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课不同样(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同课异构,构出别样精彩
——《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在这儿聆听了金丽娜和陈武义两位老师的课,让我们欣赏到了同课异构的风采,我把他概括成了11个字“同课异构,构出别样精彩”。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一、不同的引入,同样的自然。
我们说好的引入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达到学习的目的。陈武义老师,以自创的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入课文的教学。而金丽娜老师却从学生各自的梦想引入,自然而贴切。不同的引入,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同的词语教学,同样的实在。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优化词语教学,扎扎实实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陈老师分两组,一组重在字形的辨析,出示“募”,让学生去找它的孪生兄弟,语言充满了童趣,字形辨析落实到位。期间,陈老师还很善于抓住课堂的生成,当学生说到“幕”开幕的“幕”时,老师马上说“真好,你用组词的方式来辨析,清楚明了。”这样就有意识的指导了其他学生;第二组重在字音,学生会读就可。金老师则分成三组:一组地名(此时,金老师忽略了学生说是国家名,金老师也说是),一组读音,一组是量词的积累,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生字,更做好了积累。
两种生字教学,各有千秋,但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并做到学以致用。”
三、不同的主线,同样的精彩。
同课异构。意思就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就各不相同。
陈武义老师,紧紧抓住瑞恩的语言,一步一步深入教学。从最初的“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引出“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一直到“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老师细心引导,先让学生充分感悟那样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生活后加以朗读升华,并逐渐引导到瑞恩为了挣70元钱做了哪些额外的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恰如其分的拓展,用句式:当(谁)在(干什么)的时候,瑞恩在(干什么)。的形式出现,这样不仅降低了难度,更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紧接着,陈老师说.赚70元钱要做35件额外的家务事。那凑齐2000元打井的钱,要做多少家务活了?请同学们拿出笔算算。这样一问,一算,再联系自身实际,你愿不愿意去做?学生就这样在思考、回答中充分感悟到瑞恩的执着与坚定。最后再通过瑞恩低声又坚定的语气感受他的梦想不仅让他自己坚定执着的去打一口井,更感动了妈妈、老师、身边的朋友,乃至社会上的其他人士,这就是“梦想的力量”,从而结束本课的教学。
金丽娜老师走了一条和陈老师完全不同的线,她是紧抓“梦想”展开教学的。先谈学生的梦想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补全课题,由读课题质疑引入文本的教学。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感知瑞恩的梦想,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金老师采取了自由读谈感受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悟非洲孩子缺水的现状,再恰如其分的补充资料,使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升华,从而激发他们的同情心、爱心。此时,他们就更急于想探究瑞恩的梦想是如何实现的,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下面的课文教学。对于文本主体部分的教学,金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是一篇略读课,因此她采用了一种表格式的教学,先扶:师生合作学习瑞恩赚70元钱所做的事,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时间上去感悟瑞恩的坚持,以及为非洲孩子凿井的决心,再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加以升华,既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语言说话能力的培养,其间还适时地穿插了写作的指导。接着,金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学二、三部分,不仅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并做到了略读课教学的有所略,有所不略。再以交流的方式检查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同时为了照顾后进生,金老师特地安排2分钟的时间完善作业纸。最后,用非洲孩子有了水后的欢乐场面的图片,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梦想力量的强大作用。
一堂课,无论你怎么构思,怎么教学,始终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迁移,以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不同的拓展,同样的效果。
纵观现在的教学现状,基本上每一堂公开课都有学生动笔的环节,动笔写固然好,但是如何在原有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拓展写话训练,也是很多老师经常头疼的问题。
陈老师自身有着浑厚的文学底蕴,就别出一格,以自创的儿童诗,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写的动力,非常成功,这也正验证了我们平常所说的言传身教。而金老师则是在文本理解的层面上,以写梦想格言进行拓展,在交流评价中肯定学生对梦想的感悟。
总之,下午的教研课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而对于我们来说,这种教研形式可以引起我们各自思维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我想这也就是这次“同课异构”的目的所在吧。
第二篇:《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昨天听了郭老师的课,让人感觉清新、舒服。《梦想的力量》是一片略读课文,郭老师的教学使这篇课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郭老师对文本独特的解读。郭老师通过三块进行教学:
1、梦想的力量可以激励自己。
2、梦想的力量可以感动他人。
3、梦想的力量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提升,这梦想的源泉是爱,梦想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
郭老师先以“瑞恩的梦想是什么?”“瑞恩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这两个问题来梳理课文,然后紧紧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梦想的力量的无比巨大?”这个问题来研读课文,教学主线清晰,教学中既重视对全文的概览,又能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精读感悟。
2.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画一画相关的语句,写写批注感受,学生需要的培养的略读能力与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
3.阅读和写作的兼容。郭老师把瑞恩为实现梦想而做出努力的段落作为重点来读,引导学生关注第六自然段的省略号:“会读书的孩子读省略号读到的不仅仅是六个点,而是一幅幅画面。”通过句式“当(谁)(干什么)的时候,瑞恩却在(干什么)”进行语言训练,并且渗透详略得当的写法。
4.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图片的呈现,为学生的品读感悟提供了帮助。比如非洲安格鲁地区缺水的情况;25元支票的来历;有了井之后,给安格鲁地区带来的变化;瑞恩的井基金会的运行情况。这些资料的运用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与文本精神上更大的共鸣。
这真的是一堂很流畅的课。
第三篇:五年级《梦想力量》评课稿
五年级《梦想力量》评课稿3篇
五年级《梦想力量》评课稿1今天,听了任老师执教的《梦想的力量》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任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世界。
一、提问有针对性,善于抓住入情点。
任老师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很有针对性,往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能统领全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如:任老师在教学中提出了“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梦想怎么样?“从攒钱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瑞恩?”一句简单的提问,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是我的教学中所欠缺的。
二、课后延伸,感受梦想。
任老师让学生再现瑞恩到非洲的情景、瑞恩梦想的继续通过一组数字的出示讲述了瑞恩的梦想在渐渐成长,长大的梦想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福音!
三、对教材的整合运用。
任老师出示的资料,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精过精挑细选有用意的,如非洲的资料,还有一位老人说的话,我在翻课本时发现原来是书中的原话,任老师把它放到了资料中出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我在教学中从没尝试过的。
五年级《梦想力量》评课稿2听廖xx老师的课让人感觉清新、灵动、舒服。《梦想的力量》是一片略读课文,廖老师的`教学使这篇课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以下几个亮点:
1、亮点体现在老师提问的针对性。
他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很有针对性,往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能统领全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比如,他问的“这梦想带给年轻的瑞恩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思考的角度是多维的,有的说到“坚持”,有的讲到“毅力”,有的点到“兴奋”,还有的提到“执著、百折不挠”等等,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面去思考,训练了学生们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的答案不一,但都能回归到一个中心,那就是“梦想的理想如此无比巨大!”
2、亮点是体现教学的完整性。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课时多数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使略读课文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但很多老师因为抓重点,忽略了教学整体,往往把一些“配角”省略而去。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文章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标点,都有它的作用,鲜花固然重要,绿叶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这篇文章中除了主人公瑞恩外,还有老师、妈妈、邻居等人物,这些人物帮助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末找找说说其他人物,让学生明白瑞恩的梦想离不开这些人的帮助。板书里的“读瑞恩读”正是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
3、亮点即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瑞恩言行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从整篇文章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简化教学过程,从读到悟,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去学习,去感动。这样,学生通过交流补充,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老师接着让学生浏览课外补充资料,通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让学生交流“马上映入眼帘的、打动人心”的句子,这样的教法使学生的略读能力与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略阅读但不略内容的能力,使得教学设计大气灵动,这真是一举三得。老师大气的教学设计点燃了孩子们探究的火花,孩子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静心读书,用心思考,响亮而流畅地表达出了各自的见解。
以上几处亮点无不体现出廖老师教学智慧。但是,我发现在引导学生“写”的环节上指向不够明确。“写”
是最好的宣泄,情的感染可以通过“写”来达到极致。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而没有具体指向,如果在写之前说:“无论是写给瑞恩、非洲儿童,还是给自己都行,文字不在多,关键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话,学生的写作方向明确,而且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自己的善良,这将使教学达到最高的境界。有道是“看花容易绣花难”,但我的思考可以警策自己,让我们的教学接近“真”,更接近“美”。突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灵动,追求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动态生成,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让我们感受教学带给我们的真、善、美,感受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五年级《梦想力量》评课稿3任**老师上课,自然大方,从容优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教学每一环节的要求明确,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且在出示相对难的问题时,教师相应降低难度,以填空形式出现,如在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教师让学生填空“课文记叙了()岁的()(国家)男孩(),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而(),终于使梦想成真的过程。”这就使学生易于解答,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并从中学到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恰到好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针对课文内容的填空练习,不仅检验了学生本课所学是否掌握,同时总结了课文,使学生又一次得到了巩固。
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的呈现,比如非洲安格鲁地区缺水的情况;瑞恩的井基金会的运行情况等。这些资料的出示恰到好处,它的运用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与文本精神上更大的共鸣。
四、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形式多样,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篇:《梦想力量》评课稿
《梦想力量》评课稿
《梦想力量》评课稿1听廖xx老师的课让人感觉清新、灵动、舒服。《梦想的力量》是一片略读课文,廖老师的教学使这篇课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以下几个亮点:
1、亮点体现在老师提问的针对性。
他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很有针对性,往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能统领全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比如,他问的“这梦想带给年轻的瑞恩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思考的角度是多维的,有的说到“坚持”,有的讲到“毅力”,有的点到“兴奋”,还有的提到“执著、百折不挠”等等,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面去思考,训练了学生们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的答案不一,但都能回归到一个中心,那就是“梦想的理想如此无比巨大!”
2、亮点是体现教学的完整性。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课时多数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使略读课文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但很多老师因为抓重点,忽略了教学整体,往往把一些“配角”省略而去。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文章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标点,都有它的作用,鲜花固然重要,绿叶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这篇文章中除了主人公瑞恩外,还有老师、妈妈、邻居等人物,这些人物帮助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末找找说说其他人物,让学生明白瑞恩的梦想离不开这些人的帮助。板书里的“读瑞恩读”正是体现了教学的完整性。
3、亮点即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瑞恩言行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从整篇文章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简化教学过程,从读到悟,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去学习,去感动。这样,学生通过交流补充,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老师接着让学生浏览课外补充资料,通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让学生交流“马上映入眼帘的、打动人心”的句子,这样的教法使学生的略读能力与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略阅读但不略内容的能力,使得教学设计大气灵动,这真是一举三得。老师大气的教学设计点燃了孩子们探究的火花,孩子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静心读书,用心思考,响亮而流畅地表达出了各自的见解。
以上几处亮点无不体现出廖老师教学智慧。但是,我发现在引导学生“写”的环节上指向不够明确。“写”
是最好的宣泄,情的感染可以通过“写”来达到极致。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而没有具体指向,如果在写之前说:“无论是写给瑞恩、非洲儿童,还是给自己都行,文字不在多,关键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的话,学生的写作方向明确,而且教师借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自己的善良,这将使教学达到最高的境界。有道是“看花容易绣花难”,但我的思考可以警策自己,让我们的教学接近“真”,更接近“美”。突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灵动,追求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动态生成,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让我们感受教学带给我们的真、善、美,感受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梦想力量》评课稿2任**老师上课,自然大方,从容优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教学每一环节的要求明确,使学生一目了然。并且在出示相对难的问题时,教师相应降低难度,以填空形式出现,如在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时,教师让学生填空“课文记叙了()岁的()(国家)男孩(),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而(),终于使梦想成真的过程。”这就使学生易于解答,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并从中学到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恰到好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针对课文内容的填空练习,不仅检验了学生本课所学是否掌握,同时总结了课文,使学生又一次得到了巩固。
三、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的呈现,比如非洲安格鲁地区缺水的情况;瑞恩的井基金会的运行情况等。这些资料的出示恰到好处,它的运用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形成与文本精神上更大的共鸣。
四、教师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朗读形式多样,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梦想力量》评课稿3今天,听了任老师执教的《梦想的力量》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任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世界。
一、提问有针对性,善于抓住入情点。
任老师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很有针对性,往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能统领全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如:任老师在教学中提出了“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你觉得这个梦想怎么样?“从攒钱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瑞恩?”一句简单的提问,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是我的教学中所欠缺的。
二、课后延伸,感受梦想。
任老师让学生再现瑞恩到非洲的情景、瑞恩梦想的继续通过一组数字的出示讲述了瑞恩的梦想在渐渐成长,长大的梦想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福音!
三、对教材的整合运用。
任老师出示的资料,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精过精挑细选有用意的,如非洲的资料,还有一位老人说的话,我在翻课本时发现原来是书中的原话,任老师把它放到了资料中出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我在教学中从没尝试过的。
《梦想力量》评课稿4实习老师郑江讲的《梦想的力量》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美好的心灵以及产生的巨大力量。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一、“读”起着重要作用。
读之前的资料展示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带着种种疑问和强烈的心灵震撼去读,会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调动,学生感悟的表达方式很多,如果是感情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其研究读的方法,这一研究当然要从人物内心情感的体会入手,研究的过程也是体悟情感的过程,一举两得。
二、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想”
设身处地地想他人所想也是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结尾的情节就值得利用,可捕捉文中可以发挥的空白,也可以把自己当成图片中的某一人,观察、想象人物内心。
三、“写”是最好的宣泄
情的感染可以通过“写”来达到极致,无论是写给瑞恩、非洲儿童,还是给自己都行,文字不在多,关键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更可借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自己的善良,这将使教学达到最高的境界。
人道是“看花容易绣花难”,但我的思考可以警策自己,做教育其实也同做人,接近“真”,才会更接近“美”。
《梦想力量》评课稿53月31日,城中片语文优质课评比在我校举行,有幸听了三位老师精彩的语文课,感触颇深。翁意雯老师执教的《桥》感人肺腑,刘优梅老师执教的《梦想的力量》清新自然,顾春艳老师执教的《检阅》情真意切。这几位老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不仅具有熟稔的课堂驾驭能力,更具有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下面我重点评一评翁意雯老师执教的《桥》这一课。
《桥》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天黎明,一个工地突遭洪水侵袭,100多人无路可逃,都疯了似的向一座木桥拥去,情况十分危急。而老汉——一位即将退休的党支部书记却站在桥头沉着冷静地指挥人们有秩序地逃生,最后他和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夺去了生命。故事非常感人。这篇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翁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老汉像一座大山”这句话,抓关键词,层层递进,把老汉光辉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融入孩子心里。应该说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语文课,亮点为:
一、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有效地进行“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地读是对文本很好的解读。这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的朗读。翁老师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再次默读,分别划出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划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读给大家听,这样逐步深入地、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读出不同的理解,读出不同的韵味。从而加深了对老汉的理解、升华了对老汉的认识,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披文入情,注重学生的“悟”
语文学科规范也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在理解“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这句话时,翁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学生开始认为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感悟到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群众的靠山。
老汉对儿子的几个动作,“冲、揪、凶得像豹子”等在翁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于小伙子的一瞪一推和老汉的一揪一推,更是含义深刻,令人回味。
文中“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句,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老汉想喊什么?学生通过讨论,领悟到老汉也是一个有亲情的人。但是在生与死的关头,他为了群众,舍弃了亲情。
三、巧取名字,升华学生的情感。
整堂课,通过自读自悟,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已经深深地留在学生的心理。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所以到最后,在为新桥取名的时候,学生也说出了这其实是一座“生命桥”、“希望桥”、“救命桥”……这真是“情到深处自然浓”呀!
商榷的地方:
老师的语言非常优美,但是对于学生的评价好像过于注重情感方面,有点像预先背的一样。比如学生的感悟是从“!”中得到的,我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可侧重这一点,借机对学生进行小小的使用标点的提醒。
《梦想力量》评课稿6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在五(2)班听了一堂高效课堂的入门课,课题是《梦想的力量》。
这节课的基本流程都有,先是老师导入课堂,然后是学生自己读课文,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展示、评学。课堂上老师讲的也不多,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参与课堂自主学习。老师设计的导学案中,在自学部分,设计了7道题目,学生在预习当中,已经完成了这些题目。在课堂上,老师又给每个小组分一个题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然后再把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展示在各小组的黑板上,全班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也非常活跃,参与主动积极。当中也有同学就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相互之间有简单的争论探究,这可以说是这节高效课堂入门课的亮点。但每个小组的展示模式基本相同,缺少特色。而且问题都是预习中已经接触过的,没有新意,更没有课堂随机生成问题的新奇,我感觉学生缺乏活力,探讨问题的兴趣没有充分激发出来。我感觉如果导学案上少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讨论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这节入门课会增色不少。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说出来和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共同提高。
《梦想力量》评课稿7各位老师,谈不上评课,只是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20xx年的第一场雪,似乎来得有些晚些,因为我和大家一样早就盼望着听这节课。但是不要紧,春雪,更灿烂,更容易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
大家可以从这节课中看到,我们的学生是灿烂的,我们的老师是灿烂的,我们的课堂也是灿烂的。
这节课灿烂在理念的新颖。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课标在低年级阅读要求中,把喜爱阅读放在第一条来说,这是很有见地的。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和阅读教学都太功利,是没有人的阅读和阅读教学。阅读应当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因为阅读能呵护心灵,能给心灵普照阳光。我们的阅读教学要致力于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快乐的欲望。今天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从课堂上看,孩子们真地读进去了,他们走进了文本,走近了瑞恩,走近了瑞恩身边的人,也走进了自己的心灵。这是我要说的理念新颖的第一点。理念新颖还表现在对略读教材的处理上。略读教材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个人以为就是运用精读课文中学来的方法自读,这堂课的教学正是这样做的。从预习到课堂上的读我们的孩子完全是自主地读,他们能自觉地运用精读课文的方法,如一个孩子对“执着”一词的品析,品析得多么到位啊,联想又是多么丰富啊!
灿烂在目标的简明。
崔峦先生提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所谓简单,我的看法是就是要集中目标,不要搞繁琐哲学。这节课的目标就两个,一是运用精读的方法自读课文,二是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老师只是在关键的时候作点拨、总结归纳,而这种归纳也是指向于学习方法的梳理。如“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很好”等。
灿烂在设计的简明。
整节课没有繁复的步骤,没有花哨的课件。但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引领学生所经历的三个层次:感知、感受、感悟。感知,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对重要信息的提取;感受,营造一种静读对话的氛围,让孩子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文中的人物对话,作批注;感悟,悟出梦想的力量,关照他人,更关照自己。层次分明。最后是拓展。
灿烂在情感的真切。
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是真切的,只有教师投入了真的情感,首先被课文感动,才能让学生被感动。学生的情感是真切的,他们富有个性的发言,可谓妙语连珠,精彩纷呈,可以佐证这一点,因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因为孩子们情感的河床发生了倾斜,言语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动不息。贾志敏老师说:舞台艺术的魅力在于美,而教学艺术的魅力则在于真,只有真的课堂才能培育出真性情的人。
灿烂在方法的灵活。
特别是读的方法,默读、朗读、分组读、齐读,读得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灿烂在拓展的有效。
很多课堂上我都能看到拓展。适当拓展是课标的要求,是我们课程意识增强的表现。但是不少课堂拓展只是一种点缀,看不到对课内学习有什么帮助。本节课的补充阅读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走进文本,催生了有质量有深度的对话。
最后提出两点意见:
1、本课的课题原叫《瑞恩的井》,人教版再版时改为《梦想的力量》,我想这一改是大有深意的。梦想的力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更多关注的是梦想给别人的力量,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感悟梦想给瑞恩自己带来的力量:瑞恩放弃休闲、放弃节假日的力量从哪里来?梦想关照了别人,更关照了自己。一个有梦想的人与没有梦想的人的生活状态是不同的。
2、后面的拓展,出示了那么多贫困地区的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图片,老师的意图是明显的,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关爱他人的人。后来还联系到丛飞,我以为这有点过了。语文教学的艺术就是把握分寸的艺术。人文性和工具性,谁该浓谁该淡,决定了你这节课是语文课还是思想品德课。语文教学内容是繁富的,在考虑课时,需要我们具有强烈的本位意识,因为我们是语文老师,是教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的。
最后我想套用大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来一首《春日喜雪》作为今天评课的结束语,同时也将这首诗献给在座的各位老师,献给为我们上示范课的两位老师:
好雪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入梅园,课堂异彩呈。对话有深度,感悟个性明。明日教苑里,百花笑鹏城。
谢谢大家!
《梦想力量》评课稿8今天,有幸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梦想的力量》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王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可以说,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亮点也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陈述,我想就略读课究竟应该怎么上,谈一下我的感受。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来聊聊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这一点我们从五六年级略读课文的编排也可以看出来,五六年级精读和略读课文各占一半。《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但是,长久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王老师在这节课中,做了有意义的探索,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
首先,略读课文教学不等于略读。
略读课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与运用略读方法,提高学生的略读能力。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猜读、扫读、跳读和根据要求选择读等方法。
王老师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文时,就教给了学生许多读书方法,或者说是复习了许多读书方法,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扣词感悟的方法,旁批感受等等,这样就使得学生能够把自己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学习方法加以应用,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王老师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文时,先让学生初知全文大意,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梦想的起因。初读环节后,王老师并没有精细耕作,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大刀阔斧,推进板块感悟。她根据课文重难点精心设计了两大板块,板块一:引领学生理解瑞恩的不懈努力,板块二:放手学生自悟众人的爱心奉献。而且这两大板块也是有层次的,第一个板块还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的,第二个板块则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感悟,教师角色实现了从引领者到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伙伴的转变。关于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的定位问题,我想借用一句名言来说明: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也不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不会跟随你;还是让我站在你的左右吧,让我们携手同行!王老师在这点做得确实非常好,首先做好服务者、帮助者、促进者,万不得已才成为引领者。
学生通过细细的品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去说,不但被小瑞恩的纯朴善良所感动,同时还欣赏和积累了课文准确、精美的语言,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细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比较丰富的内涵。
最后,自主阅读不等于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因为这样,有的老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天花乱坠,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梦想的力量》一文的教学,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三个层面的阅读。第一层面是对课文全文内容的初略把握,由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引领,让学生第一次自主搜索有效信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畅谈阅读收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时地通过评价梳理学生所获的信息,渗透整理信息的方法,初步感知全文大意。第二层面是对课文精彩片段的深入阅读,感受瑞恩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感受一个梦想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它不仅让瑞恩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精彩,更唤醒了众人的爱心,给非洲的人民送去了温暖,改变了非洲人的生活状态。第三层面是畅谈感受,升华情感。让学生在感动之余,更加明白了一个人光有梦想还不行,还要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受:
1、大量文字资料的补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增大了教学的宽度。
不知道是那位大师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印象一直很深刻,他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读得多远比读得深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出示了许多补充资料,可以说,每一次出示这些资料,都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让我们的感受变得更加丰富。所以说,略读教学更应该注意拓展延伸,把学生带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主地去搜集资料,去学习。正因为老师有这样的意识,所以学生的思维才更开阔,学生的回答才会异彩纷呈。
2、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爱因斯坦也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王老师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课时,就能够巧妙的利用文本的资源,培养学生想象力,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如读完第二自然段以后,让学生想象非洲孩子的生活;学完第二部分,想象还有哪些人帮助了瑞恩;站在“瑞恩的井”旁,你想说些什么等等。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坚持这样做,让边读边想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五篇:《梦想的力量》评课稿
《梦想的力量》评课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来点评一下龙梅老师的《梦想的力量》一课。《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堂上,龙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世界。龙老师的教学使这篇课文略而不浮,略而不浅,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以下几个亮点:
1、亮点体现在龙老师提问的针对性。
龙老师设计的问题非常简单,很有针对性,往往一个关键的问题就能统领全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比如,她问的“这梦想带给瑞恩的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思考的角度是多维的,有的说到“坚持”,有的讲到“毅力”,有的点到“兴奋”,还有的提到“执著、百折不挠”等等,教师的提问让学生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多方面去思考,训练了学生们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能力。虽然同学们的答案不一,但都能回归到一个中心,那就是“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
2、亮点体现在教学的完整性。
受教学时间的影响,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课时多数是一课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而使略读课文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但很多老师因为抓重点,忽略了教学整体,往往把一些“配角”省略而去。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文章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标点,都有它的作用,鲜花固然重要,绿叶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这篇文章中除了主人公瑞恩外,还有老师、妈妈、邻居等人物,这些人物帮助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找说说其他人物,让学生明白瑞恩的梦想离不开这些人的帮助。课堂上龙老师让学生再现瑞恩到非洲的情景、瑞恩梦想的继续,通过一组数字的出示讲述了瑞恩的梦想在渐渐成长,长大的梦想在带给人们更多的福音!
3、亮点在于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龙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瑞恩言行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从整篇文章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简化教学过程,从读到悟,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去学习,去感动。这样,学生通过交流补充,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龙老师接着让学生浏览课外补充资料,通过文字和图片了解非洲孩子们的生活,通过快速浏览提取信息,让学生交流“马上映入眼帘的、打动人心”的句子,这样的教法使学生的略读能力与习惯在课堂上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略阅读但不略内容的能力,使得教学设计大气灵动,这真是一举三得。龙老师大气的教学设计点燃了孩子们探究的火花,孩子们深深地被故事情节所吸引,静心读书,用心思考,响亮而流畅地表达出了各自的见解。
4、亮点在于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丰富了学生对文本的感知。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马克思曾经说过:“想象是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任务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想象力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龙老师在教学《梦想的力量》一课时,就能够巧妙的利用文本的资源,培养学生想象力,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如读完第二自然段以后,让学生想象非洲孩子的生活;学完第二部分,想象还有哪些人帮助了瑞恩;站在“瑞恩的井”旁,你想说些什么等等。如果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能够坚持这样做,让边读边想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以上几处亮点无不体现出龙老师教学智慧。突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灵动,追求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动态生成,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龙老师的这节课让我们感受教学带给我们的真、善、美,感受教学带给我们的快乐!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