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原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历史使命。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论实际相结合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推行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
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学校不断加大设施设备的投入,广大农村中小学相继配备微机室,多媒体室等,也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各方方面条件制约,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如何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进行网络道德的培养,这给我们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笔者根据自己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一点思考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主体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从“教师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从“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讨”。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已经形成了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外显或内隐的观念和行为模式,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的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能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和独立进行的活动很少,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被抹煞了。要真正使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摒弃“知识中心”观念,树立“创新精神核心”
第1页
共5页
观念,摒弃“教师本位”观念,破除“权威”和“习惯”,使“权威教学”转变为“共同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为指南,把信息技术课堂还给学生,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疾呼的“砸碎青少年的地狱,创造青少年的乐园”、“解放青少年的创造力”、“解放青少年的头脑”、“解放青少年的眼睛”、“解放青少年的双手”、“解放青少年的空间”、“解放青少年的时间”,真正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而毫无兴趣时,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游戏、上网。
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明确目标,激励学习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长远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的方法,第2页
共5页
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同时,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示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3、讲解内容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通过自己能理解并掌握的知识。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以锻炼其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块操作》时,只详细讲解“块移动”的操作步骤,至于“块复制”和“块删除”这两部分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并掌握其操作步骤。
4、设置情境,调动积极性,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时,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艺术型时,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信心,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
第3页
共5页
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开始时,就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不断积累有关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到对信息技术了解到一定程度时,我把他们积累的各种知识,定期举办成一个“像模像样”的展览会,让学生们在这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2、我在 Powerpoint 幻灯片制作教学中,把简单的电子文稿的演示逐渐转入电子动画的创作,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电子绘画,电子音乐进行创作,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经常给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动画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我把简单易学的电脑图片处理软件和传统的摄影相结合,把电脑引入摄影的后期制作,对照片进行再加工,结果学生创作出生动活泼的电脑作品,有时能把自己的照片处理成明星照,这些都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4、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扩大了学习、讨论和交流的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学生掌握 21 世纪信息化社会生存的手段。网络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眼界大开,激发了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都迫不及待地上网,根据兴趣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甚至有些学生还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浏览学校的主页,或用电子邮件写信。许多同学还教会家里的老人上网,给他们远方的亲友发去电子邮件。
四、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鼓励、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辩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实际问题与培养
第4页
共5页
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其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用计算机编辑文稿,用Windows画图软件画出简单的彩图和制作书签,卡片,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帮助老师完成考试成绩的计算与管理等。
二是通过辅助教学,来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优势,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根据现有条件尽可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知识和大量材料,这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是通过解决学习上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现代教育技术所强调的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活”的信息技术课堂,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努力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主编刘芳 主审钟启泉)[2]《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主编周卫勇 主审李雁冰)[3]《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培训教材》
[4]《现代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与实施》、《走进新课程》及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相关网站等。
第5页
共5页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及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教师及教学过程的评价来阐述,望同行专家给与指导。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正文】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在新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已经被列为高考科目,并从2010年开始全部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笔试加上机操作。所以,中学信息技术课在这一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创造型人才,为了适应新课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本文就作者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从学生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前提。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到自主学习,而创新能力又源于自主学习能力,以往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信息及其特征”教学中,体现“万事开头难”,如何引出“信息”字眼是一个难点。平铺直叙,没有激情,学生记忆不会深刻,也很难真正理解。我借鉴了“海军陆战队员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情境,任务具体且充满挑战,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超级女生”、“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电影《烈火中永生》片段等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通过问题引导、分组讨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再结合对案例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并分析案例资料,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个探究过程,能让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又如对“因特网信息的浏览与获取”时,通过查找、搜索并展示一些学生平时比较感兴趣的图片资料等,这深深地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兴趣,老师简单介绍后布置相应任务,由学生自行体验、自行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有效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并导致创新意识的萌发。
二、从教师着手,创新教学是面向未来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新时期教育 的需要,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本身也要有所转变。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具有对未知事务进行主动探索与发现的能力。身为教师,应根据学生喜欢独立获取知识的愿望,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内容上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创造空间,发展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应注重学生差异性,实施不同程度的教学,发挥学生各自的创新潜能。高一新生刚入学,第一节课就针对是否接触过计算机、掌握了哪些操作技能、学过哪些软件、接触过哪些硬件软件、家里是否有计算机、能否上网等问题在学生中做了详细调查,然后根据调查
结果,把我们学生分为高(偏少)、中(偏少)、低(大部分)三个层次。在教学中,实施不同程度的教学,尽量都能让我们的学生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学习“Excel制作图表”时,讲解完对图表生成及美化的方法后,布置学习任务,重点指导中、低层次的学生如何完成图表制作等一系列操作,通过表格数据制作更直观的图表分析数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美化图表,制作出更美观的图表作品。
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一大特点,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电子邮件的收发”一节时,把所有关于电子邮件的收发所涉及的知识问题,做成网页的形式,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击相应的链接,打开相应的具体文件并通过阅读其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问题的了解。如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上申请一个邮箱地址,他可以点击“申请邮箱地址”链接,还有的学生不知道哪些网站可申请到免费邮箱,他可以点击“提供免费邮箱网站”链接,查阅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节的学习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既学习新知,又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评价
评价是教学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反馈——评价,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因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各种各样的评价,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由学生自己做出,而不是像传统教学中只发挥教师对学生评价的“专利”。所以说,评价应包含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三者缺一不可。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例如在“网页制作”教学时,通过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自己的网页内容制作后,在展示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先让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评价,最后教师在对学生们的作品做一点评(优、缺点并存)。这个过程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也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能了,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上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创新是时代的需要,学生拥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也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所以,只要我们有创新的意识、有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研究,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
第三篇: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悟县东新乡中心初级中学徐响平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同时也给现代教育教学带来了发展的动力。目前,各级各类中小学都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且都开设有信息技术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展,才能有效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
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信息技术课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内容又有所区别,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的很多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上的,而
软件太多,更新太快,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跟上这样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的途径
㈠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教师要有意识的加以引导,把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把课外这个第二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劲头。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就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强烈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㈢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的放矢
现在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信息技术课也一样。教师只起点拨、引路的作用,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后的实际操作、运用还需要学生自己动手。作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我认为,大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大胆的操作,让学生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总结其中的规律。在学生进行上机练习时给予他们充足的自由练习时间,不强调那么多,适时给以指引和加强辅导。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如在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软件中很少用到的功能。让学生任意改变文字的编排方式,插入艺术字、图形、剪贴画、音乐等,一旦发现有的学生编排得有特色,就让他向全班展示作品,并予以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兴趣大增,学习自觉性极高。有很多的学生在发现了很多以前从没有用到的功能,编排出了很多美观大方的作品,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摸索,不是对学生的操作完全不管,放任学生自己随便去玩,而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不停地观看,对不容易操作的环节,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和灵感。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创新思维的热情和愿望。
㈣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它还是一个学习的工具,知识在于积累,技能在于训练,工具在于运用。而计算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人类高效地完成日益繁重复杂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去创造生活,创造未来。例如:在教学Word表格的制作之后,让学生完成一张“课程表”制作的练习,并进行美化。学生在学习了Excel的知识后,就可以利用电子表格制作自己的成绩表,进而形成数据分析图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科成绩的不足。在学习了网络知识后,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查阅平时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计算机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同时还激发了学生
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及动手实践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效果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以及时代的要求,我体会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即:主体激发──激发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尝试自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想象──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交流──实践小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巧设情境、引导想象、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及学习技巧。实践证明:通过这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的学生能做小老师,辅导其他学生;有的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有的学生学会了思考;有的学生学会了想象;有的学生学会了帮助别人…… 这些都充分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而且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南国农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玉华 “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河北教育》2007年第10期
[5]李进生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河北教育》2008年第11期
第四篇: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丹阳市埤城中学陈锋伟
【摘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思考及探索的课题。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从学生、教师及教学过程的评价来阐述,望同行专家给与指导。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能力
【正文】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的。在新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已经被列为高考科目,并从2010年开始全部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笔试加上机操作。所以,中学信息技术课在这一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创造型人才,为了适应新课改,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本文就作者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兴趣引路,激发学生创新活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积极探索某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效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基础。
如在教授“上网下载信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2010上海世博会 ”为题,提问学生关于北京奥运的相关问题,学生对此往往只是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因特网知识,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将会有哪些收获?学生们顿时跃跃欲试。运用关键词搜索,下载图片和文字,保存网页等多种操作都学得兴趣盎然。
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上网浏览及下载信息的方法后,教师便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题目:本学期学校将组织全校师生去北京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你能从网上帮助了解一下北京有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行车路线吗?我校下学
期将要新建一个第二机房,你能通过上网查询为学校提供一些当今计算机的主流产品配置及相关产品的说明吗?这些实践性题目都是与学生生活很近的,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他们能根据需要进行上网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与同学共同分析、探索。此时,学生不是在学计算机,而是在用计算机;不是在复习计算机知识,而是在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大大激发了求知欲,逐步形成了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创造自由”。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过多的讲解不仅使老师身心疲惫,学生也是满头雾水,兴趣全无,何谈创新。
对此,我们不如只点拨,多让学生自己实践,学生们在互相交流、尝试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它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电脑软件的某一操作从起始点到目标点其方法有很多,我们只教给学生
一、两种方法,其他方法教师给出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找,然后将学生找出的不同方法介绍给所有学生,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即使将来遇到了相关没学过的软件,学生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练就自主学习的本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了基础。如在教学Word文字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法,并让上主机进行演示,这样学生产生了“创新”的勇气,有了“创新”的热情,于是潜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创新意识被激活。这样学生沉浸在“成就”的喜悦中,使课堂时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此时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学摆脱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简单问答式教学框框。使学生放开手脚,自己去想象、琢磨,切实保证了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演绎
和归纳等思想活动,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利条件。类似的例子在教学中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上始终以一种创新的思路去引导学生,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在适当的时间提出一些新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去寻根问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那些勇于探索的学生应当众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增强自信,乐于猜想、判断、创新。
三、优化教学过程,适时进行知识拓展。
创新的本质就是利用原有信息去获取新的信息,这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掌握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既要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给定信息,还要帮助学生用探索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多地利用给定信息去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此,我们允许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挥,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查阅更广泛的知识信息,在实践中尽可能标新立异。如我们利用flash做帧并帧动画时,让学生在第一帧画一座小房子,当第一帧画好后,如何在第二帧画出同样大小的小房子呢?在学生犯愁时再教如何复制,这样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一来学生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会复制、剪切、粘贴等一些重要的操作,通过学习,学生对窗口和菜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常用的文件操作(新建、保存、打开、另存为、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等)、编辑操作(复制、剪切、粘贴、撤消、重复等)、文字录入、查看、帮助等都能熟练应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四、小组合作学习,营造创新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解Word编辑、文章修饰这一章节时,我将全班学生按异质分组,每组5至6人。并事件准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小报,为学生提供参考资
料,要求学生编制出内容健康向上、有主题思想的小报,题目不限。在第一课时,我只用10分钟时间对Word中如何编辑、润色稍加点拨,然后便要求各小组学生自己分工合作编制。各小组成员有的输入文字,有的策划版面,有的润色文字,有的制作插图,每个人都积极地参与,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学习了别人的长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一起探讨、解决问题。通过三课时的教学,每个小组都交上了各具特色的小报。
五、优化评价方式,在评价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同时认为应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然而,当前农村地区对学生信息技术的评价往往更多侧重的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是片面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倡导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化,即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通过学生互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倾听意识,也促进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评价,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而自我评价,则突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本人对自己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效果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更贴切,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客观性。学生通过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谈创作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谈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理清了思绪,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为培养能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所需要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凤县双石铺中学
王晓丽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不再是知识型人才,而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计算机文化”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注重计算机的操作技能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在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利用计算机这一最便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来有效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受用的基础能力来培养。
一、兴趣是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要激发创新思维,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却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电脑课,却不喜欢电脑老师的现象,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
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精彩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文字编辑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最主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认为,文字编辑不就是“打字”吗?只要会输入文字不就可以了,一些连简单的插入、删除还没有学会的学生也觉得它“没意思”。为了使他们感兴趣,我在上“文字编辑”这节课时,从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纸”,用作练习本入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这种“特殊的纸”具有容量大、易修改,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手机短信、商务通、电脑等,使学生在体会信息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深刻影响的同时,感受到文字输入的重要性,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变为自觉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学生本来就有浓厚的兴趣。为了保持这种兴趣,我们更应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我的小书房”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在学生进行指法练习的时候,内容单
一、乏味。如果不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我精心挑选多种软件,如全能打字教室、金山打字通等让学生练习,学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序“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并结合竞赛形式,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好强和好胜的心理。
3、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引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使学生乐意学。如我在讲解软盘的使用时,3.5寸软盘是将写保护划片打开时为写保护。学生在学习时,记忆起来有点困难,讲到这一点时,我拿出了一张3.5寸软盘,将写保护划片打开,让盘片上二个孔对在两只眼位置上,告诉学生,3.5寸盘上有两只眼睛,当二只眼睛都瞪着时,是处于高度警惕的戒备状态,别人是侵犯不了的(写保护了)。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时(把划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状态,因此就没有进行写保护。听到这一比喻时,学生都欢笑不已,点头称是,至此,这一教学难点在幽默的情趣中解决了。
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电脑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绘画艺术。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特点,如构图、造型、着色等;另一方面,它具有传统绘画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它的方便易用、新颖独特以及效果的丰富多样等。因而,电脑绘画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电脑绘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独特的创意都具有重要意义。画图是Windows中自带的一个小程序。通过教学与研究发现,如果教师站在思维发展的高度讲授画图程序,便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计算机可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生动的表象,并通过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外化,为学生提取、加工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教学生用画笔工具绘制几何图形和线条,并让学生练习这些基本图形和线条的各种变化画法。学生通过利用软件中的矩形、圆形、多边形等工具亲自动手操作,画出了形态各异的基本图形的变形,在脑子里逐渐形成这种图形的表象,从而积累了创作的素材。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这一事件本身并不见得能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的能力,关键还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便成了教师颇费思量的事情。因此,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能动地驾驭课堂,给予学生恰当地点拨与适时地指导,才能使他们真正开阔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讲解“复制图形”这一课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预先动手操作并思考复制有哪些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同学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利用复制功能可以轻易地画出汽车四个大小一样的轮子;可以画小动物两只完全一样的眼睛;可以画许多美丽的花朵等等。在综合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了复制的用途:
①可以节省时间。②可以轻而易举地画出一样的图形。③可以避免失误、精确度高。
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画出了汽车、花丛、树林、圆的运动轨迹等许多充满童趣的作品。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同学甚至提出了利用图形翻转技术画对称图形的想法,从而迸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创新,人类就没有今天的文明与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学生的创新创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FLASH动画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FLASH”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动画,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再如在讲画小房子时,我先用多媒体演示了几何图形搭建的小房子的图画,然后依次提问:
①图中的小房子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房子呢?(帮助学生整理表象材料)
②除了现实中的房子,你们还可以想象出什么样的房子?(对表象进行初步加工)
③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把你刚才所想象到的房子放入一个美丽的环境中,然后将它们画出来。(对表象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形成雏形)。
就这样,在教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脑海里具备了图画的大致形象,因此他们操作的过程实际变成了形象思维化的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能会发现实际效果与预想的效果有所不同,他们思维的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一些更好的办法也随之出现。因此,操作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创作的画面效果也就不同。如:有的同学用苹果瓣作为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画出了住着小猴子的两层楼房;还有的画出了想象中太空中的房子、童话故事中白雪公主住的城堡;也有的同学画出了美丽的校园、自己的家。总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了各自的得意之作。从而可知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条件,才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体现了我们正在提倡的创造教育。创造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要求我们传授的不仅是过时的知识,而且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培养创造新方法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灌输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课堂上,我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这样逐渐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帮助学生树立 “求异、求新”的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因为每个学生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缺少一把打开这座神秘宫殿的钥匙。相信学生是发展创造力的“兴奋剂”。老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