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

时间:2019-05-13 00:3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

第一篇: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

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

22524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中心小学 张晓慧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 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何为“教学细节”呢?“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辩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它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表现。它看似平常,却蕴涵智慧;它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从关注教学细节开始。

一、预设细节,预约精彩

文本是由细节构成的,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往往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1、切准文本脉搏处:

让我们到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全国首届诗意语文观摩会”上执教的《二泉映月》里去感受预设细节之精妙。课一开始,王老师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无锡惠山上的“二泉映月”这处风景的文字。待学生把相关内容一一寻到之后,王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它们来了个“集体亮相”: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以上词语居屏幕一侧,背景画面为:月光映照下的二泉)

这一组“闪亮登场”的词语群,诗情地展现了“二泉”的意境,也精准地切准了文本“脉搏”。当然,也是王老师事先潜心提炼并精心预设的结果。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四组共八个词,在读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二泉映月”这处风景名胜的优美韵致。而读着读着,学生渐渐感受到这不只是八个词,而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动人的画。”

2、聚焦情感喷薄点: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丝不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让学生挺直身子,坐在椅子上,屏住呼吸,一动也不能动。一秒钟,两秒钟,五秒钟„„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许多同学开始还很稀奇,渐渐的,叫累的同学越来越多,五分钟过去了,能坚持纹丝不动的人几乎没有。这时,老师说:“就这样,从天还没亮,到中午,到下午,到黄昏,甚至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就这样趴在地上,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想想邱少云说说感受。此时,无须教师再多言,学生谈得深刻,读得入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情景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聚焦情感喷薄点,精心预设的一个教学细节。有了这样一个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

二、关注细节,呵护精彩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课堂上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忽视这样的细节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激励的神情呵护那别样的思维,要用诚挚的热情、真切的态度关注每一颗稚嫩的心灵。只有当这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彰显一个流动的“过程”,才能凸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才能达到预设与生成,师生平等对话的和谐统一。

1、关注课堂的人文气息

曾看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练笔,要求写一封给母亲的信。学生快速地完成了习作,接着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写的信读给大家听。第一位同学上来深情地朗读着他写的文章,可以判断学生写的是真情实感。朗读不到一半,他自己却因激动不由自主地抽噎起来,下面的同学看到他这个样子都偷偷地笑起来,老师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就这样,男孩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头拧到了一边,用了半分钟调整了情绪,接着哽咽地坚持着把文章继续读完,之后大家都给了他掌声。乍一看,似乎很正常,可是我们认真关注这个课堂细节的话,便发现教师对这个细节的处理有欠妥当。人的情绪是不可控制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一方面要照顾到学生个人的情绪,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下面的同学正确对待这位学生。他读不下去,我们能不能不让他读了,同时,调动其他同学说:“是啊,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母爱啊,他的文章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在母子亲情之中,谁能帮助他把这篇文章读完?”既能把教学继续下去,又体现出教师对那位同学的人文关爱,更引导了同学们也来关爱、帮助那位同学。如此一来,这节课肯定是一堂成功的课。

因此,在语文课堂里,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更应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并由此焕发生命活力,关注细节,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2、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无论是阅读也好,语言表达也好,都代表着学生个人的个性气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视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语文材料来自生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体验、体悟角度、评判标准,有差别地个性解读文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进行阅读的再创造,从而超越文本,生成新的感悟,获得新的启示。请看这个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啄木鸟和大树》时,有学生说:“大树拒绝啄木鸟给它治病,把啄木鸟赶跑了,这虽然不对,但啄木鸟也不应该到大树快枯死了,都不再去看望大树,应该再做做劝说工作。大树在病重时,也许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接受啄木鸟的治疗呢!”这个意见很有道理,教师便抓住这个可贵的教学契机说:“是啊,原来的故事中是有啄木鸟又一次上门劝说的,可是因为故事太长,没有编进去,现在我们来当小编辑,把这部分编进去,怎么样?”学生兴致勃勃地续编了啄木鸟二劝大树、三劝大树的故事。在这种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培养了创新思维。

三、捕捉细节,生成精彩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

1、巧用“误点”:

有一位老师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于是教师便抓住了一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出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使来„„

生: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我想“船帆”与“帆船”侧重点不同。“船帆”侧重于“帆”,“帆船”侧重于船。生:兵士看时一定是离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船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船离得很近了。

生:可以这样设想:曹操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他向远处看,一定没看到什么,可见东吴的船还没有出现;忽然兵士来报,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见东吴的船在水天相接处刚出现;可是当曹操定睛一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度太快了。

生:老师,我接在他后面加上一句:可见东南风很急。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天时”──东南风。

生:老师,我想我绝不会把“船帆”读成“帆船”了。

生:我认为朗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快些。

师:很好。我们来体会一下,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2、点击“兴奋点”

一位老师在教学《五彩池》时,品读完第二小节,播放图片和录象让学生欣赏。

在一片惊叹声中,老师问学生:“假如你来到藏龙山,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迫不及待了,有的说,要拍一组最美的照片,带回来做永远的留念;有的说,要画一幅巨大的彩画,把鲜艳多彩的池水画下来;有的说要写一首诗歌,赞美五彩池;„„忽然,有一个学生说:“我最想做的就是脱下衣服,到五彩池里游泳。”教室里先是一阵哄堂大笑,接着,马上就是附和声声,学生一个个都兴奋极了,说自己也想去游泳。教师当时一怔,但很快就这样问到:面对这么绚丽多姿的景色,同学们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好多愿望只要你去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可‘游泳’这个愿望,有可能实现吗?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再来发表意见,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看课文后,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五彩池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生:那有大的呀,“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我们小孩是可以游的。生:对,再说水来自同一溪流,又清又干净,在这样的水里游泳一定是一种享受。为什么不能游?

生:不能游。水是干净,但这么奇丽的自然风光,如果有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美景了吗?

生:我也认为不能游。课文第三小节写着“池底生着许多石笋”,那去游泳太危险了呀。(最后一位学生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小节,探究五彩池变幻色彩的原因。)

在今天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合作讨论的自由表达、多种活动的即时变化、探究问题的难以预测,都不一定让教师运用确定的知识和预设的程序去主宰课堂,而是经常会发生一些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偏差。这偏差往往会因为“偏”而成为全体学生的“兴奋点”,点化引导得好就成为了难得的教学资源。

“一树一菩提,一沙一世界。”细节决定成败,细腻铸就成功。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美丽的语文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作为新课改时期的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去发现、研究教学中的细节;去创造、去揣摩自己的细腻。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自己的课堂走向艺术、走向深刻、走向成功。

第二篇:打造灵动课堂,追求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减负,规范办学行为,要求我们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不加班加点了,不题海战术,我们以问题为向导,以小组建设为主线,打造有思维过程、有追问、有质疑的灵动课堂,以课型、题型为突破口,以知识点、合适点为工作维度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

一、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合作是问题的延伸。

问题反映学生“在这里”,学习目标反映孩子应该“到哪里”,教学设计不应该是钻研教材的结果,而要根据“在这里”和“到哪里”的距离进行设计,不知道来自学生的问题,不知道学生要到哪里,只能是满堂灌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无效的教学。问题怎么来?问题从通过有效预习新知识中来,新知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学生看到懂得新知识和学生看起来起疑的新知识,看起来起疑得新知识就是问题。

合作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有效自主学习时发现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要启动合作交流了,合作要有意义,合作的内容要有探究的价值,主要包括重点难点内容,涉及知识联系的内容,有争议的内容,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能够拓展的内容。面对有思维的挑战问题,我们要进行分组,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老师要适时地进行角色转换,老师退一步学生进一步,从教班变成教组,从个人教群体变成团队教团队,学生也从个学变群学。

二、建设、培训好学习小组就把握住了有效课堂的灵魂。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知识学习的伙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积极主动、乐于表达、善于沟通的习惯和能力。我们怎样组建小组呢?最简单的办法是每个学生发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上1、2、3、4、5、6的序号,请同学们按照相同的序号组成一组,学生很快的就组成了6个小组,随后就要确定小组长,取一个响当当的小组名字、小组口号、小组目标。

三、学生、老师面对面讲话,思维、思想在小结中闪光。

小结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新知识模块的建立,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思想方法的提炼。梅川中学数学组总结了如下几种比较实用而且有效的课堂小结形式:

(一)点睛归纳式课堂小结。根据教学内容的区别,教师在小结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

1、提问式归纳小结。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将当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结构。如:《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时,我是这样小结的: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②你学到了平移变换的哪些知识?③结尾时可以画龙点睛,将所学的知识用顺口溜的形式加以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掌握:平面内点的平移规律是“右横加,左横减;

上纵加,下纵减。”

2、列表式归纳小结。在教学《矩形》的判定时,我是通过填表进行课堂小结的。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填写,一方面明确了当堂所学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便于和前面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性质还是判定定理,都是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来探究的,也是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前后呼应式课堂小结。为了体现一节课的整体美、形式美、和谐美,导入与小结要遥相呼应,使整节课浑然一体,数学课堂导入时,我们常常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开始,以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但是在一节课结束时我们也不能将开始时设置的悬念抛在一边不管不问,使其悬而未决。因此,在结尾时,不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分析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消除疑虑,解决悬念。这样的结尾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能首尾相应,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

(三)思维拓展式课堂小结。在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容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把课堂小结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教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我这样进行课堂小结:对于勾股定理的探究,古今中外都有无数的数学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从我国西周初期的商高到公元3世纪的赵爽,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到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他们都给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同学们回去以后不妨也可以查阅资料、自己悉心研究,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小结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昂首挺胸大声的跟老师面对面讲话,要求他们展示思维思考过程。我们还借鉴了优秀学校的好课堂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里想,脱稿不用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来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四、细化复习课研究,让反馈灵动有效。

梅川中学组要求数学教师在复习课上运用基本结构为6个环节模式的实施教学。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

2、激发欲望,回忆知识。通过回忆与看书,搜集与课题有关的所有知识。有些已被遗忘知识要让学生结合课本,通过回忆再现,搜集与课题有关的知识,弄清每一知识点的意义,这是梳理知识的重要基础。

3、合作交流,梳理知识。整理时要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罗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简洁、清晰地把知识整理出来,整理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脉络。

4、认识点面,完善脉络。对于蕴藏在知识之中的一些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学生自身难于发现和整理,教师应提炼出学习方法,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是复习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形成熟练的技能与技巧。练习设计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针对知识弱点,如易错易混内容的练习,可采取填表、选择、判断等形式;

第二层次是综合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是创新运用,训练思维,即拓展提高性题目。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6、扩展知识,提高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兴趣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篇:关注教学细节打造精彩课堂

关注教学细节 打造精彩课堂

【内容提要】

细节是华美乐章的一个音符,细节是宏篇巨作的一个单词,细节是万顷波涛中的一朵浪花。“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细节的敏锐的发现、捕捉和挖掘,常常成为教学的细节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次错误,教师只有关注教学细节,才能预约课堂中的那份精彩。【关键词】

关注 细节 打造 精彩

能吸引人的小说往往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命运悲欢离合,而这些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能吸引学生的课堂往往心灵倍受震动、学有所获,而这些也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并由细节来实现培养人与完善人的教学目标。“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一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

一、预设细节,让课堂充满灵性

文本是由细节构成的,把握细节就是解读文本的钥匙;文本又是靠细节支撑的,解读教材,其实就是通过文本诸多细节的析读把握全文。作为一种情境,“细节”是可以设计的,根据教学的需要,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或为了突破重难点,或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往往通过营造某种情境,来设计某些细节而预约精彩生成。

1、切准文本脉搏处:

让我们到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全国首届诗意语文观摩会”上执教的《二泉映月》里去感受预设细节之精妙。课一开始,王老师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描写无锡惠山上的“二泉映月”这处风景的文字。待学生把相关内容一一寻到之后,王老师又把这些词语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它们来了个“集体亮相”:

茫茫月夜 如银月光 一泓清泉 静影沉璧 流水淙淙 蜿蜒而来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以上词语居屏幕一侧,背景画面为:月光映照下的二泉)

这一组“闪亮登场”的词语群,诗情地展现了“二泉”的意境,也精准地切准了文本“脉搏”。当然,也是王老师事先潜心提炼并精心预设的结果。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四组共八个词,在读中让学生深入体会“二泉映月”这处风景名胜的优美韵致。而读着读着,学生渐渐感受到这不只是八个词,而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动人的画。”

2、聚焦情感喷薄点:

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纹丝不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细节:让学生挺直身子,坐在椅子上,屏住呼吸,一动也不能动。一秒钟,两秒钟,五秒钟„„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许多同学开始还很稀奇,渐渐的,叫累的同学越来越多,五分钟过去了,能坚持纹丝不动的人几乎没有。这时,老师说:“就这样,从天还没亮,到中午,到下午,到黄昏,甚至在烈火烧身时,邱少云就这样趴在地上,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然后请学生联系自己,想想邱少云说说感受。此时,无须教师再多言,学生谈得深刻,读得入情。这样一个特殊的情景就是结合教学内容,聚焦情感喷薄点,精心预设的一个教学细节。有了这样一个细节,我们的课堂教学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智慧。

二、捕捉细节,让课堂充满智慧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那“生命”就会不断地给课堂生成智慧,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课堂就将成为人间最美好的诗歌。

1、巧用“误点”:

有一位老师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于是教师便抓住了一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出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使来„„

生: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生:我想“船帆”与“帆船”侧重点不同。“船帆”侧重于“帆”,“帆船”侧重于船。

生:兵士看时一定是离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船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船离得很近了。

生:可以这样设想:曹操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他向远处看,一定没看到什么,可见东吴的船还没有出现;忽然兵士来报,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见东吴的船在水天相接处刚出现;可是当曹操定睛一看,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度太快了。

生:老师,我接在他后面加上一句:可见东南风很急。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天时”──东南风。

生:老师,我想我绝不会把“船帆”读成“帆船”了。

生:我认为朗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快些。

师:很好。我们来体会一下,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当“意外”出现时,教师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简单化处理,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敏锐地捕捉学生“误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教学因意外的细节捕捉而精彩,因真实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段师生生命发展的“流程”。

2、顺应“兴奋点”:

在学习《五彩池》时,品读完第二小节,我播放图片和录象让学生欣赏。在一片惊叹声中,我问学生:“假如你来到藏龙山,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学生迫不及待了,有的说,要拍一组最美的照片,带回来做永远的留念;有的说,要画一幅巨大的彩画,把鲜艳多彩的池水画下来;有的说要写一首诗歌,赞美五彩池;有的说要舀几瓢五彩池水带回家„„忽然,有一个学生说:“我最想做的就是脱下衣服,到五彩池里游泳。”教室里先是一阵哄堂大笑,接着,马上就是附和声声,学生一个个都兴奋极了,说自己也想去游泳。我当时一怔,但很快想起自己曾经在哪个杂志上看到过的案例,所以改变了预设的教学思路。

师:面对这么绚丽多姿的景色,同学们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愿望。好多愿望只要你去努力,都是可以实现的。可‘游泳’这个愿望,有可能实现吗?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再来发表意见,能或不能都要说明理由。

(学生认真看课文后,展开了一场小小的辩论。)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五彩池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底。

生:那有大的呀,“面积不足1亩,水深不到3米”,我们小孩是可以游的。

生:对,再说水来自同一溪流,又清又干净,在这样的水里游泳一定是一种享受。为什么不能游?

生:不能游。水是干净,但这么奇丽的自然风光,如果有人下去游泳,把水弄脏了,不就破坏了美景了吗?

生:我也认为不能游。课文第三小节写着“池底生着许多石笋”,那去游泳太危险了呀。

(最后一位学生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学习第三小节,探究五彩池变幻色彩的原因。)

在今天开放的课堂里,学生合作讨论的自由表达、多种活动的即时变化、探究问题的难以预测,都不一定让教师运用确定的知识和预设的程序去主宰课堂,而是经常会发生一些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偏差。这偏差往往会因为“偏”而成为全体学生的“兴奋点”,点化引导得好就成为了难得的教学资源。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三、挖掘细节,让课堂充满思辨

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

1、品赏耐人寻味处:

《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对于句中的“品尝”一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处理:

师:“品尝”是什么意思?

生:“品尝”在文中指亲口吃一吃,仔细辨别的意思。

师:说得好!那李时珍亲口吃什么呢?

生:他亲口吃药材。

生:他亲口品尝许多不知名的药材。

师:他为什么要亲口品尝那些不知名的药材呢?

生:为了判断药性和药效。

师:判断药性和药效一定要亲口品尝吗?

生:只有亲口品尝,才能辨别药才的性能,知道不同的效果和反应,才能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生:李时珍亲口品尝是对病人负责,他品尝过了,就能更准确地知道不同药材的药性和药效,病人就不会吃错药了。

师:是啊,李时珍要对药物书负责,要对病人负责,可他自己却经受了多少次的考验啊!想象一下,李时珍为了品尝药材,会遇上什么困难,发生什么危险?

生:为了品尝药材,李时珍可能会有严重的药物反应,使他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生:李时珍也许会因为品尝药材而晕了过去,失去知觉。

生:也许还会许多次有生命危险。

师:亲口品尝药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那么,从“品尝”一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生:李时珍真是一位把病人安危放在第一的、负责任的好医生。

生:李时珍是个了不起的人,为了自己的事业连死都不怕。

生:李时珍,不愧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

“品尝”本是一种享受,可在文中,李时珍的“品尝”却还是吃苦和冒险,但学生并不一定能理解这层耐人寻味的深意。只有教师敏锐地发现这精彩的细节,耐心扣问,静静倾听,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心灵,走进文本教材,实现精彩生动的课堂价值!

2、咀嚼意蕴丰富处: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紧紧抓住“神机妙算”一词,打出落笔,整体勾勒,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更是在设计体会诸葛亮的“笑”时,思路独特,慧眼独具。于是,我也“东施效颦”,在教学《惊弓之鸟》一文时,也抓住更羸的一“笑”,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感受,还真收获不少呢。

出示课文中句子──更羸笑笑说:“不是我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更羸此时为什么而“笑笑”?他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请同学们自己用心去读课文,看谁能读懂这里的“笑笑”。

(学生很有兴趣地默读课文,思考)

生:更羸在笑魏王:魏王啊魏王,你也会这么大惊小怪,今天我就表现给你看看。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更羸先说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当大雁被更羸“射”下后,魏王是“大吃一惊”;最后,更羸才把原因分析给魏王听。

师:你真会读书。

生:我觉得更羸是为自己而笑:哈哈,想不到一点小小的奥妙就赢得了魏王的赞赏。这是得意的笑。

生:我认为更羸的笑不是得意忘形,而是胸有成竹的笑。从“只要一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可以看出更羸对这件事很有把握。

师:好,把你的体会送入朗读。(生读句子)

生:这是谦虚的一笑。虽然他很有把握,可他还是说:“我可以试一试。”所以他的笑不是哈哈大笑,而是淡淡地“笑笑”,谦虚的一笑。

师:那就请你来“淡淡地笑笑”。(生读句子)

生:我觉得更羸是在笑那只“惊弓之鸟”:大雁呀大雁,你虽然受过箭伤,但也太胆小了,听到弦响就被吓成这样了。不是我害了你,而是你自己害了自己呀。

„„

就课文中 “笑笑” 这一个也许我们经常会熟视无睹、“忽略不计”的细节,感悟的空间却这么大,让学生很自然地对整篇课文做整合思考,因此发现了“笑笑”背后的丰富意蕴。

细节虽小,却不容忽视,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研究;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生命智慧的光环;细节虽小,却是“生命”的智慧创造„„“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第四篇:如何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宁津县宁津镇一中 刘彦卿

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课堂上应创造出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在当前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大好形式下,作为中学语文一线教师,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敢于冲破课本、教参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时捕捉精彩的动态生成,打造灵动的语文课堂。值得肯定的是,我们的很多教育同行已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剖析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教学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因而教学过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课堂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授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

二、在实践中构建动态课堂

动态课堂生成过程中,会出现新情景、新问题、新方法、新过程,新内容。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生命活动,更是促成课堂生成的关键。如何将二者结合,构建愉快的动态课堂呢?我将从亲身经历的课堂实践中略作探讨。

(一)以大多数同学所关注的问题为基点发展动态课堂 案例:《行道树》百川汇海的教学

《行道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关注自然、礼赞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赋予行道树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写出了作为奉献者的行道树真实而坦诚的心理历程。教学预设:先整体感知行道树的形象,再理清结构,后赏析语言。

实际教学过程:

1、初读之后,谈整体感受时,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的树”来回答,这不算意外,但发言的同学十分踊跃,每一个同学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视。于是我尽可能地记录并板书:

行道树是一种自由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快乐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勇于牺牲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乐于奉献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迎接朝阳的树 行道树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树

2、随后,教师请各位发言的同学记住自己的所选用的词语,再读课文,来进行举证分析。

3、又经一番交流讨论后,有同学发现许多说法都可以合并,归类。最终得出结论:

行道树:忧愁 痛苦 深沉(形象)快乐 无私奉献 神圣(人生哲理)

这堂课有些百川汇海的感觉,自然而又流畅,一气呵成,连教者自己也没料到会这 进行下去,而这种始料未及就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特征。

(二)以课堂突发事件为契机推动课堂的重新生成

案例:《感受亲情》教学过程中的哭泣

教学预设:这是一堂综合性学习课。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亲情感受——演唱亲情歌曲——写作亲情祝语。

实际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我播放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在余音袅袅之时,我打开多媒体文档,意在作好上课准备。此时有一位同学指着那篇《我的疯子娘》对老师说,让我们看看!老师只好将这篇文章定格到屏幕上,看文章的同学越来越多,越来越静,当看到结尾“我的疯子娘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飘落到山崖”时,班上已经传出了哭泣声音。一切就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2、没有上课形式,没有导入,老师在一片啜泣声中,娓娓地讲起了一位母亲为了阻止别人给自己读书的儿子制造麻烦想服毒自尽,以死抗争的故事。在老师的闪闪泪光中,老师说,这个人就是我!全班再次响起哭泣!老师说,有时候,我们不能也不敢说出自己对亲人的感激,其实我们多么想把它表达出来!同学们,让我们来说说我们多年来想说的那一句话,好吗?

3、接下来,有5位同学声泪俱下的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有讲父亲遭遇车祸的,有讲母亲与父亲离异的,有讲亲人关爱自己体贴入微的---全班大多数同学在一片哭泣声中度过了这节课。

我不认为感受亲情还需要讲别的什么道理,至少在这节课上,这个看文章的偶发事件,成了整堂课的引子,我没有刻意去按照预设来进行,而是顺应了这个偶发事件。

三、营造动态氛围,构建动态课堂

(一)营造和谐 “生态环境”,使学生敢“动”。

赞科夫曾明确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呢?最根本的是教师要扬弃“师道尊严”旧思想,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首先,教师要舍得感情投资。

讲《夸父逐日》一课时,当提问:你怎样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这件事?有学生认为夸父的行为是螳臂挡车——自不量力,我不但没有断然否定他的看法,而且表扬他积极动脑、大胆发言的举动,然后启发学生从“神话故事”这一角度认识“夸父逐日”的积极意义所在,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理解了神话的特点。教学《口技》一文时,一学生把“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股”解释为“屁股”,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引导全班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是、或、去、亡、博士”等词,并风趣地说:“读古文要注意一些古今异义词,若今后哪位同学再把古文中的‘股’解释为‘屁股’,我可要打你的屁股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知识。

(二)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乐“动”。(1)精心设计导语,使学生“心动”。

笔者认为,让学生“心动”的关键是设计好导语。因为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道工

序”,犹如一把锤,敲得恰当,敲到了点子上,就等于敲开了学生了心扉,就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神奇功效。

学习《散步》时,我播放了与课文内容吻合的流行歌曲《白发亲娘》,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爱,感悟做母亲的艰辛及晚辈孝敬父母的责任。学习《斑羚飞渡》时,我剪辑了《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画面(船长命令男人把生的机会给了女人和老弱病残者,乐队在沉船在即,死亡来临之时,仍旧从容演奏)入题,让学生快速感受其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沉着冷静面对死亡的尊严,通过特定的情境渲染,酝酿学生的感情。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脑动”。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采用的探究方式有:

①设置主问题探究。如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文章主题的多元性,我没有按部就班,逐段赏析,而是以“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生活情景,你认为哪儿的生活更有趣?”这一主问题“投石问路”,引导学生探究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结果自然是“公婆论理”,莫衷一是。我抓住意见分歧的契机与初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按见解的对立冲突将全班学生分为“百草园派”和“三味书屋派”两大阵营,待双方的唇枪舌战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我相机诱导,请学生辨析刚才双方提出的趣事,想一想,哪件事真有趣?哪件事细细想来是没味的?这样的探究,没有限制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学生均能畅所欲言,为自己所持的观点寻找理由,从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文本”。

②抓住写法探究。如上《安塞腰鼓》时,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每写完一个方面,作者就要写“好一个安塞腰鼓”?文章有四次出现,不是重复吗?我及时引导学生回忆《黄河颂》中“啊,黄河”的句子,使学生加深对“间隔反复”这一修辞的理解。

③利用“空白”探究。如教学《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下课时对同学们说的“我——我——”时,让学生添加先生此时想说的话,既体会到文章“空白”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美感,又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之情。

(3)读写结合,使学生“手动”。

读与写是“灵犀互启,密切相关”的,“读”是“写”的基础与根本,“写”是“读”的扩展和升华,语文教学若能将“读”“写”结合,想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通过“收集与摘抄”,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如:学习《理想》《人生寓言》《春》《看云识天气》、《咏雪》等课文时,分别指导学生摘抄“理想名言”、“如何对待厄运名言”、“绘春美文名句”、“天气谚语”、“写雪名句”、等。二是结合课文思想内容写作。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后,让学生自制书签,写上一段“感激、歌颂母(父)爱”的话后送给家长。学了《丑小鸭》后,让学生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则短文(丑小鸭与我 我爱丑小鸭 我也是丑小鸭 丑小鸭给我的启示)(4)重视朗读与说话训练,使学生“口动”。

古人有言:“熟读唐诗三百诗,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文本意识和学生的主 3 体意识,强调作品本身的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地感知、探索、创造和积累,这与现行的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

讲《黄河颂》时,在师生共同欣赏黄河照片和歌曲《黄河颂〉》后,重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理解歌词层次与内容,体味“奔”、“掀”、“劈”等动词的妙用,体味比喻、反复等修辞的效果,体味词中蕴涵的爱国情意,感悟歌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会“动”。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得好:“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对初中学生的学法指导,我着重抓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常规训练。与小学相比,初中语文在教材深度与广度、教时安排、学习要求上大相径庭,若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难以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语文素养。因此,狠抓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不无裨益。通过学习《语文常规》、指导典型课文、实施《语文学习新方法》等有效措施,使学生明确并逐步养成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好习惯。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语文知识看似繁杂,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套路,将终身受益。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我以“不必说„„”一段为“麻雀”进行“解剖”,与学生一起归纳出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如精选景物、安排顺序、抓住特点、具体生动、融情于景等。

其实,课堂上的许多情况,如小动作,小主意,一个手势,一句错话,一个玩笑,一次意外都有可能促成新的课堂结构形式的产生,利用好这些支点,撬起动态课堂的构建,是非常具有意义和挑战性的。王玺玉老师曾在k12教育教学论坛上说:“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仅要‘钻进去’,更要‘跳出来’。所谓‘钻进去’就是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而‘跳出来’就是要收集丰富的、有趣味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素材。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

运动、变化、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也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方法。传统的、相对静止的课堂教学,本身并没有错。然而,它因循守旧,机械单一,容易使语文教学陷入一种僵化的状态。关注语文教学的动态,关注语文课堂的变化,使学生“活”起来,让课堂“美”起来,就能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时刻跳跃着创新的火花!

第五篇:教学简报:深入实施磨课活动 倾力打造灵动课堂

深入实施磨课活动 倾力打造灵动课堂

**小学抓住县全面实施教学竞赛活动的有利时机,确立了以深入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倾力打造“灵动课堂”的工作思路。该校在校本教研方面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开展“磨教材”活动。主要抓好两点:一要磨出脉络,结合绘制知识树,构建起自己所任学科的知识网络图,教学中做到大处着眼,细处入手。二要磨出品味,结合小课题研究,深入实施微观教研。每一个学科根据实施新课改以来出现的问题,选取几个有价值的小课题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寻找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开展“品课改”活动。一品各科课程标准,仔细研读,细细品味,领会其精神实质。二品先进教改经验。“三步四环节五课型”先进经验,以及我们身边涌现出的优秀教师的课改典型的宝贵经验。

三、开展“悟教法”活动。在“磨教材”、“品课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进行深刻地反思与真诚地对话,不断提高自己实施课改驾驭课堂的能力。积极鼓励有思想的教师脱颖而出。为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将深化“师徒结对”活动,将中年教师丰厚的教学经验与年轻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结合起来,在课改的沃土上开出芬芳的花,结出甜美的果。

下载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教学细节 构筑灵动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数学教学细节 打造灵性高效课堂

    关注数学教学细节 打造灵性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捕捉与利用 邮 编:441000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增多,数......

    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

    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

    6.关注细节 打造有效课堂

    关注细节 打造有效课堂 [摘要]“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有效的教学源于有效的细节。打造有效课堂,要从有效细节研究入手,精心设......

    2016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2016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灵动课堂培训心得 灵动课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活泼的课堂中,以宽松,民主的氛围完成课堂学习,这样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充分内化,更快的学到知识,下面是老师对......

    美术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玉洁 我常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一节课上的既轻松有趣,又能让孩子乐于参与的同时学到知识呢?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等等。这些都是要精......

    灵动的课堂(5篇)

    灵动的课堂 快乐的学生 轻松的老师 ————栾川庙子一中听课有感 冬日,天气异常清冷。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有幸和校领导及其他教师到栾川庙子一中听课。走进美丽的校园,整齐置......

    豫北三校同课异构 打造灵动课堂

    豫北三校同课异构 打造灵动课堂 (安阳市一中分校 高一历史组 侯升峰) 2013年11月6日,豫北三校同课异构活动在鹤壁市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我校全体高一、高二历史组同志们参加了这次......

    灵动班级的打造方案

    用“文化’打造灵动班级 社会发展至今日,教育在各领域的比较中似乎有些落了下风,教育从上至下正大张旗鼓地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改革,有改革便会有进步,但改革也意味着旧有的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