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高职思政理论选修课操作体系的构建
内容摘要:
论文摘要:基于高职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对思想政治选修课课程设计、实施、管理及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并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论文摘要:基于高职教学特色和学生特点,对思想政治选修课课程设计、实施、管理及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并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
思想政治选修课作为思想政治必修课的拓展和延伸,其课程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思想政治合格的人才。为了实现选修课的教学目标,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从课程设计、实施、管理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思考。
一、课程设计
课程内容设置:根据高职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特点,思想政治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设置:哲学类、法律类、历史类、心理类、艺术修养类。每类课程至少开两门课,一般开设2至4门课,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来选择。每门课学时16课时,学分1学分,学生至少选修5学分。首先,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实效性和可行性,以“三贴近”为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构建教学体系,即以育人为本,贴近学生;以国际国内局势为依据,贴近实际;以学生关注的事情为中心,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切入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自愿选报,使学生想学、愿意学并觉得值得学。其次,在内容设置上注重连续性和拓展性,由于选修课的课时不是很多,为了保证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可以采取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以必修课为核心,围绕着必修课并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延伸和拓展,形成系列课程。而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拓展,它们之间一定有必然联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学习选修课时适当穿插必修课的相关内容,又可以适当温习和巩固必修课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安排:每个学期都开设选修课程,每个学期五类课程都开设2-3门不同的科目,只有开出数量足够的课程,才能满足学生基本的选课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的安排与专业的相关度等因素自愿选择,不至于勉强去修读那些自己无兴趣的课程;并且只有数量充足,才有利于优选课程,做到优胜劣汰,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生每个学期可以选修一至两门课,学生用两到三个学期完成选修课的学习。或者也可以把选修课的安排同形势与政策课的安排同步,并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分五个学期上课。
二、课程实施
课堂理论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课程教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实行互动式、参与式、启发式教育,授课方式采取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形式,进行课堂提问、分组辩论、三分钟演讲等灵活多变的方式。例如:哲学类课程理论深度较深,可以采取经典阅读或经典欣赏的方式进行;历史类课程采用专题教学,如xx事件、xx系列、xx人物传记等等;法律类采用辩论式,就一个案例正反双方各抒己见,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这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的交叉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增强理论的透明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实践项目教学: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课堂教学,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教育活动、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进行市场调研等实践项目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可以分两种形式进行,即集体实践和个人实践。集体实践由老师统一组织安排,老师带队去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参观、学习、调查等,这种实践形式目的明确、效果明显,但是参与的人数与次数有限,因此,实践班级的人数要有限制,一般每个班级不超过45人。个人实践是老师指导,学生自己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自主实践,这种形式的实践可以人人参与,多次参与,但是有时学生不能认真实行,难免流于形式。两种实践形式各有优缺点,可以互相补充,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例如:法律类课程可以选取经典案例模拟法庭让学生模拟办案、带领学生去法庭旁听、联系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让学生见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理概念。艺术修养类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感染艺术氛围、培养艺术情操。历史类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教育活动,烈士陵园献花以及去当地具有重要历史纪念意义地点进行现场教学等形式。此外,由于选修课教学的相对灵活性,还可以充分挖掘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为选修课所用,如学校组织的军训、校团委组织的学生实践、学生的社团活动等等,可以结合这些实践活动来开展选修课的实践教学。
第二篇: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职业教育从“示范时代”到“后示范时代”再到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的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工作格局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好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必须办好思政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成绩斐然。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亟待破解破题。
一、准确认识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意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检验高职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需要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双高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要求。思政课建设成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必须也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抓好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各项任务,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应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新挑战的重要手段。“双高计划”的实施对职业教育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专题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法创新等面临不少挑战,教师、教材、教法建设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构建思政课工作格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三教”改革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
二、把握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难点
建设理念上部门利益导向严重。思政课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课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但由于受重技能轻素质观念影响,工作中存在合作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优先的现象,例如存在专业课排课优先、思政课“孤岛效应”、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
建设机制上齐抓共管格局亟待形成。一些高校思政课建设机制齐抓共管格局并未形成,一些高校党委形成的共识不能落实落地,思政课领导小组成为摆设,职能部门主动意识缺乏,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较多的临时性工作削弱了思政课建设精力。
建设内容上短板现象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对思政课建设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抓思政课建设就只抓教师课堂,压力齐聚到思政课教师身上。忽视思政课建设的教务和管理要求,导致了思政课教师“跳独舞”的现象。同时,在评价中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三、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路径
统一领导,树立“大思政”的格局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实施整体规划和考核评价,聚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营造“大思政”工作氛围。
部门联动,构建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办好思政课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压实思政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作用,既要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又要与校外行业专家、企业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将思政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内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补足短板,建立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相互衔接的新格局。单方面抓课堂教学会带来教学质量暂时性的提升,应注重教学与教务的有机衔接。在教务方面,严格落实学分,合理安排课堂,设立课程教研室;在教学方面,严格教学纪律,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有用的参考教案,创新听评课形式,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在管理方面,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适当引入社会评价。
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关心关怀,提供足够的人财物支撑;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培训、考察;完善考评,实行过程“绩效导向”与结果统一的考评制度,充分用好考评成果。
第三篇:经管学院构建三位一体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经管学院构建三位一体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供稿人:经管学院 发布日期:2011/08/16 点击数: 创新思政工作体系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和需求。为了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满足学校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有力地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经管学院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政工作体系,现将实施三年来的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抓手,因材施教、分类教育,创建高校基层院系学生思政工作体系
大学生群体由学生党员群体、以团员为主体的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和其他普通大学生群体组成。针对高校基层院系的这种特点,大学生思政工作系统的创建应以学生党建工作为龙头和抓手,对以上三个构成群体实施分类教育,将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抓手,做到以先进带动后进,达到分类教育、整体提高的目的。
(一)以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各环节为抓手,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党支部建设,开展组织生活系列学习,搞好党支部的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党支部建在班上的目标。
2.在党员教育管理环节,实行“三个一”制度,党员的教育管理要与综合评定挂钩。对学生党员严格要求,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模范和带头作用。具体包括一是每学期学院党委举办一次党团支部书记党务业务培训。二是要求发展对象每学期参加一次学院举办的重大活动。三是要求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在预备期一年内有挂科现象不予以按期转正。综合评定名次与上的综合评定名次下降幅度超过30%者,根据党内相关法规,预备党员延长预备期半年,正式党员由学院党委安排政治辅导员或党支部书记对其进行劝诫谈话,以始终确保党员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3.在党员发展环节,实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审核制度,严格把关,提高学生党员质量。总体原则是新发展的学生党员综合评定名次在班级前十名,一学年内不得有挂科现象。通过此项制度,对学院浓厚学风和良好班风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导向标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党建工作成为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抓手。
4.坚持正面引导和强化反面教育相结合,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近三年来,我院先后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党团支部书记代表,先后到延安、韶山、井冈山、西安、西柏坡、白庄村、焦南监狱、河南煤化赵固一矿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参观考察。
(二)对以团员为主体的入党积极分子群体严格要求,奖优罚劣,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
1.实行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养、确定环节与学习成绩挂钩制度;对群众影响大、模范表率作用突出的大学生,在培养成熟的情况下,优先吸收入党。同等情况下,学习成绩突出者优先考虑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团支部予以优先推荐作为发展对象;经培养成熟后,同等情况下学习成绩突出者予以优先发展。对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学习优秀奖和科技创新及发明优秀奖的获得者,在同等情况下,优先予以发展。对群众影响好、模范表率作用突出如舍己救人、金额较大的拾金不昧等先进个人,在培养成熟的情况下,优先吸收入党。
2.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实施违纪、作弊一票否决制度。为保障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严重违反校规校级或在考试中作弊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取消其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资格;对出现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违纪现象的团支部和党支部,予以批评教育,取消所在团支部和党支部当年参评先进团支部和先进党支部的资格。3.建立了校院两级培训体系,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党团干部、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学院培训的对象主要是近期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群体,学校培训的对象是在学院党校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对象培训,每年培训两期,精心组织、确保实效。同时对党团干部、学生干部群体进行业务培训,打造强有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三)打造强有力的学生思政工作队伍,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思路和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系统创新
具体措施包括:
1.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教育方式,建立基于BLOG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建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和大学生QQ群,及时传达上级精神,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动态,占领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阵地和制高点。2.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每名党员联系一至两名普通群众,在学习、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实行结对子,达到先进帮扶后进和共同提高的目的。3.学院学生思政工作坚持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思路,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学生思政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主要学生干部的能动作用,以对学生思政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件事情,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功效,引导普通大学生群体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二、实现“三个扩展”,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学院为使该工作取得实效,推进了全员全过程育人工程。
我院在实施全员育人的过程中,首先将“全员育人”理念深入人心。“全员”是包括学院每一位教职工,同时,我院将学生纳入全员育人的范畴,是因为学生不仅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而且某些素养好的学生也可以协助老师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这是我院在实施全员育人做到的“人员扩展”,其次是“领域扩展”,从原来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学生生活、心理、学习等全方位扩展指导,再次就是“时空扩展”,从原来单纯的校园范围扩展到社会广阔领域。我院紧紧围绕这三个“扩展”,积极采取有效途径,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全员育人的新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实施导师制,让全体教师有重点地与部分“问题学生”结对字,并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培养的引导,尤其是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2.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功能,扩展育人领域。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学院经常利用全体教职工例会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为教师搭建各类平台让其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任课教师除了教课之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研究、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已经成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在课外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而且,教师们扬其所长帮助学生们成长成材,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使师生关系融洽,学院思政工作也更有活力更有特色。
3.聘请退休教师担任特聘组织员。退休教师业余时间充沛,教育经验丰富,聘请他们作为组织员,为学院学生党建工作贡献力量。
4.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学生会、班委、团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学生干部是一部分优秀力量,学院着重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和管理素养。他们是沟通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桥梁,在学生中发挥着很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无形中,让学生由一个单纯的受教育者也变成了一个育人者,用学生的身体力行教育和感染了周围的学生,这些学生干部将来在社会上也应该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5.坚持学院领导、系主任、教授和首席指导教师为全院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对思政的兴趣,克服过去思政课效果差、学生不喜欢的缺点。
6.实施学院领导联系学生班级制度。每个学院领导采取与学生班级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院级领导与学生的联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有效的引导,推动我院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7.注重思政教育的首—中—尾相衔接,克服教育过程的断链,构建起全过程的教育管理模式。大一学生在刚入学时,通过新生教育活动月,开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良好开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崩紧思政工作的弦,使学生在思想有所准备,从而为今后的思政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学生在校的学习期间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牢固思政工作的过程和效果;在学生毕业前夕,通过综合考评和聘请有关专家的报告会,进一步加强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再次教育和提醒。这样首—中—尾相衔接的闭和环路,保证思政工作的四年不断线,为大学生的思政觉悟和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好的基础,为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政治上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创新思政工作载体,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一)分类教育的特色:坚持毕业生党员党性答辩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
学生党员是毕业生中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进模范代表。加强毕业生党员的党性观念,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保证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和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显得尤为必要,该院坚持实施毕业生党员党性答辩制度,抓好具体操作四个环节、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发挥六个模范作用形象塑造的“七个一”指标、保持先进性八项具体要求,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取得显著效果。一是具体操作四个环节。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党员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先进性实践行动计划,中期小结交流,期末书面总结,毕业时将毕业答辩与党性答辩相结合,进行“双答辩”活动。答辩分为自我陈述与选题答辩两个环节,答辩委员根据答辩者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将装入组织档案。二是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即正确处理光荣感与责任感,政治学习与专业学习,奉献精神与利益追求,组织需要与自我发展,良性竞争与团结协作的关系。三是发挥六个模范作用,即在思想工作中发挥先进作用,业务学习中发挥表率作用,联系群众中发挥桥梁作用,精神文明中发挥示范作用,班团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社会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四是形象塑造的“七个一”指标,即每学期至少读好一本理论书籍,帮助一名困难学生,联系一位积极分子,参与一项社团活动,创建一个文明寝室,做好一项社会工作,过好一次民主生活。五是保持先进性的八项具体要求,即学习理论,坚定信念、勤奋求实,学业优良、联系群众,乐于服务、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勇于批评,坚持原则、注重修养,讲究公德、以身作则,树立形象。
(二)全员育人的特色:组织优秀学生代表深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参观考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感受和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场感受和效果,近年来该院拨出专项经费,以组织优秀学生代表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型骨干企业进行参观考察为载体,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突出活动主题,加大投入力度,组织开展“红色之旅”学习考察活动,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成效。一是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明确的主题才能保证效果。因此,无论是考察地点选择,还是活动内容设计,该院始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区别于一般的参观游览活动,确保学习考察活动不流于形式。该院学生在赴河北西柏坡、陕西延安开展“红色之旅”考察途中,组织大学生党员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宣誓,面对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在白庄村和河南煤化赵固一矿等大型骨干企业参观考察,突出了学以致用,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所学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学生对此反响强烈。三是周密安排,保障有力。该院把“红色之旅”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重要实践活动,要求切实发挥教育作用,拨出专项经费,对活动提供充分的经费支持和保证。学院由主管领导挂帅,认真落实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在人员、经费方面予以保证。三是反响强烈,成效明显。“红色之旅”学习考察活动,在师生中受到普遍欢迎。学习考察归来,该院通过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举办专题报告会和图片展览,撰写书面活动总结,畅谈感受和体会,师生们感到,通过学习考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近历史,对课堂上、书本中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有了更加直接、更加深切的感受,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是对心灵的一次庄严洗礼,对精神的一次强烈震撼。
总之,经管学院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以特色教育为新坐标,进一步开展和细化分类教育和全员教育,实现了“三位一体”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创新,不仅强化了学生思政工作效果,而且提高了学生思政工作效率。
第四篇: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就业导向 专题授课 评价多元
高职的“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有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2.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3.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
1.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2.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
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也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若干专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
选择性地实行专题授课的方式,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充分准备和讨论基础上实现相关专题的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既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既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每次课或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同时,进一步探索使用发现性教学、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3.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而同时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也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思政课来说,“一卷评价制”显然无法考核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应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分析、演讲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给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学到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内容以强有力的正强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增加学生访谈法,系部评价法、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丰富立体的考核学生思政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改革保障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水平较高的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
2.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院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思政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思政课电视资料片,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3.建立若干个思政课参观考察基地。地点选择以高职院校所在市城区、郊县为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思政课的参观考察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丰富授课内容。
4.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为学生社团成员开展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辅导和讲座,积极指导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撰写小论文。
5.思政教研活动经常化,及时就新政策形势的把握和宣讲等问题展开教研,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要求,通过研讨予以解决。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研讨各门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高职课程改革大潮中,如何让思政课既保持自身本色,又充分体现职业性,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08-26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4]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闫连朵.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第五篇:高职学生思政工作发言稿
尊敬的专家:
下午好!我是来自旅游系的辅导员郭威。目前我系共有高职生127名,按照学院《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规定配备专职辅导员一名。其中05高职综合班17名,07高职班34名,08高职班32名,09高职班44名学生,4个班级共有共青团员97人,中共预备党员4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65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师,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在工作中我认真领会中央16号文件、省委省政府10号文件的精神,严格按照学院党委和系总支的部署,对学生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配合公交部的老师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同时坚持将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丰富多样的,结合目前我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就学生专业实习期间我系所开展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向专家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及市场需求的实际,目前我所带班级学生全部在校外进行顶岗实习。在学生校外专业实习期间我们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自觉树立“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一,配合实习带队教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系推行实习带队教师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带队教师在实习期间和同学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良好的表率。作为辅导员老师则密切配合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与带队教师共同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第二,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解决学生问题。作为辅导员老师,虽然学生不在校内但仍然需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一方面,通过实习带队老师来了解实习学生的整体情况;另一方面,在每一个实习点都指定一名学生干部作为联系人,每周向辅导员老师汇报二次。并且要求作为联系人的学生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必须第一时间向辅导员和带队老师进行汇报。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通过电话、短息、QQ、电子邮箱等方式来开展工作,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思想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第三,建立学生实习自我管理小组。学生实习前以6-8人为单位在每一个实习点都建立起学生自我管理小组。由学生们自己选举组长,组长负责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老师每周至少与组长联系一次,指导组长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将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
第四,与实习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定岗之前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有效地沟通,让企业能够掌握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个人情况等等,从而有针对性的安排实习岗位,这样既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意识。
第五,定期联系家长,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我系学生主要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受一些社会不良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包括家长都存在学这个专业没有前途,社会地位低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这就造成学生出现在实习期间不安心工作的情况。我主要是通过联系家长首先扭转家长的不正确观念入手,进而与家长共同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正确的职业观念,进而培养学生“奉献自己,服务社会”的精神。
通过这些方式,目前我系学生的专业顶岗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系温州万豪大酒店实习生陈秋霞将捡到的客人遗落的3万余元现金当即交到酒店,酒店给陈秋霞颁发了“拾金不昧优秀员工”奖。在上海荔昶餐饮公司实习的张林、邓小容因拾金不昧受到企业的嘉奖,体现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上海荔昶餐饮公司实习的刘承艳、朱洪江因工作表现出色认真而多次得到表扬,展现了我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上海荔昶公司在与我系经过一年的合作后,对我们的学生十分满意,今年三月份世博会前夕主动与我系联系,希望我系能够提供更多的学生来企业实习在世博期间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以上是我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做的工作,不足之处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