芸在《传统与流行的结合——对当代中小学生戏曲艺术教育的一点看法》中说到“……在音乐课上给他们听这些明星的音乐作品,……,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他们欣赏的过程中讲解作品的来源,让他们知道他们所喜爱的流行歌曲,原来是来源于我们的戏曲艺术。……”[10]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流行音乐的不同程度的认同说明了一点: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同时,爱上音乐课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以及如何将流行音乐运用到课堂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早在 我国《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说:“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理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然而,调查得知,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在教学方法上却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法单一,内容枯燥
由于音乐课长久以来的“副科”地位,由于很多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因而迄今为止,仍有很大一层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教师依然进行着“梨园式”教学,把音乐课上成不折不扣的教歌课。音乐嘛,就是唱歌,老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先打节奏,接着教谱,然后唱词,最后处理歌词。唱会后每组唱一遍,再全班一起唱一遍,下课铃还没响,那就接着教唱下一首。至于学生是否喜欢歌曲,学会而以后会不会唱这首歌,不得而知。于是,音乐课与美育严重脱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可笑又可悲的尴尬局面。
(二)把握教材不能松弛有度
教材是教师上课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有的教师过度依赖教材,严格按照教材教参的步骤一板一眼地进行,丝毫没有自己的个性,学生只看教材就对教师所上内容一目了然,毫无新意。日子一久,学生上音乐课同样味同嚼蜡。反之,另一些教师却无视于教材上的优秀曲目,擅自引进大量的流行歌曲,使得整个课堂流行歌曲泛滥。学生自然尽兴了,可试问这样的音乐课堂意义何在?
三、流行音乐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冲击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这个数字化充斥全球的今天,发展还不是很完善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跟其他行业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数字信息的冲击——流行音乐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大大超过了音乐课堂。以下是三组调查数据:
(一)《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在最不喜欢的学科内,在中小学中居然都有音乐。面对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在实习期间对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80%的学生喜欢流行歌曲。问到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流行音乐亲切自然、好听、容易上口,而课本上的许多歌曲他们认为难听难唱、没兴趣,他们不喜欢唱;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歌曲和一些富有童趣的歌曲“太幼稚了”,他们也不喜欢唱。
(二)以下是一组关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1.学生对现行教材中歌曲的喜欢程度的调查:有50.4%的同学表示“喜欢”或“很喜欢”,34.9%表示“一般”,有14.7%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的理由统计是:有些不是那么好听、动听,不是那么好唱,唱起来没什么新意,有些乏味、没有流行歌曲好听等等。在内容教学学生从歌唱、器乐、欣赏、识谱等的选择中,有36.3%的同学喜欢欣赏,36.1%喜欢歌唱,说明歌唱和欣赏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可能较受学生欢迎。[11] 2.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的研究分析:有74%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还有26%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问及不喜欢音乐课的理由中,有3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单
一、课堂沉闷”,21%认为“教学形式死板”。在音乐课堂纪律的调结果查中有17%认为好或很好,42%认为一般,41%认为不好或非常糟糕。
(三)这是另一组调查数据:问卷中问及学生喜欢哪一类音乐时,有59.4%的学生选择“流行音乐”。问及影响喜爱音乐的因素时,有39.1%是“电视或收音机”,16.7%是“家庭”,只有23.2%的选择因素是“音乐教师或音乐课”。从以上报告可以看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已经威胁到了中小学音乐课程在中小学生当中的地位。那么,如何做到在调动学生对教材中优秀作品的兴趣的同时,又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选择性吸收流行音乐呢?本人在教学实习过程中有深刻的体会,并对此作了相应的调查和研究。
四、如何恰当地将流行音乐运用于中小学课堂
“引入流行音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教学。”[12]教师要善于在每一堂课中将教材上所选的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比较学习。比较从音乐表现的诸要素着手。如:旋律、歌词、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和声等等,找出其异同,比较其优劣。
(一)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唱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老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已掌握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选择学生能胜任歌曲来让学生演唱,尽可能将教材内容与流行歌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歌曲内容、曲式特点、节奏类型等方面寻找两者之间的共同点,让流行歌曲成为教材内容的延伸与拓展。比如:我在教唱《当五环旗传到北京的时候》(后简称《五环》)的时候,就让学生也演唱一些奥运题材的流行歌曲,这些歌曲的音乐要么在节奏上跟《五环》相似,要么在歌曲内容上有较大的联系。通过这些歌曲的演唱,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歌曲,同时也对学习教材《五环》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其次,要选择适合学生音域范围的歌曲让学生演唱。小学高年级学生仍处于童声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音域范围还不宽,教师在选择歌曲让学生演唱时,要先了解歌曲中最高音与最低音的位置,如果孩子不能胜任,就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移调。比如:周华健演唱的《朋友》,从歌词内容到旋律都适合学生演唱,原唱G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E音,显然学生不能胜任,如果提高八度,最高音到小字一组g1,学生演唱也将有难度,这时,如果移调到D大调,最低音到大字组B音,最高音到小字一组d1,音域范围就很合适学生演唱了。
另外,在演唱中,我们还可以采取演唱与跟唱相结合的方法,从歌曲中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乐段让学生演唱(比如音乐的高潮部分),其他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2.欣赏流行音乐时应注意的问题(1)找准侧重点,不盲目引用
在欣赏流行音乐时,教师首先对要欣赏的音乐有准确、清晰的了解,找准欣赏的侧重点:或欣赏歌词,或欣赏曲调,或整体感知,或重点聆听某段旋律;总之,要做到取舍得当,突出重点,以达到欣赏的目的。比如一位老师在欣赏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时候,采取了通曲欣赏的方式,一节课下来,音乐只听了一遍多。听课的学生要么觉得枯燥无味不想听,要么觉得听了一遍什么都没听懂,教学效果很不好。而我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就采用了多聆听,着重听音乐的主题部分的方法:先给学生听S.H.E的《不想长大》,再听《浪漫满屋》的插曲《Never say goodbye》,让学生找音乐中相同的部分,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前一首音乐的高潮跟后面音乐的开头部分,在旋律上基本上是相同的。这部分音乐刚好就是莫扎特《四十交响曲》的主题旋律,在做了这样的选择跟处理之后,学生在对原曲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上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
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比如:在欣赏韩红演唱的歌曲的同时,让学生也了解歌手韩红创作的才华,善良的心灵,敏锐的创作视角,从而对这位实力派歌手的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她身上的执着与努力。3.流行音乐与音乐教学相结合的问题 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大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感悟能力。在课堂中,老师要提高自己把握和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让流行音乐的参与起到综合提高学生各种音乐能力的作用。(1)流行歌曲进入课堂,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喜欢歌者的演唱方式,歌词的贴近生活,旋律的清新舒适。优秀的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声音的把握、演唱的姿势有许多学生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同时,学生对这些歌手有亲切感,愿意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学习好的演唱方法和歌唱技巧,引导学生轻声歌唱、正确歌唱,再带着这样的感觉演唱课本上的歌曲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亲切、舒服的感受。比如:我在讲授《月之故乡》一课的时候,先让学生聆听黑鸭子演唱的歌曲《月之故乡》,学生感受到和声的魅力后,就都认识到歌唱状态的重要性,对演唱课本上的歌曲《月之故乡》就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2)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识读乐谱能力的培养是难点,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乐谱不敏感,乐谱提供的单调的音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先对要演唱的乐谱产生兴趣,那么将会对教唱曲谱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流行音乐中的旋律或间奏,配器有现代感,学生一听就很喜欢,自然就有唱好它的愿望和动力。如果我们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寻找与教材中识谱类似的流行歌曲旋律片段,那么一定能成为识谱教学很好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比如:第九册教材中,有关于6/8拍的视唱练习《蝴蝶找花》。这时,我根据需要引入一段电视剧《大长今》的插曲《梦想》,作为预备的练习,学生在听过《梦想》之后,对这中间拍子和节奏就比较熟悉,再回到教材时就产生了亲切、愉悦感,很快就融入到该曲中去了。
(3)流行音乐进入课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流行音乐能帮助我们更直观,更生动的把握音乐。有一些教学中的难点,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流行音乐来辅助我们解决。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学生觉得合唱很难;但他们在听超级女声演唱《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时,能很快的区分出这一句是何洁和李宇春合唱的,那一句是张靓颖和周笔畅合唱的。将这样的歌曲拿来,让学生欣赏或演唱,能消除学生对于合唱的紧张感,让他们觉得合唱好听,产生对合唱的兴趣。还比如,6/8拍的教学是五年级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在聆听《大长今》主题曲时,他们却很快就分辨出了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的节拍规律。在课堂中,引入这些流行歌曲的元素,无疑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切入方式 1.以歌曲演唱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乐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表达,对人们生活信息的一种传递。一首经典的歌曲,表现的是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段历史,甚至是一个时代。流行音乐中有不少这样的歌曲,它们紧跟时代步伐,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比如反映体育健儿们拼搏奋进的奥运歌曲,如:《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等,这些歌曲或意义深远、铿锵有力,或积极进取、催人奋进,让人在音乐中联想到运动健儿的执着和努力,在赛场上的飒爽英姿;一些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材料,符合学生审美心理、曲风清新、旋律流畅、歌词淡雅,如:朴树、范伟琪的《那些花儿》,老狼的《同桌的你》,罗大佑的《童年》,歌曲中弥漫着对校园生活的依恋以及对学生生活的回味。学生在演唱这些歌曲时,能从中受到好的熏陶和感染,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感受。2.以音乐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是因为有了情感表达的需要才去歌唱的。当语言不足以表现人们内心世界时,人们就会想到运用音乐。流行音乐中有大量这样的歌曲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真挚情感。如:电影《搭错车》中的歌曲《酒干倘卖无》,就是一首值得反复回味的老歌,全曲跌宕激昂,那一声声“酒干倘卖无”是对生命,对亲情全新的诠释,是对人间美好,善良最真挚的呼唤;迪斯尼影片《花木兰》中由叶蓓演唱的插曲《我眼中的自己》,全曲充满的木兰因为不能成为温顺新娘,不能为家族带来荣耀的自责、哀怨和遗憾。这些歌曲学生在演唱时可能存在一些音域或者是表现方面的难度,但却是一些很好的歌曲欣赏的材料,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歌曲中感人的故事,找寻音乐中感人至深的情感线条,让学生欣赏感受,学生的心灵将在欣赏歌曲中得到净化,他们的精神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得到升华。3.以器乐欣赏为教学内容的切入方式
流行音乐是一种非常开放、自由、包容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一切束缚,表现手法多样,音乐风格迥异,它融入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在流行歌曲中,有许多别具一格的配器手法,这些器乐参与在歌曲表现当中,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很自然地接受和了解了其中的器乐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器乐的特色。
朴树的《白桦林》中洋溢着俄罗斯音乐风格,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了解吉它与手风琴的运用。成龙演唱的歌曲《男子汉》中,打击乐器的运用恰到好处,很好地为歌曲熏染了气氛,学生在欣赏时,能对打击乐器产生极大的兴趣。还比如学生喜欢周杰伦的音乐中有许多民族乐器:像琵琶、笛子、二胡,老师在向学生们介绍民族乐器时,适当的介入周杰伦的歌曲片段,能增加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和生命力,学生会从中领略到民族乐器独特的魅力,并对民族乐器产生好感.如果老师善于挖掘流行音乐中这些器乐元素,将他们引入课堂当中,就是我们课堂当中的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
五、结语
张梦在《从<蜗牛>说起——流行音乐进入课堂的实践与反思》中说到:流行音乐是音乐大河中的一条支流,它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改变着,我们要勇于接受变革,但我们也要寻找永恒。变革的是我们的内容和形式,而永恒的是我们的精神与主题。[15]
时代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孩子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有的东西必然要被替代,但是它的消失并不等于被抛弃。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只要是引导得当而不是一味迎合,完全可以为我所用。《蜗牛》列入爱国主义推荐歌曲,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它所蕴涵的深意在于“俯下身子”,贴近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曲”不算很高,但是“和”者众多,总比“曲高和寡”的教育更有效果,更有现实意义。
作为新时期的音乐老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与捕捉的眼睛,善于发现身边美好的流行音乐,从流行音乐这个大宝库中吸收营养,善于分析、鉴别,让流行音乐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会发现,我们与孩子可以沟通得更好,走得更近。
第四篇: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
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
摘要:在幼儿的音乐课堂教育过程中引入游戏,能够让幼儿在较为枯燥的课堂环境中感受到比较自由、比较兴奋的一种音乐教育方式。能够使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悦的感觉,并且自愿的、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游戏过程中,并且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
关键词: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一种有规则的、以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把丰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幼儿在听听、唱唱、动动、玩玩当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常规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时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还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和享受,愉悦了身心健康,培养并形成了他们对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个性。然而,由于受自身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幼儿自发的音乐游戏往往是简单的、盲目的,只有在教师及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幼儿体验到“音乐游戏”和“玩”是一样的感觉,逐步引导幼儿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在游戏中,幼儿模仿各类人物、动物及各种事物,使好奇心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游戏成了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准则。在游戏中他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悦,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健全,比较喜欢玩耍,而且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在音乐课堂教育中运用音乐游戏正是立足于幼儿的这一心理以及生理特征。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音乐课堂中音乐游戏的运用是对孩子进行音乐能力培养及整体发展和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怎样在音乐课堂中运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一、通过音乐游戏创设情境教学,增强活动的生动性
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教学,让孩子自己去感受、体验,相信会比老师单一的讲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天津我们听一位老师的音乐活动《小青蛙找家》时,老师未来让幼儿更好的融入音乐,体验小青蛙找“家”。她就利用户外材料“荷叶”和画了背景图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幼儿变身青蛙,模仿青蛙跳练节奏,接着用打击乐器敲击节奏,逐步的完成了音乐活动。上期我们中班在《企鹅日记》时,我们以企鹅长途跋涉觅食为游戏主线,结合儿童熟悉的抛接游戏、抱团游戏等,让儿童在想象和表现小企鹅的各种动作中去体验模仿与创造的愉悦,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和音乐游戏的乐趣。教师和幼儿一起沉浸在音乐游戏的世界里其乐融融,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揭示课题,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儿童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比如小班的《吹泡泡》,我们就以游戏吹泡泡让幼儿感受泡泡的大小。用富有童趣的音乐游戏导入课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将所要教授的音乐之声悄无声息地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作为调节活动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儿童情绪,调整课堂秩序,提高儿童的学习热情。
四、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编排即兴游戏,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刷牙歌》
五、让儿童根据音乐内容创编音乐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
如何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要把游戏恰如其份、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打击乐器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运用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常用、最常见的乐器群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几乎所有小型打击乐器都会在教材中出现。作为启蒙教育,让学生认识打击乐器、了解打击乐器并能正确掌握其正确的演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感受谈谈怎样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能更好的运用打击乐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刚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他们精力特别旺盛,缺点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很难在一节课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在音乐课中引入打击乐器,就能够让学生很好的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如我在《过新年》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其中一个班的学生通过欣赏的方式感受过新年的热闹所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用语言来描述,用动作来表现,学生开始兴趣很浓,但唱完之后兴趣就没了。在另一个班上我引入了几种打击乐器小堂鼓、小叉、小钹,让学生听小堂鼓、小叉、小钹演奏的声音,学生顿时兴趣高涨,再让学生用这几种打击乐器表现过新年时的热闹场面,并以此引入课题《过新年》。学会演唱后,学生还要求用小堂鼓、小叉、小钹为歌曲伴奏,学生沉浸在新年的热闹气氛中,学习兴趣得到了尽情的展现。
另外,在音乐课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范奏,以此来引导学生正确演奏乐器。无论是师生共同演奏打击乐器,还是师唱生伴奏或生唱师伴奏,都会让师生间感情相通,从而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产生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也能够轻松、愉悦的学习。
二、培训学生通过“听”来感受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重培训学生“听”的能力,以此来发现每件乐器的声音的不同。如轻轻敲就发出较弱的声音,用力敲就发出较强的声音。他们还发现每件乐器发出的声音长短不一。如三角铁的声音长,响板的声音短。还会发现每件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沙锤的声音好象下雨的声音;碰铃的声音好象很清脆的小铃铛;蛙鸣筒的声音好象青蛙叫等等。如我在进行《小青蛙找家》一课教学时,学生学唱后,通过表演小青蛙找家的兴奋劲很快就过了,这时我拿出准备好的蛙鸣筒,边唱边用其伴奏,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展现出来了,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手里的乐器,坚起小耳朵认真的听它的声音,“哇,怎么就像真有小青蛙在叫呢?”,学生们纷纷表现出了兴趣,“它叫什么名字呀?”“你们认真听,听听它像什么在叫呀”?我说。“小青蛙,”学生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同学们说的真好”,“想不想用它来把这首歌曲再表现一下呢”?我说。“想”,学生们齐声回答。这样的一节课学生怎么会觉得枯燥呢?可见,打击乐器其乐无穷,学生不仅觉得好玩,还在不知不觉中也感受了声音的强弱、长短、高低以及它的特有音色。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使用打击乐器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想象能力。在平时使用打击乐器时,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各种打击乐器分别有几种敲击的方法,能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他们像生活中的什么声音等。每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如,有的学生发现用不同的手形打响板它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分别敲击双响筒两侧不同的位置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等等。
我还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想象力,如自制乐器的创造。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利用平时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有的学生用最常见的塑料袋里面装进沙子等,吹起来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有的学生在空的塑料瓶、易拉罐里面装进沙子或谷粒,做成沙瓶;有的学生从家里带来两根一次性筷子,并敲击在硬物上,如同鼓声……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即兴演奏,都表现的兴致盎然,情绪高昂,学得特别开心,而且在演奏中还能大胆地、别开生面地使用一些不同的音型进行伴奏,此时学生的创造力被激活了,一堂丰富而生动的课就水到渠成的诞生了。坚持下来,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慢慢的培养。
总之,打击乐器妙不可言,只要教师在上课时多动动脑筋,学生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满.实用打击乐演奏入门.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3]王以东.节奏与打击乐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