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家谈当一名称职的教育人
且思且行 且行且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家谈——当一名称职的教育人 2014年3月,学校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受到了全校党员和教师的高度关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教育人,面对的群众是学生,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以一流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有所作为,是教育人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一、以德育人,身正为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责任的重大,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职业道德、精神风范是实现生态课堂教学各项要求必需的先决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承载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德性的修为;以塑造师表形象、培养敬业精神、提高育人水平为立足点,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并通过以下途径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课堂内外,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言行中关爱学生。丢弃师道尊严的“面具”,以诚相待、以情感人;从大事着眼,从小事着手,用自己的爱心、恒心、责任心感染学生。随时随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用真情促进感情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更新理念、拓宽视野,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教书是教师的天职,优秀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书的必要前提,而且是育人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教师一方面在教学之余应当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坚持博览群书,不断充实自我,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并在有限的课堂学时内调整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案,力求做到少、精、宽、新,突出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及时反映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着力构筑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以先进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
三、开拓创新,教无定法,以一流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
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具体条件下最优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学过程中对具体实例的反复分析、归纳和总结,以及课堂讨论、课后思考、班级论坛答疑等途径,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研究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本学科的具体问题,突出研究方法及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完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是一个常教常新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教学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手段创新,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为原则,结合教学方法和经验,研制融传统教学精华与现代教学技术于一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具有化解难点、启发思维的教案,创新课程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场景,多渠道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强化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必备素质,是教师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并将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第二篇:解放思想大家谈(一)
邢台医专解放思想大家谈
(一)1、勇于解剖是解放思想的必要条件。跨越发展是解放思想的必然要求。跨越发展就是认定目标加速发展,要求我们改变常规思维模式,创新工作思路。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扛红旗、争第一”的精神,以达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昌盛,人民幸福。(纪检监察处 甄朝广)
2、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得不断地学习,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过去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不进将会很快被淘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口腔系 王微)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使自己的思想认识,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我们要时刻按照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基础部 刘子宸)
4、“解放思想”运用在我们的工作中,具体表现在:就是广大的教师一定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更科学、更实际地看问题,办事情。用新思想、新观念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自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基础部 张俊会)
5、作为新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解放思想,拓展视野,更新
观念,培养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和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享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临床系 李俊萍)
6、在工作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积极主动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工作中既要把握好原则性,又要灵活多变,同时,要能够放下身段,破除旧观念,热情周到地为学生做好服务。(临床系刘庆文)
7、经济要发展,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很重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要在保持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这样不仅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相信未来的邢台会越来越美丽!(药学系 贾晓静)
8、解放思想是事业发展的强力保障和动力源泉,要强化“四种意识”:政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弘扬“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实干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真抓实干,以此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药学系 杨福江)
9、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转变,创新工作。做学生工作的我们,接触的人面广、事复杂,应加强学习,放下身段,转变作风,热情周到地为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家长及来访者做好服务,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学生处 阎思明)
10、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从过时的管理理念中解放出来,从束缚学校发展的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我认为解放思想是要求我们具有两项能力,一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看到自身思想上、工
作中存在的差距,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二是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思想上要突破以前封闭守成的眼界,多学习,多研究,拓宽思路,才能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处 孙海燕)
11、解放思想,首先是要激活思想,不断创新,通过学习讨论,查问题、找差距、激发思想活力,在各项工作中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人人动脑筋想办法,个个转变观念谋发展的局面。其次是要敢于转变工作作风,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拉近距离,热情的解决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护理系 郑春贵)
12、要想具有超前的意识,形成成熟而又合乎科学规律,推动时代进步的思想,就要勤学习、善思考、勇实践、敢转变,彻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所学所思在实践中运用、检验、升华,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护理系 孙孟军)
13、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要坚持学校党委一贯倡导的坚持眼睛向内查找问题的原则,认真查找和研究解决工作中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观念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确立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我校教育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的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教务处 董泽飞)
第三篇:核心素养大家谈一
核心素养不核心,倒像综合素养 黄家骅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各位看官无须为“核心素养”出台而欢欣鼓舞,紧接着肯定是一大堆口水,我第一个吐槽!
其一,称之为“核心”,我看更象是“综合”,核心者,应该是最关键之要点,什么都进,称之为“综合素养”更妥贴”;
其二,“人生底蕴”和“科学精神”这两条我在半年前就提过,我认为核心素养无非就是这两项,少一条不行,多一项多余,这次果然有这两项,但我认为应以“人文情怀”代替“人文底蕴”,底蕴只厚积不发挥,情怀是边学边做,人文内化于心而外化于形,更符合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因此,专家们的用词不当!
其三,“学会学习”不是核心素养,只能算是一种能力,专家们牛头不对马嘴;
其四,“健康生活”更不象是核心素养,是一种期望的生活壮态,不论男女老少、古今中外,莫不皆然,怎么能特指学生发展之“核心”、“素养”?
其五,“责任担当”己经包括在“人文情怀”中,情怀者必有风骨,自然有担当,所以,把人文底蕴改为人文情怀,就免去这一条了!
其六,“实践创新”,是“科学精神”的题中之意,科学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当然需要“实践”,科学精神还要求永无止境的探索,当然包括“创新,所以,这一条也没必要!
列位名家校长,容我狂妄一句,北师大现今没有高人了,历时半年,由校长董奇登场,隆重推出这6句24个字的“核心素养”内涵,让人感觉内容平淡、同义反复、互有重叠、立意肤浅,且语句浅易、文字粗糙、浅白简陋,完全不是大家之作,而是学识见解浅陋的一班人拼凑而成!这种句子我一晚上可以编好几套。
故此,请大家尽管吐槽,有路子的朋友,请把我的意见传到北师大!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
成尚荣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如果要对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从总体上作一概括的话,那就是,其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结构,具有方向性、理念性、价值性、落实性的召唤,因而它是一个召唤性结构。其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德树人的育人模式。其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深植于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土壤中,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又具有时代特点,两者融合、互动、支撑。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植根何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主动、积极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召唤,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深度反思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获得重要启示,紧贴中国学生发展的实际,从中国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应如何彰显“中国”元素?
一、应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中。
二、应主动、积极回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召唤。
三、应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深度反思中,吸取丰富的营养,获得重要启示。
四、应紧贴中国学生发展的实际,从中国学生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出发。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特点何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提升与超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内涵界定上,能力与品格并重;在价值取向上,个人发展取向和社会发展取向二者融合、统一;在具体实施上,落实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落实在学科教学中。
1在研究脉络上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既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坚守、提升与超越。核心素养的提出,决不是对素质教育的否定,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在方向上、理念上、在重点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与紧密的关联性。核心素养命题不但没有切断历史,还给素质教育注入了新内涵、新机制、新动力。这是具有中国特点的。
2在内涵界定上
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内涵都有自己的界定,从总体上看,他们往往以“技能”或“能力”来呈现(当然,他们所提出的技能、能力与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能力还是有差异的)。而我们国家,将核心素养界定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亦即不但重视能力,还重视品格,品格与能力同时成为核心素养的内涵。这一界定对核心素养价值与内涵的理解更完整。
3在价值取向上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选择,有偏向于成功生活的,有偏向于终身学习的,也有偏向于个人发展的,还有采用综合性取向的。中国的价值取向非常鲜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就是既有个人发展取向,又有社会发展取向,而且二者是统一的、融合的。坚持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价值的统一、融合、互动,这正是中国的一种表达与追求。
4在核心素养的结构上
不同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理念和不同的理解。我国专家组的研究,从核心素养的特性出发,形成核心素养的几个维度,形成合理的结构,进而建构核心素养的内容,那就是:核心素养的自主性——自主发展维度、核心素养的社会性——社会参与维度、核心素养的文化性——文化学习、修炼维度。这三个维度建构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是完整的、合理的,用框架反映核心素养的特性,以特性来支撑框架。
5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是虚空的,它必须落实,落实在课程开发与设计中,也要落实在学科教学中。同时,学科育人的理念,也必然要求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以及所展开的教学过程,一定要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落实核心素养。
6在核心素养实施上
我国非常重视核心素养的实施。教育部在2014年关于立德树人的意见里就非常明确:以“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为基本原则,统筹各学段,统筹各学科,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统筹各教育力量,统筹各种阵地,“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基本确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进而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目标。这是整体思考、复杂性思维范式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表达的生动体现。
学校表达: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对于核心素养,学校应当有自己的表达,发出自己的声音,与中国表达相呼应,形成中国课改、教改的生动气象。而学校表达的主题,就是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比如清华附小的校本化表达是:天下情怀、身心健康、诚志于学、审美情趣、学会改变等。他们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从学校的文化历史传统出发,瞻望未来。
再如,“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是重庆巴蜀小学近一年多来一直思考、研究的问题,他们极有学习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又如,江苏吴江实验小学,三年多来,一直研究“学科关键能力”。学科关键能力是他们研究框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个体发展核心素养。这一框架是完整的、合理的,而其中学科关键能力是他们的一个突破点,以学科关键能力带动学科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校是可以有自己表达的。学校表达实质是学校的创造。我们需要这种研究精神和创造精神。
(据《中国教育报》2016年9月19日第3版,有删减)
只讲“核心素养”是不够的
褚宏启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2016年,“核心素养”这个词在中国教育界火得一塌糊涂,人们把诸多美好辞藻与深厚期待都给了核心素养。在教育目标研讨中,核心素养大有取代综合素质、三维目标、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之势,似乎教育的全部使命就在于培育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领域这种情况尤甚。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如果只有核心素养而不具备其他素养,是否足以在21世纪安身立命、工作顺利、生活幸福?核心素养是否是一个人素养的全部、是否是教育目标的全部?答案是否定的。
人只有核心素养是不够的,教育只讲核心素养是不够的。
核心素养不能作为教育目标的全部,核心素养只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素养是在21世纪人人都需要具备的“共同素养”。综合诸多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清单,创新与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信息技术使用等素养,是各方都高度认同、形成共识的“21世纪关键少数素养”,这些素养,是一个人在21世纪获得个人成功并贡献社会最为重要的“共同素养”。正因为如此,核心素养并不只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更是面向人人的,实为“国民核心素养”。培育核心素养,不仅是中小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所有类别教育的“共同目标”。
但“共同目标”不等于“全部目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础教育的全部目标,也不是职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全部目标。任何阶段的教育目标如果把核心素养作为全部,那么必定在逻辑上和实践上走向错误,不能够体现出不同教育类别的独特性与异质性。
核心素养不是人的素养的全部,一个人活在世上,做事做人,从事某种职业养家糊口,需要具备两类素养:一类是人人都需要具备的“共同素养”;一类是从事某种具体职业需要具备的“专门素养”(或者叫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核心素养与二者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属于共同素养,但不是共同素养的全部内容,只是共同素养中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高阶素养”或者“高级素养”。共同素养中,除高阶高级的核心素养外,还有更为基本的“基础素养”。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以下简称《反思教育》),提出所有青年都需要具有三类素养:
(1)基础素养(foundation skills)。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素养,如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如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2)跨界素养(transferable skills,也可以译为“共通性素养”)。是指可以迁移和适应不同工作需求及环境的素养,如分析问题解决办法的素养、有效交流思想和信息的素养、创新和创造的素养等。
(3)职业素养(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skills)。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所需要的专门性素养,如医生、建筑师、会计师、教师等特定职业都具有不同的职业要求与专业标准,相互之间有很大差别,不可彼此替代。
此处的基础素养和跨界素养属于人人都需要具备的“共同素养”;职业素养属于“专门素养”。“共同素养”中的跨界素养即为“核心素养”。
如同《反思教育》所强调的,跨界的核心素养实为职业适应素养(career-adaptive competencies),可以大大提升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否定基础素养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三者共同构成一个人素养的全部内容,构成教育目标的全部外延。如果把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的全部,那么必然会使“教育目标窄化”。这种倾向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存在。如同把应试技能作为基础教育目标的全部,所导致的“教育目标窄化”是一样的。
人的素养结构图(褚宏启,2016.09.05)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基础素养+核心素养”。二者不是对立排斥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基础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例如:没有基本的母语、外语的读与写的素养为前提条件,高水平的交流素养就不可能形成。
在核心素养“风风火火闯九州”、轰轰烈烈“大跃进”的当下,基础教育一定要为学生高级素养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需要被大力强调,“基础素养的重要性”需要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被重新认识。
只强调核心素养,不强调基础素养,对基础教育不是福音,而是噩耗甚至是灾难。这会对一线教师产生错误的导向,会导致基础教育基础性尤其是小学阶段教育基础性的异化。
在21世纪,不讲核心素养是不对的。但是,只讲核心素养是不够的,也是不对的。
第四篇:安全大讨论,观点大家谈
安全大讨论,观点大家谈
近期,公司连续发生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为了能够切实地发现问题、切实有效地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公司多次发动船岸员工开展安全大讨论活动。5月10日,公司组织机关各部室就公司近期连续发生安全事故进行专题大讨论,接着,又开通公司领导征求安全工作意见电子邮箱;5月15日,徐惠兴总经理和郑兰勋书记就征求安全工作意见和建议问题向全体船员致信,再次诚恳表达公司领导真心实意的想听到来自船舶和船员的声音的心迹,为使每一位船员都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意见,公司领导在信中还明确表示,对所谈问题不限范围,不回避尖锐的问题。领导的诚意打动了全体船岸员工的心。讨论中大家认真剖析事故原因,纷纷围绕安全与效益主题献计献策,对于公司的安全工作提出了很多切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次讨论是一次公司范围内的广泛的信息共享和观点交流,体现了公司全体员工对于企业的一份强烈的关注和责任感,同时对于公司今后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及其他管理工作也必将大有裨益。我们在此将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诚愿在我们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广远的未来会更美好。
关于观念与态度 实事求是,听实话,说实话,办实事
5月14日又收到徐总、郑书记署名给全体船员的一封信,看到领导诚心恳意,愿意听到反面话,看到消极面,这是好事。“公司的明天”连着一万多条心,一万多个家庭。作为公司领导,应该不断地总结过去,好话坏话都要听,要敢于面对现实,才能找出不足,修正当今,使广远的未来更美好。同样的,船舶、机关也要提倡说实话,办实事,反对为追求名利,欺上瞒下不实事求是的胡吹乱捧和只报喜不报忧。船舶在各个方面都要力争做到实事求是,都要如实地上报公司主管部门,不应因怕降级影响工资奖金而隐瞒;公司或主管部门在处理时也要实事求是,据情处置,不要出现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就一棍子把全船都撂倒,统统受处罚。总之,机关与船舶双方发现问题都要正视,要反映,要努力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建议建立总经理、书记热线电话、信箱等信息渠道,以便经常听到一线船员的意见和呼声;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也要像徐总和郑书记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多听一听,多采纳一些船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应当以科学的精神和客观的态度对待安全问题
公司对安全工作一向都很重视,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公司安全制度应当说已经比较健全,尤其是自2001年实施各项改革以来,进一步确立了航运主业的核心地位,安全管理的思路更明确、更清晰、更科学,安全管理体系也得到不断的完善。但是,航运业始终是一种高风险行业,这种高风险表现在人员、设备、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不确定上,关键是要建立防范风险的有效机制,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应当以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对待安全问题。一方面,不能因为出了安全事故就灰心丧气,看不到公司已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另一方面,则应当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使公司各项安全管理更加科学,从而实现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积极的态度,才是对中远、广远和全体员工认真负责的态度。
应当从管理上找根源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在公司和船舶已实施了多年,应该说我们的规章制度、规定、措施是够全面够细致的了,但是为什么还是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而且发生在有着四十二年历史和四十二年管理经验的老公司身上?我认为应该从管理上找根源。管理不仅仅靠发通电、收反馈来达到,管理要靠法制,这几年要“责任到人”要“尽职尽责”说得太多,而做得太少,考核不得力、奖惩不分明,“人人有责”就会变成“人人无责”,那么,严格管理的口号将是一句空话。
责任心加强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综观公司近期发生的这几起安全事故,可以说很大程度上都应当归结为人的原因,人的安全责任心的原因。如果人的安全责任心加强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消除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根据本船货载情况、航线、所挂靠的港口、机器设备的状态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船舶是生产第一线,以上工作公司不可能为船舶完成,船舶的某一个人也不能完成,只能靠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里就涉及到每一位生产责任人的责任心问题。如果每一位生产责任人都能切实履行职责,船舶领导检查落实到位,并能得到充分的岸基支持,防患于未然应该是有保障的。
正视现实,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表面来看,安全需要成本,需要投入,影响企业的短期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如果安全得不到保证,生产经营就失去了稳定的基础,效益也就无法保证。安全与效益实际上是长远与短期效益的关系。因此,我们应当正视船舶老旧的事实,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船舶维修保养与抓船期、降本增效的关系,实事求是,在有限的资金内合理安排船舶的维修保养,该修理的项目就一定要修理,以最大限度保证船舶的安全。同时,在安排修船时也要统筹考虑航次任务、修船质量、费用、时间等各方面因素,以求达到安全与效益的平衡和统一。公司有关部门应督促船舶领导正确理解和执行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应以安全为主的精神。关于机关管理
疏通机关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分管领导、机关各部门、船管中心内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不畅通,由于职责不同,航运、船管、安监三方面的协调,船员调配与海务监督、机务监督、政工监督之间的沟通等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管理实施的效果。比如,船舶检查由海务、机务和安监负责,船员调配由专职船员调配员负责,这使得船员调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尽管海务、机务监督有一定的调配建议权,但碍于情面真正实施否决的情况很少,导致船员调配这个船舶安全管理的源头存在很大隐患。另外,机关内部沟通不畅也往往造成重令迭出或令出多门的情况,使船舶难以适从,工作被动,同时无形中加重了船舶的负担。建议坚持航运、船管及各部室协调会制度和调度会汇报制度,并借助通讯、网络等各种手段拓宽沟通渠道,各部门对于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事故要及时通报、沟通并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把解决好事故作为提高管理、实现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
提高船舶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机务、海务的管理力量有待加强,船管部门的技术力量、管理经验和对船舶安全生产的指导和监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议在船管中心设置机务部门和海务部门,从船舶选派一批业务好、素质高的船员充实到机关里来,提高机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船管人员应保留船员证书,对机关管理水平长期不能提高和改善的,应重新回船舶工作,再从船舶中提拔优秀的船员充实机关管理队伍,形成船舶和机关人员良性互动的机制。另外,还可以不间断地抽调船长、轮机长到机关进行安全管理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机关对安全管理的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以及沟通方式等,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从去年的实践看,这个办法效果比较好。一方面,他们回船后,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另一方面,当机关急需用人时,随时都可以抽调到机关开展工作。
制定和完善事故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监督
公司船舶、船员管理体制改革后,公司把船舶管理和船员管理放在一起,其优点是船东、船舶和船员三位一体,船舶安全技术管理与船员考核合二为一,这在管理上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但是由于海务、机务管理人员与船员同属一家,发生了事故和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部门本位主义的现象,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法实现有效的监督,使公司对一些安全事故隐患和事故苗头缺乏了解、无法跟踪。因此,建议机关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事故报告制度,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
加大船员、船舶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进度和力度
信息化早已是当今企业管理的潮流,虽然切合企业实际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工程浩大,但它所将带来的效益是可以预见的。例如,公司正在开发的船舶机务管理系统,就能极大地提高船舶维护保养及备件管理的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公司船舶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船舶管理的应用软件还处于开发阶段;另一方面,对于已开发软件,更由于涉及人的传统习惯难以改变的问题而面临着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比如,近年来,公司也开发了船员调配系统,但始终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应用,调配员依然习惯按经验、凭印象,更多时候仍使用传统的卡片作业方法进行调配。因此,公司应加大船员、船舶管理信息化的推进进度和力度,切实用先进的手段促进船舶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要尽快建立船舶监控系统,直观、快捷、实时、准确、远距离地监控船舶安全和运营情况,直接下达命令,保证船舶安全运营。
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力度,增加透明度,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和效益不仅是航运部门和船管中心的事,也是机关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事。因此,对于公司的安全形势,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有知情权。但是,公司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信息渠道不够畅通等各种原因,一般员工获取的信息比较少,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也不多,使得部分机关员工对安全工作不够了解和重视。因此,公司应该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力度,增加安全管理信息的透明度,营造一个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需要安全,人人抓好安全的良好氛围。关于船员管理
船员调配工作急待改进和提高
此次的几起事故已经很明显地反映出公司在船员调配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一要提高调配人员业务素质,素质低下的调配人员要淘汰和更新;调配人员应该利用各种机会了解船员的想法、或其他同过船的船员的看法,主要了解一下船员的业务能力及在船的工作表现,同时也应对自己所分管的船舶有所了解,才能做到因才调配。二要确定机务和海务在船员调配中的地位,可考虑给予其在班子配备和现场检查中对不合格船员的否决权。三是建议给予船长在船员配备上一定的建议权,保证船长在船舶上的绝对管理权威。四是建议尽快完善电子调配系统,通过对船员的彻底普查,建立信息化的电子调配系统,规范调配原则和程序,并对每次调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跟踪,以切实避免人情调配现象。另外,除了注意做好新老等各种搭配外,对设备状况不好的老旧船,要尽量调配熟悉船舶状况的、经验较丰富的船员,这样才能较好地保证老旧船舶的安全。同时是否可以适当增加航前准备时间和船员交接班时间,因为老旧船的经验管理很重要,两小时的交接时间是不够的。最后,现在公司实行的板块式管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应该继续坚持。
“以人为本”,再造广远凝聚力
船员管理没有体现“以人为本”。船管部门抓住船员普遍存在的怕下岗的心理,不深入做工作,动不动就以下岗、冷冻威胁,造成船员抵触情绪,表面服从,心里不服,船舶缺乏凝聚力。公司管理者上船开大会总是说,你不顾公司的牌子,公司就砸你的饭碗;你不好好干,就给你冷冻等等类似的话,船员听了心里很反感。有的部门主管电报指示,动辄写上严加处罚、扣业绩工资等,船员心里也有一杆秤。公司应多关心船员疾苦,对船员多一些关怀和鼓励,比如春节给船员家庭寄封慰问信,以示关心;对于公休和待派船员也要关心,不要让人觉得只有在船上工作才是广远的人,回家休假就像漂泊的汉子,游离于公司大家庭之外,缺乏归属感。总之,真正在各方面做到“以人为本”,再造广远凝聚力。
提升船员队伍人力资源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层次
安全管理关键是要加强对人的管理,根本上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船员在公司员工队伍中所占比重非常大,是公司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应该把船员队伍纳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来操作,船员管理上应更加注重资源的开发、规划和使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派船操作。另外,船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调整过于频繁,变化太快,人员思想状况不稳定,不利于保证船舶安全。今后,管理人员的调整应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建立船员全方位考察机制,严格提升程序
现在船员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加快对船员的提升步伐符合公司的长远利益。但公司目前仍然缺乏对船员进行全方位考察的机制,对船员的考察应不但要看其资格证书和海龄,更要看技能、应变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还要防止凭关系提拔;用人不能凭个人印象,干部要有群众基础,要走群众路线,船舶是一个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的作用。对于船员尤其是干部船员应进行分级考核,每条船的船长、政委、老轨分别对干部船员(同船三个月以上)进行实事求是的鉴定;机关对船长、政委、老轨考核。这样使人事管理机关综合各船对同一个人的鉴定,对船员有个基本了解,发现不合格者及时撤换,在提升职务、搭配班子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安全生产。
此外,还要处理好船员队伍结构调整与提拔年轻船员的关系。年轻船员提升过快、过于容易,不利于年轻船员的成长,同时也给船舶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因此,建议公司严格船员提升程序,提升干部船员应进行严格和全面的考核,提升驾驶员或轮机员应有船长、轮机长的推荐,对拟提升高一级职务的船员应经海务、机务主管人员审核。船员的考核,最少要有三条船以上的综合评定。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加强船长和轮机长对新提升人员的传帮带工作。
明确培训目的,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船员培训主要是证书培训和上岗培训,往往注重培训的形式和数量而忽视了培训目的的实现和效果的反馈。培训不是为了培训,而是为了造就可用之才输送到船舶生产第一线。因此,船员培训应加强针对性,针对不同船员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更要在全面提高船员的综合素质上加大力度,增加投入。除了技术技能培训外,更应加强思想教育和安全责任心的培养,而对于作为管理层的高级船员则特别要增加心理素质和管理能力方面的内容,以提高高级船员的综合素质。船员培训应更加重视上岗培训,重视新老之间的传帮带,重视船员实际经验的积累;应有针对性地对驾驶员、轮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驾驶员的培训,选派经验丰富的船长传授雾航、避让、靠泊等的理论和亲身实践经验,还可以请退休老船长授课。另外,应当加大对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培训力度,对年轻驾驶员尤其是任职时间不长者加强培训以吸引、留住人才,同时建立多种其他再学习的渠道,鼓励有志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努力学习,在全公司形成一股学习业务、技术、管理及其他各方面知识的良好风气。
分配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司现行的是船舶等级工资制,船员的工资收入由职务和船舶的等级决定。同一个船员,在同一个时期,干的是同样的活,但如果在不同等级的船舶,待遇相差就会比较大。公司应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尽快实现由船舶等级制向船员个人等级制的转变,使船员分配制度更加合理。船员工改之后,高级船员的工资水平提高幅度较大,普通船员的收入则没有多大变化,而同时,由于船舶减员,普通船员的工作量倒是增加了不少,还有农合工与自有船员的待遇差别等,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影响船员的工作积极性,应予关注。另外,有些激励机制还不合理。比如船舶安全奖,船长和机工、水手拿相同的标准,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不仅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影响高级船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因此,公司应进一步完善船员分配制度,做到既能吸引优秀人才又能调动现有人员的积极性。
完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对安全事故的处理和追究是安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得当,能够真正引起员工的警醒,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有效杜绝事故的再次发生。公司目前对于事故处理有“四不放过”的原则,很全面也很到位,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可能并没有能够按照原则去做,从而使事故处理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一是对事故处理的程序太复杂,没有发生一起,及时处理一起,由于处理不够及时影响了船员劳动关系的处理;二是对直接责任人处理多,但对机关管理人员的处理少,导致机关管理人员权大责轻;三是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力度不够。建议公司以《安全生产法》为法律依据,完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要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力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真正做到奖罚分明、责权匹配、不搞连带。现在船上出了事故,往往是株连九族,从船上领导到责任人,统统处理,表面上看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实际上充当了责任人的保护伞,降低和挫伤了船员的积极性。关于船舶管理
少发通电少要求反馈,真正做到为船舶服务
机关对船舶进行管理和检查的部门太多,通电多,发文多,要求反馈多,往往同义的内容都加以要求落实反馈,官话、套话太多,实质内容太少,似乎各自司了其职尽了其责,剩下就是你船舶的事了,船舶领导应接不暇,不停地忙于反馈,这必然使船舶领导抓安全的精力、时间都受到影响。公司应尽量少发通电,少要措施反馈,尽量避免重复指示,多一些有效的直接指导。建议设立联合办公室,专门处理船舶上反映的情况,做到快而准,讲究实效,真正做到为船舶服务,面向基层,使船舶主要干部船员精力放在安全生产业务中。通电通报指示需公司发,内有指示有要求,所有船无条件执行,不需份份反馈;对防偷渡,防偷盗,没有新情况,各部不需另发通报。
建立有效、统一的船舶检查制度
公司对船舶的检查部门很多,船管中心、安监部、宣传部(三学办),此外还有总公司的安全大检查、安全督察员的检查,另外还要接受港口方面的各种检查。这些检查又存在不同的检查标准和检查尺度,分散了船舶领导的大量精力,给船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今年,公司统一了检查表,但实施各类检查时由于评分尺度不同,使船舶仍然难以适应。由于检查过多,船期又紧,船舶领导和船员疲于应付,无法准备开航后的大量业务、技术工作,这可能也是在沿海频出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建立有效、统一的船舶检查制度,确保检查的标准、质量和效果,应该成为下一步公司船舶检查工作的重点。
检查的目的应当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公司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文件应当说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否真正在船舶上得到贯彻执行和监督落实了呢?恐怕并不尽然。船舶对各种规章制度、体系文件往往并没有认真地结合船舶实际去组织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则往往还是凭经验;船管部门对船舶的监督管理往往更注重形式,看表面的多,重结果的少,检查考核多,给船舶的指导少。这样,即使有再完善的制度又有什么用呢?工作要落实,就必须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切实的检查。但检查只是手段,检查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检查本身,也不是为了考核,而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公司有关部门上船检查指导工作,应切实改进工作方法,以指导工作、帮助船舶解决问题为主,检查考核为辅,要强调检查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机关上船检查人员要能够拍板,解决问题,不要只是例行公事,走过场。如:查出重大缺陷,检查组只要求船舶限期整改而不协助船舶解决,这种方式是否过于简单化、形式化?公司应当完善安全检查动态跟踪制度,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对船舶的整改措施、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落实,以保证切实解决问题。
争取集团的理解与支持,适当增加对船舶的投入
这几年集团由于整体发展战略考虑,对广远杂货船队投入不多,而广远沉重的人员负担也使得一部分船舶不得不超龄服役。另一方面,连续几年航运市场比较低迷,公司为确保完成集团下达的效益目标,不得不加大增收节支的力度,对机务费用控制得很紧,给船舶的维修保养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公司在船队结构的调整和更新上应当多争取集团的理解与支持,尤其对老旧船舶应该考虑适当增加投入以改善船舶状况,确保老旧船舶的安全。
修船应以安全为主体,尊重船舶意见
修船是船舶的一件大事,应以安全为主体、以修好为标准、以节约为原则,不能过分强调时间限度。哪里该修,哪里不该修,应根据船舶部门负责人的意见,验收时也应尊重船舶的意见,不能全由机关有关部门硬性包办;修船时机务主管应与调度加强协调,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船期。船舶进厂(坞)后,应根据工程量合理安排修船时间,避免修船后期为了赶工期而“粗制滥造”的情况。如有时为了尽快出坞,冒雨进行船壳喷漆,结果船舶开出去没多久就“面目全非”,钱白花了不说,还给以后的船舶保养带来很大难度。
把好供船物料质量关
建议公司把好供船物料质量关,如船上发现有以劣充优的产品将情况(或样品)反馈到公司,公司应对其作出处罚,并补偿船舶物料定额指标的损失。建议加强对国产件使用的跟踪管理,船舶在国内上的物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船舶工作,因此主管部门应及时收集船方的反馈信息,征求船方使用的意见和建议,确认物料的质量,避免以后不再盲目供船。公司应保证所送船备件的质量,特别是关键备件的质量保证尤为重要。
第五篇:9.4 自我保护大家谈(学案)
第九课 第四课时自我保护大家谈
年级;八年级学科:政治备课人:张西甫定稿人:周国文2012.12.20
预习提纲
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会寻求_________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应该掌握____________的方法。第一招:遇到骗子时要___________,吓退坏人;第二招:遇到冒牌公务员时,不要_____________,要向他_____________,并要求他找我们的父母;第三招:遇到暴力抢劫时,为保人身安全,先把财物交出,同时记住不法分子的_________,如身高、口音、着装、离去的方向,一旦脱身,立即拨打“_________”报警。
2、我们还要掌握其他见义勇为、_____________等保护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达标检测
1、《优化设计》78页8题。
2、《优化设计》79页9题。
3、为什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保护?青少年为什么要加强自我保护?
4、面对不法侵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巩固提高
1、谚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主要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
A.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B.不可轻信任何人
C.要戴有色眼镜来观察我们周围的人
D.要用智慧保护自己
2、(多选)媒体为了调查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2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当问及如果你的邻居或者你的父母的同事来学校接你的时候,有12人回答跟他走。这说明未成年人
A.生活经验不足B.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
C.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D.应该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自护八招:
1、遇到险情 紧急求援
2、虚张声势 巧妙周旋
3、义正言辞 当场制止
4、洁身自好 不贪不沾
5、心明眼亮 牢记特点
6、主动避开 脱离危险
7、诉诸法律 报告公安
8、遵纪守法 消除隐患
4、《优化设计》76页6题。
(1)警示平台:“10岁女童智斗歹徒”给我们什么启示?
(2)小鬼当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来自违法犯罪的侵害外,还可能遇到哪些侵害?你将如何自保自救?
补充:甲:自我保护最重要,关键时刻助成长。乙:“四个保护”来帮忙,健康成长有保障。答:①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设置了四道防线,是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②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是未成年人向成熟迈进的重要一步。未成年人要尽自己所能,用智慧和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既需要“四个保护”,也需要自我保护。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