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

时间:2019-05-13 00: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指导》。

第一篇: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教师组织复习的技巧(《中考作文技法》)初中语文总复习的全部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月。在短短的八周时间中要对中考作文进行扎实深入的复习,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从内容上讲,它讲究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从安排上讲,它讲究技巧性和科学性,每一个方面的疏忽和肤浅都会影响到复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组织中考作文复习的技巧。

下面介绍这样几个方面的作法。

(一)合理地划分复习的阶段

划分复习阶段的过程,也就是规划复习的步骤、安排复习内容的过程。它在科学分析、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勾画出复习进程的基本轮廓,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从而确保复习内容的系统和周全。一般来讲,可这样进行划分:

1.教材梳理阶段

此阶段是作文总复习的基础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师生合作,对初中语文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梳理,通过梳理明确复习的重难点,明确所要借鉴的内容,明确所要撷取的材料,使复习的内容有据可依,让复习的内容心中有底。梳理的主要内容有:(1)初中语文三种主要文体的训练序列

应使之表格化,从中窥见复习的重难点,从中找到需要加强训练或补充的内容。

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大作文的训练主要有如下的14次:

①说自己想说的话,①说话要真实、要实在,③说话要有条理,④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反映生活,⑤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⑥展开想象,拓宽思路,⑦写人记事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⑧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⑨围绕中心选择材料,⑩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11 叙述结合描写,12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13 人物小传,14 新闻报道。这14次训练中的12次集中在初中一年级,初中二年级则完全没有记叙文的作文训练。

我们再来看人教社原统编教材的训练体系,人教社原统编教材安排了18次记叙文大作文写作训练,其中记事、写人的训练点有:

①记叙一件事,②记叙生活中的见闻,③记一次参观或访问,④选用片段材料写人,⑤写一件新鲜事,⑥写一个熟悉的人,⑦写自己深受感动的事,⑧记叙比较复杂的事,⑨通过几件事记叙人物,10 在记叙中穿插议论,11 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等十余次。

对比的结果表明: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点远没有原统编教材的训练目的明确。从中考复习应试的角度来看,原统编教材的训练点更有实用价值。通过教材梳理,我们就可以借鉴统编教材的训练安排,调整总复习中的作文训练点,以更加准确地逼近考点。

(2)初中语文教材中可供利用的材料,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中所需要的论据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人名言、人物故事、历史风云等方面的内容不少,但在中考作文中的利用率很低。考生在考场上往往为寻找可*的论据而搜索枯肠,却不知道教材就是一座丰富的宝库。如通过分类排列,以时代新风、艰苦奋斗、立志、正气、勤奋、谦虚、修养、爱国、荣誉、友爱等为专题,则可以集纳如下面内容的许多熟悉而且大有用场的材料: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双眼呆滞无神,不适合学戏,天资的欠缺使他更加勤奋。他每日仰望天空飞鸽,追逐飞鸽的身影;俯视鱼缸水底,紧盯遨游的金鱼;用火柴棍撑起眼帘,锻炼眼睛顾盼。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那双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秋水,脉脉有情。宋代福州陈正之,性愚钝,读书一次只能读50字。一篇短文竟需两百遍才熟,但他勤学苦练,天长日久竟成为博学之士。

鲁迅先生有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他的好友劝他换条新的,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新棉裤而已,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生活太安逸,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3)初中语文教材中所表现出来的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模式这对于考场作文指导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在归纳、提炼的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课文写作知识,对即将参加考试的同学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新鲜、有用。如总结出来的“写人”记叙文常见的构思角度:

①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如《背影》; ②写几件事表现一个人,如《我的老师》;

③写一件物表现一个人,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④写一个场面表现一个人,如《变色龙》; ⑤写一件事表现若干人,如《挺进报》;

⑥写几件事表现若干人,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⑦写一个场面表现若干人,如《卖蟹》; ⑧人物小传,如《冰心小传》。

(4)初中语文应用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应用文训练点达20个以上,如:通知、启事、电报、汇款、介绍信、证明信、公开信、倡议书、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贺词、贺信、贺电、会议记录、合同、民事诉状、计划、公约、海报、黑扳报、科技报告、产品说明书、唁电、唁函等。从中考复习的角度看,它们可以分为如下的种类: ①格式类。如通知、启事、信件等。这是复习中必须覆盖的内容,且以复习应以“格式”为主。一方面用以应对中考的写作题,一方面应对中考的修改题。

②操作类。如电报、汇款等,可略加复习,以应对中考的填写题。

③内容类。如倡议书、申请书、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等。除了格式之外,对它们的复习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训练。

还有一类为“不复习类”,如合同、民事诉讼状、计划、公约、海报、黑扳报、科技报告、唁电、唁函等。它们一般不会出现在试卷上。

2.题型和审题训练阶段

此阶段是作文总复习的发展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剖析各类考场作文题型的特点、基本样式和变式,让考生熟悉、了解各种题型,以便在考场上应对自如。题型和审题训练的主要内容,除了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无命题作文、材料作文、条件作文、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类型作文的基本题型进行训练以外,还要对考生进行中考作文的活题和难题题型的训练。

如,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如下类型的中考作文“活”题的适应性训练:(1)划范围式无命题作文

如年北京市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请你以艾华同学的名义给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一种爱好。

文题只划出了“个人爱好”这个范围,让考生人人都能写自己在“爱好”方面的特别之处,每个考生都绝对有内容可写。此类文题虽然要求宽松,但审题中却不可粗心大意,题中“写一封信”、“介绍一种爱好”等限定性内容绝对不能忽略。

(2)限条件式自由拟题作文

如上海市题:①题目自拟,但必须包含“我”、“第一”这两个词。如:我的第一位老师,我第一次看彩电,得第一名的是我,我家第一次旅游,等等。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出题者要求考生自由拟题,同时限定文题中必含“我”、“第一”两个词。由于没有其它条件的限制,所以取材立意也宽泛而自由。面对此种题型,考生要在命题上反复斟酌,认真比较,一定不要写到中途又换题目。

(3)无文体式命题作文 如河南省题“生活”,又如河南省题“同学,你不能这样”。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用上面的文题可以写记叙文、抒情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在文体的写作上给考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机会,使考场作文显得灵活多姿。此类文题强调实用,注重表达,考生要注意发挥特长,巧取角度,力避举棋不定,左右游。写作过程中应力避中途变换文体。

(4)选择式自由拟题作文

如年北京市题:①从你初中三年的生活选取材料,写一篇记叙文,写出80年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志趣。②就能促使你健康成长或影响你健康成长的某件事,写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任选上述一种文体,题目自拟。

文题从三个方面给考生提供了便利。第一,两题选一;第二,题目自定;第三,取材自由。整个文题非常灵活。但以上三个“便利”,同时也是三种干扰因素,所以考生要冷静、耐心,以较快的速度入题。

(5)指定式自由命题作文

如河南省题: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使人避恶,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上面是关于读书的几则名言,相信你也有类似的感受。请你选择读过的一本好书(或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心得体会和受到的教益。题目自拟。

这是一个难而活的题。它难在出题者指定考生写关于读某一本书(或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篇文章)的感受。不少的考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还要自己命题来写这方面的文章,就显得更加难了。遇到这样的题,最好是往“小”方面写,如最好写读了“一篇文章”之后的感受,而尽量避免写读了“一本好书”之后的感受。

(6)多种限制式半命题作文

如安徽省题:我懂得了

。这个题有7个限制: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文,②从“母爱”“父爱”“老师的爱”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填到题目的横线上。不得选填其他词语,否则得零分,③要准确理解题目含义,按题目要求作文,④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⑤文中不得暴露自己所在地区和学校,否则得零分,⑥不少于600字,⑦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这种题限制诸多,危机四伏,还带有屡屡的警告,因此考生大意不得。

(7)一材多体组合式作文

如新疆喀什市文题:星期六下午大扫除,一班的卫生区在厕所附近。王强说气味不好,有害健康,抱着篮球跑了;范花穿着新裙子,站在远处不动,张冬宣称他在家从不扫地倒垃圾……李芳一声不吭,和另外几个同学把卫生区扫完了。①根据上面材料,发挥想象,描写几个人的神态、语言、动作,构成一个场面。字数200字左右。②根据这则材料,选定一个中心,写一篇小评论。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此类题“运动量”很大,要阅读材料,要设想场面,要提炼中心,还要拟文题。由于设计灵活,在内容取舍上让考生颇费斟酌。解题的关键是熟读材料,按要求一篇一篇地完成作文。

(8)设情景式命题或自由命题作文 如烟台市题:当前,有不少初中同学因一时掉了队,便对继续学习失去信心,想中途辍学。请你针对这些同学的思想实际,写一篇帮助他们重新鼓起勇气、树立信心的文章。题目:劝学。这类题目中的“材料”并非可以直接利用。它的作用只是创设一种写作环境,让考生好像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以调动写作激情。所以,凡遇上此类题或以“如果”、“假设”之类材料组成的文题,都得领会“情景”,深入“情景”,“扮演”情景中的一个“角色”,然后按要求作文。

3.素材训练阶段

此阶段是作文总复习的深化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训练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材料的技巧,让学生在考场作文的困难局面面前从容自如地选用材料,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其训练的主要内容有:

(1)积累材料的训练

指导学生收集如下方面的材料:

第一,学生自身的材料,包括“我”、“我与学校”、“我与家庭”、“我与社会”四大方面具有“闪光点”、“美点”、“感点”性质的精彩片断,有20例左右,便能应对写自己、写他人的记叙文选材的需要。

第二,供引用的材料。主要是与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生活、学习、思想修养、世界观形成有关的真人真事、名言、警句、诗词、例证。

第三,供借鉴用的材料。主要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短小精美的范文,各找10篇左右,仔细阅读、分析、揣摩、领悟,吸收其构思、表达的技巧。如果每位同学都如此,便可避免由于死背范文而产生的考场作文雷同的现象。

(2)选择材料的训练

这种训练要分文体进行:

第一,记叙文的选材训练。主要方式是针对一组一组内容相近的文题,斟酌、考虑选用怎样的材料进行铺叙,以锻炼驾驭材料的能力。

第二,议论文的用材训练,主要方式是针对论文题目或论点进行选用材料的训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如何选用支撑论点的材料,②如何对支撑论点的材料进行表述。

第三,说明文的读材训练。常用的方法是提供一组材料,要求找出某个方面的材料,然后进行作文。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主要是培养考生迅速筛选、搜寻有用信息的能力。

第四、文体不限作文的析材训练。常用的方法是从历年中考作文题中撷取典型的故事材料、事例材料、诗歌材料等等,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分析、理解训练。

(3)运用素材的训练

要从难到易分层次进行安排:

第一,训练学生从单一角度运用材料。这是较低层次的训练,要求将材料用好、用准、用实。

第二,训练学生多角度地运用材料。这是较高层次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同学们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训练思维的敏锐和选材时的变通能力。此时要求将材料用活、用巧。

运用素材的训练,在兼顾记叙、说明的同时,特别讲求议论文运用材料的训练。

4.构思训练阶段

此阶段是作文总复习的高潮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严格地、按部就班地、全面地进行大小作文的构思及其速度训练。其主要内容,第一是有的放矢地让同学们接触一批文题,第二是继续深化对教材中各类文章写作模式的理解,第三是进行快速整体构思训练。具体安排可以是:

(1)局部构段训练

其任务是进行三种主要文体的开头、结尾及构段方式的训练,以掌握快速入题、精妙结尾及正确构段的若干方法,训练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可略有深化、扩展。例如说明文小段组合方式,训练一下,对写作考场说明文很有帮助。①说明+描写: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③说明+阐释: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③说明+观感: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SX(B-*6][HT7,5]族〖〗鸟〖SX)〗〖HT5K〗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④说明+评价: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还有:

⑤说明+印证,⑥说明+总结,⑦说明+点示,⑧说明+抒情等。

(2)写作模式训练

其任务是进行三种主要文体的写作模式训练,以使文章的展开有一定的章法,有明晰的思路。这种训练也以教材为依据,既有一定的标高,又为学生喜闻乐见。例如说明文的展开,讲究条理清楚、顺序井然,从大的构思框架上讲,有许多说明文是用一种“三部曲”的模式写成,如:

《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乖巧的习性。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总的特点--局部特点--细部特点。

《海光》:海光的奇特表象--海光产生的原因--海光给人类的启示。

《机器人》:古代机器人--现代机器人--未来机器人。

《中国石拱桥》:特点--典型例子--成就。

《死海不死》:死海的表象--死海的特点--死海的未来。

《万紫千红的花》:花色浓淡的原因--花色变化的原因--花与人们的生活。

把这种模式及其例证介绍给学生,或指导学生自己提炼、总结,将给他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3)综合构思训练

任务主要是进行成篇作文的构思角度和表现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兴趣、活跃思维、巩固基础,将写作水平提高一个层次。如记叙文的写作构思训练,就可以结合教例进行如下构思方法的训练:

以小见大法,侧面表现法,设置悬念法,夹叙夹议法,抑扬结合法,先后有序法,点面结合法,横式结构法等等。

上述四个阶段,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平分秋色,重点应放在材料训练和构思训练上。如果考虑得比较周全,教材梳理的时间还可以提前,为总复习节约一些宝贵的时间。(二)科学地安排复习的课型

中考作文复习讲究以科学的手段强化训练,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里所讲的科学手段,主要是课型的设计和安排,它是提高复习效率的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历年的中考复习来看,许多教师忽略了作文总复习的全面指导、重点提高、弥补缺陷、争取时间的特点,往往习惯于布置文题--安排写作--批改讲评的教学程序,把力量几乎全放在写作课上,不但方式比较单一,节奏比较缓慢,而且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复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有必要进行中考作文复习阶段中的课型和课堂结构的改革。教学实践证明,除了“写作评讲课”以外,下列课型是比较实用、实惠的。

1.佳作吟诵课

或由教师提供平时积累的美文佳作,或由学生收集自认水平不错的同龄人作品,在课堂上朗诵赏读。一篇读完,又可互相交换。由于资料的参读带有应考性质,此时的阅读将会十分专注,学生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受到语言、思想、情感的熏陶。

2.信息交流课

一般以专题进行,分小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知识积累,强化学生的记忆和表达。例如,可让学生在小组内介绍一篇自认为写得好的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并简单评说它为什么写得好,若以六人小组计,人人都能发言,每个人便接触了六篇例文。又例如,让同学们谈谈横式结构的文章有哪些结构形式,于是就有日记标题式、字母标题式、单词标题式,短语标题式、句子标题式、数码标题式、留出空行式等多种模式的介绍。3.习作整理课 要求学生整理初中以来的习作,将几十篇文章翻阅浏览,让学生激起回忆的浪花,回首生活的足迹,撷取有用的材料,修改稚嫩的作文。每个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都能发现自己以往习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考场作文的构思立意、词语锤炼及情感表达。若能指导学生将习作分类整理,则实用性显得更大。

4.听读记录课

此种方法是师生合作,选定最有示范作用的优秀精短范文,由教师朗读,学生笔记下来。一般的作法是教师用稍慢的速度朗读三遍,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记、修订。此法有一箭多雕之功效,既练了字,练了听力,训练了写字的速度,又带着很深的印象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美文。

5.写法讲析课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梳理教材之中,在信息交流之中,随时概括总结规律性的板块知识,并用卡片记录下来,形成美不胜收的写作指导卡片。学生在记录、整理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动手能力,又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如对记叙文结尾方式的分析品评,可介绍记叙文结尾的八个美点:简洁美,如《论雷峰塔的倒掉》;含蓄美,如《落棋有声》;激情美,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气势美,如《海燕》;意境美,如《荔枝蜜》;精警美,如《枣核》;画面美,如《七根火柴》;悬念美,如《鞋》。6.提纲训练课

此课型着眼于增大训练的密度,节约训练的时间,锻炼学生快速构思的能力。是非常有用、非常有意义的一种训练课型。运用得好,有很高的复习效率。其方法是:

以“一节课”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对一定数量的文题进行构思训练,只拟提纲,不求成文。训练的内容有多角度立意训练、一题多作构思训练、联想与想象训练、布局谋篇训练等。在一个课时内,只拟五个左右文题让学生快速构思,要求写出较为详细的构思提纲或构思内容,教师在巡回之中发现优秀的提纲,拿出来加以评讲。

如果作文总复习期间对30个左右的文题进行认真的构思训练,则学生的考场应变能力可以大大增强。

7.思路开拓课

此课型着眼于开拓学生思路,增长学生见识,在有趣的横向联系中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掌握一些写作知识。如教材中,人物“脸”的描写有几十例,可先找出对人物的脸和脸色进行描写的句子: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②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③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④在人们的说笑声中,老头红了脸。

⑤他坐在小板凳上,两个肘子支在膝盖上,两只手掌托住冻得发红的脸蛋。⑥她那时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颗黑痣。……

然后进行读写分析:从这些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就“写作”知识来讲,可以让我们学到:①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生活状况。

②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身分、年龄。③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④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灵之美丑。

⑤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烘托文章的主题。⑥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⑦用脸色的描写表现时代的痕迹。

⑧用脸色的描写表现人物特定情境下的遭际。

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脸色的描写,多用简笔,少用细笔;适当穿插,点到为止。可单独一笔,也可在文中多次呼应。如《一面》、《孔乙己》、《卖蟹》、《我的叔叔于勒》等。

8.心理训练课 此课型运用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健康的考试心理,努力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锻炼他们的毅力和意志,以努力保证在“考场”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作文质量。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考试心理训练、模拟的快速作文训练、在复杂环境中排除干扰的训练等等。另外,还有常用的专题训练课、仿写课、语言技能训练课等,也可穿插使用。

(三)精心地设计复习的题型

中考作文总复习,最忌单一呆板的写作训练和评讲。从时间分配上来讲,满满地安排六至八次大作文写作训练,就可能占去全部的作文总复习时间,用这六至八次彼此间没有逻辑联系的训练来应对中考,似乎还比较困难。从学生心理上讲,由于其它需要背诵牢记的课程的时间压力,由于应考前冲刺的精神压力,大部分同学对写作训练已是“无心恋战”。所以必须从侧面入手,从激发兴趣入手,以活跃总复习气氛入手,从提高效率入手,科学地设计总复习阶段的训练题型,使总复习取得应有的成效。下面介绍一些多样化的复习题型。

1.铺垫型

设计这种题型的目的是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对写作规律、表达技巧进行纵横联系及比较归纳,或者就学生喜爱的构思方法组织交流,使学生在对写作规律的探求中、在相互间的交流启发中受到影响、掌握知识。这种题型不要求学生进行写作,但从总体上、全局上对提高学生的驾驭能力足有帮助,故称“铺垫型”。它有下面几种主要形式:

(1)探求规律式 题例:以“记叙文开头的„风景画‟”为题,谈谈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交流见闻式 题例:很多同学在记叙文写作中,喜用横式结构,用一些生活的片断来连缀成文。你认为使用这种结构方式应注意什么,结合实例说明。

(3)收集资料式 题例:请同学们收集“怎样做人”方面的名言警句。

(4)归纳提炼式 题例:从记叙文篇末点题中归纳出议论的几种作用。

2.练“思”型

也叫“部分练习型”。设计这种题型的目的是增大训练的密度,节省训练的时间,提高训练的效率。它的着眼点在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由于这种题型着眼于思维训练,并不要求成文,所以称为“练思型。”它的训练包括下面几点:

(1)多角度立意训练 题例:如果要你写一篇关于《伤仲永》的读后感,你打算怎样立意?请写出构思提纲,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立意。

(2)一题多作构思训练 题例:以“明天”为题,分别写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一篇寓言。请快速拟出三篇文章的结构提纲。

(3)联想与想象训练 题例:我们要为几篇课文续写情节,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快速构思,口述构思的内容:“韩麦尔先生启程之后”、“我又见到于勒叔叔”、“孔乙己之死”。

(4)布局谋篇训练 题例:以“毕业班的老师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每人拟出三种不同的结构提纲。

3.练笔型

也叫“整体练习型”。设计这种题型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在复习阶段中完成若干篇作文,以巩固学生对写作知识的掌握,提高对考试中复杂情况的应对能力。这种题型的训练,除了平时作文指导中经常进行的命题作文这一形式外,还须十分注意下面四种形式的作文训练:

(1)半命题作文 题例:我要说,(结合毕业时的生活、心情写,横线部分可用“老师,再见!”“我要过一个真正愉快的暑假”等等代替。)(2)给材料作文 题例:据中国青年报载,高考招生之后,高校新生绝大部分由亲属护送到校。在一所学校的学生宿舍里,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新生。一对从江西专程送子的夫妻正在忙着,儿子静静地在一旁观看,他父亲说,这孩子昨天才第一次自己洗了衣服。这里大多数新生对自己自立的能力表示怀疑,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全力保他们考上大学,免去了一切他们自己早该会做的事。根据上面的材料,自己命题,写一篇读后感。

(3)文体不限作文 题例:

“人生应尽的责任是要让人家觉得生活可爱。” 自拟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将罗曼罗兰的这句名言引进文章中。文体不限。

(4)话题式作文 题例:风景秀丽的园林中,一条九曲回廊蜿蜒水上,游客驻足其间,极目览胜,常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浓荫深处,一条弯弯的小路盘旋曲折,漫步徜徉之时,常令人平添一份神秘,一份深邃。而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则更使人惊喜不已,终生难忘。这是经历了曲折的收获,它让人倍感不易,倍加珍惜。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以“曲折”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写出你的真切感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练“识”型

也叫“综合练习型”。设计这种题型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健康的考试心理,努力提高学生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努力保证在“考场”这个特定环境下的文章质量。由于这种题型着眼于学生思想素质的训练,故称“练识型”。一般来讲,训练内容包括下列方面。

(1)训练考试心理 题例:一篇作文的好坏,不单是技巧问题、语言问题、知识的丰富与匮乏问题,也是一个思想品德的修养问题、意志与毅力的坚韧与否的问题。考场作文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考试心理是否正常。请用简短篇幅,谈谈你明确考试目的、端正考试态度、发挥正常水平的打算。

(2)训练作文速度 题例:答题的速率是我们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反映。我们应严格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并有相当难度的练习。在一节课时间内,请你对“我的好老师”、“老师是我们的好朋友”和“父母在我的心目中”、“我在父母的心目中”这两组文题进行审题比较,并选择一题做一篇作文。

(3)发展认识水平题例:考场作文一忌套用,二忌雷同,三忌不成篇。文章立意要刻意求新。虽然都是有话可讲,但认识水平不同,文章质量也有高下。文题“在我们这个年龄”我们已经做过作文,现在根据提高认识水平的要求,请再构思成文,时间一节课。

铺垫型、练“思”型、练笔型、练“识”型四种作文训练题型,是总复习中作文指导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中,以练笔型作文训练为主,其它三种题型训练为辅。铺垫、练“思”、练“识”三种题型的训练,由于不要求成文或快速成文,所以费时不多,而又能十分有效地提高练笔型作文训练的效率和水平,从而保证学生在考场作文中有足够的应变能力。

中考作文总复习也有一个抓重点和难点的问题。重点就是记叙文,难点就是议论文,要想方设法辅导学生写好写人叙事、小中见大的文章和一事一议、一事一感的文章,想法增加学生所掌握的材料,想法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篇:教学设计指导

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叙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

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

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达方式;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始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

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潥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

A.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 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

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

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 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 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

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

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

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写作要求

(五)(六)

二、(一)

(二)(三)两个操作要求:

(1)确定本堂课的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难点。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

两个操作要求: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

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六个要求: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

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

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回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反思的主要内容有:

(1)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2)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3)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4)教学设计最突出的教学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

(5)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第三篇: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指导

记叙文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1、把握记叙的不同着眼点。

2、理清作者思路,把握篇章结构。

3、掌握文章精髓,揭示深刻主题。

4、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第四篇:《行道树》教学指导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行道树》教学指导

指导教师: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四中学 李艳玲

在“国培”期间,我深入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曾指导李玮老师执教《行道树》一课,在赛课中获一等奖。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致力于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学生埋头于知识的记忆和大量的练习,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心理体验与情感需求,课堂上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学生思维的激活和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阅读教学重新焕发了活力,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体验,突出探究,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究、发现、体验,使学生由传统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经历,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探究、创新能力。

《行道树》一课,设计了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朗读、品味、体验——迁移、运用、创新”等五个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股强大的动力,它能催人奋发,使人对感兴趣的事物不满足于肤浅的了解,总是寻根究底地去追求更深刻的东西,从而走向创造。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的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求知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生活展示、角色扮演和多媒体再现等方法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所写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新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都来自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语文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使教学情境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情感的流露,变纯粹的说教为主动地体验人生哲理。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的人物,学生思维活跃,会产生很多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新奇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多媒体创设情境是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行道树》一文主要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播放柳树、松树、梅花的图片,而后出示公路两旁的行道树,伴以《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抒情的音乐。教师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赞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那么,对于行道树,我们又欣赏它的什么美呢,现在就让我们从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中去找寻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行道树》一文主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的人称。通过放声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等词语,对课文形成初步的感知,并落实生字、词。再让学生概括“什么是行道树?课文用第几人称写的?”,并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介绍行通树的语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出来,进行自我表白。”(学法指导:用句式:我们是行道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如: ①我们是行通树,我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②我们是行道树,我们在春天勤生绿叶,夏日献出农荫。③我们是行道树,我们忧愁而又快乐„„)通过学生模仿行道树的口吻进行自我表白,使学生对行道树有进一步的理解,为下文探究关键语句、体验文章情感打下基础。

三、自主、合作、探究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心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并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讨论问题的机会。

1、自读生疑,培养问题意识

在《行道树》一文中,主要指导学生抓关键语句。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①为什么说“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②为什么说“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③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④为什么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⑤为什么说“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2、质疑讨论,学会自主探究

探究的目的是强调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获取,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必急于解答,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实现学习互补,学会自主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探究。“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组织小组讨论,可以使小组成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意见和理由,以达到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如果小组内的成员意见不统一,可以由小组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全班同学共同进行交流讨论。3、引导释疑,掌握方法规律

《行道树》一文中,可用化大为小法、抓文眼法、寻找关键词句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对文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等句子难以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化大为小,再联小成大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抓住三个关键词:“神圣、痛苦、深沉”,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A.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B.从事神圣的事业,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C.为什么说痛苦反而把这种深沉留给我们?从痛苦中能得到快乐吗?”对于这三个小问题,学生就容易解答。再把这三个小问题连成大问题,学生的疑难就迎韧而解了:要从事神圣的事业,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要承受痛苦,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但是却能从这些痛苦中获得快乐、欣慰和满足,这种幸福与别人相比较而言是更深沉的幸福和快乐。象白岩松的书名《痛并快乐着》,在痛苦之后感到的是更深沉的幸福和快乐。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探究“为什么是“悲凉”又是一种“点缀”?“为什么“忧愁”“快乐”?从中体现什么精神?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四、朗读、品味、体验

《行道树》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行道树的喜怒哀乐,并为之动情。阅读本文时要求学生“自由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或段落,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完了再谈谈为什么这么读,读这个句子,体验到了行道树的什么情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我把‘忧愁’读延长音,‘快乐’读重音,让我体验到了行道树为了不能改变人类生存的环境而忧愁,为人类制造出清新的空气而快乐的心情”;“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里献出浓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我把‘悲凉的点缀’‘自己选择’‘痛苦’‘深沉’这些词读重音,并延长声音,把‘春天勤生绿叶、夏日里献出浓阴’读成轻快的音,让我体验到了行道树生活的环境很差,而且得不到人们的理解,但是他心甘情愿地选择这种生活,而且努力地献出自己的绿叶和浓阴,让人们能生活的好一些。行道树的这种心甘情愿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让我很感动”„„通过朗读,学生体会到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并批判了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教师要紧紧抓住朗读品味这一环节,重视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作者的感受,与作品主人公一起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进而去感受、理解文本。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为进一步体验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像行道树一样的人。学生举出很多事例:李时珍为了编著《本草纲目》,不仅拔山涉水,而且还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品尝草药,终于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著作;诺贝尔为了减轻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有一次试验,他被炸得浑身是血,但他仍然坚持发明炸药,在成功发明炸药之后,他用赚来的钱去奖励各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张海迪为了自学医术,熟悉针灸,熟悉针灸穴位,在自己的身上针灸以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掌握了一定的医术,医治了很多人;还有如园丁;清洁工;教师等人。

五、迁移、运用、创新

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解决疑难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能进行拓展迁移。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和“触类旁通”的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谈得上理解;只有不断地运用,才能谈得上巩固,教学的目的是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而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尝试运用,使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能力有所提高。拓展迁移的内容很多,小到词语的运用、疑难语句的解答、句式的运用,大到表达方式的运用、课外文章的学习等。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走入文本,通过与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文本、他人、自我的心灵对话,达到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从而人人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言语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学会审美创造,完善人格,净化心灵。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xiexiebang.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五篇:教学指导技能

第五章 教学指导技能

教学指导技能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技能之一。韩愈《师说》里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论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学生以适时、适当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现在就必须明确“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效果,真正地、扎扎实实地“教好”。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掌握娴熟的教学指导技能。

一、案例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拟《荷花淀》的小标题: 教孙犁的《荷花淀》,阅读中,有的学生津津有味地咀嚼,有的漫不经心地翻阅,有的精神倦怠、恹恹欲睡。教师见状,立即发问——

师:同学们阅读了《荷花淀》,谁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小说情节拟出标题?(按:教师基于学生学习现状,需要注入“强心针”进行刺激,否则课堂教学死水一潭。按教学计划拟小标题,抛出思维杠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把课堂激活。)生:(抢先发言)我给这篇小说的情节拟定的小标题是: 水生参军——妇女们划船寻亲人——游击队员湖中歼敌——妇女们战斗中成长。

(按:启发切中学生的求知心理,学生立即响应,一吐为快)1 师:你拟得真快,思维十分敏捷!但作为小标题,还能不能更准确些、凝练点?(按:设置支点,要求“准确、凝练”,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对学生及时鼓励、肯定,给他们添加学习动力)师:你们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谁?(按:学生不能及时完成“准确、凝练”的小标题,教师诱导,另辟蹊径,再设支点)

生:水生嫂为代表的年轻妇女。

师:以她们为线索拟小标题不是更准确、凝练吗?(按:教师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行恰当的引导)

生:送夫——寻夫——遇夫——学夫。

师:好!他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年轻妇女为线索来确定小标题的。真是惜字如金啊!还有没有更新的见解呢?小标题是否越简越好?(按:一方面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另一方面以反问的形式指出其不足,既是向学生挑战,又给予他们新的思维杠杆)

(学生思考,课堂顿时安静,这种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得动脑,不允许也不可能有学生在这个思维圈外。)师:有人欲求简化,把唐朝杜牧的《清明》诗从七言改为五言,继而又改为三言,“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字倒是少了,但诗的意境却全无了。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生:老师,我明自了,简固然好,但一味求简有时不能准确表意。就像我刚才说的“送夫——寻夫——遇夫——学夫”,标题虽简练,但没有时代气息,用在孟姜女身上倒还可以。它不能突出白洋淀边抗日妇女的精神面貌,不如改成这样:送夫参军——寻夫遇险一一助夫歼敌——学 2 夫战斗。

生:(异口同声)好!别开生面!(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并杂着笑声、赞叹声)(按:教师从侧面给支点,学生思维飞跃,启发成功,师生都享受着教与学胜利的喜悦)

这是一则教师指导学生拟小标题的教例。教例中的教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不断给学生提供思维杠杆,设置思维支点,让学生拾级而上,最终圆满解决问题。正是教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圆满解决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如此,才能使教学取得成效。

二、技能概说

教学指导技能是指教师想方设法传授知识与技能、解答学生疑问与困惑,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广义上来说,教师对学生所做的所有讲解、示范等都是一种教学指导。可见,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最广泛的意义上都具有指导性,都可视作教学指导行为。狭义上来说,教学指导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疑惑时,教师给予的有针对性的指点、引导与帮助。这里所谈的教学指导侧重于后者。教学指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学指导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一)教学指导的作用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对课堂教学而言,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水平、指导方式方法等。教学指导不仅要向学生“传道授业”,还要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教学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方向、点拨重点、牵线搭桥、铺路设阶、归纳总结。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在教学指导过程得到充分体现。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指导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学指导中,教师通过精彩讲解、实践演示、创设情境、卖弄关子、设置矛盾等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寻根究底、欲罢不能的学习状态。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教学诱导中的“诱”就是要调起学生胃口,引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求知欲望。良好的教学指导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维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3、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教学指导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指导绝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寻找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比较、4 归纳、综合,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学生思维的高度介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指导,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更体现在思维方式方法上。教师的许多指导是直接点击在学生的思维点上的。教师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解决。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思维方式在思考中获得,思维品质在思考中提升。

4、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学指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认知由低到高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知。经过教学指导,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会比原来更加全面、更加深人、更加合理。因此,教学指导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二)教学指导的原则

1、启发思维原则

教学指导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拨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指导要能够启迪、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能够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思维支点、思维杠杆、思维方向。教学指导要能够促使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教学指导中,教师要多方设法,启动学生的思维。不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指导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学指导应有的作用。

2、因势利导原则

因势利导原则就是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状态,根据学生的认 5 知水平和思维走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引导。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称,乃为善教也。”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实际上是主张教师要相机诱导,适时指导,并非不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强制性教授。只有因势利导才能导得其时,导得其所。教师要适时而教,才能教之得法,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不是教师强行地去推动学生学习,而是要与学生的学习状态相适应。

3、循循善诱原则

循循善诱原则就是教学指导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论是学生的认知过程,还是知识的逻辑结构都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教学指导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逻辑结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进行,绝不可 “凌节而施”。循循善诱,不仅是教学顺序上的要求,也是教学态度上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有教育的耐心。循序渐进与耐心指导是联系在一起的。“善诱”要求教学指导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 “诱导”而不是牵引。“善诱”还要求教师掌握多种多样的教学指导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多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4、过程互动原则

过程互动原则即教学指导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进行。虽然教学指 6 导的主体是教师,但教学指导却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应遵循师生互动的原则。教学指导可以由教师先提出需要学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与困惑,寻找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不论哪一种情况,教学过程都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得 “道”、学 “业”、释“惑”。

三、技能分解

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等。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往往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指导。这里对教学指导的类型展开讨论,从中不难看到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指导方式的不同,教学指导技能主要包括教学指引技能、教学诱导技能、教学疏导技能、教学点拨技能等。

(一)教学指引技能

教学指引技能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学习的教学方式。具体而言,教学指引技能可包括指明方向、指明方法、引导过程、提升结果几个方面。

1、指明方向

指明方向就是教师为学生的学指出明确的思考方向的教学指导过程。教学指导时往往需要教师先给学生以理论的或整体上的指导,为学生指明一个思考的方向,然后让学生顺着教师指引的方向继续努力。指明方向时教师要注意讲清学习的目的、要求,学习的策略、方式方法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意识进行思考与练习,提高思考与练习的效果。教师指明思考的方向时,要进行详细的讲解或示范,让学生清楚明白后面应该怎么做。教师的指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这先期的指导过程中。

例如:指导学生多角度分析课文: 《执竿入城》一文的教学已近尾声。

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文字之后对大家说:“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说罢,教师拿出一个茶杯请学生观察。第一次使茶杯的正面对着学生,第二次使茶杯的侧面对着学生,第三次使茶杯的顶部对着学生,第四次使茶杯的底部对着学生。然后,老师在黑板上依次画出了茶杯的正视、侧视、俯视和仰视的平面示意图。画毕,教师问学生:“这四个示意图哪个正确”?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全正确。”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个事 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尽管结果是不一样的,但这些结果全是对的。这就告诉我们,对于一个事物,不能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草草一看,就轻易地作出结论,而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研究之后,再作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有可能是科学的、正确的。

教师拿起课本对大家说:“阅读分析文章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场面,去分析研究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篇文章。这样阅读分析,这样思考问题,有利于避免片面性,有利于全面地理解文章。”稍作停顿之后,教师接着说:“《执竿入城》这则笑话虽然很短,但是如果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也会得出多种正确的结论,使我们得到多方面的教益。下面,就请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这则笑话,说说这则笑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专注阅读,凝神思考。(四名学生发言)对于上述四个学生的发言,教师都及时给予了应有的肯定。此时他对大家说:“上面的发言都是从鲁人或老人的角度说。大家想想看,分析本文,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呢?”

(三名学生发言)教师结合七名学生的发言对课文的思想内容作了总结之后说:“对于一个事物,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这种多角度思维是创造性的一种。学会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全面地认识事物,有利于发现人们尚未发现的东西,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总问题。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并 9 力求掌握这种思维方式。”

在这则教例中,教师的前期指导是方向性的,为后面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指导。教师首先提出了一个观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评论,可以得出多种不同的正确结论。”紧接着通过茶杯作了示范说明,然后才引导到课文的多角度分析上来。教师的前期指导为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己经明白了道理,接下来就是自己演练。指导过程中,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反馈和必要的提示:“大家想想看,分析本文,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呢?”最后教师进行了教学总结,完成了一个指导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指导就是要收到教师“举一”学生“反三”的效果。

2、指明方法

指明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教例:蒋传一教《林黛玉进贾府》

湖州市特级教师蒋传一在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先是强调“名著无闲笔”,阅读名著要从细节处着手是一种较好的策略。学生运用这一策略在阅读中发现小说描写在贾政的炕上有“半旧的”靠背引枕,“半旧的”弹花椅袱。这两个“半旧的”描写似乎跟贾府这个贵族之家极不相称,这该怎么理解?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深挖了自己的认知过程,回 10 头仔细阅读课文,着重于课文的细微之处,发现课文中有一句写道:林妹妹在二舅家的耳房里“打量这些丫环们的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与别家不同”,而“别家”就是贾赦家。林黛玉进入大舅贾赦的正室时,看到“早有许多盛装丽服之姬妾丫鬟(环)迎着”。学生从而领悟到:文章中这个“半旧”的有无,写女人妆饰的不同,主要是用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旨趣。同样是贵族老爷,贾政是不事奢华的正统代表,贾赦是追求逸乐的酒色之徒。曹雪芹只是从侧面轻轻几笔,互相对照,两位荣府家长就已经呼之欲出了,而且也表现出林黛玉观察事物的精细。这些描写都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与伏笔。

教例中,教师先期的“从细处着手”的阅读策略指导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策略指导下,学生明确了阅读的方向,接下来在自我学习中就运用了这一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虽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再参与指导,但教师先期指导的策略却始终在起作用。教学指导就是要起到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效果。

教例:指导读法 钱梦龙执教《少年中国说》:

师:刚才我们讨论作者和背景的时候,己经读了课文的第一段。现在请同学们不要看书,尽可能用文章里的原句回答我的问题。作者到日本以后,听到日本人是怎么说我们中国的? 生:“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师:为什么这里用“一则曰„„再则曰„„”这样的句子? 11 生:为了强调。师:作者想强调什么? 生:强调日本人都这样说。

生:我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日本人对中国只有这一种看法。他们把中国看死了。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有理。我们可以把两人的意见合并起来:作者既强调在日本这种看法的普遍性,也强调了它的唯一性:日本人看中国,除了“老大帝国”还是“老大帝国”。那么首先说中国是老大帝国的,是日本人吗? 生:“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自问自答严厉地驳斥这种谬论的? 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

师:他针锋相对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师:你们看,作者的思路十分清楚。请按这条思路,把作者的话连贯起来说一遍。谁来试一试? 生:“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师:你们看,我没有提出背诵的要求,可是他事实上已经把第一段背出来了(向生)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你很容易就把这一段背出来了? 生:我理清了这一段的思路,再想想作者的原句,把它们连贯起来,12 就记住了。

师:你觉得这样背文章有什么好处? 生:不仅背出了文章,而且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不要忽视他说的这些话,因为这些话里包含着读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背读法。具体的说,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板书)。下面,我们是不是就用背读法学习第二段?这一段不仅长、而且句子有点“缠绕”,特难背。看我们能不来。

3、引导过程

引导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指导不仅表现在前期的方向性指导上,也表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渐拓宽认识、达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的引导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展开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在教学引导中,可以运用提问法、提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例 《荔枝蜜》

师: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齐)散文。

师:记得上学期我们学习杨朔的另一篇散文《香山红叶》的时候,我曾经介绍过场朔谈他散文创作的几句话,看谁还记得? 生:他说写散文时,不认为是在写散文就放纵笔墨。要像写诗一样,13 再三剪裁,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

师:想不到你还记得这么完整,的确,杨朔写散文从不放纵笔墨,本文又是一个例子。现在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剪裁和安排材料的。阅读散文,我们首先要做什么事? 生:理思路。

师:对,看本文的材料是按怎样的思路组织的。谁能说说? 生:就是按照对蜜蜂感情的变化„„(师插:能不能讲得具体些?)他开始看到蜜蜂,感情是疙疙瘩瘩的,后来品尝了荔枝蜜,了解到蜜蜂忙忙碌碌酿造蜂蜜的情景,又去看了蜜蜂,看到蜜蜂工作辛勤,而要求于人的却很少,于是对蜜蜂产生了好感。

师:嗯,讲得不错,思路基本上理出来了。现在让我们来把作者这一条感情变化的线索简明地写出来。他先是怎么样啊? 生:疙疙瘩瘩。(教师板书)

师:这时他对蜜蜂的这种感情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 生:(齐)怨。

师:好,那我们就这样写。(在“疙疙瘩瘩”下板书“怨蜂”)后来呢? 生:尝到荔枝蜜动了情。师:能不能用四宇概括? 生:喝蜜动情。(教师板书)师:再用一个宇来表达这种感情。生:(七嘴八舌)念。爱。

师:“念”、“爱”是可以的,但最好从课文里找个词。生:想蜂。

师:“想蜂”,好。(在“喝蜜动情”下板书“想蜂”)后来听了老梁的介绍,他觉得蜜蜂精神可嘉,它是渺小的,又是高尚的;它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也用四个字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生:见蜂心颤。

师:非常恰当!(板书:见蜂心颤)下面怎么写? 生:赞蜂。

师:很好!(在“见蜂心颤”下板书“赞蜂”)最后怎样? 生:(七嘴八舌)以蜂喻人。梦中见蜂。梦中变蜂、愿己变蜂。梦中成蜂。

师:大家说了不少。这样吧,我们先从同学们说的中间挑两个宇,写下面的。

生:变蜂。(教师板书)师:上面的四字句用什么? 生:我认为可以用 “由蜂及人”。

师:好,就用“由蜂及人”,因这里从蜜蜂写到了劳动人民和作者自己。(在“变蜂”上方板书“由蜂及人”)【至此完成下列板书: 疙疙瘩瘩→喝蜜动情→见蜂心颤→由蜂及人

(怨蜂)(想蜂)(赞蜂)(变蜂)】

师:你们看,这条思路,反映了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过程,非常 15 清晰。接下来请大家考虑一下问题;本文的中心是要“赞蜂”,为什么不从“想蜂”写起,却先要写对蜜蜂疙疙瘩瘩的感情? 生:这样写更能突出蜜蜂高尚的精神。

师:写对蜜蜂疙疙瘩瘩,怎么能突出高尚精神?我看不出这里有什么联系。

生:这样写,先说蜜蜂不好,再写蜜蜂好,能引人入胜。师:对,这样写是可以引起一点悬念:不喜欢蜜蜂,后来怎样呢?不过要注意,文章开头有没有说蜜蜂不好?(生齐:没有!)作者只是说对蜜蜂有点怎样? 生:(七嘴八舌)疙疙瘩瘩,不大喜欢。

师:不大喜欢,而不是不喜欢,对不对?作者表达得很有分寸。从“不大喜欢”到后面喜欢蜜蜂,甚至希望自己变成蜜蜂,前后对照,更突出了蜜蜂精神的感人。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板书:欲扬先抑)你(指生)的理解是对的。

4、提升结果

教学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之后,要注意对引导的结果进行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概括等方式,提升引导结果,升华学生认知。这时的指导具有巩固思维成果的作用,同时所巩固的思维成果往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实践运用。

教例:宁鸿彬指导学生造句: 16 宁鸿彬老师讲“纷纷扬扬”一词,先请学生解释。

一个学生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飘洒得多而杂乱”。教师赞许后对学生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它的要点有三个:一是多,二是杂乱,三是飘洒。符合这三个要点的事物就可用‘纷纷扬扬'来形容。下面做口头造句。要求是:第一,要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一想都有哪些事物,可以使用‘纷纷扬扬’,大家说得越多越好;第二,造句的内容前后不得重复,就是说后造句的同学不得再用先造句的同学已经说过的事物造句。”很快,同学们纷纷举手。

学生A说:“数九寒天,冷风刺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使大地披上了银装。”B说:“四月时节,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柳条变成了青绿色。这时,校园里到处是纷纷扬扬的柳絮。”C说:“在公园里,当一株株桃花开放的时候,风一吹,那花瓣纷纷扬扬落了一地。”

就这样一连有八个学生进行口头造句都很好。教师都充分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看是什么样的事物才能使用“纷纷扬扬”。

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我认为雪花、柳絮、花瓣、枯黄的树叶、碎纸片、粉笔灰、小绒毛、肥皂泡,这些东西共同的特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所以,又小又轻的东西才能使用‘纷纷扬扬’。”全班学生纷纷举手赞成。

然而教师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继续提问道:“你们知道我这样安排,让你们这样去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吗?”学生陷入沉思,无人作答。

这时教师说:“大家可能心里明白了,但找不到恰当的语言表达。现 17 在我告诉大家:前面想到的,说过的,后面不能再这样想,这样说,这样思考问题叫做排除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好处是,促进思维者打开思路,扩大思维范围,增加思维广度,有利于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发现自己或他人尚未想到过的东西。希望同学们学会这种思维方式。”

宁鸿彬老师在教学生造句时,循循诱导,层层深人。他并不满足于让学生一般地掌握知识,而是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到最后把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排除式思维,并希望学生掌握它。这正是宁老师的高明之处。

(二)启发诱导技能

启发诱导技能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运用相关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根据启发诱导方式的不同,教学诱导技能可分为顺启诱导、反启诱导和侧启诱导。

1、顺启诱导

顺启诱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走势从正面对学生展开启发。顺启诱导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解决求知;还可由近及远、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教例:《少年闰土》的讲解: 18 师:刚才XXX提的问题是:他为什么叫闰土?书上有解释,谁来说? 生:因为他是阴历闰五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叫他闰土。师:什么叫五行缺土?谁来讲讲? 生:就是古代迷信的说法,有金、木、水、火、土,闰土命里缺土,在名字上加个土,表示五行都全了。

师: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迷信的人拿这五行来给人算命。算来算去说闰土命里缺土,他爷爷特别喜欢他,就把他的名字里加个土,说他五行都全啦,能长得好好的。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说“书上有解释”,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寻找答案。当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从答案中拈出一个问题“什么叫五行缺土”。学生再次回答后,教师又结合课文做了解释。这样学生就对前面提出的问题有了深人的理解。

2.反启诱导

反启诱导是教师从反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学生开悟的教学方法。反启诱导有时比正启诱导要省事,它可以让学生反思回想,调转思维,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当正面启发不能奏效时,教师也可以考虑从反面来开启学生。

教例:抓住特征写说明文。

一位老师在讲“说明文”时,由介绍某人的相貌,而转到说明的关键。他在课前“闲聊”道:“你们上课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个傻学生回答:‘这个老师嘛,两只眼睛上面都有眉毛,脸的中间是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

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他说的全是废话。”

“他没有抓住人物的特征来说明。”

老师很快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发言:“说得很好,我们就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说明事物。”

教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而是从反面举例,让学生自己体悟出来,教师进而肯定学生的体悟。这样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侧启诱导

侧启诱导是教师从侧面出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的教学方法。侧启诱导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但教学通过“旁打侧敲”的方式引导学生把侧面的事例迁移到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上来,从侧面事例中受到启发,猛然醒悟,从而解决问题。侧启诱导时常常运用类比、譬喻、讽喻等手段进行。

教例:《中国石拱桥》

有位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时,要求学生理解说明语言的科学性。课文在介绍赵州桥拱圈时写道:“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非要用“拼成”而不用“组成”。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解:“我们在宴席上都吃过拼盘,这盘菜由烧熟的鸡、鸭、鱼、肉等拼成,如果其中的一道菜坏了,比如说鸡坏了不能吃了,其他各道菜不受影响,还可以吃;如果把鸡、鸭、鱼、肉放在一起烧,组成大杂烩,那么其中的鸡坏了,其他的鸭、鱼、肉都不能吃了。同样的道理,赵州桥的二十八道拱圈也都是相对独立的,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因此要用拼成而不能用组成。”学生点头称是。

为了把抽象的、生疏的事物说明白,可用常见的、具体的、熟悉的事件作类比。教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打通了思路,找到了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了课文。

(三)教学疏导技能

疏导即疏通和引导,就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疏通思路,解开症结,提高认识。教学疏导技能的运用需要教师摸准学生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教学疏导的方式有多种,21 常用的有解释疏导、提问疏导、补充疏导、演示疏导等。

1、解释疏导

解释疏导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解释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这种方式直接由教师解释,通过教师的解释解决学生的疑问,使学生的疑难困惑随着教师的解释自然消解。

教例:

有位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一课时,有个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文章的最后一句,“‘我国的桥梁事业飞速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这篇课文到底是写中国的石拱桥呢,还是写社会主义优越性呢?”

对此,教师的回答是:“这篇课文是写中国石拱桥的。但是,解放后,中国石拱桥的飞速发展,却又离不开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必须指出这一点。指出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但它并非是全文要说明的中心问题。”

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直接给予了解答,解除了学生的疑惑。这就是解释疏导。

2、提问疏导

提问疏导即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提问疏导中的提问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必要的台阶与铺垫让学生拾级而上;提问还要注意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疏导的目的。

教例:

有位教师在教《促织》时,与学生有如下的问答: 生:老师,“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这个句子中的“发盆”是什么意思? 师:(略作思考:他把“发盆”看成了偏正结构):请你看看上文,促织装在哪里? 生:上文说“上于盆而养之”,促织装在盆里。师:请你再看下文,促织为什么会“跃掷径出”? 生:(思考):因为成名的儿子打开了盆盖。

师:对。那么“窃发盆”这个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又是什么呢? 生:主语是成子,省略了。谓语是“发”,宾语是“盆”,状语是“窃”。师:“发”是什么意思? 生:(笑):打开。

这位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学生答案“打开”,而是通过一个启发过程,最后反问学生,学生得出了自己要寻求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领会到,要弄懂一个词的含义,不仅要看上下文,还要分析所在句的句法结构。从这则教例可以看出,教师提问疏导比直接给出答案更能激发学生思考,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求,自己去重新认知。

3、补充疏导

补充疏导是教师通过补充相关知识或材料来帮助学生解疑释难。补充疏导适用于学生知识准备不足、背景掌握不够、思维断裂等情况。这时,教师要及时补充相关知识或背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从而在新补充知识的帮助下解决问题。

教例

徐振维老师在教 《祝福》一课时,根据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人们为什么不同情祥林嫂?听她说多了就讨厌,觉悟怎么那样低?作者为什么把祥林嫂写成受人压迫、嘲弄的对象?目的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徐老师点拨说:“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想提供两句话。第一句,文章末尾标明写作年月,1924年2月,想一想,这年的前前后后发生的大事情。第二句,标题注解说,文章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我做点补充,它最初发表在杂志上,后来收进 《彷徨》。请思考我的话提供了哪些信息,它们可能有助于解决这几个问题。”根据徐老师的话,同学们联系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村社会背景,联系鲁迅的思想发展处于“彷徨”阶段的客观实际,进行热烈的讨论,圆满地解决了这几个非常重要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教师提出了两句话,一句做了点拨提示,一句做了补充提示。这两句提示帮助学生寻找到了思考的路径,并最终圆满解决了问题。

4、演示疏导

演示疏导是教师运用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有些用语言难以讲解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可以是教师运用相关教学用具进行的实验演示,也可以是教师运用态势语言进行的演示。演示疏导往往与口语讲解相结合而进行。

教例:斯霞老师教学“饱满”一词: 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一词理解不深,老师反复启发,学生不是说“麦子长得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饱满”。她为了让学生全面弄清这个词的意思,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一扬,两眼炯炯发光。然后,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现在的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的精神也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也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生动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满”这个词的本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意义和用法。

教例中,当学生不能理解词义时,教师靠自己的行为演示让学生明白了词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四)教学点拨技能

教学点拨技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通过各种方式随机点拨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障碍。这些障碍有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思维障碍,也有学习动力障碍、学习意志障碍、学习行为习惯障碍等。当学生出现学习障碍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给予点拨,帮助解决。教学点拨主要点拨以下几点:一点拨学生的思想,二点拨学习疑难,三点拨知识重点,四点拨学习方法。概括地说,“点”就是要“画龙点睛”或“点石成金”,它可以是,点课文精彩处,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点学习中的疑点,点学法上的佳妙处,点学生容易忽视或出错的地方,等等。“拨”,就是“拔除故障”,便学生开窍,渐入佳境,它可以是:拨乱反正,拨疑为悟,拨难为易,拨死为活,等等。“点”与“拨”有时是紧密相联,结合一体的。总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要害,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下面对几种点拨方式加以介绍。

1、拨暗为明

拨暗为明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中隐含的、学生不易看出的内容点拨出来,放到明处让学生学习体会。拨暗为明可以使学生更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例:

鲁迅的《药》中,描写夏瑜的母亲提着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上 26 坟。学生阅读时,根本不去注意形容“圆篮”的“破旧”与“朱漆”两个定语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实则失去了一个了解夏瑜的重要线索。这就需要教师“拨暗为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孙春成老师教学《药》时是就做了很好的处理: 记得我讲鲁迅的小说《药》时,曾发问,“课文第四部分中,夏瑜的母亲提着‘破旧的朱漆圆篮’上坟,文中‘破旧'、‘朱漆'两个定语引出你怎样的结论?”学生先是一楞,认为不足为奇。我接着启发他们说:“如果没有这两个定语,我们将失去一个了解夏瑜的重要线索。我们读书不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还应有一个福尔摩斯的大脑,能根据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作出一系列合情合理的推论与判断。一个圆篮油上朱漆跟不油朱漆一样吗?这个家常用具如此考究,说明了什么呢?”学生悟到:这表明夏瑜原先家境比较富有,现在破落了。“还有别的证据吗?”学生七嘴八舌加以补充:有的说阿义向夏瑜盘问底细,可见夏家给人留下“有家底”的印象;有的说夏三爷、夏四奶奶的称呼足见其曾是名门望族;还有的说从夏瑜的“瑜”字起名上,看出是书香门第。我又进一步发问道:“这与夏瑜具有民主思想有什么关系?” 经过讨论之后大家认识到:他家原是一个望族,正因为如此,他必定受过较好的教育,这正是他比一般老百姓更早接触新文化、新思想的基础,也是他能较早投身革命的基础。因为知识分子往往是一个沉睡社会最先觉醒的部分。就这样层层设疑,处处探讨,使学生纷纷展开了创新思考,这样阅读就深入多了,能把作者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很多暗示都挖掘出来。

教学引导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人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路径,深人胜境。教例中,教师于学生无疑处人手,挑起问题。继而引导学生寻找证据,最后联系课文中的人物的行为,从中得出结论。这样教师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引,使学生学得更加深人、理解更加透彻了。

2、拨偏为正

拨偏为正就是教师把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颇与失误点拨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

[教例5-14] 讲授 《陋室铭》时,一位学生发表意见说:“作者因官场失意而整天‘调素琴,阅金经',这种生活实际上是虚度年华,从这点上看他就不‘德馨'了。”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点拨说:“这一句要联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去理解。”片刻之后,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讨厌的是那庸俗的歌舞笙箫、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厌恶的是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应酬,他以弹琴看书为乐,可见其志趣高洁。

教例中,当学生的认知出现偏误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纠正而是作了提示,点拨学生联系课文的文句进行思考、认知,使学生终于开悟。

3、拨死为活

拨死变活就是当学生处于思维的困境、僵局时,教师帮助学生清除障碍,使学生准确、顺利地掌握学习内容。

教例:

蒲松龄的小说《促织》中有一句“久不售”。教材对“售”注释为:原意是卖物出手,常引申为成功,这里是考取的意思。学生读后还是不懂。

师:作者为什么把“很久没有考取”说成“久不售”呢?而不说“久不中”、“久不第”呢?(课堂沉闷,无人回答,可见“售”是个“路障”。待两分钟后)师:我看关键是个“售”字。

生:售,就是卖物出手。成名读书寻求功名,不就是想把自己卖出去吗? 生:售,还暗写了成名的辛酸。读书一生,兜售不成。“中”“第”哪有“售”深刻呢? 生:还有,“售”也揭示了读书人和科举制度的关系,是买卖关系。

面对学生的不懂,教师先是提出“换词理解的策略”,接着是“引而不发”,再就是 “重击”要害“售”字,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进行讲解,而是一直在给学生提示、点拨。终于,教师的点拨点亮了学生的思维,各种意见纷涌而出,而且学生分析得人情人理。教师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拨浊为清

有时,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知不清,思维处于混浊状态,这时就需要教师拨浊为清。教师要通过点拨澄清学生的迷思,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或认知障碍使学生对事物或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教例:“虐”字的记忆: “虐”字,学生总是写错,教师再三叮嘱下面的那部分开口向右,不是朝左,也无济于事。后来教师从这个字的成因上做了形象的解说。先问学生看到老虎发怒时是什么样子。学生形容说,“虎目圆睁,张牙舞爪„„”接着进一步问“舞爪”的情形,是向外扑抓呢,还是向里扑抓呢?学生说当然是向外抓对手,若是向里,岂不抓坏了自己。于是教师向学生指出,“虐”是老虎发怒时所表现出的凶残之意,这个字上半部是个“虎”字头,下半部是老虎发怒时,虎的“爪”的变形,方向是朝外的。这样一讲,学生一下就记住了。

学生写错宇,应该说是一种认知障碍,主要是由于认识不清所致。教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拨除了学生头脑中的迷障,一下子就记住了。

四、应用须知

1、忌盲目指导

教学指导的前提是教师对学情的深人把握。教学指导是一项具有十分强的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只有深刻把握学生的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是依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去指导就会成为盲目指导。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的需要,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思考、自我努力的空间,教学指导就是盲目的指导。教学指导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学生接受的情况。有效的教学指导根植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深刻把握的基础上。

2、忌越俎代庖

教师可以主动给予学生以指导,但指导要防止“给予意识”。教学指导不是教师给学生“送去”,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使学生“自求得之”。教学指导是启发、指导,而不是注人、填鸭。教学指导并非“越俎代庖”,也不是“强行灌注”,更不是“牵着鼻子走”,而要如《学记》所云:“道而弗牵”(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走)、“强而弗抑”(勉励学生,而不是抑制学生)、“开而弗达”(启发学生,但不必代替学生作结论)。

3、忌简单机械

教学指导是一种需要教师多方设法、灵活处理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教学指导忌讳简单机械。如果教师只会用单调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就会缺乏指导的针对性,难达指导的有效性。时间长了,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掌握多种教学指导的方式方法,根据情况灵活指导、巧妙指导。

4、忌缺乏耐心

教学指导是一项细致的教育技术,需要教师掌握多种方法,也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缺乏耐心就会导致指导的粗疏。应付了事的指导,不能收到指导的效果。教学指导要求循循善诱本身包含着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要具备诲人不倦的精神,耐心指导、细心指导、精心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指导效果。

五、实战演练

(一)教例评析

下面是两则教学指导的教例,请根据本章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理解对它们作一番评析。要注意分析它们指导的类型与方法,这样指导有何特色。

1.师:《泊船瓜州》中概括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 生: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师:这句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绿”字用得最好? 师:那么,“绿”字好在哪里? 生:(一时回答不出,作沉思状。)师:写这首诗时,诗人曾经反复吟诵。先后换过几个字,有“到”、“过”、“入”等,我们也来换换看,吟吟看。(板书“到”、“过”、“入”)生:(轻轻吟诵)“到”,只说明春天来了。

师:哦,“到”没有写出江南的景色。那么“过”呢? 生:“过”只说明春风吹过去了。怎样的景色不知道。师:对了。“过”也没有写出江南的景色。“入”字呢? 生:“入”字也只说明春风来了。

师:那么“绿”字呢?体会到了吗?好在哪里? 生:“绿”字写出了春天到了江南后景色的变化,到处一片绿色。

师:对了。“绿”字用得很恰当,生动地写出了春天到来后,江南生机勃勃的景象。“绿”得可爱,引起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诗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注意,突出“绿”字。

生:(朗读)2.“克己奉公”的造句: 教师给学生讲了“克己奉公”这个词语之后,就安排他们进行造句练习。三个学生都是用它来形容英雄模范人物。于是,教师接着提出,要把这个词语用到反面人物身上,而且还不能美化他们。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以后,造出了这样的句子:“那些贪污盗窃分子,只知损公肥私,绝不会做到克己奉公。”接着教师又说,再把这个词语用来形容自己,还不能吹嘘。他们开始有些犹豫,后来有个学生说:“我们是少先队员,一定要克己奉公,舍己为人。”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学生进一步总结在形容不同类型人物的时候,使用褒义词有哪些规律。经过大家的议论研究,他们总结了三条:第一,直接用于正面人物;第二,用于反面人物时采取否定式;第三,以提出努力方向的形式用于自己。

学生掌握了使用褒义词的规律,再遇到褒义词,使用起来就会避免错误,而且思路开阔了。

(二)情境练习

鲁迅的小说《祝福》里,祥林嫂三次向村里人诉说同样的话:“我真傻,真的。”学生们读起来,非但不同情,反而感到好笑。请你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他们深刻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内容。

下载教学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指导

    有方法 无捷径今天与大家交流的是一些作文指导方面的思考。 鲁迅先生在《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中这样说:—— 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

    新学期指导教学

    9月1日,新学年开学第一天,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温国伟,县政协主席莫祖和,县人大常务副主任周学飞,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杨文,县政协副主席邓昌辉等四套班......

    教学指导方案

    附件5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调研方案及要求 一、调研目的 调研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编写工作的必要环节,为方案的开发制定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研框架 调研对象:主要包......

    写字教学指导

    如何进行写字教学指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做到铅笔字、写得正确、端正,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写字和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然而目......

    生物学教学指导意见

    吉林省初中生物教学指导意见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

    教师指导教学总结

    教师指导教学总结 教师指导教学总结1 20xx年,我分别指导牧医xx秋和牧医xx秋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xxx为期两周的实习实验。作为指导教师,在实习期间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他们学......

    作文教学指导意见

    西平县小学作文教学指导意见 (西平县教研室 2014.12) 一、现状: 目前全县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的指导方法单一,学生的练写方法单一,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学生不会收集......

    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细则

    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细则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我校教学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对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研究和指导作用,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