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九章 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与科研
第九章 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与科研 第一节 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
一、全科医学的教育现状
(一)国外全科医学的教育现状 1.英国
英国是最早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国家之一,庙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部分组成。英国的医学生大部分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他们通常需要接受五年医学教育,其中包括4~10周的全科医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并有8周的社区实习,使学生们较早接触全科医学教育和实践。约50%的毕业生选择从事全科。医生的职业,这部分人在经过医院一年实习,成为注册医生以后还要接受为期三年严格而规范的全科医生培训。培训由医院轮转(临床培训)、社区医疗(社区培训)和长期穿插性社区学习三种形式组成。培训结束,必须考核合格后才能获得全科医生证书,成为英国皇家全科医学学会的会员。此后进行的继续教育是非强迫性的,但大多数全科医生都会参加,英国政府每年为每个全科医生提供2400英镑的继续教育费用。
2.美国
美国的家庭医学教育是非常规范而严格的,采用传统四年医学教育制度,医学生大都从读完四年大学本科后毕业的大学生中招收。目前美国95%以上有医学专业的大学设有家庭医学院或家庭医学部,所有的医学生必须接受至少两周的家庭医学训练。从医学院校毕业后,还需要接受三年家庭医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二年主要在大医院或社区医院培训,但每周至少2~3个半天到社区诊所实习;第三年主要在社区诊所培训。这期间,每年必须参加AAFP组织的统一考试,合格者进入下一阶段培训。三年培训结束后,参加全国统考合格方可获得家庭医生资格证书。此后,执业注册的家庭医生每六年必须参加AAFP组织的家庭医生资格再认证考试,合格者才能再次注册执业。3.意大利
在意大利,不是所有医生都能担当全科医生职责的,政府对社区健康服务的医生有其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全科医生都要持证上岗。一般情况下,大学毕业后的准医生,都要经过4~5年再深造和培训,具备相当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过卫生部门的严格考试,在取得社区全科医生资格后,方可担任全科医生。目前,意大利全国约有全科医生38000名,加上有执业资格、仅在周末参加服务的全科医生,实际上全科医生的人数已达45000人,约占全国执业医生总数的14%以上。
(二)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现状
1989年l1月,以北京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为开端,中国内地引进了全科医学这一新学科。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写发展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并明确规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保健等。由此促进了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和对多种全科医疗模式尝试与探索。
2000年,我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的重要决策。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经济较发达省份均启动了全科医学专业及专业方向的教育培训及资格认证工作。其中北京市挂靠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成立了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对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实施和协调,落实各项培训任务,开展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和教材编写工作,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考核。同时,负责对各区县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以及培训实施过程的管理、监督和评估工作。上海市在2001年7月成立了上海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并在全市社区卫生中心医生中开展了全科医师的培训工作。在中山医院等部分三级医院中开设了全科医学科,组织了多期全科医师 规范化培训班,加强了全科医学专业建设。为了充实全科医师队伍,上海市还面向全国招收全科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在全国率先招收了全科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所毕业的学生充实了全科医学人才队伍。通常医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三级医院的住院医师需要接受3~4年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的内容以临床各学科为主,融人全科医学概念、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社会人文科学等。考核合格后,晋升为全科主治医师。
一、我国中医全科医师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成败的关键,当前普遍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人员整体水平偏低现象,影响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难以发挥。
目前各地中医药系统都在探索如何促进中医药进社区和培养中医全科医师,大部分地方采取了对社区医务人员培训中医药知识或对社区中医师培训全科医学知识的做法,由于前者缺乏中医基础知识,对中医思维的认同不一,因而难以保障中医药在社区的深化应用;而后者虽然具备了中医基础知识,但由于全科医师是在现代“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产生的,面对的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方式、服务环境条件都与专科医生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需要花费昀时间也较长。
2006年6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对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毕业后教育、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将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执业医师培训与资格考试逐步结合起来;同时,大力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他医护人员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
(一)院校教育
医学教育模式必须紧紧围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中医药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探索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新模式,完善中医药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要求:在高等院校医学专业中设立全科医学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并为其将来成为全科医生或作为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进行沟通协作打下基础。
(二)规范化培训
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培训对象为高等中医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达到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主治医师的基本条件和以下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和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熟悉中医学、全科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并能用以指导实际工作。
3.具备中医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专业队伍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帮助社区居民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享受经济有效的卫生服务。
培训时间为3~4年,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理论学习,集中进行中医全科医学理论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临床培训,主要在三级、二级医院的相关科室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第三阶段:社区实践,进入社区培训基地,在上级全科医师的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三)岗位培训
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是属于社区中医医师继续教育中的上岗培训,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医执业医师,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通过培训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熟练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社区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达到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执业的基本要求。培训后经省市卫生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合格者颁发《中医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合格证书作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中医全科医学工作,申请注册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中“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的条件之一。培训共50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00学时,实践教学200学时。
三、基地建设
中医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实施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单位,主要承担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师资培训,接纳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的适宜技术等专项培训等。一个中医全稃医师培训基地一般由一个理论教学点、二个临床实践点、三个社区实习点组成。理论教学点必须是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学校,能进行不同形式的中医类别全科理论教学,临床实践点必须是三、二级中医医院,“能开展不同形式的中医类别全科临床教学和实践,社区实习点必须是有规范全科、中医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不同形式的中医类别全科教育社区实习要求。
第二节 中医全科医学的科研
一、学科基础
中医全科医学是中医学与全科医学的融合。开展中医全科医学的科学研究需要中医学、社会医学、社区医学以及行为科学的内容,也需要科研设计、卫生统计的基础知识。从中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性来看,开展中医全科医学科研特别需要以下学科的基础。
(一)循证医学
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来进行临床活动,致使一些真正有效的疗法因未被公众了解而长期未被临床采用,一些实际无效甚至有害的疗法因从理论上推断可能有效而长期被广泛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循证医学不断发展,提出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昀研究结果为依据,不论是临床医生开其处方、专家制定治疗指南,还是政府制定医疗、卫生决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
循证医学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迅猛发展也为中医全科医学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二)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是John Paul最早于1938年提出的一当时他认为鉴于病人的社会性,可从群体病人发生事件的概率去认证个体病例。现代临床流行病学是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引入临床医学领域,从患者的个体诊治扩大到群体特征的研究,用严格的设计、衡量和评价来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的规律。作为一门科学的方法学,临床流行病学是中医全科医学科研的常用工具。
(三)卫生经济学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全科医疗是抑制卫生费用上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的有效手段。卫生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能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满足社会和居民不断上涨的医疗保健需求。达到卫生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的目的。作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守门人”,中医全科医生更需具有参与医疗保健费用的管理、抑制卫生费用上涨的职责。中医全科医生要掌握卫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
二、科研范畴
(一)中医药科研的范畴
中医药科学研究与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是认识客观事物、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它是研究人体正常生理、病理、健康和疾病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人体生命的本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现象和机制,认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新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然而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涉及领域很广,故中医药学的研究内容有其独特韵方面,依据研究途径和方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研究
中医药学文献浩如烟海,在文献研究中,文献整理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充分理解前人认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归纳或提出新的设想。中医药学文献研究的重点在古代文献,但也必须重视现代中医荮学文献的研究。2.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科研大体包括:①中医中药理论学说的临床验证及阐明;②证候特征、证候病机以及证候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研究;③各种病证诊疗标准的规范性临床研究;④复方配伍研究、不同药量配伍的类方量效相关研究,方证相应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确有疗效方剂的效应物质基础、药效作用机理及其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⑤经络与针灸的理论及临床疗效研究;⑥气功的原理及临床疗效研究;⑦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的整理、验证及专家系统韵功能模拟研究;⑧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研究;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⑩中药剂型改革与给药途径的临床研究等等。3.实验研究
所谓实验研究,是指在非试因素受到严格控制下,观察被试因素的实验效应的研究。实验研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实验研究是指实验室研究,广义的实验研究除实验室研究外,还包括前瞻性临床研究。由于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研究也成为中医药科研的主体部分。
4.调查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流行病学方法,广泛开展现场调查,这是中医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5.边缘学科渗透性研究
边缘学科的渗透,这是科学发展的趋向之一。应用心理学、时间医学、气象学、物理学、化学、控制论及系统论研究中医药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通过集成生物学、药物化学、物理学、信息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有效成分群辨识技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群功效关联性评价技术研究、基于有效成分群的中药组方设计技术研究、探索针灸效应的信息传导机制、适宜中药特点的外用制剂共性技术研究等。6.有关中医的社会科学研究
如中医辩证法、中医方法论、中医教育学、中医人才学、中医管理学研究、中医全科医学管理研究等。
(二)中医全科医学科研的范畴及现状 1.中医全科医学临床问题研究
包括全科/家庭医疗中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预防与康复以及特殊病例报告等。2.流行病学研究
(1)中医全科医学中常见问题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
(2)疾病发生及流行相关的情境、个人、家庭的功能状态及环境因素的研究。(3)对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的评价。
(4)高患病率及高死亡率危险因素的辨析与干预效果研究。(5)中医全科医学医疗效率和效果研究。3.卫生服务研究
包括中医药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评估、医疗人力资源及设施的分布利用、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成本一效益分析、转诊与会诊情境及效果,以及有关健康管理与政策的研究等。4.中医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包括中医全科医学的教育课程、方式方法、教育投入产出分析以及自学评估的方法等。5.中医药与行为学、心理学及社会学方面的研究
如居民健康及疾病就诊中的心理行为、与中医全科医生的医患关系,个人心理问题上中医药的于预等研究。
三、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中医全科医学科研设计与其他学科一样,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即被试(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和反应(因素的效应),也称为科研设计的“三要素”。科研设计的创新性与先进性完全取决于研究者如何选择与安排这三个要素。
(一)被试因素的确定
一般来讲,应当选择最重要因素或主要因素作为被试因素。中医学科研中的被试因素因研究目的而异,可以是某个中医或中药理论问题、中药复方、单味药的有效成分或其他。关于被试因素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被试因素的数目及水平(1)单因素单水平
这是科研中最常见的实验类型。如夏枯草对肾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观察,就属于这类实验。这类实验的条件易于控制,简单易行,但若有多个因素待试时,则进度太慢。(2)单因素多水平
这是单因素多组群的实验。如调经促孕丸不同剂量对排卵的影响,便属于这类实验。珍贵中药、毒性较大的药物或新药剂量的最佳选择,往往需要采用这类实验。(3)多因素单水平
比较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单位中药或复方的疗效或不同囡素在某一疾病发病学中的作用通常采用这类实验。如黄芩不同成分对Ag-IgE反应影响的体外观察。(4)多因素多水平
摸索化验或培养的最佳条件、探索联合用药的最佳方案,通常都用这类实验。中医方剂大多是由多味药组成,为了分清主次,明确彼此间相互影响以及探索最佳组成,往往也需要采用这类实验。如观察知柏地黄丸诸成分对去势雌性大鼠雌激素的影响。2.被试因素与施加方式的标准化
被试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应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常规及制度,使之相对固定。一旦进入正式实验,不允许轻易改变,如确需改变,一般应将被试因素实验条件改变前后的实验结果分别予以处理。如被试因素系中药,则应正确选择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并使之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同一中药或复方,不同剂型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煎剂,由于煎法不同,其有效成分与含量也会有所差异,如煮沸后,继续久煎则易于挥发的成分可能损失较多,但水溶成分浸出较充分;倘若通以蒸气,温度高,但煎煮时间短,则挥发成分损失相对较少,然而水溶成分浸出也相对减少。因此煎煮方法与时间都应选择最佳条件,并将其固定下来。3.给药途径与剂量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吸收速度与作用方式亦异。同一中药口服与非胃肠道给药,其作用可能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正确选择给药途径,这对中医药科研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剂量选择要统一。
(二)受试对象的选择
在医学科研中,作为受试对象的前提是所选对象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①必须对被试因素敏感;②反应必须比较稳定。此外,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宜作为一般临床科研的受试对象:①存在影响反应结果的并发症;②危重状态;③多种疗法无效(机体反应性和致病因素与一般病例不同);④不能配合者。但若专门研究并发症、危重病症或顽固性(难治性)病症,理所当然地应以这类患者作为受试对象。
(三)反应指标的选定
被试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产生的反应或效应总是通过具体实验指标来反映的,因此反应指标的正确选定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反应指标必须具有关联性、客观化,其灵敏度能正确反映被试因素对受试对象所引起的反应,测定方法要精确,实验方法必须规范化和固定化。
中医药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在选择科研三要素时,务必尽量体现中医的特色。①被试因素应是中医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大体上说,中医学的理、法、方、药有大量内容需要研究,均可作为被试因素。②受试对象的选择应当贯彻病证结合的原则: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辨证施治。临床上既可以有异病同证,也可以有同病异证。如果只辨证不辨病,在治疗上仅有发病学治疗,而无病因学治疗,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同样,如果只辨病不辨证,仅有病因学治疗,而无发病学治疗,这在不少情况下也是徒劳无益的。其次,传统的辨证主要是根据症状、体征、脉象与舌象,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某些疾病的一定阶段可能有病无证,同样,某些疾病的早期可能有证无病,因此,中医临床科研的受试对象的选择,必须贯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③观察指标的选择必须有利于中医的创新与发展:如指标的 客观化、诊断指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疗效判定指标的合理化。
四、科研的主要内容
(一)病因和发病因素的研究
病因学研究是寻找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临床流行病学依靠概率论和统计学评价各相关因素与疾病发生的联系紧密程度,即机体暴露于某危险因素后疾病发生概率的大小。具体又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类。全科医生进行病因学研究时常采用观察性研究。研究者在不干预观察对象的情况下,观察各种可能的暴露因子是否存在,再测定暴露因子对健康的影响。
医院的临床医生看到的病人往往是疾病自然史的后期,很难直接观察到危险因素暴露的早期。而社区全科医疗综合性和连续性服务的特点使全科医生对患者暴露的危险因素的种类和强度有详尽、早期的了解,既可对危险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作回顾性的分析,也可作前瞻性的观察。同时应用已知的知识对已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发生某种疾病的概率进行预测,如预测冬季寒凝血瘀诱发高血压、脑病、心血管疾病增高的可能性、脾虚肝旺引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可能性、脾虚引起妊娠期贫血的可能性。观察性研究可再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
在无对照组的情况下,仅观察所研究的对象,在某时间所存在与健康相关特定因素(如人、时、地),经量化后描述其分布的情况。
观察性研究多从描述性研究开始,通过收集常规记录资料或通过调查资料来描述疾病(或健康问题)在时间、地点和人群的分布特征。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全科医疗门诊疾病分布”、“高血压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等均属此类研究。描述性研究能提供某疾病或现象的流行病学特征的资料,有时还可提供一些病因的线索。但描述性研究只能来提出假说,不能证实假说。证实假说需进行分析性研究。2.、分析性研究(1)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现况研究是研究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其特点是所研究的暴露因子(如年龄、性别、住处、,职业、吸烟习惯等)与疾病同时存在,探讨其相关性,因而一般不进行时间上因果关系的分析。现况研究有以下目的。
①描述疾病的分布(如不同年龄、性别的现患率)或者进行社区诊断。
②描述某些变量和疾病的关系如中医证型、血脂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
③做经常性疾病检测,如进行定期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现况研究。调查与决定暴露于某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
(2)病例对照研究
又称回顾性研究。在人群中收集某种疾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等条件相似的非该患者做对照组。在两组对象中用同样方法,回顾调查有无暴露于欲研究的危险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对比两组的暴露状况,计算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即“由果推因”。
(3)队列研究
是一种前瞻性研究。研究时将一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一定时期两组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进行比较,以确定该暴露因素-疾病的联系,即“由因及果”。得到的结果比病例对照研究更为可靠。
(二)临床疗效的评价
中医全科医生治疗病人时不能单靠个人经验,应凭借现有的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中医全科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与病人广泛直接的接触又为中医全科医生参与对各种防治手段(药物、手术、预防措施等)的效果评价研究赋予十分有利的条件。
近几十年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由于其优越性和科学性,成为考核和评价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临床随机试验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随机原则
除处理因素(治疗)以外,很多其他因素如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期、病理和先前的治疗,均可影响治疗结果。通过随机手段决定病人是入选到治疗组还是对照组,便可将影响因素均衡地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选择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2.对照原则
病人给予治疗措施后产生的治疗反应的程度,除与治疗措施有关外,还同疾病的自然史(自愈、自限或自发缓解),病人的状况及心理反应(安慰剂效应或“霍桑效应”)有关。在临床上观察到的“疗效”实际上是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试验中合理设置对照组就可将非处理因素的作用在试验组和对照组中得到均衡,将治疗措施的真实作用揭示出来。
3.盲法原则
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心理因素可影响治疗结果,试验者、评估者和分析者处于对试验方案的偏爱或偏见,试验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旅加主观影响,从而产生偏倚,使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受到干扰。于是人们提出了试验分组的盲法原则,如果仅仅是受试者不知道自身属于试验组还是对照组,这称“单盲”;如果受试者和试验者均不知道,称为“双盲”;如果受试者、试验者以及主持分析者在试验结束前都不知道分组情况,则称“三盲”。以上盲法可根据试验的性质和条件选用,事实上,出于伦理原因,实际工作中很少用三盲设计。
(三)预后的判定
预后是指疾病的自然史或临床过程中,发生某一结果(如出现并发症、致残或死亡)的概率,预后判断就是对疾病发生后出现某一结果的可能性进行预测。病人的预后判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指标,这是因为:①有助于医生,和病人了解疾病发展的趋势和后果;②认识影响疾病预后的主要因素(预后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方案;③根据疾病自然发展趋势和后果,正确评价治疗措施的效果。
中医全科区生在临床实践中接触的病人不少是处于疾病早期和临床前期,由于早期干预和治疗,其预后很可能不同于住院病人的预后。因此,开展对社区内早期病人预后和预后因素的研究,对指导中医全科医疗实践有重要意义。
疾病预后的结果变量用率来表示,如生存率、缓解率、复发率、痊愈率等。临床医生所关心的是各种预后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如病人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女病人的月经和生育状况,疾病的病理分型、证候分型、临床分期,所采用的治疗措施等等。研究时需对足够数量的样本(病人)进行随访,记录结果变量出现的时间,对有关预后因素做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预后判断研究既可用于了解有关预后因素影响的大小,也可比较各种治疗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五、科研的具体步骤
(一)准备阶段 1.选题和立题
研究者首先应从日常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发现问题,从中选择迫切需要解决而结合文献阅读确定尚未解决的问题,选作研究的课题。社区中医全科医疗中的相对重要和可行的研究课题,如:①季节与六气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研究;②危险因素的中医药干预效果研究;③常见病、慢性病的中医药诊疗效果研究;④中医综合疗法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应用效果评价;⑤对疾病的自然史或疾病的预后及预后因素作研究;⑥因社区诊断的需要,对有关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状况作定量研究,如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病死率等;⑦对人群中发现的特殊病例或综合征作描述性报道;⑧中医证型分布与疾病发生的关系等等。在立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课题的必要性,即与人群的健康有重大关系的选题或与医学科学发展有影响的课题;考虑其可行性,即课题的实施已具备文献、材料、设备、研究人员等基本条件,并可通过努力申请课题经费,进一步争取必要的条件支持;考虑其科学性,即中医科研选题的科学性,主要看是否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设计是否符合生物学及统计学原理,实验方法是否先进可靠。科学性关系到科研的成败,必须深思熟虑。2.查阅文献
3.成立假说及研究目标 4.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指导研究进行的“图纸”。一般在研究方案中应明确下列问题:①研究对象、样本及样本含量;②所需资料的种类;③收集资料的方法;④统计分析方法;⑤主要评价或研究指标;⑥研究中主要偏倚的防止;⑦研究的进度及经费预算;⑧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及必要的条件。
5.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
(二)执行阶段 1.预试验研究
主要是检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2.收集资料
据研究目的和选题的不同,资料的收集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有调查法、文献法和试验法。(1)文献法
是利用现有的第一手或第二手资料,如人口普查、生命统计、疾病、病历、统计年鉴、调查报告、记录、期刊、报纸、专著、通讯等进行资料收集。除作为某些研究课题收集资料的方法外,文献法是任何研究选题所必须采用的方法。(2)试验法
是在研究课题的要求和需要下,设计试验,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记录,取得所需资料。(3)现场调查
是流行病学研究和社会医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它是根据所需要的信息设计调查表格或选用统一的量表,通过信访、访谈等方式,获得资料。现场调查也是社区卫生服务医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三)总结阶段 1.整理分析资料
整理分析资料是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补充不完整的部分,剔除不真实、不合要求的部分,并按分析资料的要求进行分类。若需计算机处理,则进行编码录入。用研究方案中设计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结果。2.解释结果
描述研究结果的含义、意义、应用前景,从正面解释阳性结果、阐述研究成果,并从反面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分析解释阴性结果,建议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内容。3.论文的写作和发表
研究论文的撰写是科研工作的最后一道,也是十分重要的工序,其目的是总结研究工作的发现,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医疗实践;同时通过论文的会议交流或正式发表,使更多的医学同行能共享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并为医学知识的宝库增添财富。
第二篇: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制度
临床实践培训考核制度
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医疗文书书写等内容。培训考核分为出科考核和阶段考核。
(一)出科考核:由科室教研组根据大纲要求,对培训学员在轮转期间的工作态度、医德医风、临床能力、专业理论等情况进行考核。培训学员在完成每一轮转科室培训后,由科室和培训基地主任组织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录在考核登记表中
(二)阶段考核:培训学员轮转结束,由培训医院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统一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等。
教学工作制度
(一)教研室:教研室是教学的基层业务、行政机构,在教学工作中接受医院科教科的指导,实施教学计划,抓好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教研室组长由各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
(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中法定性文件。科教科协同个教研室根据《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计划书和进度表。
(三)教学形式:讲课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重要环节,教师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各科室及培训学员的实际情况,系统、科学地进行阐述和分析。授课教师应由主治以上的医生担任,讲课每周不少于1次。
(四)教学检查:教学检查是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其目的是检查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交流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考核:教学考核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应严谨治学,不得向培训学员泄题,培训学员也不能向教师套题。考核分为出科考核和阶段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
学员培训期间管理制度
(一)全科医学培训学员在培训基地期间,接受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及所在科室教研组的领导和管理,应自觉遵守培训基地的规定。
(二)学员在培训期间,应自觉做到不迟到、早退。
(三)学员在培训期间,应提前半小时上班,对主管病人进行巡视并做好查房前的准备工作。上级医生查房时,应报告病人病史、检查结果并提出诊断处理意见。
(四)学员在培训期间应认真完成指导教师指定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上直接接受带教教师或科室上级医生的指导。
(五)培训学员在指导老师、上级医生和护士长的指导下,参加临床医疗和门急诊工作。
(六)培训学员患病可凭病情证明书请假,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参照在职职工请假审批。学员请假1天,由带教老师批准;1天以上3天以内,由学员提出书面申请,经教研组组长同意并签字,报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3天以上须经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请假期满须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学员管理制度
(一)进点教育制度
1、进点教育是培训学员了解医院环境,促进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程序。
2、进点教育由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具体安排。
3、进点教育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教育、三基训练及考核、病历书写及整理等。
4、培训学员进点前必须参加进点教育,并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培训。
(二)进点登记制度
1、进点登记是全面了解培训学员情况的必要手段。
2、学员培训前要完整、如实地填写培训登记表。注明姓名、年龄、单位、籍贯、家庭详细地址、联系人电话号码等。
3、培训学员登记表由教学管理办公室保管、存档。
(三)小讲课制度
1、小讲课能使培训学员进一步了解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国内外医学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增加学员的知识面。
2、小讲课由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安排,并负责考勤签到。
3、小讲课安排每周一次,有主治医师以上的临床医师负责主讲,内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和临床思维、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4、参与培训学员必须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不旷课,保持教室肃静、整齐、整洁的教学环境。
5、在科室值班的学员可由科室值班医师出具证明,予以请假。无正当理由不来上课者按旷课处理。
(五)请假制度
1、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一般不得请假。如因故确需请假者凭病情证明书请假,有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参照在职职工请假审批。
2、学员请假1天,由带教老师批准;1天以上3天以内,由学员提出书面申请,经教研组组长同意并签字,报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3天以上须经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批准。
3、书面请假手续步骤
(1)到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领取请假登记表。
(2)如实填写请假登记表项目,注明请假事由。(3)由教研组组长签署意见并盖章。
(4)送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批准并盖章生效。
(5)请假期满后必须及时办理销假手续,销假手续统一在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办理,逾期不办理者视旷课处理。
(6)如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返院,须及时告知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并征得同意、备案,返院后补办续假手续,并提供有关证明。
学员例会制度
(一)学员应按时参加例会及其相关会议并签到,特殊情况需请假者应提前向会议负责人提交书面请假条,经核实后方给予请假,并于例会前交相关部门备案。事后请假一律按缺席计。迟到请及时到签到处补签。
(二)与会学员应遵守例会纪律,不迟到、早退。
(三)与会学员应将手机设置为静音或振动状态。
(四)与会学员需带笔记本,并认真做好记录。
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一)培训前检查: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在培训开课前两个星期内,对培训的带教老师进行审定;召开培训前教学会议,布置教学工作任务;深入各科室检查培训安排计划等,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培训如期进行。
(二)期中教学质量检查
(1)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质量评估:由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学员对参与教学的每位教师进行理论课及临床带教教学质量评估,并进行分析总结,将评估情况及时向教研组和被评教师反馈,提出优点,指出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检查性听课:除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评估外,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及各科室主
任应定期检查性听课,每期三次以上,并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员的学习状态与效果,有效的调控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
(3)教学查房:每期由教学管理办公室组织院领导、各科室主任等不定期地到临床科室进行教学查房。其重点在于了解临床科室的教学状况,分析原因,找出症结,协商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4)教师学员座谈会:每期由医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不定期召开教师学员座谈会,直接听取学员对教师及教务管理部门的意见,听取教师对学员的思想、学习态度和效果及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及时了解教学双边活动情况和调整管理决策,以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
(5)出科考试:为使带教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培训学员在完成每一轮转科室培训后,由科室和培训基地主任组织带教老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可采取理论考试、回答问题、病例分析、操作考核等多种形式。
(三)阶段性考试及分析:每期培训结束前,由培训医院全科医学教学管理办公室、各科室教研组组长和有关教师采取教考分离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客观地检测教学水平和学员学习效果,并分析和评价各临床科室的教学质量。
教、学互评制度 教学先进科室评比条件
(一)能按质按量完成每期培训的教学任务,能合理安排教师上课与带教。
(二)积极参加我院及外院相关教学会议,及时计划和总结。
(三)每期培训召开科室教学会议3次以上。
(四)每期培训组织各种类型的听课要求达到3次以上,并有教学评议内容和记录。
(五)每期培训对本科室上课教师进行教案检查及分析1次以上。
(六)教学查房规范,教学记录完善。
(七)严格执行考试制度,对学员考试结果有试卷分析及记录。
(八)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教学法研究,有教学研究课题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优秀带教老师评比制度
(一)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思想端正,医德医风良好,教学态度端正。
(三)教学内容充实、方法灵活,理论联系临床,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无差错事故发生。
优秀学员评比制度
(一)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思想端正,医德医风良好,学习态度端正。
(三)尊敬师长,服从医院及科室的工作安排。
(四)谦虚谨慎,虚心好学,工作积极仔细,无差错事故发生。
(五)对患者如亲人,态度和蔼、亲切、耐心。
(六)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项学术活动。
教学差错和事故处理办法
(一)发生教学差错或事故后,当事者应立即想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填写《教学差错或事故情况表》(一式三份)后,随即向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报告。教学差错由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做出处理,并报医院医务科、人事科备案;教学事故由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及时组织调查,在一周内报医院医务科,由医务科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鉴定,提出处理意见,报医院领导批准。
(二)在调查、鉴定、处理过程中,凡与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当事人或科室有利益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三)反生教学事故的科室,应妥善保管有关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陷匿、销毁。
(四)对造成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责任人,根据其情节轻重、认识态度和一贯表现,分别给与相应的处分。
(五)教学差错责任者必须在其科室内作检查,并在全院内通报批评,扣发当月奖金的50%。教学事故责任人必须在全院内作检查,并在全院内通报批评,其考核视为不合格,扣发全年奖金的30%-50%。
(六)发生教学差错或教学事故不按规定上报或隐瞒不报,或伪造、销毁证据,阻扰调查者,一经查出,将追究其本人及所在科室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纪律处分。
(七)当事人对教学差错或事故的认定和处理有争议的,可在处理书发出15日内,向医院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申请复议;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要及时会同有关部门重新研究处理。
学员违纪处罚制度
(一)为了保证完成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任务,建立正常的临床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培训学员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及学员管理制度,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给予下列之一的处分:
1、口头警告:学员在培训期间违反医院规章制度或学员管理制度,然情节较轻,未造成大的损害,且认识态度较深刻者,给予口头警告。
2、通报批评:学员违反管理制度,影响较坏认识不深刻者,给予通报批评。
3、暂停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违反医院规章制度,影响较坏,并造成一定的实质性损害,且认识不深刻者,将依据情节轻重予以暂停培训2周至1个月,暂停培训时间必须在培训结束后在该科室补回培训,科室方予签培训鉴定。
4、退回原单位:学员在培训期间,违反医院管理制度,造成较大的实质性损害,影响较坏,认识不深刻,经教育仍不悔改者,将依照本制度予以终止该学员的培训,将其违纪情况写入培训鉴定表,退回原单位,不再接纳其来我院培训。
(三)学员在培训期间应严格按照轮科表进行轮转,不得擅自调科,如有未经办理调科手续而擅自调科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口头警告至暂停培训处分。
(四)学员在培训期间应注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如有因诊疗态度差,受患者投诉,或因工作态度差,与科室医护人员顶嘴、争吵,影响较坏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口头警告至暂停培训处分。
(五)学员不得冒名顶替老师签名,开具各种医嘱、处方、检验单、报告单、疾病证明书等,如有上述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口头警告至暂停培训处分,若因此引起医疗纠纷者,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学员在培训期间应严格按照各种操作规程,在老师的知道下进行操作,如有违反规定,将予以口头警告,若因此引起医疗纠纷者,除负相应责任外,还予退回原单位处理。
(七)学员在培训期间应持严谨、廉明的态度作风,不得收取病人的红包、礼物,如有发生,除退回红包、礼物外,视情节轻重予以口头警告至暂停培训处分。
(八)所有收通报批评以上处分者均取消当期“优秀学员”的评选资格;所有受暂停培训以上处分者均函告原单位;所有受处分情况均写入培训鉴定表。
(九)本条例解释权属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全科医学管理办公室。
第三篇: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讨
随着社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全科医学教育逐渐地显示出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在逐步地完善,社会对全科医师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多。笔者就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做一探讨,以期促进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社会背景
1.1 全科医学的定义及目标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全科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开展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卫生技术人才。其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主要是为社区和基层提供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卫生服务质量水平较高的国家,全科医学发展水平也较高。如英国,全科医师人数占医生总数近50%[1]。美国平均每人每年看病2.59次,其中0.83次是找家庭医生,占1/3[2]。
1.2 中国医疗改革与发展政策的背景
看病贵、看病难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卫生部部长高强也认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其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的发展不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并做出了“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3]的决策。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强调了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时期,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师等有关专业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新出台的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标准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后将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的比例进行配置,按照这样的配置比例,我国5亿城市居民至少需要10万名全科医师。我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2.1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是:“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卫生体制,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合理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全科医师是由全科医学教育来培养,为基本医疗服务的专门医生,是基本医疗服务的承担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院的全科医学教育目前处在起步阶段,仅在成人本科教育中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2名教师参加全科医学的岗位培训。在普通高等教育及其他教育培训中全科医学教育的内容还几乎是空白,这显然与卫生改革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全科医学人材,是学院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2.2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学院体现办学思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新途径
学院的办学思想包含了面向西南、面向基层的内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面向基层”鲜明特色的办学方向。全科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全科医师是基本医疗服务的承担者,其服务的对象主要在社区、在基层,这与我们的办学特色高度符合。随着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更多的全科医师。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为学院实现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学院应以此为契机,与时俱进,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直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工作,使我们的教学合乎于社会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面实现学院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 “面向基层”的办学特色。
2.3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与学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学院的办学有着历史、地理等的实际情况,学院是从草棚大学开始创办,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学院处于老、少、边、山、穷的地理位置,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方面处于相对落后的情况。而师资水平、生源质量及教学基本条件与兄弟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构建起适应于“面向基层”办学指导思想需要的课程体系等教学基本建设。所培养出去的学生,在基层工作中,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也是社区、基层,与学院的办学实际高度相符合。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工作
3.1 积极探讨全科医学教育的模式及其他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工作
全科医学教育模式探讨[4]包含了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社区实践、考试方法及管理方法等内容。学院应围绕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其发展规律开展研究,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及其实践的成功经验,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全科医学教育的教育对象、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乃至专业设置的设想,探讨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能达到使医学生熟悉和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思维方式,完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知识结构适应于基层卫生服务的需要。
3.2 培养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
全科医学师资应由专职师资、兼职师资和教学管理师资组成[5]。专职师资应接受过全科医学的培训,掌握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能承担全科医学基础理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承担培训各专科临床带教老师和社区实习指导老师的任务。兼职师资为各临床专科和社区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接受全科医学及其他师资的相关培训,掌握全科医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系统整体论的方法组织临床专科教学。教学管理师资是接受全科医学或教学管理知识的专门培训的人员,负责全科医学教育的过程管理、协调工作。培训方式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送优秀人员外出学习进修或邀请国内外全科医学专家讲学等方式进行。培养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学院首要解决的问题。
3.3 积极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实践
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实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全科医学教育有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全科医学学历教育、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及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的培训等形式。
3.3.1 开展全科医师岗位培训
目前学院正在进行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的申报工作,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基本建设,创造开展全科教育的条件,积累经验,为开展其他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打下基础。
3.3.2 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
在临床医学本科开设全科医学选修课或必修课,使他们树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观念,为今后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我们可借鉴广州医学院的经验[6],结合学院专业后期分化的教学改革,在临床医学专业中设置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开展全科医学学历教育进行的论证工作,适时地申报开设全科医学专业。
3.3.3 做好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进行论证及各项准备工作
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核心,从长远看,我国全科医师将主要通过毕业后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进行培养。学院的全科医学教育,应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目标,按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要求,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基本建设,并将全科医学教育与“申硕”工作联系起来,为未来做好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打下基础。
3.3.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指导社区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参与他们的管理体制建设、服务内容的开展等实际工作,为创立实践教学基地打下基础。参考文献: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http://.2004年 姜文;针刺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Ca~(2+)]i变化的信号传导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李秀玉;张随学教授治疗痤疮研究及学术思想概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6]佚名.郑建宙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探讨.中医药期刊学会
第四篇: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
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
江西省卫生厅 www.xiexiebang.com 2004年5月2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卫生部等十一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根据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结合我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省卫生厅制定了《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并决定从今年起在全省全面启动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全科医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任务为依据,制定适宜的培训目标、内容和方法。、坚持把全科医学教育纳入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坚持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协调,医学院校和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我省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健康发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培训效果和效益评价,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全科医学教育长远发展与当前实际情况相结合,以及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发展、逐步完善的原则。
二、全科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建立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适合我省省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保障我省社区卫生服务顺利开展。我省在“十五”期间,建立以各医学院校以及综合医院为骨干,理论教学基地、临床与社区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分阶段开展全科医学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第一阶段:2002年—2003年,构建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开展以在职人员转型培训为重点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工作,以及开展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试点工作,每年完成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人数100-200人。
第二阶段:2004年—2005年,初步建立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面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每年选拔40-60人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三阶段:2005年—2010年,逐步建立较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适应卫生改革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
三、全科医学教育主要培训形式和任务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要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适合省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当前要以岗位培训和师资培训为重点,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快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主要培训形式和任务为:、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使医学生了解全科医学思想、内容及全科医师的工作任务和方式,并为将来成为全科医师或专科医师与全科医师的沟通和协作打下基础。、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对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执业医师,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经省卫生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颁发《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该培训形式是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以适应目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迫切需求。、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毕业后全科医学教育是以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使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学生毕业后,经过规范化的全科医学培训,取得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获得全科主治医师任职资格,优秀者按有关规定申请专业学位。该培训形式是我省全科医学教育第二阶段的工作重点,以建立我省系统化、规范化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管理人员培训:对从事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人员进行管理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
5、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执业护士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和乡村医生,需接受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城市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对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师,按卫生部有关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全科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
在省卫生厅的领导下,成立全科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并建立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基地:
1)成立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挂靠厅科教处)
2)建立江西省全科医学理论教学基地
3)建立若干个全科医学临床培训基地
4)建立若干个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
江西省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为全省全科医学教育的管理机构,负责全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培训大纲和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材建设。
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分为全科医学理论教学基地、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培训基地。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基地主要设在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医院,社区培训基地主要设在一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培训基地承担全省相应全科医师培训工作。
五、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全科医学人才的根本保证。要吸引一批热爱全科医学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在临床学科中有一定建树的专家,经过必要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后充实到师资队伍。在目前我省尚无全科医学专业教师、缺乏培训实践的情况下,聘任一批热爱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医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有较高学术造诣的专科医生,经过全科医学理论与相关知识培训,作为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兼职教师和顾问,并选派各类教师进修学习,邀请国内外全科医学专家讲学,开展学术交流,逐步建立起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
按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各级各类卫技人员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符合我省省情,体现全科医学特点,适合岗位规范要求的科学、规范的系列教材。
六、全科医学教育的研究、交流与合作
我省全科医学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要深入开展研究工作,不探索其理论与方法,开展教学效果和效益评价,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经验,促进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健康的发展。
七、全科医学教育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对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卫生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卫生部《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把全科医学教育作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项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各高等医学院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按各自的职责,切实承担起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任务,加强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严格考核制度,保证教育质量。、对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类人员的学历、培训要求、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服务规范等做出规定,逐步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要制定全科医师执业标准,实行全科医师注册制度。、加强评价与考核:为确保全科医学培训工作质量,省卫生厅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培训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不断完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工作。要按照培训计划和大纲对各类培训对象进行考核与统一考试,合格者由省卫生厅审核颁发《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或《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取得相应岗位的任职资格,并作为晋升相关技术职称的必备条件。
5、培训经费:全科医学培训经费由卫生主管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个人分别承担。各培训基地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要切实保证基地建设经费。省卫生厅将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全科医学教育管理、全科医学培训网络建设和培训补助,各市、县卫生局要根据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培训经费,保证全科医学培训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文件
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文件
2007第001号
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各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分中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和《浙江省乡村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管理,根据《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对象及资格审定
(一)招生对象
1、乡镇、街道卫生院中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个体开业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3、县及县以上医院中从事全科医疗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二)学员资格审定
1、各市分中心应根据《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对报名学员进行资格审定,及时将招收学员有关材料报送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建档,建档后不得随意增减或变更学员姓名。
2、新学员必须按要求分别向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分中心或指定的教学点办理报到手续。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应向分中心办理请假手续,无故逾期不办理手续者,依照放弃培训资格处理。
3、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需填写“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登记表”一式二份,登记表分别留存各市分中心、教学点。学员名单和学员信息电子版应按规定报送省中心。
二、教学管理
(一)、教学形式
1、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制为半脱产班1年,业余班2年。一年制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二年制学习期限最长不超过4年(脱产班另定)。
2、一年制培训于每年一月份招生,二年制培训于每年六月份招生。
3、培训采取以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按计划进行社区实践。
(二)、教学组织与管理
各市分中心业务上接受省中心指导,培训实行省中心、市分中心、县教学点三级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县市(市、区),经省中心同意,可探索省、县二级办学管理模式。
1、省中心承担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培训计划制定,指导分中心开展教学工作,负责全省学员的培训考核,承担开展全省的骨干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等任务。
2、分中心接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负责本市学员招生、培训、社区培训基地建设,以及承担考务管理等工作。
3、教学点和社区实践基地在分中心的指导下,承担理论课和社区实践的教学任务。
4、分中心应加强教学点管理,开展集体备课制度。各教学点应严格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并实施教学,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培训中须注重教学质量。教学点应重视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应配备专职班主任,负责学员的考勤、生活管理及与学员所在单位的联系。
5、分中心应依照省中心制定的《浙江省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建设标准》、《浙江省全科医学临床与社区培训基地评估手册》、《浙江省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基地评估指标体系》设立本市社区实践基地。
6、教学点、社区实践基地(医院)、社区实践带教老师应根据《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大纲》所规定的具体内容组织并实施社区实践的教学,对社区实践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7、学员应严格按照《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践大纲》和《浙江省全科医师社区实践考核手册》进行社区实践,社区实践一般不得请假,遇特殊情况必须向分中心提出书面请假,并由分中心安排补足社区实践时间。社区实践未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时间者,须重新安排社区实践。
(三)、考试管理
1、考点设立实行审批制度。由省中心统一编排试场和发放制作准考证。考试形式、考试时间、统考命题、评分标准、分数线由省中心确定。
2、分中心应严格按照省中心下发的《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管理办法》、《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考生守则》、《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考试实施程序及监考人员守则》、《浙江省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统考试卷管理规定》、《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卷装订密封要求》、《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试卷验收要点》等相关规定组织考试。
3、实施考教分离。命题教师不承担培训教学工作,不参加组卷。
4、学员应按照培训计划完成各个教学环节,每门课
程面授缺课累计超过课时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
之一)者,取消该课程考试资格。
(四)、成绩记载
1、学员考试成绩由省中心统一公布。分中心应将学员考核成绩分别记入“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学员登记表”和《浙江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实践手册》。
2、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
3、考后一个月公布考试成绩,学员可登陆http:// /网站查询,如对公布的考试成绩有异议,可在成绩公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由分中心统一向省中心提出查分书面报告,逾期一律不予查分。
(五)补考、缓考
1、课程考试不合格者,必须参加下一年级同一课程考试。允许有二次补考机会,补考课程应在学习期限内完成。
2、补考成绩最高记为60分。考试作弊、旷考者成绩作0分计,补考由本人提出申请,报分中心和省中心审核批准后,方可参加补考。
3、学员特殊原因申请缓考,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有关证明材料,报省中心批准。缓考视同补考,安排与补考同时进行,按实际成绩计分。
4、旷考,学员本人又未提出补考申请,作自动退学处理。
三、学籍变动、毕业、结业
(一)、分中心每学期应对学员的学籍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分别于每次考试前一个月将学员学籍变更情况上报省中心。
(二)、学员在学习期限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发给培训合格证书。成绩不合格者,发给培训成绩证明。
四、本办法由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负责解释,自下文之日起开始实行。
抄报: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
抄送:各地市卫生局
浙江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办公室 2009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