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实施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实施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摘要:
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我与实验区大多数的教师同行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新的收获但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在实践中尝试找出对策来解决它。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就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
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我作为第一线的实验者,与大多数的同行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在课堂上作了许多新尝试,课堂出现了新的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90%,有了很多从教十几年来没有过的新收获。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在把问题摆出来,与专家、同行们交流。
一、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量大,配套教辅资源缺乏。
美术新教材内容共分五个系列九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量大。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全书共有二十课,一至八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学生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九至二十课为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美术作品的几个主要门类:绘画、雕塑、现代艺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每个门类都展示了各时期经典的大师作品。学生通过鉴赏,受到美的熏陶,了解了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可以说,教科书的内容丰富,知识全面。但这个模块的教学仅用18学时,平均学习一课的时间不到1学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的内容共有五个: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及中国古代花鸟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二条是: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我认为这课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是很有分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部分,用一两节课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较深入地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这节课我用了3课时:第1课时讲帛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重点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第2课时通过分析中国画的三种题材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法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第3课时老师示范,学生实践,感受中国写意绘画,初步掌握中国画基本技巧。为了这节课只得放弃其他一部分内容。由于从中选择部分内容学习,不仅学生学习不完整,知识不连贯,且难于取舍。这样一个鉴赏模块上下来,造成有些内容跳过,有些内容点到即止,有些内容意犹未尽,没有时间拓展,教学完成效果不理想。配套教辅资源缺乏,教科书配套的资料只有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就连书后提供的网址——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里面的教辅挂图也不多。老师上课只有一本教科书,但备课却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和图片,这需要很多的时间,最后效果也不一定理想。
(二)美术教学设备及条件不足,课程受限制。
教学设备及条件不足包括几个方面:
1、学校设施不达标。
平时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中的知: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不达标,没有美术室,没有电脑平台,只有在课室里上课。我们学校条件不是最差的,有一个专门的美术室,安装有电脑平台,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课室里摆放有五张大桌子,学生上课分为五组,每组8——12人,一个班有五十多学生,听课的时候问题不大,但进行活动和实践练习时,每个人的桌面放不下一张八开的画纸,显得非常挤迫。如果要开展一些活动就更难了。
2、教具准备困难。
我们的美术课基本上都是用多媒体上课,所讲的内容全都制作成课件,书本上的经典作品图片也用数码相机翻拍。这比以前只有书本的教学已经进步了很多,但学生还是喜欢看到老师的演示和操作,这样比较直观。因此我非常注意自己准备教具,学生看到老师的演示和作品受到美的熏陶,加深了对老师的了解,甚至折服、崇敬,这样老师才更有号召力,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但教师的工具和材料不足以及时间不够又或是专业局限都使老师显得有心无力,不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范例作品。
3、学具欠缺。
美术课最吸引学生的地方是动手操作的机会,这也是美术课程目标之一: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但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需要相关的工具和材料。高中生目标直指高考,各科购买了很多的学习工具书及练习册等,但要求他们准备美术课的工具和材料却不能如愿,他们认为平时很少用,有点浪费,课后找同学借一借能完成作业就行。结果大家都这样想,就没几个同学准备了。这学期有节课,课前通知带油画棒来,结果有一个班只有3个同学带来了,其他班也就是十几个,你说这课怎么上呢?
(三)学生基础差,基础教育与高中脱节。
上学期开学初在高一进行了一次美术问卷调查,其中一题是“红、蓝、黄是三原色。”全级共收问卷629人,其中回答“不是”的有105人,“不明确”的有30人,占总数的21.5%;另一题:“版画就是用木板画的画”,回答“是”有51人,“不明确”的有56人,占总数的17%。这两个数字是惊人的。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接触美术基础教育起码12年,但这些很基础的美术知识都不懂,甚至有些知识还是错误的。如:很多学生认为中国画就是水墨画等。统计还有:初中完全没有上美术课的有11人,上了一年的有95人,上了两年的有376人,上了三年的有142人,而且开课并不正常,经常会因各种原因被冲掉课。在这样的基础上,新课堂上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被动,甚至有些茫然。学生基础参差,老师就需先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这势必又影响了课程应有的深度。
(四)高中学生、家长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冷淡。
高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美术学习的态度较为冷淡。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
与已经非常不错了,在课外能主动关注美术学科并实践的,为数极少,有的也只是艺术特长生。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邓子平老师的《对我校高一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提到:“学生在3——7岁与7——10岁的年龄段对学习美术最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习美术感兴趣则减少。……课程的增加,升学的压力以及美术学科本身的问题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发展”。学生对学习美术热情不够,被动,多数学生对美术学分制不关注,甚至不在乎。家长一心想子女考上大学,目标明确,一切与高考无关的问题免谈。甚至有些同学在家做美术作业都是偷偷地做,不让父母看见。
二、策略。
(一)、教材整合,开发教辅资源。
进行教材整合,美术课程分五个系列九个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应既有独立也有联系,老师 2 上课时注意知识间的融合贯穿,甚至有些可以拆分,不必完全按照教材,能达到教学要求就行。如:《美术鉴赏》模块,前八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这应是必讲内容,这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非常重要,后面部分可以结合其他模块进行。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和十四课〈〈中国现代美术〉〉的现代绘画部分可以与〈〈绘画〉〉模块中的中国画内容一起进行。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和第十二课〈〈外国雕塑撷英〉〉可以加入到〈〈雕塑〉〉模块中。第十五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和第十六课〈〈中国民间美术〉〉可以加入到〈〈工艺〉〉模块中。经过整合,教学更流畅,老师不被教材所捆绑,时间的处理游刃有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机结合,融会贯通。
大力开发教辅资源,出版社应结合教材开发完善教辅资源,使教材成为立体化
教材。非常高兴地得知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在开发包括投影片、录音带、VCD、DVD、CD-ROM等多种媒体形式的配套教材,并已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全部课程的配套投影片、相关学科录音带,以及新课标教材起始册的配套VCD等多项教材立体化工作。各省、市可根据地方特色组织人力开发地方教辅资源,如:广州市本地的雕塑作品、各类绘画、本地的名家介绍,广州市的岭南民间艺术等等。学校根据校本课程每学期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发出校本教辅资源等。早几年,我就开始进行学生的作品资料整理。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拍成照片,简单装裱,旁边注明作品的创作时间、种类、工具和材料、技法等,按照资料簿的规格过好塑,现已集有《绘画》、《工艺制作》、《剪纸》、《刺绣》四大本。在教学中,这几本资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园网上建立美术资源库,给学生上传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查找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师生共同努力来做这件工作。这样,在三五年后就可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几级教辅资源体系。
(二)、重视艺术教育,改善学习条件。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
学校并不重视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当成是闲科。现在大凡艺术教育硬件设施好的、注重
艺术教育的学校都是些名校,条件差的学校总是遇到种种困难,如:场地、设施、师资
等。学校应尽快解决场地问题及软硬件设施,保障美术课所需。
去年4月份广州培英中学125周年校庆,学校组织了部分老师和学生到香港进行了
为期4天的参观学习,我们主要参观了沙田培英中学和香港培英中学。在香港培英中学听了一个上午的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美术课。美术室连通分为两间,一间大,一间小,大的一间是学生的制作室,小的一间是陶艺室和一些展柜。香港政府非常重视艺术教育,每年都有专门的拨款,美术室内工具材料齐全,包括画板、各种纸张、颜料、调色碟、画笔等,应有尽有,所有的工具和材料都是免费提供给学生用的。学生上美术课什么也不用带就可以开展任何形式的美术课程了。他们的老师也不是固定的,每个学期聘请专家来带学生一门课,如香港著名的陶艺家、书法家等。我们现在实行的一费制,不准学校收缴学费以外的任何费用,如果我们是统一拨款或在开学学费中统一收取美术学习费,用于改善学习条件,这样美术课也可以顺利开展。
(三)、承前启后,推进新课程实验。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的成败关系到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课
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应该说有很大的收获,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考进高中的学生
美术基础知识参差不平,这给老师的上课带来困难,必须承前启后,来推进新课程实验。
高中美术新课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这要求老师注重知识的过渡,适当补充基础知识,教学中更注意基础差的学生,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进
步。
(四)、加强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宣传力度。
通过各种渠道加强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的宣传,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
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中的评价建议等等,不但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新课程实验。在学校内也应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学生是新课程实
施的对象,但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对新课程的来龙去脉并不清楚。其次还应在家
长中宣传,家长也是参与课改的力量。浙江成长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杭州市青少年热
线顾问吴锦良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改变父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家长的鼓
励与支持是新课标实施的一个有力保障。
三、展望。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
础教育领域的又一次深刻的变革,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实施的复杂程度是不难预料的。”但它指明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为广大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以信心和动力,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真善美、充满创新的美术新课堂。我们是实验者,亲身经历这伟大的变革。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就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走向成功。我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勇于实践,大胆反思,依着科学的教育规律,必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但鉴赏力是一种非经教育而不能具备的特殊能力,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通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鉴赏课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论老师,有些老师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却教不好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怎样将自己所知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我一直在探求。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以此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教材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如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昉之手,后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花精力对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常言到不比不知道,对于东西方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下就了然了。所谓鉴赏我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高中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基于比较的方式编写的,如将中西建筑的比较,中西造型观念的比较等。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美术鉴赏中加以运用,等于教会了一种鉴赏的方法。
二、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中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我校高中部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这使的上美术课时可图、文、声、并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需要老师课前作更多的准备,我和我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一起,把美术知识分类做成了教学课件,虽然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上课只要课前做一些小的调整和补充,就可以了。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可适当加入视频,比如一些名家绘画示范vcd,探索栏目出的《千年书法》等与美术有关的电视节目等.都可通过剪辑加入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校的艺术展室有很多和学生历届书画展、艺术节的作品,新生入学我们带领他们参观,并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此外,美术展览馆不仅有很多名人字画,灵壁奇石,还有很多书画艺术展,带领学生去开阔眼界,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努力去挖掘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吧!
五: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要么如痴如醉,要么昏昏欲睡,下课以后,结果都是啥也不会,(美术课又不考试,我们干吗费脑子记呀,主科还记不完呢!----学生如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出一大群忠实懒惰的听众,却无法使孩子们成为有艺术头脑,能独立进行艺术思维的人。因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懒”一些,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集体备课,最后每组推选一位学生来上课,老师呢,当学生当助教都可以,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体验鉴赏文本,收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带来的成功与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自主学习,先行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如果每次上课都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那只能说明你是个确实懒惰的教师,学生一定会对你产生审美疲劳,好的教师,应当总是能给学生惊喜,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快乐,那么每一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就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第三篇:关于高中美术教学问题探析
关于高中美术教学问题的探析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中学生地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尽管素质教育已经被提倡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学科在高考中没有一席之地,在中学的学习计划中,许多学校没有把它列入其中,美术作为一门学科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美的能力,从而指导学生热爱生活,用积极勇敢的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可见美术在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占据的重要地位,学会欣赏美术,学会发现生活中一些美的东西,将有助于你人生的远行一路走好,然而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就来和大家一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能给各位些许收益。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问题,探讨分析
一,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析:
1.对高中美术教学不够重视
由于美术学科没有被列入高考的范围之内,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学校把美术学科的教学不当回事,有的学校索性将美术这门课程扔掉,人为上不上无所谓,久而久之,美术这门课程也就逐渐的淡出了现代高中生的视线,只有极少部分的特长生还在学习
2.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
一直以来,中学的美术教育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美术技巧的教授上面,教师只管交,学生只管学,长期以来,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审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去探索一种以艺术和审美教育为主线,以美术知识鉴赏为方式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美术的教育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主的对美术知识进行学习,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这也是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美术虽然是一门学科,但它又不单纯的是一门学科,不能按照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曲解了美术的真正含义,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许多学校以及教师认为美术学科的教学,无非是教会学生怎么样把绘画搞好,而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技巧加以讲解,把原本应该活跃的美术课堂搞的像学术研究一样,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美术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学
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多个感官去审视和评价一幅美术作品,例如在讲解维纳斯的断臂女神这部美学作品时,能够用辩证审美的眼光看出它真正意义上的美,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用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分析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件事。
3.学生自身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现今的高考相比于旧时的科举有了很大的完善和提升,但仍旧是采用了一考定终身的旧的传统考试模式,许多学生为了高考他们不惜舍弃许多休息娱乐的时间而去学习课本知识,提起美术,自己也就没有了兴趣,认为反正我也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它还不如利用这一节课的时间去做两道试题,说不定考试的时候就有,于是提起美术课,许多学生干脆不去,被学习搞得身心疲惫的他们,对美术课都提不起精神,何来的审美修养,情操陶冶呢?
二,针对以上美术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现对其解决方法进行探析
1.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灵活运用
高中美术教学主要包括教师解说,学生讨论,问答等几种类型,为了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变幻,让课堂活跃,让智慧飞扬。我国拥有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优秀的美学文化贯穿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只要能够认真观察,便会发现生活处处是美术。在讲授课程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备课教案,把重难点进行区分,从而在教学中把握好节奏,让学生能够更加充分的理解所讲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升华和酝酿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才是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美学能够开发人的智慧,能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艺术的真正美在于眼睛对美的捕捉和对心灵的感悟,运用美学价值较高的美学作品来引导学生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娱乐中喜欢美术,热爱美术。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多方面的感官美的东西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春天里盛开的鲜花,夏日里低垂的杨柳,秋天里的片片枫叶,冬日里皑皑的白雪,一切自然美的东西,他们就在你的眼下,当你有一天尝试去发现他们的时候,你就会觉的原来生活真的很美,就
会理解生活处处是美术。
3.将高中美术纳入考核范围
美术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要从小学就要开始的,一个拥有审美能力的人能够用积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从而热爱生活,学会感恩,造福社会,然而人们并不是出生时就具有审美能力,它需要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这需要不断的联系和实践,然而受科考制度的影响,学生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用考试来检测自己的能力和爱好,所以将美术纳入考试的范围,由此可以督促学生学习美术,了解美术
总结:还是那句话,美术能够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修养道德,高中时期的美术教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高中时期的美术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为高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美术绘画的环境,以上几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浅要的探讨和解析,希望能给各位以参考。
参考文献:[1].袁济喜;神会与妙悟──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鉴赏心理学范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张玉能;
[2].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冯祥超,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2005年六月
作者系武汉某高校 王立宽书于7月3日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2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2篇
美术教学论文 让高中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心理情绪
托尔斯泰说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展现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美术知识呈现出美感和灵性,给学生以认知方面的启迪和暗示,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心理情绪,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掌握美术知识。在教学《人间生活》一课时,我们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心理趋向。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①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穿戴有什么特征?②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③上千年过去了,我们是怎么知道当时的服饰的呢?视频情境构建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在学生探索解决相关问题后,教师及时展示张萱的《捣练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学生自然带着浓厚兴趣投身对作品的分析欣赏,在动态、活化的课堂探究中多角度了解、认识画家对世俗生活的精彩描绘。
二、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深化学生独立学习美术的情感投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提升课堂活力的突破口,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增强课堂互动,给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深化学生独立学习美术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学会在快乐的心态中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深沉雄大的秦汉雕塑与绘画》时,我们没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而是先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下列教学问题:①秦汉雕塑的种类,分析其异同。②秦汉陶俑的艺术特征,感知认识其造型的特点。③秦汉石刻的艺术特点。④秦汉绘画的种类,分析其艺术特点,感悟作品之美。⑤秦汉艺术的总体风格。对于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只需教者轻松点拔,学生独立、愉快地发现艺术的真谛,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愉悦学生自信学习美术的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高中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功,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个鼓励、一份肯定。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建立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欣赏、发现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自信学习美术的情感体验。一个男同学性格有些内向,总是觉得自己缺少美术学习和欣赏的天赋,学习兴趣淡漠。在欣赏《布雷达的投降》时,他的一番关于“抵抗”与“投降”对于和平不同贡献的说辞,别有一些新意。我立即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并由此萌发了学习的欲望。我就此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施以“特别的关照”,没多久,他的美术素质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学生扬帆启航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学习的灵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是焕发高中美术课堂生命活力的“催化剂”。
让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高中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生审美能力与创新培养
众所周知,美术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校美术教育要想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必须要营造教育大环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美术欣赏教学落到细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艺术熏陶。
一、创新教学,模式自由
传统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师一言堂,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存在,教师夸夸其谈,学生被动参与,甚至强颜欢笑。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不喜欢上美术欣赏课。
课堂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其中充满了师生的鲜活的生命力,既是通过学生的认知、实践、发展以及不断循环上升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交流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光靠教师讲赏是远远不够的,师生互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如讲授《美术欣赏导言》时,我鼓励动员学生自己先谈谈美术有哪些功能,不论对错。学生往往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来谈:装饰家居,点缀房间,欣赏画作,陶冶情操等等。精致的工艺品、漂亮的衣服、别致的发夹、美丽的窗帘等均需要美术设计。这些都是学生对美术的直觉感受。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讲述一些美术小知识,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条分缕析、拨雾见山,突出并强调美术的三大作用:审美作用、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此外还可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素质的目的。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组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听课质量,效果远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好得多。开展美术课欣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传统美术欣赏课停留在对美术作品平面欣赏之上,多媒体的普及,可以将美术作品立体化,高科技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多媒体教学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绚烂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如讲授《中国陶瓷艺术》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章节时,信息量之大,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一一展示,学生只能摘取片面了解,而多媒体将课堂四十五分钟作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把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富民族特色,在世界美术史上竞放异彩的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丝织品和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宫殿、坛庙、佛塔、园林等建筑生动地呈现出来。大量的信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极度亢奋,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国古代美术的辉煌成就。
实践证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的深浅程度与课堂教学手段相关,多媒体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就越容易深入,促进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拓宽渠道,欣赏乡作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幅员广阔,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富有乡土特色的地方艺术文化。新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要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补充,增加了不少乡土美术作品的赏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 一课中,我根据常州处于长江下游的地理特点,补充了 “ 江边是故乡,我手画我家 ” 这一内容。不少学生如同写作文一样,再次对家乡仔细观察,产生了亲切感。每年的常州恐龙文化节,我便抓住机会,带领学生参观恐龙园,要求每位同学设计一幅以常州恐龙文化节为主题的招帖画。由于许多同学常去恐龙园,对这一文化主题非常熟悉,巧施丹青,便出现了许多构思独特的好作品,有的还在市里获过奖
实践证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因地制宜,适当补充乡土内容,既能拓宽教材的外延,又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了爱乡之情。
四、激活情商,搭建载体
传统美术课程内容比较单调,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一门学科内容。新课改后,教材内容体现了综合要求,也要求教师施教时运用综合手段进行综合性内容教学,立足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理念,启发、引导为主,设置 “ 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收到很好的效果。讲授中国古建筑——《故宫》时,我先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会歌《北京欢迎你》,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歌声一了,我就切入主题,由欣赏音乐延伸到欣赏美术,让学生将激情转移,把审美享受延续下去,使得美术这一凝固的音乐 ——空间艺术与音乐这一流动的画面 ——时间艺术融为一体。再如讲授《圆明园》时,先前的讲授过于沉重,学生沉浸在对历史的悲哀之中,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切入歌曲《龙的传人》,师生同唱,“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将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那个美术作品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延续,把课堂教学的气氛推至高潮。
实践证明:综合欣赏能让学生产生人体谐振和情感共享,进入一个动静结合的立体思维,使艺术形象相得益彰,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当然,美术课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了解并融会贯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应用自如,坚持下去就能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摘要】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并对整合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反思,对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创设的环境以及美术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列举了信息技术与美术整合的教学实践,表明了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优势,体现了整合的目标是学生、教师、学科共同得到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学;课程整合:探索;信息素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学校教育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已明确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为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我校中是一所美术特长专业的省级重点高中,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美术特长生,随着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不断完善,美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大量接触到美术课程中的内容,学习美术专业知识有很浓的兴趣。两个学科的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进行了较好的整合,使这两个学科同时得到极大地提高与发展了,取得双赢效果。一.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我们21世纪的学生来说,基本的“信息素养”应包括:①信息获取的能力。②信息分析的能力。③信息加工的能力。④信息创新的能力。⑤信息利用的能力。⑥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2.中小学美术课程总目标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要实现以上总目标,就要大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并加以整合。
3.美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发展的必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大量出现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如绘图、网页设计、photoshop、视频设计等等。这些内容中很多特别是美术的理论方面已不是信息教师完全能精通的,而对美术教师来说这些方面在理论上完全是最容易的内容;与其相反,美术教师在网络与多媒体上又是其较较弱的方面。双方的互补对双方学科、教师、学生都是有益的并能促进能发展。这样可以最大地激发 1 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信息和美术学科的教育和不受时间限制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二.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探索 1.整合模式的探索
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教学模式是比较固定的,即学生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来学习美术,但教学手段则是很灵活的。可以预先将教学所需的图像、视频、音频文件准备好,根据需要点击播放,由于计算机功能具有多任务性,完全可以达到多媒体软件制作的效果。这种方法虽然整体性不太好,但节省了时间,容易实现。在课程整合的实验中,教学中使用的软件不作规定,而是根据教师的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在整合实验中,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使用计算机时,强调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使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2.整合环境的探索
我们利用学校的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建立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网络教学协作室。这些地方都装备了多媒体电脑,都可以装上图形处理、图形绘制、动画制作等美术教育需要软件如:Potoshop、CorelDRAW、cool3D、3DMAX、Flash、Dreamweaver、coreldraw、fireworks等,便于教师在不同场地不同时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针对学习环境的创设要求我们对美术教育中的问题、相关的实例或个案、信息资源、运用工具、社会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虑,建立专门的美术教学网。把一些基础性的美术课程和信息课程由学科带头人主讲,现场录制下来,转变为流媒体课程放在学校内网之中,让学生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同时,多学科的资源对课程内容用媒体元素进行有机的优化组合,吸引学生,启迪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整合目标的探索
新课程的标准对我们信息技术学科和美术学科都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无论是信息教师还是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环境。并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制作计算机教学资料,将原来教师的单纯讲授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与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大量运用到信息工具,通过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提高了学生对美术课发现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学科教学,不仅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同时也给学生表现美术作品带来了简捷、丰富与高效的工具。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获得了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为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供了保证。所以,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和美术课程目标两个方面。4.整合方式的探索
在研究和探讨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中,我们尝试将部分美术课和信息技术课两节连在一起上。这样,美术课程中可以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这样能使课程整合的教学实验有连贯性。实验中,美术教师与计算机教师一起参与备课,使学科之间相互配合、协作,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信息老师学到了美术的基本理论,提高了审美观点,提升了美术素养,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再也不是只讲技术,不求美观了。而美术教师增强了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提高了美术教师的教学效率,并对本学科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利用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特点和功能,可以快捷方便地制作出美术设计中构成、图案等作品。特别是计算机的复制、粘贴功能,使构成与图案设计中连续纹样的制作易如反掌。计算机技术给美术设计与创作带来的神奇效果和极高的效率,使人们叹为观止。三.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信息技术运用导致教法的变革等。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美术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2.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学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上。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在网络中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信息素养应成为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单独指定的信息技术教育课上,而是应有机地融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因此,培养学生获取、选择、加工信息的基本能力也是美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目标。4.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整合要特别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教师应加强学习管理、加强课外辅导,尤其重视传统的”纸"上功夫,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不可忽视,如中国画传统技法、素描写生、色彩写生、美术创作等等。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给美术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现在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去做。我相信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创造一种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艺术环境,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实现美术整体教学的最优化,使信息技术学科、美术学科共同得到发展;使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美术素养同时提升;使信息技术教师和美术教师同时在多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